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复习资料39775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复习重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复习重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复习重点————————————————————————————————作者:————————————————————————————————日期:2总复习指导一、掌握以下概念:1、一次设备2、功率方向元件3、接地距离保护接线方式4、制动电流5、电力系统运行状态6、不平衡电压7、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8、重合闸时间二、掌握以下知识点:1、电力系统是指电能生产、变换、输送、分配和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按照一定的技术与经济要求有机组成的一个联合系统。

2、19世纪初,继电器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保护,被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

3、当双侧电源网络上的电流保护装设方向元件以后,就可以把它们拆开看成是两个单侧电源网络的保护。

4、电流、电压保护的保护范围与灵敏度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较大,故只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保护,而难以满足更高电压等级复杂网络的要求。

5、在距离保护中,为了能使测量元件准确地反应故障的距离,必须找出故障环,即需要根据故障特征,判别出故障的类型和相别。

6、一般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比较元件、逻辑判断元件、执行输出元件三部分组成。

第 3 页共 9 页7、1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在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和调度自动化技术的支撑下,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和无人值守运行模式得到迅速发展。

8、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高压电网中,零序电流保护广泛用于辅助保护和后备保护。

9、绝对值比较式的阻抗元件,既可以用阻抗比较的方式实现,也可以用电压比较的方式实现。

10、过渡电阻的存在,将使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测量电压等发生变化,有可能造成距离保护的不正确工作11、非故障相故障点处的电压与故障相电压不等,作相减运算时不能被消掉,不能用来进行故障距离的判断。

12、数字式保护的基本特征是由软件对数字信号进行计算和逻辑处理来实现继电保护的原理。

13、反映工频故障分量的方向元件不受负荷状态的影响。

14、铁芯越饱和则励磁电流也越大,并且随着一次电流的增加呈非线性的增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复习考试知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复习考试知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复习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概念及对应三种状态:正常(电力系统以足够的电功率满足符合对电能的需求等)不正常(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还未形成故障,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的情况)故障(电力系统的所有一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力、绝缘老化、误操作、设计制造缺陷等原因会发生如短路,断线等故障)2、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目的:通过自动和人工的控制,使电力系统尽快摆脱不正常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能够长时间的在正常状态下运行。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泛指继电保护技术和由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

4、事故:指系统或其中一部分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并造成对用户停电或少送电或电能质量变坏到不能允许的地步,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电气设备损坏的事件。

5、故障:电力系统的所有一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力、绝缘老化、误操作、设计制造缺陷等原因会发生如短路,断线等。

6、继电保护装置: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7、保护基本任务: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保障其它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8、保护装置构成及作用:测量比较元件(用于测量通过被保护电力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其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给出“是”“非”“0”“1”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启动)、逻辑判断元件(根据测量比较元件输出逻辑信号的性质、先后顺序、持续时间等,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否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或不动作,并将对应的指令传给执行输出部分)、执行输出元件(根据逻辑判断部分传来的指令,发出跳开断路器的跳闸脉冲及相应的动作信息、发出警报或不动作)19、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要求: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最根本要求;不拒动,不误动);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10、保护区件重叠:为了保证任意处的故障都置于保护区内。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复习资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复习资料

第三章电网距离保护1.距离保护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映故障点与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基本原理:按照几点保护选择性的要求,安装在线路两端的距离保护仅在线路MN内部故障时,保护装置才应立即动作,将相应的断路器跳开,而在保护区的反方向或本线路之外的正方向短路时,保护装置不应动作。

与电流速断保护一样,为了保证在下级线路出口处短路时保护不误动作,在保护区的正方向(对于线路MN 的M侧保护来说,正方向就是由M指向N的方向)上设定一个小于线路全长的保护范围,用整定距离Lset 表示。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首先判断故障的方向,若故障位于保护区的正方向上,则设法测出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L k,并将L k与Lset比较,若L k小于Lset,说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以内,这时保护应立即动作,跳开相应的断路器;若L k大于Lset,说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之外,保护不应动作,对应的断路器不会跳开。

