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8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

合集下载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一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一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一奉贤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4-9 题。

(17 分)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自己的磨难。

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

”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

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

人类学家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和文化震撼,还会时不时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

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中写下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有这么一段话对自己的“迷糊状”做了生动的自白:4月7日(1918年)。

我的生日。

我还是带着照相机工作,到夜幕降临,我简直已筋疲力尽。

傍晚我与拉斐尔聊天,谈到特洛布里安德岛人的起源和图腾制度。

……我困惑,我陷入到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之中。

所有一切都被阴影笼罩,我的思想不再有自己的特征了。

②像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人类学家,大凡都...要经历冷酷的田野生活,他的日记给人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感。

从一个角度看,他们成为人类学家,与他们遭受的磨难有直接的关系。

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是马林诺夫斯基,是因为他离开了家园,离开了波兰和英国,到蛮荒的特里布恩德岛;费孝通之所以是费孝通,是因为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学院,偕同妻子双双去了大瑶山……为什么这些人类学家非要这样实践他们的人生?要把他们的青春耗费在遥远的穷乡僻壤?马林诺夫斯基在自己的日记里,忠实地表达了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困惑,他面对过的压抑、无聊、无所适从,也是其他人类学家面对过的。

然而,从事实地研究的人类学家坚信,田野生涯里的种种忧郁,不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它们正是特殊的人类学理解能力的发挥。

③做一个人类学家,要培养一种“离我远去”的能力,到一个自己不习惯的地方,体会人的生活面貌。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积累运用部分)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积累运用部分)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积累运用部分【奉贤区】1.按要求填空。

(5分)(1),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成语“任重道远”出自《论语·泰伯》:“,任重而道远”。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柳永的《雨霖铃》下阕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荀子《劝学》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D.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孟夏纪》3.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______________,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B.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C.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D.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答案】:1.(5分)(1)楼船夜雪瓜洲渡(2)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3)杨柳岸,晓风残月(如多答“今宵酒醒何处”,不扣分)2.(2分) D3.(3分) C【长宁、嘉定区】1.按要求填空。

(5分)(1),于我如浮云。

(孔子《论语七则》)(2)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周邦彦《》)(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达“得意忘筌”意思的诗句是“,”2.按要求选择。

(2分)(1)小明即将高中毕业,想用诗句表达与同窗惜别之意,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徐汇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梁仲用默斋说王守仁[注]①仲用识高而气豪,既举进士,锐然有志天下之务。

一旦责其志曰:“于呼!予乃太早。

乌有己之弗治而能治人□!”于是专心为己之学,深思其气质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以“默”名庵,过予而请其方。

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岂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尝自验之,气浮则多言,志轻则多言。

气浮者耀于外,志轻者放其中。

予请诵古之训而仲用自取之。

②夫默有四伪:疑而不知问,蔽而不知辩,冥然以自罔,谓之默之愚;以不言餂人者,谓之默之狡;虑人之觇其长短也,掩覆以为默,谓之默之诬;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

夫是之谓四伪。

③又有八诚焉。

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故诚知耻,而后知默。

又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诚敏于行,而后欲默矣。

仁者言也讱,非以为默而默存焉。

又曰:“默而识之”,是故必有所识也,终日不违如愚者也。

“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也。

故善默者莫如颜子。

“暗然而日章”,默之积也。

“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而默之道至矣。

非圣人其孰能与于此哉!夫是之谓八诚。

仲用盍亦知所以自取之?【注】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

其学说“阳明心学”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创立,是明朝中晚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A.也B.者C.乎D.矣22.对第②段中“四伪”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无知而又自我欺骗,是默之愚。

B. 用不言来讨好他人,是默之狡。

C. 借沉默来窥视他人,是默之诬。

D. 外表沉默内心狠毒,是默之贼。

2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2分)A. 仁者言语迟缓,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沉默。

