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质分离工程夏期末考试复习题

合集下载

大学_传质与分离工程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_传质与分离工程试题及参考答案

传质与分离工程试题及参考答案传质与分离工程试题1:填空题1、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a. 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2、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 )a. 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3、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 )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4、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5、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c.两相间各组份的逸度相等d.相间不发生传质6、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7、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 d )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8、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9、设计变量数就是( )a.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b.约束数c.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10、约束变量数就是( )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11、当蒸馏塔的回流比小于最小的回流比时( )a.液相不能气化b.不能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c.气相不能冷凝d.无法操作12、当蒸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 )a.提高进料量b.降低回流比c.提高塔压d.提高回流比13、如果二元物系,11,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14、下列哪一个不是均相恒沸物的特点( )a.气化温度不变b.气化时气相组成不变c.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成反比d.冷凝可以分层15、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 )a.提高温度b.提高吸收剂用量c.提高压力d.减少处理的气体量16、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 )a.难吸收的组分b.最较轻组份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d.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17、下列关于吸附剂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a.分子筛可作为吸附剂b.多孔性的固体c.外表面积比内表面积大d.吸附容量有限18、下列哪一个不是等温吸附时的物系特点( )a.被吸收的组分量很少b.溶解热小c.吸收剂用量较大d.被吸收组分的浓度高19、吸收塔的汽、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 )a.塔的底部b.塔的中商c.塔的顶部20、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 )a.一定是做为塔底产品得到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传质与分离工程试题2:选择题1.分离过程:将一股或多股原料分成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多种产品的过程。

分离工程复习题库

分离工程复习题库

分离⼯程复习题库《分离⼯程》复习题库⼀、填空题1.分离作⽤是由于加⼊___⽽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___的逆过程。

2.分离过程是___的逆过程,因此需加⼊___来达到分离⽬的。

3.分离过程中按有⽆物质传递现象发⽣来划分,分离过程可分为___和___。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___改变⽽引起的温度变化,可⽤___确定。

5.若分离过程使组分i及j之间并没有被分离,则有___。

6.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涉及变量不同可分为___型计算和___型计算。

7.平衡分离的基础是利⽤两相平衡___的原理,常采⽤___作为处理⼿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中。

8.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作⽤下经过某种介质时___差异⽽实现分离的。

9.⽓液相平衡是处理___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液两相中温度压⼒相等,每⼀组分的___。

10.对单相物流的独⽴变量数为___,对相物流的独⽴变量数为___。

11.完全理想系的相平衡关系为___。

12.根据泡点露点的概念,精馏塔塔顶温度即为对应塔顶汽相组的___,塔釜温度即为对应塔顶汽相组成的___。

13.计算泡点温度时,若 KIXI>1,温度应调___。

14.平衡常数与组成有关的露点的计算,需迭代露点温度和压⼒外,还需对___进⾏试差。

15.在分离流程中常遇到的部分汽化和冷凝过程属___。

16.绝热闪蒸与等温闪蒸计算不同点是需要考虑___。

17.相对挥发度的定义为两组的___之⽐,它⼜称为___。

18.⾮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分布与在___时分布⼀致。

19.精馏塔中,温度分布主要反映物流的___,⽽总的级间流量分布则主要反映___的限制。

20.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___出来。

21.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沸点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___出来的。

