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特性
纳米科技与材料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纳米科技与材料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纳米科技与材料: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纳米科技是指在纳米尺度下研究和应用材料,其中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核心之一。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属性,因此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领域。
一、纳米材料的特性纳米材料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性:1. 尺寸效应:当材料的尺寸缩小到纳米级别时,其性能表现会与宏观尺寸的材料有显著差异。
例如,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相对更大,导致更多的原子或分子暴露在表面上,因此纳米材料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2. 量子效应:在纳米尺度下,由于粒子的量子行为显著影响了材料的电、磁、光等性能,从而产生新的特性。
例如,纳米材料的电导率、光学性质和磁性可能与宏观尺寸材料截然不同。
3. 界面效应:界面是纳米材料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纳米材料的界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界面性质的调控可以改变纳米材料的导电性、磁性和光学性能等。
4. 热力学效应: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表面性质,可能造成不稳定的热力学状态,导致一系列与热力学平衡相关的现象发生,如相变温度的变化、熔点降低等。
二、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1. 电子领域:纳米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正日益重要。
例如,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纳米线可以用于制作柔性电子器件;纳米薄膜能够改善电子器件的导电性能。
2. 光学领域: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光学器件制备和光学传感器等领域。
例如,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使其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可用于生物分析和生物成像。
3. 医学领域: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载体可以用于药物的传输和靶向给药;纳米生物传感器能够检测和监测生物分子;纳米材料也可以用于修复组织和组织工程等。
4. 能源领域:纳米材料在能源转换和储存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导电性和导热性能使其成为高效能源器件的理想选择。
浅论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浅论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是指至少有一条尺寸小于100纳米的尺度,无论是从纵向、横向和表面上来看,都表现出特殊性质的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高的表面活性和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这些与其微观结构、形态、成分等相关。
因此,纳米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各个领域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材料之一。
本文将就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进行浅析。
纳米材料的特性1. 比表面积大: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这是由于纳米尺度下,物质表面与体积比不断增大,因此比表面积增加。
跟传统的微米材料相比,纳米材料表面积增加了数倍或数十倍。
这也是纳米材料在催化、传感、吸附等应用中常常被用到的原因。
2. 物理、化学性质优异:在纳米材料表面存在的大量表面活性位点,使其物理、化学性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纳米材料表面活性位点的数量增加,强度加强,表面性质集中,因此性能更稳定,催化效率更高,电化学活性更强等等。
3. 尺寸效应、量子效应:由于纳米材料尺寸在纳米以下,材料某些性质与材料本身的大小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如吸收光波长的变化、激发能量的变化、输运特性的变化等。
这就是所谓的尺寸效应。
同时,当纳米材料具有能量量子化效应时,控制其尺寸、形态、组成等因素能够使其能带结构、光学响应和磁学等性质发生改变,进而调节其电学、光学、磁学性能。
纳米材料的应用1. 催化剂: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表面活性位点及在某些纳米材料上出现的空间初始化的结构使得它们表现出高度优异的催化活性。
以Pt纳米材料为例,由于其高的催化活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电化学电极、燃料电池等领域。
2. 生物传感器:纳米材料特有的表面活性,催化作用以及生物兼容性等特性,可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
纳米材料实现了对生物分子、细胞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识别和检测。
著名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如Au纳米颗粒、石墨烯等。
3. 纳米药物:临床上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制备高质量、优异性能的新型药物,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的输送过程中提高了药物的效应和减少了副作用。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相材料在结构上与常规的晶态和非晶态体系有很大 的差别,表现为:小尺寸、能级离散性显著、表(界)面原子比 例高、界面原子排列和键的组态的无规则性较大等。这些特 征导致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出现一些不同于常规晶态和非晶 态的新现象。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1、宽频带强吸收
大块金属具有不同颜色的金属光泽,表明它们对可见光 范围各种颜色(波长)的光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而当尺寸减 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它们对可 见光的反射率极低,而吸收率相当高。例如,Pt纳米粒子的 反射率为1%,Au纳米粒子的反射率小于10%。这种对可见光 低反射率,强吸收率导致粒子变黑。
纳米微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导致纳米微粒的热、磁、光、敏感特性和表面 稳定性等不同于常规粒子,这就使得它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1.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1、熔点显著降低
金纳米微粒的粒径与熔点的关系
