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在线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总复习题

华师在线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总复习题
华师在线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总复习题

1.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称为实验的()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信度

D.区分度

答案:A

2.将“智力”界定为“认识能力”或“抽象思考的能力”属于什么定义?()

A.操作性定义

B.概念性定义

C.实验的操作性定义

D.测量的操作性定义

答案:B

3.某人关节一痛,就会下雨,这是

A.伪相关

B.中介相关

C.直接相关

D.伪零相关

答案:A

4.标准分数属于何种量尺?

A.等级量尺

B.类别量尺

C.等距量尺

D.比率量尺

答案:C

5.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是()

A.效果标准

B.效率标准

C.职责标准

D.素质标准

答案:D

6.下列哪种量数属于差异量数?

A.平均数

B.中数

C.标准差

D.众数

答案:C

7.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的基本原则是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 创造性原则

D.可能性原则

答案:A

8.开调查会的人数最好是

A.3-8个

B.5-10个

C.10-15个

D.15-20个

答案:A

9.下列研究方法哪种是古代没有的?

A.测量评价法

B.历史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答案:D

10.我国将模糊论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年代是

A.20世纪前后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D

11.美国坎贝尔与斯坦利:《实验与准实验研究设计》一书发表于

A.1930年

B.1963年

C.1976年

D.1982年

答案:B

12.下列诸因素中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是()

A.测量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

B.统计回归

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D.多重实验除了干扰

答案:B

13.什么是问题?

A.问题就是假设

B.问题就是矛盾

C.问题就是疑问

D.问题就是意见

答案:B

14.Z检验适合于什么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A.大样本

B.中样本

C.小样本

D.都不对

答案:A

15.对测量学生高层次的认识水平更有利的题型是

A.分析题

B.填空题

C.选择题

D.判断题

答案:A

16.下列哪种统计图适用于连续性资料?

A.直条图

B.圆形图

C.直方图

D.扇形图

答案:C

17.下列要求哪个不是抽样的要求?()

A.采取抽样的方法

B.确定抽样范围

C.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D.样本必须有足够的数量

答案:A

18.“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什么变量?()

A.连续变量

B.中介变量

C.主动变量

D.属性变量

答案:D

19.教学时间属于什么变量?

A.中介变量

B.连续变量

C.类别变量

D.主动变量

答案:D

20.问卷中不该出现的问题是

A.行为问题

B.思想问题

C.政治问题

D.隐私问题

答案:D

21.平均数属于什么量数?

A.差异量数

B.集中量数

C.差异系数

D.相关系数

答案:B

22.差异系数属于什么量数?

A.差异量数

B.集中量数

C.相对差异量数

D.相关系数

答案:C

23.标准差属于什么量数?

A.差异量数

B.集中量数

C.差异系数

D.相关系数

答案:A

24.“文化程度”属于哪方面的问卷题目?

A.行动方面

B.态度方面

C.个人静态资料方面

D.个人状态方面

答案:C

25.当代教育评价的鼻祖是()

A.泰勒

B.比纳

C.布卢姆

D.桑代克

答案:A

2. 1864年,谁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成绩量表?

A.比纳

B.菲雪尔

C.桑代克

D.斯坦利

答案:B

3.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称为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别调查

答案:C

5.在不同的时间使用同一份试卷,对同一集体的受试者进行重复测验,所得到的两组考试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称为()

A.复本信度

B.重测信度

C.分半信度

D.库李信度

答案:B

7.教学方法是什么变量?

A.观察变量

B.中介变量

C.属性变量

D.因变量

答案:A

9.下列哪种量尺精确度最高?

A.类别量尺

B.等距量尺

C.比率量尺

D.等级量尺

答案:C

10.问卷设计有关个人静态资料方面的题目,主要是了解

A.个人实际行为

B.个人对事物的态度

C.被问者个人基本情况

D.个人静止不变的态度

答案:C

11.未来研究法产生于什么年代?

A.19世纪前后

B.20世纪前后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答案:C

12.“必须有健全的大脑才能成为科学家”,“必须有健全的大脑”是“成为科学家”的什么条件?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都不是

答案:B

14.记者常常在每年教师节选取几位典型教师访问,以代表全体的教师,这是采用的什么抽样方法?

A.分类抽样法

B.整体抽样法

C.有意抽样法

D.双重抽样法

答案:C

15.“学习成绩”属于什么变量?

A.中介变量

B.主动变量

C.连续变量

D.类别变量

答案:C

17.下列特征哪个不是假设的特征?

A.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B.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C.具有多样性

D.具有确定性

答案:D

18.下列量尺哪种精确度最低?

A.等级量尺

B.类别量尺

C.等距量尺

D.比率量尺

答案:B

19.提高问卷信度的关键是

A.目标体系设计

B.写好指导语

C.问卷题目的种类

D.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及控制问卷发放的条件

答案:D

20.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A.正确选题

B.写好指导语

C.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

D.设计“目标体系”

答案:D

21.原始分数属于何种量尺?

