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经济学评价

合集下载

药物经济学评价马尔可夫模型的定义

药物经济学评价马尔可夫模型的定义

药物经济学评价马尔可夫模型的定义一、概述药物经济学是研究药物治疗效果和成本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药物的研发、临床应用以及政府决策中,药物经济学评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马尔可夫模型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常用的一种数学模型,能够描述慢性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药物治疗效果,是评价药物经济性的重要工具。

二、马尔可夫模型的基本概念1. 状态马尔可夫模型描述的是一个系统在时间上的状态转移过程。

系统在每个时刻处于一个特定的状态,状态可以是有限个,也可以是无限个。

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状态可以表示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等。

2. 转移概率在马尔可夫模型中,系统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称为转移概率。

转移概率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确定的。

转移概率可以表示疾病的发展途径、治疗效果的变化等。

3. 马尔可夫过程如果系统的状态在任意时刻只依赖于其前一时刻的状态,且转移概率与时间无关,则称该系统为马尔可夫过程。

马尔可夫过程具有无记忆性,即系统的未来状态只与当前状态有关,不受历史状态的影响。

三、马尔可夫模型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1. 疾病的自然历史模型马尔可夫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慢性疾病的自然历史,包括疾病的不同阶段、转移概率等。

基于疾病的自然历史模型,可以评估不同治疗策略的效果和成本效益比。

2. 药物治疗效果模型马尔可夫模型可以用来描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通过模拟不同治疗策略下患者的状态转移过程,可以评价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3. 成本效益评估模型基于马尔可夫模型,可以建立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评估模型。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策略下的总成本和总效果,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四、马尔可夫模型的优缺点1. 优点(1)能够描述疾病的长期发展过程;(2)能够模拟药物治疗的长期效果;(3)能够考虑不同治疗策略的成本和效益。

2. 缺点(1)对初始状态的选择敏感,可能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2)需要大量参数估计,参数的确定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3)对转移概率的假设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药物经济学评价是指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成本进行综合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药物经济学评价可以帮助医生和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以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1.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类型药物经济学评价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决策树分析等不同类型。

其中,成本效益分析(CEA)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将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并将其与其成本相对应的方法。

CEA通常使用QALYs(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作为衡量标准,QALYs是一种将健康状态和寿命相结合的指标。

CEA计算出每个治疗方案所需的总成本,并将其除以获得的QALYs来确定每个QALY所需的成本。

3. 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CBA)是另一种常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与CEA 不同,CBA使用非QALYs的效果指标来衡量治疗效果,如生存率、疾病复发率等。

CBA计算每个治疗方案的总成本,并将其除以获得的效果来确定每个效果所需的成本。

4. 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CUA)是一种将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并将其与其成本相对应的方法。

CUA使用QALYs作为衡量标准,但与CEA不同,CUA还考虑了患者在特定健康状态下所经历的质量和幸福感。

5. 决策树分析决策树分析是一种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它使用决策树模型来模拟可能发生的事件和结果。

决策树可以帮助医生和决策者预测患者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6.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为医生和决策者提供了一些基本原则,以帮助他们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

这些原则包括:(1)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CEA、CBA、CUA或决策树分析。

(2)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

(3)选择适当的比较方案,将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是评估药物治疗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质量调整年数(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s):这是衡量药物治疗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程度的指标,将患者在不同健康状况下的生存时间与健康状况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出综合的生命质量调整年数。

2. 成本效益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这是将药物治疗的成本与其效果(如生命质量调整年数增加量、生存时间延长等)进行比较的指标。

一般以每QALY的成本来表示,低于一定阈值(如1-3倍国内生产总值)的药物被认为是成本效益的。

3. 生命年增量(Life Years Gained,LYG):这是衡量药物治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改善程度的指标,即药物治疗与无治疗相比,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了多少年。

4. 无病生存年(Years of Life without Disability,YLD):这是衡量药物治疗对患者无疾病生存的改善程度的指标,即药物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在生存过程中的疾病和残疾的时间。

5. 无效死亡数(Dead Weight Loss,DWL):这是指在用于购买药物治疗的资源中,本来可以用于购买其他高效益项目的资源被浪费掉,导致的无效死亡人数。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决策者在药物选择和健康资源配置中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型

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型

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型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型主要用于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效益,帮助决策者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合理的选择。

该模型通过综合考虑药物疗效、副作用、费用等因素,用定量的方式评估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模型的概念、应用领域、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型。

