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胃癌

胃癌

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gastric carcinoma【流行病学】胃癌发病有明显地域性差别,日本、俄罗斯、智利等国家多发。

我国亦为高发地区,我国青海、甘肃、宁夏、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多发。

在我国胃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多发生于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约为2-3:1。

【病因】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习惯:地域性差别显著,我国西北雨东部沿海多发;长期使用熏烤、食盐腌制食品地区多发,与食物中亚硝酸盐、真菌霉素、多环芳烃化合物有关;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与水果也有一定关系;与吸烟有关;Hp感染: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Hp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与不典型增生;直径超过2cm的胃溃疡、胃腺瘤、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恶性贫血胃体有显著萎缩者等;遗传和基因:胃癌的发生与抑癌基因P53、APC、DCC杂合性缺失有关;胃癌组织中癌基因c-met、K-ras有明显扩增和过度表达;胃癌的侵袭性和转移则与CD44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病理】⑴大体分型:①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一点癌:癌灶更小尽在胃镜粘膜活检时诊断为癌,但切除后的胃标本虽经全粘膜取材未见癌组织;分为三型:Ⅰ型隆起型;Ⅱ型浅表型:Ⅱa浅表隆起型,Ⅱb浅表平坦型,Ⅱc浅表凹陷型;Ⅲ型凹陷型;②进展期胃癌:癌组织超出粘膜下层侵入胃壁肌层为中期胃癌,病变达浆膜下层或是超出浆膜向外浸润至邻近脏器或有转移为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统称进展期胃癌。

Borrmann分型:Ⅰ型:结节型;Ⅱ型:溃疡限局型;Ⅲ型:溃疡浸润型;Ⅳ型:弥漫浸润型。

若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称皮革胃,几乎都是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引起,恶性度极高。

2024胃癌流行病学

2024胃癌流行病学
是否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 性也会影响预后。接受根治性手术、放化疗等规 范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未能接受有效治 疗或对治疗不耐受的患者则预后较差。
组织类型
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预后也有所差异。例如,腺 癌是胃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预后相对较好;而 印戒细胞癌等恶性程度较高的类型则预后较差。
诊断流程
患者就诊后,医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 的检查方法,如血清学检测、胃镜检 查等。发现可疑病灶后,取活检进行 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误诊与漏诊问题探讨
01
误诊原因
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混淆,导致误诊。
此外,部分医生经验不足或检查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误诊。
02 03
漏诊问题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因忽视症状或恐惧胃镜检查而 错过早期诊断时机。同时,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条件有限,也可能导 致漏诊现象的发生。
VS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胃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更加注重 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分析,以及队列研 究和临床试验等高质量证据的获取。同时 ,在新型筛查技术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方面 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新型筛查技术及应用前景
血清学筛查技术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辅助胃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这种技术具有操作 简便、无创等优点,但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提高早期筛查率和诊断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能力
01
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培训,提高其胃癌筛查和诊
断水平。
推广新型筛查技术
02
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型胃癌筛查技术,如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胃镜检查等。
建立完善的筛查体系
03

胃癌ppt课件

胃癌ppt课件

考虑S1单 药辅助治疗
手术结果
R1切除
放疗(45~50.4 Gy)+同时予氟尿嘧啶 类为基础(如5-FU、卡培他滨、替加氟) 的放疗增敏(首选)※
+ 5-FU ± 甲酰四氢叶酸或卡培他滨
随访(见GAST-5)
R2切除 M1
放疗(45~50.4 Gy)+ 同时予氟尿嘧啶类为 基础(如5-FU、卡培他滨)的放疗增敏 ※ 或 化疗f; 或 最佳支持治疗
●远端胃切除术 ●胃次全切除术 ●全胃全切除
T4期肿瘤需要将累及组织整块切除 胃切除术需包括区域淋巴结清扫(D1清扫胃周淋巴结),推荐D2式手术
(清扫腹腔干具名血管的淋巴结),至少切除/检查15个或更多淋巴结 常规或预防性脾切除并无必要。当脾或脾门处受累时可以考虑脾切除术 部分患者可以考虑放置空肠营养管(尤其是进行术后化放疗时)

