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

合集下载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读后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读后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那些外国近现代建筑的脑洞大开给惊到了。

你能想象在以前,人们住的房子都是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突然就冒出来一些奇形怪状的建筑吗?比如说那个高迪设计的圣家族大教堂,我的天呐,这哪是教堂,简直就是一个从童话里冒出来的梦幻城堡。

它的那些柱子就像大树一样,弯弯曲曲地向上生长,还有那些五颜六色的装饰,感觉就像是大自然的精灵在上面开派对。

我就想啊,高迪的脑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怎么就能想出这么独特的建筑呢?再看看现代主义建筑,那真是简洁得有点酷。

那些建筑师就像是一群极简主义者,把建筑多余的装饰都给去掉了,只留下最基本的线条和形状。

像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简单的几何形状组合在一起,看起来超级干净利落。

就好像建筑在说:“我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我只要实用又好看就行了。

”不过这也让我有点纠结,这种简洁的美是很吸引人,但是有时候又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冷淡了,缺少了一点传统建筑那种温馨的感觉呢?包豪斯学院也是个很神奇的存在。

它就像一个建筑界的魔法学校,培养出了好多厉害的建筑师。

他们的理念就是要把艺术和工艺结合起来,让建筑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有艺术感。

我觉得这就像是给建筑注入了灵魂一样。

而且包豪斯风格的建筑到处都透着一种理性的美,就像一个有条不紊的智者,每一个部分都安排得恰到好处。

然后说到后现代主义建筑,就感觉像是建筑界的一场叛逆派对。

以前现代主义建筑不是讲究简洁嘛,后现代主义就偏不,它把各种历史元素都拿过来,然后混合在一起,就像在做一道超级混搭的菜。

比如说迈克尔·格雷夫斯设计的迪士尼酒店,你能看到古典的柱子、鲜艳的色彩,还有各种卡通元素。

这就像是建筑在跟我们开玩笑:“看,我可以把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放在一起,还能很好看呢!”读完这本书,我对建筑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了。

建筑不再只是遮风挡雨的房子,而是一个时代文化、思想和科技的结晶。

每一座建筑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一样。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法——巴黎万神庙,柏林宫廷剧院,军功庙

国会大厦,雄师凯旋门,大英博物馆
• 巴黎万神庙 • 它的重要成就之一是结构空前地轻。墙薄、柱子细。穹顶是泥的,内径20米,中央有圆洞,可以见到第二
层上画的粉彩画。穹顶顶端采光亭的最高点高83米。 • 万神庙西面柱廊有六颗19米高的柱子,上面顶戴着山花,下面没有基座层,只有十一步台阶。它直接采用
获得多大好处。
• b、早期的资本累积,使下层人民有憎恨工业,回避现实的心态 。 • c、 封建贵族痛恨资产阶级革命,留恋传统文化,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产生一种怀旧的思潮。 • d、革命中获利最大的资产阶级,有一部分是从贵族转化而来,在国际竞争中也希望强调本国的文
化传统,从而培养民族信心。 • 这些复杂的社会意识,在艺术和建筑上产生了浪漫主义的思潮——复兴中世纪的文化
• ②1775~1781,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The United State诞生
• ③1789~179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晚最彻底-资产阶级共和国)
•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业工场阶级向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过度。
•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C上半叶,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 工场手工业,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恩格斯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 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C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古罗马庙宇正面的构图。 • 它的形体很简洁,几何性明确,力求把哥特式建筑结构的轻快同希腊建筑的明净和庄严结合起来,这种想
法,明显地是启蒙主义的。
美国国会大厦 用白色砂岩和大理石建成的国会大厦是首都华盛顿的象征。它坐落在市中心一个25.3米的 高地上,高地因此被称为国会山。中央主楼那高高的圆顶,是华盛顿最壮丽的景观之一。大厦总高度87.65 米。主楼中央的圆形大厅宏敞宽阔,金碧辉煌,可容二三千人。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1 复习笔记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城市与建筑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

1.工业城市的恶性发展造成了城市的混乱状态(1)工业生产的过渡集中引起人口的恶性膨胀;(2)因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了交通堵塞、环境恶化。

2.广大普通民众面临严重的房荒威胁为了谋取经济或政治利益,资产阶级不断地建造房屋,但广大的民众仍只能居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

