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原理图库元件设计(实训)

合集下载

实验指导3----原理图元件库建立与绘制原理图元件

实验指导3----原理图元件库建立与绘制原理图元件

实验三原理图元件库建立与绘制原理图元件一、实验目的:1、掌握元件库的创建方法,对元件库中的元件进行新建、删除等操作。

2、掌握创建独立元件、集成元件、多功能原理图元件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1、创建与编辑独立元件(以三极管为例)。

操作步骤:(1)新建项目,在项目下新建元件库:右键/Add new to project / schematic library(鼠标放在所建好的项目上面)(2)添加新元件:在左侧快速浏览器打开SCH Library 标签,点add按钮(或者:在工作区点鼠标右键/Tool / New component)(3)创建元件体:用绘图工具绘制元件的符号(4)为元件添加管脚提示:有小叉的一端向外(5)设置原理图元件属性:在左侧快速浏览器打开SCH Library 标签,点edit按钮(或者:工作区点鼠标右键/Tool / component property)a)designator:填写标号:Q?b)library ref:填写元件符号名称2N39042、创建与编辑集成元件(以74ls160为例)。

操作步骤:(1)向库中添加新元件(2)创建元件体(3)为元件添加管脚(4)设置原理图元件属性a)designator:填写标号:U?b)library ref:填写元件符号名称74LS160(温馨提示:1脚英文上面的横线输入方法:C\L\R\)3、创建含有子部件的元件(以两输入与门芯片74F08为例)操作步骤: (1)向库中添加新元件 (2)创建元件partAa)画元件体:与门符号 b)添加三个管脚 (3)新建partB 、C 、D :同步骤(2)的方法 (4)添加隐藏管脚: 7(GND );14(VCC ) (5)设置原理图元件属性a)designator :填写标号:U ?b)library ref :填写元件符号名称74F084、在原理图库里创建元件74LS112。

步骤同上(略)。

电子实训原理图

电子实训原理图

VD5 VD6 是保护二极管,可先用2CP10变压器T选用220V/18—22V 40—50W 优质成品电源变压器。

或选用二次绕组电压的电源变压器,如6 12 24V 等,这样要加装分挡选择开关,可减小三端成稳压器功率。

制作与调试如下:将所有电子元件安装在一块自制的印制电路板上,并将其装入大小合适的塑料盒内,有条件可在塑料盒上安装一个微型电压表,没有微型电压表可在塑料盒上安装一电阻电位后,加装一个有指示标志的旋钮,用万用表测出输出电压后分几挡标注在塑料字盒上,如1.25 1.5 2.0 2.5 3.0 4.5 6.0 9.0 12 .15 18v为保证稳压器正常工作,应将稳压器安装在合适的散热片上,如LM317的散热面积一般不应小于100平方毫米;应特别注意4个整流二极管和电容C1的极性不能接反,整流二极管接错可能会烧毁集成稳压器甚至烧毁电源变压器。

电容C1的极性接反有可能会使电容爆裂。

在外接电路全部接好后,应首先检查各个元器件本身是否完好,连接是否正确,有无虚焊错焊或短路之处。

在上述各个点都检查正确之后,方可通电,进行调试。

当正确电路无误时进行通电试验。

观察电路有无冒烟焦煳味放电火花等异象,如果有,立即切断电源,查出原因。

如无异常现象,可用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挡测量变压器一次绕组电压,应为220V左右,二次绕组电压应为18V左右,用直流电压挡测整流滤波后的直流输出电压为22V左右。

调节电位器R2,直流输出应在1.25—18v内连续调节,若调节范围达不到要求,应重新调整R2和R1的阻值。

输出电流的调整。

调节R2 直流输出电压等于4.5V改变负载电阻RL,使输出电流分别为100毫安和1.5安,此时LM317变压器等元器件应无异常现象发生。

2.1 元件介绍及检测2.1.1电阻的介绍及检测一电阻介绍电阻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5表示编号为15的电阻。