适当时手术
姑息治疗
(见GAST-4)
11
随访
体力状况
病史及体格检查,每3~6个月1次, 1-3年,之后每6个月1次,3-5年, 之后每年1次
视情况进行CBC、 生化检查 视临床情况行放射影像学或内镜
检查 对手术切除的患者监测维生素
B12缺乏情况,如有指征,应予治 疗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或ESD、EMR 术后患者进行HP检测,如阳性, 则给予清除;全胃切除或复发转 移性胃癌患者可不常规检测及清 除HP
不平感,甚至可出现腹水。 肿瘤扩散至盆腔,可引起卵巢肿块或肛门旁淋巴结肿大。
6
诊断检查
临床表现
多学科评估 病史及体格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生化检
查 腹部增强CT 盆腔CT/超声(女性) 胸部影像学检查 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 PET/CT扫描(可选) 内镜超声(EUS) (可

消化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消化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消化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本文将介绍消化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胃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胃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胃溃疡、胃癌等。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溃疡和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与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例如,长期进食高盐、高脂肪食物会增加胃溃疡和胃癌的风险;同时,经常暴露于烟草和酒精也会增加患上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人们发现与Helicobacter pylori(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风险也是导致这些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肝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肝疾病是消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疾病类别,包括肝脏炎症、肝硬化、肝癌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HCV(丙型肝炎病毒)和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两个主要类型。

此外,酗酒、药物滥用以及遗传因素等都与肝脏疾病的发生相关。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调查,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高危人群,从而制定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胰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胰腺疾病包括胰腺炎、胰腺癌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研究发现,与过量饮酒、胆石症、吸烟、高血压、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通过对大规模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发现患病人群的特点和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结肠直肠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肠直肠疾病包括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癌等。

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都与其发病率密切相关。

例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减少结肠癌的风险,而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则增加了患上结肠疾病的可能性。

胃癌的流行病学

胃癌的流行病学

胃癌的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of stomach cancer)第一节国内外的分布特征胃癌(stomach cancer)是人体的常见肿瘤之一,但不同地区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在我国胃癌发病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胃癌亡约占所有肿瘤死亡的25%~30%。

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世界不同地区相继建立了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对胃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及预防进行了不少研究。

一、胃癌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与时间变化趋势据“世界五大洲癌发病率”第4、5、6卷的资料。

摘出世界部分国家胃癌的发病率,见表13-1。

分别为1975、1982和1988年前后世界各地癌症登记的结果。

以日本最高,男性超过70/10万,女性超过30/10万。

男性发病率超过30/10万的地区在欧洲、亚洲东北部、拉丁美洲;发病率在15~30/10万的地区有北美、西欧、大西洋;而西亚、非洲、中南美洲西部和澳洲在15/10万以下。

女性发病率地理分布与男性大致相同。

中国只有上海、天津的资料被编入“世界五大洲癌发病率”,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这两个城市属于胃癌高发区。

八十年代后期我国有少数地区建立了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结果见表13-2。

从表13-2可以看出我国不论城市或农村,胃癌的发病监测点都属于胃癌的高发区。

发病的时间变化趋势从表13-1中1975年到1987年的资料显示多数地区呈下降趋向,而法国和印度呈上升趋向,男性尤为明显。

其中有10个国家或地区男女胃癌的发病率下降超过20%,其他地区男女发病率下降的幅度比较小或不一致。

我国胃癌发病的时间变化趋势从表13-1中上海和香港的资料看,男性稍微有点下降,而女性则有上升的趋向。

我国各地有关胃癌的发病资料不多,从现有的报道资料显示其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如北京市最近报道,1982-1984年胃癌的标化发病率男性为30.6/十万、女性为为19.3/十万、到1995-1997年胃癌的标化发病率二者分别是男性为23.2/十万、女性为为9.8/十万,男性下降了24.2%、女性下降了49%)。

