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课设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英文名称: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Multiple Course Design课程类别:课程设计周数:2周学分:2.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也是该专业设置的一个研与实际究方向,该课程综合性、理论联系性强,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自动装置等联系紧密。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构成原理、运行特性及分析方法、电力系统分析等问题。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学习,掌握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学习电动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继电保护整定值的确定原则和保护的配置原理。
1、确定电力变压器保护方案;2、根据原始资料进行保护的整定计算;3、画出电力变压器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
原始资料:一台双绕组降压变压器,容量为20MVA,电压比为11022.5%/11kv,Yd11接线,kU=10.5%,归算到平均电压10.5kv的系统最大电抗和最小点抗分别为0.44和 0.22,10kv侧最大负荷电流为900A。
三、课程设计教学内容1、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2、继电保护整定值的确定原则和保护的配置原理。
四、课程设计时间分配(共1周):内容学时备注1教师讲解课程设计内容;下达课程设计任务。
4 申请实验室上课2 查阅资料、讨论与设计电路8 同上3上机仿真验证12 在微机房上课,每人一台微机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4 同上五、课程设计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1、本课程实行考勤、成果验收、答辩和说明书批改四项考核。
2、考核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课程性质:本设计内容涵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主要知识;是对学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知识总结;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遇到具体技术问题时如何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设计技能、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的初步训练。
课程任务:运用所学理论,用计算、绘图等基本手段,在35~110KV的两侧电源开式网络上,或由一个发电厂两个降压变电站构成的35KV环形网络上,进行输电线路(或降压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配置和整定计算。
内容包括:系统运行方式的分析;短路电流的计算;保护方式的选择与整定计算;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选型;保护原理图、展开图的拟绘及说明书的编写。
基本要求:力求简单化,成果尽量做到综合性、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
说明书要求文字简明扼要、结论明确、字迹清楚,图纸要求整洁美观,符合工程实际。
二、课程的特点、教法与学法建议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是将工程实际应用技术融于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继电保护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进行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保护配置、整定计算、保护方式选择、保护评价等方面能力。
教法与学法建议:在电力系统行业中,不仅要求从事电力系统研究、设计、计算等方面的工作,而且也要求从事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课程设计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教学特点,把最新的设计思想、最新的设计手段融于专业科的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中。
教学计划中安排两周时间,课内外共约80学时。
宜于采用集中方式。
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做设计的情况,设计成品质量或结合采用口试方式评定学生成绩。
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
三、教学进程四、考核要求(一)应知内容:1. 进行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的一般方法与步骤;2. 继电保护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二)应会内容:1. 各种计算、绘图手段及工具的使用;2. 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工程图纸的绘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

06044100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017版)教学大纲(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017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课程英文名称:Relay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纲编写(修订)时间: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及运行分析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继电保护相关领域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知识,了解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基本配置及主要保护的基本原理、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熟悉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的实验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掌握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高频保护的基本原理2. 了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知识3. 掌握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基本配置及主要保护的基本原理、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4. 掌握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熟悉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实验方法。
(三)实施说明1.本课程重点讲授内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线路保护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整定计算,相间短路电流保护、多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方向性零序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及动作电流的整定计算;发电机的主要继电保护;微机型保护及控制装置的硬件原理、软件实现的保护算法;电力系统典型自动控制装置的作用、工作原理、构成等。
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68 实验:8)一、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发展,应用以及在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重要任务。
2、要求学生掌握电流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和差动保护等几种常用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范围。
3、要求学生了解各重要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的构成原理,实现方法,动作特性和一般的调试方法。
4、要求学生掌握电流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各种原理继电保护的整交计算基本原则和各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
5、要求学生了解并熟悉电力系统各主要文件(发电机、变压器、母线、各级电压的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相应的保护方式。
二、教学大纲1、绪论(2学时)1.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及其在保证安全供电方面的作用;1.2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1.3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4继电保护工作特点,发展简史和现状。
2、电网的电流保护和方向性电流保护(17学时)2.1单侧电压网络相同短路的电流保护;2.2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2.3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及方向保护;2.4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的零序电压。
3、电网的距离保护(17学时)3.1距离保护的作用原理;3.2阻挠继电器;3.3集成电路型方向阻挠继电器的接线和特性分析;3.4阻挠继电器的接线方式;3.5距离保护的整交计算原则及对距离保护的评价;3.6形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防止方法;3.7距离保护装置举例。
4、输电线路纵联保护(7学时)4.1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4.2输电线路的高频保护;4.3微波保护简介;4.4输电线路纵联保护发展趋势。
5、自动重合闸(5学时)5.1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要求;5.2单侧电源送电线路晶体管型三相一次重合闸的接线和工作原理;5.3双侧电源送电线路重合闸的方式及选择原则;5.4具有同步检交和无电压检交的重合闸;5.5重合闸动作时限的选择原则;5.6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5.7单相重合闸,综合重合闸。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课程代码:21101530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理论课(必修)适用专业:电力 开课学期:6总学时数:48 总学分数:3.0修订年月:2006年6月 执 笔:何瑞文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方向选修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技能,为学生学习计算机保护或将来从事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主要进行继电保护原理的分析,具体内容有:电网的电流保护、电网的距离保护、电网的纵联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母线保护等原理的分析和基本整定原则。
