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用药前基因检测
在使用靶向药物前,应进行基 因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相应的 驱动基因变异。
药物剂量与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性,制定 个体化的药物剂量,并根据治 疗反应适时调整。
注意事项
靶向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 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及时处
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药物选择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免疫治疗药物选择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肺癌类型、分期及患 者免疫状态,选择适当的 免疫治疗药物,如PD-1 抑制剂、PD-L1抑制剂等 。
用药前评估
在使用免疫治疗药物前, 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免疫 状态评估。
药物剂量与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性, 制定个体化的药物剂量, 并根据治疗反应适时调整 。
注意事项
免疫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 患者生命体征、免疫功能 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 调整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全面评估病情
包括肿瘤大小、位置、病理类型、分期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多学科团队协作
由胸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呼吸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制定治 疗方案。
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 效果。
04
局部治疗技术与方法
胸腔穿刺与闭式引流术
胸腔内药物治疗
注入化疗药物、免疫调节剂等,控制胸腔积液的增长 。
局部放疗
对肿瘤病灶进行精确放疗,缩小肿瘤体积,减轻局部 压迫。
全身治疗策略
化疗
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控制肿瘤的发展。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的蛋白质,使 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恶性胸腔积液分类及特点
按病因分类
分为原发性胸膜恶性肿瘤和转移性胸膜恶性肿瘤两大类。
按积液性质分类
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种,渗出液主要由炎症引起,漏出 液主要由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
特点
恶性胸腔积液通常为血性,增长迅速,易复发,治疗难度 大。同时,恶性胸腔积液常伴随着原发肿瘤的症状和体征 ,如肺癌患者可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
提高公众认知与关注
加强对恶性胸腔积液疾病的科普 宣传,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与 关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 持和帮助。
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
通过深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不 断完善和优化恶性胸腔积液的治 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 活质量。
重视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加强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等 跨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推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领域的发 展与进步。
治疗现状
目前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手段多样,但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和规范,导致治疗效果参差不 齐。
专家共识
为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中国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制定了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共识目的和意义
规范治疗
推动多学科协作
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恶性胸腔积液治 疗的参考依据,规范治疗流程,提高治疗 效果。
状况。
康复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 复锻炼,提高肺功能和 体能状态,促进康复进
程。
04
药物治疗方法及选择
化学药物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价
常用化疗药物
效果评价
铂类、紫杉醇、培美曲塞等,可单独 或联合使用。
客观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等为主要 评价指标。
化疗方案选择
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及患者状况制定 个性化方案。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搜集整理资料
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形成初步草案。
多次讨论修改
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范围
本共识适用于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 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适用对象
适用于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科等 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肺癌合并 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及其家属。
肿瘤阻塞淋巴管
低蛋白血症
肺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 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液体渗 出到胸腔形成积液。
肺癌细胞可阻塞胸膜淋巴管,使淋巴 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胸腔积液。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积液量较大时,可出现患侧胸廓饱满、呼吸 运动减弱等体征。
分期作用
PET-CT可全面评估肿瘤的全身分布情况,为肺癌的准确分期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指 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04 实验室检查与肿瘤标志物应用
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介绍
血液学检查
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沉、肝肾 功能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一般 状况及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生化检查
