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内容,包括多基因遗传、连锁遗传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分析复杂的遗传问题,并掌握遗传交叉图、遗传概率计算等分析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掌握了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基因、染色体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遗传规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遗传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此外,学生在解决遗传问题时,可能会受到先前错误概念的影响,导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受限。
3.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素养。
难点:如何将遗传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遗传学知识的应用。例如,通过分析家族遗传病史、生物多样性等案例,使学生认识到遗传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对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期待大家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篇一:孟德尔教案】1.教材分析1.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第1课时,从本章内容看,《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写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本节内容需2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再发现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呈现,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包括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明线──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一条暗线──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科学方法的训练。
当然,这也将是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主线。
1.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可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2.1知识方面:通过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2.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1.2.3能力方面: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数学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1.3教学重点、难点1.3.1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生物高中遗传定律教案

生物高中遗传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
3. 能够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教学内容:
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概述
3.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同源组合律
教学过程:
第一节: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1. 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 学生讨论孟德尔是如何进行遗传实验的,以及他得出的遗传规律。
第二节: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概述
1. 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同源组合律;
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第三节:实验操作
1.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则;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遗传规律。
第四节:讨论与总结
1. 学生讨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 学生总结遗传规律,思考如何运用遗传定律解释其他遗传现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理解遗传现象背后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浙教版必修2.doc

必修2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2课时)一、教学目标:1、阐明孟徳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举例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与分离定律的解释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
3、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4、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逐步养成怀疑、批判、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教学难点: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方法:讨论举例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讣单因子杂交卖殓(植色丿P:紫花X白花紫花f 10F2紫花705白花224比例约3: 1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讲解】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彖称为性状分离。
孟徳尔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都得出了3: b 可见这其中肯定有什么规律存在。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为什么在子二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的假设。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写出遗传图解,并强调遗传图解屮的符号书写。
)白花P 紫花配子F2【总结概念】配子F1 XCC X [cc.Cc紫花(§)/\.© '紫花CC白花关于基因.性状的概念及关糸基因控制性状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控制控制卜相对性状隐性性状丿等位基因分离 -------- 軽性状分离学生看课本,讨论回答:①性状是基因决定的。
显性慕因(A)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②配子形成时,成对的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③受精后,雌雄配子又恢复成对。
显性基因(A)对隐性基因(a)有显性作用。
所以F1表现显性性状。
④等位基因相互独立⑤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受精机会均等。
七、板书:必修2笫一章孟徳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一、杂交实验的取材一一豌豆二、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解释、三、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一一测交四、显性的相对性八、作业设计。
高中生物试讲遗传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试讲遗传定律教案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孟德尔的自然和程度定律以及分离定律的实质内容;
3. 能够分析和解释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和遗传规律。
二、教学内容:
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简介;
2. 自然和程度定律;
3. 分离定律;
4. 基因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
1. 学生导入:通过举例引入基因和遗传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学习: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及其发现,讲解自然和程度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含义和内容;
3.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遗传交配实验,观察后代的表现形式,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4. 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基因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5. 學生总结:学生总结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基因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评估:
1. 定期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遗传定律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遗传规律;
