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介入术并发症15例处理

合集下载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概述•冠脉介入诊疗常见并发症•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处理策略•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预防措施•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案例分析01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概述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是指在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或之后出现的与诊疗目的无关的意外状况,如血管损伤、心律失常等。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可分为即刻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

即刻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心律失常等,远期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再狭窄等。

定义与分类分类定义发生率与危险因素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根据不同研究报道,发生率在5%-10%之间。

危险因素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复杂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等。

此外,手术操作不当、抗凝药物使用不当等也是导致并发症的常见因素。

预防策略与处理流程预防策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如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抗凝药物、规范手术操作等。

同时,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流程一旦出现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即刻并发症,如血管损伤、心律失常等,应立即进行相应治疗,如局部压迫、电复律等。

对于远期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再狭窄等,应根据病情进行药物治疗或再次介入治疗。

02冠脉介入诊疗常见并发症心脏穿孔介入诊疗过程中,导管或导丝可能损伤心脏内膜或心外膜,导致血液流入心包腔,引发心脏穿孔和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心包积液是介入诊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是由于心脏穿孔、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夹层等原因导致。

心包积液可能引发心脏压塞,严重时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

心脏穿孔与心包积液在介入诊疗过程中,导管或导丝可能刺激或损伤冠状动脉内膜,导致冠状动脉破裂,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冠状动脉破裂冠状动脉夹层是指冠状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血管壁内,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介入诊疗过程中,使用导管、球囊或支架等器械可能刺激或损伤血管内膜,引发冠状动脉夹层。

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破裂或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植入后,可能由于血管内膜过度增生、药物抗凝作用减弱等原因,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

介入性心导管术血管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

介入性心导管术血管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

介入性心导管术血管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摘要:介入性心导管术在当前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但是同时,使用介入性心导管术治疗心血管疾病也会造成一些血管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种类繁多,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与恢复所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介入性心导管术对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护理措施。

关键词:介入性心导管术;血管并发症;预防护理引言介入手术在临床当中因为其手术成功率高,面对的患者范围广泛和手术危害小,治疗安全性高等特点,受到临床治疗的欢迎。

而介入性心导管术就是其中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心脏疾病,在当前的临床心脏治疗中,介入性心导管术已经成为主流的心脏治疗方式,并且治疗效果显著,极大地提高了心脏疾病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复率。

但是无论什么手术,都会伴随着并发症的产生,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心脏和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和组织,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并发症,会造成患者的生理机能明显下降,因此在使用介入性心导管术的时候,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护理措施。

1.介入性心导管术概述介入性心导管术指的是利用微创技术,将导管从周围血管插入导管,导入心腔或者大血管各处的一种先进的手术方式,相比起传统的心导管术,介入性心导管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不用制造大面积创口,并且治疗的安全性高。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介入性心导管术有经皮冠状内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定向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切术(DCA)、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吸术、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等。

在临床上尽管介入性心导管术本身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但是同任何侵入性检查一样,危险性还是存在的。

外周血管并发症较为常见,总发生率约为6%,包括血管损伤、出血、动静脉瘘以及血栓性并发症等。

血管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的损伤和致残,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介入性心导管术在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股动脉穿刺术,即在股动脉进行穿刺和导管插入,利用动脉血输送的过程,将药物或者医疗器械运输到心脏中,因为股动脉相对较大,运输能力强,并且穿刺造成的损伤也较小。

先心介入并发症

先心介入并发症

肌部VSD封堵术中左室游离壁穿孔致心 包填塞急诊外科手术
封堵器脱落(1)
发生率:1%~2%,可见于ASD、VSD、PDA 封堵术及其他畸形封堵术;以ASD封堵术多见; 发生原因:封堵器选择过小、边缘组织菲薄短 小、器械故障、封堵术后心脏遭受外力作用; 预防措施:严格把握适应证、合理选择封堵器 大小、封堵后牵拉试验、器械装载体外测试;心 电监测、床旁超声、透视及时发现。 处理:避免造成流入/出道梗阻、及时介入取出 或外科手术。
小结
• 介入治疗过程出现并发症是客观存在的 • 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操作者的经验有相关关

