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焊焊接工艺文件
钎焊工艺详解

钎焊工艺详解钎焊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金属零件连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
它使用与连接零件相似或与其不同的金属填充材料,通过加热至融化状态,将填充材料与母材结合形成坚固的连接。
本文将详细解释钎焊的工艺步骤、材料选择、设备要求以及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一、工艺步骤1. 准备工作:确认要连接的零件的材料和尺寸,并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清洁焊接表面、切割和形状加工等。
2. 材料选择:根据连接零件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
填充材料应与母材相容,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湿润性。
3. 预热:对于某些材料,如铜和镍合金,预热是必需的。
预热可以帮助提高钎焊的质量和连接强度。
4. 焊接操作:将填充材料放置在连接零件之间,并加热至填充材料融化。
填充材料通过液态形态自由流动,填充连接零件之间的间隙。
5. 冷却和清洁:完成钎焊后,待连接部分冷却。
冷却后,清洁焊缝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残留物和氧化层。
二、材料选择1. 填充材料:填充材料的选择取决于连接零件的材料。
常用的填充材料包括铜、银、镍和钢等。
填充材料的选择应满足连接零件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
2. 手工工具:钎焊过程中使用的手工工具通常包括火焰喷枪、钎焊炬、钳子等。
这些工具用于加热和操作填充材料。
3. 保护剂:钎焊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保护剂来防止填充材料和焊缝氧化,提高钎焊质量。
一些常用的保护剂包括流动剂和防氧剂。
三、设备要求1. 焊接设备:钎焊过程通常需要使用焊接设备,如火焰炬焊机、气体焊接机、电子焊接机等。
具体的设备选择取决于连接零件的材料和尺寸。
2. 安全设备:钎焊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服、保护眼镜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以确保焊接操作的安全。
四、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1. 清洁与预处理:在进行钎焊之前,应确保连接零件的表面清洁,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不良的预处理可能导致焊接质量下降。
2. 控制焊接温度:钎焊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接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填充材料和母材熔化,过低的温度可能无法实现良好的连接。
钎焊工艺手册

NOCOLOK 钎剂钎焊技术手册苏威氟及衍生物有限公司保密协议本手册包括内部所收录的资料,属于苏威氟及衍生物有限公司专有并对外保密。
在没有得到苏威氟及衍生物有限公司的明确书面许可,本手册的使用者不得复制,复印或转述(转载)全部或部分的内容,也不能以任何的形式提供给任何的第三方。
在苏威氟及衍生物有限公司的要求下,使用者必须马上归还本手册。
