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立秋教案:二十四节气立秋主题活动《立秋小常识》教学设计【幼儿教案】
幼儿园立秋节气主题活动方案及趣味教学设计

幼儿园立秋节气主题活动方案及趣味教学设计1. 引言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标志着季节转换的重要时间点。
在幼儿园教学中,立秋节气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主题,结合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知识,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教学设计,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习中玩,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接下来,我将提供一些幼儿园立秋节气主题活动方案及趣味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2. 主题活动方案2.1 知识启蒙通过图书、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介绍有关立秋的知识,包括立秋的含义、气候变化、节气习俗、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幼儿对节气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2 创意手工组织幼儿制作立秋主题的手工作品,如秋天的果实、秋天的动物、秋天的植物等,让幼儿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到手工制作的乐趣,增强他们对立秋节气的认知。
2.3 赏秋活动组织幼儿到户外或者校园内进行秋天的赏秋活动,观察秋天的景色、植物和动物,让幼儿亲身感受到秋天的变化,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秋天的感知能力。
2.4 传统游戏组织幼儿进行一些传统的秋季游戏,如踢毽子、玩风筝、赛龙船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趣味教学设计3.1 观察实验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引导幼儿观察秋天气温、天气、风向等变化,了解立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精神。
3.2 秋天游戏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有趣的秋天游戏,如接树叶、摘果子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秋天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3.3 秋天歌曲学唱一些关于秋天的歌曲,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好意境,培养他们的音乐细胞,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4. 个人观点和总结立秋节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幼儿园教育的重视。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及趣味教学设计,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习中玩,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教案:小博士幼儿园大班立秋主题活动【幼儿教案】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教案:小博士幼儿园大班立秋主题活动立秋含义立秋是秋季的开始。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
太阳黄经为135°。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三候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立秋介绍“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
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文化风俗立秋节立秋节,也称七月节。
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
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
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
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
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立秋养生1. 防暑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2. 防燥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
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教案:小博士幼儿园大班立秋主题活动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教案:小博士幼儿园大班立秋主题活动一、活动简介本次活动是小博士幼儿园大班的立秋主题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让幼儿了解立秋这个节气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参与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认识立秋这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2.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与立秋相关的习俗和食物;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提高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节气介绍:介绍立秋这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包括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即将开始、天气逐渐转凉等方面的内容。
2.习俗传统:介绍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与立秋相关的习俗,如“立秋”吃饺子和“立秋”吃秋膘。
3.游戏活动:设置一系列与立秋相关的游戏活动,如粽子过河、飞秋膘等,旨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手工制作:引导幼儿制作立秋相关的手工制品,如立秋挂饰和秋季故事书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5.亲子互动: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活动,共同制作立秋饺子和秋季蔬菜沙拉,增进亲子关系和交流。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节气介绍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幼儿介绍立秋这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步:习俗传统1.向幼儿介绍立秋吃饺子和立秋吃秋膘的传统习俗。
2.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这两个传统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第三步:游戏活动1.设计粽子过河游戏:设置一个水池,放入一些粽子,幼儿需要使用筷子将粽子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设计飞秋膘游戏:将一些秋膘(模拟食物)放在远处,幼儿需要使用纸飞机将秋膘飞到指定的地方,培养幼儿的准确性和协调能力。
第四步:手工制作1.引导幼儿制作立秋挂饰:提供纸板、彩纸、剪刀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制作与立秋相关的挂饰品。
2.引导幼儿制作秋季故事书:提供秋季图片和书本模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属于自己的秋季故事书。
第五步:亲子互动1.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和幼儿一起制作立秋饺子和秋季蔬菜沙拉。
幼儿园立秋主题教案

幼儿园立秋主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立秋的基本知识,知道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了解立秋的日期和习俗。
2. 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了解立秋时节的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立秋的来历和意义: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幼儿了解立秋的来历和意义,知道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2. 立秋的习俗:介绍立秋的习俗,如贴秋膘、吃饺子、赏月等,让幼儿了解并体验这些习俗。
3. 立秋时节的自然现象:观察立秋时节的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让幼儿感受季节的变迁。
4. 立秋相关的诗歌和故事:讲解与立秋相关的诗歌和故事,让幼儿感受立秋的文化氛围。
5. 手工制作和户外活动:进行与立秋相关的手工制作和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立秋的特色。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立秋的基本知识和习俗,让幼儿了解立秋的意义。
2.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立秋时节的自然现象,让幼儿感受季节的变迁。
3. 创作法:让幼儿参与手工制作和户外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互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力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和资料:准备与立秋相关的图片和资料,用于讲解和展示。
2. 手工材料:准备与立秋相关的手工材料,如彩纸、颜料等。
3. 户外活动场地:准备合适的户外活动场地,进行与立秋相关的户外活动。
五、教学评价:通过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立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立秋习俗和自然现象的认知。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和户外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活动:1. 立秋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资料,讲解立秋的基本知识和习俗。
2. 观察立秋自然现象:带领幼儿观察立秋时节的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
3. 诗歌朗诵和故事分享:让幼儿朗诵与立秋相关的诗歌,分享立秋的故事。
幼儿园立秋主题教案

