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原则1.1总体原则管线优先水平排布,当水平排布不开时,遵循风管上、电气桥架中、水下的原则布置,风管布置在上方,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水平分开布置;在同一垂直方向时,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综合协调,利用可用的空间,尽可能保证施工和检修有可操作的空间。
1.2避让原则分支管让主干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给水管让排水管,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气体管让水管,金属管让非金属管,工程量小的管让工程量大的管,技术难度小的管让管件阀门多的管。
1.3管道间距布置管道间距时,要考虑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离墙壁的距离不得小于IoOmm ; 直管段风管距离墙壁距离不得小于15Omm ;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音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S巨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德坡度,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现场施工规范要求;1.4机电末端布置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要考虑后期送回风口,灯具、烟感探头、喷淋头等安装内容,合理布置吊顶区域机电各末端在吊顶上的分布。
1.5垂直排布原则保温管在上,非保温管道在下,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高温管道在上,低温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1.6合理优化1若走道需要排烟,通过调整排烟风机房或者排烟竖井的位置, 走廊内尽量不走排烟风管。
2车库内的通风排烟风管、消防干管、自喷干管、采暖干管及电气桥架尽可能地布置在车位上方,并且贴墙或者是柱边缘布置, 以便保证车道的净高要求。
3能设置在夹层或者屋顶等公共区域的管线及设备,严禁设置在房间及储藏间内。
4设备及电气管线尽可能地集中合理布置,电气桥架和水管及风管的水平及垂直净距≤100mm ;设备管道之间的净距≤50mm0 5风管、消防干管及电气桥架必需布置于房间时,要紧靠墙体并梁底敷设,便于后期局部吊顶,影响商铺主空间吊顶及视觉效果。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管线综合标准总则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有压管让无压管。
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安装、维修空间》500mm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勺装修空间。
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
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勺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机电各专业细则给排水专业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n。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 倍。
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常是上喷)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给水PP-R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 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管综排布原则

1、管道间距要求结合碰撞报告,优化管道碰撞,合理排布管道间距。
间距要求:外保温严格按照设计说明要求添加,以下所有管道间距为管道净距管道距墙最小50~100mm,管道之间最小间距控制在150I mn左右。
强弱电桥架间距宜控制在30Onlnl,强电与强电之间不能小于300mm。
电缆桥架与水管之间最小150Inmo电缆桥架与风管之间最小为150mm。
风管与水管之间最小为150mm o2.管综优化原则2.1电缆桥架翻弯处坡度应为30度或45度,强电桥架最大不超过45度,弱电桥架原则上不超过45度,特殊情况可翻60度。
2.2管道变径必须在三通的位置。
2.3支管管间距宜一致。
控制在50mmTooninl之间。
3.4电缆桥架上方不允许有同方向的水管。
2.5按照排布原则且电缆桥架在上,水管中间,风管在下进行排布,可以水平排布的以水平排布优先。
(参考)2.6电缆桥架距梁底高度为50-100mnio2.7需注意挡烟垂壁部分管道路由排布(挡烟垂壁地下室顶板下设置,应不低于500MMr⅛)2.8管线综合前应考虑立管定位,及设备基础定位。
(基础定位严禁工程师私自挪动)2.9排烟管道禁止向下进行翻弯。
避让原则:⑴有压管让无压管,水管让风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
施工时:先安装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施工上层电管、桥架,后安装下层水管。
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性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上述为管线排布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以便于安装、检修为原则。
机电安装--机电综合管线排布避让原则

机电综合管线排布避让原则管线综合策划的重点是屋面、楼层走廊吊顶和地下室。
设备机房(给水、消防泵房、空调机房)等部位重点进行排布策划。
一、管道交叉处理的原则1、排水管道施工时若与其他管道交叉,采用的处理方法须征得权属单位和其他单位同意。
2、管道交叉处理中应当尽量保证满足其最小净距,且有压管道让无压管、支管避让干线管、小口径管避让大口径管。
二丶管道交叉处理的方法施工排水管道时,为了保证下面的管道安全又便于检修、上面的管道不致下沉破坏,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1、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排水圆管在下,铸铁管、钢管在上。
上面管道已建,进行下面排水圆管施工时,采用在槽底砌砖墩的处理方法。
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且当钢管或铸铁管道的内径不大于400mm时,宜在混凝土管道两侧砌筑砖墩支承。
2、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排水圆管(直径<600mm)在下,铸铁管,钢管在上,高程有冲突,必须压低下面排水圆管断面时,将下面排水圆管改为双排铸铁管、加固管或方沟。
3、混合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矩形管渠与其上方钢管道或铸铁管道交叉,当顶板至其下方管道底部的净空在70mm及以上时,可在侧墙上砌筑砖墩支承管道。
当顶板至其下方管道底部的净空小于70mm时,可在顶板与管道之间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其荷载不应超过顶板的允许承载力,且其支承角不应小于900。
4、圆形或矩形排水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在铸铁管、钢管外加套管或管廊。
5、排水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埋深较大挖到槽底有困难,进行上面排水管道施工时,上面排水管道基础在跨越下面管道的原开槽断面处加强。
6、当排水管道与其上方电缆管块交叉时,宜在电缆管块基础以下的沟槽中回填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石灰土或砌砖。
排水管道与电缆管块同时施工时,可在回填材料上铺一层中砂或粗砂。
电缆管块已建时,回填至电缆管块基础底部的材料为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回填材料与电缆管块基础间不得有空隙。