P.4第1节介绍P.7 第3节重要的生产控制步骤及P.54特性1-1 目的P.7 i.)装配间隙P.541-2 历史回顾P.8 ii.)夹具P.56iii.)钎料金属的控制P.62 第2节钎焊工艺P.9 iv.)钎焊修复P.71 2-1 导言P.9 v.)钎焊后钎剂残余物特性P.722-2 工艺回顾P.10 a.)残余物厚度P.722-3 钎剂的任务P.12 b.)硬度P.722-4 钎剂的种类P.13 c.)附着性P.722-5 铝合金P.14 d.)湿润性P.72i.)概述P.14 e.)抗腐蚀性P.73ii.)合金添加成分的影响P.18 f.)可溶性P.73a.)镁P.18 g.)钎焊后气味P.73b.)锌P.19 h.)钎焊后处理P.73P.75c.)硅P.19 vi..)钎剂残余物对冷却器的影响P.75d.)其它添加的合金成分P.19 vii.)钎剂残余物对制冷剂的影响2-6 清洗部件(湿润性)P.20 viii.)钎剂残余物对压缩机油P.76稳定性的影响i.)碱性溶液清洗P.21 第4节腐蚀P.77ii.)化学清洗P.22 i.)加速腐蚀试验P.77iii.)加热清洗P.23 ii.)腐蚀保护P.77iv.)钎剂悬浮液中表面活性P.24 第5节环保细则P.82 剂的添加2-7 钎剂的添加P.25i.)概述P.25 第6节金相学技术P.83ii.)钎剂悬浮液的准备P.25 6-1 样品镶嵌P.83iii.)钎剂附着量P.28 6-2 打磨和抛光P.84iv.)钎剂悬浮液使用概述P.29 6-3 铝合金的浸蚀P.85v.)其它钎剂添加技术P.30 i.)显微结构的常规浸蚀P.852-8 干燥/脱水P.32 ii.)决定晶粒尺寸的浸蚀P.852-9 钎焊P.34 a.)放大检验P.85i.)炉中钎焊P.34 b.)显微检验P.86P.36a.)可控气氛(CAB)隧道炉b.)强制对流炉P.41 第7节保健与安全P.87c.)间歇炉P.42 7-1 概述P.87P.88 ii.)火焰焊接P.43 7-2 NOCOLOK钎剂警示标志P.88a.)手工火焰焊接P.44 7-3 苏威NOCOLOK钎剂安全数据表b.)使用转盘和传送带进行P.52火焰焊接iii.)感应焊接P.53 第8节参考文献P.89第1节:介绍1-1:目的该手册就NOCOLOK®钎剂钎焊工艺提供了实践指引以及基本信息。
关于钎焊焊接工艺报告

关于钎焊焊接铜管件的工艺报告郭慧惠2001年11月20日1.钎焊:钎焊是采用液相线温度比母材固相线温度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零件和钎料加热到钎料熔化,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溶解和扩散而实现连接零件的方法。
钎焊时并非任何液态金属均能填充接头间隙。
也就是说,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此条件就是润湿作用和毛细作用。
1) 钎料的润湿作用:润湿是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接触后相互粘附的现象。
当液态处于自由状态下,为使其本身处于稳定状态,它力图保持球形的表面。
而当液态与固态接触时,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其变化取决于液体内部的内聚力和液固两相间的附着力的相互关系。
如果内聚力大于附着力,则液体不能沾附在固体表面上。
当附着力大于内聚力时,液体就能粘附在固体表面,即发生润湿作用。
钎焊时,熔态钎料如果不能粘附在固态母材的表面就不可能填充接头间隙;只有在熔态钎料润湿母材的情况下,填隙作用才有可能实现。
衡量钎料对母材润湿能力的大小,可用钎料与母材相接触时的接触夹角大小来表示。
液固两相的切线夹角。
即为润湿角。
当O' < 0 <90'时,可认为钎料能润湿母材。
当90<0 <180^时,则认为钎料不能润湿母材。
0 =0"表示钎料完全润湿母材。
0 =180,表示钎料完全不润湿。
钎焊时钎料的润湿角应小于20 o2) 毛细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绝大部分钎焊过程是毛细钎焊过程。
即钎焊时液态钎料不是单纯地沿固态母材表面铺展,而是流入并填充接头间隙。
通常间隙很小,类似毛细管,钎料就是依靠毛细作用而在间隙内流动的。
因此,钎料的填缝效果还与毛细作用有关。
将间隙很小的两平行板插入液体中时,液体在平行板的间隙内会自动上升或下降。
当液体能润湿平行板时,间隙内液体上升;否则就下降。
显然,只有当熔态钎料具有对母材有良好的润湿能力时,才能实现填隙作用。
其次,液体沿间隙上升的髙度与间隙大小成反比。
