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女军官(四)

合集下载

百岁开国中将曾思玉

百岁开国中将曾思玉

百岁开国中将曾思玉作者:何立波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8年第7期曾担任武汉、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曾思玉,是我军一员著名战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思玉长征时期任红2师司令部通讯主任,在张国焘阴谋分裂党和红军之际,奉命将毛泽东的亲笔信送给徐向前,为红一、四方面军的团结做出贡献。

抗战时期,曾思玉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浴血奋战六年半,身经百战,战功卓著。

曾思玉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纵队司令员和64军军长,参与解放石家庄,打败傅作义部主力第35军,被誉为“小老虎”,其部被称为“华北雄师”。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曾思玉先后任第64军军长、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积极防御作战和反击马良山、高旺山等战役,取得了赫赫战功。

长征路上被毛泽东称赞“精干”的江西老俵曾思玉,原名曾世裕, 1911年2月2日生于江西信丰县同益乡游洲村。

1928年2月参加信丰县农民武装暴动,次年参加乡、县赤卫队,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22军第2纵队任战士,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红12军第36师106团宣传分队长、师政治部宣传中队长、第108团2连政治委员。

1932年春入红军大学第4期上干队学习。

1933年夏起任红36师107团代理政治委员、36师109团政治委员、第2师司令部通信主任。

中央红军长征后,有一天,红2师接到通知,要给毛泽东挑选抬担架人员,师首长将这一任务交给了通信主任曾思玉。

曾思玉接受任务后,在全师几个担架队里挑选出6人,这些年轻力壮的担架队员都是江西瑞金、兴国、于都人。

在抢渡金沙江的路上,中央纵队休息让路,让红2师先行。

此时毛泽东有病在身,他坐在担架上利用休息时间看书。

负责毛泽东日常事务的管理员、警卫员、挑夫和抬担架六名同志在担架两旁陪同他休息。

随红2师先行的曾思玉听到路旁休息的同志喊他:“曾主任,曾主任,你们赶上来啦。

”这时毛泽东问担架员:“哪个是曾主任?”担架员用手指着曾思玉告诉毛泽东:“他就是我们红2师司令部通信主任曾思玉,也是我们江西信丰老俵,我们几个人就是他找去逐个谈话后选定的。

李贞:开国第一位女将军

李贞:开国第一位女将军

李贞:开国第一位女将军
佚名
【期刊名称】《当代贵州》
【年(卷),期】2011(000)033
【摘要】1955年9月27日下午的中南海——新中国首次授予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仪式隆重举行。

在这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只有一位女性,她就是李贞。

李贞,1908年2月出生于湖南浏阳,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湘赣和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等。

【总页数】1页(P57-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8
【相关文献】
1.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改名的故事 [J], 廖春梅;
2.开国女将军李贞话“形象” [J], 黎安;
3.李贞: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J], 吴志菲
4.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 [J], 李敬
5.不爱红装爱武装新中国第一位开国女将军的故事 [J], 青衣;海峰;经典人文传
奇;258一身正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共和国第一女将军的巾帼传奇

共和国第一女将军的巾帼传奇

共和国第一女将军的巾帼传奇共和国第一女将军的巾帼传奇1955年9月27日,百万官兵期盼已久的授衔授勋典礼拉开序幕,14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授予典礼在中南海紫光阁西边的国务院礼堂隆重举行。

在这群战功赫赫、充满传奇的开国将军之中,有一位女将军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也是唯一的开国女将——时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的李贞少将。

从童养媳到女将军戎马倥偬革命一生1908年2月,李贞出生在湖南浏阳县小板桥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民家庭。

李贞有姐妹6人,小妹妹出生两天,父亲就因病撒手人寰,只留下两亩薄田,几间草房。

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孤儿寡母生活难以维计,母亲无奈眼含泪水将6岁的李贞送去给人做了童养媳。