A.等级量尺

B.类别量尺

C.等距量尺

D.比率量尺

答案:A

23.选题的首个程序是

A.查阅有关资料

B.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

C.陈述研究问题

D.确定研究问题的领域

答案:D

24.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的关系如何?()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联系

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

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操作性

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

答案:B

25.将“强化作用”界定为“在某类行为出现时加以称赞或对之微笑”,这是什么定义?()

A.概念性定义

B.操作的操作性定义

C.实验的操作性定义

D.测量的操作性定义

答案:C

4.性别是()

A.社会学变量

B.心理学变量

C.生理学变量

D.教育学变量

答案:A

6.结构性访问又称

A. 深度访问

B.控制式访问

C.非标准化访问

D.集中性访问

答案:B

7.除了实验变量外,还有一些自变量可能影响因变量而干扰实验结果,这些干扰实验结果的自变量,称为()

A.干扰变量

B.准实验变量

C.隐形变量

D.无关变量

答案:A

11.在教育研究中,建立因果关系最好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文献法

C.实验法

D.追踪法

答案:C

12.探讨由时间的经过而发生变化的调查称为()

A.追踪调查

B.发展调查

C.相关调查

D.区别调查

答案:B

13.下列特征哪个不是假设的特征?

A.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B.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C.具有多样性

D.具有确定性

答案:D

14.教育测量蓬勃兴起的时期是()

A.古代

B.18世纪前后

C.19世纪前后

D.20世纪前后

答案:D

19.下列因素哪个影响实验的外在效度?

A.统计回归

B.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效果

C.成熟

D.测验

答案:B

20.“教育程度”属于什么变量?

A.类别变量

B.中介变量

C.属性变量

D.主动变量

答案:C

21.皮亚杰在探索认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对幼教研究有重大价值。

A.“临床”观察法和跟踪研究法

B.文献法和预测法

C.调查法和个案法

D.实验法和溯因法

答案:A

24.一般认为,在近代教育史上最早进行教育调查的人是()

A.杜威

B.莱斯

C.布鲁纳

D.赞科夫

答案:B

2.如果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收入则越高,这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D.零相关

答案:A

4.下列诸因素中影响实验外在效度的是

A.统计回归

B.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C.历史

D.差异选择

答案:B

10.下列途径哪个不是选择研究问题的途径?

A.从有关理论中演绎研究问题

B.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

C.从现在研究中发现问题

D. 从过去研究中发现问题

答案:C

12.下列研究方法哪种是古代没有的?

A.测量评价法

B.历史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答案:D

15.将总体按某种标准分为若干类,再从各类中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体来作为样本,此种抽样方法称为

A.分类抽样法

B.整体抽样法

C.有意抽样法

D.多级抽样法

答案:B

18.中数属于什么量数?()

A.差异量数

B.集中量数

C.相对差异量数

D.相关系数

答案:B

20.教学方法是什么变量?

A.观察变量

B.中介变量

C.属性变量

答案:A

22.在教育研究中,建立因果关系最好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文献法

C.实验法

D.追踪法

答案:C

23.观察研究法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应用的高峰期大约在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答案:B

25.下列要素哪个不是测量定义包含的要素?

A.事物及其属性

B.数字或符号

C.过程

D.法则

答案:C

1.未来预测学产生于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答案:C

5.下列要求哪个不是抽样的要求?()

A.采取抽样的方法

B.确定抽样范围

C.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D.样本必须有足够的数量

答案:A

7.下列哪种量数属于差异量数?

A. 平均数

B.中数

C.标准差

D.众数

答案:C

8.问卷中不该出现的问题是

A.行为问题

B.思想问题

C.政治问题

D.隐私问题

答案:D

12.结构性访问又称

A. 深度访问

B.控制式访问

C.非标准化访问

D.集中性访问

答案:B

16.美国学者曾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1964年的40种教育杂志,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研究采用

A.实验法

B.文献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答案:D

17.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是()

A.效果标准

B.效率标准

C.职责标准

D.素质标准

答案:D

18.年龄是()

A.社会学变量

B.教育学变量

C.心理学变量

D.生理学变量

答案:A

21.选题的最后程序是

A.确定研究问题的领域

B.查阅有关资料

C.陈述研究问题

D.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

答案:C

22.下列诸因素中影响实验外在效度的是

A.统计回归

B.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C.历史

D.差异选择

答案:B

23.一般认为,在近代教育史上最早进行教育调查的人是()

A.杜威

B.莱斯

C.布鲁纳

D.赞科夫

答案:B

24.探讨由时间的经过而发生变化的调查称为()

A.追踪调查

B.发展调查

C.相关调查

D.区别调查

答案:B

25.适用于小样本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是()

A.Z检验

B.D检验

C.t检验

D.F检验

答案:C

11.对教育测量而言,最重要的效度是()

A.内容效度

B.效标关联效度

C.预测效度

D.结构效度

答案:A

14.“三论”方法何时开始引入教育领域?