随着间隙减小,上升高度增大。
钎焊基本知识

四、钎焊接头设计及焊前处理
1、 钎焊接头
钎焊接头基本形式有对接、搭接、斜接等,搭接的强度最好,对接最差。 两器管路系统主要是采取两管插入式,管路一端扩口,一端缩口,这种接头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 插入长度,二是插入间隙。插入长度一般取8-10 mm即可保证接头与母材强度相当,如商用空调垂直配 管焊接类的工艺管插入长度是靠在工艺管一端加定位凸台来控制。 接头装配间隙的大小也是影响钎缝致密性和接头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接头间隙越小,强度越高, 但间隙过小,会防碍钎料的流动,导致钎缝内产生未钎焊透,使接头强度降低,间隙过大,破坏了钎料 的毛细管作用,使钎料不能填满接头间隙。 母材的线膨胀系数越大,间隙应越大,钎料的结晶间隔温度区越大,间隙应越大,钎料与母材相互 作用较弱,间隙应小。 ¢9.52排气管插接时,扩口成¢9.7,单边接头间隙为0.09。不同的铜管规格接头间隙也有所不同, 一般定在0.1mm左右。
钎焊温度太高或保温时间过长;钎剂反应生
气孔
成的气体;钎焊金属析出的气体
部分间隙未填 钎剂活性差,熔点不合适;钎料不够;毛刺
满
卷起,防碍钎料填充
钎焊温度过高;钎焊时间过长;钎料与母材
钎料流失
发生化学反应
钎焊后冷却太快;钎料和母材膨胀系数相差
钎缝中裂纹
大;接头不合理
钎焊金属中裂 钎焊前焊件中存在较大的应力;焊件刚性固
4、 钎剂应用的形式及焊后清理
钎剂可根据加工要求、钎焊工艺要求制成粉状、膏状、悬浮状和液体。粉状钎剂可通过将 灼热的钎料丝插到粉状钎剂中,使钎剂粘在钎料头上,涂抹在已预热的工件表面。膏状钎剂有 好的附着力,可以刷涂在接头和钎料上。
从钎剂中生产的残留物会掩盖钎缝表面的缺陷,还会引起对管路的腐蚀,必须清除。要求 钎焊后直接漂洗,漂洗后要完全烘干。
钎焊方法及工艺

3、各种材料的钎焊
• (1)材料的钎焊性
• 是指材料对钎焊加工的适应性,即材料在一定 的钎焊条件下获得优质接头的难易程度。
• 1)钎焊性的好坏首先与材料表面形成的氧化 物成分及其去除的难易程度有关。
• 例如铜和铁表面氧化物的稳定性低容易去除, 故钎焊性好;铬的氧化物稳定性高,不易去除, 含铬的金属必须采用活性大的钎剂或纯度高的 还原性气体才能将其除去。铝的氧化物更难去 除,相对来说,铝的钎焊性就差。
• 德国标准DIN53735对此做了规定。在DIN 16776中给出了MFI的分类组别。德国焊接 学会规程2201TI给出了HDPE熔化指数在 005—010时可以焊接,每一种塑料都相对 应一熔化指数(表1)。
2、热塑性塑料的焊接原理
• 每种钎料应具有与母材相关的两个特性:
1)钎料的熔点应低于母材的熔点,
2)钎料在母材上必须浸润,也就是说,钎料 和母材之问的分界面间隙通过扩散实现合 金化。
• 工作温度是指在钎焊位置钎料浸润时的条 件下最低的表面温度。
<450℃
>450℃
>900℃
软钎焊
硬钎焊
高温钎焊
• 焊接与硬钎焊温度分布的比较:
开的孔。钎焊时空气受热膨胀空气有可能阻 碍钎料的填隙,也可能使已填满间隙的钎料 重新排列,见图10。
图l0 开设工艺孔示意图
• ④接头间隙
• 间隙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钎焊接头强 度和钎缝的致密性。
• 由于钎焊是靠毛细力作用使钎料填满间隙 的。
• 间隙过小,钎料流入困难,在钎缝内形成 夹渣或未钎透,导致接头强度下降:
• 溶解物质的作用也可以使接头表而达到热塑 性状态,从而使焊接成为可能。
• (2)弹性塑料
钎焊工艺——精选推荐

一、目的通过本守则规范制冷系统管路钎焊工艺技术要求,以确保钎焊质量,减少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二、范围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各类产品制冷系统管路铜和铜合金、铜与不锈钢的焊接。
焊接方法为氧—乙炔火焰钎焊,钎焊接头采用套接形式。
三、工艺要求1、对钎焊操作人员的要求必须是经过焊接技术培训取得焊工证的专职人员,且操作人员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