首先,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型是用来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效益的一种工具。

它基于客观的经济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模型的建立和运算,分析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

该模型主要采用成本-效果比较、成本效益比较和成本实用比较等方法,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治疗方案的价值和效益。

其次,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型在医疗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应用于制定国家或地区的药品采购政策、卫生资源分配、药物价格政策,或用于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效益等。

同时,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型也可以用于制定临床实践指南,为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在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型中,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运用调整生命年(DALY)、无差别生存时间(LTT)等。

其中,QALY是一种基于患者生活质量考虑的效果指标,它综合考虑了患者在不同状态下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效果。

DALY是一种用于评估疾病负担的指标,它综合考虑了患病和残疾对患者及社会的不良影响情况。

LTT是一种没有考虑生命质量的效果指标,它仅从生存的角度评估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效果。

在模型运用时,需要明确参数的选择和数据的获取。

这些参数和数据包括药物的成本、疗效、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等方面。

参数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数据可获得性来决定,并且应该进行充分的灵敏性分析,以考虑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

数据获取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文献调研、临床试验等方式进行,但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型是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药物经济学评价是什么?药物经济学评价是一种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和药物成本效益的方法,用来帮助决策者们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制定最优化的医疗政策和临床治疗方案。

药物经济学评价包括哪些方法?常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用分析(CUA)、成本-效益分析(CBA)、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质量调整可调整生命年(Q-TALY)以及决策树分析等。

成本-效果分析(CEA)的评价方法是什么?成本-效果分析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对药物治疗效果和成本信息进行准确测算分析,以寻找治疗效果最高,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

该方法主要是用来评估不同药物治疗效果的经济成本,即总体疗效和总体成本之比。

成本-效用分析(CUA)的评价方法是什么?成本-效用分析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对药物治疗效果和药物成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测算,以寻找治疗效果最大化的治疗方案。

该方法主要是用来评估不同药物治疗效果的效用,主要是通过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等指标来衡量。

成本-效益分析(CBA)的评价方法是什么?成本-效益分析的评价方法是通过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和成本信息,以计算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比,以确定治疗方案的效益。

该方法主要是用来评估不同药物治疗效果的经济效益,即总体效益和总体成本之比。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的评价方法是什么?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的评价方法是以病人的健康状态、预期寿命和可享受的健康时间为基础,通过测算出药物治疗后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增加的数值,来衡量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效益。

质量调整可调整生命年(Q-TALY)的评价方法是什么?质量调整可调整生命年(Q-TALY)的评价方法是将QALY指标分为不同的阶段,以更加精准地反映病人的生命质量调整情况,从而为决策者能够为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详细和透明的实证依据。

决策树分析的评价方法是什么?决策树分析的评价方法是用来评估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经济效益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有向无环图,将不同的治疗决策节点、不同的结果和贡献连接起来,以提供对决策方案系统分析和比较所需的信息和依据。

第三课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概述

第三课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概述

第三课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概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概述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药物的经济效益,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则为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准和指导。

本文将对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在医疗决策中的作用。

一、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意义药物经济学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有关药物使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之相关的成本的方法和原则。

它可以帮助医疗决策者了解药物治疗方案是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分配决策。

同时,药物经济学评价也可以为药物的研发和市场定价提供依据。

二、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概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是为了规范和统一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标准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这些指南通常由医疗专业组织或政府部门制定,并定期修订和更新。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对于研究者和决策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内容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设计的要求、数据来源和选择、经济评价指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灵敏度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实施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等。

这些指南旨在确保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并提供决策所需的参考数据和信息。

四、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作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在医疗决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为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步骤的指导,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其次,它为决策者提供了评估药物经济效益的依据,帮助他们做出基于证据的决策,以最大化健康效果和有限资源的利用。

同时,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也为药物研发和定价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

综上所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对于药物经济学研究和医疗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遵循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研究者和决策者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药物经济效益评估结果,从而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药物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步骤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步骤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步骤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步骤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1. 问题定义和研究目标:明确研究问题,例如评价特定药物的经济效益,或比较不同药物的经济效果等。

2. 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通常包括经济评估模型(如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最小化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以及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的策略。

3. 数据收集: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包括药物治疗成本、健康效果指标、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数据。

可以使用各种数据源,如临床试验、保险索赔数据、流行病学调查等。

4. 数据分析:根据所选的经济评估模型和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相关的经济指标,如成本效益比、生命年增益等。