22.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___和类似⽓体的___。

23.分离最⼩功是分离过程中必须消耗能量的下限它是在分离过程___时所消耗的功。

分离工程期末A卷试题答案

分离工程期末A卷试题答案

1 2007 —2008 学年第1、2学期分离工程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学期分离工程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A 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二、选择题(本大题20分,每小题2分)1、由1-2两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T 、P 下达到汽液平衡,液相和汽相组成分别为 11,y x ,若体系加入10 mol 的组分(1),在相同T 、P 下使体系重新达到汽液平衡,此时汽、液相的组成分别为 '1'1,y x ,则,则 ( C )(A )1'1x x >和 1'1y y > (B )1'1x x <和1'1y y < (C )1'1x x =和1'1y y = (D )不确定)不确定2、对于绝热闪蒸过程,当进料的流量组成及热状态给定之后,当进料的流量组成及热状态给定之后,经自由度分析,经自由度分析,只剩下一个自由度由闪蒸罐确定,则还应该确定的一个条件是则还应该确定的一个条件是( D ) (A )闪蒸罐的温度)闪蒸罐的温度 (B )闪蒸罐的压力)闪蒸罐的压力 (C )气化率)气化率 (D )任意选定其中之一)任意选定其中之一3、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5.0=A x 时泡点为1t ,与之相平衡的气相组成75.0=A y 时,相应的露点为2t ,则 ( A )(A )21t t = (B )21t t > (C )21t t < (D )不能确定)不能确定4、用郭氏法分析可知理论板和部分冷凝可调设计变量数分别为用郭氏法分析可知理论板和部分冷凝可调设计变量数分别为 ( A ) (A )1,1 (B )1,0 (C )0,1 (D )0,0 5、如果二元物系有最高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 ) (A )正偏差溶液)正偏差溶液 (B )理想溶液)理想溶液 (C )负偏差溶液)负偏差溶液 (D )不一定)不一定6、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逆流操作,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

分 离 工 程 复 习

分 离 工 程 复 习

分离工程复习一、判断题:1萃取塔当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加大回流比的方法。

2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加大萃取剂用量的方法来调节3精馏有2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4分离最小功是在可逆的情况下,分离过程所消耗的功。

5分离最小功是在完全可逆过程中所消耗的功。

6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最困难分离或分离要求高的组分放在最后进行分离。

7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含有腐蚀的组分放在最后进行分离。

8膜分离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作推动力,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9具有最高恒沸点的恒沸物,压力增加使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增加。

10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是增加塔板数。

11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是增加吸收剂用量。

12 分离因子可以用于判断任意一个过程分离的难易程度。

二、选择题:1 分离最小功是指下面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功a.实际过程b.可逆过程c.完全可逆过程2 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来调节a.加大回流比b.加大萃取剂用量c.增加进料量3 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过程,应该从何处加萃取剂a.精馏段b.提馏段c.精馏段和进料处d.提馏段和进料板4 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5 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6 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7 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α越小()8 A、B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A/Ba.A、B两组份越容易分离b.A、B两组分越难分离α无关c.A、B两组分的分离难易与A/Bd.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能量越少9 下列关于吸附剂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a.分子筛可作为吸附剂b.多孔性的固体c.外表面积比内表面积大d.吸附容量有限三、填空1 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来达到分离目的。