2、钎焊前的准备(1)检查焊炬、气管、助焊剂瓶、点火器等无异常。
助焊剂瓶的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并进行定期清洗,保持洁净,且液体焊剂量应处于焊剂瓶视镜的中部。
乙炔气体和氧气管道上使用的压力表,必须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工装、夹具、工具等必须定置摆放。
不同情况下焊炬规格的选用符合下表的规定:(2)保持操作场地、用具、零部件清洁无污物。
(3)检查被焊工件是否修整完好,摆放位置是否正确。
预制好的管件一般采用平放并稍有倾斜的位置,将扩管的管口稍向下倾,带有堵帽。
(4)钎料、钎剂应分类存放,保持清洁、干燥,并明确标识且在有效期内。
不同情况下钎料、钎剂的选用符合下表的规定:(5)操作者戴好墨镜、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具。
不要穿戴油污的工作服、手套;3、管口配合间隙的要求。
(1)管口插接的配合间隙(单边)控制在0.1~0.2mm 之间,推荐为0.1mm ,如图1所示。
且管口装配间隙应均匀。
(适宜的配合间隙有利于实现焊料的毛吸,使焊接时流动的钎料迅速吸入配合间隙,钎料在焊缝间隙内填充饱满,可增强焊接强度)焊嘴号数管径(mm ) 管壁厚(mm ) 焊炬规格 梅花嘴型单孔嘴型 氧气工作压力(MPa )乙炔工作压力(MPa )≤6.35及毛细管0.6~1.0H01-6/H01-6A3号/3号 2号/1、2号 9.53~6.35 0.6~1.0H01-6/H01-6A 5号/5号 5号/4、5号 12.7~9.53 0.6~1.2H01-6/H01-6A 5号/5号5号/4、5号 12.7~19.05 0.7~1.2H01-12/H01-12A 5号/3号 5号/2号 ≥19.05 0.8~2.5 H01-20/H01-20A 4号/3号 2号/2号0.3~0.5 0.02~0.04 焊接场合 钎料种类 钎料含银量 钎料牌号 熔化温度℃ 配用钎剂规格紫铜——紫铜 铜磷钎料 0 HL201 730~830 不配用 紫铜主管——紫铜支管银磷铜钎料 5% HL205 640~800 YJ-7或不配用 黄铜——紫铜 银磷铜钎料 15% HL204 640~815 QJ102(少量) 钢——铜 银基钎料45% HL303 660~725 QJ102(4)异种材料的焊接装配间隙要考虑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线膨胀系数大的材料套在线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内时,室温时的装配间隙要稍大于上述间隙;线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套在线膨胀系数大的材料内时,室温时的装配间隙要稍小L3~5mm(见图2),在壁厚小于1.0mm的铜管上焊接2~3mm图4图5(5)以下图6为不正确的装配方式。
钎焊工艺规范作业说明

5.3.8零件钎焊完后,不能马上挪动,直至冷却到300℃以下,可以用水冷却的必须等20~30秒钟后才能移动,冷却后用湿布将焊缝处残留的钎剂擦干净。
5.3.9风冷机组管路在机组上拼装焊接时管路里充氮气保护,防止铜管内部氧化。
5.1.2铜管下料后务必将端口的内外毛刺用毛刺绞刀或三角锉刀去除干净。
5.1.3在焊接之前,对于压缩机、板式蒸发器、干燥过滤筒等外购件上接口束
节有塑料塞封住的,先拔掉塑料塞,用1#(0#)砂纸砂光与紫铜管套接的接口束节的钎焊面,露出金属光泽(对于有油污的先用酒精去油污),然后用湿润的干净布块擦净砂粒及污垢。(见附表二:紫铜管与束节搭接)
4.2基本要求:钎焊接头强度比较低,为提高承载能力,故用搭接接头,同时必须保证严格的间隙和母材钎焊面的清洁度。
4.3钎焊接头的尺寸要求(见附表一:同种规格管子搭接)
钎焊工艺规范作业说明
留存单位
技术部
版次
A0
文件编号
TK-W-BA-062
页次
2/17
4.4待钎焊零件酸洗后的保存、运送及存放时间。(注原材料进厂前已酸洗)
0.07-0.50
15-20
铜磷钎料
d<10
0.05-0.10
5-8
10≤d<20
0.05-0.21