A.19世纪前后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C

26.定性分析的根本方法是数学方法

答案:错误

27.1979年,《教育研究》发出“教育科学的生命在教育改革”

答案:错误

28.两个变量之间,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化都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这种关系称为正关系。()

答案:错误

29.效度是测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程度。

答案:错误

30.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称为个别调查。

答案:错误

31.在问卷调查中,了解“文化程度”的题目属于静态资料方面的题目。

答案:正确

32.结构性观察是一种无计划的观察。

答案:错误

33. 19世纪前后,教育实验运动迅速开展。

答案:正确

34.同时效度指测验分数与将来效标资料之间的相关程度。

答案:错误

35.教育实验大多数情况下是准实验。

答案:正确

36.在坎贝尔和斯坦利的教育实验设计模式中,用O表示实验变量。()答案:错误

37.了解学生深层次的思想意向,问卷中应使用态度资料方面的题目。()

答案:正确

38.问卷的题目适合为好。

答案:正确

39.美国布鲁姆把认知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答案:正确

40.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称为区分度。

答案:正确

41.概念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

答案:错误

42.在坎贝尔和斯坦利的实验设计模式中,实验变量用X来表示。

答案:正确

43.预测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过去的效标资料之间的相关程度。()

答案:错误

44.正确选择问题是科研工作成功的充分条件。()

答案:错误

45. 如果一个变量伴随着第二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下降而下降,那么这两个变量的关系为负相关。()

答案:错误

46.操作性定义是参照概念上或假设上的标准来界定研究变量或重要名词的意义

答案:错误

47.矛盾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答案:正确

48. 18世纪前后,是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全盛时期。()

答案:错误

49.未来预测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

答案:正确

50.结构性观察法是一种系统性观察法。

答案:错误

26. 教育评价的鼻祖是泰勒。

答案:正确

28.信度是测验所得分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程度。()

答案:错误

29.构成母体的基本单位或元素称为抽样单位。

答案:正确

30.假设是研究问题的肯定答案。

34.教育调查研究法是一种实践性研究方法。()

答案:错误

35.为某种结果的出现而必备的条件称为充分条件

答案:错误

41.循环实验设计是一种准实验设计。

答案:正确

43.中数是数列按大小顺序排

答案:正确

44.古代的教育研究法有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历史法、测量评价法和实验法。()

答案:正确

46.将“智力”界定为“认识能力”或“抽象思考的能力”是给智力下概念性定义。

答案:正确

48.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在教育研究中广泛运用。

答案:正确

49.描述未来事件的研究主要有调查研究。()

答案:错误

50.理想是一种社会学变量。()

答案:错误

26.等级量尺具有相等单位。

答案:错误

29.契合法是因果分析的具体方法之一。()

答案:正确

30.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将模糊论方法的原理运用于教育研究。()答案:错误

32.思辨法产生于现代社会

答案:错误

35.t检验适用于小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36.静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

答案:错误

39.将“青少年”界定为“7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这种定义方法是概念性定义

答案:错误

40.将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与等组后测实验设计综合为四组实验设计,是由所罗门1949年首创

答案:正确

41.点二列适用于检验二分名义变量与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

答案:正确

46.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在教育研究中广泛运用。

答案:正确

47.只要其出现,结果就一定会出现的条件称为充分条件。()

答案:正确

26.“目标体系”的设计会直接影响问卷资料的效度。

答案:正确

34.溯因研究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由果追因。()

答案:正确

43.调查研究在我国最早见于荀子学记所载的有关调查国家资源的文献。

答案:错误

44.抽样单位就是从总体中所抽取出来的个体或元素的小集合体。

答案:错误

49.假设是有科学依据的假定性看法。()

答案:正确

26.问题就是已经解决的假设

答案:错误

31.在各种实验设计模式中,较严谨控制并较通用的实验设计是等组前后测或等组后测设计。

答案:正确

32.在问卷调查中,了解“文化程度”的题目属于静态资料方面的题目。

答案:正确

33.概念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

答案:错误

34.只要其出现,结果就一定会出现的条件称为充分条件。()

答案:正确

36.问卷是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工具。()

答案:正确

37.正确选择问题是科研工作成功的充分条件。()

答案:错误

38.教育调查研究法是一种实践性研究方法。()

答案:错误

39.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

答案:正确

40.操作性定义是参照概念上或假设上的标准来界定研究变量或重要名词的意义

答案:错误

42.静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

答案:错误

44.效度是测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程度。

答案:错误

45.问卷的主要特点是结构性强。

答案:正确

46.在教育实验中,有些变量(如动机、疲劳)不能直接观察控制或测量,但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这些变量称为隐形变量。()

答案:错误

47.循环实验设计是一种准实验设计。

答案:正确

48.教育实验大多数情况下是准实验。

答案:正确

49.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质量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错误

50.典型抽样法是指研究者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选样本。()

答案:错误

51.教育评价的标准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效能标准、和素质标准。

答案: 职责标准

52.自变量居于的地位,因变量居于果的地位。

答案: 因

53.假设就是研究问题的答案。

答案: 暂时

54.问卷的题目大致有三方面内容:①有关静态资料方面的题目;②有关行为方面的题目;③有关方面的题目。

答案: 态度

55.描述未来事件的研究主要有。

答案: 实验研究

56.19世纪前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时期。答案: 全盛

57.如果一个变量伴随着第二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下降而下降,那么这两个变量的关系为相关。