B. 仁者言语中肯,不是自认为沉默就拥有沉默了。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现代文二)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现代文二)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汇编—现代文二静安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教授与烟斗(吴小如)①教授叼着烟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闻一多先生的遗照。

抗战期间我生活在沦陷区,没有到过昆明,因此无缘与闻先生接触。

在我的师辈中,如朱自清、俞平伯、游国恩、沈从文诸先生,有的根本不吸烟,像废名先生更是反对吸烟,连学生吸烟都不敢当着他的面。

②1952年,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师生合并到北大来,教师队伍中有三位先生是经常叼烟斗的,按照年龄排列,则是吴组缃先生、王瑶先生和朱德熙先生。

这三位先生同我共事都在四十年以上。

今天他们都已成了古人,回忆一下他们吸烟叶、叼烟斗的神情形态,也算是对他们的悼念吧③组缃先生长我十四岁,是我的同宗,但辈分比我大得多。

院系调整之初,包括课堂上听课的学生,望见组缃先生威仪棣棣的庄严神态,都存有敬畏之心,连我这年轻教师也不例外。

久而久之,才发现他是一位貌似严肃、心实慈祥的长者,只是疾恶如仇,不说假话,待人不虚与委蛇,才使人由敬生畏。

组缃先生从不轻易赞许别人,直到晚年,有的学生写了书请他作序或题辞,他仍不随便动笔。

而对于我这同族晚辈,感情却日益深厚。

每逢家乡托人带来茶叶,他知我也是嗜茶者,总让学生顺路送一部分给我。

我有时买一点小礼物或补品去看望他,他并不推辞,却总说所买的东西太昂贵了,破费太多。

我写了书送他,求他指教,他总是认真阅览,然后指出优缺点,不过往往有溢美之辞。

在学生面前他总是为比他年轻的同行们代树威信,为他们说恰如其分的好话,对我更不例外。

不虚夸,不苛责。

几十年来,敬他的心与日俱增,畏惧心理却早为亲切交谈和推心置腹所取代了。

④组缃先生晚年已不吸烟,但在十年浩劫以前,烟斗是不离“手”的。

每次在同他起开会或谈话时,尤其是在他书房里做客,总看到他手上拿着烟斗,不停地在做吸烟前的准备工作。

那就是,用细细的纸捻儿慢条斯理地向烟斗的小孔中缓缓插入,经过转动,再点点拉了出来,为的是把里面的烟油擦净。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积累运用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积累运用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积累运用专题奉贤区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5 分)(1),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成语“任重道远”出自《·泰伯》:“,任重而道远”。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柳永的《雨霖铃》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

2.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荀子《劝学》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D.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孟夏纪》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B.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C.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D.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1.(5分)(1)楼船夜雪瓜洲渡(2)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3)杨柳岸,晓风残月(如多答“今宵酒醒何处”,不扣分)2.(2分) D3.(3分) C崇明区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双调··远浦帆归》)(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3)黄庭坚《登快阁》中用典抒发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面对不合群、喜欢单打独斗的小明,以下句子最适合劝诫他的是()(2分)A.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上海市2018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

上海市2018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

上海市2018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2018.05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 分)(1)总为浮云能蔽日,。

([唐《登金陵凤凰台》)(2)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论语》)(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㓿过三种之境界”,其中形容第二种境界的句子是“ ,。

”2.按要求选择。

(5 分)(1)卓不凡同学恃才傲物,好友想写一句话劝诫他,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

(2 分)A.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欧阳修)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C.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

(葛洪)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2)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①银行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原则,规范地[甲]㓿过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②教师职业的性质不明确,其特点也会不明确,不仅给教师带来[乙],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

A.[甲]透露 [乙]疑惑,B.[甲]披露 [乙]困惑C.[甲]披露 [乙]疑惑D.[甲]透露 [乙]困惑二、阅读 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

(16 分)中国怎样成了中国人的中国①公元前 7500 年左右,中国开始出现农作物和家畜,还有陶器和打磨的石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动植物驯化中心之一。

