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演示

合集下载

稀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玉器发展史上的低谷

稀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玉器发展史上的低谷

稀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玉器发展史上的低谷一说到魏晋南北朝,大部分人往往会说这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能人辈出的时代。

可以说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谋略、谋士发展到最巅峰的时代,各种耳熟能详的故事、京剧里面著名的唱段都出自这个时代。

其实三国两晋时代并没有那么辉煌,感觉那是一个很恐怖、很黑暗的时代。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知道,东汉时期中国的人口达到了当时全世界的巅峰,有6000万人。

但是经过三国之后到西晋统一全中国,全国的人口你猜猜剩下多少?只剩700万人口了!全国将近减少了9成人口,也就是10个人里面要死9个人。

这是什么时代呀,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而这之后经历了西晋短短21年的统一与和平,中华民族就迎来了历史上最最黑暗的时刻,就是五胡乱华。

这一乱就是将近400年,那时候北方的文化消失殆尽,汉族人活的还不如牲口。

(小时候学习历史,说这段时期是民族融合时期,现在想想就是扯淡,这种民族融合也太残酷了)而这么一个黑暗、混乱、恐怖的时代,玉器以及玉文化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命都快没了,谁还会关心玉石)。

前边说过,因为曹操和他儿子曹丕推行简葬制,而且曹丕还禁止了玉衣制度。

汉代兴盛的厚葬制度随之消失,而葬玉制度也是越来越简单化(好东西还是留给活着的人吧),所以这个时期出土的玉器非常少,传世的也不多。

这一时期的玉器风格和样式主要还是继承了东汉的余风。

玉器以及玉文化从汉代的鼎盛时期进入到了低潮期,这一时期的玉器主要以装饰品、和实用以及把玩器为主了。

魏晋南北朝青玉卧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艺术是极其兴盛的,但是人们对玉石之美的喜爱程度确是大大下降了,为什么呢?都被人给吃了。

这玉石还能吃吗?就是因为道教文化的兴盛,道教讲究什么?就是长生不老以及“房中之术”嘛。

这玉石不是可以通灵、可以防腐、可以防止灵魂出窍吗,那就吃呗。

把玉石磨成粉加上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炼丹,吃了不但能长生不老还能让夫妻生活更加和谐。

这一理论在当时那是相当的时髦,所以当时人们近乎疯狂的寻找玉石,找到了不是做成器,而是炼成丹,然后疯狂的吃。

魏晋南北朝石刻辨伪十例

魏晋南北朝石刻辨伪十例

魏晉南北朝石刻辨僞十例(首發)梁春勝河北大學文學院魏晉南北朝石刻爲珍貴文物,所以出於各種原因,僞造的現象也就叢出不窮。

現代學者在整理和研究這一時期的石刻文獻時,自然應當將僞刻剔除出去。

在石刻辨僞方面,學界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就魏晉南北朝時期而言,已經發現的這一時期的僞刻至少已達170餘方1。

儘管如此,實際上還有相當數量的魏晉南北朝僞刻尚未被明確指出來,進一步辨僞工作亟待展開。

總結前人的辨僞經驗,加上筆者的一點探索,石刻辨僞至少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來展開:一、來歷不明者,有可能是僞刻。

一般來説,經科學的考古發掘發現的石刻,可信度很高,而非考古發掘獲得的來歷不明的石刻,則可信度要大打折扣,需要進行一番辨僞工作,在排除僞造的可能後方可作爲真實的史料使用。

二、干支不合者,有可能是僞刻。

魏晉南北朝石刻一般採用干支紀時,這種干支法有一定的慣例,比如以干支紀日,朔日干支一般不可缺。

古人紀時干支一般也不應有誤。

若不合慣例或干支有誤,則可能是僞刻。

三、字體不合者,很可能是僞刻。

如魏晉石刻文字一般爲新隸體,北魏石刻多爲魏碑體,若字體不合,則很可能是僞刻。

四、字形不合者,很可能是僞刻。

如現代部分簡體字要到宋代以後纔産生,若出現在此前石刻中,則此刻基本可以確定是僞刻。

五、史實不合者,很可能是僞刻。

同一歷史事件,若石刻所記與史書以及其他史料存在嚴重分歧,則該刻很可能是僞刻。

六、世系不合者,很可能是僞刻。

根據出土和傳世文獻材料,我們可以排比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以世家大族爲中心的世系表。

