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2.12 发霉了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发霉了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发霉了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发霉了》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文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发霉的原因、风险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康认识和生活习惯。

导学内容:一、快速阅读1. 仔细阅读文章《发霉了》,了解文章大意。

2. 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发霉?- 为什么食物会发霉?- 发霉的食物对人体有哪些风险?- 如何预防食物发霉?二、深入理解1. 仔细阅读文章,找出作者列举的食物容易发霉的原因。

2. 思考:你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食物发霉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3. 分组讨论:你认为如何可以有效地防止食物发霉?每组提出至少三种方法,并向全班汇报。

三、拓展延伸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发霉对人体的风险有哪些?2. 举手发言:你知道除了食物,还有哪些平时用品容易发霉?如何预防?3. 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宣传海报,向同砚们普及预防食物发霉的知识。

四、知识检测1. 选择题:食物发霉的主要原因是()。

A. 高温B. 潮湿C. 密封D. 阴凉2. 判断题:以下哪种食物容易发霉?()A. 面包B. 饼干C. 罐头食品D. 蔬菜水果3. 简答题:你认为如何有效防止食物发霉?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五、课后反思1. 你通过本文的进修,对发霉的原因和风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2. 你觉得本文的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何启发?3. 你以后会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以避免食物发霉的情况发生?通过本篇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发霉的原因、风险及预防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健康认识和生活习惯。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食物的保存,健康饮食,遥离发霉食物,保证身体健康。

2.12《发霉了》(26张PPT)教案

2.12《发霉了》(26张PPT)教案
食物发霉了,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这个“发霉”现象是怎么产生的,食物发霉过程到底经历了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发霉了”(板书:发霉了)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观察情景图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食物发霉的原因产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活动一橘子发霉了
刚刚我们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现象。
三、活动三防霉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霉菌广泛存在。当条件适宜时,霉菌就会大量地生长、繁殖。食物、衣物等发霉之后,容易产生有毒物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思考:根据霉菌生长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防止物品发霉的措施?
2、鱼虾晒干保存。
(依据是减少水分)出示图片
3、将食物放进冰箱保存。
(依据是降低温度)出示图片
什么是酵母菌?酵母菌有什么特点?
(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
二、问题引入。
1、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在客厅里观察橘子,引出疑问
问题1:小男孩手中拿着什么?
(小男孩手中拿着一盆金桔。)
问题2:仔细观察掉下来的橘子有什么特点?
(我发现掉下来的橘子发霉了。)
问题3:为什么橘子会发霉呢?能用放大镜点。
知道霉菌的生长环境特点。
通过思考交流,知道一些防霉的方法。
课堂练习
简答题。
1、怎样的环境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答:水分、温度都会影响霉菌的生长,潮湿、温暖的环境更有利于霉菌生长和繁殖。
2、生活中,常用的防霉方法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用的防霉方法有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阳光暴晒和高温杀菌等。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12课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粤教粤科版)第11课发霉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粤教粤科版)第11课发霉了(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探究,通过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提升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霉菌的生长条件: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质等条件。理解这些条件对于掌握食品发霉的原因至关重要。
-难点解析:通过举例说明,如潮湿的环境容易使面包发霉,引导学生理解水分对霉菌生长的影响;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霉菌生长的速度,使学生了解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展示霉菌在不同有机物质上的生长情况,帮助学生掌握有机物质对霉菌生长的重要性。
(2)防止食品发霉方法的实践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2.教学课件:展示霉菌的生长过程及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发霉的面包、水果等图片,引发学生对霉菌产生的原因和如何防止食品发霉的兴趣。
2.新课导入(10分钟)
介绍霉菌的生长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霉菌的生长过程。
3.实践环节(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霉菌的生长情况,讨论并总结霉菌的生长条件。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物生长的条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4)参加科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与食品安全、微生物相关的科学竞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发霉了》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发霉了》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发霉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节《发霉了》,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学会如何预防食物发霉,并掌握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知道如何预防食物发霉,并掌握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学生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和保护身体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知道如何预防食物发霉,并掌握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食物保存的方法,了解食物发霉的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身体健康。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经验,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并掌握预防食物发霉和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

但是,学生对于食物发霉危害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什么?(学生回答:发霉了)2.出示一些发霉的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食物会发霉?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食物发霉的原因有哪些?第二环节:讲授新课1.讲解食物发霉的原因: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等因素的作用。

2.讲解食物发霉的危害:会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

3.讲解预防食物发霉的方法:保持食物干燥、通风、清洁,避免交叉污染等方法。

4.讲解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避免食用发霉食物,保持饮食卫生等方法。

第三环节:实践探究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干燥和潮湿的环境中,观察苹果的变化。

2.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选择不同的食物,将其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食物的变化。

3.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并探究发霉和不发霉的原因。

《发霉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发霉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发霉了》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内容概述:本次作业设计基于电影《发霉了》展开,旨在通过观影与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关生活、友情、家庭以及成长等主题。

通过此次作业,学生将有机缘深入思考电影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意义,并通过撰写文章或制作PPT等形式,展现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看法。