胃癌的流行病学

胃癌的流行病学
,
产 生亚 硝基氮复 合 物
。 ,
,
这一
之间 无 差异
此外
,
共 同 通道的 直径 为 2 士

1
mm
,
物 质是 常 见 的 突 变 原 和致癌原 遗传学
:
1 m m 的结石所 阻 塞
有 些 作者认 为 胆 石 早
在 恶 性贫血的家族 中
mm
有 人 声称 <
胃微 环 境 中厌 氧菌繁殖
、 ,
很多 上 述 细 菌内
,
胆结石在大便 筛选 中不 易 发 现

,
而 造成 有 害的
含有 对 正 常食物中 亚硝基化分 子 起作 用 的 还 原 酶
用 于食物 药 物 或胆 盐

乳头 梗 阻 不 易被 <
但是

,
胆囊结石的 大 小与有 无 胆 总 管结石
Ra s n
o n
急性胆管胰腺 炎 全 身支持 胆道造影 手术
。 ,
预 后 征象 和 肝功 能

一 2 28~ 2 34 胃癌在威胁 世 界健康问题 上
,
占居 重 要位 置



初期治疗为静脉输液
鼻 胃引流
,

广谱抗 生 素和
多国家 对 胃癌进行 了多 学科 的研究
下 几方面作 了简要的 回 顾 流 行病学 肿瘤
1

也 称 为 浸 润 型 或 低 分 化 型 在 低 发人
弥 散 型 胃癌 的 癌 前病 变很 难 与正 常枯
,
上病 人 的 血 清转 氨 酶 升 高 例结石持续梗 阻 胆 管 恶化征象
。 ,
5

胃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胃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胃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了解胃癌的流行情况,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胃癌流行病学调查为主题,通过介绍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全面剖析该疾病的现状与相关因素。

一、调查目的胃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查,可以收集胃癌患者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遗传背景、环境因素等,从而找出相关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二、调查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择本次胃癌流行病学调查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理区域,并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确保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调查内容的设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体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等)、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体育锻炼、吸烟酗酒情况等)、遗传因素(家族史)、环境暴露史等。

通过设置合理的调查问卷,让被调查者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3.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采用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以及相关医学档案的收集等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数据分析与统计通过合理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相应的结果。

三、调查结果通过对大量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胃癌患病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所选地理区域内,胃癌患病率较高,呈现上升趋势。

2.年龄分布胃癌患者中,40岁至60岁的人群占比较高,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3.遗传因素调查显示,有家族胃癌病史的患者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4.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合理(高盐、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酗酒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等均与胃癌发病率的增加密切相关。

5.环境因素与胃癌发病有关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化学品暴露等。

四、讨论与展望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胃癌的发病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改善饮食结构、戒烟限酒、增加体育锻炼等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胃癌