答案: 正

58.实验效度有两种:一是效度;二是外在效度。

答案: 内在

59.为了提高问卷的效度,设计问卷时应着重抓好设计这一环节。

答案: 目标体系

60.众数是在次数分布中那个数。

答案: 出现次数最多的

61.操作性定义是根据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

答案: 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

62.定性研究的变量没有上的变化而只有性质上的差异。

答案: 数量

63.科学研究有如下三个显著特征:。

答案: 系统性、客观性、创造性

64.静态评价就是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

答案: 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具备的条件

65.实验内在效度的高低,取决于对变量控制的程度。

答案: 无关

66.自然观察法是在进行观察。

答案: 非控制状态中

67.衡量考试质量的常用指标是:。

答案: 信度、效度、难度、区分

68.效度是测量的程度。

答案: 准确性和有效性

69.定性分析的根本方法是方法。

答案: 哲学

70.观察研究法的特点是:性、情感性和重复性。

答案: 直接

71.测量就是根据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

答案: 某种法则

72.问题就是尚未解决的。

答案: 矛盾

73.描述“未来事件”的研究主要有研究。

答案: 实验

74.跨文化研究法是利用各种为样本,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索背景的变量间的关系。

答案: 不同文化

75.重点集中访问是非访问的重点集中在上。

答案: 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

51.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称为。

答案: 区分度

52.只要其出现,结果就一定会出现的条件称为。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历届考试试题复习资料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2009至201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命题教师:罗宏 适用班级:200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及高分子材料专业 考试(考查) 年 月 日 共 页 1、 满分100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 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 则视为废卷。 3、 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 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 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得分 评阅教师 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正确的记错误的记“%” 1?因为晶体的排列是长程有序的,所以其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 (% 2. 刃型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垂直。(话 3. 莱氏体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的片层状混合物。(X ) 4?异类原子占据空位称为置换原子,不会引起晶格畸变。 (X 5. 电子化合物以金属键为主故有明显的金属特性。 (话 6. 冷拉后的钢条的硬度会增加。(话 7. 匀晶系是指二组元在液态、固态能完全互溶的系统。 (话 题号 -一- -二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评阅(统分”教师 得分 :题 * 冷 =要 密;

8.根据菲克定律,扩散驱动力是浓度梯度,因此扩散总是向浓度低的方向进行。(X

9. 细晶强化本质是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的塞积越严重,材料的强度也就 越高。(V ) 10. 体心立方的金属的致密度为 0.68。(V ) 、单一选择题:(10分,每空1分) (B) L+B — C+B (C ) L —A+B (D ) A+B^L 7. 对于冷变形小 的金属,再结晶核心形成的形核方式一般是( A ) (A ) 凸出形核亚 ( B )晶直接形核长大形核 (B ) 亚晶合并形核 (D )其他方式 8. 用圆形钢饼加工齿轮,下述哪种方法更为理想? ( C ) (A )由钢板切出圆饼(B )由合适的圆钢棒切下圆饼 (C ) 由较细的钢棒热镦成饼 (D )铸造成形的圆饼 1. 体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有(B ) 个原子。 2. 3. (A) 3 ( B) 2 (C) 6 固溶体的不平衡凝固可能造成 (A )晶内偏析 (C )集中缩孔 属于<100>晶向族的晶向是( (A) [011] (B) [110] (D) 1 (B) (D) (C) 晶间偏析 缩松 [001] (D) [101] 4.以下哪个工艺不是原子扩散理论的具体应用 (A )渗氮 (B )渗碳 (C )硅晶片掺杂 () (D )提拉单晶5.影响铸锭性能主要晶粒区是(C ) (A )表面细晶粒区 (B )中心等轴(C )柱状晶粒区 三个区影 响相同 6 ?属于包晶反应的是(A ) ( L 表示液相, A 、B 表示固相) (A) L+A — B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5) 来源:考试大 2009/10/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五)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 A.亚里士多德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 D.康德 2.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来源:考试大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4.★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 A.最大数量的 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 D.不同性质的www.Ehttps://www.360docs.net/doc/177383517.html,考试就到考试大 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A.搜集史料 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D.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 6.★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 )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采集者退散 C.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 7.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要依据( ) A.观察内容的结构

B. 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 D.观察的对象 8.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9.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区分度 10.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相关的教育家除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外,还有( ) A.梅伊曼和拉伊 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考试大论坛 C.蒙台梭利和拉伊 D.蒙台梭利和杜威 11.较简单的单因素实验设计中,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 A.XO B.O1X02 12.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定义的( ) A.被定义项 B.定义项来源:考试大 C.定义联项 D.定义的规则 13.先假说,后求证,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这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 ) A.分析 B.综合 C.归纳来源:考试大 D.演绎 14.★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这是归纳法哪一具体方式的特点?( ) A.完全归纳法 B.简单枚举法 C.科学归纳法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因果联系归纳法 15.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的是( ) A.计数数据资料 B.等级数据资料 C,等距数据资料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 比为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1.75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 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 =70件,σ=5.6件 乙车间: x =90件, σ=6.3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华师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试题及答案 (2)