若某一石刻提供的世系材料與此世系表相衝突,則該刻很可能是僞刻。

七、地理不合者,很可能是僞刻。

在以正史地理志(或地形志)爲核心的史料基礎上,我們可以對古代政區設置與沿革等情況有比較深入的瞭解。

若某一石刻反映的地理材料與此明顯相違背,則該刻很可能是僞刻。

八、職官不合者,很可能是僞刻。

古代職官的設置與沿革,亦有專門深入的研究。

相關知識也可作爲檢驗石刻真僞的重要參考。

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演示课件

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演示课件

陶器的制作工艺
1 2 3
制坯工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制坯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采用轮制和模制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出各种形状 和大小的陶器。
施釉工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施釉工艺也相当先进,釉 层均匀、光滑,提高了陶器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 值。
烧制工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烧制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 水平,烧制出的陶器质地坚硬、不易变形。
手工艺品与艺术品
总结词
展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高超手工艺水平和 艺术成就
VS
详细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艺品和艺术品展现 了这一时期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和独特的艺 术风格。出土的文物中,有精美的玉器、 金银器、陶瓷器等,这些文物的制作工艺 和艺术价值极高。此外,书画、壁画等艺 术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一时期文化艺 术的重要资料。
详细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发展迅速,建筑风格独特。通过考古发现,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城市规划的特点,如街道布 局、分区规划等,以及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的使用。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社会、文化和经济 发展的状况。
墓葬与出土文物
总结词
提供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俗和丧葬观念的直观证据
详细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形式和随葬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丧葬观念。通过墓葬的发掘,可以了解 墓主的身份、地位和财富状况,以及当时社会的葬仪和祭祀习俗。出土的文物种类繁多,如陶俑、玉 器、金银器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05 魏晋南北朝的青铜器CHAPTER青铜器 Nhomakorabea种类与特点
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包括礼器、 乐器、兵器、工具等,每种类型
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铜器在形制 上更加多样,如铜镜、铜灯、铜 炉等,这些器物在功能和装饰上

魏晋隋唐考古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

魏晋隋唐考古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

漢·狐剛子《出金礦圖錄》(《道藏》洞神部眾術類溫字 型大小總第五八四一五八五冊)
明陸容《菽園雜記》記述煉銀過程頗為詳細:“礦石不拘 多少,采入碓坊,舂碓極細,是為礦末。次以大桶盛水, 投礦末於水中,攪數百次,謂之攪粘。凡桶中之粘,分三 等:浮於面者為之細粘,桶中者謂之梅砂,沉於底者謂之粗 礦肉。若細粘與梅砂,用尖底淘盆,浮於淘池中,且淘且 汰,泛揚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礦肉,則用一木盆, 如小舟然,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存其真礦, 以桶盛貯,璀璨星星可現,是謂礦肉。”這是選礦過程。 “次用米糊搜伴,團如拳大,排於炭山,更以炭一尺許覆 之,自旦發火,至申時住火,候冷,名窖團。”這是燒結過 程。“次用?銀爐熾炭,投鉛於爐中,候化,即投窖團入 爐,用韝鼓扇不停手,蓋鉛性能收銀盡歸爐底,獨有滓浮 於面。凡數次,破爐爬出熾火,掠去爐面滓垢。烹煉即熟, 良久,以水滅火,則銀鉛為一,是為鉛駝。”這是煉製鉛銀 合金。“次就地用上等爐灰,視鉛駝大小,作一淺灰窠, 置鉛駝於灰窠內,用炭團疊,側扇火不住手,初鉛銀混, 泓然於灰窠之內。望泓面有煙雲之氣,飛走不定。久之稍 散,則雪花騰湧。雪花既盡,湛然澄徹。又少頃,其色自 一邊先變渾色,是謂窠翻。煙雲雪花,乃鉛氣未盡之狀。 鉛性畏灰,故用灰以捕鉛。鉛既入灰,唯銀獨存。自辰至 午,方見淨銀。鉛入於灰坯,乃生藥中密陀僧也。”這就 是灰吹法提銀。
罐內盛 放物品
葡 萄 花 鳥 紋 銀 香 囊 ( 徑 )
4.6
舞馬銜杯紋鎏金銀壺
鎏金鴻雁紋銀匜
鎏 金 蔓 草 鴛 鴦 紋 羽 觴 ( 耳 杯 )
鎏金花鳥(鸚鵡)紋銀碗
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
(唐德宗時期)高11 釐米
“( 鎏 字圈 金 )足 折
內枝 沿花 鏨紋 刻銀 ”蓋 進碗

