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合集下载

板蓝根的研究

板蓝根的研究

板蓝根的研究摘要通过相关资料,如:对板蓝根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出相关的研究论文、期刊,及相关的医药杂志报纸等对南北板蓝根的植物形态、性状等进行鉴别,并对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同时,通过各种实验与研究也将板蓝根注射剂应用于临床上,但不良反应颇多。

因此,应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开展相对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板蓝根注射液安全用药的相关问题。

板蓝根的质量与其生长年限、采收季节有关,通过控制相应的生长条件可得到更优质的产品。

【关键词】板蓝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基本概要】1、植物名称板蓝根又分北板蓝根、南板蓝根。

2、植物的形态板蓝根科别为十字花科,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的运用,习称“北扳蓝”,另一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在华北地区级西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习称“南扳蓝”。

崧蓝的形态特征如下:(1)植株特征为二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无毛。

一年生植株不高,40-80厘米;二年生者(多留种)植株较高,50-130厘米。

(2)根为直根系草本植物,根系不太发达,有分支,主根呈圆柱形,直径0.5-1.2厘米,肉质肥厚,灰黄或白色,基部光滑、无毛,多木质纤维化。

(3)茎茎直立,略有棱,上部近顶端多分枝,稍带有白粉霜。

(4)叶单叶互生,茎基部生叶,呈倒长卵形至距圆倒披针形,肥厚,呈蓝绿色,无柄,先端钝圆,基部渐窄,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呈距圆状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叶的基部呈耳垂形半抱与茎生,全缘或略具不明显的轮距齿样,具白粉,尖端略尖。

(5)花花黄色,四瓣式,十字形,直径3-5毫米,数朵组成复总状花序。

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

(6)果实(种子)果期在5音乐下旬至6月下旬,呈短角果、距圆形,扁平,顶端钝圆凹缺或全截形,边缘有翅,长约1.7厘米,宽约4-7毫米,无毛,有短尖,基部渐窄,种子通常1粒,偶有2-3粒,呈长椭圆型,褐绿黑色,长2-3毫米。

板蓝根颗粒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板蓝根颗粒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板蓝根颗粒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本品为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制剂,国家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487页。

我公司从2004年10开始,依椐国家标准为基础,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对本品进行了研究和考察,探索其生产制造及质量控制方面的方法特点。

药学研究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药材来源及检验依据:本品使用的板蓝根药材及辅料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投料药材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验应符合规定。

二、生产工艺的研究:1、本品的处方和制法均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487页板蓝根颗粒项下。

2、经过对“每袋装10g”的规格进行了研究、试制和考察,结果其工艺可行、质量符合规定。

3、为了达到疗效高、剂量小的要求,采取水煮、浓缩、醇沉、再浓缩的工艺。

4、通过试验发现,提取加水量以13倍量比较科学,达到经济效益高、浪废少、污染少的效果。

5、试验中,用离心机把残渣中的药液分离出,进一步加工入药用,既减少了有效成份的浪费,又避免了环境的污染。

6、经试验表明,14 kg药材提取的浸膏按含水量折算约合1.5kg干浸膏,加入8.5kg 辅料,可制成10000g颗粒,所以辅料与浸膏的配料比例一般以8.5:1.5=17:3(按含水量折算成干浸膏)。

总结了科学的配料比例,从而避免了因浸膏收率的偏差而导致产品质量较大差异情况的出现。

7、单独用蔗糖粉作赋形剂制成的颗粒较易碎,加入适量的糊精可增加颗粒的硬度,但糊精加入量过大对制粒过筛易堵塞筛孔。

经实践表明,加入蔗糖粉与糊精的比例以(3:1)较为适宜。

8、根据试验表明,制颗粒用12目筛制出的颗粒比较容易成型,且粗细适宜。

三、质量研究:1、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487页板蓝根颗粒项下的基础上,对本品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修订和提高。

2、鉴别∶鉴别(1)是处方药材板蓝根含共轭双烯结构成份的荧光鉴别,鉴别(2)是处方药材板蓝根含氨基酸成份的特征反应,经多次实验表明,这两种鉴别方法反应灵敏,重现性好,故保留在正文,其内容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项下相同。

板蓝根调研报告

板蓝根调研报告

板蓝根调研报告板蓝根调研报告一、引言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用功效。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板蓝根的市场需求、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和市场价值等方面的情况,为板蓝根的生产和销售提供参考与决策支持。

二、市场需求分析据调研数据显示,板蓝根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板蓝根的药用价值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尤其在感冒、流感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草药的药用价值,板蓝根作为其中一种备受追捧。

