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药饵养生法

合集下载

鱼饵中药方子

鱼饵中药方子
底食一般采用大米、小米、麸皮、玉米粉各1份,用文火炒出香味即可。
每次加入底食中的药量要合适,比如说250克的底食中加入约两雪碧瓶盖即够,然后加入水搅拌潮湿,即可打窝使用。
使用这种药酒饵不仅使鲫鱼、鲤鱼频频上钩,而且也不污染环境,愿广大钓友使用后有更大的收获
2.曲酒。选择曲酒150毫升,最好为50度以上的。
3.中药。选择中药4味:丁香10克、茴香10克、细辛10克、八角(大料)10克。
二、制作
将一空罐头瓶洗净擦干,然后把鲜玉米粒、曲酒和4味中药置于瓶中,封严。每隔1~2天摇晃一次,使之均匀,一周之后即可使用。
传统中药酒(实惠好用)适合野钓
山奈,丁香,陈皮,石膏,大黄,各10克(麝香可用液体麝香一瓶代替)加高度曲酒2斤.密封10天待用.小米1斤,玉米糁半斤,黄豆面1两,用小火炒香.用法将小米,玉米,豆面用药酒100克拌匀打窝.用蚯蚓挂钩.百试百灵.
(11)排草10克。灵草10克丁香10克桂皮3克阿魏2克。冰片2克草果4克。小茴7克。细辛5克。山查7克。枸杞5克。曲酒1000克。炮制1月以上。
(12)山奈一份,丁香一份,阿魏一份,三样小火醅黄,碾碎备用。石蜡半份.
(13)诱鱼配方:阿魏1克、南杏2克、八角2克、小茴香2克、花生米半两、食母生3片。阿魏和八角是主药。除阿魏外,其它5种药均要分别炒熟、研粉并应分别存放,待使用时必须加正宗蜂糖2克、生蚯蚓6-10克,以助药力发挥。买南杏时,不要买北杏,区别是南杏甜,而北杏苦。
(灵草40克,排草60克,香松50克,小回香30克,大回香20克,丁香20克,桂皮20克,香叶20克,香果20克)菜场买
滑石20克,大黄20克,药店买
泡3--5斤烈性酒,药酒泡小米使用前12小时好加点玉米王(谏壁渔具店小姜那有的卖)和蜂蜜,效果更好。

《本草纲目》养生“服食法”精选

《本草纲目》养生“服食法”精选

《本草纲⽬》养⽣“服⾷法”精选《本草纲⽬》养⽣“服⾷法”精选服⾷法是中医诸多养⽣⽅法中的⼀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百⼆⼗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毒。

多服、久服不伤⼈。

欲轻⾝益⽓,不⽼延年者,本上经”。

这为后世服⾷法奠定了基础。

服⾷⼜称为“服饵”。

“服饵”多指通过服⾷药物,以求健康长寿。

中医服⾷法与道教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都是以中医中药理论为基础,然中医强调防病养⽣,健康长寿。

道家服⾷追求长⽣不⽼,得道成仙。

中医服⾷药物主要是草⽊动物药。

服⾷者认为,世间有某些药物,⼈⾷之可以祛病延年,乃⾄长⽣不⽼。

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安命延,升为天神;中药养性,下药除病。

”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套采集、制作和服⾷长⽣药的⽅术,即为服⾷术。

《本草纲⽬》,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

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年⽽编成的⼀部巨著。

其中所收集的服⾷法颇为详尽,在阐述药物性味功效的同时,还详细介绍了药物的配伍和炮制⽅法,并对当时盛⾏的道教⽅⼠⾦⽯服饵法进⾏了批判,如《本草纲⽬》丹砂条,时珍⽈∶“叶⽯林《避暑录》载∶林彦振、谢任伯皆服伏⽕丹砂,俱病脑疽死。