胃癌

胃癌
九、气钡造影
胃癌
4、内镜检查
胃癌
六、临床表现 总体来看,胃癌的临床表现出现的比较晚,而且都 不典型。早期胃癌多无症状。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 状是上腹痛,常伴有纳差,厌食,体重减轻。发生转移 时可出现转移病灶的临床表现,例如肝转移出现黄疸。 幽门梗阻出现恶心、呕吐,等等。 有一些胃癌可以出现伴癌综合症,包括反复出现的 浅表性血栓静脉炎及过度色素沉着,黑棘皮病,膜性肾 病、累及感觉和运动通路的神经肌肉病变等。
肿瘤学
胃癌
一、定义 胃癌是起源于胃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的恶 性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 胃恶性肿瘤的95%以上。
胃癌
二、流行病学 从全球范围来看,大约2/3的胃癌分布在 日本、中国、韩国、中南美洲和中东的部分 地区,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发病率 较低。
胃癌
二、流行病学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存在地域差异,北方地 区(甘肃、宁夏、青海、东北)高发,湖南、 广西、云南等地发病率较低。
1994年
胃癌
三、病因 (三)遗传因素
胃癌
三、病因 (三)遗传因素
胃癌
三、病因 (三)癌前状态 与恶性肿瘤相关的良性疾病称之为癌前疾 病。而把与恶性肿瘤相关的病理学变化称之 为癌前病变。
胃癌
癌前疾病:
1、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息肉 炎性息肉约占80%,直径多在2cm以 下,癌变率低;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 3、胃溃疡 癌变多从溃疡边缘发生,多因溃疡 的炎症、糜烂、再生及异常增生所致。 4、残胃炎 癌变常在毕式II式胃切除术术后1015年发生。
胃癌
根据腺体的分泌功能:
1、管状腺癌 癌细胞构成大小不等的腺管或腺腔,分化良好。 2、粘液腺癌 癌细胞产生的粘液在间质大量聚集。 3、髓样癌 癌细胞大多不形成明显的官腔,呈条索状或团块状, 分化较差。 4、弥散型癌 癌细胞呈弥散分布,不含有粘液也不聚集成团, 无腺样结构,分化极差。来自管状腺癌粘液腺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的流行病学状况胃癌 5 年生存期仅20%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胃癌的 5 年相对生存期在 20%左右,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 1.5~2.5 倍。

大约 90%的胃癌属于腺癌,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 1)肠型胃癌,分化较好,在男性、老年患者中更常见。

肠型胃癌在高风险地区中占主导地位,比如东亚、东欧、中南美洲等地区。

( 2)弥漫型胃癌,分化不好,在男性与女性中发病率更接近,在年轻患者中更常见。

弥漫型胃腺癌的地区分布更均匀,与 A 型血及遗传关系密切。

近几十年来肠型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带动了胃癌的整体发病率的降低,而弥漫型胃癌发病率却上升了。

50岁~80 岁,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以男性胃癌发病率为例, 45~54 岁发病率为 70/10 万, 55~64 岁阶段为 145.7/10 万, 65~74 岁为264.3/10 万。

发病的高峰年龄在 50岁~80 岁。

全球胃癌发病状况90 万 vs 70 万——全球每年 90 万胃癌新患者,同时有 70 万人死于胃癌2002 年全球每 10 万名男性发生胃癌的的人数为 22 人,女性为 10.4 人;死亡率在男性中为每 10 万人 16.3 人,女性为 7.9 人。

2002 年全世界估计有 90 万胃癌新患者(其中男性为 60 万,女性为 33 万),同时有 70 万人死于胃癌(男性为 45 万人,女性为 25 万人)。

男性中,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前列腺癌,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

在女性中,胃癌的发病率居第五位,排在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和肠癌之后。

按地理分布,有三分之二的胃癌分布在日本、中国、韩国、中南美洲、东欧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北欧和印度的发病率较低。

发达国家的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十年有显著下降了,美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年死亡率约为 22/10 万, 90 年代下降至 3.7/10 万以下。

日本近年来亦有明显下降趋势,这得益于采用 X 线钡餐检查或胃镜定点筛查,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我国胃癌的发病状况23.2%,胃癌占癌症死亡人数接近四分之一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 倍多。

在卫生部组织的 1990~1992 年全国第二次死因调查中,中国胃癌的粗死亡率为25.2/10 万(男性为32.8/10 万,女性为 17.0/10 万),占到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数的 23.2%,接近四分之一。

40 万 vs 30 万,胃癌是中国的第三大常见肿瘤根据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杨玲博士 2006 年发表在《世界胃肠病学杂志》中的文章的估计, 2005 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在男性中达 37.1/10 万,女性中为17.4/10 万。

每年新发胃癌患者达 40 万人,死亡人数达 30 万人,胃癌将是中国的第三大常见肿瘤(在男性中排在肺癌和肝癌之后,女性排在乳腺癌和肺癌之后)。

从 2000 年到 2005 年间,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轻微的下降了,但这种下降的趋势是由男性引起的,相反,女性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上升的趋势。