魏晋南北朝考古PPT课件:第3.6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交流

魏晋南北朝考古PPT课件:第3.6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交流

蹀躞带
• 鞢带也从东汉 中晚期开始在 中原汉地出现, 以后越来越流 行。 一具完整 的鞢带由带扣、 尾和两者之间 的若干件带銙 组成, 带銙有 悬挂蹄形环、
北朝晚期鞢带的形式基本统一, 而且在高级官员墓 葬中反复出现, 可能鞢带已经成为朝服的组成部分。
透雕铜饰
• 近圆形的透雕铜饰见 于固原雷祖庙墓、 大 同湖东一号墓、 大同 下深井M1, 图案常为 二龙首尾相接成环形, 中间或站或坐一童子 状人物。 被移于铺首 之上, 如雷祖庙墓即 出有一件, 铺首的形 态因此与两汉大异其
• 北魏时期中国境内开始流行金银器皿, 而且这些 金银器皿多来自西方。 现在发现的这个时期金银 器皿也分为萨珊和东罗马两大系统, 萨珊系统之 中还包括粟特产品。
• 至于具体到每一件器物的产地则在萨珊、 东罗马、 粟特之外还有巴克特利亚、 哒或在中国仿制等观 点。
萨珊系统金银器皿
海兽纹八曲银长杯
北周李贤墓银壶与器腹图案展开图
第3.6章 中外文化交流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西交通之路大开, 西方文 化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 虽然中原王朝不振, 今新疆地区小国林立, 但控制中亚的大月氏贵 霜、 哒、 柔然、 突厥等政权与西亚、 南亚和 中国的关系都很密切, 商业利润、 政治图谋和 宗教热忱推动一批又一批的西方人士来到中国 境内, 中国去西方的人士也是前后相继, 将许 多异域物品带回中国。
国产玻璃器
• 大同七里村M6出土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玻 璃钵, 还有仿造玻璃器的釉陶尊。 七里 村M20出土的玻璃瓶也不类外来器, 而 与汉式陶罐相似瓶壁厚仅2毫米, 器表晶 莹光滑, 虽然还有一些气泡, 但工艺水 准已经很高, 堪称玻璃器中的精品。
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M16出土一件玻璃细颈壶, 造型与鲜 卑陶细颈壶完全一致, 肩部还有两道弦纹, 但是整个器物 呈淡蓝色半透明状, 器表粗糙, 多气泡。 同墓还出土玻璃 泡钉, 也为淡蓝色半透明状, 凹面以白色画出七瓣花。 该 墓出土玻璃器的质量不如七里村墓, 说明北魏平城地区的 玻璃工艺水平还不稳定。

中国魏晋南北朝壁画墓和日本装饰古坟的比较研究

中国魏晋南北朝壁画墓和日本装饰古坟的比较研究

图一1.石棺类装饰古坟2.石障类装饰古坟纪初的冈山县千足古坟凹。

主要纹饰仍是直弧纹和圆圈纹,且加施了红、白、青、绿等色彩,与石棺的装饰有所不同。

而熊本县千金甲一号坟石障上,不仅在绘制的同心圆及对角线内加入了箭袋图案的浮雕,而且还加施红、青、黄等色彩。

实际上,这种装饰古坟,是石棺类装饰古坟向墓室的壁画类装饰古坟过渡的中间环节。

壁画类装饰古坟,是在横穴式石棺的壁面上直接绘彩,或者描绘出线刻的纹饰。

如6世纪初福冈县日之岗古坟钞,在墓道、墓室、天井部位,绘有同心圆纹、连续三角纹、蕨菜纹,并加饰了盾、大刀、马等图案。

色彩以红色为主,用蓝色和黄色点缀。

6世纪中期的福冈县王冢古坟@,还出现了几何纹、武器及人骑马图案。

这个时期还产生了故事题材的壁画。

进入7世坟,如鸟取县的尾山古坟、茨城县的虎冢古坟。

这时的壁画除了传统内容以外,还有武器、船、动植物、人物等图案。

在摄取自然与社会生活现实的景物入画方面,呈现出一种更为自由的风格@。

横穴类装饰古坟,实际上是一种崖墓形制的古坟。

通常是在崖面上挖掘出一个横穴墓室,壁面上有线刻和浮雕纹饰。

6、7世纪流行于九州、东日本以及近畿地区。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熊本县菊池川、球磨川流域的装饰古坟o。