因此,板蓝根市场的前景广阔,有着较大的市场潜力。

三、生产流程分析板蓝根的生产流程包括采集、加工、质量检测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采集板蓝根需要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时间,以保证板蓝根的药用成分丰富。

然后,采集的板蓝根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包括清洗、研磨等,以便于后续的提取和制备。

接下来,针对加工后的板蓝根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符合国家药典和标准的要求。

最后,将合格的板蓝根进行包装,以便于销售。

四、质量控制分析对于板蓝根的质量控制,关键是保证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

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板蓝根甲素、板蓝根内酯等。

为了保持板蓝根有效成分含量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合理的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合理的加工工艺以及严格的质量检测等措施来提高板蓝根的质量。

此外,还需要关注板蓝根的保存和运输,以避免湿度、温度等因素对其药用成分的破坏。

五、市场价值分析板蓝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目前,板蓝根的市场价格较为稳定,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供应链的成熟,市场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尤其在流感高发季节,板蓝根的销售量会有显著增长,市场价值较大。

六、结论板蓝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对于板蓝根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来说,需要关注生产流程的规范化、质量控制的精益化以及市场营销的拓展等方面,以提高板蓝根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板蓝根的科研支持和宣传力度,为板蓝根的生产和销售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板蓝根颗粒调研报告

板蓝根颗粒调研报告

板蓝根颗粒调研报告《板蓝根颗粒调研报告》一、引言板蓝根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咳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对保持健康和缓解疾病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板蓝根颗粒的使用情况、效果评价以及市场竞争格局,为企业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反馈和30个实地访谈。

三、调研结果1. 板蓝根颗粒的使用情况据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使用过板蓝根颗粒。

其中,40%的受访者使用过一次以上。

在使用频率方面,每天使用者占总体的30%,每周使用者占总体的45%,每月使用者占总体的25%。

2. 板蓝根颗粒的功效评价根据受访者的反馈,板蓝根颗粒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炎、咳嗽等疾病。

85%的受访者认为板蓝根颗粒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明显缓解疾病症状。

其中,65%的受访者表示病情好转时间约为3-5天,20%的受访者表示病情好转时间约为1-2天,15%的受访者表示病情好转时间约为6天以上。

3. 板蓝根颗粒的市场竞争格局板蓝根颗粒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同类药品、传统中药和西药。

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在购买板蓝根颗粒时会考虑价格因素,30%的受访者会考虑品牌信誉度,20%的受访者会考虑产品效果评价,10%的受访者会考虑药店推荐等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1. 板蓝根颗粒已经成为大部分人对抗感冒、咳嗽等疾病的首选药物,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使用率较高。

因此,企业在产品质量上要保持,不断改进提高产品的品质,以确保用户的良好体验。

2.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性价比,降低成本,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 药店的推荐和用户的评价对于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可以加强与药店的合作,并提供优惠政策,以增加市场份额。

以上是关于板蓝根颗粒调研报告的简要内容,对于企业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改进产品以及制定销售策略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板蓝根调研实践报告

板蓝根调研实践报告

板蓝根调研实践报告板蓝根调研实践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被广泛用于感冒、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然而,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板蓝根产品,价格、质量和功效参差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困惑。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市面上板蓝根产品的情况,提供给消费者更精准的购买建议。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剂型等基本信息。

2. 网络调研: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板蓝根产品的品牌、价格、口碑等相关信息。

3. 实地调研:前往医药店、超市等销售板蓝根产品的场所,详细考察市面上常见的板蓝根产品,并与店员和消费者进行交流。

三、调研结果1.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等,适用于感冒、咽炎等疾病的治疗。

2. 板蓝根的剂型多样,包括口服液、颗粒、片剂等。

口服液常用于小儿感冒,颗粒和片剂适用于成人。

3. 网络调研的结果显示,市面上的板蓝根产品价格相差较大,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4. 实地调研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医药店和超市都有销售板蓝根产品。

不同品牌的板蓝根产品在药店的位置和产品宣传方面存在差异。

消费者对板蓝根产品的购买主要基于口碑和价格考量。

四、调研结论1. 板蓝根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材,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适用于感冒、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2. 板蓝根的剂型多样,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

3. 板蓝根产品的价格差异较大,消费者在购买时应综合考虑产品的口碑和价格。

4. 消费者在购买板蓝根产品时,可前往医药店进行咨询,以获取更加权威、准确的购买建议。

五、调研建议1. 加强宣传:板蓝根产品的品牌方应加强市场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知信度。