3.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课堂管理:保持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学生表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补充说明: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遗传学知识水平。
希望学生能够在本课程中取得进步,为将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孟德尔定律的课程设计

孟德尔定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孟德尔定律的基本概念,理解遗传规律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孟德尔定律中的基因分离、基因组合和基因表现等关键知识点。
3.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孟德尔定律进行遗传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思考,提出并验证遗传假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遗传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生物学科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例分析为主。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生物遗传现象有一定了解,但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尚需加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本课程要求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孟德尔定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例子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孟德尔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回顾基因和染色体的基本知识,导入孟德尔定律的学习。
- 知识点:基因的概念、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2. 孟德尔定律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基因组合定律、基因表现定律。
- 教学要求: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强调定律的适用条件和作用。
3. 遗传概率的计算:- 知识点:概率的基本概念、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
-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遗传问题。
4. 遗传图谱的绘制:- 知识点:遗传图谱的概念、绘制方法。
- 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动手绘制遗传图谱,加深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
5. 实际例子的分析:- 知识点:运用孟德尔定律解释实际遗传现象。
- 教学要求:选取典型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高中生物遗传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定律教案
主题:遗传定律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目的和结果。
2.掌握孟德尔三项遗传定律的内容。
3.了解遗传学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和三项遗传定律的内容。
难点:如何运用遗传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2.提出问题:为什么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对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及其结果。
2.介绍孟德尔三项遗传定律:单性律、分离律、自由组合律。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让学生分组进行扔硬币模拟孟德尔的实验。
2.让学生根据硬币扔掷的结果来验证孟德尔的三项遗传定律。
四、讨论(10分钟)
1.让学生总结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三项遗传定律。
2.讨论遗传学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小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强调遗传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作业:复习遗传定律的内容。
2.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遗传学在生物学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三项遗传定律,掌握了遗传学的基本知识。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遗传定律的原理。
在讨论和小结环节中,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并加深对遗传学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学遗传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学遗传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分析并解决与遗传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概念及内容;
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和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问题分析;
2. 如何将遗传定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孟德尔的实验背景和目的,引出遗传定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随机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优势性定律的内容,并分别进行实验演示和讨论。
3. 梳理:总结遗传定律的特点和规律,并与学生共同梳理各个定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练习:设计一些与遗传有关的问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应用:讨论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遗传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并进行课堂总结和反思。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或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家中深化对遗传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问题解答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扩展遗传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篇一:孟德尔教案】1.教材分析1.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第1课时,从本章内容看,《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写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本节内容需2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再发现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呈现,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包括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明线──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一条暗线──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科学方法的训练。
当然,这也将是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主线。
1.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可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2.1知识方面:通过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2.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1.2.3能力方面: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数学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1.3教学重点、难点1.3.1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3.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杂合体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的分析)。
2.教法与学法2.1教法由于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本节课将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模拟实验,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突破教学难点。