电阻在电路中的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滤波(与电容器组合使用)和阻抗匹配等。

原理图库元件绘制流程

原理图库元件绘制流程

原理图库元件绘制流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原理图库元件绘制流程这档子事儿。

你想啊,这原理图库元件就像是一个大宝藏里的一颗颗小宝石,咱得把它们好好地找出来,打磨好,再放对地方。

先说说找元件这事儿吧。

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菜,得知道自己要啥菜,还得能在一堆菜里准确地挑出来。

那在原理图库里找元件也是一样,你得清楚自己要画啥样的元件,然后在那茫茫的元件库里把它给揪出来。

这可得有点耐心和眼力劲儿呢,不然找错了元件,那不就好比做菜放错了调料,味道可就不对啦!找着元件后,就得开始绘制啦。

这就像是给小宝石雕琢形状一样。

你得小心翼翼地,一笔一划地把元件的模样给勾勒出来。

可别小瞧了这一步,这可是个精细活儿。

要是马马虎虎的,画出来的元件歪瓜裂枣的,那可不行!得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对待它。

然后呢,就是给元件上色啦。

嘿,这可不是简单地涂个颜色就完事儿了。

这颜色可得选对,就像人穿衣服得搭配好颜色一样。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功能和属性,可不能乱来。

你想想,要是把本该是红色的地方涂成蓝色,那不就乱套啦?绘制的过程中还得注意各种细节。

比如说元件的大小比例啊,引脚的位置啊,这些都得弄得妥妥当当的。

这就好像建房子,根基得打牢,每一块砖头都得放对位置,不然房子不就歪啦?等元件绘制好了,还得检查检查。

就跟你写完作业要检查一遍一样,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有没有画错的地方。

这时候就得瞪大眼睛,仔细瞧啦。

要是有问题没发现,到时候用起来出了岔子,那可就麻烦咯!总之啊,原理图库元件绘制流程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得靠咱的细心、耐心和用心。

你说是不是?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事儿,它可是咱电子设计的基础呢!只有把这基础打牢了,咱才能盖出漂亮的电子大厦呀!大家可得加油哦,别嫌麻烦,别嫌累,等你画出完美的元件,那成就感,啧啧,别提多棒啦!。

原理图元件库的设计步骤

原理图元件库的设计步骤

原理图元件库的设计步骤原理图元件库的设计步骤⼀. 了解欲绘制的原理图元件的结构1. 该单⽚机实际包含40只引脚,图中只出现了38只,有两只引脚被隐藏,即电源VCC(Pin40)和GND(Pin20)。

2. 电⽓符号包含了引脚名和引脚编号两种基本信息。

3. 部分引脚包含引脚电⽓类型信息(第12脚、第13脚、第32⾄第39脚)。

4. 除了第18脚和第19脚垂直放置,其余⽔平放置。

由于VCC及GND隐藏,所以放置⽅式可以任意。

5. ⼀些引脚的名称带有上划线及斜线,应正确标识。

⼆. 新建集成元件库及电⽓符号库1. 在D盘新建⼀个⽂件夹D:/student2. 建⽴⼀个⼯程⽂件,选择File/New/Project/IntegratedLibrary,如:Dong⾃制元件库.LibPkg3. 新建⼀个电⽓符号库,选择File/New/Library/SchematicLibrary,如:Dong⾃制元件库.SchLib4. 追加原理图元件在左侧的SCH Library标签中,点击库元件列表框(第⼀个窗⼝)下的Add(追加)按钮,弹出New Component Name对话框,追加⼀个原理图元件,输⼊8051并确认,8051随即被添加到元件列表框中。

三. 绘制原理图元件1. 绘制矩形元件体矩形框的左上⾓定位在原点,则矩形框的右下脚应位于(130,-250)。

注意:图纸设置中各Grids都设为10mil。

2. 放置引脚(1)P0.0~P0.7的放置及属性设置单击实⽤⼯具⾯板的引脚放置⼯具图标,并按Tab键,系统弹出【引脚属性】对话框:【Display Name显⽰名称】⽂本框中输⼊“P0.0”;【Designator标识符】⽂本框中输⼊“39”;【Electrical Type电⽓类型】⽂本框中选择“IO”;在【Symbols符号】选项组的【Inside内部】⽂本框中选择Open Collector;【Graphical图形】选项组的【Length长度】⽂本框设置为30(默认单位为mil)。