中国广大的幅员和生态的多样性造就了许多不同的地区性文化。

在公元前第四个千年期间,这些地区性文化在地理上扩张,它们开始相互作用,相互竞争,相互融合。

文化多样性地区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而交战的酋长管辖地之间的激烈竞争推动了规模更大、权力更集中的国家的形成。

②虽然中国的南北梯度妨碍了作物的传播,但这种梯度在中国不像在美洲或非洲那样成为一种障碍,因为中国的南北距离较短;同时也因为中国的南北之间既不像非洲和墨西哥北部那样被沙漠阻断,也不像中美洲那样被狭窄的地峡隔开。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作文范文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作文范文

2018届徐汇区高三语文“二模”范文作文题:26.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有一种人人认同的观念,人们常常会在价值、理想等观念上持不同意见。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怎样与自己观念不同的人交流。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范文:论信息化给人的异化(一类中)维多利亚时代的无限荣光中,查理·狄更斯慨叹:“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信息化、数字化的维多利亚时代现在到来,它似乎比工业化的时代更繁荣,也更深藏人类精神沃土上的矛盾。

信息与能量在物理学中,是人类的两大财富:坐拥了能量,我们曾在隆隆蒸汽机中高呼科学至上;而坐拥了信息,我们则更是将自己包裹在了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

有人发问:知识不就是信息吗?便捷地获取信息,信息时代带来的不应该是不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吗?理论上这成立,但由此而来的人获取信息的懒惰,反而容易养成显示屏前一张张呆滞的面庞。

在信息匮乏的年代,古人凿壁偷光,捕萤以照泛黄的书页,甚或如宋濂每借书便抄写一份;而人类总是只向往失去的东西,契诃夫的《套中人》中那位闭塞于自己的精神之套的主人公,已然成为只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之人的写照。

这种异化带来的另一后果,则是钱理群所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信息的洪流之大,使人只能嘬一瓢而饮,因而这种讽刺般的信息闭塞反倒助长了个人主义。

回望历史,在世界大战后和信息革命下,强调个人的存在主义大行其道。

“人道主义”当然高尚,可当猛增的信息将人的视角压迫到只能审视自身时,“人道”便成为精致的利己。

幸好,世界上仍有无数敢于冲破信息包裹的人。

仰望天空,不是因为利己地止住喷涌的鼻血,而是为了放眼世界。

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处于信息时代的潮流,我们惟有站稳自己的脚跟,并借助繁多的信息,将其作为工具探索更深远的真理。

卡俄斯是无尽的,获得更广博的知识、信息也应是知识公民的一生追求。

拥有信息,我们可以化为资本入世,而非沉溺于自我中心的怪圈。

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

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一静安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李崇矩字守则,潞州上党人。

幼孤贫,有至行,乡里推服。

汉祖起晋阳,次上党,李崇矩传史弘肇时为先锋都校,闻崇矩名,召署亲吏。

②宋初,李筠叛,太祖命崇矩率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屯河阳日,以所部攻大会寨,拔之,斩首五百级,及平泽、,遣崇矩先入城,收图籍,视府生一。

③乾德二年,代赵普拜枢密使。

五年,加检校太傅。

时剑南初平,禁军校吕翰聚众构乱,军多亡命在其党中,言者请诛其妻子。

太祖疑之,以语崇矩。

崇矩曰:“叛亡之徒固当残。

,然案籍合诛者万余人。

”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驱率①,非本心者。

”乃令尽释之。

翰众闻之,亦稍稍自归。

未几,翰败灭。

④开宝初,从征太原。

会班师,命崇矩为后殿。

次常山,被病,帝遣太医诊视,命乘凉车还京师。

崇矩叩头言:“凉车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尔。

”固辞得免③太平兴国二年夏,河防多决,诏崇矩乘传自陕至沧、棣,按行河堤。

是秋,出为六州都巡检使。

未几,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麾下军士咸惮于行,崇矩尽出器皿金帛,凡直数百万,悉分给之,众乃感悦。

