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本科)
麻醉药—局部麻醉药(药理学课件)

麻醉 强度
毒性
黏膜 作用持续时间
穿透力
(h)
主要局麻用途
10 10~20 强
2
1~2
强
8~10 6.5
弱
8 小于6.5 弱
2~3
1~2 5~10 5~8
表面麻醉、传导麻醉、腰麻、 硬膜外麻醉
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 醉、硬膜外麻醉 浸润麻醉、传导麻醉、硬膜外 麻醉 浸润麻醉、传导麻醉、硬膜外 麻醉
选用药物
丁卡因、利多卡 因
利多卡因、布比 卡因
口腔科、四肢、盆腔和会阴 利多卡因、布比
等手术
卡因
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丁卡因
从颈部至下肢的多种手术, 特别适用于上腹部手术
围术期有效的镇痛方法
利多卡因、丁卡 因和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罗哌 卡因
常用局部麻醉药比较
类别及药物
酯类 丁卡因
酰胺类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腰椎蛛网膜下腔,麻醉该 (腰麻或脊髓麻醉) 部位的脊神经根
硬膜外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使其沿着神经 鞘扩散,穿过椎间孔而阻断神经根
区域镇痛
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阿片类 药物用量
应用范围
口腔、鼻、咽喉、气管、食 管、眼及泌尿生殖道等黏膜 的浅表手术或检查
浅表的小手术
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
麻醉名称
表面麻醉 (黏膜麻醉)
麻醉方法
将穿透性强的局麻药直接点滴、涂布或 喷于黏膜表面,使黏药注入手术切口部位的皮内、皮 下或手术视野附近的深部组织,使局部 神经末梢麻醉
传导麻醉 (神经干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注射于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 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该神经所分布的区 域产生麻醉
局麻药总结

局麻药总结引言局麻药(Local Anesthesia)是指通过在局部给药来阻断疼痛传导的药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和诊断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无痛的体验。
本文将对常用的局麻药进行分类和总结,并讨论其使用注意事项。
分类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局麻药可以分为两类:酯类和胺类。
酯类局麻药酯类局麻药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血管扩张作用和降低心跳率的效果,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常见的酯类局麻药有:•普鲁卡因(Procaine):是一种最早使用的局麻药,具有较短的作用时间和中度的局部麻醉效果。
•丙胺卡因(Procainamide):具有持久和较强的局部麻醉效果,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
•苯佐卡因(Benzocaine):常用于表面和粘膜的局部麻醉,如在牙科和喉咙炎的治疗中。
胺类局麻药胺类局麻药相对酯类来说,具有更长的作用时间和更强的局部麻醉效果。
常见的胺类局麻药有:•利多卡因(Lidocaine):广泛使用的一种局麻药,具有快速、持久和可逆的作用特点。
•布比卡因(Bupivacaine):具有长效的麻醉效果,常用于手术和产科分娩中。
但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慎重。
•曲可卡因(Tetracaine):作用时间长,具有很强的麻醉效果,适用于眼科和表面麻醉。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局麻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局麻药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权衡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方式。
2.毒性反应:某些局麻药如布比卡因具有较大的毒性,在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3.过敏反应:局麻药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医生在使用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试验。
4.环境安全:在使用局麻药时,要确保使用环境安全,有完善的监测设备和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局麻药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包括正确的注射技术、无菌操作和合理的药物管理等。
结论局麻药在医疗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无痛的体验。
局麻药的名词解释

局麻药的名词解释局麻药是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药物,其作用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使其在手术或其他疼痛性操作中保持清醒。
局麻药可以分为表面麻醉药和深层麻醉药两类,根据其作用部位可分为局部麻醉药和神经阻滞剂两种。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或防止神经元兴奋,从而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
局部麻醉药是局麻药中常用的一类。
它们主要作用于局部组织,通过直接接触或注射的方式,使组织和神经末梢表面麻醉,进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
这类药物包括表面麻醉剂和局部麻醉剂。
表面麻醉剂是一种用于局部表面麻醉的药物,主要应用于皮肤、黏膜和眼结膜等表面组织。
常见的表面麻醉剂有利多卡因凝胶、琥珀酸二丁酯和苯海拉明等。
它们用于手术前的麻醉、小創伤缝合和取血等操作,可以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局部麻醉剂和神经阻滞剂是在手术过程中用于麻醉患者的药物。
局部麻醉剂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阻断神经细胞的传导功能,达到麻醉效果。
常见的局部麻醉剂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丙胺卡因等。
神经阻滞剂则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神经末梢处接收不到疼痛信号,从而实现麻醉。
神经阻滞剂可根据麻醉的部位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脑神经阻滞、脊髓神经阻滞和周围神经阻滞等。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干扰或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和感知。
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神经膜的离子通道,在兴奋性神经节上降低膜电位,从而抑制电信号的传递。
局麻药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处,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
然而,尽管局麻药可以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它们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例如,局麻药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心血管不良反应和神经毒性反应等。
因此,在使用局麻药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麻醉效果。
总结起来,局麻药是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药物,可以用于手术和其他疼痛操作中,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局麻药包括表面麻醉剂和局部麻醉剂。
它们主要通过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达到麻醉的效果。
《局部麻醉药》课件

