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Ⅲ(第3—6单元)检测题.doc

历史必修III (第3—6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就处划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表明孙中山()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②明确反映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③认为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④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A.①②B.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2.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有了明显的反帝内容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C.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D.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人民民主革命、世界革命相结合3.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民族压迫④节制资本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岀发5.下列会议确立过我党指导思想的是()①中共三大②中共七大③中共八大④中共十四大⑤中共十五大⑥中共十六大A.①②⑤B.①④C.②④D.①④⑤6.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其形成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是其地位的确立时期C.创造了以和平改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D.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7.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建立统一战线③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8.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涵盖政治系统的科学理论B.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D.其历史地位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确立9.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是()A.郭沬若B.钱学森C.聂荣臻D.华罗庚10.谁指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周恩来B.胡耀邦C.邓小平D.华国锋11.下列成果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有()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②中国“东方红” 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远望” 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④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导弹成功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③12.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代表中央向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作了“双百”方针的报告,指出这一方针是()①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②是在承认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③是在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3.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1.关于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臻于成熟②唐代时草书、行书盛行③草书是艺术性最强的书体④雅俗共赏是行书的特征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①④2.“含毫势若斩蛟蛇,挫管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瞰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材料描述的书法形式是( )A. AB. BC. CD. D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C.舞蹈艺术D.书法艺术4.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这种书体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5.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6.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不可能欣赏到()A.小说《封神演义》B.版画《感天动地窦娥冤》C.一幅《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插图D.京剧《空城计》7.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京剧的形成和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
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9.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5 •昆明一中月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A.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2•《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①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 ③注重理论研究 ④以科学实验见长A. ①②B.②③ C.③④ D . ①④3.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
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A.神话统治阶级B.服务于小农经济C.服务于祭祀活动D.战胜自然灾害4.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 ,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
《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
这主要说明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 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②统治者重视天文立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③中国 5•“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B. 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 是北魏贾思勰所著 D. 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黄帝内经》一一中医奠基之作B. 《伤寒杂病论》一一“万盛宝典”C.张仲景一一“医圣”D. 《本草纲目》一一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姓名 朝代 著作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 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者作一脉相承A.①②B. ③④ ④农耕经济史古代科技发展保障C.②④D.①()7. (2013 •西安高二检测)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8.毛泽东在他的《沁园春•雪》中写道:首词中所说的“风骚”本指“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单元测试)1.如表近代前期世界人口迁移统计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A.人口外迁导致欧洲发展进程受阻B.世界贸易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洲C.人口由落后地区迁移至发达国家D.人口迁移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2.有些印欧人从未听说过美索不达米亚,但他们在遥远的迁徙过程中却使用了美索不达米亚发明的车轮和金属冶炼技术,这在从欧洲到印度甚至更远的地方,乃至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
这反映出()A.美索不达米亚人最早发明冶金术B.民族的迁徙促进了文明传播C.车轮和冶金技术帮助印欧人扩张D.金属冶炼技术由印度人传播3.1902年,乔治·梅里爱执导的电影《月球旅行记》在14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一个从发明机器到登陆月球再到凯旋而归的完整故事。
当满脸含笑的月亮,突然被一颗炮弹射中脸颊,神色顿时沮丧下来,很萌很可爱。
这可用于说明()A.大众传媒的多元价值B.国际局势的日益动荡C.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D.太空领域的大国竞赛4.下面是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A.移民推动美国多元化的文化格局的形成B.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日益被改变C.移民促使美国主流文化的内在矛盾得到有效解决D.移民解决了美国历史上存在已久的种族歧视问题5.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文化遗址、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化的建筑。
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价:“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
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据此可知()A.碑文掩盖了西班牙殖民罪行B.墨西哥的传统文化消失殆尽C.白人占据墨西哥人口大多数D.墨西哥实行文化宽容的政策6.如图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
其中①①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格局的影响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7.欧洲包括西亚再到印度的诸种语言,包括荷兰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以及印度梵语,竟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许瑶云曾评价某位书法家时说:“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如图属于该书法家的作品是()A. B. C. D.2.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西文化的交融性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3.“明遗民深感家国之痛,……以字画寄趣。