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数 学 试 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考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有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对的得3分,答错、不答或答案超过一个的一律得0分. 1. 3-的倒数是( ) A . 31 B.3 1- C. -3 D. 3 2. 计算() 2 3a 的结果是( ) A .6 a B .9 a C .5 a D .8 a 3. 如图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4. 函数y =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 B .2x < C .2x ≥ D .2x ≤ 5.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9:16,则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 ) A.9:16 B. 3:4 C.9:4 D.3:16 6. 如果点P 在第二象限内,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A.(-4,3) B.(-4,-3) C.(-3,4) D.(-3,-4) 7.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3cm ,一个边长为1cm 的小正方形沿着正方形ABCD 的边 AB →BC→CD→DA→AB 连续地翻转,那么这个小正方形第一次回到起始位置时,它的方向 是下图的( ) 第7题图 A B C D A B C D 第3题图

A B α 5米 第14题图 B C D G 第16题图 F B A 6cm 3cm 1cm 第17题图 A F E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8. 计算:20100 =____________. 9. 2008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座席数是91000个,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为__________________个. 10. 方程:0252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_. 11. 某同学7次上学途中所花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10,9,11,12,9,10,9.这组 数据的中位数为 __. 12. 将直线 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3. 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有两点),1(1y A 和),2(2y B , 则1y ______2y (填“<”“=”“>”). 14. 如图,先锋村准备在坡角为0 30=α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B 为__________米. 15.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母线长是4,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 16. 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4,AD=2.将矩形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 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如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17. 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3cm ,高为6cm . ①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 ,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_________cm ; ②如果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3圈到达点B ,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_________cm . 三、解答题(共89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8.(9分)计算:92)65(2 1 +÷--- 19.(9分)先化简下面代数式,再求值: a a a a ---2 1 1, 其中2-=a 20.(9分)如图,点E 、F 分别是菱形ABCD 中BC 、CD 边上的点(E 、F 不与B 、C 、D 重合);在不作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 适当的条件,能推出AE=AF ,并予以证明. x y 3 1=x y 6=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I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答: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称为单位位错。 交滑移: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称为交滑移。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叫做一个滑移系。 伪共晶: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离异共晶:由于非平衡共晶体数量较少,通常共晶体中的a相依附于初生a相生长,将共晶体中另一相B推到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从而使共晶体两组成相相间的组织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体称为离异共晶。 奥氏体:碳原子溶于丫-Fe形成的固溶体。 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A )分解为a/2[111]+a/2[l11]. (A)不能(B)能(C)可能 2. 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B ) (A)组元的浓度梯度(B)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D )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A) (A)氧离子空位(B)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 A )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 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B ) (A)1vk e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 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 _________,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2.亚里士多德在_________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并以巴巴拉式_________为科学解释中演绎推理的范例,强调通过演绎建立科学解释,对以后的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3.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_________性工具书。我国第一部教育百科全书是1985年出版的《_________》。 4.理论构思所含的基本概念,特别是_________,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有严格规定的含义,二有好的_________,三有好的清晰度。 5.从观察的系统性来看,观察法可分_________和_________。 6.教育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初步整理资料和进行描述统计等步骤。 7.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把访谈调查分为_________访谈调查和_________访谈调查。 8. _________,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无关变量,也叫_________。 9.归纳法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_、完全归纳法和_________三种,前者又称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称因果关系归纳法。 10.根据一个判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直接关系程度和是否加入评价性要素,可以把命题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元,标准差为元。试以%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 间;(φ(2)=)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为(,) 3 要求:①、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②、计算判定系数R 。 附: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 =-= ∑∑n x n y ββ)) 1 0 – ×58=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 =+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4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 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 。 7、对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e M >o M ③、x >o M >e M 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σ甲>σ乙,x 甲>x 乙,由此可推断 ( )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25141--华中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备考题库25141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鲁迅评价()“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正确答案:C (2)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 A.曰归曰归 B.三十而立 C.之二虫又何知 正确答案:A (3)《牡丹亭》主角是() A.崔莺莺 B.张珙 C.杜丽娘 正确答案:C (4)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正确答案:A (5)()的诗以田园诗成就最高,被公认为我国第一位成就卓越的田园诗人。 A.王维 B.孟浩然 C.谢灵运 D.陶渊明 正确答案:D (6)“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 A.陆游 B.唐婉 C.白居易 正确答案:A (7)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 A.《死水》 B.《蛇》 C.《乡愁》 正确答案:A (8)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正确答案:A (9)()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A.郭沫若 B.徐志摩 C.闻一多 D.戴望舒 正确答案:C (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A.陆游 B.唐琬 C.白居易 正确答案:C (11)《牡丹亭》的作者是() A.汤显祖 B.王实甫 C.曹雪芹 正确答案:A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 A.《对酒》 B.《滕王阁序》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2019年6月