若故障位于保护区的反方向上,则无需进行比较和测量,直接判断为区外故障而不动作。

通常情况下,距离保护可以通过测量短路阻抗的方法来间接测量和判断故障距离。

2.方向圆特性的优点与缺点:优点:阻抗元件本身具有方向性,只在正向区内故障时动作,反方向短路时不会动作。

缺点:动作特性经过坐标原点,在正向出口或反向出口短路时,测量阻抗Zm的阻抗值都很小,都会落在坐标原点附近,正好处于阻抗元件临界动作的边沿上,有可能出现正向出口短路时拒动或反向出口短路时误动的情况2.几种继电器的方式:电抗特性:动作情况只与测量阻抗中的电抗分量有关,因而它有很强的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

但是它本身不具方向性,且在负荷阻抗下也可能动作,所以通常它不能独立应用,而是与其它特性复合,形成具有复合特性的阻抗元件。

电阻特性:通常也与其它特性复合,形成具有复合特性的阻抗元件。

3.测量阻抗:Zm定义为保护安装处测量电压与测量电流的比值。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复习文档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复习文档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分类基本原理:只要找到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系统中电气量或非电气量的变化差别,即可找出一种原理,且差别越明显,保护性能越好。

构成: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分类:主保护:能以较短时限切除被保护线路(或元件)全长上的故障的保护装置、后备保护考虑到主保护或断路器可能拒动而配置的保护、当电气元件的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起后备作用,称为近后备当主保护或其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上一元件的保护起后备作用称为远后备、辅助保护二、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第二章一、电流继电器的继电特性无论启动和返回,继电器的动作都是明确干脆的,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中间位置,这种特性称之为“继电特性”。

二、电流速断保护(电流Ⅰ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电流Ⅱ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III段)整定计算三、两种接线方式的特点三相星形接法:1、每一相都有TA、KA2、KA触点并联3、接线系数均为14、可以反应各种相间短路和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短路接地两相星形接法:1、只有两相有TA、KA(A、C两相) 2、KA触点并联 3、接线系数均为1 4、只能反应各种相间短路四、三段式电流保护的评价及应用选择性:通过动作电流、动作时间来保证选择性单相电源辐射网络上可以保证获得选择性速动性:无时限速断和带时限速断保护动作是迅速的过电流保护则常常不能满足速动性的要求灵敏性:运行方式变化较大时,速断保护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被保护线路很短时,无限时电流速断保护长为零灵敏度差是其主要缺点可靠性:继电器简单、数量少、整定计算和校验容易可靠性好是它的主要优点应用:主要用在35kv及以下的单电源辐射网上五、最大灵敏角、内角等概念六90º接线方式概念90º接线方式是只在三相对称情况下,当cosΦ=1时,加入继电器的电流和电压相位相差90º七、在各种相间短路故障下均能正确动作的条件30°<a<60°八、90º接线方式的评价1、对各种两相短路都没有死区——引入了非故障相电压2、适当选择内角,对各种故障都能保证方向性3、对三相短路的电压死区有一定的改善,如果采用电压记忆回路,可以消除三相短路电压死区。

继电保护期末复习

继电保护期末复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一章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引起的后果1、电力系统的故障:三相短路k(3)、两相短路k(2)、单相短路接地k(1)、两相短路接地k(1,1)、断线、变压器绕组匝间短路、复合故障等。

2、事故、故障、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区别:事故:指系统的全部或部分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以致造成对用户的停止送电、少送电、电能质量变坏到不能容许的程度,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毁坏电气设备等等。

不正常运行状态: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没有发生故障。

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单相接地、过负荷、变压器过热、系统振荡、电压升高、频率降低等。

故障: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元件发生短路、断线式的状态均视为故障状态。

(包括相间短路、接地短路、输电线路断线。

主要有电流增大、电压电流之间相位角改变、测量阻抗发生变化、出现负荷和零序分量、电气元件流入和流出电流的关系发生变化。

)故障和异常运行方式不可避免,而事故则可以避免。

3、继电保护装置指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主要作用:通过预防事故或缩小事故范围来提高系统的可靠运行。