如八大山人。
狂醉之后,挥笔泼墨,涂一帧残山剩水,间或勾一笔白眼向人的鸟,染数尾怒目而视的龟,表示睥睨社会尘垢的心境。
”依据这一描述,下图八大山人的《孤禽图》可归类为()A. 景物素描画B.社会风俗画文人写意画 D.花鸟工笔画 C.4.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不可能欣赏到A. 小说《封神演义》B. 版画《感天动地窦娥冤》C. 一幅《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插图D. 京剧《空城计》5.明清时期,老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6.“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表示妇女生子。
宋代《説文解字》:育,養子使作善也。
这说明()A. 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B.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C. 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D. 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7.2010年12月13日,新浪娱乐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京剧专场演出,在长安大戏院拉开帷幕。
下面关于京剧角色划分依据说法错误的是()A. 脸谱B.动作服装 C.吃饭 D.8.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这些民间艺术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
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90年代解析:选B。
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
2.鸦片战争爆发后,以林、魏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思想萌发,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是()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外国进行商战解析:选A。
“开眼看世界”主要内容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B、C两项都是资产阶级的主张,D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3.1839年的《澳门新闻报》曾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
只有林(则徐)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材料中“林总督行事”指的是()A.主持虎门销烟B.抗击英国侵略者C.编译《四洲志》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选C。
材料反映当时中国官府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与此相反,林则徐向西方学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A.西学东渐B.中学西传C.“中体西用”D.西体中用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可变的是“法制”“器械”“工艺”;不可变的是“伦纪”“圣道”“心术”。
说明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因而是“中体西用”的思想。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产生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B.镇压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C.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解析:选D。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做好每一份试卷的练习,是对知识的一个学习和巩固的过程。
今天,你的知识巩固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两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B.甲错误,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D.甲乙都错误解析材料中的观点体现了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合理利用会造福社会;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科技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对科技的认识和利用不当,会限制或危害社会的发展。
甲乙从不同角度对四大发明的评价都有各自的道理。
答案 C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培根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指中国古代的( )A.印刷术B.天文历法C.指南针D.儒家学说解析培根的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历史的革命性影响,它们分别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答案 A3.康熙帝在其所编纂的《数理精蕴》一书序言中写道:“天文算术之学,我中土讲明而切究者,代不乏人。
自明季空谈性命,不务实学,而此业遂微。
”这表明康熙帝的认识是( )A.中国的天文算术在清朝时领先于世界B.清朝时期开始出现西学东渐C.明朝出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D.明朝以后天文算术开始衰落解析康熙帝的意思是:我们中国研究天文算术人才辈出,但自从明朝以后人们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才导致了其衰落。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1·福建莆田)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
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的共同原因和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②政治发展的需要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文化教育的进步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一位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英文资料,发现了一位古代哲学家提出了“know yourself”的哲学命题,影响该哲学家提出这一命题的是( )A.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B.欧洲的文艺复兴C.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D.法国的启蒙运动3.右图两人分别是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
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C.都重视道德的作用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4.右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充分反映了人体之美,这种风格的雕塑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古希腊产生这种艺术的原因不包括( )A.民主政治的发展B.人文精神的影响C.工商业高度发达D.安土重迁思想的影响5.为了展示14~17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 )A.《圣经》B.《大卫》C.《九十五条论纲》D.《论法的精神》6.(2011·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
其中,他集中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职业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C.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D.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7.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他借“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之口赞美“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 A.苏格拉底B.莎士比亚C.亚里士多德 D.但丁8.(2011·沈阳联考)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5 •昆明一中月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A.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2•《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
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A.神话统治阶级B.服务于小农经济C.服务于祭祀活动D.战胜自然灾害4.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
《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
这主要说明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A.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统治者重视天文立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C. ①②④D. ②③④③中国5•“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B. 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C. 是北魏贾思勰所著D. 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黄帝内经》一一中医奠基之作B. 《伤寒杂病论》一一“万盛宝典”C.张仲景一一“医圣”D. 《本草纲目》一一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姓名朝代著作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郭守敬元朝《授时历》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表中者作一脉相承A.①②B. ③④④农耕经济史古代科技发展保障C.②④D.①()7. (2013 •西安高二检测)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8.毛泽东在他的《沁园春•雪》中写道:首词中所说的“风骚”本指“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心理需求,A.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15.余秋里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
