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计算公式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关节活动技术理论-精选文档

关节活动技术理论-精选文档
The number of repetitions depends on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ogram and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一、概述
(五)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
(41.R)OPRMO技M术的指征和目标
掌骨 Ulna尺骨 腕骨
Scapula肩胛骨
(一2)、上肢肩---肩关关节节活动运技术动学概要
(一3)、上肢肩--肩关关节节活动活技术动技术
3.1 被动活动技术 (1)肩关节前屈
(2)肩关节后伸
(一)上肢--肩关节活动技术
3、肩关节活动技术
3.1 被动活动技术
(3)肩关节外展 (4)肩关节水平外展和内收
一、概述
(五)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
(4.1R)OPMRO技M术的指征和目标
3)PROM的其他应用 治疗师检查不活动结构时,PROM可用于确定运动限
制情况,明确关节的稳定性,明确肌肉或者其他软组 织的弹性。
用于治疗师指导AROM训练计划,PROM可用于说明 主动运动所希望达到的范围。
指导治疗师为牵伸作准备,被动牵伸之前需进行 PROM活动。
一、概述
(二)关节活动基础
(35.关)关节节的的运活动动度和稳定性
影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因素有: (1)构成关节两个关节面的弧度之差; (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强弱与多少; (4)关节周围肌群的强弱与伸展性。
•muscles, joint surfaces, capsules •ligaments, fasciae, vessels, nerves
一、概述

铁路行车组织题库【精选文档】

铁路行车组织题库【精选文档】

路行车组织一.填空题:1.铁路运送旅客和货物,是以列车方式办理的.2.铁路货物运输产品是以吨公里为计量单位.3.铁路货物运输生产可分为装车站的发送作业、途中运行与中转、卸车站的终到作业三个大过程。

4.车站的接发列车工作都要在车站值班员统一指挥下进行,而其中准备接发列车进路的命令(包括听取进路准备妥当的报告)必须由他亲自下达。

5.列车进路是指列车到达、出发或通过所需占用的一段站内线路。

6.列车的基本单据是列车编组顺序表。

7.由于驼峰设备条件和机车台数的不同,驼峰作业方案可分为单推单溜、双推单溜、双推双溜。

8. T集=cm车小时,其中c是集结参数(系数),m是列车编成辆数。

9. t集与车流量N的关系是成反比.10.班计划由站长或主管运输副站长编制,阶段计划由站调编制。

11.车站工作统计内容包括装卸车统计、现在车统计、货车停留时间统计、货物列车出发正点统计等四种。

12.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包括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和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两大部分。

13.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一般2年左右编制一次,且与列车运行图同时编制和执行。

14.采用循环直达列车时,返回的空车运行方向应当是路网上回空方向。

15.我国较多的空车直达列车有空敞车直达列车和空罐车直达列车两种.16.编制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主要因素有消耗集结车小时(T集)、一昼夜车流量(N直)和沿途技术站的每车节省时间(t节)17.列车编组计划应计算的指标有货车平均有调中转距离、无调中转车在总中转车中所占比重、各技术站办理车数、改编车总数和改编能力利用程度、货车小时总消耗。

18.运行图所有表示时刻的数字,应填写在列车运行线与车站中心线相交钝角内,而车次应填写在区段末首两端区间相应列车运行线上方。

19.从列车运行速度来分,我国铁路目前采用的是非平行运行图,原因是客货混跑。

20.在十分格运行图上,必须填写十分钟以下数值。

21.追踪运行图中,同方向列车的运行以闭塞分区为间隔。

22.τ连是发生在两个车站之间,对着的是这两个车站之间区间。

变频器制动电阻选择和计算方法-精选文档

变频器制动电阻选择和计算方法-精选文档

• Calculate the average power dissipation
– This will determine the average power dissipation capacity needed in the DB resistor.
• Third, check to see that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the dynamic braking resistor does not exceed its capacity.
• Calculate the total inertia of the system • Calculate the peak regenerative power you need to dissipate.
– This will determine the maximum allowable resistance value of the DB resistor.
Sizing Dynamic Brake Resistors and Chopper Modules
Dynamic Brake Module Circuit
+ DC Bus
Fuse Bus Caps
FW D D y n a m ic B ra k e R e s is t o r
V o lt a g e D iv id e r
Gather the Information First
• • • • • The nameplate power rating of the motor in watts, kilowatts, or horsepower. The nameplate speed rating of the motor in rpm, or rps. The motor inertia and load inertia in kilogram-meters2, or lb-ft2. The gear ratio, if a gear is present between the motor and load, GR. The motor shaft speed, torque, and power profile of the drive application.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站细》)编制规则【精选文档】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站细》)编制规则【精选文档】

