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实务(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电子教案 作者:张瑞珍 02
1章电子教案

第
• (三)税收的职能作用
一
• 税收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其作用则是税收
章
职能在一定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其主要表现在: •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
税
本职能。
收
• 税收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政府运用税收手段, 既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也可以调节经济结构。
基
•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本能力。
税
收 基
• 3.情感目标
• ?培养纳税人良好的权利义务意识。
础
• ?树立爱国护税、依法纳税的观念,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知
• ?培养优秀的职业素养,做一名按时纳税的优秀办税员。
识
本章重点、难点
第
• 【本章重点】 • ?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 章
• ?纳税人在税收活动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 ?税务登记。 • ?发票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
础
• 税收还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知
• 税收还具有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作用。
识
1.1 税收的意义、要素与分类
第
• 二、税收制度
一
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
章
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称
税
。它通常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
收
税率、税目、计税依据、纳税环节
基 础 知
、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和加 征、违章处理等要素。
的有限性。第二,税收征收具体操作的确定性。
税
•
收
• 【小提示】
基 础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缺一不 可。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本质的体现,强制 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保证,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
《纳税实务》教案

《纳税实务》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纳税实务2. 授课对象:财经专业学生3. 课时安排:100分钟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掌握纳税的基本程序和实务操作。
二、教学内容1. 税收基本概念税收的定义税收的分类税收的特征2.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现行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3. 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的确定纳税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纳税义务人的申报和缴纳税款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基本概念、税收制度和纳税义务人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税收制度和纳税实务操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税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税收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税收制度和纳税实务操作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纳税实务》2. 课件:税收基本概念、税收制度和纳税实务操作等内容。
3. 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税收制度和纳税实务操作。
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讲解税收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2. 第二课时:介绍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和现行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
3. 第三课时:讲解纳税义务人的确定、权利和义务以及申报和缴纳税款的过程。
4. 第四课时: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税收制度和纳税实务操作。
5. 第五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4. 纳税申报纳税申报的基本要求纳税申报的程序纳税申报的方式5. 税收缴纳税收缴纳的基本规定税收缴纳的程序税收缴纳的途径七、教学方法4.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纳税申报和税收缴纳的程序。
5. 模拟实操:设置模拟情境,让学生实际操作纳税申报和税收缴纳。
八、教学评估1. 演示问答:检查学生对纳税申报和税收缴纳程序的理解。
2. 模拟实操报告:评估学生在模拟实操中的表现和成果。
《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第一章:税收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税收的分类和作用3. 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教学内容:1. 税收的定义和特征2. 税收的分类a. 直接税和间接税b.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3. 税收的作用4. 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税收的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分类和作用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税收案例,加深对税收制度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税收概念和分类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税收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二章:税收政策和税收立法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政策的作用和目标2. 掌握税收立法的基本原则3. 了解税收政策和税收立法的关系教学内容:1. 税收政策的作用和目标2. 税收立法的基本原则3. 税收政策和税收立法的关系4. 我国税收政策的发展历程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税收政策和税收立法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税收政策的作用、目标、基本原则和我国税收政策的发展历程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税收政策案例,加深对税收政策和税收立法关系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税收政策的作用和目标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税收政策和税收立法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税收政策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原则2. 掌握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环节3. 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教学内容:1. 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原则2. 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环节a. 税务登记b. 税款征收c. 税务检查d. 争议处理3. 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a. 纳税申报制度b. 税务信用管理制度c. 税收信息化管理制度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环节和基本制度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税收征收管理案例,加深对税收征收管理实务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环节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环节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税收征收管理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四章: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教学目标:1. 理解企业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3. 了解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教学内容:1. 企业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2.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3. 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4.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企业所得税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企业所得税的定义、税率、征收方法、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和优惠政策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案例,加深对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实务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企业所得税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五章: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教学目标:1. 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3. 了解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2.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3. 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4.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税率、征收方法、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和优惠政策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案例,加深对个人《纳税实务》第六章:增值税征收管理教学目标:1. 理解增值税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增值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3. 了解增值税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教学内容:1. 增值税的定义和作用2. 增值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3. 增值税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4. 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增值税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增值税的定义、税率、征收方法、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和优惠政策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增值税征收管理案例,加深对增值税征收管理实务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增值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增值税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增值税征收管理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七章:消费税征收管理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税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消费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3. 了解消费税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教学内容:1. 消费税的定义和作用2. 消费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3. 消费税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4. 消费税的优惠政策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消费税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消费税的定义、税率、征收方法、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和优惠政策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消费税征收管理案例,加深对消费税征收管理实务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消费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消费税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消费税征收管理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八章:营业税征收管理教学目标:1. 理解营业税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营业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3. 了解营业税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教学内容:1. 营业税的定义和作用2. 营业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3. 营业税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4. 营业税的优惠政策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营业税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营业税的定义、税率、征收方法、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和优惠政策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营业税征收管理案例,加深对营业税征收管理实务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营业税的税率和征收方法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营业税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营业税征收管理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九章:税收筹划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筹划的含义和原则2. 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3. 了解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和道德风险教学内容:1. 税收筹划的含义和原则2. 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a. 选择合理的税务登记方式b. 选择合适的税收优惠政策c. 优化税务申报和支付方式3. 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和道德风险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税收筹划的意义2. 讲解:详细讲解税收筹划的含义、原则、基本方法和其合法性与道德风险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税收筹划案例,加深对税收筹划实务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和合法性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税收筹划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税收筹划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十章:税务会计和税务审计教学目标:1. 理解税务会计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税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税务审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教学内容:1. 税务会计的含义和作用2. 税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税务审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税务会计和税务审计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税务会计的含义、作用、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税务审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税务会计和税务审计案例,加深对税务会计和税务审计实务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税务会计和税务审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纳税实务》第十一章:税收风险管理与税务合规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风险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税收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3. 了解税务合规的基本要求和措施教学内容:1. 税收风险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2. 税收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3. 税务合规的基本要求和措施4. 税收风险管理和税务合规的最佳实践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税收风险管理和税务合规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税收风险管理的含义、税收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税务合规的基本要求和措施以及最佳实践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税收风险管理和税务合规案例,加深对税收风险管理和税务合规实务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税收风险管理和税务合规的重要性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税收风险管理和税务合规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税收风险管理和税务合规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十二章:税收筹划的法律风险与伦理考量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筹划法律风险的含义和来源2. 掌握税收筹划伦理考量的原则和标准3. 了解如何降低税收筹划的法律风险和伦理风险教学内容:1. 税收筹划法律风险的含义和来源2. 税收筹划伦理考量的原则和标准3. 降低税收筹划法律风险和伦理风险的方法4. 税收筹划法律风险和伦理风险的实际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税收筹划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和伦理考量2. 讲解:详细讲解税收筹划法律风险的含义、来源、税收筹划伦理考量的原则和标准以及如何降低这些风险的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税收筹划法律风险和伦理风险的案例,加深对税收筹划法律风险和伦理考量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在税收筹划中应注意的法律风险和伦理考量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税收筹划法律风险和伦理考量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税收筹划法律风险和伦理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十三章:国际税收筹划与管理教学目标:1. 理解国际税收筹划的含义和目的2. 掌握国际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和策略3. 了解国际税收筹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教学内容:1. 国际税收筹划的含义和目的2. 国际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和策略3. 国际税收筹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4. 国际税收筹划与管理的实际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国际税收筹划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2. 讲解:详细讲解国际税收筹划的含义、目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以及国际税收筹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国际税收筹划的案例,加深对国际税收筹划与管理实务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国际税收筹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国际税收筹划与管理的内容和案例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国际税收筹划与管理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十四章:税收筹划的未来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筹划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2. 掌握税收筹划未来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3. 了解税收筹划在未来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教学内容:1. 税收筹划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2. 税收筹划未来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3. 税收筹划在未来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税收筹划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新趋势和机遇2. 讲解:详细讲解税收筹划未来发展的趋势、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强调税收筹划在未来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税收筹划未来发展的案例,加深对未来税收筹划发展的理解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税收筹划在未来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税收筹划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挑战和社会责任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税收筹划未来发展案例的分析能力《纳税实务》第十五章:税收筹划的综合实践与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筹划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性和复杂性2. 掌握税收筹划实际应用的流程和关键环节3. 了解税收筹划在重点和难点解析《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课程教学设计涵盖了税收概述、税收政策和税收立法、税收征收管理、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增值税征收管理、消费税征收管理、营业税征收管理、税收筹划、税务会计和税务审计、税收风险管理与税务合规、税收筹划的法律风险与伦理考量、国际税收筹划与管理、税收筹划的未来发展以及税收筹划的综合实践与应用等十五个章节。
经济法基础与实务(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教学课件PPT 作者:胡德华 第四讲