张杲《医说》载∶张悫服⾷丹砂,病中消数年,发鬓疽⽽死。

皆可为服丹之戒。

”⽔银条:“时珍⽈∶⽔银乃⾄阴之精,禀沉着之性。

得凡⽕炼,则飞腾灵变;得⼈⽓熏蒸,则⼊⾻钻筋,绝阳蚀脑。

阴毒之物⽆似之者。

⽽⼤明⾔其⽆毒,《本经》⾔其久服神仙,甄权⾔其还丹元母,《抱朴⼦》以为长⽣之药。

六朝以下贪⽣者服⾷,致成废笃⽽丧厥躯,不知若⼲⼈矣。

⽅⼠固不⾜道,本草其可妄⾔哉?”。

深刻地指出了⾦⽯服饵法的弊端,极⼒推崇草⽊服饵法,为正确的养⽣防病⽅法作出了巨⼤贡献。

中医养生的主要学术流派探析

中医养生的主要学术流派探析

而逐渐形成的。该学派强调精神调摄、主张饮食调养、重视起居护养,为历代养生家和医家所遵循。 3、动形学派——动以养形、动则不衰
动形学派是主张适度运动的养生学派。 以动养形,始于庄子,且后世各派气功多源于老庄131。 《庄子・刻意》载:“吹响呼吸,吐故纳
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吕不韦在其《吕氏春秋・尽数篇》中指出:“形不动则聒不流,精不
<内经》提出有关温补的祛病养生原则,如“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灵枢・脉度》)、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衰者补之……劳者温之,
损者温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皆为后世医家所发挥:张仲景对于虚损病证,采用补牌。肾为治本 之法:李皋独创“脾胃论”和“内伤说”,其《脾胃论・卷上・脾胃虚实传变论》云“脾胃之气既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有系统理论义有多种学术流派,多种养生方法。 从学术流派来看.道家、儒家、医家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历
代养生家和医家,结合各自实践经验吸收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其养生之道在顺
应、养性、动形、静神、温补、培元、调气、药饵、食养等方面各有所长。
与后天养性有直接关系,如“恬淡无欲,无为无事者也,老聃得以寿矣”(《自然》)心1;孙思邈承《内 经》“治未病”思想,提出“养性”之说,在《千金要方・养性序》中反复强调“善养性者,则治
未病之病世凡重视道德修养的 养生家无不推崇孔、孟与孙思邈而形成一派。继之,经过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补充发挥, 儒家养生学说更加盛行汪’。 养性学派是两汉以后,历代儒生把孔孟学说中的道德修养及中和观等思想与中医养生方法相结合
l、顺应学派——顺应自然、因时养生
顺应学派足主张顺应四时自然规律变化而养生的学派。 老庄首先提出“顺乎自然”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内经》据此提出“天人相应”学说,强调顺应 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 《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日“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

修炼时常用的辅助药饵

修炼时常用的辅助药饵

修炼时常用的辅助药饵
(仅供参考)
一、大枣: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
功效与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和药性。

二、蜂蜜: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与主治:补中缓急,肺止咳,肠通便,治诸虚症,杀菌解毒的作用。

三、葡萄干:性味归经,酸,甘归肝脾
功效与主治:生津,益气,养心补肝
四、枸杞: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与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五、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膀胱
功效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治脾虚水舯,食少便溏,小便不利,痰饮咳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健忘遗精,淋浊带下。

六、黄精: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主治:润肺滋阴,补脾益气,治诸虚百损,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另外还有花生,核桃,黑芝麻,百合,白术,党参,黄芪,麦冬,桂圆,山药等。

上述药物通过辟谷可使药效极大的发挥。

中医养生九大流派

中医养生九大流派

中医养生九大流派静神学派静以养神无欲则安静神学派是以长生不老为养生目的,以返璞归真、清静无为、无欲则安为养生指导思想,主张贵柔,提倡导引调气、形神兼养的静态养生派。

静神学派主张养生以静养精神为主,清静无为,静中有动。

老、庄道家一派“深根固抵,长生久视”的思想对静神学派影响直接,他们崇尚自然,要求返璞归真,顺应自然,以静为主。

老子《道德经》说:“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将为不死药。

”指出思想要安静、清闲,不要有过多欲望,才能使神志健全,精气内守而益寿延年。

庄子继承老子思想,阐述了静以养神、养精的道理,“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庄子·天道》)”。