二、作业要求:1.观看电影《发霉了》;2.撰写一篇800字以上的影评或制作一份PPT,对电影进行分析和评判;3.结合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思考生活、友情、家庭、成长等主题;4.作业提交时间为一周后,提交方式可选择线上或线下。

三、作业评分标准:1.对电影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文章或PPT的结构和表达能力;3.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和见解;4.文字或PPT的排版和设计。

四、作业设计流程:1.学生观看电影《发霉了》,并做好笔记;2.学生根据电影内容撰写影评或制作PPT;3.老师在规守时间内收取学生提交的作业,并进行评分;4.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作业设计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重要主题,并表达自己的见解;3.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和PPT制作能力;4.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拓展思维。

六、作业设计意义:通过电影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观影的过程中感受和思考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怀疑,引导他们对自身成长和人生价值进行思考和探索。

同时,通过撰写文章或制作PPT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

希望通过此次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电影、文学以及生活本身的热爱和探索欲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7发酵与发霉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7发酵与发霉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7发酵与发霉粤教版1.7 发酵与发霉⼀、教学⽬标1.科学知识(1)知道酵母菌能使⾯团发酵。

(2)知道微⽣物的⽣长和繁殖需要空⽓、⽔分和适宜的温度。

(3)了解破坏霉菌⽣长的环境能有效防霉。

2.科学探究(1)通过发⾯团实验,培养观察、⽐较和描述的能⼒。

(2)通过调查⽣活中霉菌的活动,学习科学调查的⽅法。

3.科学态度(1)对发酵和发霉的⽣活现象产⽣探究兴趣。

(2)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教学指引1.活动安排思路2.活动指引任务驱动页⽣活情境:在妍妍家的厨房,妈妈在发⾯团。

妍妍和琪琪在旁边观察。

产⽣问题:⼩⾯团为什么会发得那么⼤”驱动任务:发⾯是学⽣常见的⼀种⽣活⾏为,但是,学⽣不了解⾯粉为什么会“发”起来,更不会知道是微⽣物的作⽤。

因此,就产⽣让学⽣经历发⾯过程,了解发⾯原理的任务。

活动1 发⾯团本活动让学⽣通过动⼿做“发⾯团”的对照实验,发现⾯团发起来的秘密——酵母菌在起作⽤。

(图⽚说明:左图为加⼲酵母粉,中图为加⽔,右图为搅拌。

)我国古代的读书⼈,从上学之⽇起,就⽇诵不辍,⼀般在⼏年内就能识记⼏千个汉字,熟记⼏百篇⽂章,写出的诗⽂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成为满腹经纶的⽂⼈。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年书的⾼中毕业⽣甚⾄⼤学⽣,竟提起作⽂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章呢?吕叔湘先⽣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学语⽂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毕业⽣语⽂⽔平低,……⼗⼏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年的时间,⼆千七百多课时,⽤来学本国语⽂,却是⼤多数不过关,岂⾮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物。

特别是写议论⽂,初中⽔平以上的学⽣都知道议论⽂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 发酵与发霉粤教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 发酵与发霉粤教版
1(图片:面包)谈话:老师前些天做了些面包,但当时吃不完,放一边了。过了几天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发霉了。(出示图片:发霉的面包)
2过渡揭题:做面包需要发面,面包放久了不吃会发霉。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聊聊发霉与发酵的事情。(板书课题)
3展示目标,组织学生阅读课本
in
1问:发面团的步骤?发面团活动的目的是?(1、准备两个小盆,每个小盆分别放100克面粉。在其中一个小盆里加少许干酵母粉,另一个不加。2、在两个小盆里分别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3、分别把两块面团充分地揉捏,直至面团成型,不再发黏为止。4、把揉好的面团分别放进两个盆里,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常温下放置。)
1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什么条件?
2如何预防霉菌?
3应用:小明奶奶买了一条鱼,怎样才能让这条鱼保存的时间久一些呢?
板书设计发酵与发霉一发面团:对比实验二、酵母菌:真菌
三、霉菌的生长环境:温暖潮湿(适当的空气,水,温度)
预防霉菌:破坏生活环境
达标检测
1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什么条件?
课题:《发酵与发霉》五年级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面团发酵的秘密
2.能说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条件
3.了解有效防霉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说出面团发酵的秘密
2能说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条件
3了解有效防霉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能说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条件
2了解有效防霉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
环节时间
师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自主探究。10min
2如何预防霉菌?
教学后记
1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衣服或者食物发霉。回想一下,你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看到发霉的物体?霉菌的颜是怎样的?