4、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任务(1)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并保证其它无故障元件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以便值班员及时处理,或由装置自动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就会引起损坏或发展成为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

(3)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自动化装置配合,在条件允许时,采取预定措施,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尽快恢复供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5、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对四性的评价:以上四条基本要求,选择性是关键,灵敏性必须足够高,速动性达到要求即可,最重要的是必须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继电保护复习资料

继电保护复习资料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 (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此时一般不要求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暂时的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引起的误动2.距离保护一般由启动、测量、振荡闭锁、电压回路断线闭锁、配合逻辑和出口等几部分组成。

启动部分用来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发生故障。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启动部分不动作,距离保护装置的测量、逻辑等部分不投入工作;对它的要求是当作为远后备保护范围末端发生故障时,应灵敏、快速的动作,使整套保护迅速投入工作。

在模拟式距离保护中,启动部分是由硬件电路元件实现的,大多反应负序电流、零序电流或负序与零序符合电流的判断原理。

在数字式保护中,启动部分由实时逐点检测电流突变量或零序电流的变化的软件来实现的。

3.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4.所谓90°接线方式是指在三相对称的情况下,当1cos =ϕ时,加入继电器的电流如∙A I 和电压BC U ∙相位相差90°。

对某一已经确定了阻抗角的送电线路而言,应采用k 90ϕα-︒=,以便短路时获得最大的灵敏角。

5.灵敏I 段:是对全相运行状态下的接地故障起保护作用,具有较大的保护范围。

不灵敏I 段:用于在单相重合闸中,其他两相又发生接地故障时的保护6.电力系统振荡时,电压最低的这一点称为振荡中心。

在系统各部分的阻抗角都相等的情况下,振荡中心的位置就位于阻抗中心∑Z 21处。

(线路中间就是振中)7.过渡电阻的性质:短路点的过渡电阻Rg 是指当接地短路或相间短路时,短路点电流由相导线流入大地流回中性点或由一相流到另一相的路径中所通过物质的电阻,包括电弧电阻、中间物质的电阻、相导线与大地之间的接触电阻、金属杆塔的接地电阻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复习资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问答: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此时一般不要求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暂短的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引起的误动。

2.电力系统短路有哪些:单相接地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三相短路。

3.发生短路的后果有哪些?通过短路点的很大短路电流和所燃起的电弧,使故障元件损坏。

短路电流通过非故障元件,由于发热和电动力作用,会使其的损坏或缩短其使用寿命。

电力系统中部分地区的电压大大降低,使大量的电力用户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或产生废品。

破坏电力系统中各发电厂之间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甚至使系统瓦解。

选择、填空1.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部分:测量比较元件、逻辑判断元件、执行输出元件。

2.对继电保护的要求,灵敏系数的要求?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

选择性:指保护装置动作时,在可能最小的区间内将故障从电力系统中断开,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中无故障部分仍然继续安全运行。

速动性:指尽可能快地切除故障,以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短路电流、低电压下运行的时间,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灵敏性:指对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映能力。

灵敏系数的要求:一般灵敏性系数在 1.2---2 之间。

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问答:0《φk《90,其功率方向继电1.什么是90度接线方式?优缺点?动作内角范围的确定?当器的动作内角?是指系统三相对称,且功率因数cosφ=1的情况下,加入继电器的电流Ir,超前电压Ur90度的接线方式优点:对各种两相短路都没有死区适当选择内角后,对线路上各种相间故障保证动作的方向性缺点:不能清除电压死区动作内角范围的确定。

三相短路时0《a《90 (0《φk《90)两相短路时 30《a《60动作条件—90《φr+a《90或cos(φr+a)》0选择、填空1.电流1段、2段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优缺点:电流1段是按躲过线路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优点是作为本线路首端主保护,动作迅速,缺点是不能保护线路全长,只能15%左右、电流2段是按躲过相邻元件末端最大三相电流或相邻元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配合,按两个条件中较大的整定,优点是作为本线路首端的近后备,本线路末端的主保护,相邻下一线路首段的远后备,能保护全长,缺点是不能作为相邻下一线路的完全远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考前辅导资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考前辅导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考前辅导简要回答的问题1、电力系统故障的原因、种类及后果是什麽?答:原因一绝缘损坏和误操作。