3.3%,青年人胃癌比例增高人们普遍认为,胃癌发病率的下降主要与膳食方式的改变及冰箱的普及有关。

上海市区1972 年男性胃癌的发病率为 62/10 万,女性为 23.9/10 万,而 1995 年男女发病率分别降至36/10 万和 18/10 万,尤以男性明显。

但要警惕的是,胃癌正在逼近年轻人,近年来我国青年人胃癌占全部胃癌总数的比率已由上个世纪 70 年代的 1.7%上升到 3.3%。

地区、城乡差异明显我国胃癌发病率地区差异极明显。

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三省(青海、宁夏、甘肃),东南沿海(福建、山东)及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

发病率大致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下降,以青海、宁夏和甘肃为头三位,青海胃癌死亡率为40.62/10万,而广西为5.16/10万,各县之间的差距甚至达500倍以上。

从 1973~1975 年到 1990~1992 年的二十年间,胃癌的发病率升高了 10%。

但发病率仅在农村人口中增加了 25.8%,而城市人口的发病率下降了 23.8%。

因为中国三分之二的人口住在农村,所以胃癌仍是所有人口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而在城市中发病率居所有肿瘤的第三位。

50%——胃癌筛查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总的说来,胃癌发病率高的地区,其患者的生存率反而更好,这主要是由于高发病的地区的胃癌在胃部的生长部位有关。

肿瘤发生在幽门窦的预后比发生在贲门部位要好。

对高风险地区的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有助于降低死亡率,例如日本对一些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胃癌筛查,男性的胃癌死亡率自二十世纪 70 年代以来几乎减少了50%。

95% vs 20%,早检查、早治疗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最关键手段如果胃癌仅限于胃壁的粘膜层, 5 年的生存率可达 95%。

然而,目前很少有胃癌患者在早期被发现,导致 5 年生存率在 20%左右。

因此早检查、早治疗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最关键手段。

胃癌的易患风险因素1.5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全世界大多数人都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大约有 60%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每年胃癌的发病人数估计约为 40 万人。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更容易患胃癌,当然大多数感染的人并没有发展成胃癌,研究人员认为个人的遗传因素也导致一些人更易患胃癌。

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及某种基因突变造成胃酸减少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时胃癌的风险大大增加了。

幽门螺杆菌存在于胃粘膜的深层,可通过口腔或者饮用被污染的水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比如一同用餐、接吻、父母嚼碎食物再喂给孩子等都能传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一般在儿童时期就发生了,如果不治疗的话可能持续终生。

它是导致胃溃疡的首要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长期的感染可导致胃部的炎症,可能导致胃粘膜发生癌前病变,其中有一种就是萎缩性胃炎,这种情况下胃部产生胃酸的腺体被慢慢破坏了。

胃酸能保持胃的酸性环境,可分解或排出导致癌症产生的毒素。

中国、哥伦比亚等国家儿童大部分都感染幽门螺杆菌,这些国家相应的胃癌的发病率就很高。

2.胃癌的其他风险因素包括:1.性别:男性患胃癌的人数是女性的 2 倍。

2.年龄:大多数胃癌患者的年龄在 50 岁到 80 岁之间, 40 岁以下的人患胃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目前我国年轻患者患病并不少见。

3.饮食:在冰箱普遍使用之前,人们经常使用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的办法保存食物,而这样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胃中可转化为强烈致癌的 N-亚硝基化合物。

经常食用这样的食物增加了胃癌的风险。

在喜欢吃咸鱼、熏肉和腌菜的国家,比如日本、中国、韩国等,胃癌的发病率就明显高于其他地方。

同时,吃大量的红肉,特别烧烤的红肉,同样增加风险。

另一方面,每天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别是红色和深黄色的蔬菜水果,例如西红柿、胡萝卜和红薯,可帮助预防胃癌的发生。