(完整版)机电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机电管线布置的重要性机电专业中,管线布置包括:给排水管道、消防喷淋管、消防气体管、空调送排风管、空调冷冻水管、冷却水管、电缆桥架、线槽、工艺管线等的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机电管线布置在设计图纸中都是分专业、分系统进行管线绘制,专业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加上管线复杂、交叉繁多,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空间合理分配,当在现场施工中必定会造成管线布置方面的冲突,导致安装高度过低,为日后维修带来相当大困难和存在着安全隐患。
施工单位具有现场第一手资料,根据现场情况,结合自身解决施工技术方面经验,投入足够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通过施工前绘制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图及相关的控制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设备、管道、电缆桥架等在空间的排列走向各专业管线,保证施工的可行性、美观性及生产使用中的实用性。
机电管线深化设计的必要性(1)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由于管线冲突造成的二次施工。
(2)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径,确保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各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
(3)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4)确定管线和预留洞的精确定位,减少对结构施工的影响(5)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6)核对各种设备的性能参数,提出完善的设备清单,通过供货商或厂家核定各种设备的订货技术要求,尽快将数据传达给设计以检查设备基础、支架是否符合要,协助结构设计绘制大型设备基础图。
(7)合理布置各专业机房的设备位置,保证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等工作有足够的平面空间和垂直空间。
(8)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布置,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间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
1、管线综合排布原则1.总体原则:风管布置在上方,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候,水平分开布置,在同一垂直方向时,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
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要点(两篇)

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要点(二)引言:地下室综合管线的排布是建筑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它涉及到各种管线如电力、照明、通信、消防、给排水等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地下室管线的合理排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的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概述: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要点涉及到管线的布置、连接方式、间距、防护等方面。
合理的排布可以保证管线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正文:1. 管线布置要点1.1 确定主干线的位置和走向:主干线是地下室综合管线的核心部分,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其位置和走向,以便于后续管线的布置和连接。
1.2 确定支线的位置和走向:支线是地下室综合管线的补充部分,应该根据不同功能和使用需求,确定其位置和走向,以确保各个管线的连接和使用方便。
1.3 确定管线的出入口位置:地下室综合管线应设置合适的出入口位置,方便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同时保证安全性和美观性。
2. 管线连接方式要点2.1 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地下室综合管线可以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纹连接、卡箍连接等。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并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2.2 确保连接的密封性:地下室综合管线的连接应保证密封性,防止漏水、漏气等情况的发生,避免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害。
2.3 标识管线连接点:为了方便维护和检修,地下室综合管线的连接点应标识清晰,以便于快速定位和处理问题。
3. 管线间距要点3.1 确定合理的间距标准:地下室综合管线的间距应根据管线的类型和功能确定合理的标准,以确保各个管线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布置和维护。
3.2 考虑未来的扩展和变动:在确定管线的间距时,应考虑未来可能的扩展和变动,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后期的管线添加和调整。
4. 管线防护要点4.1 考虑管线的机械防护:地下室综合管线应采取适当的机械防护措施,以防止外部物体对管线的破坏,如设置管线保护罩、防护墙等。
4.2 考虑管线的防腐防蚀:地下室综合管线应采取防腐防蚀措施,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如涂覆防腐剂、使用耐腐蚀材料等。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修改版
+\机电管线综合图实行细则1设计依照机电综合图应参照以下内容进行综合:1.1 建筑、构造、装饰、机电各专业施工图纸以及有关的技术更改1.2 有关设计、施工规范,行业标准以及标准图集2机电管线综合要求2.1 综合排布目的:合理部署各专业管线,最大限度的增添建筑使用空间,减少因为管线矛盾造成的二次施工。
2.2 综合排布内容:(1)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地区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由,保证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部署各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
(2)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地区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饰专业的施工矛盾。
填补原设计不足,减少所以造成的各样损失。
(3)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部署,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达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间达成各样管线的检修和改换工作。
+\3机电综合图工作流程图纸、技术资料采集图纸会审问题提出设计院专业图纸办理运用 BIM 技术画图进行管线碰撞综合协调图 ---- 平面综合协调图----剖面综合协调图达成各专业会签图纸改正未经过图纸送审通过图纸下发、存档+\4管线综合排布原则4.1 整体原则:风管部署在上方(当有重力排水时 , 通风一定让重力排水管道),电管、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候,水均分开部署;在同一垂直方向时,电管、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部署。
