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谚语集锦
中药谚语与歇后语

中药谚语与歇后语[导语]中药是中医的一部分,劳动人民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歇后语与谚语,颇为有趣,现摘录一二,以供品评。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大量医学谚语、特别是中药方面的谚语涉及到采集、鉴别、功用的各个方面,对于指导中药学的学习和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有不少歇后语,读起来十分形象、生动,现摘录一二,以供品评。
一、中药谚语1、采集与来源“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茎叶宜在夏;花采舍苞中;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
这两首谚语总结了各种中药采集的最佳时间与最佳地域。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指出茵陈采集的最佳时间是农历三月,过时不但功效迥异,甚至完全失去药用价值。
“知母好刨,就怕拔毛。
”指出了采收知母时应注意的问题。
“黄牛有病有牛黄,”指出了只有生病的牛才可能生有牛黄。
2、识别、炮制与用量“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
”简明扼要地道出了西洋参的特征。
“雄黄见火毒如砒。
”指出了炮制雄黄时切忌火煅,煅烧则会分解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剧毒。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提示我们临证不可贸然大量应用细辛,一般不宜超过1钱(即3.125克左右)。
3、功用与主治“有毛能止血(如紫珠草),有刺善驱风(如钩藤),肿节治跌打(如九节茶),粘潺拔毒功(如木芙蓉),藤茎黏风湿(如海风藤、络石藤),中空消水肿(如通草、木通),花叶能升散(如桑叶、菊花),子实专下行(如苏子、枳实),麻辣治蛇咬(如两面针、九里香),芳香功止痛(木香、沉香、香附),酸涩可收敛(如五倍子),甘味补气雄(如黄芪、甘草),苦寒泻火热(如黄连、大黄),辛辣善温中(如干姜、胡椒),咸味能软坚(如海藻、昆布),质重能镇静(如珍珠母、龙骨)”;“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这两段谚语指出了中药形状、性,味与治疗作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中草药顺口溜大全

中草药顺口溜大全00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00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00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00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00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00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007.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008.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009.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010.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011.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012.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013.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014.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015.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
0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017.石膏大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018.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019.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
020.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021.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0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023.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024.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025.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026.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027.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028.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
029.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
030.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031.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疏筋活血。
032.独活甘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033.知母味苦,热可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
034.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100句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100句1、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2、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3、口渴心烦躁,猕猴桃粥好。
4、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
5、衣服常洗常换,强如上医院。
6、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7、四季脾旺不受邪。
8、饭饱不洗澡,酒后不剃脑。
9、吃大蒜,治肠炎,绿豆解暑功效显。
10、早春早春,慎防春瘟。
11、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2、鱼生火,肉生痰。
13、胀在腹中痞在心下,胀有形,痞无形。
14、热在上焦,气伤则渴。
15、胃喜清凉,脾喜温。
16、千杯不醉枳具子,一杯醉倒闹羊花。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20、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21、有谁找得到,肿毒一把抓。
22、扫地如清心。
23、若要肝功好,枸杞煮粥妙。
24、臭虫满墙爬,药罐手中拿。
25、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
26、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27、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2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29、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30、治一经,损一经。
31、不怕到处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轻松。
32、常山与草果,摆子无处躲。
33、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34、百病皆由痰作祟。
35、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
36、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饭。
37、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8、端午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39、痘要结,麻要泄。
40、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41、鱼过千滚,吃肚自稳。
42、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43、勤吃药,不如勤洗脚。
44、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
45、形寒饮冷伤肺。
46、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47、饮食要卫生,一热二鲜三干净。
48、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49、饱剃头,饿洗澡。
50、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51、扎针拔罐,病去一半。
52、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53、癍是阳明火毒。
54、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55、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56、菊枕常年置头下,老来身轻眼不花。
57、打石看石纹,医病看病根。
中草药谚语

中草药谚语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茎叶宜
在夏;花采舍苞中;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春秋挖根
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
这些谚语总结了各种中草药采集的时间
与地域。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知母好刨,就怕拔
毛”“ 春采防风秋采蒿,独活开花质量高”“秋冬采集满山红,立夏
玄胡找不到”“知母黄芪随时采,唯有春秋质量高”“悬崖石壁找卷柏,阴湿地方有贯众”“半夏南星溪边长,车前葶苈路边寻”“ 粗皮
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 知母不净毛,吞下一把刀”“揍打
苍术,火燎升麻”。
指出这些中草药采集的时间、地域、鉴别特征与
应注意的问题。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提示我们临证不可贸然大量应用
细辛,一般不宜超过1钱。
“有毛能止血,有刺善祛风,肿节治跌打,粘潺拔毒功,藤茎黏
风湿,中空消水肿,花叶能升散,籽实专下行,麻辣治蛇咬,芳香功
止痛,酸涩可收敛,甘味补气雄,苦寒泻火热,辛辣善温中,咸味能
软坚,质重能镇静”,这段谚语指出了中药形状、性,味与治疗作用
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识得千里光,全家不生疮”;“家
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经常吃山楂,降脂又降压”;此类谚语甚多,把一味药物的主要功用与价值,
描述的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使人容易记忆。
千年中医临床经典谚语122条