化学工程与工艺传质与分离复习题

化学工程与工艺传质与分离复习题

传质与分离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i ∑=1i X i -1>0,则说明(C)A. 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D. 冷液进料2.萃取精馏时若饱和液体进料,则溶剂加入位置点:(A)A. 精馏段上部B.进料板C.提馏段上部D.精馏段下部3.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 ,B 混合液的总蒸汽压力为P ,若P >P A S ,且P >P B S ,则该溶液(A)A. 形成最低恒沸物B.形成最高恒沸物C.不形成恒沸物4.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是(C)A .提高压力 B .升高温度 C.增加液汽比 D.增加塔板数5.分离过程的特征是 (C )A. 熵增加过程B. 熵不变的过程C. 熵减小的过程D. 自发过程6.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 ji 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板的温度(A)A .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 物料平衡方程7.简单精馏塔是指(C)A .设有中间再沸或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分离装置B. 有多股进料的分离装置C. 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8.下面有关塔板效率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B)A.全塔效率可大于1B.总效率必小于1C.Murphere板效率可大于1D.板效率必小于点效率9.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C)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10.形成二元最高温度恒沸物的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P-X 线是(D)A.曲线B.直线C.有最高点D. 有最低点11. 当把一个常人溶液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C)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12.设计变量数就是(D)A.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B.约束数C. 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13.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B)A . 正偏差溶液B .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确定14.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A)A.提高温度B.提高吸收剂用量C.提高压力D.减少处理的气体量15.下列关于吸附过程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C)A. 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没有工业化B.可以分离气体混合物C.不能分离液体混合物D.是传质过程1.下列哪一个是传质分离过程(B)A.超滤B.吸收C.沉降D.离心分离2.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A)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3.二元理想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P-X 线是(B)A.曲线B.直线C.有最高点D.有最低点4.汽液相平衡K 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A)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5.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D)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6.约束变量数就是(D)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7.简单精馏塔是指(C)A .设有中间再沸或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分离装置B.有多股进料的分离装置C.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8.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吸收因子的物理量(B)A.温度B. 气体浓度C.压力D.吸收剂用量9.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 A =0.5时泡点为t 1,与之相平衡的气相组成y A =0.75时,相应的露点为则(A)A t 1 = t2 B t 1 < t 2 C t 1 > t2 D 不能确定10.当体系的yi-yi*>0时(B)A. 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 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11. 如果二元物系有最高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A)A 正偏差溶液B 理想溶液C 负偏差溶液D 不一定12.下列关于吸附过程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C)A. 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没有工业化B.可以分离气体混合物C. 不能分离液体混合物D.是传质过程13.从塔釜往上逐板计算时若要精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的(X L /X H )j +1 比由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得更大,则加料板为(A)A. j板B. j+1板C. j+2板14.当蒸馏塔的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D)A. 所需理论板数最小B.不进料C.不出产品D.热力学效率高15.如果二元物系,A12<0 ,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C)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1.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C)A.蒸馏B.吸收C.离心分离D.膜分离2.一个多组分系统达到相平衡,其气液平衡条件表示正确的为DA. ƒi = ƒi .B ƒi = ƒjC μi = μL VjD μi = μi L V3.汽液相平衡K 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A)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4.逆流填料吸收塔,当吸收因数A 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哪个部位达到平衡(B)A 塔顶B 塔底C 塔中部D 塔外部5.当蒸馏塔的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D)A. 所需理论板数最小B.不进料C.不出产品D.热力学效率高6.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D)A.部分气化B.部分冷凝C.等含节流D.纯组分的蒸发7.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C)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C.计算结果准确D.所需物性数据少8.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当达到汽液平衡时,溶液的蒸气压力小(A)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9.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C)A . 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B . 只是两相温度相等C. 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D. 相间不发生传质10.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B)A.一定是为塔底产品得到 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11. 当把一个常人溶液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C)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12.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D)A.难吸收的组分B.最较轻组分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D. 吸收剂中溶解度大的组分13.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B)A.一定是为塔底产品得到 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14.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的吸收因子Ai 与其吸收率Φi 在数值上相应是(C)A. Ai<ΦiB. Ai=ΦiC. Ai>Φi15.只有重非关键组分时,则以何处为起点逐板计算(B)A.塔顶往下B.塔釜往上 C .两端同时算起1.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K i X i -1>0,且∑Z i /K i <1,该进料状态为(C)A.过冷液体B. 过热气体C. 汽液混合物D. 饱和液体2.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什么位置被吸收(C)A.塔顶板B.进料板C.塔底板D.不确定3.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D)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C.所需物性数据少 D .计算结果准确4.选择的萃取剂最好应与沸点低的组分形成(A)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饱和液5.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A)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6.吸收塔的汽、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A)A.塔的底部B.塔的中间C.塔的顶部D.进料板处7.当蒸馏塔的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D)A. 所需理论板数最小B.不进料C.不出产品D.热力学效率高8.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D)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9.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B)A. 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10.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A)A.提高温度B. 提高吸收剂用量C. 提高压力D. 减少处理的气体量11.平均吸收因子法 (C)A.假设全塔的温度相等 B.假设全塔的压力相等C.假设各级的吸收因子相等 D.假设全塔的气液相流率相等。

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1、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和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

分配系数反映了溶质在两相中的迁移能力及分离效能,是描述物质在两相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特征参数。

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

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离子交换色谱法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

但一般情况可用分配系数来表示。

2、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

通常絮凝的实施靠添加适当的絮凝剂,其作用是吸附微粒,在微粒间“架桥”,从而促进集聚。

胶乳工业中,絮凝是胶乳凝固的第一阶段,是一种不可逆的聚集。

絮凝剂通常为铵盐一类电解质或有吸附作用的胶质化学品。

3、层析分离:根据蛋白质的形态、大小和电荷的不同而设计的物理分离方法。

各种不同的层析方法都涉及共同的基本特点:有一个固定相和流动相,当蛋白质混合溶液(流动相)通过装有珠状或基质材料的管或柱(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中各组份在物理化学性质(如吸引力、溶解度、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与亲和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而得以分开。

