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扬州叛乱简介:女皇武则天派兵平定李敬业叛乱
历史趣谈扬州十日简介 清军一场报复的性的残酷屠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扬州十日简介清军一场报复的性的残酷屠杀
导语: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督率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入城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
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督率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入城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
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仅被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故名“扬州十日”。
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封刀。
“烟花三月下扬州”,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
满清文字狱盛行,正所谓“自己不识务,何故乱翻书”,所以有关扬州屠城的记载随着清军入主汉地之后被刻意掩盖,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有心人士才将《扬州十日记》从日本印了带回中国,“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鲁迅《杂记》),“扬州十日”事件才广为世人所知。
除《扬州十日记》之外,还有《扬州城守纪略》《明季南略》等诸多史书记载屠杀事件,然皆远不及《扬州十日记》详细。
满清大屠杀是清军在侵吞汉地时采取民族压迫政策,强迫汉人和其他民族剃发易服,遭到强烈抵抗后,采取屠城政策来强行推行剃发易服和树立淫威,著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
满清大屠杀死亡人数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之最。
虽经文字狱的摧残,但满清大屠杀仍留下大量真实记录,广州大屠杀有西方传教士目击纪录,大同之屠在第一历史档案馆可找到资料。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武则天手下一能臣却在死后被武则天破棺焚尸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武则天手下一能臣却在死后被武则天破棺焚尸体
导语:李勣(ji)原名徐世勣,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诨名改为李勣。
早年间跟随李世民平定四方,是唐朝开国主要战将之一,后被封为英
李勣(ji)原名徐世勣,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诨名改为李勣。
早年间跟随李世民平定四方,是唐朝开国主要战将之一,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高宗永徽六年,李治欲废除王皇后封武则天为后时,曾遭到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
在李治问李勣有何见解的时候,李勣说道:“此乃陛下的家事,无需在乎外人的意见。
”
正是因为李勣的这句话坚定了李治废除王皇后的决心,让武则天成为皇后。
为后面武则天登基做出重要贡献,可以说李勣是武则天的恩人也不为过。
公元669年冬天,李勣因病死于家中。
唐高宗十分伤心,于是下诏书辍朝(停止朝议)七日,并追封李勣为太尉、以及扬州大都督。
并且唐高宗亲自登楼为其送葬,以表李勣的功绩。
这样一位开国功臣却在死后15年,被武则天下令开棺材焚尸体。
此时武则天已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废除李显立李旦为帝。
这一件事还致使徐敬业等人获罪被贬。
徐敬业是李勣的长孙,李勣死后长子先逝,于是徐敬业承袭爵位。
徐敬业受到牵连被贬官之后,684年号召了一伙人在扬州举兵造反。
事情传到京城后,武则天大怒,派出李孝逸率兵三十万前出平顶叛乱。
还下诏书削除徐敬业祖上官爵,因此李勣坟墓被人扒开,甚至还焚尸扬灰。
叛乱平定后,李勣的家族后代彻底没落。
直到唐中宗时期才被复位,生活常识分享。
(十七)扬州叛乱

(十七)扬州叛乱(十七)扬州叛乱[画外音]公元683年唐高宗的去世和公元684年唐中宗李哲的被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分水岭,从此开始了武则天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史称“则天朝”。