第1页(共11页)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级《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后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日期:2019年6月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中相应题号处,本题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答案 1. 在形核-生长机制的液-固相变过程中,其形核过程有非均匀形核和均匀形核之分,其形核势垒有如下关系( )。 A. 非均匀形核势垒 ≤ 均匀形核势垒 B. 非均匀形核势垒 ≥ 均匀形核势垒 C. 非均匀形核势垒 = 均匀形核势垒 D. 视具体情况而定,以上都有可能 2. 按热力学方法分类,相变可以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一级相变是在相变时两相自由焓相等,其一阶偏导数不相等,因此一级相变( )。 A. 有相变潜热改变,无体积改变 B. 有相变潜热改变,并伴随有体积改变 C. 无相变潜热改变,但伴随有体积改变 D. 无相变潜热改变,无体积改变 得分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3. 以下不是材料变形的是()。 A. 弹性变形 B. 塑性变形 C. 粘性变形 D. 刚性变形 4. 在固溶度限度以内,固溶体是几相?() A. 2 B. 3 C. 1 D. 4 5. 下列不属于点缺陷的主要类型是()。 A. 肖特基缺陷 B. 弗伦克尔缺陷 C. 螺位错 D. 色心 6. 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是()的过程。 A. 可逆与突变 B. 不可逆与渐变 C. 可逆与渐变 D. 不可逆与突变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晶界上原子与晶体内部的原子是不同的 B. 晶界上原子的堆积较晶体内部疏松 C. 晶界是原子、空位快速扩散的主要通道 D. 晶界易受腐蚀 8. 表面微裂纹是由于晶体缺陷或外力作用而产生,微裂纹同样会强烈地影响表面性质,对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这种影响尤为重要,微裂纹长度,断裂强度。() A. 越长;越低 B. 越长;越高 C. 越短;越低 D. 越长;不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下降导致硬度上升 B.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下降导致硬度下降 C.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上升导致硬度上升 D.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上升导致硬度下降 10. 下列材料中最难形成非晶态结构的是()。 A. 陶瓷 B. 金属 C. 玻璃 D. 聚合物 第2页(共11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 2. 变量 3. 研究假设 4. 测量 5. 区分度 6. 结构性观察 7. 科学研究 8. 观察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 10. 追踪研究法 11. 实验变量 12. 主动变量 13. 应用研究 14. 等距抽样 15. 信度 16. 典型调查 17. 分类抽样法 18. 效度 19. 抽样调查 二、填空题 1. 按材料的整理分类,可以把教育研究分为和。 2.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等距抽样、、多级抽样、整群抽样和有意抽样。 3. 测量有四种类型的量尺:类别量尺、、、比率量尺。 4. 根据研究目的分类,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和两大类。 5. 测量有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 6. 效度的类型有:、和结构效度。 7. 科学研究的三个显著特征是:系统性、、。 8. 选题的原则有需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 9. 访问有两种形式:一是,二是。 10. 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是:选择问题、提出假设、、、分析资料和作出结论。 11. 信度的类型有:、、分半信度和库李信度。 三、简答题 1. 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2. 简述标准化考试的特征 3.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那几个方面 4. 简述开放式问卷的优点 5. 简述内容分析设计的五种常用模式 6. 简述研究假设的基本特征

7. 在内容分析中,确定类目时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8. 简述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9. 简述测量的作用 10. 简述同一资料来源而不同时间的内容分析模式的操作程序 四、论述题 1. 试述问卷设计的程序 2. 试述观察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 试述选题的原则 4. 试述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5. 试述选题的程序 6. 试述实验控制的方法 7. 试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8. 试述教育评价的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它以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形态反映出来。 2. 变量: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或者说,变量是有多种取值的概念。 3.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 4. 测量:测量就是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 5.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有较高的鉴别力,使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 6. 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是指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7.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过程。 8. 观察变量:观察变量是指经过人的感官而能知觉其质或量的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单纯随机抽样法是指,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

应用统计学:参数估计习题及答案

简答题 1、矩估计的推断思路如何?有何优劣? 2、极大似然估计的推断思路如何?有何优劣? 3、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4、简述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区别和特点。 5、确定重复抽样必要样本单位数应考虑哪些因素? 计算题 1、对于未知参数的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分别使用矩法和极大似然法进行点估计,并考量估计结果符合什么标准 2、某学校用不重复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0名高中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学生平均体重为50公斤,标准差为48.36公斤。要求在可靠程度为95%(t=1.96)的条件下,推断该校全部高中学生平均体重的范围是多少? 3、某县拟对该县20000小麦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推断平均亩产量。根据过去抽样调查经验,平均亩产量的标准差为100公斤,抽样平均误差为40公斤。现在要求可靠程度为95.45%(t=2)的条件下,这次抽样的亩数应至少为多少? 4、某地区对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选25公

顷,计算得平均每公顷产量9000公斤,每公顷产量的标准差为1200公斤。试估计每公顷产量在8520-9480公斤的概率是多少?(P(t=1)=0.6827, P(t=2)=0.9545, P(t=3)=0.9973) 5、某厂有甲、乙两车间都生产同种电器产品,为调查该厂电器产品的电流强度情况,按产量等比例类型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资料如下: 试推断: (1)在95.45%(t=2)的概率保证下推断该厂生产的全部该种电器产品的平均电流强度的可能范围 (2)以同样条件推断其合格率的可能范围 (3)比较两车间产品质量 6、采用简单随机重复和不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 (1)计算样本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华师网络试题+答案解析