35nm 15nm 8nm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熔点降低、烧结温 度降低、晶化温度降低等热学性质 的显著变化来源于纳米材料的表
(界)面效应。
§2.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纳米粒子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尺寸与物理的特征 玻尔半径以及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时,小颗粒的量 子尺寸效应十分显著。与此同时,大的比表面使处于表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如图:由不同粒径的CdS纳 米微粒的吸收光谱看出,随着微 粒尺寸的变小而有明显的蓝移。 体相PbS的禁带宽度较窄, 吸收带在近红外,但是PbS体相 中的激子玻尔半径较大(大于 10nm),更容易达到量子限域。 当其尺寸小于3nm时,吸收光谱 已移至可见光区。
纳米材料特点

纳米材料特点纳米材料是指至少有一个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尺寸效应。
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在纳米级别,因此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
在纳米尺度下,材料的物理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如光学、电子、磁性等性质会呈现出与宏观材料不同的特性。
这种尺寸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表面效应。
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远大于宏观材料,这导致纳米材料具有更多的表面原子或分子。
这些表面原子或分子对材料的化学反应、吸附性能等产生重要影响,使得纳米材料在催化、吸附、分离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能。
3. 量子效应。
量子效应是纳米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当材料的尺寸缩小到纳米级别时,量子效应会变得显著。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和光子的行为将受到量子力学的影响,导致材料的光学、电子等性质发生变化。
因此,纳米材料在光电子器件、量子点显示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应用潜力。
4. 结构多样性。
纳米材料的结构多样性是指纳米材料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结构形态,如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片等。
这些不同的结构形态使得纳米材料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纳米颗粒在医药、催化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5. 表面能量。
纳米材料的表面能量随着尺寸的减小而增大,这导致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活性和化学反应性。
这种表面能量的增大使得纳米材料在催化、表面改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总之,纳米材料具有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结构多样性和表面能量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纳米材料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纳米材料将会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纳米材料的特性

6、纳米微粒分散物系的光学性质
纳米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分散物系(溶胶),纳米微粒在这里又 称作胶体粒子或分散相。由于在溶胶中胶体的高分散性和不均匀性使得 分散物系具有特殊的光学特征。例如,如果让一束聚集的光线通过这种 分散物系,在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如图所示。 这种现象是由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Tyndal)所发现,故称丁达尔效应。这 个圆锥为丁达尔圆锥。
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的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 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长方向。
例如,纳米SiC颗粒和大块SiC固体的红外吸收频率峰值 分别为814cm-1和794cm-1。纳米SiC颗粒的红外吸收频率较大 块固体蓝移了20cm-1。
纳米氮化硅颗粒和大块氮化硅固体的红外吸收频率峰值 分别是949cm-1和935cm-1,纳米氮化硅颗粒的红外吸收频率比 大块固体蓝移了14cm-1。
CdSexS1-x玻璃的吸收光谱
曲线1所代表的粒径大于10nm 曲线2所代表的粒径为5nm
5、纳米微粒发光现象
当纳米微粒的尺寸小到一定值时可在 一定波长的光激发下发光。所谓光致发光 (photoluminescence)是指在一定波长光照射 下被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的电子重新跃回到 低能级被空穴俘获而发射出光子的现象。
固体材料的光学性质与其内部的微结构,特别是电子态、缺陷态 和能级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纳米材料与常规固体材料在结构上差别很大,表现为: 小尺寸、能级离散性显著、表(界)面原子比例高、界面原子排 列和键的组态的无规则性较大等。这些特征导致纳米材料的 光学性质出现一些不同于常规晶态和非晶态的新现象。
二、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激子的分类:
1) 弱束缚激子,亦称Wannier激子。此类激子的电子与空穴之间的 束缚比较弱,表现为束缚能小,电子与空穴间的平均距离远大于原 子间距。大多数半导体材料中的激子属于弱束缚激子。
纳米材料的知识点总结高中

纳米材料的知识点总结高中一、纳米材料的定义纳米材料是指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尺寸相近的特殊性质。
这些特殊性质包括但不限于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热学、表面活性等。
纳米材料可以是单一的纳米颗粒,也可以是具有纳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
二、纳米材料的特性1. 尺寸效应:当纳米尺寸接近于原子和分子的尺寸时,材料的性质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尺寸效应。
例如,金属纳米颗粒的熔点会比其宏观尺寸的熔点显著降低。
2. 多相效应:纳米材料中存在多种相的转变,例如金属纳米颗粒的相变会导致其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了其应用性能。
3. 表面效应: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远大于宏观材料,因此表面效应在纳米材料中变得尤为重要。
表面效应会影响材料的化学活性、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4. 量子限制效应:纳米尺度下的电子、声子等量子效应会导致纳米材料的光学、电学、热学等性质呈现出不同于宏观材料的性质。
三、纳米材料的制备1. 气相法:气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气相沉积和气相合成等。
气相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高纯度、可控性好等特点,但生产方法复杂,能耗大。