流动相的流动取决于引力和压力,而不需要电流。

用层析法可以纯化得到非变性的、天然状态的蛋白质。

层析的方法很多,其中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是目前最常用的层析方法。

4、吸附分离: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

5、分子印迹技术:将各种生物大分子从凝胶转移到一种固定基质上的过程称为分子印迹技术。

6、反渗析:是指在推动力作用下,溶剂(水)从高溶质浓度一侧到低溶质浓度一侧,克服渗透压作用的过程。

7、共沉淀分离是利用溶液中主沉淀物(称为载体)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

传质分离工程夏期末考试复习题

传质分离工程夏期末考试复习题

试卷A/B一、填空题:(共计25)1.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传质分离过程可以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常见的平衡分离过程有精馏、吸收、闪蒸。

(5分)2.多组分精馏的FUG简捷计算法中,F代表 Fenske 方程,用于计算N m ,U代表Underwood 公式,用于计算R m ,G代表 Gilliland 关联,用于确定实际理论板数 N 。

(6分)2.在多组分精馏的FUG简捷计算法中,用 Fenske 方程计算N m ,用 Underwood 公式计算 R m,用 Gilliland 关联确定 N 。

(6分)driving force for gas absorption is 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与溶液中溶质的平衡蒸气压力之差。

(2分)4.泡点计算是分离过程设计中最基本的汽液平衡计算。

泡点计算可分两种:泡点温度计算和泡点压力计算。

(2分)4.露点计算是分离过程设计中最基本的汽液平衡计算。

露点计算可分两种:露点温度计算和露点压力计算。

(2分)5.多组分吸收简捷计算中所用到的Horton-Franklin方程关联了吸收因子、吸收率、和理论板数。

(3分)6.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严格计算中围绕平衡级所建立的MESH方程分别是指:物料衡算方程,相平衡关系,组分摩尔分率加和方程和热量衡算方程(4分)7共沸精馏是:原溶液加新组分后形成最低共沸物,塔顶采出。

(3分)7萃取精馏是:原溶液加新组分后不形成共沸物且新组分沸点最高,从塔釜采出。

(3分)二、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共计10)1.晰分割法的基本假定是:馏出液中除了 A 外没有其他 C 。

(2分)A. heavy key component;B. light key component;C. heavy non-key components;D. light non-key components.1.晰分割法的基本假定是:釜液中除了 B 外没有其他 D 。