(2)专利法
专利法是指调整因专利权的确认、使用和保护而 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1)专利权的主体 专利权的主体指专利权的享有者,也就是根据
《专利法》的规定,可以申请享有专利权并承担 法律所规定的相关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①职务发明创造人的单位 ②发明人或设计人 ③共同发明创造人 ④受托发明创造人 ⑤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 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产品缺陷责任的构成要件:产品本身存在缺陷, 有提供缺陷产品的行为。有人身、财产的损害事 实。产品缺陷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诉讼时效。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 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 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③生产者的免责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 担赔偿责任: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产品 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 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4.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5.1消费者权益保护简述 1.消费者与消费者权益 (1)消费者 (2)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
4.3.2反不正当竞争法 1.不正当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1)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
损害其他经营物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其 特征如下:
①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第一章纳税基础第一节:纳税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纳税人的义务。
3. 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和税收政策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税收的定义和特征2. 税收的分类3. 税收的基本原则4. 纳税人的义务5. 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6. 税收政策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税收案例,加深对税收制度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税收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基本含义。
2. 讲解税收的特征,让学生理解税收的特殊性质。
3. 分析税收的分类,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税收的特点。
4. 阐述税收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理念。
5. 介绍纳税人的义务,让学生明白纳税人的责任和义务。
6. 探讨税收政策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税收定义、特征和分类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税收案例分析的能力。
《纳税实务》第二章税法构成第二节:税法要素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法的定义和构成。
2. 掌握税法的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等。
3. 理解税法的基本原则和税收法律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税法的定义和构成2. 纳税人的确定3. 税率的设定4. 计税依据的确定5. 税法的基本原则6. 税收法律关系的建立和变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法的定义、构成、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税收法律关系。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税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税法的基本含义。
2. 讲解税法的构成,让学生掌握税法的基本要素。
3. 分析纳税人的确定,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纳税人的特点。
4. 阐述税率的设定,让学生掌握税率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5. 介绍计税依据的确定,让学生了解计税依据的选取原则。
6. 探讨税法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税法制度的基本理念。
《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第一章税收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税收法律关系、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
3. 理解税收对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税收概述1.1 税收的定义1.2 税收的特征1.3 税收的分类2. 税收法律关系2.1 税收法律关系的定义2.2 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2.3 税收法律关系的建立、变更和消灭3. 税收制度3.1 税收制度的定义3.2 税收制度的构成3.3 税收制度的类型4. 税收政策4.1 税收政策的定义4.2 税收政策的目标4.3 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5. 税收与经济的关系5.1 税收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5.2 税收对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5.3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基础知识,阐述税收法律关系、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对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税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纳税实务》第一章内容。
2. PPT课件:涵盖教学内容,辅助讲解。
3. 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税收对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税收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税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税收法律关系、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理解。
《纳税实务》第二章增值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增值税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 掌握增值税的税率和计税方法。
3. 熟悉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纳税人和税务处理。
二、教学内容1. 增值税概述1.1 增值税的定义1.2 增值税的特征1.3 增值税的作用2. 增值税税率与计税方法2.1 增值税税率2.2 增值税计税方法3. 增值税优惠政策3.1 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定义3.2 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类型3.3 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4. 增值税纳税人4.1 增值税纳税人的定义4.2 增值税纳税人的分类4.3 增值税纳税人的认定5. 增值税税务处理5.1 增值税申报5.2 增值税缴纳5.3 增值税退税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增值税的定义、特征、作用、税率和计税方法。
审计实务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教学课件苗美华编