检测血清中的肿瘤相关物质,如 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CA125、CA19-9)等,辅助诊断 及监测病情。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探讨
感染防控
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和引流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
出血预防
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和胸壁血管,注意凝血功能监测和止血药物使用 。
呼吸衰竭预防和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呼吸兴奋剂等支持治疗,必要时行机 械通气。
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重要性
营养支持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 持,提高患者免疫力和耐受性。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诊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诊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可能逐渐 加重。
诊断方法
诊断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 部X线、CT、MRI等。对于疑似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胸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
提高诊疗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加强医生培训和教育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学术会议 等方式,加强对临床医生的专业 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的诊疗水
平。
加强科研投入和合作
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技术,为 医生提供更加准确、便捷的诊断
和治疗手段。
完善诊疗设备和技术
建立完善的患者管理体系,对患 者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确保患 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推动科研发展
专家共识的制定基于最新的科研 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有助于推 动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科研 发展,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02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流行 病学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病率较高,是肺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具体发 病率因地区、人群和肺癌类型而异。
死亡率
诊断流程
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和家族遗 传史等信息,同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 查。
影像学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如胸部X线、CT等。
胸腔积液检查
对胸腔积液进行生化、细胞学等检查 ,以明确其性质和病因。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各项检 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 诊断。
误区提示
在诊断过程中,应避免将恶性胸腔积液误诊为结核性或炎性胸腔积液,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同时,也应注 意将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与单纯性胸腔积液相鉴别,以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内科胸腔镜
由于内科胸腔镜检查可获取更大、更具有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因此比闭 式胸膜活检术更利于对胸膜恶性肿瘤做出较早期诊断、组织学分类及临 床分期。 有研究显示胸腔镜的诊断率高于细胞学和胸膜活检的联合检查。三者联 合的诊断率为97%。胸腔镜在各种类型MPE中诊断敏感性类似。 胸腔镜还可发现胸膜肥厚、串珠样病变、钙化等异常变化,此时可考虑 良性石棉性胸水,并排除间皮瘤或其他恶性疾病。 经内科胸腔镜检查后,90%以上的胸腔积液将得至明确的病因诊断。极 少数患者胸腔镜检查后仍难以确诊,可考虑行外科活检术包括外科胸腔 镜术或开胸活检术。
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
Ⅰ感染性胸腔积液 1. 结核性胸膜炎 2. 结核性脓胸 3. 肺炎旁胸腔积液及脓胸 4.胸膜放线菌病 5.胸膜白念珠菌病 6.胸膜阿米巴病 7.肺吸虫性胸膜炎 8.恙虫病性胸膜炎 Ⅱ恶性胸腔积液 1.肺癌合并胸膜转移 2.乳腺癌合并胸膜转移 3.恶性淋巴瘤 4.恶性胸膜间皮瘤 5.梅格斯(meigs)综合征
渗出性胸腔积液与漏出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表
渗出性胸腔积液 漏出性胸腔积液
病因
炎症性( I感染、II恶性
非炎症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
肿瘤 Ⅲ结缔组织病、变态反 变或低蛋白血症等使静脉压增高或胶 体渗透压下降而体液渗出) 应性疾病 Ⅳ其他)
病例 外观
多为双侧 颜色深,多混浊,浆液纤维 透明或微混,浆液状,无色或 素色,脓性,血性,乳糜性、 淡黄色
草绿色或绿色
多为一侧
凝固性 能自凝,沉淀多 pH 比重 6.99±0.12 >1.018
不自凝,沉淀少 7.10 ±0.25 <1.017
Rivalta 性 反应
阳性

16
总蛋白量 >30g/L <25g/L 胸腔积液总蛋白/血总蛋白>0.5 <0.5 血清-胸腔积液白蛋白梯度<12g/L >12g/L 白细胞计数 >0.5 ×109/L <0.1 ×109/L 细胞分类 以淋巴细胞为主,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 亦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后者不超过15~20% LDH >200U/L <200U/L 胸腔积液(LDH) >0.6 <0.6 /血清(LDH)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现状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目前,针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注药等,但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仍不理想。
专家共识的意义
本次专家共识的制定,旨在规范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明确和实用的治疗建议。
气胸处理
如发生气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根据气胸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少量气胸,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可不予特殊处理,嘱患者卧床休息,吸氧等可自行吸收。对于大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排出胸腔内气体,缓解症状。
VS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穿刺点皮肤应严格消毒,穿刺针和导管等器械也应严格消毒。同时,在胸腔穿刺后应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