时黎贼°扰动,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众皆怀附。

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

⑥崇矩性纯厚寡言,尤重然诺。

尝事史弘肇,及贵,见其子孙,必厚礼之,振其乏绝。

节选自《宋史》卷二五七[注]①孥戮:诛及子孙。

②驱率:驱使威逼。

③黎贼:这里指两广和海南一带的黎族人。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次.上党() (2)拔.之,斩首五百级()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被.病,帝遣太医诊视( )A.表示被动B.遭遇,遭受C.通“披”,披着,穿着D.遮盖,覆盖(2)振.其乏绝( )A.振作,振兴B.奋起,兴起C.搬动,挥动D.同“赈”,救济17.第⑤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端拱元年序卒/六十五B.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C.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端拱/元年卒/六十五D.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端拱元年卒库六十五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2018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2018.05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 分)(1)总为浮云能蔽日,。

([唐《登金陵凤凰台》)(2)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论语》)(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过三种之境界”,其中形容第二种境界的句子是“ ,。

”2.按要求选择。

(5 分)(1)卓不凡同学恃才傲物,好友想写一句话劝诫他,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

(2 分)A.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欧阳修)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C.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

(葛洪)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2)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①银行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原则,规范地[甲]?过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②教师职业的性质不明确,其特点也会不明确,不仅给教师带来[乙],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

A.[甲]透露 [乙]疑惑,B.[甲]披露 [乙]困惑C.[甲]披露 [乙]疑惑D.[甲]透露 [乙]困惑二、阅读 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

(16 分)中国怎样成了中国人的中国①公元前 7500 年左右,中国开始出现农作物和家畜,还有陶器和打磨的石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动植物驯化中心之一。

中国广大的幅员和生态的多样性造就了许多不同的地区性文化。

在公元前第四个千年期间,这些地区性文化在地理上扩张,它们开始相互作用,相互竞争,相互融合。

文化多样性地区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而交战的酋长管辖地之间的激烈竞争推动了规模更大、权力更集中的国家的形成。

②虽然中国的南北梯度妨碍了作物的传播,但这种梯度在中国不像在美洲或非洲那样成为一种障碍,因为中国的南北距离较短;同时也因为中国的南北之间既不像非洲和墨西哥北部那样被沙漠阻断,也不像中美洲那样被狭窄的地峡隔开。

倒是中国由西向东的大河(黄河、长江)方便了沿海地区与内陆之间作物和技术的传播,而中国东西部之间的广阔地带和相对平缓的地形最终使这两条大河的水系得以用运河连接起来,从而促进了南北之间的交流。

所有这些地理因素促成了中国早期的文化和政治统一,而西方的欧洲虽然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地势比较高低不平,也没有这样连成一体的江河,所以欧洲直到今天都未能实现文化和政治的统一。

③在中国,有些新事物是由南向北传播的,尤其是铁的冶炼和水稻的栽培。

但主要的传播方向是由北向南。

这个趋向在文字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产生的一种被充分证明的书写系统,是在华北得到完善,并流传各地,预先制止了任何其他不成熟的书写系统的发展或取而代之,最后演化为今天仍在中国使用的文字。

华北社会向南传播的其他一些重要的有特色的东西是青铜工艺、汉藏语言和国家的形成。

中国的三个最早的王朝一一夏、商、周都是在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间在华北兴起的④现存的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著作表明,当时的华夏族就已常常?得在文化上比非华夏族的人优越,而华北人也常常甚至把华南人也看作野蛮人。

例如,周朝后期的一位作家对中国的其他民族作了如下的描绘:“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礼记·王制》)⑤由华北的这个周王朝建立的或以周王朝为榜样的一些国家,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中向华南扩展,最后于公元前 221 年实现了秦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的政治统⑥在东亚,中国在粮食生产、技术、文字和国家形成方面的领先优势所产生的结果是,中国的创新改革对邻近地区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例如,直到公元前第四个千年,热带东南亚仍然为狩猎采集族群所占据,这些人制造了砾石工具和石片工具。