华师计算机网络 第1题,TCP/IP协议是一种开放的协议标准,下列哪个不是它的特点?() A、独立于特定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 B、统一编址方案 C、政府标准 D、标准化的高层协议 第2题,IEEE802.3标准以太网的物理地址长度为()。 A、8bit B、32bit C、48bit D、64bit 第3题,提高链路速率可以减少数据的() A、传播时延 B、排队时延 C、等待时延 D、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发送数据帧长/发送速率 第4题,交换式局域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式,它可以通过局域网交换机支持端口之间的多个并发连接。因此,交换式局域网可以增加网络带宽,改善局域网性能与()。 A、服务质量 B、网络监控 C、存储管理 D、网络拓扑 第5题,局域网采用的双绞线为() A、3类UTP B、4类UTP C、5类UTP D、6类UTP 双绞线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两大类。局域网中非屏蔽双绞线分为三类、四类、五类和超五类四种。屏蔽双绞线分为三类和五类两种.五类速率更高 第6题,以下哪一种方法是减少差错的最根本方法是() A、提高线路质量 B、采用屏蔽 C、选择合理的编码方式 D、差错检查 第7题,下列的IP地址中哪一个是B类地址?() A、10.lO.10.1

B、191.168.0.1 C、192.168.0.1 D、202.113.0.1 第8题,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中,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局域网的互联 B、联入网络的所有计算机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操作系统 C、网络必须采用一个具有全局资源调度能力的分布操作系统 D、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第9题,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lGbps等于()。 A、1×103Mbps B、1×103Kbps C、l×106Mbps D、1×109Kbps 第10题,下列哪种技术不是实现防火墙的主流技术()。 A、包过滤技术 B、应用级网关技术 C、代理服务器技术 D、NAT技术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1994年提出的。当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仅在本专用网内使用的专用地址),但现在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时,可使用NAT方法。 第11题,关于TCP/IP协议的描述中,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地址解析协议ARP/RARP属于应用层 B、TCP、UDP协议都要通过IP协议来发送、接收数据 C、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 D、UDP协议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 地址解析协议ARP/RARP并不是单独的一层,它介于物理地址与IP地址之间起着屏蔽物理地址细节的作用。IP协议横跨整个层次,TCP、UDP协议都通过IP协议来发送、接收数据。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故选A。第12题,基于对网络安全性的需求,网络操作系统一般采用4级安全保密机制、即注册安全、用户信任者权限、最大信任者权限屏蔽与()。 A、磁盘镜像 B、UPS监控 C、目录与文件属性 D、文件备份 基于对网络安全性的要求,网络操作系统NetWare提供的4级安全机制是:注册安全性、用户信任者有限、最大信任者权限屏蔽和目录与文件属性。 第13题,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A、报文交换技术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抽象质点。 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或基团数目。 对称:物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空间性质复原;这种操作称为对称操作。 超结构:长程有序固溶体的通称 固溶体:一种元素进入到另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形成的结晶,其结构一般保持和母相一致。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正吸附:材料表面原子处于结合键不饱和状态,以吸附介质中原子或晶体内部溶质原子达到平衡状态,当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表面浓度大于在其在晶体内部的浓度时称为正吸附; 晶界能:晶界上原子从晶格中正常结点位置脱离出来,引起晶界附近区域内晶格发生畸变,与晶内相比,界面的单位面积自由能升高,升高部分的能量为晶界能; 小角度晶界:多晶体材料中,每个晶粒之间的位向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界面,若相邻晶粒之间的位向差在10°~2°之间,称为小角度晶界; 晶界偏聚: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或相界上的富集,也称内吸附,有因为尺寸因素造成的平衡偏聚和空位造成的非平衡偏聚。 肖脱基空位: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 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原子进入空隙形而形成的一对由空位和间隙原子组成的缺陷。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柏氏矢量:用来表征晶体中位错区中原子的畸变程度和畸变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派—纳力:位错滑动时需要克服的周围原子的阻力。 过冷:凝固过程开始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金属本身的能量起伏获得成核驱动力的形核过程。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由外界提供的用于补偿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差值的能量。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型相变,通过切变方式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另一种结构,转变过程中,表面有浮凸,新旧相之间保持严格的位向关系。或者: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汇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直觉观察时期之前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B.直觉观察时期C.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D.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2.★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是( )A.直觉观察水平B.探究研究水平C.迁移推广水平D.理论研究水平 3.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是( )A.教育研究设计B.文献检索C.理论构思D.选题 4.在取样的基本方法中,又叫类型抽样的是( ) A.简单随机取样B.系统随机取样C.分层随机取样D.整群随机取样 5.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历史研究B.观察研究C.调查研究D.实验研究 6.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情况,这是教育调查研究中的( ) A.现状调查来源:考试大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预测调查 7.一个测验要能实际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这是对测量工具要求中的( ) A.效度要求B.信度要求C.难度要求D.区分度要求 8.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A罗吉尔·培根B弗朗西斯·培根C.达·芬奇D.伽利略 9.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所用的符号中,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的是( )A.X B.CC.0 D.R 10.从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目的是取同舍异,将具体概括为一般,这是基本思维逻辑方法中的( )A分析B综合C 归纳D演绎 11.由余果推余因,其结论具有或然性,是归纳分析主要方法中哪一方法的特点?(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 12.计算未分组数据标准差的公式是( ) 13.在方差分析中,可处理多个自变量与多个因变量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料的统计技术是( ) A.单因素方差分析B.三因素方差分析C.协方差分析考试大论坛D.多元方差分析 14.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期刊所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 ) A.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刊名和期号B.文章标题、作者姓名、期刊刊名和期号来源:考试大 C.期刊刊名、文章标题、期号和作者姓名D.文章标题、期刊刊名、期号和作者姓名 15.同一层次各指标只能是并列关系,这就要求在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 ) A.一致性B.独立性C.可测性D.可行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7.样本18.无关变量19.定性分析采集者退散20.次数分布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22.★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3.简述历史研究法的主要作用。2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5.★试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26.★什么是理论构思?试述其包含的内容及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一)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在系统综合发展时期,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教育研究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它意味着人们认识的深化。采集者退散