• 绝大多数并发症经过科学及时处理,不会
造成严重后果,或患者永久性损伤
• 对远期的并发症应引起介入医师的高度重

观察要点
• 生命体征 • 呼吸道 • 心血管:心功能,心脏体征,心电图 • 穿刺点以及肢体循环 • 尿量尿色 • 感染 • 其他
鞘管卡在二尖瓣腱索下导致损伤
VSD封堵术中推送杆缠绕腱索导 致腱索 损伤造成中度MI
三尖瓣损伤(1)
发生率:约1%,可见于PBPV术(单球囊法)、 VSD封堵术、PDA封堵术中; 发生原因:输送鞘或球囊导管从三尖瓣腱索下 通过造成腱索断裂,瓣叶腱索与推送杆缠绕导致
损伤;
预防措施:导管上肺动脉要自然、顺畅;推送 杆尽量减少露在输送鞘管外;术中及时超声监测; 处理:轻度TI-随访观察;中重度TI-外科修补或 换瓣。
PDA封堵术后 50min溶血(肌 部VSD伞)
VSD封堵术后6h 溶血
冠状动脉空气栓塞(1)
发生率:1%~2%,多见于ASD封堵术中; 发生原因:导管、输送鞘管及封堵器内排气不
净或输送封堵器时带入气体入体循环所致 ;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四)体位及下床时间
❖ 由于术后长时间同一体位,病人会感到腰酸背痛,术侧患肢 制动,有的病人可出现排尿困难或腹胀等不适。卧床期间可 鼓励病人床上活动双上肢和对侧下肢,并可以术侧卧位。经 过早期床上活动并且改变病人的体位,以减轻腰酸背痛感, 减少入睡困难,改善排尿困难。对出现血肿的病人,需要超 过24 h长时间卧床,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定时按摩病人下肢帮 助静脉回流,教会病人在床上做足部动作,保证腓肠肌的活 动,有效的下肢运动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 提前下床活动,不仅能增加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可以达到减 轻心理不适、提早恢复病人体力的目的,同时提前下床活动 还可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所以,可根据病人拔管后 的情况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提前下床活动
六、经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一) 常规护理
❖ 术后介入护士车床护送病人回病房。病房护士协助平行搬动 病人到病床上,告知病人卧床、术侧肢体制动的必要性,并 在床上大小便。每隔30 min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双侧足背动 脉搏动、皮肤温度、血压、心率1次,以及时发现出血、血 肿、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询问病人穿刺点是否有疼痛及 肢体是否有疼痛、麻木等缺血症状。鼓励病人少量、多次饮 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大便秘结者可予开塞露塞肛,避 免排便用力。活动指导,肢体处于伸直位6小时,即不能立起, 不能弯曲,可适当向患侧翻身约40度,患者10小时后可在床上 活动上下肢,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卧床期间避免增加腹压 的因素,咳嗽,大小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以免增加穿刺部位 压力,导致出血,使用抗凝剂者,活动不可过量,72小时仍需观 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心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录
一、心脏介入术包括哪些 二、穿刺部位 三、术后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及其优缺点 四、穿刺动脉血管共有并发症 五、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六、经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七、压迫止血器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作者:黄少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对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并发症情况进行护理。

结果:120例患者经过及时迅速处理,均好转,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不良反应,康复出院。

本组常见并发症情况:局部血肿或出血18例,发生率为15.0%,尿潴留14例,发生率为11.7%,术后低血压8例,发生率为6.7%,腰痛及全身不适28例,发生率为23.3%。

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加强护理观察,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士系统掌握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提高预警能力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原因;护理措施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24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1],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医护人员能及时观察及处理,病情能迅速好转。

为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中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1~71岁,平均62.8岁。