幼儿园立秋主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立秋的节气特点和习俗。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3、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帮助幼儿了解立秋的时间、气候特点和相关习俗。
引导幼儿参与立秋的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难点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解释节气的变化和自然现象。
三、教学准备1、有关立秋的图片、视频资料。
2、秋天的果实、农作物等实物。
3、绘画工具、手工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节气,叫做立秋。
你们知道什么是立秋吗?展示立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从图片上你们看到了什么?2、讲解立秋的知识老师讲解立秋的时间和含义: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 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 8 月 7 日或 8 日。
这意味着秋天开始了,天气会逐渐变凉。
介绍立秋的气候特点:立秋后,早晚温差会变大,白天还是比较热,但晚上会凉爽一些。
降雨也会逐渐减少,空气会变得比较干燥。
讲述立秋的习俗:贴秋膘、啃秋、晒秋等。
3、体验活动让幼儿观察秋天的果实和农作物,如苹果、梨、玉米、南瓜等,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闻一闻,感受它们的特点。
组织幼儿一起啃秋,准备西瓜或其他水果,让幼儿品尝,体验立秋的习俗。
4、手工制作提供绘画工具,让幼儿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准备彩色纸、剪刀等材料,教幼儿制作秋天的枫叶或其他与秋天相关的手工。
5、总结老师:今天我们了解了立秋这个节气,知道了秋天开始了,天气会慢慢变凉,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
五、教学延伸1、在区角活动中,投放与秋天相关的图书、拼图等材料,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秋天。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秋天的变化,如树叶的颜色、天气的变化等。
六、注意事项1、在讲解节气知识时,语言要简单易懂,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解释。
2、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剪刀等工具时。
幼儿园大班立秋节气教案

幼儿园大班立秋节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立秋节气的含义和特点,以及与农业和气候的关系。
2. 帮助幼儿掌握与立秋节气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观察和记录气温、湿度和植物变化等。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以及探究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立秋节气的特点和含义,掌握与立秋节气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记录气温、湿度和植物变化等活动,深入理解立秋节气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向幼儿介绍立秋节气的含义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主体环节:组织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活动,如观察气温、湿度和植物变化等,帮助幼儿掌握与立秋节气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可以进行相关的文化活动,如传统习俗的介绍和体验。
3. 结束环节: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观察法:通过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自感受立秋节气的自然现象和变化。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掌握与立秋节气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示立秋节气的特点和相关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进行即时的练习和操作,加深对立秋节气的理解和掌握。
2. 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作业,如观察日记、手工作品等,让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究和学习。
3.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材和绘本: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的教材和绘本,介绍立秋节气的相关知识和文化。
2. 观察工具:提供温度计、湿度计等观察工具,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观察活动。
3. 教学辅助软件:使用教学辅助软件,如天气预报查询软件等,方便教师进行教学操作和使用。
幼儿园立秋节气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立秋节气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节。
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幼儿园可以开展各种有趣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增强幼儿的节气意识,丰富幼儿的课外生活,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下面,我将为您设计一场立秋节气主题教育活动。
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立秋节气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节气意识。
2. 通过亲子互动,增进家长和幼儿的感情,促进家校合作。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丰富幼儿的课外生活。
二、活动内容1. 主题讲解:在活动前,教师可以为幼儿进行一次简单的立秋节气主题讲解。
介绍立秋节气的由来、意义及风俗习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DIY手工:组织幼儿进行DIY手工活动,制作与立秋节气有关的手工作品,如秋天的树叶、太阳等。
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激发他们对节气的兴趣。
3. 亲子互动游戏:组织一些亲子互动游戏,如家长和幼儿一起吹风筝、采摘果实等。
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家长和幼儿的感情,促进家校合作,使活动更具意义和参与性。
4. 主题实践活动: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如赏秋景、拔萝卜等。
让幼儿亲身体验立秋的气息,增强他们对节气的感知和认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5. 知识游戏:开展一些有趣的知识游戏,如立秋知识问答、诗词接龙等。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感受节气文化。
三、活动总结在活动后,教师可以进行一次活动总结和回顾。
帮助幼儿对这次活动有一个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激发他们对节气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观点和理解在本次立秋节气主题教育活动中,我非常重视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我也十分注重家校合作,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拉近家长和幼儿间的距离,使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
我的设计是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希望能为幼儿带来一次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节气主题教育体验。
幼儿园立秋主题教案