07传质与分离工程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07传质与分离工程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2007《传质与分离工程英文》试卷A (含答案)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考试形式:开(闭)卷;S in the air is absorbed by NaOH solution is ( A ).2B. liquid film “controls”;C. two film “controls”.AB=1. WhenC ).>x A; B. y A<x A; C. y A=x A. D. uncertainAD ) is true.>t d; B. t>t w=t d; C. t=t w>t d; D. t=t w=t dwo C, ( C ) of reading is o C B. 77 o C C. 77.01 o C; D. 77.010 o CB ).When the water content of some material is close to its equilibrium water content X*, its drying rate will ___ C _.B. decrease;C. be close to zero;D. be uncertainFor the desorption (stripping) process, when ( B ) increases and ( A )A ) increases, it is good for the operation.D ) decreases, it is good for the operation.A.dry-bulb temperature of air;B. wet-bulb temperature of air ;C. dew point temperature of air;D. size of material to be dried(9) For absorption process, when the coefficients k x a and k y a are of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nd equilibrium constant m is much greater than 1, ( B ) is said to be controlling. In order to increase mass transfer rate, it is better to increase ( E ).A. gas film;B. liquid film;C. both gas film and liquid film;D. gas phase flow rate;E. liquid phase flow rate;F. both gas phase flow rate and liquid phase flow rate;(10) For absorption process, if it is the liquid film control, ( D ) is feasible to increase mass transfer rate of absorption.A to decrease gas flow rate.B to decrease liquid flow rateC to increase gas flow rate.D to increase liquid flow rate.(11)When the reflux ratio R increases and other conditions keep the same, overflow of vapor V will (increase ); the concentration of overhead product x D will (increase ); steam consumption of reboiler will (increase ), the theoretic plate numbers required will (decrease ) for the same recovery percentage of overhead product.(12) The factors to influenc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gas phase include (T, P, gas flow rate).(13) When some moist air is preheated in a preheater, its humidity will (be the same ), its relative humidity will (decrease ), its enthalpy will (increase), its dew point will (be the same ), its wet-bulb temperature will (increase ).(14) When the liquid flooding at a packed tower occurs, (pressure drop ) increases remarkably and the entire tower may fill with (liquid )..(15) Mathematic expression of Fick’s law is ( J A=-DdC A/dz ).(16) The requirements to satisfy constant molal overflow are (vaporization heat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will be the same, sensible heat exchange of liquid and gas phases on the plates can be ignored, heat loss of column can be igored. )(17)Some wet solids are dried by air with temperature t and humidity H.(1)When air velocity increases and air temperature t and humidity H keep constant, the drying rate at constant-rate period will (increase); If air velocity and air conditions keep unchanged, but thickness of materials increases, the critical moisture content of wet material Xc will (decrease ).2. (20 points) At a constant pressure operation a continuous distillation column with reflux is used for the separation of a binary mixture with feed rate F=1000kmol/h and concentration x F=0.36 (mol fraction of more volatile component). Feed is saturated vapor, the relative volatility ofmixture α is 3, indirect steam heating is used at a rebolier, and total condenser and bubble point reflux at the top of column are employed and the reflux ratio R is 3.2, respectively. It is required that the recovery percent of more volatile component at the top of column is 92%, a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more volatile component at the top x D is 0.9. Calculate:(1)Operating line equation for rectifying section;(2) Overhead product flow rate D, vapor overflow V for rectifying section and vapor overflow V ’ for stripping section, in kmol/h.(3)If the practical liquid concentration leaving the first plate (x 1) is 0.825, what is this plate efficiency of plate 1L M E ,?Solution (1) y=0.762x+0.214(2) D x D /Fx F =0.92, D=0.92(1000*0.36)/0.9=368kmol/hV=(R+1)D=4.2*368=1545.6kmol/hV’=V -F=1545.6-1000=545.6kmol/h(3) E mL =(x D -x 1)/(x D -x 1*)=(0.9-0.825)/(0.9-0.75)=0.5y 1=x D =αx 1*/([α-1)x 1*+1]=0.9=3x 1*/[(3-1)x 1*+1]x 1*=0.753.(20 points) Some gas mixture contains acetone vapor with 3%(molar fraction) which is absorbed by pure water at a countercurrent operation absorber. 98% acetone of outlet gas is removed. Ratio of liquid to gas flow rate is 2 and the equilibrium relation is =*y 1.05x Find(1)what is the acetone concentration of outlet water at the tower bottom?(2) what is the overall mass transfer unit number of gas phase?(3) if the inlet compositions of gas and liquid phases keep the same and the ratio of liquid to gas flow rate is 1.04, where (in what position of tower) is the equilibrium of gas and liquid phases when the packing layer height is infinite? What is the maximum recovery percentage of acetone? Solution: (1) x 1=V(y 1-y 2)/L=0.03*0.98/2=0.0147(2) N oy =(y 1-y 1)/∆y m =0.03*0.98/0.00438=6.71∆y m =[(0.03-1.05*0.0147)-0.0006]/ln[(0.03-1.05*0.0147)/0.0006]=0.00438(3) since104.105.104.1 05.1 ='=='=VL m S VL m So the equilibrium will be reached at the bottom of tower. Max removal efficiency of acetone is121max y y y '-=η0286.005.103.005.11*1===y x 0297.00286.004.1*121=⨯=='-x VL y y %9903.00297.0121max =='-=y y y η4. (15 points) A moist material is to be dried from water content 25% to 5% (wet basis) in an adiabatic dryer (constant enthalpy drying process)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feed of moist material solid into the dryer is 1000 kg/h. After some fresh air with a dry-bulb temperature of 25ºC and a humidity of 0.013 kg water/kg dry air is preheated to 100ºC, it is sent to the dryer. And the air temperature leaving the dryer is 65ºC.(1) What are the bore-dry air (in kg/h) and the volume of fresh air required per unit time (in m 3/h)?(2) How much heat is obtained by air when it passes through the preheater (in kJ/h)? [Hint: 273273)244.1772.0(00+⨯+=t H v H , enthalpy of moist air=(1.01+1.88H)t+2492H] Solution: (1) W=Gc(X1-X2)=1000*0.75(1/3-5/95)=210.5kg/hI 1=I 2(1.01+1.88H 1)t 1+2492H 1=(1.01+1.88H 2)t 2+2492H 2H 1=0.013, t 1=100,t 2=65, H 2=0.0268L=W/(H 2-H 1)=210.5/(0.0268-0.013)=15253.6kgdry air/hv H =(0.772+1.244*0.013)(298/273)=0.86m 3/kgdry airV=Lv H =15253.6*0.86=13118.1 m 3/h(2)Qp=L(I 1-I 0)=15253.6(1.01+1.88*0.013)(100-25)=1183420 kJ/h5. Question (5 points)Draw the capacity performance chart of plate column and indicate the meaning of every line, describe the satisfactory operation zone. When the liquid flow rate keeps constant and vapor flow rate increases remarkably, please explain what may happen to the column.Solution: When the liquid flow rate keeps constant and vapor flow rate increases remarkably, more liquid will be taken upward the plate. So mak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column decrea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A/B一、填空题:(共计25)1.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传质分离过程可以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常见的平衡分离过程有精馏、吸收、闪蒸。