2. 溶液法:溶液法是一种简单、低能耗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溶液合成法等。
溶液法可以制备不同形态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片等。
3. 机械法:机械法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球磨、高能球磨等。
机械法可以制备出尺寸均一、纯度高的纳米材料,但其生产效率较低。
4.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制备出高质量纳米材料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产率和良好的可控性。
四、纳米材料的应用1. 纳米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纳米传感器、纳米催化剂、纳米电子器件、纳米光学器件等。
这些应用使得传统材料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2.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药物传输、医用材料、生物成像等。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和大比表面积使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其在各种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纳米材料特性:
1.尺寸效应:纳米材料的尺寸通常在纳米级别,相比于宏观材料,其尺寸效应显著,导致其性能和行为发生变化。
例如,纳米颗粒的大比表面积可以增强其化学反应活性和光学性能。
2.表面效应:纳米材料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因此表面效应对其性质具有显著影响。
例如,纳米材料的表面能、吸附性和电荷分布等表面特性与宏观材料不同。
3.量子效应:在纳米尺度下,量子效应开始显现,如量子限制效应、量子点效应等,这些效应导致纳米材料在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量子性质。
4.机械性能: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等,这些性能使其在材料强化、纳米机械器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5.光学性能: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受到量子效应和尺寸效应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光学特性,如量子点荧光、等离子体共振、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等。
6.电学性能: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如高导电性、高介电常数、量子隧穿效应等,使其在电子器件、传感器、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7.热学性能:纳米材料的热传导性能通常比宏观材料更好,这归因于其大比表面积和量子限制效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热界面材料、热导电器件等领域。
纳米材料的这些特性使其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材料是指至少在一维上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通常由几百到几千个原
子组成。
由于其尺寸小,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纳米材料的特性之一是表面效应。
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小,其表面积相
对于体积来说非常大,因此表面效应在纳米材料中变得非常显著。
这使得纳米材料在催化、传感和吸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其次,纳米材料还具有量子尺寸效应。
当纳米材料的尺寸接近原子或分子的尺
寸时,量子效应将会显现出来。
这种效应使得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其具有与宏观材料不同的电子输运和光学性能,这对于纳米电子器件和纳米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纳米材料还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
由于纳米材料的晶粒尺寸非常小,
其晶界和缺陷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因此,纳米材料通常具有优异的强度、硬度和韧性,这使得纳米材料在材料加工和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此外,纳米材料还具有独特的磁学和光学性质。
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接近光波
长或磁域尺寸,因此纳米材料在磁学和光学领域表现出与宏观材料不同的性质。
这使得纳米材料在磁记录、光学传感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材料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纳米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导论》作业
1、什么是纳米材料?怎样对纳米材料进行分类?
答:任何至少有一个维度的尺寸小于100nm或由小于100nm的基本单元组成的材料称作纳米材料。
它包括体积分数近似相等的两部分:一是直径为几或几十纳米的粒子,二是粒子间的界面。
纳米材料通常按照维度进行分类。
原子团簇、纳米微粒等为0维纳米材料。
纳米线为1维纳米材料,纳米薄膜为2维纳米材料,纳米块体为3维纳米材料,及由他们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
按照形态还可以分为粉体材料、晶体材料、薄膜材料。
2、纳米材料有哪些基本的效应?试举例说明。
答: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有:一、尺寸效应,纳米微粒的尺寸相当或小于光波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投射深度等特征尺寸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征性即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出现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
磁有序态转为无序态;超导相转变为正常相;声子谱发生改变等。
例如,纳米微粒的熔点远低于块状金属;纳米强磁性颗粒尺寸为单畴临界尺寸时,具有很高的矫顽力;库仑阻塞效应等。
二、量子效应,当能级间距δ大于热能、磁能、静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必须考虑量子效应,随着金属微粒尺寸的减小,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效应。
例如,颗粒的磁化率、比热容与所含电子的奇、偶有关,相应会产生光谱线的频移,介电常数变化等。
三、界面效应,纳米材料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晶界上的原子占有相当高的
比例,而表面原子配位数不足和高的表面自由能,使这些原子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从而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纳米微粒表面原子运输和构型的变化。
四、体积效应,由于纳米粒子体积很小,包含原子数很少,许多现象不能用有无限个原子的块状物质的性质加以说明,即称体积效应。
久保理论对此做了些解释。
3、纳米材料的晶界有哪些不同于粗晶晶界的特点?