7-10
20≤d<25
0.05-0.25
12-14
25≤d<40
4.4.1用清洁塑料袋或清洁塑料纸封闭包装好,装入木箱运送。
4.4.2特别注意:不得用手接触零件的钎焊面。
4.4.3零件按类别整齐地存放在洁净的货架上。
气体保护钎焊通用工艺规程

气体保护钎焊通用工艺规程1. 引言气体保护钎焊是一种常用的焊接工艺,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的制造过程中。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气体保护钎焊的通用工艺规程,以保证焊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2. 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各类金属材料的气体保护钎焊工艺,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应用都可以参考本规程进行操作。
3. 设备准备3.1 气体保护设备:包括气瓶、减压阀、流量计、气管等。
3.2 钎焊设备:包括点焊机、焊枪、电缆等。
3.3 钎焊材料:根据焊接金属材料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钎焊材料。
3.4 保护剂:根据钎焊金属材料的不同,选择适当的保护剂。
4. 工艺操作4.1 准备工作:- 检查气瓶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安装并调整减压阀和流量计,确保气体流量稳定;- 检查钎焊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清洁并调整焊枪电极间距,确保良好的电弧质量;- 检查钎焊材料和保护剂的质量。
4.2 焊接操作:- 将工件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并保证稳固;- 调整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等;- 使用钳子或夹具将钎料固定在工件焊缝上;- 操作焊枪,使钎料与工件焊缝接触,并进行焊接;- 焊接过程中保持焊枪平稳移动,使焊缝均匀受热;- 焊接结束后,关闭气瓶,并进行冷却和清理工作。
5. 质量控制5.1 焊缝质量:焊缝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无气孔、裂纹等缺陷。
5.2 气体保护效果:气体保护应保证焊接过程中焊缝不受空气氧化,并提供合适的气氛。
5.3 设备运行良好:保证气体保护设备和钎焊设备正常运行,无故障。
6. 安全注意事项6.1 操作员应进行相关安全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6.2 气体保护设备应定期检查并维护,确保安全使用。
6.3 防火措施要做好,特别是在氧气环境中操作时。
6.4 操作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7.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气体保护钎焊的通用工艺规程,旨在确保焊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并遵守本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同时进行相关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在气体保护钎焊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钎焊工艺文件
1总则
为保证公司能在焊接时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公司焊接行为,确保工程制造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钎焊焊接规范、工艺规程操作方法及检验项目,适用于公司产品钎焊焊接过程。