后来《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素问·上古天真论》)”等静养原则都是由此发展而来。

中医养生流派始于道家分流,许多信奉老庄思想的学者方士,一方面大力提倡导引、吐纳等养生方法,另一方面又从防病强身的实际出发,将老庄养生思想加以整理提高。

如嵇康的《养生论》指出:“智上于恬,性足于和。

”认为物欲为养生之大碍,从而提出“养之以和”。

之后,万全《养生四要》首列寡欲为养生学之第一要义,强调“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可谓知养生矣(《养生四要·寡欲第一》)”。

其《养生四要·慎动》中亦强调“……故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七神皆安。

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

故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养神,有“太上养神,其次养形”之说。

温补学派温养阳气补益脾土温补学派的养生思想源于《内经》,其所确立的防病治病原则为历代医家临证所取法。

该学派医家结合自己的临床诊治经验,阐述脾肾命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指出养身防病要从“先天命门水火”及“后天脾胃”着手。

温补学派主张防病治病立足于先后天之本,是善用甘温补益之法为特色的医学流派。

《内经》提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灵枢·脉度》)”;“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衰者补之……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中药鱼饵诱饵配方大全

中药鱼饵诱饵配方大全
1、寒冬钓鲫鱼,诱饵要香,以“药米”为上乘。其做法是取灵草、排草、香松、滑石、小茴、大黄若干!灵草、排草、香松3使用,但泡的时间越久,效果越好。垂钓前夕,将药酒倒入少许盛有大米的塑料瓶中,制成“药米”,“药米”下水之后,香味很浓,鲫鱼特别喜欢,而却久留不会游走,寒冬钓鲫鱼的钓饵一般是活食唱主角。线虫、蚯蚓效果最佳这两种钓饵腥味浓、蛋白质含量高、颜色红艳,鲫鱼见到如此美餐,岂能放过!
中药乃中国独有,中药鱼饵配方诱鱼也是自古以来钓者喜好的方法之一.使用中草药诱鱼上钩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药酒的制做方法。因各地的气候不同,所选的药量和浸药时间长短也不同,请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浸药的酒一般应用高浓度的白酒,但不提倡用名贵的酒浸药。浸药酒一般每20-50克药物(各种药混合后重量),加500克白酒。
3、药酒泡麦粒挂钩,布窝撒生小麦发窝慢,地形选择离岸边较陡的地方,我们这钓法称为懒钩,可上的鱼全是大物,药酒泡制方法丁香、山奈、肉桂、甘松、大茴和白酒50度以上500克几种混合泡制,时间15天左右泡好,然后将小麦煮饱(不开花为好),和药酒混泡,时间一个月就可使用,效果真好,笔者多次使用效果极好,从未空过杆。
4、此方乃一主攻鲤鱼草鱼的配方,适合全国大部分水域,效果奇佳,灵草、排草、甘松、鱼腥草、川穹、白芷、小茴、香叶。其中白芷,鱼腥草的味道泡酒中和后能够极强的刺激鱼类摄食,鲤鱼草鱼等食草鱼类很难抵抗此味道的诱惑!而且还无小鱼闹窝,一副泡酒500克15天后每次使用加5-6ML即可!试后便知奇不奇!
8、从学会钓鱼就开始用商品饵料,原因很简单:方便!但是随着外出钓鱼次数增加,尤其是使用商品饵料的越来越多,单一使用的话基本没有效果,原因很简单,钓鱼的基本上都用商业饵料,同质化太严重了。所以效果是越来越差,没有新意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拜访我杨叔叔,他正在自己动手炒饵料。我如获至宝,赶紧向他请教。他跟我说了他的饵料做法,并且和我说了效果,我很是惊讶,3月21日钓获鲤鱼13条,草鱼1条(1斤~4斤/条)总重共计40多斤,4月18日钓获鲤鱼9条,5斤以上的4条,最大的是12斤多,总重30斤以上。