短期借款分类明细表
项目四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苗美华)
短期借款明细表
根据明细账及 合同协议
项目四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苗美华)
办理银行存款
银行询证函
函证时一并函 证
××(银行):
本公司聘请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对本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
进行审计,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应当询证本公司与贵行相关的信
第页
2007年 记账
凭证 月 日 号数
摘要
12 4 28 收到投资款
12 31
结转下年
借方
贷方 借 余额
对方科目
或
千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千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 贷 千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
60000000 贷 60000000
项目四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苗美华)
不相容职务分工
✓筹资活动及关键内部控制(教材p252) ✓投资活动及关键内部控制(教材p253)
资
5.取得资金
和
投
资
活
动 1.企业筹投资计划经
所 董事会批准(集体决策
涉
或联签制度)
及
6.计算利息、股利 7.偿还本息或发放股利
4.投资方协议
的
3.合同协议
出资
主
要
2.政府有关
业
机构批准
务
活
8.取得投资收益; 9.转让证券或收回 其他投资
动:
筹资活动
投资活动
项目四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苗美华)
1、借 款交易 2、股
❖管理当局认定与审计目标p264; ❖短期借款(财务费用)的实质性程序(典型工作任务及相关工作底稿)
报关实务工业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教学课件ppt作者朱占峰第二章报关概述

知行合一双核协同《报关实务》第二章报关概述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第二章报关概述知行合一双核协同主要问题1.什么是报关,报什么?(what)2.谁有资格从事报关?(Who)3.在哪儿从事报关?(Where)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知行合一双核协同——报关制度的形成知行合一双核协同——报关制度的发展知行合一 双核协同§2.1 报关与通关一、报关的概念和范围1.报关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所有进出境的货物及其进出境的运输工具,必须经过海关进出,并要如实向海关申报,这就是“报关”。
一般而言,报关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境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进出境手续及相关的海关事务的全过程。
在报关概念中,报关的主体是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境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报关的对象是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和物品;报关的内容是办理运输工具、货物和物品的进出境手续以及相关的海关事务。
《 海关法》对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办理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进出境等海关事务表述为“办理相关纳税手续”、“办理报关手续”、“从事报关业务”、“进行报关活动”或者直接成为“报关”。
知行合一 双核协同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我们所说的报关主要是指进出境货物的报关。
但是,法律规定,涉及报关范围的均应申报。
这里的报关范围,有时也被称为报关对象,即: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货物和进出境物品。
2.报关的范围 (1)进出境运输工具。
进出境运输工具是指在国际间运营的各种境内或境外船舶、车辆、航空器和驮畜等用以载运人员、货物或物品进出境。
国际物流是支撑国际贸易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际贸易的交货、国际间人员的往来及其携带物品的进出境,据需要物流运输来完成,运输组织需要运输工具作为载体。
由于运输工具的特殊性,因而,进出境运输工具必须接受《海关法》的约束如实报关。
知行合一双核协同(2)进出境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