从那以后源自中国的作物、新石器时代的技术、村居生活以及陶器传入了东南亚。

历史上缅甸人、老挝人和泰人的向南扩张使热带东南亚的中国化宣告完成。

所有这些现代民族都是他们的华南同胞的近代旁系亲属。

⑦中国的这种影响就像压路机一样势不可挡,先前的热带东南亚民族在这一地区的现代居民中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朝鲜和日本也受到了中国的巨大影响,不过它们在地理上与中国相隔绝的状态,确保了它们没有像热带东南亚那样失去自己的语言以及体质和遗传特征。

朝鲜和日本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中采纳了中国的水稻,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中采用了中国的青铜冶炼术,在公元第一个千年中采用了中国的文字⑧事实上,东亚的文化进步并不全部源于中国,朝鲜人、日本人和热带东南亚人也不是毫无贡献的没有创造能力的野蛮人。

古代的日本人发明了世界上一些最古老的陶器制造技术,并在粮食生产传入之前很久作为狩猎采集族群就已在村庄里定居,靠日本丰富的海产资源维持生计。

但是,中国的作用仍然是太大了。

例如,中国文化的声望值在日本和朝鲜仍然很高,虽然日语中源自中国的书写系统在表达日本语言方面存在着种种缺点,但日本并不打算抛弃它,而朝鲜一直到 1949 年才正式结束朝鲜文与汉字夹用书写朝鲜语的时代,用本国的字母取代了源自中国的文字⑨由于这块土地上最早的农民取得的成就,由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创立的文明和建立的政权,中国因此成了中国人的中国。

3. 第②段分析了“促成中国早期的文化和政治统一”的“地理因素”,请概述这些因素(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史实与第③段“主要的传播方向是由北向南”不一致的一项是( )。

(3 分)A.中国三个最早的王朝都是在华北兴起的B.华北向南方传播了青铜工艺、汉藏语言。

C.华北的书写系统最后演化为今天的中文。

D.华北接受了南方的冶铁和水稻栽培技术5.第④段引用《礼记·王制》的句子,作用是(2 份)6.下列不能证明“朝鲜和日本也受到了中国巨大影响”的一项是( )。

(3 分)A.朝鲜和日本相继采纳了中国的水稻栽培技术、青铜冶炼术和中国文字。

B.日本发明了最古老的制陶技术,利用狩猎、海产资源建立了族群村庄。

C.虽然在表达方面存在缺点,但日本至今尚未抛弃源自中国的书写系统。

D.朝鲜直到 1949 年才用本国字母取代汉字,结束不用汉字书写的时代。

7.第⑨段呼应标题,解释了“中国成了中国人的中国”的原因;文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请概括本文的思路。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

(15 分)教授与烟斗(吴小如)①教授叼着烟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闻一多先生的遗照。

抗战期间我生活在沦陷区,没有到过昆明,因此无缘与闻先生接触。

在我的师辈中,如朱自清、俞平伯、游国恩、沈从文诸先生,有的根本不吸烟,像废名先生更是反对吸烟,连学生吸烟都不敢当着他的面。

②1952 年,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师生合并到北大来,教师队伍中有三位先生是经常叼烟斗的,按照年龄排列,则是吴组缃先生、王瑶先生和朱德熙先生。