明清时期的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

明清时期的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

明清时期的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

统治阶级提倡孔孟正统的程朱理学,同时利用佛、道两教的思想,在一部分士大夫和知识分于中有的弃士为医,有的转儒从医,又有很多医家非常重视实践,勇于创新,先后出现了很多著名养生学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并使养生学得到更大范围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医养生保健专着的撰辑和出版是养生学史的鼎盛时期。

从明代到新中国建立前夕的580多年中所出版和刊行的养生类著作比明清以前2200多年间所发行的总量还要多,其发展之迅速和传播之广泛,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另外,从十四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叶期间,由于中外交通的发展,中外医学交流活动亦日益频繁,有养生专著被译成外文出版发行,西方医药学传到中国的也空前增多,这对世界医学和我国的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养生重“命门”和治形宝精说至明代,随着命门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以赵献可、张景岳为代表的温补派,他们反对滥用寒凉药物主张用温补药物峻补命门。

如赵献可认为命门真火乃人身之宝,并说:“吾有一譬焉,譬之元霄鳌山之走马灯,拜者、舞者、飞者、走者,无一不具,其中间惟是一火耳。

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而拜者、舞者、飞者、走者,躯壳未尝不存也”(《医贯·内经十二官论》)。

此主张养生及治病,均以保养真火为要。

张景岳提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景岳全书·传忠录》)的论点,指出:“欲知所以生死者,须察乎阳,亲阳者,察其衰与不衰;欲知所以存亡者,须察乎阴,察阴者,察其坏与不坏,此保生之本法也”。

其重视命门,在理论上较赵献可全面。

张氏认为阳气阴精之根本皆在命门,“命门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

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若命门亏损,则五脏六府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即如阴胜于下者,原非阴盛,以命门之火衰也;阳胜于标者,原非阳盛,以命门水亏也。

中医养生学说八要诀

中医养生学说八要诀

中医养生学说八要诀
健康长寿是世人共望之事。

祖国医学对养生保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两干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道家、佛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

概括起来,有下述八个要诀:
一、悦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

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相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

孙思邈说:“大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

”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

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

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欲,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

《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湿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便人多病早衰。

《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加工的商品有: ①生晒参:直接晒干;不去支根,则称“全须生晒参”。 ②红 参: 蒸后晒干或烘干,称普通“红参”;

其中芦长、体长(大于8.3CM)、带有较长支根者,称“边条红 参”,

支根及须根,称“参须”。

③白参(糖参):鲜参置沸水中烫3~7min,取出,用针扎小孔,再 浸于浓溏液中2~3次,每次10~12h,取出干燥。
第一节 药饵养生的原则



三、预防在先 “治未病”—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 四、审因施补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五、宜缓勿急 益寿延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第二节常用延年益寿的中药




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正证为 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本类中药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 的作用。主要用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证。 补气药:本类药物性味多甘温或甘平,能补益脏腑之气。主要适 用于脾气虚引起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 浮肿,脱肛和肺气虚引起的少气懒眼言,语音低微,喘促,易出 虚汗等症。 补阳药:本类药物性味多甘温或咸温或辛热,能温补人体之阳气。 主要适用于肾阳不足的怯寒肢冷,腰膝酸软,阳萎早泄,宫冷不 孕,尿频遗尿等证。 补血药:本类药物性味多甘温或甘平,质地滋润,能补肝养心或 益脾。主要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唇爪苍白,眩晕耳 鸣,失眠健忘等证。 补阴药:本类药物药性多甘寒质润,能补阴、滋液、润燥,而以 治疗阴虚液亏之证。阴虚证多见热病后期及若干慢性疾病。


一、功效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李时珍:“因根如人形而得名”。
二、临床配方特点 为补气救脱第一要药 为治疗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凡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皆可运用。
人参系列药材的命名
人参系各种规格人参入药饮片的通用名, 一般不以这个笼统的名字作为处方用名 1.根据生长情况命名 野山参 系野生者,质量最好,货源 少,价格贵,少用。 移山参 系人工移植栽培者。

