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附答案)

七年级名著阅读检测题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A. 12B. 10C. 14D. 82.《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A. 写作过程B. 编纂过程C. 修改过程D. 构思过程3.《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A. 本书的写作过程B. 本书的编纂过程C. 本书的修改过程D. 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4.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 《风筝》B. 《无常》C. 《父亲的病》D. 《藤野先生》5.《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A. 《琐记》B. 《无常》C. 《二十四孝图》D. 《狗猫鼠》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A. “我家的”后面B. “我家的”前面C. “我家的”左面D. “我家的”右面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A. 《五猖会》B. 《琐记》C. 《父亲的病》D. 《无常》8.选择一个正确答案()A. 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9.《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 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 先生不重视自己C. 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 学医太难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 日本B. 美国C. 苏联D. 英国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 东京B. 北平C. 横滨D. 绍兴12.《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A. 一件B. 两件C. 三件D. 四件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附答案)

七年级名著阅读检测题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A. 12B. 10C. 14D. 82.《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A. 写作过程B. 编纂过程C. 修改过程D. 构思过程3.《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A. 本书的写作过程B. 本书的编纂过程C. 本书的修改过程D. 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4.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 《风筝》B. 《无常》C. 《父亲的病》D. 《藤野先生》5.《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A. 《琐记》B. 《无常》C. 《二十四孝图》D. 《狗猫鼠》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A. “我家的”后面B. “我家的”前面C. “我家的”左面D. “我家的”右面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A. 《五猖会》B. 《琐记》C. 《父亲的病》D. 《无常》8.选择一个正确答案()A. 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9.《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 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 先生不重视自己C. 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 学医太难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 日本B. 美国C. 苏联D. 英国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 东京B. 北平C. 横滨D. 绍兴12.《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A. 一件B. 两件C. 三件D. 四件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七年级 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他喜欢看的一本书是①________;(A.《天演论》;B.《西游记》;C.《三国演义》;D.《山海经》)在《五猖会》一文中写到父亲让我背②_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A.《三字经》;B.《论语》;C.《鉴略》;D.《幼学琼林》)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③________的照片;(A.孔子;B.孙中山;C.闰土;D.藤野先生)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④________。

(A.《父亲的病》;B.《无常》;C.《五猖会》;D.《狗·猫·鼠》)【答案】 A;C;D;B【解析】【分析】要求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识记相关的内容。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他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故选A。

在《五猖会》一文中写到父亲让我背《鉴略》,故选C。

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藤野先生的照片,故选D。

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无常》,故选B。

故答案为: A 、C 、D 、B【点评】本题考查肯定是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名著的阅读和基本常识的积累。

2.名著阅读《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是出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中的篇目,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请联系这些文章,讲一讲鲁迅的成长经历。

________【答案】朝花夕拾;鲁迅不喜欢猫,并且厌恶生活中与描相似的人。

鲁迅是保姆长妈妈带大的,他们感情很深厚。

当阿长给鲁迅买来他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后,鲁迅对她又有了新的敬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2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专项检测一、选择题1.《朝花夕拾》的研究意义十分深刻,不仅是一本“文学书”,更像是一本“社会书”。

因为它A.蕴藏温馨,兼具理性B.情感真挚,见证变革C.兼具文学与社会的性质D.兼具温柔与阳刚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 孔乙己B. 范爱农C. 藤野先生D. 寿镜吾老先生3.对名著《朝花夕拾》人物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范爱浓:正直,倔强,爱国。

B.衍太太:方正,质朴,博学。

C.长妈妈:善良,朴实,迷信。

D.周伯宜:严厉,具有传统封建思想,爱子。

4.《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A. 写作过程B. 编纂过程C. 修改过程D. 构思过程5.下列对《朝花夕拾》中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是《父亲的病》中极具讽刺意味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对传统医学的质疑。

B.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还有为他买《山海经》的纯朴热情的保姆阿长。

C.《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生活,因藤野先生不重视自己,同时又受到日本同学歧视,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

D.《二十四孝图》中作者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二、填空题6.填空。

从《朝花夕拾》这部中我们看到一个的鲁迅;一个的鲁迅;一个的鲁迅。

7.“社”原指。

在绍兴,社是,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即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社戏的演出,众彩纷呈,四邻乡里,呼拥于社所。

参加祭祀的族人还可以分用丰盛的祭品,称作。

是不可或缺的饮料。

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题与答案(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题与答案(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题与答案一、填空题1.《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3.《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4.作者回忆少年时读了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

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若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5.作者在《二十四孝图》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6.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7.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二、简答题1.《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答: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2.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答: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3.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答: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4.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答: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5.《狗·猫·鼠》的主题是什么?答: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慨,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6.作者在《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答: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背书。

部编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2知识梳理

部编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2知识梳理

部编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2知识梳理一、选择题1.根据句子,写出《朝花夕拾》中相应的人物。

①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②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

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①中的“他”是______,②中的“她”是______,③中的“他”是______。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_____)(2)《西游记》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变为姑娘、老翁、老妇来哄骗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

(_____)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填空。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选文中的“他”是《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

他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她是________(人物)。

(《朝花夕拾》)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朝花夕拾》)请问文中的“黑瘦的先生”是谁?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猖会》、《藤野先生》、《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几篇文章都出自于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慈,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C.《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精选练习题 (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精选练习题 (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精选练习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蟠蚌,在夜中鸣叫似的。