墓室内有人物和武器的浮雕。

而宫崎县的墓室中则有表现建筑的图案四。

装饰古坟的线刻和壁画内容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些绘画及图案总是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

装饰古坟最早出现的纹饰是直弧纹和铜镜纹饰。

直弧纹即直线和弧线的组合,寓意着屏障邪恶,消灾避难。

另有铜镜纹饰、盾、刀等器具的变形图案,也是镇妖避邪的思想占主导。

至于人物图案中的武士形象,应与古坟时代墓葬周围树立的埴轮一样,起着某种防范作用。

而墓室中鸟站船头的画面,则寄寓了一种引导死者平安到达冥间彼岸的期盼固。

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和装饰古坟的比较我们拟从中日两国壁画墓的墓葬形制、埋葬习俗、随葬品、壁画内容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纪后,九步}I以夕h的地区图二1.壁画类装饰古坟2.横穴类装饰古坟也出现了壁画类装饰古·73·家族合葬。

曾一统天下的魏晋南北朝青瓷

曾一统天下的魏晋南北朝青瓷

曾一统天下的魏晋南北朝青瓷作者:兰丹凤来源:《中华瑰宝》2021年第10期說起中国瓷器,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唐代的秘色瓷、宋代的青白瓷、元明时期的青花瓷及清代的粉彩瓷,而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却鲜有人知。

事实上,魏晋南北朝的青瓷烧造工艺已达相当水准,为后世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周身遍布纹饰的青釉莲花尊。

此尊高67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20厘米,1948年出土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北魏封氏墓群,是北朝青瓷的代表。

这件瓷尊的独特之处在于工匠在它身上综合运用了雕刻、刻划、模印贴花等装饰方法,将莲花、飞天、宝相花、菩提叶等佛教装饰题材共同纹饰于器身,又巧妙地突出了莲花这一主题。

据了解,当年,封氏墓群共出土有4件青釉莲花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其中1件,其他3件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等处。

如此大型的青瓷器连出4件,难免引人注目,也让人惊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匠竟能烧造出如此精美的瓷器?事实上,这样的瓷器不止4件。

从地域上看,当时同类型的青瓷莲花尊在中国南方地区也有出土,只是胎釉的化学元素组成有所差异。

由此可见,随葬青瓷莲花尊应是当时南北方皆流行的丧葬风俗。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青釉莲花尊的出现既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瓷器的艺术影响,也展现了南北之间陶瓷艺术的交流。

当时的人们不仅热衷于雕造佛像,还将雕刻工艺运用于制瓷业,烧制出诸多造型独特又复杂的瓷器。

青瓷一统天下纵观中国瓷器史,最早的成熟瓷器非青瓷莫属,而成熟的青瓷又最早出现于东汉末期。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青瓷为主的制瓷业发展迅速,已能烧造出瓷化程度相当高的青瓷。

总体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器身厚重沉实,远不如唐宋时期的青瓷那般釉色纯净、胎底透薄,但这一时期的青瓷吸收了前代陶器、漆器和木器等器物的特点,还融合了雕刻、刻划和堆塑等装饰手法,在造型上大胆创新,留下了诸多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制瓷业的发展,这一时期,青瓷已逐渐取代两汉时甚为流行的漆器而成为主要的生活用具,在日用品和明器上应用甚广,形成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玉器概论-4魏唐7

玉器概论-4魏唐7
六朝 单节素面
高:3.5cm 市场参考价: 市场参考价: 9800元 9800元
晋至唐 猫身独角兽 水罐 长11cm
晋至宋 半牛猫兽形 水罐 长10cm
青白玉 巧作 卧羊
玉质细腻 造型逼真
六朝
玉兽
六朝
高:7.6cm 估价:2 2.5万元 :2估价:2-2.5万元 成交价:20700 :20700元 成交价:20700元
唐至宋
褐斑青灰玉
鸟凤
陈设玉器 高8cm 出现立体凤

黄玉骆驼
立体圆雕 玉质优良
高5.9cm 长5.7cm

青玉骆驼
立体圆雕 玉质优良 造型生动

屐形石砚
最大幅13cm 高4cm 长18.9cm )

