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总结: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下:
① 宏观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86 扫一扫, 有惊 ②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原子之比;
喜哦!
③ 质量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例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CO2+Ca( OH)2 === CaCO3↓+ H2O
式 2X +Y === 2Z 知,反应中 X 、 Y、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 1∶ 2;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涉及相对分子质量时, 一定要考虑化学式
前的计量数, 而涉及质量时, 无需考虑化学式前的计量数。 故正确答案选 C。
5. 【答案】 B
6.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确定 X 的化学式为 O2。故正确答案选 B。
7. 【解析】设 2.8gA 完全反应需 B 的质量为 x。则:
【题干】 01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变少
C.镁带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增加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
点燃
【题干】 02 化学方程式 C+O2
CO2 可读作()Biblioteka A .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碳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复习
人教九上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会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复现
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 参加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教案打包5套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教案打包5套 粤教版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977g/L。加压降温后变为液体, 进而凝固为白色雪状固体,叫做“干冰”。干冰可升华,即由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
[探究活动] 问题 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实验 5-5】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支点燃的蜡烛,将一瓶二氧 化碳通过漏斗向烧杯倾倒。
(3)如果调换 B、C 装置,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将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用途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制取 CO2,了解实验室内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制法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
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集气瓶、玻璃片。 石灰石、稀盐酸。
(1)
;(2)
;(3)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 CCl4 和金属钠为原料,在 700℃制造出纳米级金
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
变黄金”。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金刚石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2H2O 电解 2H2↑+O2↑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
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
分解水的催化剂
6.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换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比较适合
[小 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977g/L。加压降温后

九年级(初三)化学 燃烧与燃料复习教案_初三化学教案

九年级(初三)化学 燃烧与燃料复习教案_初三化学教案

【案例信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 1 )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 2 )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有信心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 2 )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1.活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甲烷燃烧实验。

3.认识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学习相结合【教具学具准备】烧杯、锥形瓶、漏斗、镊子、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石棉网;氢氧化钙溶液;煤(煤球)、汽油、润滑油、固体酒精、火柴、打火机、湿纸巾;煤气减压阀、一次性输液加温器、注射器、遥控鼠标、标签、学习单。

【教学过程】[ 展示 ] 孔明灯[ 解说 ] 抵达“西部之心”——成都,造访武侯祠,不经意间便获得了一个锦囊,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专用燃料”。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第七单元的知识《燃料及其利用》。

首先,有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图片和《学习单》,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一次简短的梳理。

[ 多媒体 ] 燃烧和灭火[ 板书 ]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小实验 ] 三支小蜡烛的燃烧与熄灭[ 活动与探究 ] 家中使用燃料——[ 解说 ] 这是一块产自赣东北大山深处的煤,《山海经》中称它为“石涅”,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煤记载为“黑石”。

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 图片 ] 煤的结构模型[ 介绍 ] 四川矿产资源的特点之一:是矿床的共生、伴生矿多,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但增加了采矿和选冶工艺难度。

如川南的煤矿为煤、硫共生。

(摘自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展示 ] 宜宾新维煤矿图片[ 介绍] “我们采用的是低氮燃烧技术,除尘率 99.8% ,并同步安装了烟气脱硫脱硝装置,脱硫率达到 96.2% ,脱硝率达到 75%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学案打包4套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学案打包4套 粤教版

课题:5.1洁净的燃料—氢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2).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3).知道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初步学习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4).认识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的原因;(5).遵守实验规程,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自己亲手操作,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实验常用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实践、遵守实验纪律和安全、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学习的科学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规范操作和重视实验安全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实验室常见仪器【课前预习】阅读课本内容: 124-127页1、氢气的物理性质:①②③④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生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壁上有出现,接触烧杯的手感到,说明氢气具有,燃烧生成,并。

3、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又说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的检验方法是。

4、不纯的氢气(混有或)点燃时极易爆炸,爆炸极限是,因此使用氢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

收集一小试管的氢气,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纯度: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若没有听到声音,说明。

5、氢气是理想高能燃料的理由:①②③但由于氢气在、、等方面有许多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氢能源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6、实验室通常用锌与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是【自学反思】通过预习,你不能解决的问题有那些?你发现,本节的哪些知识较难,不易掌握?【课堂导学】1.氢气球为什么能飞起来?在玩氢气球时为什么不能靠近火?2.阅读课本124——127页,教师与学生共同补充。

【课堂演示】实验5-1氢气吹肥皂泡; 5-2点燃氢气; 5-1氢气爆鸣; 5-1氢气验纯【反馈评价】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生成;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一定)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