1926年,18岁的李贞投身革命,并于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大革命失败,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湖南,反动派四处追杀共产党人。

革命意志坚定的李贞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她秘密联系上几个同志,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转入地下继续革命。

李贞此后,在党的领导下,浏东游击队成立,李贞担任了游击队士兵委员长。

虽然是女同志,但李贞性格倔强,战斗十分勇敢。

李贞带领游击队员利用群山与敌人巧妙周旋,拿着简陋的武器坚持武装斗争。

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被敌人围困,弹尽粮绝之际,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李贞纵身跳崖,万幸的是被树枝挡住幸免于难。

1928年,在攻打张家坊团防局的战斗中,一批游击队员化装成秋收短工,把枪藏在禾桶里,混入街头做内应,另一批化装成迎亲队伍。

李贞假扮新娘,乘坐花轿,游击队一路吹吹打打,大模大样,趁敌不备之时,便一拥而入,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经过短短半个小时战斗,张家坊团防局被连窝端掉。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各地红军相继开始长征。

李贞随红二方面军行动,长征途中,被任命为红六军团的组织部长。

长征出发时,李贞已怀有身孕,但她既要随部队一起行军打仗,又要做党团工作、干部工作、收容伤病员,每晚还要统计伤亡数字,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

开国中将杨梅生生平简介

开国中将杨梅生生平简介

开国中将杨梅生生平简介杨梅生(1905-1978)原名杨勋梅。

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开国中将杨梅生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杨梅生生平简介杨梅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共产党员,他曾经参加过多次的战争,在解放之后为中共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是非常杰出的党员和战士,也是解放军中优秀的指挥人员。

杨梅生在1955年的时候成为中将,并且荣获了重要勋章。

杨梅生本来的名字是杨勋梅,于1905年的时候出生在湖南湘潭地区,家里是做生意的,尽管生意不是很大,却足够保证一家人很好的生活。

杨梅生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小时候还曾经读过私塾,但是因为后来家庭发生变故导致家道中落,最终杨梅生辍学到自家的药铺帮忙。

1927年,杨梅生到长沙地区找工作,正好碰到当地在举行示威游行,杨梅生便也加入到了其中,后来他得到了工会的帮忙,进了武汉地区警卫团,从此加入了共产党的。

秋收起义是杨梅生参加的第一场战斗,他所带领的军队却遭遇了失败,到了1928年因为一直表现的十分积极,所以成为了一名党员。

在1932年的时候他成为湘赣君度的政治委员,主要负责打击周围的国民党。

之后他又参加了辽沈以及平津等重大战役,并且屡次建立战功,因为这些战功,他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杨梅生中将杨梅生中将原本的名字是杨勋梅,是湖南湘潭人.杨梅生中将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是解放军中杰出的指挥员,在1955年的时候得到了中将的军衔,并且获得了三枚独特的勋章。

杨梅生中将自从在1926年加入警卫团之后,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且一直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因此杨梅生中将获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敬佩。

杨梅生中将在1927年的时候参加了秋收起义,然而当时他所领导的起义军却出现了失利的现象。

第二年,杨梅生不仅在带兵方面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而且在各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所以他很快成为党的重点培养对象。

李贞将军人物轶事 李贞将军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李贞将军人物轶事 李贞将军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李贞将军人物轶事李贞将军都有什么样的故事本文导读:1955年9月27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

作为唯一的女性,李贞在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尤为惹眼。

待李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周恩来亲手把少将军衔授予她,握住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1983年春节前,总政老干部福利局张处长一行代表总政领导到李贞家拜年,张处长拿出200元钱对李贞说:“这是组织上补助的生活福利费。

”李贞连连摇头说:“这钱不能收。

我们这些幸存的老同志,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已经很幸福了,请组织上不要再给特殊照顾了。