制作与编辑原理图元件库实验报告

制作与编辑原理图元件库实验报告

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报告(20 ----2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电子CAD技术实验名称:制作与编辑原理图元件库专业班级:10级电子二班学号:201006030240姓名:叶芬实验时间:年月日(第周)实验室名称:学时数:节注:报告内容根据具体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的要求确定,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原理摘要、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等。

如纸张不够请自行加纸。

实验目的1、熟悉元件库管理;2、掌握元件编辑器的使用;3、熟练掌握原理图元件库的创建、新元件的制作二、实验内容虽然在Altium Designer Winter09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库,但在设计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在元器件库中找不到需要的元器件。

因此,可以利用元器件的绘图工具及IEEE符号工具创建元器件,并添加到元器件库中。

1、利用元件库编辑器提供的制作工具,分别绘制图4-1的元件,并将它保存在“混杂元器件.SchLib”元件名:2SC1815元件名:Res4元件名:PS2-6PIN LCD-8X2图4-1混杂元器件2、利用元件库编辑器提供的制作工具,分别绘制(创建)单片机AT89S51和运放LF347BN芯片,如图4-2和图4-3所示。

并将它保存在“常用集成电路.SchLib”元件库中。

图4-2 AT89S51Part A Part B Part C Part D图4-3 LF347BN三、实验步骤1、在Altium Designer Winter09中,新建工程并保存工程为“常用元器件.PrjPCB”。

然后执行【文件】→【库】→【原理图库】命令,创建“混杂元器件.SchLib”原理图元件库,并在该库中制作2SC1815,CAP 2,Res4,PS2-6PIN 和LCD-8X2等元件。

2、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一个“常用集成电路.SchLib”库,并在该库中分别制作AT89S51和LF347BN两个元件。

3、保存已绘制好的元件。

4、生成元器件报表。

原理图元件库的制作

原理图元件库的制作

元件属性编辑
元件库整理
为元件添加必要的属性,如名称、封装、 供应商等,以便在原理图中调用。
将绘制好的元件符号分类整理到相应的文 件夹中,便于管理和调用。
提高元件库制作效率的技巧
使用模板
创建元件符号模板,以便快速 生成类似元件,减少重复劳动

批量处理
利用软件提供的批量操作功能 ,对多个元件进行属性修改或 调整。
在元件库编辑软件中选择“添 加元件”或“导入元件”选项 。
根据需要调整元件的属性,如 引脚数目、长度和间距等。
选择要添加的元件类型和 规格,并为其命名。
将元件符号添加到原理图 中,并为其分配封装。
03 元件的编辑与调整
元件的属性编辑
属性查看
在原理图元件库中,双击任意元件即 可打开属性编辑窗口,查看和修改元 件的各种属性,如名称、标识符、封 装等。
元件选择与模型建立
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 并建立元件的电气模型。
元件封装定义
为元件定义合适的封装形式, 包括引脚数目、排列方式等。
元件库测试与验证
对元件库进行测试和验证,确 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元件库的创建
选择元件库编辑软件
01
02
03
Altium Designer
专业的电路板设计软件, 功能强大,适合制作复杂 的元件库。
合理命名
为元件符号和文件夹命名时, 采用有意义的名称,方便查找 和管理。
定期更新
根据元件规格的变化和技术发 展,定期更新元件库,保持其
时效性。
元件库制作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元件绘制不规范
确保元件符号符合电气原理和布局规范,避 免出现连线交叉、多余节点等问题。