4.吸烟:吸烟是胃癌的一个的风险因素。

在 2004 年美国外科协会发布了一个报告声明吸烟与一系列疾病有关,其中就包括胃癌。

吸烟的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 2 倍,吸烟时间越长或还患有胃溃疡、烧心病史的人患胃癌的可能性更大。

女性吸烟同样增加了胃癌风险。

5.接受过胃部手术:那些接受了部分胃和幽门(胃部通往小肠的关口)切除手术的人患胃癌的可能性更大了,他们往往是由于消化道溃疡而接受手术的。

手术后胆汁和部分胰液可能返流到胃中,引起了胃粘膜的刺激和炎症,导致了胃炎。

此外,保护胃部的胃酸因为手术减少了,而引起产生亚硝酸盐的细菌增加了。

这些因素可引起一些人患上胃癌。

总的说来,胃部第一次手术后大约 20 年是胃癌的最高风险期。

6.胃息肉:息肉是胃粘膜内生长的小肿块,息肉大多是良性的,但是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直径大约 1 厘米的,常常是一种癌前病变。

7.家族肿瘤疾病:这些包括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遗传性疾病可轻度增加胃癌的风险。

以前认为 BRCA 基因突变只与乳腺癌和卵巢癌有关,而现在发现与胃癌也有一定的关系。

8.家族胃癌史:如果你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患了胃癌,你患患胃癌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常见和不常见的胃癌类型都是如此。

例如,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是一种与CDH1 基因突变有关的很少见的胃癌,父母一方如果有基因突变,遗传给每一个子女的可能性就有 50%。

因为将近四分之三的 CDH1 基因突变的人最终都会患胃癌,以前医生会建议其父母所有的子女都接受胃全切手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

但是,目前的 DNA 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出哪个子女确实具有这种风险,因此,如果你有弥漫型胃癌的家族史,你应该向医生咨询有关 DNA 检测的问题。

9.恶性贫血:恶性贫血往往与萎缩性胃炎联系在一期,当你的胃不能制造一种帮助维生素B12 吸收的内源性因子的蛋白质的时候,就可能导致恶性贫血。

尽管恶性贫血通过注射维生素 B12 就能轻易治好,但这种疾病还是轻度增加了胃癌的风险。

10.A 型血:你的血型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上存在的两种蛋白质——A 抗原和B 抗原决定的。

因为未知的原因, A 型血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血型的人更易患胃癌。

环境因素: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环境的人,胃癌的风险增加了。

11.肥胖:超过正常体重 20~25 公斤的男性的胃癌风险更高。

12.生活的地区:胃癌在全世界的一些地区更常见——特别是在日本、中国、韩国、拉美和东欧的部分地区。

这与饮食结构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胃癌在那些大量食用肉类或者烟熏、腌制和过咸食品的地区发病率更高。

13.经济状况:在经济较差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比如在我国,农村的胃癌发病率已高于城市,在城市胃癌发病率下降的情况下,农村胃癌的发病率反而在增加。

这可能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习惯较差,幽门螺杆菌更容易传染,而且冰箱还没有普及,经常食用腌制、熏制的食品有关。

14.种族:在相同地区的不同种族间,胃癌的总体发病率也有很显著的差异。

在新加坡,华人男性发病率为29.3/10万,马来人为8.7/10万。

在美国洛杉矶,韩国裔男性的胃癌发病率为35.3/10万,而菲律宾裔则为6.8/10万。

贲门癌的种族分布也有所不同,在美国,白人发病率高于黑人,在新西兰,非毛利人的发病率高于毛利人。

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移民改变胃癌发病率。

移民美国的日本人从第二代开始,胃癌发病率低于居住在本土的日本人。

提示在遗传、医疗保健和环境因素三个环节中,环境因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各民族间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和劳动条件等差别很大。

有哈萨克族、回族、藏族、朝鲜族和蒙古族的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