(一)绪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及作用;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与装置构成;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要求;继电保护原理及装置的发展。
(二)电网的电流保护1.单测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电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阶段式保护的应用及对其评价;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2.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方向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式;死区的概念;双侧电源网络中电流保护整定特点;对方向电流保护的评价;3.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和零序方向电流保护:接地短路时零序分量的特点;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零序方向保护的特点;对零序电流保护的评价;4*.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的单相接地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的分布和功率方向的特点及保护方式的考虑。
(三)电网的距离保护1.距离保护的作用原理;2.阻抗继电器及其接线方式:构成阻抗继电器的基本原则;阻抗继电器的实现方法;方向阻抗继电器;3.相间短路、接地短路的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分析;4.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分析:死区及消除方法;极化回路记忆作用的影响;阻抗继电器的精确工作电流;5.距离保护整定原则及对距离保护的评价;6.、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动作的因素:着重分析短路点过渡电阻的影响;分支电流的影响及电力系统振荡的影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从事电力系统工作的人员必需掌握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工作原理、装置的调试方法以及装置的设计方法,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并且学习自动装置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的分析方法,从而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发电机自动准同期的基本原理。
2.掌握发电机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基本原理,自动调节励磁系统的动态特性。
3.掌握低频自动减负荷、无功补偿装置等电力系统常用自动装置基本原理。
4.掌握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基础知识。
5.掌握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安全稳定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
第一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叙……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
重点和难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第一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任务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第二节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一、继电保护工作特点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单侧电源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理解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
重点和难点: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第一节单侧电源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一、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二、电网的接地保护第三章电网的距离保护……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知道距离保护基本原理;了解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理解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重点和难点: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第一节距离保护基本原理一、阻抗继电器分类与特性二、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三、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四、距离保护的电压回路断线闭锁第二节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一、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二、对距离保护的评价及应用范围第四章输电线路的全线速动保护…… 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知道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了解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理解输电线路的高频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F0416001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Relay Protection Theory of the Power System学时/学分:54/3先修课程:《基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开课院系:电气工程系开课教研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教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贺家李宋丛矩教学参考书:《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朱声石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系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其系统构成的基本原理、接线图、整定计算和调试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环节,使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继电保护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继电保护方面的运行、设计、制造、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绪论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形成。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工作特点。
2.电网的电流保护(1)单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了解电磁型和晶体管型过电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和保护范围校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灵敏度校验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灵敏度校验,以及各保护之间在动作实现和灵敏度上的配合。
了解电流互感器和电流继电器之间的接线方式。
(2)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了解方向电流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元件。
掌握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构成原理和工作特性;相间短路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接线方式及90°接线方式的分析与评价。
(3)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和零序方向电流保护:熟悉接地短路时零序分量的特点,了解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过滤器的构成。
掌握三段时式零序电流保护的原理以及零序功率方向保护的特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基本情况课程设计基本情况表二、课程说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内容之一。
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应用课程相关知识完成教师拟定或学生自选课题的设计方案。
设计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接授任务,阅读理解设计任务书,了解设计内容及其目的意义;第二阶段是分析任务的核心内容及技术难点,按照任务书要求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线路或设备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状况,构思初步设计方案;第三阶段是依据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配置相应的保护,分析相应保护的原理并进行相应的整定计算。
第四阶段对内容进行总结,完成课程设计。
通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重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正确理解相关概念、定理定义、公式、结论等。
2.课程设计方案应能体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内容。
如输电线路(包括35kV、110kV级220kV),设备(包括变压器、发电机)及母线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故障时应配置何种保护。
3.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如何给线路、设备及母线配置保护,所配置的保护应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进行相应动作电流、动作时间的计算并能够校验灵敏性。
4.设计方案应能满足工程实际,文字叙述应简练、形象、准确,术语、符号应用应符合专业规范和标准。