2. 改进包装:提高板蓝根产品的包装质量和设计水平,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3. 建立标准:制定板蓝根产品的质量标准,加强产品监管,确保市面上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4. 组织更多的消费者调研活动: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板蓝根研究进展

板蓝根研究进展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常用于温毒发斑、大头瘟疫、烂喉丹痧、痄腮、丹毒等症的治疗。

菘蓝在国内栽培历史悠久,产地广泛,古籍记载的产地有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其他省零星分布。

文献对板蓝根的道地产区地域记载并不明确,部分文献记载河北为道地产区。

但近几十年来,菘蓝种植区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献记载的传统大产区种植量明显减少,山西和安徽以生产板蓝根种子为主,甘肃、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变成了新型种植区,产量较大。

1历史沿袭板蓝根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历史悠久,其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首见于《尔雅·释草》,作为药材使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谓之“蓝实”,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但“蓝实”究竟来源于何种植物,从古至今说法不尽相同。

《新修本草》中记载“本经所用乃是蓼蓝实也”[1]。

《本草衍义》认为蓝实“即大蓝实也”。

关于板蓝根入药的记载,在唐代更是有增无减。

在《千金方》中就记录了几个含“蓝”中药材不同部位的成方。

在《新修本草》中,第一次记录了“蓝”有3种,即菘蓝、木蓝、蓼蓝。

这进一步表明,从唐代初期板蓝根研究进展付照羽冯治朋韩颜超姚振林陈文雪杨树林吴相周*(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5)摘要板蓝根是中药抗病毒的主要成分之一,板蓝根及其复方制剂在一些疾病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目前板蓝根供不应求,加大板蓝根研究力度对促进板蓝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览近年来全球关于板蓝根研究的文献了解到,其化学成分复杂,内在活性物质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阻碍了板蓝根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本文主要从板蓝根的历史沿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栽培现状等方面加以综述,以期为板蓝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栽培现状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4-0041-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4.01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Radix isatidisFU Zhaoyu FENG Zhipeng HAN Yanchao YAO Zhenlin CHEN Wenxue YANG Shulin WU Xiangzhou*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Ltd.,Shijiazhuang Hebei050035) Abstract Radix isatidis i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 virus,Radix isatidis and its polypill has remarkabl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diseases.At present,the supply of Radix isatidis is in short supply,and increasing its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adix isatidis industry.Based on the recent global literature of Radix isatidis,it has been found that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complex,its intrinsic active substances are unclear,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s unclear,which hinders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adix isatidis industry.This paper mainly reviewed the history,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cultivation status of Radix isatidi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adix isatidis.Keywords Radix isatidis;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clinical application;cultivation status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1700);石家庄市科技研发计划项目(161200343A);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19226433D)。

板蓝根可行性研究报告

板蓝根可行性研究报告

板蓝根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板蓝根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潜力。

首先,将对板蓝根的概况进行介绍,包括其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和现有应用。

接着,将分析板蓝根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有效性,并评估其安全性和副作用。

最后,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对板蓝根应用的可行性结论。

2. 板蓝根概况板蓝根,学名薄荷川板兰,为蓝花草科植物,主要产于中国中南部地区。

板蓝根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如马鞭草苷、栀子苷和总黄酮等。

根据药理研究,板蓝根具有解热、抗炎和抗病毒等作用。

3. 板蓝根的现有应用3.1 感冒与呼吸道感染板蓝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研究表明,板蓝根对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缓解咳嗽、鼻塞和喉咙痛等症状。

3.2 其他病毒感染除了呼吸道感染外,板蓝根还被应用于治疗其他病毒感染疾病,如疱疹和水痘。

研究表明,板蓝根可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和症状。

3.3 免疫调节板蓝根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板蓝根可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加白细胞数量和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4. 板蓝根的有效性评估4.1 临床研究许多临床研究已证实了板蓝根在治疗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方面的有效性。

对比研究显示,使用板蓝根治疗患者症状的缓解速度较快,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2 实验室研究实验室研究也证实了板蓝根的抗病毒和抗炎作用。

板蓝根可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反应。

此外,板蓝根还显示出调节免疫系统的能力,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5. 板蓝根的安全性评估5.1 毒副作用根据目前的研究,板蓝根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和皮疹等。

然而,长期和大剂量使用板蓝根可能会导致肝毒性和肾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

5.2 药物相互作用板蓝根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尤其是与免疫抑制剂和抗凝血药物。