《发霉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发霉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发霉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霉的成因及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2.进修实行预防和处理方法来防止食物和环境霉菌污染。

3.培育同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适用对象:中级教育学校生。

三、教学内容:1.发霉的成因及发展条件。

2.发霉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3.预防食物和环境发霉的方法。

4.处理发霉食物和环境的方法。

四、教学方式:1.讲解:通过老师讲解发霉的成因及风险,引发同砚对问题的沉思。

2.试验:让同砚观察试验室里不同环境下食物的发霉状况,提高他们对发霉现象的直观熟识。

3.谈论:组织同砚盘绕发霉问题展开谈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4.小组活动:以小组形式让同砚制定预防发霉的规划,培育团队合作能力。

五、作业要求:1.观察家中食物或环境中的发霉现象,拍照并记录。

2.针对家中发霉状况,制定预防和处理发霉的规划。

3.小组展示预防发霉的方法和效果。

六、评判方式:1.观察同砚在试验中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2.评判同砚提交的发霉现象观察记录和预防发霉的规划是否合理。

3.评判同砚在小组展示中呈现的预防发霉方法及效果是否好用。

七、延伸进修:1.观察不同季节下食物发霉的状况。

2.了解不同地区对于发霉问题的处理方法。

3.进修发霉检测的科学方法。

通过《发霉了》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同砚将能更深度地了解发霉现象及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培育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发霉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一、教学背景《发霉了》是一本由余华所著的小说,通过一个村落故事揭示了生活的边缘和人性的复杂。

本作业设计旨在让同砚深度了解小说的内涵,通过分析、沉思和表达,提升同砚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发霉了》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进步和主题。

3. 精通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 培育同砚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余华简介及代表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提高
发霉的食物、霉菌
课堂小结
1、发霉是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
2、水分、温度都会影响霉菌的生长,潮湿、温暖的环境更有利于霉菌生长和繁殖。
3、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能有效地防霉。
板书
通过交流,了解霉菌的形态特点。
知道霉菌的生长环境特点。
通过思考交流,知道一些防霉的方法。
课堂练习
简答题。
1、怎样的环境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答:水分、温度都会影响霉菌的生长,潮湿、温暖的环境更有利于霉菌生长和繁殖。
2、生活中,常用的防霉方法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用的防霉方法有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阳光暴晒和高温杀菌等。
2、乐于参加观察、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
重点
了解霉菌的危害、形成条件及防霉方法。
难点
对霉菌的形成条件的了解,从而制定防霉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课前问答。
1、思考:干酵母粉为什么可以让面发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为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出示图片
5、实验步骤:
(1)戴: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2)看:用放大镜观察放在透明保鲜袋中的发霉食物。
(3)记:记录观察结果(图文结合)。
(4)洗:观察结束,马上洗手。
注意事项:不要直接接触发霉的物体,也不要用鼻子闻。
6、观察发现: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A、霉菌颜色多样:白色、黄色、青绿色、黑色…。
B、霉菌形状各异:绒毛状、絮状、蛛网状…。
4、使用除湿盒、除湿机除湿。
(依据是减少水分)出示图片
5、高温加热消毒餐具。
(依据是高温杀菌)出示图片
6小结: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能有效地防霉。
(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阳光暴晒和高温杀菌)
观察发霉现象
观察霉菌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
观察记录
思考交流
通过概观察,知道发霉现象是由霉菌引起的。
通过动手实验,观察霉菌的样子,使学生对霉菌有更深的了解。
三、活动三 防霉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霉菌广泛存在。当条件适宜时,霉菌就会大量地生长、繁殖。食物、衣物等发霉之后,容易产生有毒物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思考:根据霉菌生长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防止物品发霉的措施?
2、鱼虾晒干保存。
(依据是减少水分)出示图片
3、将食物放进冰箱保存。
(依据是降低温度)出示图片
食物发霉了,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这个“发霉”现象是怎么产生的,食物发霉过程到底经历了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发霉了”(板书:发霉了)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观察情景图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情景图,使同学们对食物发霉的原因产生兴趣。
讲授新课
1、活动一 橘子发霉了
刚刚我们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现象。
1、思考:它们为什么会发霉呢?
(出示图片)因为发霉是由于霉菌在食物或衣物上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
2、继续思考: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到霉菌的样子吗?
(因为霉菌个体较小,要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出示图片
3、任务:观察霉菌。
4、思考:观察霉菌时,我们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呢?
(发霉的食物、放大镜、口罩、一次性手套、透明保鲜袋)
7、观看视频,了解霉菌。
二、活动二 霉菌生活的环境
刚刚我们已经通过视频基本了解了霉菌。
1、思考: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空气、阳光等。霉菌的生长繁殖是否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出示发霉的图片)
2、任务:寻找身边哪里有发霉的物品,记录霉菌生活环境的特点。
(出示记录的表格)
2、小结:水分、温度都会影响霉菌的生长,潮湿、温暖的环境更有利于霉菌生长和繁殖。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1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发霉了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发霉现象;
2、知道霉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3、了解破坏霉菌生长的环境能有效防霉。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发现发霉的物体上有很大霉菌。
2、通过调查生活中霉菌的活动,学习科学调查的方法。
科学态度
1、对发霉的生活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什么是酵母菌?酵母菌有什么特点?
(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
2、问题引入。
1、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在客厅里观察橘子,引出疑问
问题1:小男孩手中拿着什么?
(小男孩手中拿着一盆金桔。)
问题2:仔细观察掉下来的橘子有什么特点?
(我发现掉下来的橘子发霉了。)
问题3:为什么橘子会发霉呢?能用放大镜看清楚霉是什么样子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