684年9月,正当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品尝着登上政治高峰的愉悦感的时候,远在扬州一个小酒馆里,一次聚会,竟然引起了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前最严重的一次内乱。
这次内乱声势浩大,令武天则措手不及,对武则天的政治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扬州叛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武则天最终能不能化险为夷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武则天》系列之《扬州叛乱》。
蒙曼:我们要说清楚扬州叛乱是怎么回事,就得先分析分析了,此时此地为什么会发生一场叛乱。
那为什么会发生一场叛乱呢?第一个原因就是公元684年的九月,在洛阳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什么大事呢?武则天“改旗易帜”了,她改朝换代的步伐加快了。
这也不难理解啊,684年武则天多大岁数?61岁,61岁按咱们今天已经是退休年龄了,这老太太她还想当皇帝呢。
那确实年纪不轻了,她着急啊,她着急怎么办呢?她就得加快步伐啊,跑步办了四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囚禁皇帝,临朝称制”,咱们上集不是说过嘛,武则天在嗣圣元年的二月六号,把她的三儿子也是当时的皇帝李哲给拉下马了,然后又扶立了她最小的儿子李旦当皇帝。
李旦当了皇帝之后,马上就改元了,改元“文明”,嗣圣元年就变成文明元年了,那每个人都想看一看,李旦有一些什么样的政治举措啊,可是武则天没给大伙儿这个机会,她就把这李旦给拉一间偏殿里头,软禁起来了。
没有重大场合不让他出场,那咱们说什么样的场合才叫重大场合啊?比方说这文明元年的二月十五号,这是正式策命李旦当皇帝,那他是主角啊,他不出场不行,这时候把他拉出来露一小脸,其余的时候啊你就乖乖地在偏殿里呆着吧。
那正殿呢,正殿前面龙椅上空无一人,后面挂一个纱帘子,武则天坐在纱帘背后,她就临朝称制了。
那理由呢,还是很搞笑,说皇帝死了父亲心情很悲痛,暂时无法理政,由她来代劳。
历史趣谈:“女皇”武则天缘何执掌天下 重视爱惜人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女皇”武则天缘何执掌天下重视爱惜人才
导语: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能在等级森严、崇尚血统与武力的男权社会中获得21年独掌天下的无上权利,并在延续前唐繁荣稳定的前提下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能在等级森严、崇尚血统与武力的男权社会中获得21年独掌天下的无上权利,并在延续前唐繁荣稳定的前提下,为开创盛唐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其睿智与胆识必定有超出常人之处。
其中,她的理性的用人理念在治理国家,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重视、爱惜人才,是武则天执政的一大特色。
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据扬州(今江苏扬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到处散发骆宾王撰写的《为徐敬业讨伐武氏檄》,用极其恶毒的语言诬蔑、攻击武则天,武则天看后因感叹其文采飞扬,赞扬骆宾王“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认为这是“宰相之过”。
清朝诗人丘逢甲在《题骆宾王集》诗中,赞叹武则天的表现:“凤阁鸾台宰相忙,此才意令落蛮荒。
若将文字论知己,惟有当时武媚娘。
”又例如,有一次武则天驾临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赏赐他一件锦袍。
不一会宋之问诗成,则天看其文采意境更好,便“夺虬锦袍以赏之。
”这段“夺袍以赐”的佳话,不仅表现出武则天有过人的诗文鉴赏力,更可以看出武则天爱惜人才之甚。
那么,国家需要的人才哪里去寻,如何使用?为此,武则天在她辅政、执政的45年(660~705),特别是独掌政权的21年(684~705)间,形成了一套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机制。
武则天是盛唐文明的开拓者
武则天用人,主要是通过完善、发展科举制度来培养和选拔人才。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武媚娘掌权史:从二圣共掌朝政到则天独唱主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武媚娘掌权史:从二圣共掌朝政到则天独唱主角导语:当上皇后之后,武则天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变本加厉向更高权位迈进。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月,李治因为风疾发作,不能处理国家大事,武当上皇后之后,武则天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变本加厉向更高权位迈进。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月,李治因为风疾发作,不能处理国家大事,武则天借机自荐帮忙处理朝政。