”李贞的工资并不高,可她的生活开支却不小,20多个义女义子要生活,张口伸手都离不开钱。

时常有些老同志来京住在她家里,钱用光了,她还掏钱给他们买车票,送给他们路费。

从1975年开始,李贞住在香山脚下一个很普通的破旧四合院里。

住房年久失修,设备很差。

卫生间里经常漏水,有时还得垫上砖头才能走进去。

几户人家合用一个锅炉烧水取暖,冬天室内温度也比较低。

总政领导多次劝她搬到城里去住,可她总是说:“房子还能住。

我有办法御寒。

”李贞的“办法”很原始,她把那双又笨又重的帆布羊毛大头鞋穿在脚上。

身上再穿件棉大衣,膝盖上放着热水袋。

“全副武装”的在屋子里看书、批阅文件、处理群众来信。

1980年,李贞定为大军区副职。

可是,李贞仍然住在原来的房子里。

1982年元旦,一位领导去看望李贞。

一进屋,见李贞家里空荡荡,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凡是去过李贞家的人都对她说:“您的住房实在太差了,家具也太破旧了,我们看到都感到很‘寒酸’,还是让管理部门给您换一换吧!”李贞微笑着说:“这哪能说是‘寒酸’,和过去对比,我觉得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1984年春天,组织上又派人劝她搬家。

好说歹说,她才同意搬进紫竹院附近一幢公寓里的一套军职干部房。

在这幢“集体宿舍”里,李贞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后六个不平凡的春秋。

解放军女将军李贞的生平简介

解放军女将军李贞的生平简介

解放军女将军李贞的生平简介李贞(1907—1990),少将,湖南省浏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放军女将军李贞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贞的生平简介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女将军,开国女将军李贞的名声早已传播到各个地方。

虽然她战功显赫,又是开国女将军,但是她的少时生活却是非常曲折,历经磨难,到现在也很少有人知道。

跟许多革命前辈一样,李贞的生活一直都不是很平坦,经历了多次婚姻,尝尽了各种辛酸,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开国女将军李贞的青年时代期艰难的生活。

李贞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童年的生活是非常不幸的。

家里只有两亩的田地,父母生了6个小孩,全部都是女的,最小的妹妹出生两天的时候,她们的父亲就因为病痛离开了人世。

因为家里有很多孩子要养,她的母亲含泪将她送给了一个姓古的人家,于是她便成为了别人家的童养媳。

那时候的童养媳,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丫鬟。

从此之后,李贞就在古家开始她繁重的体力劳动。

让她去断水,如果水倒翻了,她要被打;让她去砍柴,如果回家晚了,又要被挨打。

在婆家的那几年的生活中,她都不记得自己挨过多少打。

人长大点了,胆子也就逐渐大起来了。

有一次,她便跟几个童养媳商量偷走的事情,结果并古家所察觉,为了不让她逃跑,就决定马上成亲。

十年的婚姻生活没有给李贞带来幸福,由于丈夫暴躁的性格常年受到虐待,夫妻两人的关系并不融洽。

之后,李贞决定离开婆家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也总算结束了一场噩梦。

女将军李贞浴血浏阳河电影《女将军李贞浴血浏阳河》是一部由张玉中执导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开国女将军李贞的故事,主要是写了李贞怀着身孕,率领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搏斗,最后因为力量上不及敌方,李贞和队员们跳崖的英勇事迹。

现在来看看电影《女将军李贞浴血浏阳河》的剧情的介绍。

1928年的秋天,湖南平浏游击队因为遭到国民党的围剿,所以受到了严重的重创。

八路军之花,开国女中校——杨炬

八路军之花,开国女中校——杨炬

八路军之花,开国女中校——杨炬
八路军之花,开国女中校——杨炬
图一:
杨炬(1921—2020),原名杨宗珍,湖北省南漳县人,享年99岁。

早年考入襄阳湖北省立第5中学,1938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毕业于延安医科大学。