原理图库元件设计

原理图库元件设计
7
Protel DXP 2004 SP2 印制电路板设计教程
思考题
⑴如何旋转元件的引脚? ⑵如何判别元件引脚哪端具有电特性? ⑶规则元件设计与不规则元件设计有何区别? ⑷设计多套部件单元的元件时,应如何操作? ⑸如何在原理图中选用多功能单元元件2004 SP2 印制电路板设计教程
实训内容
3
Protel DXP 2004 SP2 印制电路板设计教程
4
Protel DXP 2004 SP2 印制电路板设计教程
5
Protel DXP 2004 SP2 印制电路板设计教程
6
Protel DXP 2004 SP2 印制电路板设计教程
Protel DXP 2004 SP2 印制电路板设计教程
Protel DXP 2004 SP2 印制电路板设计教程
1
Protel DXP 2004 SP2 印制电路板设计教程
第9讲 原理图库元件设计
实训目的 ⑴掌握元器件库编辑器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⑵掌握规则和不规则元器件设计方法。 ⑶掌握库元件的复制方法。 ⑷掌握多功能单元元件设计。

传感器原理与电路设计第9讲ppt课件

传感器原理与电路设计第9讲ppt课件

W2b
W1
W2a
0
x
Uo
E2b
E2a
理论特性曲线
Δ U o
o
Uo E2a E2b
实际特性曲线
x
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特性
第9讲
当衔铁向上移动时,由于磁阻 的影响,W2a中磁通将大于W2b, 使 M1>M2 , 因 而 E2a 增 加 , 而 E2b减小。反之,E2b增加,E2a 减 小 。 而 Uo=E2a-E2b , 所 以 当 E2a、E2b 随着衔铁位移x变化 时,Uo也必将随x而变化。 当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输出 电压并不等于零,差动变压器 在零位移时的输出电压称为零 点残余电压,记作ΔUo,它的 存在使传感器输出特性不经过 零点,造成实际与理论特性不 完全一致。
与极性反映被测体位移的大 小和方向。
GMES 2008
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
11.17.2015
4
1.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目录
变磁阻式 传感器
差动变压 器式传感 器
电涡流式 传感器
2. 输出特性 在忽略铁损(即涡流与磁滞损 耗忽略不计)、漏感以及变压 器次级开路(或负载阻抗足够 大)的条件下,等效电路。 r1a与L1a ,r1b与L1b, r2a与 L2a ,r2b与L2b,分别为W1a , W1b ,W2a,W2b绕阻的直流 电阻与电感。
I1——初级线圈激励电流; r1、 L1—初级线圈直流电阻和电感。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次级绕组中感应电势分别为:
E 2 a jM 1 I 1 E 2 b jM 2 I 1
第9讲
0.差动变压器
目录
变磁阻式 传感器
差动变压 器式传感 器
电涡流式 传感器
把被测的非电量变化转换为线圈互感变化的传感器称为互 感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是根据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 并且次级绕组用差动形式连接,故称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辅助设计 PCB辅助设计
PCB辅助设计 PCB辅助设计
制作: 制作: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郭勇
1
PCB辅助设计 PCB辅助设计
第9讲
原理图库元件设计
实 训 目 的
⑴掌握元器件库编辑器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掌握元器件库编辑器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掌握规则和不规则元器件设计方法。 ⑵掌握规则和不规则元器件设计方法。 掌握库元件的复制方法。 ⑶掌握库元件的复制方法。 掌握多功能单元元件设计。 ⑷掌握多功能单元元件设计。
8
2
PCB辅助设计 PCB辅助设计
实 训 内 容
3
PCB辅助设计 PCB辅助设计
4

6
PCB辅助设计 PCB辅助设计
7
PCB辅助设计 PCB辅助设计
思 考 题
⑴如何旋转元件的引脚? 如何旋转元件的引脚? 如何判别元件引脚哪端具有电特性? ⑵如何判别元件引脚哪端具有电特性? 规则元件设计与不规则元件设计有何区别? ⑶规则元件设计与不规则元件设计有何区别? 设计多套部件单元的元件时,应如何操作? ⑷设计多套部件单元的元件时,应如何操作? ⑸如何在原理图中选用多功能单元元件的不同 功能单元? 功能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