PTCA及支架植入术共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岁。

1.2方法对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

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措施:术后交代患者术侧肢体制动,严密观察穿刺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与对侧肢体比较足背动脉搏动、末梢感觉、皮肤温度等,穿刺口周围有血肿的患者,要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血肿的大小,并用不易褪色笔在患者大腿部作标记,每0.5~1小时观察1次,注意局部血肿有无继续向大腿内下侧增大的趋势,每次巡视时不仅要测血压,还要询问患者的感觉,教会其利用健侧下肢适度整体性移动,以缓解疲劳不适,解除制动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更换敷料后,告知患者3 d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污染以及用力蹲起等动作,以防止出血。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其他全身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肾 功能不全、脑卒中等,发生率较低 。
03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血管损伤
血栓形成
采用合适大小的鞘管,尽量减少鞘管对血管 的损伤。
术后充分抗凝,拔管后压迫止血,并观察肢 体的血供情况。
血管栓塞
腹膜后出血
避免使用过大的球囊,术后充分抗凝。
避免损伤腹膜后血管,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 。
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抗凝、抗炎等,以促进患者尽快康 复。
05
结论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影响
并发症影响患者健康
冠脉介入诊疗是常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但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健康威胁,严 重时可危及生命。
增加医疗费用
并发症的发生会导致患者治疗周期延长,增加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 处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冠脉介入诊疗 并发症及其处理策 略
提高冠脉介入诊疗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分析并发症的预防 、诊断、治疗及护 理措施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是指在进行冠状动脉 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 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等操作过程中出现的 意外情况和不良后果。
3%。
心脏穿孔
03
心脏穿孔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由介入操作不当引起,发生
率较低。
全身并发症
出血
出血可由血管损伤、抗凝治疗不当 引起,发生率约为5%-10%。
感染

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要点和并发症防治北大

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要点和并发症防治北大
3mm皮肤切口
8F鞘管 球囊远端置于降主动脉起始部 充分排气 根据情况以心电和血压触发 调整充放气时间
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要点
1.术前准备
301-IGC
03
04
02
01
*
*
术中用药
肝素
硝酸甘油
阿托品
多巴胺
低分子右旋糖苷
3.术后处理
1小时后静脉肝素,维持PTT2倍
停用肝素4小时 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 测定PTT 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麻 心电血压监测下拔除鞘管 充分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
充分估计血管和病变的通过性
2
用于开口病变、弹性回缩病变、管状病变、部分钙化病变、再狭窄病变
3
球囊与血管直径比例为1.01.1:1.0
4
缓慢逐步加压
最满意膨胀的低压扩张
多方向扩张
在狭窄病变透视下扩张防止移位
8
五、支架导管操作要点
301-IGC
*
*
1.根据病变特征选择支架
301-IGC
大血管、主支、开口、管状病变 管状支架
04
证实导丝远端位置后才通过病变
05
2.预扩张球囊导管操作要点
301-IGC
01
对复杂病变尽量采用0.8:1.0的球囊预扩张
03
预扩张应尽量充分到足以顺利通过支架
05
对分叉病变预扩张判断斑块移位
02
尽量减少预扩张次数
04
严格判断“支架样扩张”效果
06
对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应充分预扩张
*
*
3.对吻扩张球囊导管的操作要点
遗留小血管病变
高再狭窄率
二、指引导管操作要点
301-IGC

手术后出现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手术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往往是必要且有效的手段,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一些并发症,其中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是较为严重且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

了解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掌握恰当的处理方法,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一、手术后出现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1、手术应激反应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在手术过程中,身体会释放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可能引发心血管并发症。

2、原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患者在手术前就存在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其心脏的功能本身就已经受损。

手术的创伤和应激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原有疾病的恶化,引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失血和贫血手术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量的失血,如果失血过多或术后没有及时补充,导致贫血,会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为了满足身体的氧需求,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增加了心脏的负荷,容易诱发心血管问题。