《应用统计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应用统计学》本科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就是( )。 (1)统计学 (2)统计话动 (3)统计方法 (4)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 (1)只能有个标志 (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 (4)可以有多个指标 3.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就是该市( )。 (1)每一个工业企业 (2)每一台设备 (3)每一台生产设备 (4)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刷为65分、71分、80分与87分,这四个数字就是( )。 (1)指标 (2)标志 (3)变量 (4)标志值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就是( )。 (1)工人年龄 (2)工人性别 (3)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6.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与利润就是( )。 (1)连续变量 (2)离散变量 ()3前者就是连续变量,后者就是离散变量 (4)前者就是离散变量,后者就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就是( )。 (1)动态指标 (2)质量指标 (3)流量指标 (4)强度指标 8.统计规律性主要就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 (1)统计分组法 (2)大量观察法 (3)练台指标法 (4)统计推断法 9.( )就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 (2)咨询功能 (3)信息功能 (4)监督功能 10.( )就是统计的根本准则,就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 (2)及时件 (3)总体性 (4)连续性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就是( )。 (1)差异性 (2)综合性 (3)社会性 (4)同质性 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就是( )。 (1) 威廉·配第 (2)阿亭瓦尔 (3)凯特勒 (4)恩格尔 13.统汁研究的数量必须就是( )。 (1)抽象的量 (2)具体的量 (3)连续不断的量 (4)可直接相加量 14.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 (1)平均数 (2)相对数 (3)绝对数 (1)众数 15.指标就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1)指标与标志之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2)指标与标志都就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3)指标与标志之间不存在戈系 (4)指标与标志之间的关系就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一、1(2) 2(4)3(4)4(4)5(2)6(4)7(2)8(2)9(3)10(1)11(4)12(3)13(2)14(3)15(1) 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判析题 l.统计学就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 ) 2.三个同学的成绩不同.因此仃在三个变量 ( ) 3.统计数字的具体性就是统讣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 ) 4.统计指标体系就是许多指标集合的总称。 ( ) 5.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 6.统计研究小的变异就是指总体单位质的差别。 ( ) 7.社会经济统计就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 8.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

2017华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华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人文信仰”,它的启发来自现代学者提出的“人文宗教”。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不出世的却具有超越性的东方宗教,它不像其他的宗教,需要有神,有耶稣、安拉等外在权威。它不需要外在的权威,它有一种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信仰。内在超越性,也就是道德心,如孟子所谓“仁义礼智”。儒家传统的这一特质,若称为中华“人文信仰”更准确。 “人文信仰”在儒释道中都有,儒家比较典型,儒家是“以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功德”,在世俗社会中要完成人之为人的使命。一是个体生命的健全,即诚意、正心、修身;另外就是建功立业,即把“立德、立功、立言”当作人生追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具有经济的、政治的、道德文化的属性。但道德文化属性应是人的最高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最高本质。 信仰体系当中,儒家肯定人首先要解决肉体的存在问题,这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儒家是重义轻利的。儒家主张在道义的引领下对物质生活的安顿,认为这也是治国理政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如孔子所说“富之”“足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所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荀子也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在这个基础上,儒家重视和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人的道德、文化。这是儒家生命大智慧的主要内涵。 儒学是仁学,但一般只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关于“爱他人”,孟子曾发挥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爱他”或“他爱”推展为亲亲、仁民、爱物这样三个由近及远的层次。实际上,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就彰明了儒学仁学的首要内涵就是“为己之学”。“为己”并不是自私自利,他是先成就自己。这和现代人生存理念是一致的。一个人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开发出来,成长为一个士,再成长为君子,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然后你才能去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说过:“知者自知,仁者爱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义”在孟子这里发挥得比较到位。义利并重,以义驭利,这是孟子对儒家核心价值的阐发。儒学不是不讲功利,而是认为在功利之上有一个更高的价值,更高的原则,并借此来引领、驾驭功利。这也是对道义上的担当精神的高扬。 荀子则进一步发挥了“礼法”范畴。他把“仁”“义”这个基本的人文信仰转化成内规矩和外规矩。内规矩即德的柔性约束,外规矩即法的刚性约束。德与法统一起来就是礼或礼法。德与法一起,共同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普遍的秩序与和谐。因此,荀子是儒家“治统”的系统阐释者,是儒学由纯学术向汉初政治儒学转化、转型的重要中介。 (本文选自2017年4月1日新华网发展论坛,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东方宗教,它不需要外在权威。内在超越性,亦即道德心,是儒家传统的一个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