附件1《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规则》编制说明第一篇行车工作组织 (3)第一章车站概况和技术设备 (3)车站的位置、性质、等级和任务 (3)线路、道岔、调车设备 (7)信号、联锁、闭塞 (13)通信、照明、供电、给水设备 (17)客运、货运设备 (21)第二章日常作业计划及生产管理制度 (22)班计划、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 (22)日常生产管理制度 (25)第三章接发列车工作 (30)正常作业 (30)非常办法 (36)第四章调车工作 (40)第五章客货运工作 (53)客运工作 (53)货运工作 (54)第六章军事运输工作 (56)第二篇各项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 (59)第七章车站行车量及车场分工 (59)第八章列车技术作业程序及机车出入段、整备时间标准 (62)第九章列车解体、编组时间标准 (69)第十章集结及各种等待时间标准 (72)第十一章各种车辆停留时间标准 (75)第三篇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 (80)第十二章咽喉通过能力 (81)第十三章到发线通过能力 (86)第十四章改编能力 (90)第十五章车站最终能力 (94)附件:有关单位向车站提供的技术资料 (98)总则《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站细》)是车站行车工作组织的基本规章,是车站编制日常作业计划,执行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和各项技术作业,进行日常运输生产分析总结、铁路局下达技术指标任务的主要依据。

凡在车站作业的车务、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信息等部门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一、《站细》的编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贯彻统一指挥和逐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运用效能,合理组织好路内单位在车站作业,做到各项作业的连续性、均衡性,最大限度的组织平行作业,减少各种等待、干扰时间,加速机车车辆周转,实现安全、正点、高效、畅通。

二、《站细》由车站站长组织有关单位,依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行车组织规则》(以下简称《行规》)、《铁路运输调度规则》、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以及其他有关规章要求,结合车站运输条件及设备情况,从理论到实践,深入进行论证,共同做好编制和修订工作。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精选文档】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精选文档】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基本公式】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例题精讲】例1、小王骑车到城里开会,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行驶,2小时可以到达。

运动控制系统练习题【精选文档】

运动控制系统练习题【精选文档】

判断题1弱磁控制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属于恒功率性质只能拖动恒功率负载而不能拖动恒转矩负载。

(Ⅹ)2采用光电式旋转编码器的数字测速方法中,M法适用于测高速,T法适用于测低速。

(√)3只有一组桥式晶闸管变流器供电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在位能式负载下能实现制动。

(√)4直流电动机变压调速和降磁调速都可做到无级调速。

(√)5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硬度是一回事。

( Ⅹ)6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闭环系统不是单闭环系统。

( Ⅹ)7电流—转速双闭环无静差可逆调速系统稳态时控制电压U k的大小并非仅取决于速度定 U g*的大小。

(√)8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起动过程中,速度调节器总是处于饱和状态。

(Ⅹ)9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两组晶闸管同时封锁的情况.(Ⅹ)10可逆脉宽调速系统中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正或反)由驱动脉冲的宽窄决定。

(√)11双闭环可逆系统中,电流调节器的作用之一是对负载扰动起抗扰作用。

(Ⅹ)与开环系统相比,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速降减小了。

(Ⅹ)12α=β配合工作制的可逆调速系统的制动过程分为本组逆变和它组制动两阶段(√)13转速电流双闭环速度控制系统中转速调节为PID调节器时转速总有超调。

(Ⅹ)14 电压闭环相当于电流变化率闭环。

(√)15 闭环系统可以改造控制对象.(√)16闭环系统电动机转速与负载电流(或转矩)的稳态关系,即静特性,它在形式上与开环机械特性相似,但本质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17直流电动机弱磁升速的前提条件是恒定电动势反电势不变。

(√)18 直流电动机弱磁升速的前提条件是恒定电枢电压不变。

(Ⅹ)19电压闭环会给闭环系统带来谐波干扰,严重时会造成系统振荡。

(√)20对电网电压波动来说,电压环比电流环更快.(√)选择题1.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的两个调速器通常采用的控制方式是B A.PID B.PI C.P D.PD 2.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当理想空载转速一定时,特性越硬,静差率A A.越小B.越大C.不变D.不确定3.下列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属于转差功率不变型的调速系统是DA.降电压调速B.串级调速C.变极调速D.变压变频调速4.可以使系统在无静差的情况下保持恒速运行,实现无静差调速的是BA.比例控制B.积分控制C.微分控制D.比例微分控制5.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是BA.抗扰性B.稳定性C.快速性D.准确性6.在定性的分析闭环系统性能时,截止频率ωc越低,则系统的稳定精度A.越高B.越低C.不变D.不确定8.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的英文缩写是AA.ACR B.AVR C.ASR D.ATR 9.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中不包括DA.转速调节阶段B.电流上升阶段C。

压力角计算及公式精选文档

压力角计算及公式精选文档

压力角计算及公式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压力角是不计算摩擦力的情况下,受力方向和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