4、电解质紊乱手术前后,患者的饮食和体液平衡可能会发生改变,如果出现钾、钠、钙等电解质的失衡,尤其是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会影响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5、麻醉因素麻醉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

某些麻醉药物可能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在麻醉苏醒过程中,又可能出现血压的剧烈波动,这些都对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构成挑战。

6、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感染严重,会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

炎症因子的释放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功能障碍,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7、卧床和活动减少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这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

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心脏或脑血管,就可能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8、疼痛和焦虑术后的疼痛和焦虑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氧耗,不利于心血管系统的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接第 2 页) 7 个腔隙, 内部有血液流动, 并经通道与动脉相连, 收缩期动脉血液 经过瘤颈部进人瘤腔, 舒张期血液回流到动脉内, 脉冲多普勒有特 征性血流往复征, 与反复穿刺、 穿刺部位过低、 动脉导管或鞘管型 号过大、 球囊导管回抽不充分时拔出损伤动脉、 压迫止血不当有 关, 处理包括局部压迫、 经皮注射牛胶原、 纤维蛋白胶合剂、 凝血 酶、 弹簧全封堵、 外科手术等。 对于血肿形成者可延长压迫时间, 减
共发生严重并发症 巧例, 8 例, 7 例;年龄4 一 岁, 男性 女性 7 7 9 平均6 .5 岁。死亡 2 例, 6 均为男性, 死因分别为胸主动脉夹层动 脉瘤破裂, 心脏穿孔致急性心包填塞。
1. 2 方法
全部病例均经股动脉 、 股静脉及右锁骨下静脉, 术中肝素用
量为0 5 一 吵9。 动 夹层 瘤破 尸体 证实、 . 1.om 胸主 脉 动脉 裂经 解剖
19 7 年以 9 来共完成了75 例心血管病的介人治疗, 0 发生并发症 巧例(2 0 %), . 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以探讨心血管介人治疗严
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 讨论 开展心血管介人应坚持疗效第一、 安全第一的原则。 严格掌 握适应证, 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以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保证安全和
3. 5 临床路径用工作流程图的方式表示 它强调时间性, 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操作的时间表。
天打鱼, 两天晒网, 推说“ 太忙” ) 服药随心所欲, 跟风。 。(4 盲目 (5 不当饮食、 环境未得到改变, ) 不良 直接影响健康恢复, 定期体 检非常重要, 但是有人只查血脂单项而忽视血脂全套指标, 心血 管潜在的危险就显示不出来, 容易在病人觉得“ 正常” 的情况下 发生某些病变。 说社区健康保健管理无序, 所以 急需健康教育的 开展, 急需科学的健康教育管理手段。 研究临床路径模式在社区 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3. 2 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对病人影响较大 通过临床路径健康教育, 使患者知识知晓率、 遵医率提高, 即掌握了 疾病、 用药、 饮食知识、 健康行为和预防措施, 对疾病高 度重视, 促进了 从医行为和采用健康行为方式的主动性。 教育前 后疾病转归的差异显著(P 均 <0 0 )则充分说明临床路径健康 . 1 教育能使患者较好的掌握和运用健康知识,提高自 我健康保护 意识, 减少和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 3. 3 临床路径应用到社区 健康教育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外延, 对 患者的支持更有针对性 通过全面、 系统、 具体的健康指导, 进行系列个性化的教育 活动, 帮助患者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系统记录患者存在的问题和 具体解决的措施, 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病人满意度得到较大幅
