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书面分层作业设计案例10《爬山虎的脚》(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10 爬山虎的脚 精华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10 爬山虎的脚 精华版教案

10 爬山虎的脚【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语言运用: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样一步步往上爬的,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

思维能力:感受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准确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连续观察的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解析】关注作者:叶圣陶(1894—1988),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本名叶绍钧。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描写植物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向我们生动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生长变化,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是美的发现者。

关注作者连续观察: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过程。

通过品读描写叶子的语句,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品读描写爬山虎脚及攀爬过程的语句,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关注提示观察方式的词语,加深体会。

体会作者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还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序地写下来的。

【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重点)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难点)4.学写观察记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导入:你见过爬山虎吗?你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吗?能用你的语言为我们描述这种植物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含答案)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汉字。

hǔdiéjīng bǐng爬山()重( ) 嫩( ) 叶( )2.写一写,读一读jūn yún chóng diéhén jìzhú jiàn( ) ( ) ( ) ( )3.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páshān hǔde yèzi jūn yún de pūzài qiáng shang。

_4.根据课文《爬山虎的脚》内容填空。

①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________!②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________,是________,不几天就变成________。

叶子长大了,________,________。

5.默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再填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________,看着非常________,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________,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_______。

一阵风________,一墙的叶子就________,好看得很。

6.《爬山虎的脚》以简洁、朴实、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________以及它是________。

7.《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先生,请你阅读有关他的资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悲惨命运的论文、小说、散文、新诗、童话。

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g() nèn jīng()jūn yún() kū wěi()shū fu()chóng dié() kòng xì() láo gù()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那家店铺.(pù pū)今天开业,只见门前张灯结彩,地上铺.(pù p ū)着红色的地毯,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2.爬山虎触着.(zhe zhāo)墙的脚渐渐变成灰色,紧紧地在墙上巴着.(zhe zhāo)。

3.走在弯弯曲.(qū qǔ)曲的田间小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qū qǔ)儿。

4.面对张牙舞爪.(zhǎo zhuǎ)的狼群,猎狗也露出了锋利的爪.(zh ǎo zhuǎ)子。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嫩红)的新叶(均匀)地铺开绿得(新鲜)()的细丝()地变色红得()()的波纹()地往上爬亮得()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这句话中的“拂”能换成“吹”吗?为什么?(2)“漾起波纹”一般用来形容,在这里用来形容。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3.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休”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停止;②歇息;③不要,别。

“休想”中“休”的意思是()(填序号)。

这句话说明了。

(2)用“休想”再写一句话。

4.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这句话是说和样子很像。

(2)仿写句子:如果你仔细看花瓣上的露珠,你会想起。

如果你仔细看,你会想起。

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部编版四上《爬山虎的脚》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四上《爬山虎的脚》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作者介绍】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早年曾做过小学教师,后从事文学创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曾出版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

多年生落叶藤本。

它的茎如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

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枝上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

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的茎扯下来。

爬山虎的生长速度快,如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蔓延到整个墙壁。

叶片多但不重叠,能充分利用阳光。

叶形变化很大,基部或花枝上的叶是掌状复叶,幼枝上的叶是单叶或三裂。

冬季落叶,春季重新萌发生长,秋天叶色变为黄色或红色。

5月—6月开花,9月—10月结果,浆果蓝色。

爬山虎有爬墙的本领,来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几米的墙壁,直到屋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类文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类文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类文阅读及答案豆花树下豆花儿很茂盛,那绿莹莹的心形叶片,一簇簇,一蓬蓬,密密地在门前撑起了一把大绿伞。

站在那绿伞下抬头望去,阳光和天空隐藏到豆叶外面,透过绿叶的缝隙,变成了细碎的斑点,很像万花筒里的景象,闪烁迷离,变幻莫测。

那绿色的豆阴里,是一个很热闹的世界。

花脊背的瓢虫在爬进爬出;蓝色硬壳的甲虫在横冲直撞;毛茸茸的小蜜蜂,在花朵上飞起飞落,忙个不停;蝴蝶一般要等太阳出来,晒干了雾露,才会慢吞吞地打开五彩的翅膀,袅袅婷婷地飞舞在花间。