(1)工人住宅区的恶劣卫生条件使得流行病大量发生;(2)居住区与工作地点距离过远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

3.社会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新需要和新要求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

(1)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2)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二、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它们的出现是适应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

1.古典复兴(1)内涵古典复兴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2)流行的原因18世纪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一方面主要是政治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3)实现手段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巴洛克与洛可可式建筑中繁琐与陈旧的东西。

因而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遗产成了当时创作的源泉。

①希腊、罗马建筑的考古发现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大批考古学家先后到希腊、罗马的废墟上进行实地发掘,使现代人类了解了古希腊艺术的优美典雅,古罗马艺术的雄伟壮丽;②古典复兴建筑的发展a.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而英国、德国则希腊式样较多;b.采用古典复兴的建筑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与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建筑及纪念性的建筑,对一般市民住宅、教堂、学校等建筑类型影响较小。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解析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解析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解析外国近现代建筑史Allusionalism——隐喻主义 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Art and Crafts Movement——工艺美术运动 Baroque style——巴洛克风格Brutalism——粗野主义 Byzantine——拜占庭风格Charter of Athens——雅典宪章 Charter of Machu Picchu——马丘比丘宪章Chicago School——芝加哥学派 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8年成立于瑞士Classical Architecture——古典建筑Classical Revival——古典复兴Classicism——古典主义(派) Constructivism——构成主义派(构成派)Contextualism——文脉主义 Cubism——立体派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解构主义建筑Deconstructivism——解构主义(派)De Stij——风格派Eclecticism——折衷主义(派)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派)Formalism——典雅主义(形式美主义)Functionalism——功能主义(派) Futurism——未来主义(派)Gothic Revival——哥特复兴 Gothic style——哥特风格High-Tech——高技派Impressionism——印象主义(派)Jugendstil——青年风格派 Metabolism——新陈代谢派Minimalism——极少主义/极简主义 Modern Architecture——现代建筑(派)Modernism——现代主义(派)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New Brutalism——新粗野主义 New Rationalism——新理性主义New Regionalism——新地域主义 Organic Architecture——有机建筑Neighbourhood Unit——邻里单位Postmodern-classicism——后现代古典主义Postmodern-formalism——后现代形式主义 Post-modernism——现代主义之后/后现代主义Radical Eclecticism——激进的折衷主义Rationalism——理性主义(派)Regionalism——地域主义、地域性Renaissance——文艺复兴Revivalism——复古主义 Rococo style——洛可可风格Romanticism——浪漫主义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哲学Superrealism——超现实主义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Vienna’s School——维也纳学派Vienna’s Secessio n——维也纳分离派第一章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c60年代到19c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必考题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必考题

1.(一)古典复兴※时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P4)。

※古典复兴建筑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也深受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1)政治上:在18世纪前的欧洲,装饰繁琐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盛行一时,反应了封建王朝王公贵族的奢侈与腐化的生活。

这引起了讲究理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厌恶,认为它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那些繁琐与陈旧的东西.他们在探索新建筑形式的过程中,试图借用古典的外衣去扮演进步的角色,于是,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风格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

2)考古发掘:对古典建筑的热衷,自然引起了对考古工作的重视。

随着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珍品的出土,人们认识到了它们的优雅典美与雄伟壮丽,于是,人们开始摒弃繁琐、矫揉造作的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极力推崇希腊、罗马艺术的合于理性,认定应当以此作为新时代建筑的基础。

(三)折衷主义※时间: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特点(概念):折衷主义越过了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和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样式。

所以折衷主义也称之为“集仿主义".折衷主义建筑没有固定的风格,但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总体形态上仍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在建筑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认为解决。

※影响与代表作: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

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19世纪末与20初又以美国较为突出. 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P10)、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圣心堂※发展: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是折衷主义建筑的一次大检阅。

法国大革命以后,古典主义大本营的皇家艺术学院,经调整扩充后改名为巴黎美术学院,它是19世纪与20世纪初整个欧洲和美洲各国艺术和建筑创作的领袖,是传播折衷主义的中心.20世纪前后,“新建筑”运动产生并发展,一度占主要地位的折衷主义思潮逐渐衰落。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末观后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末观后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末观后感一开始,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好奇的小探险家,跟着罗老师走进了那些风格迥异的外国近现代建筑世界。