在整堂课中,理性思维训练贯穿始终,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2.2学法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感受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因此以问题为依托、以演绎推理为主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思考、观察、讨论,伴以读图、析图、写遗传图解等训练,来培养学生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和规范性的养成,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过程3.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在回顾分离定律的基础上,沿孟德尔的探究思路,通过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两对相对性状共同遗传时有何规律?)引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这既符合孟德尔的探究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可褒扬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2层层引导,学习新知(30分钟)3.2.1实验现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内容后,请学生叙述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3.2.2提出问题: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回答:(1)为什么f1全是黄色圆粒?(帮助学生巩固对性状显隐性的认识)(2)对f2粒形和粒色两对性状分别研究时是否仍遵循分离定律?9:3:3:1与3:1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在性状水平上认识到自由组合现象。
同时训练学生处理、运用数据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是概率定律)(3)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借鉴遗传因子假说,能否解释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3.2.3做出假说:此时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讨论,教师作如下引导: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性状分离是因为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那么性状自由组合的原因是什么?此时,“性状的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这一假设已呼之欲出。
(通过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对前面的推理过程适时做出肯定性评价(你们做出了和伟大的科学家一样的解释!),使学生对前面的推理过程得到自我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心。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对此难点加以突破。
对比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意识到,孟德尔解释的重点是:在配子形成时发生了什么及最终形成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课前布置学生以同桌两个为一组,每组准备一元和五角硬币各一枚,一面代表y、r,另一面代表y,r,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直观地体验并总结出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在理解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遗传图解表示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及结果,找学生代表黑板书写。
完成后,同桌相互评价并共同评价、完善黑板上的遗传图解,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完整的遗传图解。
(使学生加深对自由组合解释的理解并训练学生书写遗传图解的规范性)3.2.4验证假说:教师引导:孟德尔在得出分离定律时,提出假说后探究过程结束了吗?假说可以解释已有的实验现象,就说明它一定是正确的吗?让学生参考分离定律的验证实验,自主设计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
3.2.5总结规律:至此可让学生自行总结并叙述自由组合定律。
(培养学生总结及表达能力)3.3课堂巩固与评价(10分钟)限时完成学案“课堂巩固”部分习题(略),公布答案并点评。
3.4小结(2分钟)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是分离定律的延伸。
但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至此人们已认识到遗传因子的存在,它在哪里,是什么,如何行使功能,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3.5布置作业(1分钟)4.板书设计【篇二:81孟德尔遗传规律教案设计】8.1遗传规律1.导入细胞基本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延续性、细胞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整体的生物体生命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遗传也是这样,对一个生物体生命的延续。
生命的价值可能不在于个体生命的无限性,而在于生命本身的一个延续过程。
那就会涉及到另外一个事情,对于一个个体它怎样留下自己的后代。
生命的延续性还是通过遗传这样的过程来实现的。
遗传背后的内涵、机制是什么样?探讨的遗传规律。
2新课遗传的现象实际上人们已经很早就观察到了。
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遗传现象,那它背后的规律是什么?人们很早已经开始研究,但是真正获得一个成功的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孟德尔。
孟德尔本人出身很一般,家里也很贫穷,对于这些穷孩子有什么出路呢?其中有一条是到修道院去当牧师,牧师是一个很受人尊重的职业。
可以做很多的社会工作,不仅仅是传道了,其他的一些学校啊、医院啊都和可以和修道院有关。
他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在修道院里面后来有机会去大学进修,回来后,除了做一些事务性工作,就开始了对遗传学的研究。
3.来看看孟德尔的遗传学的研究为什么在孟德尔之前有很多人关注这样一个遗传的活动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规律呢?有人本身的问题——因为他是孟德尔但是客观来讲,孟德尔实现这样一个成功的有很多的客观因素。
(一)研究对象——豌豆其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豌豆,选择的实验材料很有意思——豌豆。
天然的自然界的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
什么意思呢?闭花传粉:花在开放之前实际上在花的内部已经完成了传粉的工作。
在花里面有雌蕊和雄蕊。
花的核心结构实际上就是雌蕊和雄蕊,雌蕊就相当于母本,雄蕊就相当于父本。
一朵花里面既有雌蕊又有雄蕊这种花叫做两性花。
植物界中也有单性花。
如但常见的玉米是单性花,既有有雌花又有雄花两个花长在一株玉米上,玉米的雄花长在哪?尖上。
雌花就是玉米棒子上的长须,就是雌蕊,像笤帚似的东西上面的花粉落下来,玉米轴上,完成受精。
银杏——雌树和雄树。
而豌豆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开花之前,在自己的花里面完成了受精过程。
自己的遗传特质在自己完整的植株里面就能够完成传代。
自己繁殖的后代100%都是自己的,不会与其他的植株发生一个杂交的过程。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自然界的豌豆都是纯种。
什么是纯种呢?比如养猫或养狗都知道,比方说养了一个虎的猫,岁数挺大的了,想留下一个跟它一样的猫,你得选择一个跟它一模一样的或跟它一种的猫去交配才能留下一样的猫。
比如一个开白花的豌豆,只要它在自然界中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无论它传多少代,都是白的。
(不是所有的花都是这样的,虫媒花)受精受结的种子,都留在豆荚里面,对于后代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同的特征,我可以很好的收集它进行观察和计数。
具有很多对便于识别的相对性状。
研究遗传学要有一个目标,对于一个生物体,它的特征是丰富的、复杂的体系。
一定要去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
比如,我就关注双眼皮。
很多人觉得双眼皮比较好看,我想知道双眼皮的遗传是什么样子的,你不用管别的东西,只看双眼皮。
孟选择其中的7对,容易分辨的,比方说花的颜色(紫的、白的),种子的颜色(黄的绿的),种子形状(圆的皱的)等等。
涉及到一个概念:什么叫做性状?遗传学中的研究目标,我们观察一个生物体的时候,你总会根括出它的一些特征,其实就是生物体各种各样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性状都是对存在的。
比方说高鼻梁,低鼻梁。
嘴唇厚薄,个高个矮这些都是一对一对的相对性状。
我们把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就称做相对性状。
用豌豆怎么来做研究呢?(二)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他用8年时间做实验写成的论文的名字就叫做《植物的杂交实验》实验方法其实很简单,之所以实行了8年更多是在艰苦的数据统计和多代的重复实验上面。
三个部分(1)去雄。
既然是杂交,就要打破自然界闭花传粉的模式。
想看看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植株之间是怎么延续它的性状的。
要完成杂交,不能让花自己闭着,在花受粉之前,把花掰开,为了避免自花传粉,去掉雄蕊,这一操作——去雄。
异花人工授粉(开白花的花粉,涂抹到开紫花的雌蕊上)套袋(为了防止别的花粉传播到)(2)收集计数(3)统计计算(三)结果1.分离定律(一)一对相对性状选择其中的一个例子花的颜色:紫花白花遗传图解p(亲本) 紫花x 白花(父本和母本)♀(女神维纳爱美,常持小镜子形似)♂(因为爱神丘比特的弓箭袋状如)♀♂f1(子1代)紫花(全部) f1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隐性性状自交 f1代自交产生2个性状f2 显:隐大约为3:1f2 正反交的结果相同紫白构造出的f1与自然界的子代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既有紫也有白,与自然界不同在f2代既出现了显性亲本的性状,也有隐性——性状分离而且还没完,别的人做这个实验到这也就差不多了,meng与之前所有研究遗传学的人最大的区别是把数据的统计加入了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