千年中医临床经典谚语122条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5、痢、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中医四百种中草药 歌谣 精品

中医四百种中草药歌谣精品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医疗情况。
以下是四百种中医常用中草药,并附有相应的歌谣。
精选中医中草药
1. 当归:调经活血,美容养颜。
歌谣:
当归虽好用,月经调不平。
养红面,美容颜,变成白天仙。
2. 人参:补气养血,增强体力。
歌谣:
人参箭,补气力,增体力,长精神。
少年你要好,人参不离身。
3. 附子:温阳散寒,驱除寒邪。
歌谣:
附子炮炒好,散寒气,温阳道。
冬天冷,躲一躲,附子帮你保。
4. 麦冬:清肺润燥,护嗓喉。
歌谣:
麦冬炖羊汤,治肺热,治燥喉。
嗓子疼,解困扰,麦冬来帮助。
5. 川贝:润肺止咳,解痰。
歌谣:
贝爷川贝,降咳嗽,糖尿病,哮喘好。
透吐时,痰流掉,川贝真帮忙。
......
总结
以上是四百种中医常用中草药的一些歌谣。
这些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的不同情况,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疗效。
使用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师建议,不要自行使用中草药。
请留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效果还需经过临床实践确认。
中草药谚语大全

通过群众⼝⽿相传,形成通俗易懂、流畅的中草药谚语。
这些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向⼈们阐述了中药的⽣态环境、采收季节、加⼯炮制、鉴别特征、药⽤功效、医疗价值等,对于指导中药学的学习和临床应⽤有重要意义。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冬;果实应初熟,种⼦⽼熟⽤;茎叶宜在夏;花采舍苞中;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通络藤本密林窝”;“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
这些谚语总结了各种中草药采集的时间与地域。
“三⽉茵陈四⽉蒿,五⽉六⽉当柴烧”“知母好刨,就怕拔⽑”“ 春采防风秋采蒿,独活开花质量⾼”“秋冬采集满⼭红,⽴夏⽞胡找不到”“知母黄芪随时采,唯有春秋质量⾼”“悬崖⽯壁找卷柏,阴湿地⽅有贯众”“半夏南星溪边长,车前葶苈路边寻”“ 粗⽪横纹菊花⼼,不问就是西洋参”“ 知母不净⽑,吞下⼀把⼑”“揍打苍术,⽕燎升⿇”。
指出这些中草药采集的时间、地域、鉴别特征与应注意的问题。
“细⾟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提⽰我们临证不可贸然⼤量应⽤细⾟,⼀般不宜超过1钱。
“有⽑能⽌⾎,有刺善祛风,肿节治跌打,粘潺拔毒功,藤茎黏风湿,中空消⽔肿,花叶能升散,籽实专下⾏,⿇辣治蛇咬,芳⾹功⽌痛,酸涩可收敛,⽢味补⽓雄,苦寒泻⽕热,⾟辣善温中,咸味能软坚,质重能镇静”,这段谚语指出了中药形状、性,味与治疗作⽤的⼀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三⽉三,荠菜当灵丹”;“识得千⾥光,全家不⽣疮”;“家有地榆⽪,不怕烧脱⽪,家有地榆炭,不怕⽪烧烂”;“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知母贝母款冬花,⽌咳化痰⼀把抓”;“经常吃⼭楂,降脂⼜降压”;此类谚语甚多,把⼀味药物的主要功⽤与价值,描述的形象⽣动、妙趣横⽣,使⼈容易记忆。
中医经典谚语

中医经典谚语导读: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反映了中医临床者的实践经验,便于记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医经典谚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谚语集锦
1、秋冬采集满山红,立夏玄胡找不到。
2、一进九月九,医生抄了手。
3、跌倒地上爬,快用八厘麻。
4、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眼。
5、疽痈如遇着,一似手拈拿。
6、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
7、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
8、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9、家有七叶一枝花,无名肿毒一把抓。
10、识得千里光,全家不生疮。
11、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
12、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13、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无家。
14、不怕到处痛的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15、铁脚威灵仙,沙糖加醋煎。
16、不怕到处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7、打得满地爬,离不了祖师麻。
18、粗皮横纹**心,不问就是西洋参。
19、半夏南星溪边长,车前葶苈路边寻。
20、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棉。
21、揍打苍术,火燎升麻。
22、家家吃萝卜,病从何处有。
23、识得半边莲,不怕和蛇眠。
24、悬崖石壁找卷柏,阴湿地方有贯众。
25、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26、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
27、经常吃山楂,降脂又降压。
28、知母黄芪随时采,唯有春秋质量高。
29、穿山甲,王不留,产妇见了奶长流。
30、一味丹参药,功同四物汤。
3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2、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
33、家中一碗绿豆汤,清热解毒赛神方。
34、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35、甘草外号叫国老,解毒和药本领高。
36、腰痛吃杜仲,头痛吃川芎。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