(1)这段话出自《朝花夕拾》里的哪篇文章?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你能概括一下吗?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2)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2. 下面三幅图片需要作为插图放在《朝花夕拾》这部名著中,请你说出其中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文章,并简要介绍该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名著阅读。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共_______________篇。

4. 下面关于《朝花夕拾》阅读填空,请按要求填写。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______________》(文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______________》(文章),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______________》(文章)。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填写短语)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令人回味无穷。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请在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1)下列关于《湘行散记》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B.《虎雏再遇记》一文中的虎雏原是一个小豹子一般的乡下孩子。

他不主动招惹人家,而一旦受到别人欺侮,他便睚眦必报。

曾几次致人死地却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真是人如其名。

C.《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写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乱世中的沉浮,故事背后的历史风云尤为波谲云诡。

D.《湘行散记》是一部典型的游子归乡作品。

作者在这里收回了对故乡“远景式”的眺望与回眸,转为直面故乡。

作者的主题思想很纯粹,那就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

(2)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女人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地小声一些。

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

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

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这段话出自《白洋淀纪事》中的________一文。

言为心声,这段夫妻对话让读者感受到水生和他的妻子作为抗日根据地的百姓,有着________的思想觉悟。

【答案】(1)D(2)《荷花淀》;为革命明大义、识大体,舍小家为大家【解析】【分析】(1)D.“作者的主题思想很纯粹,那就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是错误的,应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的同时,更流露出作家对故乡人事变化的隐忧,对湘西人精神状态的叹惋,流露着作家深沉的乡土悲悯情怀。

(2)由语段内容可知,此语段出自《白洋淀纪事》中的《荷花淀》,《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名著阅读检测题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A. 12B. 10C. 14D. 82.《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A. 写作过程B. 编纂过程C. 修改过程D. 构思过程3.《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A. 本书的写作过程B. 本书的编纂过程C. 本书的修改过程D. 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4.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 《风筝》B. 《无常》C. 《父亲的病》D. 《藤野先生》5.《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A. 《琐记》B. 《无常》C. 《二十四孝图》D. 《狗猫鼠》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A. “我家的”后面B. “我家的”前面C. “我家的”左面D. “我家的”右面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A. 《五猖会》B. 《琐记》C. 《父亲的病》D. 《无常》8.选择一个正确答案()A. 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9.《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 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 先生不重视自己C. 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 学医太难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 日本B. 美国C. 苏联D. 英国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 东京B. 北平C. 横滨D. 绍兴12.《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A. 一件B. 两件C. 三件D. 四件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 孔乙己B. 范爱农C. 藤野先生D. 寿镜吾老先生1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A. 迷信B. 不拘小节C. 马虎D. 朴实15.《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A. 日本B. 仙台C. 北京D. 仙台医专16.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A. 本城书塾B. 南京水师学堂C. 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 仙台医专17.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A. 本城书塾B. 南京水师学堂C. 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 仙台医专18.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A. 一对蚂蚁B. 一对蟋蟀(“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C. 一包苦菜D. 都不是19.藤野先生的全称是()A. 藤野B. 藤野严C. 藤野严久D. 藤野严久郎20.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 猫·狗·鼠B. 五猖会C. 二十四孝图D. 琐记二、填空题(共7题;共9分)21.“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________。

22.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________玩耍。

23.“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________篇。

24.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_。

25.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

26.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___》中提及。

27.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三、名著导读(共10题;共51分)28.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完成题目。

(1)《狗猫鼠》中我那心爱的隐鼠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2)《阿长与《山海经》》中我一开始实在不大佩服她,后来因何事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又因什么事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3)《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关于“孝”的故事中,“我”认为其中可以勉力仿效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性命之虞的是________,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________,________.(4)《五猖会》中去看会之前,父亲要我背的是哪本书?29.名著考查: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段话是________人物)说的。

这篇散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本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_______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的想法。

请你再写出三篇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文章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请写出书中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评判”的内容。

31.名著导读(1)“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________》中的一篇。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你能从这段文字中读出当时鲁迅怎样的心情。

32.名著阅读。

(1)《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_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

(2)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________的照片。

(3)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_。

33.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

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①捕鸟②旧时的孩子们玩吹嘟嘟③活无常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篇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4.名著阅读“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共________篇,最初在《________》杂志上发表。

35.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其中刻画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

下面句子写的是谁?请任选一个写出人名并对该人物的形象予以评价。

①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②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36.名著阅读(1)下面是摘录《朝花夕拾》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内容,任选一个片段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①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②至于我们——我相信: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

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

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③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2)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37.名著阅读。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填空。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选文中的“他”是《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造成他悲剧的原因是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A.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表达了对猫的憎恶,对隐鼠的弱小者的同情。

B.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高跟党自认为合乎古代制度,因此国王偏向高跟党。

C. 《琐记》中回忆了与衍太太交往的几件琐事,在南京矿路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的经历。

D. 《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E. 《朝花夕拾》中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社戏等情节的回忆,如《五猖会》《社戏》。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2.【答案】B3.【答案】D4.【答案】A5.【答案】B6.【答案】A7.【答案】B8.【答案】D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A17.【答案】D18.【答案】B19.【答案】D20.【答案】D二、填空题21.【答案】活无常22.【答案】百草园23.【答案】《琐记》24.【答案】范爱农25.【答案】天演论26.【答案】琐记27.【答案】“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三、名著导读28.【答案】(1)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2)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来《山海经》。

(3)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4)《鉴略》29.【答案】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仙台;弃医从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五猖会30.【答案】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