在使用板蓝根前应谨慎评估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板蓝根研究报告

板蓝根研究报告

板蓝根研究报告
根据多个研究报告的综合分析,以下是有关板蓝根的研究结果:
1. 板蓝根的抗炎作用:研究发现,板蓝根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

实验表明,板蓝根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并降低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2. 板蓝根的抗氧化作用:板蓝根中的黄酮化合物还可以发挥抗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

实验研究发现,板蓝根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导致的炎症和疾病风险。

3. 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一些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实验证明,板蓝根可以有效地抑制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的感染并改善症状。

4. 板蓝根的免疫调节作用:板蓝根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增强免疫功能。

研究发现,板蓝根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NK细胞杀伤力,降低炎症反应过度,提高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5. 板蓝根的药物相互作用:一些研究表明,板蓝根可能与一些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例如,板蓝根与抗凝血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效的改变。

因此,在使用板蓝根之前应谨慎咨询医生或药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研究结果仅为参考,具体的功效和副作
用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对于个体来说,使用板蓝根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并注意遵循正确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题目名称:题目类别:论文系别:制药工程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

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

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

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

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

气微弱,味微甘。

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

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

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皮层狭。

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80μm;有木纤维束。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的提取方法多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

科学研究已经确认糖类物质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降血糖和抗病毒等,而且对机体几乎无毒副作用。

中药多糖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降血糖等药理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毒性与副作用,因此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们的关注。

多糖是板蓝根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

目前,多糖较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

2.1.1 水提法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多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用热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浸提。

水提取的多糖多数是中性多糖。

一般植物多糖提取多数采用热水浸提法,该法所得多糖提取液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或者利用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高浓度乙醇沉淀提纯多糖;但由于不同性质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沉淀所需乙醇浓度不同,它也可以用于样品中不同多糖组分的分级分离;还可按多糖不同性质在粗分阶段利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对植物中不同的多糖进行分离;其中,以乙醇沉淀最为普遍。

如李宏燕等人用100 g去核枣粉,加入250 mL适当体积分数的乙醇,45℃水浴回流脱脂两次,离心分离后枣渣加水共3500 mL,90℃水浴搅拌浸提8h,离心分离,合并所得多糖提取液;提取液45℃减压浓缩,浓缩液用无水乙醇沉淀,离心分离,得粗多糖沉淀;粗多糖加水溶解后,氯仿、正丁醇脱蛋白,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弱碱性,加0.4倍多糖液体积的H202,40℃水浴保温4h脱色;脱色液对蒸馏水透析24h,无水乙醇沉淀,离心分离,45℃真空干燥,得到大枣多糖。

溶剂提取为常用的传统方法之一,有自身的优点。

如不需特殊设备,成本低等,但此法往往提取效率低且费时,操作周期过长。

因此,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工业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现代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植物多糖的提取中。

2.1.2 超声提取法超声波作为一种先进的提取方法,具有提取时间短、能耗低、效率高等特点,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原理就是超声波产生“空化作用”,这种空化作用能够产生局部的高温高压,并形成强大的冲击波或高速射流,这种强大的高速射流能够有效地减小、消除与水相之间的阻滞层,加大了传质效率。

同时,高速射流对植物细胞组织产生一种物理剪切力,使之变形、破裂并释放出内含物,这就大大加速了萃取过程。

另外,超声波的许多次级效应如热效应、溶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生物效应、凝聚效应等也能加速多糖成分在溶剂中的扩散释放,促进多糖与溶剂混合,有利于萃取。

2.1.3 酶提取法酶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到有效成份提取中的一项生物技术,使用酶可降低提取条件,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分解植物组织,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或提取。

此外,使用酶还可分解提取液中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非目的产物。

此法可使后续的浓缩和脱蛋白工艺更简易、省时,粗多糖的纯度更高。

但会提高生产成本,对提取条件要求较高。

杨云采用的单酶法和复合酶法提取大枣多糖,单酶法提取多糖含量最高可达44.69%,而复合酶法多糖最高含量可达68.13%。

3、含量测定研究概况试验可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板蓝根多糖的含量。

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是由Dubois等[7]提出的。

其原理是:多糖或寡糖被浓硫酸在适当高温下水解,产生单糖,并迅速脱水成糠醛衍生物,该衍生物在强酸条件下与苯酚起显色反应,生成橙黄色物质,在波长490nm处和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A值与糖浓度C呈线性关系[8],从而可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

板蓝根多糖提取的工艺流程板蓝根粉末→干燥→回流脱脂→80%乙醇浸提→超声波辅助提取→离心取上清液→浓缩→乙醇沉淀→水溶→冷冻干燥→板蓝根多糖将板蓝根粉碎成粒径约40目的粉末,置于6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采用索氏抽提法,用乙醚作为萃取溶剂,对板蓝根粉进行脱脂处理。