F 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B.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与“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形成鲜明对比。
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大文豪()A.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B. 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C.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D.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12.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
这主要肯定了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C.即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13. (2014 •浙江嘉兴测试)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 就是《□口□口》。
……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口□口》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其中的 “《□口□口》”最有可能是()14.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②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③宋词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A.唐诗和宋词B.《诗经》和楚辞9. 下列对于汉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骚体诗演变而来B. C.东汉时期短篇小赋增多D.10. 下列宋朝著名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C. 楚辞和汉赋D.《诗经》和汉赋汉武帝时的赋作篇幅较长,气势恢弘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短小清新11. 杜甫的诗以反映现实为特点,被誉为“史诗” ②④D. ③①。
他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 以文人雅士抒情写意为主流 D.充满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①李清照 A.①④ B. ②苏轼 ②③ C. ③柳永 ④弃疾辛C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D . 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16. 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即工整清晰,又挥洒活泼”的书体特色的是()17.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 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19.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绚丽多姿,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楷障汉字 执王臣1甲骨文 Ji 1rA.风俗画和文人画B. 话本和小说18. 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一一彩陶画一一《鹳鱼石斧图》 C. 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B. 战国时期一一帛画一一《人物龙凤图》C.唐朝时期一一宗教画一一《送子天王图》D.北宋时期一一风俗画一一《洛神赋图》20.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至今仍有着无穷魅力的瑰宝。
①源于徽剧和汉剧 ③19世纪中期形成A.①②③B. ②③④C.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② 吸取了许多剧种的优点 ④同治、光绪年间日臻完善①②④D.④②③①21. (2015 •广东文综)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 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 隶书C. 行书 (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D. 草书22. (2013 •江苏单科)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b Li! B£ M尸肚心声。
下列作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23. (2015 •重庆文综)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 中写了一首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写出了千古以来战 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
这位诗人应该是24. (2015 •四川文综)“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整齐,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① ② ③B. ① ② ④C. ① ③④D. ②③④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各 20 分,共 40 分。
)26. ( 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 ,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诗经》 材料二《离骚》诗句摘录与译文不后悔)材料三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材料四 宣扬太守知不知?一丈毯用两千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白居易《新乐府・红线毯》( 1 )《诗经》由哪几部分组成?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内容?( 2)材料二和材料四反映的作品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原因是什么? (3)比较说明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 4)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四反映出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27. (14 分)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宋代以后达A.杜牧 B .孟浩然 C .杜甫 D .白居易25. (2015 •福建文综) 刀临流。
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 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 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题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生叹息泪流满面,是为百姓的多灾多难二伤悲)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九死一生也(1)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时期谁的作品?(2 )图三作者是谁?这幅作品是什么风格的绘画作品?以什么而著称?你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 历史信息?(3)图四是什么风格的作品?这种绘画风格流派有何特点?其形成的背景又是什么? 21.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唐朝,其实不然。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 、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之一,也是当 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
――《宋史研究》材料三图一汉代司南(模型)图二甘肃天水放马滩 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图三毕昇活字版模型 图四突火枪到了高峰。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观测下列图片:图一《女史箴图》图二《游春图》 图三《清明上河图》 图四《墨兰图》请回答:(1 )材料一的哪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哪三项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的朝代之一”的成就。
(3 )材料三中的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这一艺术何时走向世界的?(6分)(4)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写一个研究课题的题目。
(4分)参考答案1.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火药在唐代末期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代得以推广,所以A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B“蔡侯纸”是指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所生产的纸张,目前已发现西汉时期的灞桥纸; C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代,所以答案选A,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2. A解析:《九章算术》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为主,讲的都是实例,并没有进行理论概括,也就是说,它并不重视理论研究,也没有进行科学实验,排除③④。
故选A。
3.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材料中的“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可知,古代人们根据天象、季节的变化来安排农业生产,所以B项符合题意。
4. C解析:本题通过天文历法知识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关键要准确理解科技与农业的关系由上图可知,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为了农业发展,而“重农”又是为了巩固统治。
5.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齐民要术》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