压力角是若不考虑各运动副中的摩擦力及构件重力和惯性力的影响,机构运动时从动件所受的驱动力的方向线与该力作用点的速度方向线之间的夹角。

概述压力角(pressure angle)(α):若不考虑各运动副中的摩擦力及构件重力和惯性力的影响,作用于点C的力P与点C 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与压力角相联系的还有传动角(γ).压力角越大,传动角就越小.也就意味着压力角越大,其传动效率越低.所以设计过程中应当使压力角小.原理在中不计摩擦和构件的惯性的情况下,机构运动时从动件所受的驱动力的方向线与该力作用点的速度方向线之间的夹角。

在中(图1),主动件通过连杆作用在摇杆上的力P沿BC方向,力作用点C?的速度v C的方向垂直CD,这两方向线所夹的角?α为压力角。

压力角α越大,P在v C方向能作功的有效分力就越小,传动越困难。

压力角的余角γ 称为传动角。

机构的压力角或传动角是评价机构动力学指标之一,设计机构时应限制其最大压力角或最小传动角。

对于齿轮传动(图2),压力角?α也是从动轮齿上所受P的方向线与P力作用点C?的速度v C方向线之间的夹角α,压力角α的大小随着轮齿啮合位置的不同而变化。

如果知道模数根据公式: m=(W1-W)/α 就可以算出来 m-模数 W1-----跨k+1个齿的公法线长度 W-----跨K 个齿的公法线长度α-----压力角分度圆直径d分=mz 齿顶高h顶=m 齿顶圆直径D顶=d分+2h定=m(z+2)??齿根高h根= 全齿高h=h顶+h根= 周节t=πm。

可以看出m是齿轮齿数计算的一个基本参数模数歌“标准模数用处大,设计计算都用它,齿轮大小随着它,模数越大受力?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的夹角叫做压力角。

同一条渐开线上位置不同,压力角就不一样,接近基圆压力角较小,离基圆越远,压力角越大,即越接近渐开线起点,压力角越小,基圆上的渐开线上点的压力角为零。

过电流和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公式

过电流和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公式

过电流和速断保护整定值的计算公式 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计算变压器过电流保护的整定值式中 I op —继电保护动作电流整定值(A );K rel —保护装置的可靠系数,DL 型电流继电器一般取1.2 ; GL 型继电器一般取1.3 ;K w —接线系数,相电流接线时,取1 ;两相电流差接线时, 取'3 ;K re —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一般取 0.85〜0.9 ;电流互感器变比;I Lmax —最大负荷电流,一般取变压器的额定电流。

速段保护式中 I qb —电流继电器速断保护动作电流(A );K rel —保护装置的可靠系数,一般取1.2 ; K w —接线系数,相电流接线时,一般取 1 ; K i —电流互感器变比;I K max —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即三相金属接地电流稳定 值(A );opK relK w K re K K re re opI qbK relK w K i K max对于电力系统的末端供配电电力变压器的速断保护, 力变压器一次额定电流的2〜3倍。

一、高压侧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K K12 1 1 op 1 Lmax 2.26AK re K i0.85 90 5 取 I op =2.5A ,动作时间t 为0.5S 。

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K K12 1 1 qb 1 kmax 3.84 AK i90 5 取 G=4A ,动作时间t 为OS 。

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整定为4A ,动作时限为OS低压侧 过流保护取 I op =5.5A ,动作时间t 为0.5S电压闭锁整定值取75V 。

速断保护K K12 1 I qb I kmax 一 一 2 721A10.8A K i 800 5取 I qb = 11A ,动作时间t 为0SopK rel K re K i 1.2 721.7A 800 5 5.41A般取I Kmax 为电 U op0.7U N K i 0.7 0.4 KV 3.8 73.7V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整定为11A ,动作时限为0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动计算公式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平板台制动计算公式
一、前轴
1、前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动态轮荷左+动态轮荷右)×】×100%
2、前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
二、后轴
1、后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动态轮荷左+动态轮荷右)×】×100%
2、两种情况算法
(1)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
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 (2)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
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动态)轮荷之和×】×100%
滚筒制动台计算公式
一、前轴
1、前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轮荷左+轮荷右)×】×100%
2、前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
二、后轴
1、后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轮荷左+轮荷右)×】×100%
2、两种情况算法
(1)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
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 (2)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
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轮荷之和×】×100%
注:(1)机动车纵向中心线位置以前的轴为前轴,其他轴为后轴;
(2)挂车的所有车轴均按后轴计算;
(3)用平板台测试并装轴制动力时,并装轴可视为一轴
整车制动率
整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整车轮荷×)×100%
驻车制动率
驻车制动率=驻车制动力÷(整车轮荷×)×100%
台式检验制动率要求(空载)
台式检验制动力要求(加载)
台式检验制动力不平衡率要求(空载和加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