李治最开始统一大权便放开手让武则天处理,但经过一段时间发现,武则天权力欲望太强,甚至差点夺得自己的帝权,李治心生不满,于是与武则天之间感情出现裂痕,便想借机将武则天的皇后位置给罢免了。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李治便暗示宰相上官仪起草废掉武则天的诏书。
哪里知道墨迹还未干,武则天就及时发现,于是她软硬兼施,使得李治废掉皇后的事以失败告终。
皇后位置未废,武则天权势更盛,她又建议与高宗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
这时的李治基本无法再控制武则天,也就只能无可奈何地同意了。
当了天后,武则天迅疾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她提了12条关于政事的建议: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
以上12条建议,李治全部同意,并立即开始实施。
另外由于武则天当过尼姑,对于佛教十分推崇,在她掌权后,便将佛教的地位排在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扬州叛乱经过:武则天是如何平定李敬业叛乱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扬州叛乱经过:武则天是如何平定李敬业叛乱的导语:武则天执政前期,武氏亲属掌权,唐皇族人人自危,大家心中悲愤惋惜。
正好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和他弟弟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武则天执政前期,武氏亲属掌权,唐皇族人人自危,大家心中悲愤惋惜。
正好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和他弟弟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都因事获罪,李敬业被降职为柳州司马,李敬猷被免官,唐之奇被降职为栝苍令,骆宾王被降职为临海丞,杜求仁被降职为黟县令。
杜求仁就是杜正伦的侄子。
魏思温曾任御史,再次被罢黜。
他们都聚会于扬州,各自因失去官职心怀不满,便阴谋作乱,以挽救恢复庐陵王的帝位为借口。
魏思温充当谋主,指使他的党羽监察御史薛仲璋要求奉命出使江都,然后让雍州人韦超到薛仲璋处报告,说“扬州长史陈敬之阴谋造反”。
薛仲璋逮捕陈敬之入狱。
数日后,李敬业乘驿车到达,伪称自己是扬州司马前来赴任,说“奉太后密旨,因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要发兵讨伐。
”于是开府库,命扬州士曹参军李宗臣到铸钱工场,驱赶囚徒、工匠发给他们盔甲。
将陈敬之在监狱斩首;录事参军孙处行抗拒,也被斩首示众,扬州官吏再没有敢反抗的。
于是征发一州的兵马,又使用中宗的年号嗣圣元年。
设置三个府署:第一个称为匡复府,第二个叫英公府,第三个叫扬州大都督府。
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
任命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十来日便聚集士兵十余万人。
李敬业由骆宾王写了著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传布檄文到各州县,内容大致说:“僭窃帝位的武氏,本性并不温顺,出身非常贫寒低贱。
她从前居于太宗后宫的下列,曾找机会侍奉太宗,得到宠幸,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扬州叛乱背景:为何李敬业会起兵反对武则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扬州叛乱背景:为何李敬业会起兵反对武则天?
导语:公元684年9月,61岁的武则天自知年事已高,在洛阳加快了改朝换代的步伐。
为了能尽早称帝,武则天做了4件事。
而同时,一股反对她的势力正在
公元684年9月,61岁的武则天自知年事已高,在洛阳加快了改朝换代的步伐。
为了能尽早称帝,武则天做了4件事。
而同时,一股反对她的势力正在暗中酝酿叛乱。
助武则天改朝换代的4件大事:囚禁皇帝,临朝称制
武则天在嗣圣元年的二月六日,将自己的三儿子李哲拉下皇帝之位,又扶立了她最小的儿子李旦当皇帝。
李旦当皇帝后马上改元文明,嗣圣元年变成文明元年。
但李旦并不比其他的哥哥幸运,除在文明元年的二月十五日正式立他为皇帝这样的重大日子里出现过外,平时都被武则天软禁在偏殿,正殿的龙椅上空无一人,武则天则坐在龙椅后的纱帘中。
逼杀废太子李贤
首先,李贤可能是韩国夫人的儿子,武则天容不下他;其次,李贤是武则天儿子中最能干的,武则天担心以后有人打着他的旗号造反。
追尊武氏先人,提拔武氏子弟
武则天把她五代以内的祖宗,男的都封为王,女的都封为王妃,同时还准备建立武氏七庙。