有时能在豆叶下发现几条小青虫,肉滚滚的,满不在乎地在叶片上爬,饿了,张口就咬,把叶子咬出一个个小圆孔。

等你去捉它,它就变成了豆叶的颜色,怎么也找不着了。

冷不防会有个尖尖的小脑袋从叶丛中伸出来,眼珠滴溜溜地转着吓你一跳,那是松鼠;爱热闹的小山雀完全把这里当成了小树林,脚爪一攀着柔软的枝叶,就迫不及待地唱起来:“嘀里嘀里……”那鸣叫声像豆粒滚落般清脆悦耳。

清晨,那些湿漉(lù)漉的花枝下,还活跃着一种通体透明的小蜥蜴,细小的脚爪,莹润的身子,像大滴晶亮的露珠,映出了满身的彩虹。

见了人,它就逃得飞快。

有一天,突然搬来了一窝蚂蚁,它们在豆树下安了家。

一大家子,排了长长的队伍,搬这搬那,忙得不可开交。

就连平日里躲在屋里,令人讨厌的草鞋虫,也会爬到豆树下,灰扑扑地在豆叶下探头探脑,人影一过就急急忙忙躲起来……最禁不起诱惑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眼睛老往窗外瞟(piǎo),眸(m óu)子里映着浓浓的绿。

坐在窗旁的孩子,趁我不注意,一会扯片豆叶,一会掐朵豆花,嗅着,看着,偷偷夹在课本里。

这一大蓬的豆树也是孩子们隐蔽的小天地。

有时听见呢呢喃喃的说话声,压低嗓门儿的窃笑声,扒开豆叶一看,三两个孩子正藏在里边聊天呢,见了人就满脸的笑。

1.“(蚂蚁)一大家子,排了长长的队伍,搬这搬那,忙得不可开交。

”这句话写出了蚂蚁________的特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后题答案1.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1)朗读课文。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参考答案1: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巴住墙)→(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参考答案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后有一系列变化,“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其中,“弯”“拉”“紧贴”等一系列变化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

爬山虎的脚不是像动物的脚一样往上爬,而是爬一脚就牢牢地巴住墙,等长出新的脚后再爬一脚。

每只脚只爬一下,便巴在墙上不动了。

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来。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3.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3)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双减分层作业设计 10爬山虎的脚 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双减分层作业设计 10爬山虎的脚 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双减分层作业10.爬山虎的脚1.看拼音,写词语。

shū fu láo ɡù yè bǐnɡchónɡ dié2.根据“曲”的不同意思为加点字注音,并选择恰当的解释。

qū ①弯曲(跟“直”相对);②使弯曲;③弯曲的地方;④不公正,无理。

qǔ ⑤一种韵文形式;⑥歌曲;⑦歌谱(1)注音:曲.折(qu)元曲.(qu)舞曲.(qu)委曲.求全( qu )(2)选择恰当的解释:曲.径()高歌一曲.()是非曲.直()。

3.选字填空。

【揭竭】( )开枯( )【煤媒】 ( )体( )炭【枝肢】( )体树( )【抗炕】土( ) 反( )4.给下面句子中的“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A.数量一B.一律,没有例外C.满、全D.表示最少(1)叶尖一顺儿朝下( )(2)不留一点儿空隙( )(3)一阵风拂过( )(4)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5.选一选,填一填。

爬拉变贴巴触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

6.关联词语我会填要是……就…… 不仅……而且……既……又…… 因为……所以……(1)爬山虎茎叶密集,________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________还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2)爬山虎作为屏障,________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________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3)________爬山虎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________建筑物就像穿上了绿装。

(4)________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你________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7.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填序号)【新鲜】①(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等)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②(植物)没有枯萎;③新奇,稀罕;④(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含答案)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汉字。

hǔdiéjīng bǐng爬山()重( ) 嫩( ) 叶( )2.写一写,读一读jūn yún chóng diéhén jìzhú jiàn( ) ( ) ( ) ( )3.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páshān hǔde yèzi jūn yún de pūzài qiáng shang。

_4.根据课文《爬山虎的脚》内容填空。

①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________!②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________,是________,不几天就变成________。

叶子长大了,________,________。

5.默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再填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________,看着非常________,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________,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_______。

一阵风________,一墙的叶子就________,好看得很。

6.《爬山虎的脚》以简洁、朴实、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________以及它是________。

7.《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先生,请你阅读有关他的资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悲惨命运的论文、小说、散文、新诗、童话。

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