课程设计内容与目标矩阵四、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一)课程设计必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1.教学内容(1)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了解设计内容及其目的意义;(2)查阅资料、温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中与课题相关的内容。
2.重点、难点理解课题内容及其目的意义。
3.教学要求(1)掌握与课题相关保护的原理、整定计算公式及相关原理接线图;(2)做好课题日记,记录资料来源、出处。
(二)查阅资料与配置保护1.教学内容(1)查阅课题相关内容;(2)针对具体任务配置相应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课程代码:0110355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分:4 总学时:52(52理论+12实验)
先修课程: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
课程概要: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课程,是从事电力系统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构成原理、运行特性及分析方法。
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整定计算及其运行分析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本课程是在分析复杂的电力系统故障状态的前提下讲述保护构成原理、配置及动作行为的,并配以一定的实验。
故而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使学生深刻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并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奠定专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电流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和差动保护等几种常用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范围、整定计算的基本原则和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各主要一次主设备(发电机、变电器、母线、送电线路)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各自的保护方式;使学生了解各种继电器(电流、方向、阻抗)的构成原理、实现方法、动作特性和一般调试方法,熟悉常用继电保护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及发展概况。
重点:继电保护的任务、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难点: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和灵敏性。
第二章互感器及变换(6学时)
掌握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注意事项、动作特性及三种接线方式;变换器和对称分量滤过器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原则,根据电流、电压的特点及制定保护方案。
第三章电网的电流电压保护(8学时)
掌握电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及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定时限过流保护、电压、电流联锁速断保护、晶体管电流保护装置、三段式电流保护装置、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计算原则及接线方式、动作特性及接线方式。
重点: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原则、及动作特性、加装原则。
难点: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原则,性能分析、元件的加装原则。
第四章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4学时)
掌握电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相间短路的三段式电流保护及方向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原则及接线方式、功率方向元件的工作原理、动作特性及接线方式。
重点:相间短路的三段式电流保护及方向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原则、功率方向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动作特性、方向元件的加装原则。
难点:相间短路的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原则,功率方向元件的性能分析、方向元件的加装原则。
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接地保护 (4学时)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保护及零序方向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原则、零序功率方向元件的工作原理;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的特点及保护方案。
重点:中性点接地的电流矢量分析。
难点: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原则。
第六章电网的距离保护(8学时)
掌握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动作方程和实现方法、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及振荡闭锁、距离保护特殊问题分析、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
重点: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方向阻抗继电器消除死区的方法、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及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动作的因素和防止办法、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
难点: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及特殊问题的分析、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
第七章电网的差动保护(6学时)
掌握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重点: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的特点、输电线路纵差保护、方向高频保护的基本原理。
第九章自动重合闸(6学时)
掌握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基本要求、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重合闸种类及方式。
重点: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综合重合闸(单相重合闸)的特点。
第十章电力变压器保护(6学时)
掌握电力变压器保护配置,纵差保护的原理,不平衡电流的产生及消除办法,变压器后备保护。
重点:变压器的纵差保护,不平衡电流的产生及消除办法。
难点:比率制动的差动保护,变压器不平衡电流的产生及消除办法。
四、课程教学提示
1、课堂讲授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幻灯和插播教学录象片等手段。
并逐渐采用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
3、实验教学环节
(1)实验要求
实验课是课程主要针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与故障状态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而使系统可靠稳定工作这一目的来设置。
使学生通过实验对继电保护的原理有更深一步地理解,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提高分析与综合系统的能力,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
(2)实验内容(见本课程实验大纲)
4、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
(1)习题课:安排在电网的电流电压保护和方向性电流保护;电网的距离保护;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发电机的继电保护等章节中。
(2)课外习题
本教材各章节后附习题,教师择选。
(3)答疑和质疑
每周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至少安排一次答疑或质疑。
(4)对外语的要求
在讲授过程中,给出各章节主要专业名词的英语单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接触到100个左右专业名词的英语单词。
如:
高顶值 high limited value,静态 static (state),方向保护Directional protection ,距离保Distance protection 护,过流保护Over current protection ,高频保护Pilot protection ,差动保护Differential protection ,转子接地保护Rotor earth-fault protection ,定子接地保护Stator earth-fault protection ,后备保护Back-up protection,电力线路(electric power line),可靠系数(reliability coefficient),,设备容量(equipment capability ), 短路全电流(short-circuit whole-current),变电所(transformer substation ),配电所(distribution substation),高压隔离开关(high-voltage disconnector),故障 fault,三相故障 three phase fault ,分接头 tap,保护断路器 circuit breaker,变电站 transformer substation。
五、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40%;
采用笔试,题型分为:填空、选择、简答题、计算题等。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继电保护原理》,刘学军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第3版。
参考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霍利民、葛丽娟、吕佳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年第2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贺家李、宋从矩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第4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张保会、尹项根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0年第二版。
《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朱声石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第2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分析》(上、下册),张志竟、黄玉铮、王广延、吕继绍等编著,水利电力出版社。
执笔人:裴胜利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