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本次专家共识主要涵盖了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治疗、并发症防治和患者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强调了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患者心理支持等方面的重要性。
深入研究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目前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病理生理过程,为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理论依据。
心理评估
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支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情感支持
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训练,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家属参与
06
总结与展望
中医中药治疗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等中医中药治疗方法,调理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缓解胸腔积液的相关症状。此方法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与西医治疗方法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2023年版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年版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辅助检查手段
01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可明确胸腔积液的存在、范围和程 度,以及肺部和纵隔的受累情况。
02
胸腔穿刺和胸水检查
通过胸腔穿刺抽取胸水进行细胞学、生化等检查,有助于 确诊恶性胸腔积液及判断其性质。
03
肿瘤标志物检测
检测胸水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 白19片段(CYFRA21-1)等,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
目前已批准的靶向药物
如针对EGFR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和针对血管生成因 子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等。
靶向药物治疗效果
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高的疗效,如减少胸腔积液量、改善患者生 活质量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胸腔积液中作用机制及实践效果
1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用机制
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应答,增强机体对 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从而减轻胸腔积液 的产生。
注意事项
术前需评估患者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选择 合适的硬化剂,如滑石粉、博来霉素等;确 保硬化剂在胸腔内均匀分布;术后密切观察 患者呼吸、胸痛等症状,及时处理并发症。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简介
01
胸腔内灌注治疗
通过向胸腔内灌注化疗药物、生 物免疫调节剂等,达到控制胸腔 积液的目的。
02
03
胸腔镜手术
放射治疗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胸水检查结果,符合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主要与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等良性病变进行鉴别,通过胸水检查、病原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等 特点进行鉴别。
03 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患者评估与分层

胸腔积液诊断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胸腔积液诊断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同样重要,未来 需要更多的研究关注这一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06
专家共识的解读和展望
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1 2 3
胸腔积液的定义和分类
专家共识明确了胸腔积液的定义,并根据积液的 性质和病因进行了分类,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 进行准确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共识提出了详细的胸腔积液诊断标准,包括临床 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为医生 提供了全面的诊断依据。
03 更新与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专家共识将不断更新 与发展,以适应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02
胸腔积液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液体积聚过多,正常状态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分类
根据积液性质可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和恶性胸腔积液。
发病原因和机制
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如CEA、CA125等,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
临床诊断标准和流程
体格检查
全面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注意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胸部 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 果,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 目。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 、体征、既往史等。
影像学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
CT检查
CT检查可清晰显示胸腔积液的量和位置,同时可发现肺部和胸膜病变 。
03
MRI检查
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胸腔积液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实验室诊断
胸腔积液常规检查
包括外观、比重、黏蛋白定性试验、细胞计 数和分类等,可初步判断积液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要点7:共识推荐小口径(10~ 14F, 1F=0.33 mm)肋间引流管行胸液引流; 强调缓慢引流,就预防复张性肺水肿而 言,控制速度比控制单次引流量更为重 要[7]。
.
10
要点8:关于胸膜固定术的选择目前争 议较多,国内缺少有说服力的临床研究, 国外多项研究显示,滑石粉是最有效的 胸膜固定硬化剂,注射滑石粉匀浆或喷 洒滑石粉粉末疗效相当。尽管英国胸科 学会推荐经肋间置管滑石粉匀浆法,但 也有较多资料支持胸腔镜滑石粉喷洒 [8]。
.
13
要点11:胸腔内注射抗肿瘤药物可以 治疗肿瘤本身,也可以减少胸腔积液渗 出。国内较多学者应用顺铂、内皮抑素 胸腔内注射,也有学者尝试白介素(IL) -2、干扰素(IFN)、香菇多糖、金黄色 葡萄球菌素等。然而,目前无足够的循 证医学证据支持上述疗法[11 - 1 2]。
.