种类一一单相短路约占83% :两相短路约占8% ;三相短路约占5%:两相短路接地约占4% o后果一一电流增大,造成电器设备动,热不稳泄;电压降低,破坏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破坏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电流互感器的误差由什麽因素引起的?从使用的角度减少误差的措施是什麽?答:电流互感器电流误差是由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电流引起的。

减少误差的措施:(1)加大电流互感器二次导线截而,降低二次负载电阻;(2)选大变比的电流互感器;(3)同型号的两个电流互感器串联。

3、用标幺值对电力系统进行短路电流汁算,为什麽把各级平均额左电压作为电压的基值?答:把各级平均额泄电压作为%级电压的基值使各电压级的标幺值电压皆为1,变压器标幺值变比皆为1,各电压级的阻抗、电压、电流标幺值不需进行归算;各电压级的电压有名值不是同一个电压,它们之间没有电的联系,就象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基值电压不同一样,化成有名值时应乘以不同电压级相应的基值。

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作用及组成是什麽?答:原理:反应被保护线路或设备故障前故障后某些物理量的突变。

作用:自动地、快速地、有选择性地控制断路器切除故障、对不正常运行状态发出相应信号。

组成:由测量元件、逻辑元件和执行元件组成。

5、何谓大接地电流系统?何谓小接地电流系统?小接地电流系统的优缺点是什麽?答:中性点直接接地叫大接地电流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叫小接地电流系统。

小接地电流系统优点:单相接地没有短路电流,只有对地电容电流,一般系统可以带接地点运行2小时,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缺点:设备及线路的主绝缘应按线电压设计,提高了造价。

6、减少小接地电流系统接地电容电流的措施是什麽?答:在变压器的中性点加装消弧线圈。

7、一般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作用及组成是什麽?答:原理一一电磁感应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选择填空题1.高压电网中,单相接地短路次数占所有短路次数的85%以上。

2.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比较元件、逻辑判断元件和执行输出元件组成。

3.每个重要的电力元件配备两套保护,既是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后备保护包括远后备和近后备保护。

4.对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要求: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故障切除时间等于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的总和)5.返回电流和启动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保护的返回系数,可表示为K re=I re/I op,返回系数恒小于1。

6.整定原则按躲开下一条线路出口短路的条件整定。

7.三段保护范围最大,一段保护灵敏性最强。

8.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有三相星形接法和两相星形接法两种方式。

9.在两相星形接线的中性点上再接入一个继电器,利用这个继电器能提高灵敏系数。

10.潜动是指在只加入电流信号或只加入电压信号的情况下,继电器就能够动作的现象。

发生潜动的最大危害是在反方向出口处三相短路时,此时U r≈0,而I r很大,方向元件本应将保护装置闭锁,如果此时出现了潜动,就有可能使保护装置失去方向性而误动作。

造成潜动的原因主要是形成方波开环运算放大器的零点漂移。

11.消弧线圈有完全补偿(容易引起震荡)、欠补偿(容易引起电压谐波)及过补偿三种补偿(使用最多)。

12.测量阻抗用Z m来表示,它定义为保护安装处测量电压U m和测量电流I m之比,即Z m=U m/I m13.距离保护一般由启动、测量、震荡闭锁、电压回路断线闭锁、配合逻辑和出口等几部分组成。

14.并联运行的电力系统或发电厂之前出现功率角范围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电力系统震荡。

15.电力系统的失步震荡属于严重的不正常运行状态,而不是故障状态,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自动装置的调节自行恢复同步,或者在预订的地点由专门的震荡解列装置动作解开已经失步的系统。

用来防止系统震荡时保护误动的措施,就称为震荡闭锁。

16.电力系统震荡时,电压最低的这一点称为震荡中心。

17.利用动作的延时实现震荡闭锁。

18.只要距离保护III段动作的延时时间大于1~1.5s,系统震荡时保护III段就不会误动作。

19.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R g的存在总是使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值增大,阻抗角变小,保护范围缩短。