幼儿园立秋主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立秋的基本知识,知道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了解立秋的习俗和意义。
2. 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幼儿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立秋的来历、习俗和意义2. 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树叶、昆虫等3. 体验立秋的活动,如贴秋膘、吃月饼等4. 创作与立秋相关的艺术作品5. 学习与立秋相关的诗歌、儿歌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立秋后的不同之处。
2. 体验法:让幼儿参与立秋的活动,如贴秋膘、吃月饼等,感受立秋的氛围。
3. 创作法: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立秋的理解。
4. 讲解法:向幼儿讲解立秋的知识,让幼儿了解立秋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5. 互动法:通过诗歌、儿歌等形式,让幼儿表达对立秋的感受,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自然界的物品等2. 材料:画纸、画笔、彩泥、月饼等3. 环境:室内外观察场地、创作空间等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立秋的基本知识。
2. 观察自然: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立秋后的不同之处。
3. 体验立秋:让幼儿参与立秋的活动,如贴秋膘、吃月饼等,感受立秋的氛围。
4. 艺术创作: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立秋的理解。
5. 诗歌、儿歌学习:学习与立秋相关的诗歌、儿歌,让幼儿表达对立秋的感受。
6. 总结:回顾立秋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时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评估幼儿对立秋的认知和观察能力。
2. 评估幼儿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观察幼儿对立秋主题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发展。
3.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评估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立秋教案:二十四节气立秋主题活动《立秋
小常识》教学设计
立秋含义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
太阳黄经为135°。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三候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介绍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
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
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
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
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
文化风俗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
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
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
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
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
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
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秋
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
秋田误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在田间里玩耍、做游戏。
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加火去烧。
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
他们还上树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等,都可以在野地的锅里,烧制出来这种秋田里的乐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
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
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
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立秋养生
1. 防暑
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2. 防燥
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
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3. 养阴润肺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集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同时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4. 防感冒
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
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
因此,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
5. 早起早睡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6. 做运动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一、讲解立秋的来历
看宝贝们听的多认真呢!
二、观察植物的变化
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小植物有什么变化呢?
浇浇水吧
三、制作大树
听完老师的讲解,先给大树涂个颜色
接下来把红红的 粘到大树上
哈哈(^_^)我的作品完成了,爸爸妈妈快来欣赏我的作品吧!
孩子们观察生活、美化生活、懂得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立秋习俗》
一、祭秋二、咬秋
西郊去祭秋 * 北方吃饺子
朝野i早运筹 * 南方吃香瓜
献上新谷食 * 中原吃西瓜
祈祷保丰收 * 其名叫咬秋
三、贴秋膘四、荡秋千
立秋吃肥肉 * 立秋这一天
专补身体瘦 * 村中荡秋千
美名说补膘 * 人人都参赛
习俗古时有 * 锻炼把劲添
五、晒秋六、闹秋
房前房后墙 * 火烧包米豆
谷豆都晒上 * 野鸟兔子肉
五颜靓丽色 * 佳肴味道美
村村好风光 * 野炊叫闹秋
七、秋会八、养生
秋天马上忙 * 秋季性干躁
早秋已上场 * 夜晚寒气到
集会村头立 * 清热仍养阴
工具都买上 * 网友应记牢
《立秋小常识》
(一)(二)
黄径百三五一候凉风至
三七三九候二候白露生
八节第五节三候寒蝉鸣
今天是立秋易经属否卦 pi
(三)(四)
今日立了秋刮风带凉意
不能把扇丢早晨有露气
早晚虽凉快秋蝉树上叫
午热无扇愁秋季从此起
(五)(六)
立秋天气晴银河调了脚(东北西南向)农夫好收成新米炒豆角
雷打立秋日农夫吃新米
秋后半收成早秋已收割
(七)(八)
立秋十八日七月立了秋
寸草都结籽五谷都能收(收成好)
白菜和荞麦立秋在六月
播种要及时五谷多欠收(收成差)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整理编辑,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