一年生者(播种第二年)
子’
一片三出复叶;‘三花

二年生者,一片五出复叶;‘巴掌’ 三年生者,二片五出复叶;‘二夹子’ 四年生者,三片五出复叶;‘灯台子’, 五年生者、六年生者,‘四枇叶’、‘五枇叶’;
七年生者 ,三片五出复叶(最多六片复叶)。
【采收加工】
园参,栽种5~6年后,于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
人参
松花粉
西洋参
一、补气类
冬虫夏草
山药
茯苓
一、常用益气类中药
人参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 智 应用:脱证;肺脾气虚;气血不足;气阴两伤 注意:炖时要用慢火煮沸1小时以上; 服用人参不宜饮茶和吃白萝卜; 适用于虚证;
人参
味甘微苦,性温。“主补五脏,安精 神”,“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 年”。本品可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对 年老气虚,久病虚脱者,尤为适宜。人 参一味煎汤,名独参汤,具有益气固脱 之功效,年老体弱之人,长服此汤,可 强身体,抗衰老。人参切成饮片,每日 噙化,可补益身体,防御疾病,增强机 体抵抗能力。
药饵养生法
药饵养生概念 药饵养生,就是指通过口服 具有调和阴阳、补精益气、通 补血脉的药物以达到延年益寿、 涵养精神、强身健体、防病治 病效果的养生方法。
第一节 药饵养生的原则


一、平衡阴阳 病因—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干预措施—“补其不足,损其有余” 目的—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达到阴平阳秘 二、调补脾肾 肾—先天之本 ;脾—后天之本
山药

[主要成分] 山药含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胆碱、植 酸、止杈素、维生素(维生素食品)、甘露聚糖等。

生晒山参


芦头细长、与主根等长或更长,称“雁脖芦”;芦 分三节, “马蹄芦,对花芦、圆芦”。 艼中部饱满形如枣核,习称“枣核艼”。 主根短,上端有紧密深陷的环纹,习称“铁线纹”。 参腿2 -3支, 须根细长,清疏不乱,质韧,“珍珠点”明显。 气香浓。
“ 芦长碗密枣核艼,锦皮细纹珍珠须”
常用益气类中药
西洋参(花旗参)
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应用:阴虚火旺;热病气阴两伤;津液不足 注意: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可用; 水煎代茶饮,可润喉美声; 体育保健之佳品; 性寒,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
山药
味甘,性平, “补中益气力, 长肌肉,久服耳 目聪明”。本品 具有健脾补肺, 固肾益精之作用, 因此,体弱多病 的中老年人,经 常服用山药,好

真空冷冻干燥人参,可防止有效成分总皂苷的损失,提高产品质量。
【性状鉴别】
园参: 一般分芦、艼、体、腿、须等部。 上部的根茎称“芦头”,长 1-4CM, 直径0.3-1.5CM; 芦头上凹窝状茎痕,习称“芦 碗”; 芦头上不定根,习称“艼”,多 为2一3支。 主根称体,纺锤形或圆柱形,长 315CM,直径1-2CM。 支根为腿, 3 一 5 ,腿生有须根,其 上有小突起,习称“珍珠点”。
山药

[商品规格] 商品中由于加工不同,有毛山药与光山药之分, 二者除销售习惯略有差异外,质量无甚出入,均同等入药。 按个头长短粗细分为1~4个等级。以质坚实,粉性足,颜色 洁白者为佳。 [性状特点] 1.毛山药 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20厘米,直 径1.5~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未去净外皮则显浅棕 色斑点或须根痕,有纵沟与纵皱纹,两头不整齐。质脆易断, 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味淡,微酸,嚼之发粘。 2.光山药 圆柱形,两端平齐,长6~18厘米,直径1.5~ 3厘米。粗细均匀,挺直。全体洁白,光滑圆润,粉性足。
山药
功效: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 聪耳明目,强筋骨,益智安神, 延年益寿 应用:脾胃虚弱, 肺气不足, 肾虚
山药

来源] 本品始载于《本经》。为薯蓣科多 年蔓生草本(草本食品)植物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茎。主产 于河南、江苏、广西、湖南等地。
[采收炮制] 霜降后采挖。刮去粗皮, 晒干或烘干,为“毛山药”;再经浸软 闷透,搓压圆柱状,晒干打光,成为 “光山药”。润透,切厚片,生用或炒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