青白玉飞天佩(出现)
立体镂雕加阴线刻 佛教的神仙
九、漫长的沉寂期 ——魏晋南北朝玉器 魏晋南北朝玉器
1、在这漫长的四百年间(公元220--580年,共360年), 公元220--580 220--580年 360年 不管是考古发掘品还是传世品,玉器都很少。 不管是考古发掘品还是传世品,玉器都很少。
◆政治上,王朝更替频繁。三国鼎立[魏(220-265); 政治上,王朝更替频繁。三国鼎立[ 220-265); 蜀汉(221-263); );吴 222-280) 西晋(265-317); 蜀汉(221-263);吴(222-280)],晋[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南北朝[420-589,南朝(宋、齐、梁、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南朝( );北朝 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北朝( 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十、开玉雕之新风 ——唐代玉器 唐代玉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雕塑

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 主要包括石刻、玉雕、 陶 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 霍去病墓石雕群,霍去病 墓石雕是一组纪念碑性质 的大型石刻群,存于陕西 兴平县道常村西北,系汉 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元前 117年)少府属官 左司空 署内的优秀石刻匠师所雕 造。
5、乐舞与百戏

在两汉壁画、画像石中常有乐舞百戏图, 奏乐俑、击鼓说唱佣、杂技俑玉石舞人俑 也常有出土。汉代杂技百戏成为一时风尚。 沂南画像石上有飞剑、弄玩、走索、车戏 等演出。
1、简牍与纸张
1、居延汉简是在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和采集的简腔。这些简牍, 是我国汉代张掖郡居延和肩水两都尉的各种文书资料。早在 1930—1931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汉 代烽隧遗址中首次发现10000余枚简腰,称之为“居延汉简”。 1973-1974年,在居延甲渠侯官等处的汉晋烽燧遗址进行发掘, 面积4500平方米,新出简陵1.9万余枚,实物2300余件。1976年 采集木简173枚,1982年又采集木简20枚,统称之“居延新简” 2、敦煌汉简,1907年在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汉简7枚, 1913—1981年,先后六次,在敦煌、酒泉之间总发现汉简2190 枚,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桓帝时期。统称之为“敦煌汉 简”。 1990—1991年,敦煌悬泉置遗址(敦煌至安西之间)发掘 出土汉代简椟1500余枚,纸、木等文物2650余件 悬泉置遗址出土大量文物,为西汉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 经济、法制、中外交流、邮驿制度、屯戍情况等方面的进一步研 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3、武威汉简,武威磨嘴子六号墓出土,属西汉晚期。所出469支 《仪礼》木简,共计27298字。是迄今所出汉简中保存最好的一 批,对汉代经学与《仪礼》版本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纸张最早出现在西汉,1933年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地 区发现一张原始的麻纸,质白,质粗糙,纸面有麻筋。 1985年甘肃天水放马滩M5发现西汉早期纸。东汉蔡伦 发明了造纸术。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 西汉地图古纸,还有陕西西安、 挟风及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麻纸 是否属于纸,学者们为此争论不 已。该纸的厚度和纤维分布不均, 故被称为麻纸。麻纸在汉至唐近 千年间,一直是我国书写绘画的 主要用纸。
桑蚕的发展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三、文化艺术
新出土的简牍,绝大多数为木质,极少为竹简。完整的 简牍,每枚长23厘米(合汉尺一尺),最长者达88.2厘米。 其中,纪年上限始于西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昭帝始元 一至六年(前86—前81),下限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283) 简册内容:包括诏书、律令、科别、品约、碟书、推辟 书、爱书、劾状、各类簿籍。还有《九九术》、历谱、 医药方等残简。特别是发现长安至河西的20个驿置里程 简,从京兆长安途经右扶风、北地、定安、武威、张掖 等郡,这对确定西汉长安至敦煌的交通路线,提供了新 论据。
西汉 错金银凤纹铜镜
汉墓代表器物"错金银博山炉"
2满城汉墓出土的鎏金银蟠龙纹
西汉草叶纹日光铜镜
三国两晋 铜镜
蝙蝠形柿蒂连弧纹
瑞兽纹圆钮大铜镜
牟古圣"瓦当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瓦当 三国
动物纹饰瓦当
瓦当
长乐未央瓦当
上林瓦当
瓦当 亿年无疆
谢谢观看!
五铢钱
王莽时期钱币
二、农业
农业工具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具的种类增多, 《齐民要术》记载的农具就有20多种,其中除 犁、锹(锸)、锄、耩、镰等原有农具之外,新 增的有铁齿漏楱、耢、挞、耧、锋、铁齿耙等。 新增农具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畜力拉耙的出现。畜 力拉耙的明确记载,始见于《齐民要术》,即所 谓“铁齿漏楱”,《齐民要术》中所提到的“铁 齿漏楱”,据《王祯农书》说,则是人字耙。耙 用于耕之后,可以使翻起的土垡变得细碎疏松, 并可以去掉草木根茬。耱是畜力牵引用以摩碎土 块、平整地面的工具,是安有牵引装置的长条形 木板或用藤条荆条之类编扎而成。《齐民要术》 中称之为“耢”。用于耕耙之后,可进一步使地 平土细,同时也和耰一样,具有覆土的作用。
汉魏社会经济与文化艺术
一、手工业与商业 1、冶铁业 2、铜器 3、陶瓷 4、漆器 5、纺织业 6、货币 二、农业 三、文化艺术 1、简牍与纸张 2、帛书 帛画 5、乐舞和百戏 6、建筑
3、壁画与画像石、画像砖 7、中外文化交流
4、雕塑
一、手工业
1、冶铁业
巩县铁生沟遗址中发现的球墨铸
汉魏铜镜
汉魏错金银
铅釉陶
青瓷
青瓷茶具
东汉 说唱俑
丝织物
马王堆出土文物"t型帛画".
马鞍山东吴朱然墓文物
6、货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与方孔圆钱的流通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 权制政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也统一了货币.从秦“半两”开始, 中国钱币以方孔圆形作为定制,文铭重量 ,铸行纪重钱币。 汉武帝行"五铢"钱制沿用至隋末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 118年)废“半两”,改铸“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 制 作精美,深受欢迎,其后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各朝累铸, 沿用至唐初长达7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
2、帛书与帛画
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 已出土楚帛书 和汉帛书 。帛 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 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 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3、壁画与画像砖、画像石