20.保护装置距短路点越近时,受过渡电阻影响越大;同时,保护装置的整定阻抗越小(相当于被保护线路越短),受过渡电阻的影响越大。

21.在整定值相同的情况下,动作特性在+R轴方向所占的面积越小,受过渡电阻R g的影响越大。

22.按照高频载波通道传送的信号在纵联保护中所起不同作用,将电力线载波信号分为闭锁信号、允许信号和跳闸信号。

23.在220~500kV的架空线路上,由于线间距离大,其绝大部分短路故障是单相接地短路。

如果线路发生的是瞬时性故障,则单相重合成功,即恢复三相的正常运行。

24.变压器保护分电量和非电量保护两种。

25.由于星形侧采用了两相电流差,该侧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增加了3倍。

为了保证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情况下差动回路没有电流,该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也要相应地增大3倍。

26.变压器的主保护通常采用差动保护和瓦斯保护。

27.过电流保护按躲过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整定,启动电流比较大,对于升压变压器或容量较大的降压变压器,灵敏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为此可以采用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

28.一般要求在变压器上装设接地保护,作为变压器主保护和相邻元件接地保护的后备保护,发生接地故障时,变压器中性点将出现零序电流,母线将出现零序电压,变压器的接地后备保护通常都是反映这些电气量构成的。

29.轻瓦斯作用于信号,重瓦斯作用于跳开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30.发电机故障类型主要有定子绕组相间短路、定子一相绕组内的匝间短路、定子绕组单相接地、转子绕组一点接地或两点接地、转子励磁回路励磁电流消失等。

31.对于1MW以上发电机的定子绕组及其引出线的相间短路,应装设纵差动保护。

32.对于300MW及以上的发电机,应装设过励磁保护。

33.绕组内部匝间短路横差动保护,同相不同绕组匝间短路横差动保护。

34.发电机失磁故障是指发电机的励磁突然全部消失或部分消失。

35.对于大机组,这样处理将不能保证机组的安全,通常需要装设用于反映震荡过程的专门失步保护。

36.对于断路器的拒动,则专门装设断路器失灵保护。

二.简答题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此时一般不要求迅速动作,而是根据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短暂的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引起的误动。

2.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p136)3. 什么是重合闸前加速保护?有何优缺点?主要适用于什么场合?答:所谓前加速就是当线路第一次故障时,靠近电源端保护无选择性动作,然后进行重合。

如果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上,则在断路器合闸后,再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

采用前加速的优点:(1)能够快速地切除瞬时性故障;(2)可能使瞬时性故障来不及发展成永久性故障,从而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3)能保证发电厂和重要变电所的母线电压在0.6~0.7倍额定电压以上,从而保证厂用电和重要用户的电能资源。

前加速的缺点:(1)断路器的工作条件恶劣,动作次数较多;(2)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时,故障切除的时间可能较长;(3)如果重合闸装置或断路器QF3拒绝合闸,则将扩大停电范围。

甚至在最末一级线路上故障时,都会使连接在这条线路上的所有用户停电。

前加速保护主要用于35kv以下由发电厂或重要变电所引出的直配线路上。

4.什么是重合闸后加速保护?有何优缺点?主要适用于什么场合?答:所谓后加速就是当线路第一次故障时,保护有选择性的动作,然后进行重合。

如果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上,则在断路器合闸后,再加速保护动作瞬时切除故障,而和第一次动作是否带有时限无关。

后加速的优点:(1)第一次是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不会扩大停电范围,特别是在重要的高压电网中,一般不允许保护无选择性地动作而后以重合闸来纠正(即前加速); (2)保证永久性故障能瞬时切除,并任然是有选择性的;(3)和前加速相比,使用中不受网络结构和负荷条件的限制,一般说来是有利而无害的。