综合协调,利用可用的空间。
4.2 躲让原则:⑴有压管让无压管,水管让风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躲让施工难度大的。
施工时:先安装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施工上层电管、桥架,后安装基层水管。
4.3 管道间距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
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墙的距离,最小有 100mm 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 150mm,沿构造墙需 90 度拐弯风管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零件等地区,依据实质状况确立距墙柱距离,管线部署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1 管线综合标准1.1总则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避让高压管。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 500mm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50mn的装修空间。
赁线以外400mmi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绕行。
1.2机电各专业细则1.2.1给排水专业1.2.1.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1.2.1.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121.3冷热水管(垂直)净距 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可以放宽至1cm)。
121.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121.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⑦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121.6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121.7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 (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畅是上喷)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1.2.1.9给水PP-R管道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1.2.1.10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1.2.1.11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1.2.1.12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幵位置,若需要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1.2.1.13水管与墙(或柱)的间距,见下表:1.2.2暖通专业1.2.2.1一般情况下,保证无压管(通常指冷凝管)的重力坡度,无压管放在最下方1.2.3.4 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1管线综合标准1.1总则1.1.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避让高压管。
1.1.4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1.1.950mm1.2机1.2.11.2.1.21.2.1.31.2.1.5两管之1.2.1.71.2.1.81.2.1.91.2.1.12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要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1.2.2.1一般情况下,保证无压管(通常指冷凝管)的重力坡度,无压管放在最下方。
1.2.2.2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100mm。
1.2.2.3对于管道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100mm。
1.2.2.4通常风管顶部距离梁底50-100mm的间距。
1.2.2.5如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与设计师沟通,断面尺寸改扁,便于提高标高。
1.2.2.6暖通的风管较多时,一般情况下,排烟管应高于其他风管;大风管应高于小风管,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风管绕大风管。
1.2.2.7空调水平干管应高于风机盘管。
1.2.2.8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最低点决定。
1.2.3电气专业1.2.3.1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宜小于0.3m。
间0.3m。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
欢迎共阅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1 管线综合标准1.1总则1.1.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避让高压管。
1.1.4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1.2.1.9给水PP-R管道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1.2.1.10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1.2.1.11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1.2.1.12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要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1.2.2.1一般情况下,保证无压管(通常指冷凝管)的重力坡度,无压管放在最下方。
1.2.2.2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100mm。
1.2.2.3对于管道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弱点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5m,如有屏蔽盖可减少到0.3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不小于0.3m。
1.2.3.8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
1.2.3.9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水平间距至少300mm,垂直距离至少300mm,防止其他桥磁场干扰。
1.2.3.10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即最好不要垂直上下翻),桥架与其他管道平行间距≥100mm。
1.2.3.11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行。
1.2.3.12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果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上下安装时,优先考虑强电桥架放再上方。
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