答:纳米晶的晶界具有以下不同于粗晶晶界结构的特点:1)晶界具有大量未被原子占据的空间或过剩体积,2)低的配位数和密度,3)大的原子均方间距,4)存在三叉晶界。
此外,纳米晶材料晶间原子的热振动要大于粗晶的晶间原子的热振动,晶界还存在有空位团、微孔等缺陷,它们与旋错、晶粒内的位错、孪晶、层错以及晶面等共同形成纳米材料的缺陷。
4、纳米材料有哪些缺陷?总结纳米材料中位错的特点。
答:纳米材料的缺陷有:一、点缺陷,如空位,溶质原子和杂质原子等,这是一种零维缺陷。
二、线缺陷,如位错,一种一维缺陷,位错的线长度及位错运动的平均自由程均小于晶粒的尺寸。
三、面缺陷,如孪晶、层错等,这是一种二维缺陷。
纳米晶粒内的位错具有尺寸效应,当晶粒小于某一临界尺寸时,位错不稳定,趋向于离开晶粒,而当粒径大于该临界尺寸时,位错便稳定地存在于晶粒
T 内。
位错与晶粒大小之间的关系为:1)当晶粒尺寸在50~100nm之间,温度<0.5
m
时,位错的行为决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位错的作用开始减小。
2)当晶粒尺寸在30—50nm时可认为基本上没有位错行为。
3)当晶粒尺寸小于10nm时产生新的位错很困难。
4)当晶粒小于约2nm时,开动位错源的应力达到无位错晶粒的理论切应力。
5、总结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
6、总结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
答:一、弹性模量,纳米晶的弹性模量要受晶粒大小的影响,晶粒越细,所受的影响越大,E的下降越大。
但是只有当晶粒小于20nm时,规一化模量才开始下降,晶粒很小时(小于5nm)时,弹性模量才大幅度下降。
二、强度,由于Hall-Petch公式是建立在粗晶材料上的经验公式,建立在位错理论基础上的,而纳米材料本身位错的特点决定了其屈服强度随晶粒尺寸d的变化不服从Hall-Petch关系。
纳米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大于同成分的粗晶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三、塑性,在拉应力作用下,与同成分的粗晶金属相比,纳米晶金属的塑、韧性大幅下降;而在压应力状态下纳米晶金属能表现出很高的塑性和韧性。
总之,在位错机制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在纳米晶金属的变形过程中,少有甚至没有位错行为。
此时晶界的行为可能起主要作用,这包括晶界的滑动、与旋错有关的转动,同时可能伴随有由短程扩散引起的自愈合现象。
此外,机械孪生也可能在纳米材料变形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纳米材料的蠕变,纳米材料的蠕变扩散速率并不明显大于微米晶的蠕变速率,
无论在低温或中温范围内晶界扩散蠕变或Coble 蠕变并不适用于纳米材料。
关于纳米材料的蠕变机制、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相当大的体积分数的晶界和极高的晶界扩散系数,那么纳米材料能否在低应力和较低的温度下产生晶界扩散蠕变等问题仍处于研究阶段。
另外,当材料的晶粒由微米降为纳米级时,由于扩散系数的增加和晶粒指数值的增加,材料超塑可望在较低的温度下(如室温)或在较高的速率下产生,但关于纳米材料是否就有超塑性尚无定论。
复合纳米材料,常用的有2-2维、0-3维和0-0型复合材料,研究表明,纳米复合材料既有高的强度,同时又具有高的韧性。
通过纳米复合材料,可突破现在工程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此消彼长的矛盾,创造高强度、高韧性统一的新材料,前景诱人。
7、 什么是单电子效应?单电子效应有哪些主要的特点?产生单电子效应的原理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观察到单电子效应?