2材料
根据焊接对象选择焊接材料,所选材料应满足GB/T 10046 《银钎料》的规定。
2.1 焊条
a)银钎焊条;
b)磷铜焊条;
2.2 熔剂:
a)银钎焊溶剂(QJ102);
3设备和工具
3.1设备和工具
a)氧气瓶;
b)乙炔瓶;
c)氧气减压器;
d)乙炔减压器;
e)乙炔回火防止器;
f)橡皮管(氧气皮管、乙炔皮管);
g)射吸式焊炬,
h)台虎钳。
3.2 附件
a)太阳镜;
b)引火工具(火柴或打火枪);
c)劳保用品(手套、口罩);
4钎焊工艺
对焊接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管径时所需的焊枪大小和火焰温度的高低有所不同,焊接时火焰的大小可通过两个针形阀进行控制调整,火焰的调整时根据氧、乙炔气体体积比例不同可分为炭化焰、中性焰和氧化焰三种。
4.1火焰的种类及特点
4.1.1炭化焰
其特点是氧气与乙炔气的体积比小于1,略缺氧,易将炭粒带入金属而影响焊料流动,冒黑烟,温度约为2700左右。
4.1.2中性焰
其特点是焰芯的尺寸取决于燃烧气体的成份、耗量和流速,焊炬喷嘴孔直径决定了火焰焰心的直径,而混合气的流速,则决定了焰芯的长度,中性焰的火焰分3层,焰芯呈尖锥形,色白而明亮,内焰为蓝白色,外焰由里向外逐渐由淡紫色变成为橙色和蓝色,温度约为3000~3500℃左右。
4.1.3氧化焰
其特点是是焰芯是圆锥形,长度明显地缩短,轮廓也不清晰,颜色暗淡,外焰也缩短了,火焰是蓝色,火焰燃烧时伴有响声,响声大小取决于氧气压力,氧化焰的温度高于中性焰。
4.1.4火焰的调节
点燃前先按操作规程分别开启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阀门,使低压氧气表指示在0.2~0.5Mpa左右,乙炔气的眼里表指示在0.05Mpa左右。
然后微开焊枪的氧气阀。
再微开焊枪上的乙炔气阀,同时,从焊嘴的后面迅速点火。
切不可在焊嘴正面点火,以免喷火烧手。
点燃后即可调节,两阀的调节就是调节氧气与乙炔气浸入焊枪混合气的比例,从而得到不同的火焰。
4.2工艺的准备与配管
4.2.1工艺准备
4.2.1.1清除钎焊处及钎料表面的油脂、氧化物等污物。
4.2.1.2检查氧气瓶和乙炔瓶内的量是否足够。
4.2.1.3核对图纸要求,保证各部件的齐全无缺,功能完好。
4.2.2配管
4.2.2.1保证管路光路横平竖直,注意各阀件的方向性。
4.2.2.2根据图纸要求的尺寸和管径,用卷尺量取相应的长度,并用线号笔几下位置。
4.2.2.3较粗的铜管要固定后,再用割刀拆下,要保证割口平齐,不变形。
用锉把割口毛边锉平,并用抹布擦拭干净。
4.2.2.4将要焊接管件表面清洁或扩口,扩完的喇叭口应光滑、圆正、无毛刺和裂纹,厚度均匀,用砂纸将要焊接的铜管接头部分打磨干净,最后用干布擦干净。
4.2.2.5对将要焊接的铜管互相重叠插入(注意尺寸)并圆心对准。
4.2.2.6铜管接头与铜管插入深度及间隙见表4-1。
(插入深度约等于管径)
表4-1
4.3工艺过程
4.3.1焊接过程
4.3.1.1开焊炬氧气阀供少量氧气,而后开乙炔阀供多量乙炔气。
经过十秒左右待乙炔发生器内部空气排出后才点火。
4.3.1.2根据焊接的工件材料调节火焰性质。
各种工件材料焊接时应采用的火焰见下表4-2。
表4-2
4.3.1.3各种位置焊接时的操作方法:
a)平焊:焊条位于工件之上,焊工俯视工件进行焊接。
b)立焊:焊条在工件立面或倾斜面上进行纵向焊接。
c)横焊:焊条在工件的立面或倾斜面上横方向进行焊接。
d)仰焊:焊丝位于工件之下方,焊工仰视工件进行焊接。
4.3.1.4焊接时,必须对被焊件进行预热。
将火焰烤热铜管焊接处,当铜管受热至紫红色时,移开火焰后将焊料靠在焊口处,使焊料熔化后流入焊接的铜件中,受热后的铜管可通过颜色来反映温度的高低,暗红色:600摄氏度左右;深红色:700摄氏度左右;橘红色:1000摄氏度左右。
4.3.1.5焊接时,气焊火焰不得直接加热焊条。
4.3.1.6对于高温条件下易变形、损坏的部件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如角阀、蒸发器,冷凝器等要用湿纱布包扎接口后再进行焊接,对于电磁阀、膨胀阀、四通阀等,能拆开的一定要拆开后焊接,不能拆的同样采取以上措施。
4.3.1.7焊接时应在被焊接管内通低速氮气,防止氧化。