单元复习课是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以及化学式的相关知识,这些都对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在本单元内容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主要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并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网络以达到复习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物质,并能够用文字表达示从质的方面去表示化学反应。

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另一重要的化学用语也就是化学方程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书写方面的错误。

所以,本章的学习对于初中化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学生现有的能力很难熟练掌握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所以本章的学习对于初中化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原因,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了解化学方程式所包含的意义,能够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识与技能)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以及知识整合能力。

提高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生活实际问能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3.通过知识学习探究的过程,提高化学学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 通过对白色粉末与稀盐酸实验的探究,分析白色粉末的元素组成、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诊断和发展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探究水平)。

2. 通过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数据处理,诊断与发展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等知识体系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复习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复习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复习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2.使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做饭、燃烧等。
3.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平衡的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教材中第五单元课题1的课后习题,重点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基本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锻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的能力。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课堂所学,请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一个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现象,写一篇小短文,阐述该现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团队活动中学会分享、交流和互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培养科学素养。以下是根据本章节内容制定的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燃料》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燃料》教案、教学设计
2.通过对可再生能源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激发出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倡导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在面对能源问题时,能够基于科学事实做出理性判断。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形成科学、客观的视角。
3.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演示和在线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燃料相关概念的理解。
-使用动画和视频资料,生动展示燃料的燃烧过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三பைடு நூலக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尤其是对于能源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教学中强调化学知识在解决能源问题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
3.制作一份手抄报,主题为“燃料与环保”。内容包括:
-燃料的分类和特性;
-燃烧过程及其化学反应原理;
-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生活中的节能环保小窍门。
4.针对本节课所学的燃料知识,编写一组关于燃料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要求涵盖课堂重点内容。学生可以互相交换练习,共同提高。
5.学生需关注生活中的能源问题,选取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要求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2.教学实施: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燃料的分类、燃烧原理、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燃料和能源问题的看法。
c.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强调,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关注生活中的能源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燃料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初三化学第五章燃料教案

初三化学第五章燃料教案

第五章燃料第一部分洁净的燃料——氢气【知识整合】1.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最轻的气体,极难溶于水。

2.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3.氢气的可燃性(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经点燃可安静燃烧形成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并放出热量。

2H2+O2点燃→2H2O(2)点燃不纯的氢气(与空气混合)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3)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满一试管氢气,并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

若听不到尖锐的爆鸣声或响声很小,就说明氢气是纯的。

4.一切可燃气体混有一定比例的空气时,点燃都会发生爆炸,这种体积比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5.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置换反应)。

锌与硫酸的反应(1)反应表达式:锌+ 硫酸→硫酸锌+ 氢气Zn + H2SO4→ZnSO4 + H2(2)实验装置:试管、单孔橡皮塞和导管(3)收集方法①向下排空气法(氢气密度小于空气)②排水法(氢气难溶于水)6.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经典例题】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生成;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一定)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

写出氢气点燃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是。

2.关于氢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氢气是最轻的气体B.氢气难溶于水C.氢气的液态是淡蓝色的D.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 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不纯C.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惟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说明水的组成4、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A、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制氢气B、以焦炭和水为原料制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C、用炽热的铁和水反应制氢气D、由热电厂提供电力电解水制氢气【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点燃氢气时,火焰是淡蓝色的C.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证明水的组成2.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由水元素组成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了n L气体,则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理论上可收集到气体( )A.n LB.2n LC.0.5n LD.8n L4.在点燃氢气时,先要检验其纯度,目的是()A.证明是否是氢气B.证明氢气是否潮湿C.证明氢气是可以燃烧的D.证明氢气中是否混有氢气5.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地球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共同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复习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氢气、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合作探究,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3.通过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绿色能源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氢气、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性质及制法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自主探究】
1.概括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________于水。

氢气不同于其他气体气体最显著的特征是。

氢气燃烧时火焰为色,有生成,点燃氢气前必须要。

2.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1)碳单质有、、活性炭、C60等。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3)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性,利用这个性质,活性炭可做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3.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
(2)碳的可燃性:a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高温条件下,炽热的碳可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一氧化碳的性质:
(1)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火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一氧化碳是一种气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5.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的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变成固体,俗称“”,它易。

6.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先二氧化碳不也不。

(2)CO2通入水中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向澄清石灰水里通入CO2,石灰水变,这是由于生成了的缘故,其化学方程式为,利用这个反应可鉴定CO2气体。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