先后任延安中央医院医生,中原军区第1纵队卫生部军医,湖北军区后勤部卫生科副科长,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门诊部主任,解放军第304医院副政委、副院长。

图二:
丈夫: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县人,享年69岁。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领导麻城“九月暴动”。

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大将军衔。

百战戎装巾帼将

百战戎装巾帼将

百战戎装巾帼将,历尽沧桑不老松—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呦,清早啊,船儿呃,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呀鱼满仓……”歌声刚落,室内传出阵阵掌声。

1988年2月10日,总政治部周文元副主任和总政有关部门的领导欢聚一堂,恭贺李贞同志80寿辰。

李贞,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又有着怎样的能力且能就职于中央顾问委员会,担任总政组织部的顾问。

在近代史刚开始的黑暗中,她又如何逃脱封建思想的魔爪投身革命浪潮?她的故事,要从80年那条如碧玉般的浏阳河说起……身在地狱的农家女浏阳山水秀丽,物产丰富。

可惜的是在旧社会只养肥了土豪劣绅和官僚地主,对于身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来说,再美的山河仍然是一片苦难的土地。

1928年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三。

有钱人家喜笑颜开准备过年,穷苦人家愁眉苦脸怕过年关。

清早,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浏阳县永和镇小板桥乡一户农家传出了婴儿坠地的呱呱啼哭声。

年关将至,添人进口,年轻父母心里的滋味不知是喜还是忧。

做爹的给这个在早上出生的二女儿取名“旦娃子”,她就是李贞。

父母无论如何都不回想到,这孩子日后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女将军。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李贞一生的所得所失,成为了这句古语最好的验证。

出生在贫苦人家,是大多说革命者的共同点。

也许真的是压迫越大反抗越强吧,生于日益腐朽的社会,贫苦人家的女孩子便成了封建思想的直接牺牲品,而李贞是她们中最先反抗自救的一个。

李贞6岁那年,妈妈为了给她找一条活路,把她送给一个姓古的医生家当童养媳。

在那个童养媳类似于奴隶的年代,李贞受到了非人的虐待。

比男人还要重的家务活,每日每顿的残汤剩饭,婆婆丈夫的残暴,这一切幼小的李贞都忍下来了,因为这一切都没有触及她心中的那条底线。

李贞渐渐地长大了,胆子也大了些,她的心里总是萦绕着一个念头:怎样才能脱离这个苦海似的“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女军官(四)
开国女军官蒲德生1955年授军衔时全军女军人有11万人,被转业复员者达10万人,而被授予军衔的女军人仅有4665人。

至1965年撤消军衔制时为止,累计授予、晋升校级军衔的总共几十名。

这些校以上女军官是革命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拼杀出来的,她们战功显著,不愧为巾帼英豪。

她们之中的许多人还是开国将帅的伴侣,所以这些将帅的功勋章里,也记载着她们的功劳。

她们是开国女军官
一、开国女少将

贞(1955年授)甘泗淇上将的夫人
二、开国女大校

诚(1955年授)
肖月华(1960年被授予)
林月琴(1961年被授予)罗荣桓元帅的夫人
三、开国女上校
丁志辉(1955年授)
王长德(1960年被授予)谭政大将的夫人
王新兰(1955年授)肖
华上将的夫人

群,林彪元帅的夫人

普,许世友上将的夫人
权卫华(1961年授)李
基少将的夫人

坚(1955年授)杨梅生中将的夫人

伟(1955年授)何德全中将的夫人
李中秋,李中权少将的妹妹
李瑞麟(1961年被授予)

锐(1955年授)袁克服少将的夫人
汪荣华(1955年授)刘伯承元帅的夫人吴朝祥(1955年授)
陈真仁(1955年授)傅连暲中将的夫人陈斐然(1955年授)傅秋涛上将的夫人周东屏(1960年授)徐海东大将的夫人