根据礼制天子七庙之说,武则天已然将自己当成了皇帝。
之后,她又将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升为宰相,将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的儿子武三思升为兵部尚书,通过这一文一武把国家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改各种名号
首先改年号,文明元年的九月,武则天把文明元年改成光宅元年;其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扬州叛乱的影响:为何武则天能平定这次叛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扬州叛乱的影响:为何武则天能平定这次叛乱
导语:李敬业起兵反武却被武则天所平定,史称扬州叛乱。
武则天在扬州叛乱中取胜的原因有四:其一,政治优势。
李敬业打着一个巳死的废太子的旗号
李敬业起兵反武却被武则天所平定,史称扬州叛乱。
武则天在扬州叛乱中取胜的原因有四:
其一,政治优势。
李敬业打着一个巳死的废太子的旗号,丧失了原有的政治优势。
第二,军事优势。
十几万乌合之众和30万正规军之间差距实在太大。
其三,知人善任。
武则天选择了李孝逸和魏元忠决定了她最终的胜利。
其四,深得民心。
武则天参政以后,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农民的政策,老百姓不愿意打仗,也真心诚意拥护她。
44天的扬州叛乱是对武则天的一次严峻考验。
武则天经受住了考验。
陈岳认为徐敬业不用魏思温的谋略,而妄图金陵王气,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评价说:“敬业苟能用魏思温之策,直指河、洛,专以匡复为事,纵军败身戮,亦忠义在焉。
而妄希金陵王气,是真为叛逆,不败何待!”
王夫之评价说:“李敬业起兵讨武氏,所与共事者,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皆失职怨望,而非果以中宗之废为动众之忱也。
敬业以功臣之裔,世载其奸,窥觎闲隙,朝权不属,怀忿以起,观其取润州、向金陵,以定霸基而应王气,不轨之情,天地鬼神昭鉴而不可欺,徒建鼓以号于天下曰:‘吾为霍子孟、桓君山之歌哭也。
’内挟代唐之私,外假存唐之迹,义可取也,则宵人之巧谲,但能淋漓慷慨为忠愤之言,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扬州叛乱简介:女皇武则天派兵平定李敬业叛乱
导语:唐则天后光宅元年(684年)十月至十一月,皇太后武则天派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率军在扬州(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地区,平定李敬业等起兵反
唐则天后光宅元年(684年)十月至十一月,皇太后武则天派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率军在扬州(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地区,平定李敬业等起兵反对武后擅政的战争。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中宗李显继位。
次年二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更立豫王李旦为睿宗,但政事皆由自己裁决。
武后集团推行剪除异已之策,使唐宗室与亲唐臣僚人人自危。
时因受贬的原故司空李勣(本姓徐,赐姓李)之孙眉州刺史、英国公李敬业和其弟盩匡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及被罢黜御史职的魏思温,会集于扬州,各怀怨恨,遂密谋决定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讨伐武后,于光宅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据扬州起兵。
谋主魏思温使其党羽监察御史薛仲璋(内史裴炎外甥)要求奉使江都(今江苏扬州),令其党羽韦超向仲璋密告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仲璋收敬之下狱。
数日后,敬业乘传车而至,矫称扬州司马来上任,诡称奉密诏,募兵讨伐谋反的高州(今治良德,今广东高州东北)酋长冯子猷。
于是打开府库,令士曹参军李宗臣至铸钱作坊,驱使囚徒、工匠,得数百人,授以铠甲,斩敬之于狱中,遂起一州之兵,复称“嗣圣”(中宗年号)元年。
设置匡复、英公、扬州大都督三府,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十日间得兵10余万。
向州县发布檄文,列举武后罪恶。
又找相貌类似故太子李贤的人,伪称是遵照其号令举兵。
楚州司马李崇福率所部山阳、盐城、安宜(今江苏淮安、盐城、宝应)三县响应。
唯盱眙(今属江苏)刘行举据县不从,敬业派其将尉迟昭攻之。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