这三位先生同我共事都在四十年以上。

今天他们都已成了古人,回忆一下他们吸烟叶、叼烟斗的神情形态,也算是对他们的悼念吧③组缃先生长我十四岁,是我的同宗,但辈分比我大得多。

院系调整之初,包括课堂上听课的学生,望见组缃先生威仪棣棣的庄严神态,都存有敬畏之心,连我这年轻教师也不例外。

久而久之,才发现他是一位貌似严肃、心实慈祥的长者,只是疾恶如仇,不说假话,待人不虚与委蛇,才使人由敬生畏。

组缃先生从不轻易赞许别人,直到晚年,有的学生写了书请他作序或题辞,他仍不随便动笔。

而对于我这同族晚辈,感情却日益深厚。

每逢家乡托人带来茶叶,他知我也是嗜茶者,总让学生顺路送一部分给我。

我有时买一点小礼物或补品去看望他,他并不推辞,却总说所买的东西太昂贵了,破费太多。

我写了书送他,求他指教,他总是认真阅览,然后指出优缺点,不过往往有溢美之辞。

在学生面前他总是为比他年轻的同行们代树威信,为他们说恰如其分的好话,对我更不例外。

不虚夸,不苛责。

几十年来,敬他的心与日俱增,畏惧心理却早为亲切交谈和推心置腹所取代了。

④组缃先生晚年已不吸烟,但在十年浩劫以前,烟斗是不离“手”的。

每次在同他起开会或谈话时,尤其是在他书房里做客,总看到他手上拿着烟斗,不停地在做吸烟前的准备工作。

那就是,用细细的纸捻儿慢条斯理地向烟斗的小孔中缓缓插入,经过转动,再点点拉了出来,为的是把里面的烟油擦净。

事实上,抽一次烟叶不过几分钟的事,而擦烟油的工作几乎要用一整天。

组缃先生的烟斗花样繁多,都在书桌上陈列着,吸烟时轮番取用。

因此搓纸捻擦烟油的工作仿佛永远做不完。

他吸用的烟叶皆属上品,味道芳香,在座的人遇到组缃先生吸烟时,总会嗅到各种各样的烟叶香味,而不?得烟雾呛人。

⑤如果说组缃先生的烟斗是常不离“手”,则王昭琛先生(王瑶字昭琛)的烟斗则是永不离口的。

1971 年北大中文系不少师生住到密云县郊农村“开门办学”,跟昭琛住一室的学生们是这样形容他的:“王瑶老师在擦左边面颊时,把烟斗歪向右唇角叼着;等到擦右边时,再把烟斗推到左唇角。

宁可有的地方毛巾揩不到,也不肯拿开烟斗。

”⑥组缃先生和昭琛先生还有一个共通之处,即除吸烟叶外都嗜饮茶。

不过组缃先生总是饮他从家乡皖南寄来的绿茶,而且都属佳品名茶;昭琛则只喝苿莉花茶。

每天从下午到午夜,无论有客与否,他总在沙发前的长条案上陈列着若干碗茶水,一碗一碗不停地灌下去。

总之,他一面用力吸着烟斗,一面不停举杯饮茶,已成为他几十年来的惯例。

所以很多熟人都听过他常说的一句笑话:“我一年到头都在水深火热之中。

”⑦朱德熙先生也是一直用烟斗吸烟叶的。

他吸烟时比较注意风度和姿态,很带洋绅士气派。

如果说,组先生是以纸捻通烟斗为习惯动作,昭琛是以烟斗不离口为特殊风貌那么,德熙最习惯的动作则是不停地划火柴,不停地点烟斗,一口口不停地吸烟。

不过他爱一面聊天一面吸烟,不等谈话画句号时烟叶就熄灭了,于是便继续划火柴,继续点燃烟叶,继续一口口地吸。

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客去为止⑧如今,这三位名教授都已作古,他们的逝世,不仅是北大的损失,不仅是学术界的损失,不仅是青年学子的损失,主要的更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损失。

至于我本人失去了良师益友,反倒是区区小焉者也。

值得警惕的是:昭琛和组缃先生都是从患肺炎始,继以肺心病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德熙则病逝于肺癌。

如果他们大半生不以烟斗烟叶为伴,或者会延长他们的年寿,至少在病危时不致受那么多的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