14
要点12:外科胸膜切除术主要用于恶 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不推荐应用胸膜 切除术代替胸膜固定术或留置胸腔导管 治疗复发性胸液[13]。
2014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和治疗 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
1
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组临床常见综合征,恶性胸 膜间皮瘤、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是导致恶 性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尽管诊断方法和手段 较多,但胸腔积液细胞沉淀中找到恶性细胞或 在胸膜活检组织中观察到恶性肿瘤的病理改变 仍然是确定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金标准”。 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倾向持续胸腔引流作为恶 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的首选,对多年来胸膜固 定术的一线治疗地位提出了挑战。
总之,有关MPE 的诊断与治疗仍有诸 多临床问题有待解决,希望通过共识规 范临床实践,更希望有大量的前瞻性临 床研究为MPE 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 的循证医学证据。
.
17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18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
15
要点13:值得提醒的是MPE 是一组 综合征,对原发病的治疗是MPE 治疗 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无禁忌证应考虑 全身治疗。总之,有关MPE 的诊断与 治疗仍有诸多临床问题有待解决,希望 通过共识规范临床实践,更希望有大量 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为MPE 的诊断与治 疗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
16
(???)
.
7
要点5:MPE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 呼吸困难症状。对于无呼吸困难症状、 预期寿命极短的患者一般不推荐反复行 胸腔穿刺术;对于有临床症状胸腔积液 不断生成的患者,留置胸腔引流导管优 于反复胸腔穿刺[5]。
.
8
要点6:MPE 导致呼吸困难并影响生 活质量的患者,英国胸科学会推荐首选 胸膜固定术治疗,其次为持续胸腔引流。 根据近年来国外多项研究结果,结合我 国国情,持续胸腔引流可能是更合适的 选择[6]。
.
3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特别关注 的下列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要点1:强调胸腔积液细胞沉淀中找到 恶性细胞或在胸膜活检组织中观察到恶 性肿瘤的病理改变是确定MPE 诊断的 “金标准”。闭式胸膜活检术对MPE 诊断的敏感度(40% ~ 75% )低于细 胞学(62% ~90% )检查。细胞蜡块 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率,还可进行免 疫组化、基因分型等检测[1]。
.
20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19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
4
要点2:推荐内科胸腔镜检查术主要用于不明 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与外科胸腔 镜检查相比,内科胸腔镜检查具有只需要局部 麻醉或镇静,可对胸壁、膈膜、纵隔、心包膜 及肺脏的病灶进行活检,创伤性小且性价比高 等优势。经内科胸腔镜检查之后,仍有10% 的胸腔积液未能明确病因,应认真分析包括活 检组织块太小或未能活检到病变组织,胸腔内 出现组织粘连导致胸腔镜无法到达肿瘤组织部 位等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原因[2]。
.
11
要点9:目前常用的硬化剂中滑石粉的 成功率为81% ~100% ,博来霉素为61 % ,四环素及其衍生物为65% ~76% [9]。
.
12
要点10:关于胸膜固定术后患者体位 问题共识特别指出,胸膜固定术后患者 转动体位与否不影响药物在胸腔内的分 布,且既耗时又给患者带来不便和不适 感,因此,无论选择何种硬化剂胸腔注 射后患者均不需要转动体位[10]。
.
2
2013年中国恶性胸腔积液(MPE)诊断和治疗专家 组首次提出了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并 于2014年正式发表。这将对规范、促进和推动我国M PE 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尽管MPE 的 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然而,相对肺癌以及呼吸系统其他疾病,MPE 的研 究未能引起呼吸界与肿瘤界学者的太多学术兴趣,国 内关于MPE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相对薄弱,因此, 共识中提出的某些诊断方法,尤其是某些治疗手段还 有待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
5
要点3:辅助检查包括胸部CT 扫描、 PET-CT、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如癌 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21-1、糖类抗 原(如CA125、CA199)等有助于MP E的诊断,但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支持[3]。
.
6
要点4:共识提出对原发肿瘤已明确但 无症状的MPE 患者,推荐针对积液本 身不作任何治疗干预的临床观察策略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