心脏穿孔致急性心包填塞经手术证实,肾周血肿经CT 证实, 心
律失常由心电图证实,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血管破裂出血经血管
造影证实。
2
结果
本组严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 0 %( 5刀 )。 . l 5 心脏急诊组 0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 3 0 % ( 100 ,心脏择期组为 2.1 % . l 3 ) 3 (51 376), 周围血管组为 1.0 %(31 9 274), 总死亡率为0.27%( n so)。 2
的患者, 拔管前给予鞘管周围局部充分麻醉后再拔管。 拔管时摸
少 凝 应 局 5 %M 0 热 理疗 可 进 肿吸 抗 药 用, 部2 邵 敷、 等 促 血 收。 4
3. 4 心脏穿孔致急性心包填塞
清动脉穿刺部位, 以中指和食指压迫止血, 力度以能摸到动脉搏 动为准, 切忌用大纱布或大的硬物猛力压迫。 局部加压包扎穿刺 点时应适当(即在穿刺点既无出血或血肿形成又保持良 好的远端
20 7 年5 月第4 卷第 3 期 0 5
临床研究
心 管 介 术 发 15例 理 血 病 入 并 症 处
王学坤 ’姜文青2 ( 1.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2 青岛市海慈医院, . 青岛 26 0 2 64)
〔 摘要」目的 观察心血管介人术并发症的发生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对 75 例各类心血管介人治疗中的 巧例严重并发症 0 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其中急诊冠脉球囊支架成形、 临时心内起搏共 1 0 例为心脏急诊手术组;冠脉造影、 0 冠脉球囊支架成 形、 瓣膜球囊成形、 临时及永久心内起搏、 房间隔缺损的封堵共 37 例为心脏择期手术组;周围血管球囊支架成形、 6 血管闭
〔 参考文献〕
] l [ 李晓 李德强, 芳, 张永生, 等.临床路径— 医 疗质量 管理的 新模式[ . n 中 华现代医院 管理杂志, 5, 8 :749一0 . 20 3 ) 0 ( 75 2 李德霞, 任琳, [】 张俐, 等.应用临床路径对首次住院的 糖尿病人实 施健 康教育 田.中国 实用护理杂志,洲 20( ) :55一 2砚 ”, 7 6 5 3 [ ] 杜冠华, 学君.维生素及矿物质白 李 皮书IM.上海:百家出 ] 版社, 2: 20 0
12 3一 . 124
] 4 1 张淑 江春.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 英, 应用I 齐鲁护理杂志, . n
20 5, 3) :246一 7. ) ( 11( 4 2
(收稿日期:2007一 27) 03一
其凶险的急症, 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 对它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是介人术后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除在术前、 术后加强心理护 理外, 对于情绪紧张的患者, 应酌情使用镇静剂。对于疼痛敏感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可有效节约医疗成本, 资源利用率, 提高
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提供标准化的医疗服务, 可以减少护 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 提高其工作效率, 同时由于护理活动的 程序化和标准化1 , ] 4 护理项目 也不会被遗漏。临床护理路径可使 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 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 而是有目 的、 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护 理管理模式, 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是科学而有效的。
血液 循环), 止血的 压迫 沙袋重量在 1一 1.skg 为 压迫时间 宜, 静
脉为4 一 , h 6 动脉6 一 。 h s 拔管后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压、 心 率和心电图变化以及面色和表情, 多巡视, 勤观察, 倾听患者的 主诉。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材, 一旦出现低血压状态, 应立即报
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C HINA MODERN DOCTOR 中国现代医生 27
临床护理