(5分)2.多组分精馏的FUG简捷计算法中,F代表 Fenske 方程,用于计算N m ,U代表Underwood 公式,用于计算R m ,G代表 Gilliland 关联,用于确定实际理论板数 N 。

(6分)2.在多组分精馏的FUG简捷计算法中,用 Fenske 方程计算N m ,用 Underwood 公式计算 R m,用 Gilliland 关联确定 N 。

(6分)driving force for gas absorption is 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与溶液中溶质的平衡蒸气压力之差。

(2分)4.泡点计算是分离过程设计中最基本的汽液平衡计算。

泡点计算可分两种:泡点温度计算和泡点压力计算。

(2分)4.露点计算是分离过程设计中最基本的汽液平衡计算。

露点计算可分两种:露点温度计算和露点压力计算。

(2分)5.多组分吸收简捷计算中所用到的Horton-Franklin方程关联了吸收因子、吸收率、和理论板数。

(3分)6.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严格计算中围绕平衡级所建立的MESH方程分别是指:物料衡算方程,相平衡关系,组分摩尔分率加和方程和热量衡算方程(4分)7共沸精馏是:原溶液加新组分后形成最低共沸物,塔顶采出。

(3分)7萃取精馏是:原溶液加新组分后不形成共沸物且新组分沸点最高,从塔釜采出。

(3分)二、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共计10)1.晰分割法的基本假定是:馏出液中除了 A 外没有其他 C 。

(2分)A. heavy key component;B. light key component;C. heavy non-key components;D. light non-key components.1.晰分割法的基本假定是:釜液中除了 B 外没有其他 D 。

(2分)A. heavy key component;B. light key component;C. heavy non-key components;D. light non-key components.2.多组分精馏过程最多只能有 b) 个关键组分;多组分吸收过程最多只能有 a) 个关键组分(2分)。

a) 1 b) 2 c) 3 d) 4extent of separation achieved between or among the product phases for each of the chemical species present in the feed depends on the exploitation of differences in molecular 分子性质 、thermodynamic 热力学性质 and transport 传递性质 properties of the species in the different phases present.(4分)A. molecular;B. thermodynamic;C. transport;D. dielectric;E. diffusive;F. pH value.4.有效能定义为: B= . (2分)A. H-T 0S;B. H-TS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2分)1.相对挥发度相对于汽-液平衡常数而言,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更敏感。

(n ) 1.汽-液平衡常数相对于相对挥发度而言,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更敏感。

(y )2.有能效是理论上能够全部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

(y ) 2.无效能是理论上不能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

(y )3.两相平衡的判据是 βαβαP P T T ==,。

(n )4. Equation of state is the equation related to P, V, and T. (y ) 4. Compressibility factor, z=PV/RT. (y )5.常压下甲醇-水物系的相平衡常数适合于用公式K i = p i s/ P 计算。

(n ) 5.常压下苯-甲苯物系的相平衡常数适合于用公式K i = p i s / P 计算。

(y ) 四、问答题(共15分)1. 简述设计型设计计算与操作型设计计算的区别。

(4分)设计型设计计算是指已知进料情况,规定了分离要求,进而设计一个能达到要求的分离装置。

操作型设计计算是指用现有的装置分离已知的物料,进而核算该装置是否能达到分离要求。

2. 何谓设计变量?设计变量包括哪些物理量(至少写出5个)?(3分)设计变量为设计前需预先给定数值的变量。

设计变量包括包括:流率、浓度、温度(物流、系统)、压力、热负荷、机械功、传热面积、理论板数等。

3. What is the currently most widely used separation operation? Why?(3分) 精馏是目前化工过程中最常用的分离方法。

因为精馏是一个使用能量分离剂的过程,操作方便,技术、理论和应用均成熟,适合于不同规模尤其是大规模分离,常需能位等级很低的分离剂即可。

4.普通精馏操作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其应用范围为:(5分)(1)待分离的两关键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相差较大,最少应大于。