准确称取干燥板蓝根粉末4g,装入滤纸包中,封好包口。

用长镊子将装有板蓝根粉末的滤纸包放入抽提筒中,连接好抽提器各部分,向提取管中加入无水乙醚,使其正好虹吸一次,再向提取管中加入石油醚,使液面达到第一次的70%位置,接通冷凝水水流,调节水温至70—80℃,使冷凝下滴的乙醚成连珠状(120~150滴/min或回流7次/h以上),回流5小时取出滤纸包,在通风处使乙醚挥发。

用80%乙醇浸提除去料粉中的单糖、多酚、低聚糖和苷类等小分子杂质,将料粉晾干。

准确称取料粉2.0 g,分别放于5支50 mL离心管中,调节超级恒温水浴锅使超声波清洗机中的水温恒定在60℃,控制料水比为1:25,分别进行超声辅助提取10 min、20 min、30 min、40 min以及50min,将提取液以2000 rpm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再按照同样的超声提取条件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提取液。

向提取液中加入4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静置24 h析出多糖,以2000 rpm的转速离心15 min获得粗多糖沉淀。

再次粗多糖溶于水,冷冻干燥即得到板蓝根粗多糖。

称取一定量的粗多糖,加水定容,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并计算提取率。

4、药理作用1.根煎剂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抑菌作用;根的丙酮提取物及叶的丙酮提取物亦有抑菌作用.板蓝根醚提物1%浓度平皿打孔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50%板蓝根注射液于鸡胚绒毛尿囊腔注射0.5ml,对鸡胚感染的流感病毒PR'株及京科68-1株均有明显抑制作用.25%~100%板蓝根煎剂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有抑制作用.3.板蓝根多糖25.50、100mg/kg腹腔注射,对2,4一二硝基氯苯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50mg/kg腹腔注射,使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过渡型和淋巴母细胞的百分率均增加,说明有诱导淋转的作用.5、临床应用①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用板蓝根3钱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治疗用50%或200%板蓝根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3次。

或用板蓝根煎服,昏迷者行鼻饲,12岁以下每日2两,13岁以上2~4两,1次顿服或2次分服,连服2~3周;亦可每2小时服1次,成人每次用2~2.5钱,15岁以下用1~2钱,待体温降至正常后酌减剂量及次数,2天后停药。

板蓝根-中药材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必要的针灸、西药等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

板蓝根在临床上清热凉血、抗病毒抗菌作用明显,用量大,堪称中成药之最。

研究结果表明,板蓝根具有显著的清除体内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热原作用,并已分离得到这种活性物质。

板蓝根的退烧作用即是通过杀灭体内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清除引起发烧的过氧自由基和热原等因素而实现的。

在低烧的情况下,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不但能够有效的退烧,同时,还能够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免疫力抵抗力的增强。

早期应用,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据190例的观察,治愈率在90%以上。

绝大多数病例于3天内退热:临床症状除特别严重者外,通常均能在退热后即消失;少数有后遗症,均系疾病过程中持续高热、严重昏迷和抽搐的病例。

②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用板蓝根100~200克,小儿减半,每日1剂煎服。

同时可将板蓝根配成30%溶液涂患处。

据387例的观察结果,除5例好转、5例无效外,其余均治愈。

对伴有并发症者效果较差。

预防服药11295人次,似有控制流行的作用。

③治疗感冒(包括流感) 用100%板蓝根注射液肌肉注射,视年龄及病情每次1~6毫升,每日2~4次。

治疗80例,治愈78例,无效2例(其中1例合并肺炎)。

一般在1~3天退热,2~5天症状消失。

④治疗传染性肝炎用板蓝根50克,每日1剂煎服;或用板蓝根6斤、蒲公英3斤,糖适量,制成煎剂10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15~20天为一疗程。

单味煎剂治疗8例均获效果,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6天,肝功能恢复为15.7天,肝脏缩小为13天。

疗效优于茵陈蒿汤对照组。

复方煎剂治疗50例,经一个疗程后有50%病例肝功能恢复正常,第一、二疗程累计肝功能恢复正常者达92%。

⑤治疗暴发性红眼用板蓝根制成10%或5%眼药水,每日滴眼4次。

观察235例,4天内治愈率达94.9%。

多数病例用药(10%浓度)1天后球结膜水肿消失或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

治疗早、病情轻者疗效最好。

药液浓度10%的比5%的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