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结果解释和推广:根据分析结果,解释药物的经济效益,并讨论其意义和局限性。

将结果推广应用于决策制定,如制定药品定价政策、药品支付政策等。

6. 评估质量控制:对整个评价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以及结果的可信性和可解释性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步骤都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数据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案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案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案介绍药物经济学评价是指通过经济学方法对药物的成本与效果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决策者在制定医疗政策和药物使用政策时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案的概念、目的、研究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

概念药物经济学评价是一种结合药物的成本与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它可以分析药物的经济效益,包括成本效益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成本效用比(Cost-Utility Ratio)等指标。

通过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可以帮助决策者明确药物的价值,并制定合理的医疗政策。

目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决策者在药物选择和医疗政策制定时的科学依据。

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成本效益比是最常用的评估指标之一。

它通过比较不同药物的成本与效果,来确定药物的经济效益。

通过药物经济学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在有限的资源下,分配药物和医疗资源的优先级。

方法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成本分析(Cost Analysis)、效果评估(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以及成本效益比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等。

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第一步。

它主要是对药物治疗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系统性的收集和分析。

直接成本包括药物的采购成本、医疗设备的费用以及人工成本等。

间接成本包括因药物治疗引起的生产力损失和患者的交通费用等。

效果评估效果评估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第二步。

它主要是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观察研究以及系统评价等。

通过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可以衡量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成本效益比分析成本效益比分析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核心内容。

它将药物的成本与效果进行比较,得出一个单一的评估指标。

常见的成本效益比指标包括成本效益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和成本效用比(Cost-Utility Ratio)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的经济学评价摘要药物的经济学评价泛指经济学在治疗备选方案评价上的应用,包括一切有关药物临床应用的经济研究。

本文主要对其定义、评价方法、标准及应用做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定义,评价方法,标准,应用AbstractEconomic evaluation of drug refers to people use economical application in choosing the alternative methods’ evaluation in the treatment, including all relevant economic studies of drugs for clinical use. In this paper, I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its definition, evaluation methods, standards and application.Keywords: Economic evaluation of drug, Definition, Evaluation methods, Standards ,Application1 何谓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全方位地分析、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以及不同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差别的一种方法。

目前,药物经济学评价已被众多国家运用于控制药品费用的各个领域,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0多个成员国中,约分之一的国家都已利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来制定药品价格和医疗保险报销价格[1]。

澳大利亚就强制规定药品注册申请时提交药物经济学评价数据,加拿大将药物经济学评价作为医疗保险赔付的依据,日本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不仅用于企业申报新药和药品定价,还用于新药研发方案的设计和制定营销策略等方面[2]。

总之,药物经济学在国外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药物审评、药品报销、医生处方和卫生决策等环节。

从国际经验来看,药物经济学评价不仅有利于政府、保险机构、医院、制药企业和患者,更有利于在药品费用快速增长、国家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抑制药品过度利用引起的诱导行为和垄断行为。

2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其标准2.1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一般认为,常见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完全评价方法与部分评价方法。

部分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成本分析(Cost Analysis,CA),最小成本分析(Cost Minimization Analysis,CMA)等,不涉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的相关问题;完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三种: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3,4]。

成本-效益分析自身即可实现价值判断,利用药物的成本-效益比与“1”比较即可得到该药物的经济性信息,无需通过将待评价药物与对照药物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而成本-效果分析与成本-效用分析需要将待评价药物与对照药物进行比较之后得出的结果与人为设定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相比较才能得出该药物是否具有经济性的结论。

由此可见,成本-效益分析有与生俱来的内生评价标准“l”,而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需要设定人为的外生评价标准才可以进行经济性判断。

2.2 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测量成本与效益的比值来进行经济性判断,成本与效益均用货币计量,单一方案即可实现自身的价值判断而无需进行方案之间的两两比较。

其中“1”即为成本-效益分析内生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说,“l”即是成本-效益分析中与生俱来的判断项目经济性与否的标准,无需人为设置一个外生的评价标准。

然而由于健康效益在货币化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往往不能全部用货币价值来体现健康效益,这限制了成本-效益分析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5]。

货币计量,结果用获得的生命年(LY)等效果指标来衡量。

比值的本身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也没有内生的判断标准,需人为设定一个经济性判断标准-成本-效果阈值。

成本-效用分析通过测量成本与QALY 等效用指标的比值来进行经济性判断,也需要使用增量分析法。

成本用货币计量,结果用QALY等效用指标来衡量,比值的本身也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也没有内生的判断标准,也需人为设定一个价值判断标准-成本,效用分析阈值[6]。