在这之前,那些建筑对我来说就像是神秘的巨兽,只知道它们外形奇特,却不知道背后藏着那么多故事。

从那些早期的复古主义建筑说起吧,看着那些想要复兴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的建筑,我就在想,当时的建筑师们可真执着啊。

就像是一群怀旧的老灵魂,努力想把过去的辉煌在现代重新点亮。

不过呢,这就有点像我们现在有人非要穿着古装去写字楼上班,虽然很有情怀,但总有点不搭调的感觉。

然后到了现代主义建筑兴起的时候,哇,那可真是建筑界的一场大革命。

就像突然从古老的马车时代一下子跳到了超级酷炫的跑车时代。

那些简洁的线条、大片的玻璃幕墙,让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精致的几何魔方。

像柯布西耶那些大师们,简直就是建筑界的魔法师。

他们的设计理念就像是一股清流,打破了所有的陈规旧矩。

我想当时那些传统的建筑师们肯定被惊得下巴都要掉了,就像我们突然看到有人用脚写字还写得超级漂亮一样。

说到那些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像流水别墅。

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我简直惊为天人。

它就像是从山里长出来的一样,与自然完美融合。

住在里面的人肯定感觉自己就像是森林里的精灵,每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晒着透过树叶缝隙洒下的阳光,这哪里是房子啊,分明是人间仙境。

不过呢,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到后来,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有些建筑变得太过于追求形式和功能,结果变得冷冰冰的,就像一个个毫无感情的机器人。

这就好比一个人只注重外表和能力,却没有一点人情味。

再往后看,后现代主义建筑又出现了。

这时候的建筑就像是一群玩闹的孩子,开始在建筑上玩起了各种混搭。

古典的元素和现代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就像把西装和草鞋搭配在一起,乍一看很奇怪,但仔细品味又有一种别样的趣味。

罗小末老师把这些建筑史讲得特别生动,就像是在讲述一个个老朋友的故事一样。

我不再觉得那些建筑只是一堆石头、钢铁和玻璃的组合,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艺术品。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讲义赖特ppt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讲义赖特ppt

罗宾逊住宅
罗宾逊住宅
是赖特在1950年代初期设计的一个豪华住宅,它位于美 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山坡上,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 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而闻名于世。
设计特点
罗宾逊住宅的设计理念是将住宅与自然环境完全融合在 一起。其特点是利用悬挑的屋顶和墙体,以及室内外空 间的相互贯通,使住宅看起来更加自然。
赖特在建筑结构和材料方面的创新为 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推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
03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赖特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方面的理 念对现代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产生了 影响,促进了现代城市和景观设计的 多元化发展。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和包容性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各种建筑风格和流派相互交 织,推动着建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强调自然采光
赖特认为自然采光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在设计中注重利用自然采光,使建筑更 加明亮和舒适。
04
现代建筑对赖特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现代建筑对赖特风格的继承
继承了有机建筑的设计理念
01
现代建筑在设计中融入了自然元素和流动的空间,强调建筑与
环境的和谐共生。
对材料和结构的关注
02
现代建筑继承了赖特对于材料和结构的独特见解,强调使用先
谢谢您的观看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数字化技 术和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建筑与环境、文化和社会的协调, 推崇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建筑理念。
THANKS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要紧建筑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各种代表建筑及风格〔设计者〕:法国古典〔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凯旋门〔〕。

英国古典〔罗马〕复兴〔不完全〕:英格兰银行。

英国古典〔希腊〕复兴〔重要地位〕:爱丁堡中学〔T.Hamilton〕、不列颠博物馆(SirRobertSmirke)。

德国古典〔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美国古典〔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WillianThorntonand〕。

美国古典〔希腊〕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SirCharlesBarry〕哥特风格。

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巴洛克和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PaulAbadie〕拜占庭和罗马风。

法国的古典复兴:1、净化建筑代表作:巴黎万神庙。

2、帝国风格特点:雄伟壮丽,内部具有东方和洛可可的装饰。

布赖顿英国皇家不墅:生铁构件。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51,帕克斯顿〕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埃菲尔〕“田园都市〞由霍华德提出“工业都市〞由加尼埃提出“带形都市〞由索里亚提出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老实真挚。

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比立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新艺术〞运动那么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的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有机形态装饰构思全然来源于自然。