(2)待分离的混合物不存在恒沸点。

(3)组分间无化学反应,组分不发生分解。

(4)混合物各组分在一般(常压,温度不很高)条件下能够汽化和液化。

五、计算题(共计40分)1 计算塔顶全凝器的固定设计变量数和可调设计变量数。

(6分)解:独立变量数:Nv e= 2(c+2) +1 =2c+5单元的约束关系数:物料衡算式 c热量衡算式 1内在关系式 0Nc e=c+1故全凝器单元的设计变量数:Ni e=c+4其中固定设计变量数:进料变量数 c+2压力等级数 1Nx e=c+3可调设计变量数Na e= 11 计算塔顶产物为两相的全凝器的固定设计变量数和可调设计变量数。

(6分)解:独立变量数:Nv e= 3(c+2) +1 =3c+7单元的约束关系数:物料衡算式 c热量衡算式 1相平衡关系式 c+2内在关系式 0N c e=2c+3故全凝器单元的设计变量数:Ni e=c+4其中固定设计变量数:进料变量数 c+2压力等级数 1Nx e=c+3可调设计变量数Na e= 12. 某精馏塔的进料组成及各组分在全塔平均温度下的相平衡常数列于下表。

进料量为100kmol/h。

要求塔釜组分B浓度不高于%,塔釜组分C的回收率为%。

试计算:(18分)(1)试用清晰分割法计算馏出液和塔釜液流量及组成;(12分) (2)计算最少理论板数。

(6分)提示:Fenske 公式:lhh l m w d w d N αlg ]lg[)()(=或lhW hlD h l mx x x x N αlg ]lg[)()(=解:(1)据题意,B 是轻关键组分,C 是重关键组分。

解得:D=h ,W=h w B =, d B =(2)由Fenske 公式求解, 得最少理论板数Nm=2. 某精馏塔的进料组成及各组分在全塔平均温度下的相平衡常数列于下表。

进料量为100kmol/h 。

要求釜液中组分2浓度不高于5%,馏出液中组分3浓度不高于%。

(18分)(1)试用清晰分割计算法馏出液和塔釜液流量及组成;(12分) (2)计算最少理论板数。

(6分)提示:Fenske 公式:lhh l m w d w d N αlg ]lg[)()(=或lhW hlD h l mx x x x N αlg ]lg[)()(=(1)据题意(2)由Fenske 公式求解, 得最少理论板数N m =3.用一种不挥发的烃类作吸收剂,从裂解气中回收95%的某一关键组分。

已知关键组分在P=,t=38℃时的相平衡常数为。

若处理的入塔裂解气量为100kmol/h ,试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计算:(16分) (1) 完成吸收任务所需最小液气比;(8分)(2) 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倍时,完成吸收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

(8分)提示:吸收因子A=L/KV ,1lg 1lg---=AA N ϕϕ解:(1)乙烯为关键组分, ?k =(L/V)min =K k A k =K k ?k =×= (2)L/V=(L/V)min =A k =L/VK k ==1lg 1lg ---=AA N ϕϕ=3.用C 4馏分液态烃作吸收剂,从裂解气中回收99%的乙烯。

已知裂解气中各组分的摩尔分率,和平均操作压力和温度下各组分的相平衡常数如表所列,其中氢气为惰性组分,不被吸收。

若处理的入塔裂解气量为100kmol/h ,试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计算: (16分)(1) 完成吸收任务所需最小液气比;(8分)(2) 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倍时,完成吸收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

(8分)提示:吸收因子A=L/KV ,1lg 1lg---=AA N ϕϕ解:(1)乙烯为关键组分, ?k =(L/V)min =K k A k =K k ?k =×= (2)L/V=(L/V)min =A k =L/VK k ==1lg 1lg ---=AA N ϕ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