后加速的缺点:(1)每个断路器上都需要装设一套重合闸,和前加速相比略为复杂; (2)第一次切除故障可能带有延时。

“后加速”的配合方式广泛使用于35kv 以上的网络及对重要负荷供电的输电线路上。

5. 关于变压器纵差保护中的不平衡电流和差动电流在概念上有何区别和联系?引起差动电流的原因。

答:差动电流指被保护设备内部故障时,构成差动保护的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之和(各电流互感器的参考方向均指向被保护设备时)。

不平衡电流指在正常及外部故障情况下,由于测量误差或者变压器结构、参数引起的流过差动回路电流。

6. 励磁涌流是怎么产生的?和哪些因素有关?答:当变压器空载投入或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时,变压器的电压从零或很小的数值突然上升到运行电压。

在这个电压上升的暂态过程中,变压器可能会严重饱和,产生很大的暂态励磁电流。

这个暂态励磁电流称为励磁涌流。

和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有关。

三.分析计算题1.如图2-2所示网络,在位置1、2和3处装有电流保护,系统参数为:115/E ϕ=,115G X =Ω 、210G X =Ω,310G X =Ω,1260L L km ==,340L km =,50B C L km -=,30C D L km -=,20D E L m -=,线路阻抗0.4/km Ω,rel K Ⅰ=1.2 、rel K Ⅱ=rel K Ⅲ=1.15 ,.max300B C I A -=,.max 200C D I A -=, .max 150D E I A -=,ss K =1.5、re K =0.85。

试求:(1)发电机元件最多三台运行,最少一台运行,线路最多三条运行,最少一条运行,请确定保护3在系统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阻抗。

(2)整定保护1、2、3的电流速断定值,并计算各自的最小保护范围。

(3)整定保护2、3的限时电流速断定值,并校验使其满足灵敏度要求(sen K ≥1.2) (4)整定保护1、2、3的过电流定值,假定流过母线E 的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为0.5s ,校验保护1作后备用,保护2和3作远备用的灵敏度。

图2-2 简单电网示意图解:由已知可得1L X =2L X =0.4×60=24Ω,3L X =0.4×40=16Ω,BC X =0.4×50=20Ω,CD X =0.4×30Ω, DE X =0.4×20=8Ω(1)经分析可知,最大运行方式及阻抗最小时,则有三台发电机运行,线路L1~L3全部运行,由题意G1,G2连接在同一母线上,则.min s X =(1G X ||2G X +1L X ||2L X )||(3G X +3L X )=(6+12)||(10+16)=10.6同理,最小运行方式下即阻抗最大,分析可知只有在G1和L1运行,相应地有.max s X =1G X +1L X=39BCDE图2-3 等值电路(2)对于保护1,其等值电路图如图2-3所示,母线E 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1 的最大短路电流为..max .min 1.312k E s BC CD DEEI kA X X X X ===++相应的速断定值为.1set I Ⅰ=rel K Ⅰ×..max k E I =1.2×1.312=1.57kA最小保护范围计算公式为set I Ⅰ.max 1mins EZ Z L + min L=.max 120.4s set E Z I ⎛⎫⎪ ⎪-⨯ ⎪ ⎪⎝⎭Ⅰ=-85.9km 即1处的电流速断保护在最小运行方式下没有保护区。

对于保护2等值电路如图2-3所示,母线D 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2 的最大电流..max k D I =.mins BC CDEX X X ++=1.558kA相应的速断定值为 .2set I Ⅰ=rel K Ⅰ×..max k D I =1.2×1.558=1.87kA最小保护范围为 min L=.max .2120.4s set Z I ⎛⎫ ⎪ ⎪-⨯ ⎪⎪⎝⎭Ⅱ=-70.6km即2处的电流速断保护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也没有保护区。

对于保护3等值电路如图2-3所示,母线C 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3 的最大电流..max k C I =.min s BCEX X +=2.17kA相应的速断定值为 .3set I Ⅰ=rel K Ⅰ×..max k C I =1.2×2.17=2.603kA最小保护范围为 min L=.max .3120.4s set E Z I ⎛⎫ ⎪ ⎪-⨯ ⎪ ⎪⎝⎭Ⅱ=-42.3km 即3处的电流速断保护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也没有保护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