红屋〔1859~1860,韦布〕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德国:奥尔布里希,贝伦斯。

英国:迈金托什。

西班牙:高迪〔米拉公寓,圣加徒教堂〕。

“装饰即罪恶〞——阿道夫·洛斯斯坦纳住宅〔1910年维也纳,洛斯〕赫尔辛基火车站〔1906~1916,老沙里宁〕美国的芝加哥学派的重要奉献: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根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2
2
世纪之交的变革与尝试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Chapter II: Transforms and Experiments During the Trans-century Period
时代背景
主要理论与流派
芝加哥学派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
维也纳分离派
格拉斯哥学派
外国近现代建筑
A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整理ppt
1
1
综述:
1. 创作中的复古思潮与新探索(18世纪下半叶~19世
纪下半叶)
2. 世纪之交的变革与尝试(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3. 现代建筑运动及其代表人物 4. 二战以后的西方建筑创作
整理ppt
12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Carson Pirie Scott Department Store, Chicago
Louis Henry Sullivan
整理ppt
13
1899~1904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路易.沙利文 Louis Sullivan 1856~1904
他在高层建筑造型上的三段法,即 将建筑物分成基座、标准层和出檐 阁楼的手法,流传很广,而且很久。 他重视功能,提出“形势追随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口号。 他认为装饰是建筑所必需而不可分 割的内容,但他不取材于历史形式, 而是以几何形式和自然形式为主。
5
5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代表人物:
美国现代建筑(特别是摩天楼设计 美学)的奠基人、建筑革新的代言 人、历史折衷主义的反对者、芝加 哥学派的中坚人物。
沙利文早年任职于芝加哥学派的建 筑师詹尼的事务所,后赴巴黎入艺 术学院,1875年返芝加哥任绘图 员,1881年与艾德勒合组建筑事 务所,共事14年。F·L·赖特曾作为 他的学徒6年。他设计的商业建筑 是美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整理ppt
8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莱瑞斯大厦 Reliance Building, Chicago Burnham and Root 1890~1894
整理ppt
9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维因赖特办公楼 The Wainwright Building, St. louis Louis Henry Sullivan 1890
经过这次文化的大变革,西方国家进入了现代文明或现代文化的新阶 段。尽管各方面的变迁并不平衡,传统并没有也不可能真的消除殆尽, 但世界一大部分地区终于跨进了既有工业化又有现代文化的新的历史 时期。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剧烈的社会变迁。这一时期,建筑全面 创新的外部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整理ppt
4
4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整理ppt
10
10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信托银行大厦 The Guaranty Trust Building, Buffalo Louis Henry Sullivan 1895
整理ppt
11
11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马奎特大厦 Marquette Building, Chicago Holabird and Roche 1894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Carson Pirie Scott Department Store, Chicago
Louis Henry Sullivan
1899~1904
整理ppt
14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Carson Pirie Scott Department Store, Chicago Louis Henry Sullivan 1899~1904
整理ppt
15
15
新建筑的启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流行时间:
19世纪下半叶
产生背景:
(1)大工业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产品审美标准失落。 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 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美学品味。
流行时间: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
产生背景:
(1)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 (2)1871年10月8日发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场毁掉全市1/3建筑的大火灾, 更加剧了对新建屋的需求。
建筑特色:
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成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
整理ppt
整理ppt
6
6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代表建筑:
第一拉埃特大厦 First Leiter Building, Chicago 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79
整理ppt
7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马歇尔.菲尔德百货批发商店 Marshall Field Wholesale Store, Chicago H. H. Richardson 1887
(2)艺术家不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 盾十分突出。
主要观点:
对当时出现的缺乏艺术性的机械化批量化产品深恶痛绝,反对脱离实用和大 众的纯艺术。热衷于手工艺的效果与自然材料的形式。
整理ppt
德意志制造联盟
风格派
构成派
未来派
表现派
整理ppt
3
3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出现了一场深刻、剧烈、广泛的突变— —一场以反传统为特征的狂飙运动。
在世纪转折时期,西方社会,首先是西欧各国出现了文化方面的大震 荡、大转变,形成反传统、破旧立新的一代奇观。这次文化变迁的浪 潮席卷了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以称得上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 命。其中哲学、美术、雕塑和机器美学等方面的变迁对建筑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