3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3.1 药物经济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3.1.1 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监测(TDM)的目的是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在分子水平上有较大差异,所以相当一部分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人疗效甚微甚至无效,而对另一些人则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3.1.2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近十几年来,医药工业发展迅速,药物品种与日俱增,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物少说也有几十种,加之配伍及其他医疗方案的不断创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之我国医疗保险费用年增长率明显高于国家财政增长率这一事实,卫生保健中的经济问题,特别是有关药物治疗的费用问题成为社会焦点。

利用药物经济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卫生经费,提高其费用-成本价值。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规范将从安全、经济、有效三方面评价治疗方案的优劣,使医院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进入新的历史水平[7]。

3.2 药物经济学在药价管理中的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已逐渐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药品价格管制、控制药品费用的通行手段,并被广泛运用于制定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药品报销价格、临床推荐用药指南等诸多环节。

由于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思想和方法,从整体角度考虑合理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医药费用,改变了传统的成本加成、新药自由定价、单纯参考定价等价格管理模式,达到了追求药品投入与产出比最优化的目标[8]。

按照成本定价,更多是从供方角度出发,以补偿药品生产成本为目标,体现了“为药品买单”的指导思想。

但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定价机制,则强调从需方角度出发,以合理控制药品费用负担为目标,体现了“为健康买单”的指导思想。

药物经济学作为衡量药品价值的一门综合学科,其用于评价的核心思想就在于通过衡量药品“性价比”,实现用药成本最小化和健康收益最大化。

建立在药物经济学评价基础上的政府定价,能够全面反映药品的疗效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药品实际价值的综合反映,体现了以价值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加符合医药健康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更具有科学性[9]。

政府制定药品价格以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这种定价机制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药品定价问题上偏重反映供方信息,不能有效反映需方信息;部分药品价格虚高,同时基本药品供应不足,影响药品使用的可及性。

政府对药品定价的总体目标理应注重药品的合理使用,正确反映供需双方信息,以疗效为基础,兼顾成本、供需、质量和创新。

因此,在药品定价中如何综合考虑成本与效果,成为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的问题[10]。

此外,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造成的疾病谱变化以及对新技术和新药品种的追求,加之全民医保的实现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医药费用必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药品价格管理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思路与方法,或许是破解我国药品价格难题的有益尝试。

3.3 药物经济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国外对药物经济学应用较早,主要应用于新药申请、药品定价和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遴选等方面,在新药研发阶段对药物经济学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多。

据估算,2005年与2000年相比,国外制药公司在药物研发中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比例明显增加,大约有16%的公司在新药临床前研究和Ⅱ期临床期间就开展了药物经济学研究,38%的公司在新药Ⅲ期临床和Ⅳ期临床期间开展了此项研究[11]。

随着近年来对药物经济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对药物经济学在药品定价、研发决策、市场营销等方面作用的认知度的提升,我国医药企业应尽快用药物经济学来指导企业的新药研发,从而达到合理配置医药资源、降低研发费用、规避新药研发风险的目的。

4总结与展望从上面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内容,作用等方面的介绍中,我们认识到了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国家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加深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将会大大促进医疗体制的完善和健全。

虽然现今中国在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我们不会因此而气馁更不会对我们国家的一些不足猛烈指责,我们要利用国家大好的经济形势及丰富的全球资源大力发展我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机制,努力赶上世界水平。

参考文献[1]孙利华.药物经济学的应用目的及其在我国的推广[J].今日药学,2009,19(12):4.[2]刘晓琳.日本制药企业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现状[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10(1):82.[3]Torrance G W. Methods for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health care program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4]Briggs A H, O'Brien B J. The death of 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J]. Health economics, 2001, 10(2): 179-184.[5]Coast J. Maximisation in extra-welfarism: A critique of the current position in healtheconomics[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9, 69(5): 786-792.[6]Pharmacoeconomic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 CRC Press, 2009.[7]李伟, 宗东升, 陈玉爽.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4, 7(3): 53-54.[8]陶立波, 杨莉.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品定价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药房, 2006, 17(1):31-33.[9]李颖.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物定价和费用补偿中的作用[J]. 中国医疗保险, 2012, 1: 32.[10] 何倩. 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于药价管理的国际经验及思考[J]. 中国医疗保险, 2013 (4):57-58..[11]李洪超. 药物经济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07, 1: 15-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