4.3.1.8工件焊完熄火时,应先关乙炔阀门再关氧气阀门。
4.3.1.9焊接完毕后应用干燥氮气清理管内氧化物和焊渣。
4.3.2 补焊过程
4.3.2.1在试压过程中发现焊接有渗漏的地方应进行补焊,补焊时要将系统试压的氮气放掉,焊后要重新试压。
4.3.2.2补焊前应将表面的氧化层,用纱布擦净。
补焊后,要将氧化皮清除干净,在水中淬火后,应将铜管烘干,不得有水滴存在。
4.3.3 注意事项
4.3.3.1遵守有关氧气瓶、乙炔发生器及乙炔回火防止器的维修、使用、操作的规定。
4.3.3.2钎焊回火时,应先关闭乙炔阀而后关氧气阀,焊炬混合管内无声音时再开氧气阀放出氧气抽吸管内的余烟并稍候数秒钟才可重新工作。
4.3.3.3橡皮管着火(尤其氧气橡皮管着火)应将管子拆成几弯,同时关闭供气设备的供气开关,停止供气。
4.3.3.4钎焊焊工作时应检查作业环境的卫生及安全防护设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3.3.5钎焊工作完毕,整理设备和工具后还应检查工作环境场所(特别要杜绝发生火灾的危险),确保安全后方可离去。
5质量检查
5.1钎焊接头的缺陷
5.1.1钎焊接头常见的缺陷和成因
5.1.1.1填隙不良,部分问隙未被填满产生原因
1)接头设计不合理,裝配问隙过大或过小,裝配时零件歪斜;
2)钎剂不合适,如活性差,钎剂与钎料熔化温度相差过大,钎剂填缝能力差等;
3)钎料选用不当,如钎料的润湿作用差,钎料量不足;
4)钎料安置不当;
5)钎焊前准备工作不佳,如清洗不净等;
6)钎焊温度过低或分布不均匀。
5.1.1.2钎缝气孔产生原因
1)接头间隙选择不当;
2)钎焊前零件清理不净;
3)钎剂去膜作用和保护气体去氧化物作用弱;
4)钎料在钎焊时析出气体或钎料过热。
5.1.1.3钎缝夹渣产生原因
1)钎剂使用量过多或过少;
2)钎料从接头两面填缝;
3)钎料与钎剂的熔化温度不匹配;
4)钎剂比重过大;
5)加热不均匀。
5.1.1.4钎缝开裂产生原因
1)由于异种母材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内应力过大;
2)同种材料钎焊加热不均匀,造成冷却过程中收缩不一致;
3)钎料凝固时,零件相互错动;
4)钎料结晶温度间隔过大;
5)钎缝脆性过大。
5.1.1.5母材开裂产生原因
1)母材过烧或过热;
2)加热不均匀或由于刚性夹持工件而引起过大的内应力;
3)工件本身的内应力而引起的应力;
4)异种母材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过大,而其延性又低;
5)钎料流失。
5.1.1.6钎料流失产生原因
1)钎焊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
2)母材与钎料之间的作用太剧烈。
3)钎料量过大。
5.1.2钎焊接头缺陷的检验方法
5.1.2.1钎焊接头缺陷的检验方法可分为无损检测和破坏性试验。
日常生产中广泛采用无损检测。
破坏性检测只用于重要结构的钎焊接头的抽样检验。
5.1.2.2外观检查外观检査是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査钎焊接头的表面质量,如钎料是行項满间隙,钎缝外露的一端是否形成圆角,圆角是否均匀,表面是否光滑,是否有裂纹,气孔及其他外部缺陷。
外观检査是一种初步的检查,根据技术条件规定,再进行其他的无损检测。
5.1.2.3表面缺陷检验表面缺陷检验法包括荧光检验、着色检验和磁粉检验。
他们用来检查发现不了的钎缝表面缺陷,如裂纹、气孔等。
荧光检验一般用于小型工件的检查,大工件则用着色探伤法。
5.1.2.4内部缺陷检验,采用一般的X射线和Y射线是检验重要工件内部缺陷的常用方法,他可能显示钎缝中的气孔、夹渣、未钎透以及钎缝和母材的开裂等。
对于钎焊接头,由于钎缝很薄,在工件较厚的情况下常因设备灵敏度不够而不能发现缺陷,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超声波检验所能发现的缺陷范围与射线检验相同。
5.1.2.5钎焊结构的致密性检验常用方法有一般的水压试验、气密试验、气渗透试验、煤油渗透试验和质谱实验等方法。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