答:在低维纳米固体结构中,通过改变电压的方式能操纵电子一个一个地运动,这就是单电子效应;主要特点是由于电子具有量子属性,所以它能以一定的概率隧穿通过势垒,即发生量子隧穿现象。
产生单电子效应的原理是当隧穿条件不满足时静电场封锁了电子通道,隧穿过程不能发生,即库仑阻塞效应的产生。
要观察到单电子现象,首先要保证隧道结的静电势远大于环境温度引起的涨落能,即T k C e B >>)2(2,否则单电子现象将被热起伏所淹没。
其次,隧道结的电阻R 必须远大于电阻量子2e R K η=≈25.8K Ω。
从而使两次隧穿事件不重叠发生,从而保证电子一个一个地隧穿。
8、 什么是巨磁阻效应?哪些材料结构具有巨磁阻效应?讨论产生巨磁阻效应的原理。
答:由磁场引起材料电阻变化的现象称为磁电阻或磁阻效应。
)
0()0()()0(ρρρ-=∆=H R R MR 普通材料的磁阻效应(MR )很小,我们把发现一些材料的磁阻效应超过50%的MR ,且为各向同性,负效应,这种现象被称为巨磁电阻(Giant Magntoresistance ,GMR )效应。
已发现具有GMR 效应的材料主要有多层膜、自旋阀、颗粒膜、非连续多层膜、氧化物超巨磁电阻薄膜等五大类。
产生巨磁阻效应的原理分别讨论如下:
一、多层膜的GMR 效应。
根据Mott 的二流体模型,传导电子分成自旋向上与自旋向下的两组,只考虑磁层产生的影响。
两种自旋状态的传导电子都在穿过磁矩取向与其自旋方向相同的一个磁层后,遇到另一个磁矩取向与其自旋方向相反的磁层,并在那里受到强烈的
散射作用,在宏观上,多层膜处于高电阻状态。
当外加磁场足够大,原本反平行排列的各层磁矩都沿外场方向排列的情况。
可以看出,在传导电子中,自旋方向与磁矩取向相同的那一半电子可以很容易地穿过许多磁层而只受到很弱的散射作用,而另一半自旋方向与磁矩取向相反的电子则在每一磁层都受到强烈的散射作用。
在宏观上,多层膜处于低电阻状态,这样就产生了GMR现象。
H降低以提高磁场传感灵敏度,除
二、自旋阀的GMR效应。
为了使GMR材料的
s
了选用优质软磁铁为铁磁层和使非磁性导体层加厚,磁性层间的磁耦合变弱,在很弱的磁场下就可以实现仅使自由层的磁场发生翻转。
三、纳米颗粒膜的GMR效应。
纳米颗粒膜是指纳米量级的铁磁性相与非铁磁性导
体相非均匀析出构成的合金膜。
在铁磁颗粒的尺寸及其间距小于电子平均自由程的条件下,颗粒膜就有可能呈现GMR效应。
四、隧道型TMR效应。
积层为下述的三明治结构:铁磁性A/非铁磁性绝缘层/铁磁
性B。
由于两铁磁性层自发磁化的作用,右旋自旋和左旋自旋电子穿过隧道的几率不同,由此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9、总结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特点。
答: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原理是利用光来激发TiO2等化合物半导体,利用它们产生的电子和空穴来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大多数情况下,光催化反应都离不开空气和水。
TiO2的光催化性能不仅取决于光生载流子电极电位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光生载流子的输送,故不同晶体结构对TiO2光催化性能会产生影响。
晶粒对TiO2光催化性能也有影响:随着粒径的减小,TiO2的比表面积迅速增大,高的比表面积使TiO2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而提高了光催化性能。
为了提高光催化反应的量子产率、克服需要紫外线激发光这两大障碍,可采用添加催化剂的方法和对TiO2进行表面修饰或复合。
另外此项技术已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前景广阔。
但尽管如此,光量子产率低和太阳能利用率低仍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两大关键科学技术难题,制约其的应用。
10、总结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形态对其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