朋(1955年授)胡
可大校的夫人
郝治平(1955年授)罗瑞卿大将的夫人
鄢仪贞(1955年授)吉合少将的夫人

素(1957年授)
董其采(1955年授、1964年晋升)李作鹏中将的夫人四、开国女中校

蓁(1955年授、1964年晋升)徐杰三大校夫人

凌(1963年授)廖政国少将的夫人
史群英(1960年授)田华(1962年授、1964年晋升)

苏(1960年授、1963年晋升)汤
池少将的夫人
冯明英(1962年授海军中校军衔)王宏坤上将的夫人

奇(1955年授)张鹏展大校的夫人
刘子文(1955年授)李开湘少将的夫人
阮若珊(1961年授)黄宗江的夫人

凯(1961年授)
李玉兰,张令彬中将的夫人
李蓝丁,苑化冰大校的夫人

炬(1960年授、1962年晋升)王树声大将的夫人
何林(1955年授大尉、1963年晋升中校)陆政大校的夫人
何曼秋(1955年授)张汝光少将的夫人
余光(1963年授)袁渊少将的夫人

苏(1955年授)李定灼少将的夫人
奕乐义(1955年授)张庆源中校的夫人
杜启远(1955年授、1962年晋升)李天佑上将的夫人范景明(1955年授)王宗槐中将的夫人
金瑞英(1955年授)马文波少将的夫人

政(1955年授、1961年晋升)万海峰大校的夫人

星,秦光远少将的夫人

敏,邱会作中将的夫人

凯(1955年授)
秦仪华(1960年授)孙仪之少将的夫人
黄海云(1955年授)赖春风少将的夫人
潘家珍(1961年授)刘子云少将的夫人
五、开国女少校
马忆湘(1960年授)晏福生中将的夫人

苹(1955年授)
公寅华(1964年晋升)史导,王秉璋中将的夫人朱应明(1962年被授予)
李则文(1955年授)张步峰少将的夫人
李光明(1961年被授予)谭冠三中将的夫人
吴继春(1960年授)詹化雨少将的夫人

磊(1955年授)
杨国群(1960年被授予)罗友林大校的夫人

林(1955年授)张广才少将的夫人

影(1955年授)

联(1955年授)张雍耿少将的夫人

瑜,龙飞虎少将的夫人
侯正芳(1955年授)毛普安大校的夫人
段桂卿(1955年授)

平(1955年授)贺炳炎上将的夫人

竞(1955年授)郑文甫大校的夫人
郭长春(1955年授)白志文少将的夫人

渠(1955年授)
阎玉珍(1955年授、后晋升少校)何德庆少将的夫人

克(1955年授)郭天民上将的夫人

伟(1955年授、后晋升少校)
戴觉敏(1955年授)饶正锡中将的夫人
六、开国女尉官
翟云英大尉,刘亚楼上将夫人彭允耐大尉,彭桂卿大校夫人李德序上尉,岳振华大校夫人
范景阳上尉,易耀彩少将夫人附: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5年评授军衔的工作完成以后,总干部部于1956年2月1日向中央军委写出《评衔工作总结》报告,所附“评衔工作总结各种统计表”之“已评定军衔的妇女干部职务与军衔级别对照统计表”显示,在全军军事行政和技术干部中,女性被授予准尉以上军衔者只有4665名,占当时准尉以上该类授衔人数的0.817%。

这个比例极低,可用“寥若晨星”来形容。

在这4000多名女性军官中,包括校官43名,其中大校1名、上校1名、中校7名、少校34名;尉官3874名,其中大尉143名、上尉283名、中尉797名、少尉2651名;准尉748名。

按照中央军委的决定,从1960年开始,有些红军时期入伍的女同志陆续被收回部队,分配了军官职务的,授予军衔;不能工作的,恢复军队级别,由军队按离休干部供养。

然而,抗日战争以后入伍,为军队建设同样贡献了力量的更多女同志,只能是遗憾地与军队永久地说再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