--—
20 7 年 5 月第 4 卷第 3期 ) ( 5
3 讨论 3. 1 总结社区 人群的特点, 都有“ 随心所欲” 的保健误区 ( 1 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 主要是概念不清, 如高血压的一、 二、 三期分类, 能正确区别的几乎没有, 世界统一的高血压标准
症的发生。
【 关键词〕心导管术; 并发症; 临床处理
【 中码I A
【 文章编号1 1673一 9701(2007)03一 02 27一
假性动脉瘤 1 例, 胫前动脉急性闭塞 2 例, 造影剂过敏致休克 2 例, 穿刺点大血肿 3 例, 冠脉无血流现象 1 例, 胫后动脉破裂出
1 材料与方法
1. 1 病例来源
19 7 年8 月一 5 年3 月, 9 200 我院共进行心血管病的介入治 疗 750 例, 其中冠脉造影、 冠脉球囊支架成形、 瓣膜球囊成形、 临 时及永久心内起搏、房间隔缺损的封堵共 37 例为心脏择期手 6
术;急诊冠脉球囊支架成形、 临时心内起搏共 10 例为心脏急诊 0 手术组;周围血管球囊支架成形、 血管闭塞的导管溶栓治疗、 血 管瘤及动静脉疹的栓塞治疗共 2 4 例为周围血管组。全部病例 7
血 1 例。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人类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目 前世界人口 的重要死因。 我国是该疾病发病及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预 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对我国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 心血管 介人性手术是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我院自
塞的导管溶栓治疗、 血管瘤及动静脉痊的栓塞治疗共27 例为周围血管组。 4 结果 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 0 %(15/ 5 )。 . 70 心
脏 诊 急 组严重 症发生率为3 0 %( 1 0 , 择期组为2.13%( / 7 ), 血管 并发 . / 3 0 ) 心脏 8 3 6 周围 组为1.0 %( / 7 ), 死亡率 . 2 % 9 32 4 总 为0 7 2 0 结 ( n 5 )。 论 心 介人 一种 治 段, 有一 血管 术是 有效 疗手 但 定风险。 前认 估、 术 经 术 严密 可 并发 术 真评 提高 者 验、 后 监护 减少
度的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声誉。 3. 4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需要高效的群体氛围 和效率意识, 且岗
位职责明确
( ) 14的O Hg为第 l n Y 一期高 血压)众 纭。 )自 觉良 说纷 ( 2 我感 好,
医不医没关系, 有的人没有症状就不去就医。(3 不坚持服药, ) 三
促使护士查阅病历、 文献和资料, 加强与各专家的联系, 参 与制定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内容, 提高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健 康知识的指导, 掌握沟通技巧, 从而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本组严重并发症包括肾周血肿 1 例,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 1 例, 严重心律失常 2 例, 心脏穿孔致急性心包填塞 1 例, 股动脉
治疗效果, 这样可避免许多并发症的发生。 3. 1 并发症发生率 介人性心血管造影中的并发症影响造影和治疗效果,且使 治疗复杂化。 它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心包填塞、 重度二尖 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 股动静脉痊及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 封堵器 脱落、 急性冠脉栓塞、 溶血、 支架脱落、 动脉破裂、 ’ 肾 动脉内膜损伤、 严重心律失常、 严重的造影剂过敏反应及死亡等。蒋世良1报道 1 4 2 % 例心血管介人治疗严重 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16 % 。 4 本组的 总发生率为0 2 %(2刀 ) , .7 50 与文献报道口 大致相同。 对于并发症的 分析文献多以单病种居多冈以上所述的并发症文献中大多已有讨 , 论, 本文不再重复, 只就本组中所见的造成严重后果的罕见病例 进行分析, 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 3. 2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 股动脉或静脉穿刺时, 5 针大多穿通血管前、 穿牵 后壁, 在 退针过程中, 起始虽有喷血或血液溢出, 但针尖仍有少部在后壁 内, 引人导丝有阻力感, 若强行插人导管, 则经导丝引人腹膜后 或血管下组织间隙。此时病人有疼痛症状,导管内也无血液回 流, 透视下见导管偏离正常行径, 注人造影剂显示弥散分布, 消 失缓慢。 若出现上述情况, 应立即拔出导管, 压迫止血, 观察脉搏 和血压。如无异常, 可从对侧股血管重新穿刺。防治办法主要是 熟练操作技术, 导丝、 导管引人时要轻柔, 遇有阻力应停止行进。 本组出现 1 例, 心前区疼痛 7 人院, h 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肌 梗死, 局麻下行急诊冠脉球囊支架成形术成功, 但术后 24 突发 h 胸痛, 随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 、 血压下降, 经抢救无效死亡。 3. 3 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 血肿形成 假性动脉瘤中 u oa 即r sm, A :在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 e sd n y S P) (下转第 7 页)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