西汉前期所见少量壁画主要是装饰性的图案。 西汉晚期壁画成熟定型,数量增加,题材多见神仙祥瑞及 历史故事。 汉代壁画特点画圣贤、功臣或象征祥瑞的神仙
6、建筑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歇 山、悬山、硬山、攒尖。在东汉时期,中国的传统 木构建筑特点已进一步形成。
硬山
歇山
悬山
魏晋 建筑
7、中西方文化交流

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开辟。我国 的丝绸制品远销中亚、西亚、欧洲,西方 的钱币、玻璃器皿等也传入中国。十六国 时期东西方交流受阻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 了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出土波斯金币等。 1956年发掘的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夫妇墓 出土5件玻璃器。日本、朝鲜、印度也都发 现中国陶瓷器、铜镜、丝绸等物
魏晋南北时期,大田作物种类基本是汉代的延续,但大田作物的搭 配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广泛采用禾谷类和豆科轮作,并往往在轮作中加入绿肥作物, 形成用地养地结合、灵活多样的轮作体系。 二是间作、混作和套作的发展。《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多种间、 混作方式。 三是绿肥作物的栽培和加入轮作序列之中。中国利用绿肥相当早, 但汉代以前只是耕翻自然生长的杂草作肥。栽培绿肥的记载,始见于 《广志》:“苕草,色青黄,紫华。”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品种显著增多,其中又以粟和稻最为突 出。粟品种《广志》记载了11个,《齐民要术》补充86个,加上 粱的品种4个,秫品种6个(包括《广志》所记的品种在内),共记 载粟类品种106个。水稻品种,《广志》记载了13个,《齐民要 术》补充24个,共37个。品种的增加是选种和良种繁育技术发展 的结果和标志。
魏晋
北魏壁画特点:佛像画、经变画、民族传统神话 题材、供养人画像、故事画、装饰图案画 山水画
石窟

石窟寺艺术:东汉时期佛 教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 佛教艺术进入繁荣时期, 石窟艺术在北方多山地区 大规模兴起。新疆古龟兹 石窟开凿于4世纪,达到 极高的艺术成就。甘肃敦 煌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时 期,一直到隋唐元明时期, 留下大量彩塑造像和壁画, 成为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