在使用局部麻醉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和处 理任何不良反应。
04
局部麻醉药的用药方法
表面麻醉
总结词
通过药物作用于皮肤或黏膜表面,使 局部神经末梢麻醉。
详细描述
将麻醉药涂布或喷雾于手术部位,使 皮肤或黏膜的痛觉神经末梢麻痹,主 要用于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小 型手术。
详细描述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差异、药物纯度、注射速度等因素有关。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 立即停止使用局部麻醉药,并进行抗过敏治疗,如给予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毒性反应
总结词
毒性反应是局部麻醉药使用过量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心率失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详细描述
毒性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浓度、注射速度、个体耐受性等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毒性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局部麻醉 药,并进行对症治疗,如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升压药物等。
其他不良反应
总结词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组织坏死、硬膜外脓肿等。
详细描述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见的局部麻醉药不良反应,通常在注射后即刻出现,持续时间较短。局部组织坏死 和硬膜外脓肿等不良反应较为少见,但后果严重。在使用局部麻醉药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不 良反应的发生。
06
局部麻醉药的未来发展与研究 方向
02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具有可逆性, 药物代谢后神经传导功能可恢复 。
药效学特点
局部麻醉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 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扩散速 度和作用强度等。
起效时间指药物达到有效浓度 所需的时间,持续时间指药物 作用消失的时间。
扩散速度指药物从注射部位向 周围扩散的速度,作用强度指 药物对神经传导的抑制程度。
局麻药

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1、吸收作用 ①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②心血管系统:主要为心脏抑制,血 管扩张,血压下降 2、变态反应:以酯类(普鲁卡因) 较多见,应做试敏
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 局麻作用 麻醉顺序:钝痛、锐痛、冷觉、温 觉、触觉、压觉
局部麻醉药
作用机制: 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性Na+、 K+通道,降低通透性,使传导阻滞, 产生局麻作用 具有频率和电压依赖性
常用局部麻醉药
1、普鲁卡因(procaine):短效,亲酯性低, 对粘膜的穿透力弱,不用于表面麻醉,易引 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反应、过敏反应 2、利多卡因(lidocaine):全能麻醉药,易 引起快速耐受性,其毒性与药液浓度有关 3、丁卡因(tetracaine):常用于表面麻醉, 作用强大,毒性大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局麻药): 是一类以适当的浓度应用于局部神经末 梢或神经干周围的药物,本类药物能暂 时、完全和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可使局部 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同时对各类组织 无损伤性影响。
构效关系: 组成:芳香族环、中间链、胺基团 1、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等 2、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常用局部麻醉药
4、布比卡因(bupivacaine):易产生 严重的心脏毒性,左旋布比卡因具有 长效、低毒的特点 5、罗哌卡因(ropivacaine):低毒, 对子宫及胎盘无影响,适用于产科手 术麻醉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
1、表面麻醉:穿透性强,丁卡因 2、膜下麻醉:利多卡因、丁卡因等 5、硬膜外麻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局麻药教学课件ppt

除了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外,局麻药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其他不良反应可能包括组织损伤、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等。这些反应可能因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因素导致。 对于这些反应,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同时,需要关注预防措施, 如规范操作、合理使用药物、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局麻药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麻醉
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局麻药的精准化、智能 化应用。
绿色安全
注重局麻药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提倡环保, 实现绿色麻醉。
个性化应用
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局麻药使用方案,提 高麻醉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THANK YOU.
2023
局麻药教学课件ppt
contents
目录
• 局麻药简介 • 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 局麻药的储存与使用注意事项 • 局麻药的教学建议与展望
01
局麻药简介
局麻药的定义与种类
1
局麻药是一类能可逆地阻滞组织神经纤维的神 经传导,即局部麻醉的药物。
2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临床应用,局麻药可分为 酯类和酰胺类两大类。
区域麻醉
通过注射器将麻醉药注入神经干或神经丛周围,使特定区域的神经传导被阻 断,从而使该区域内的组织失去痛觉。
局麻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局部镇痛
将局麻药应用于疼痛部位,可有效缓解疼痛。
神经阻滞
通过注射器将局麻药注入神经干或神经丛周围,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缓解 疼痛。
局麻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美容整形手术
结合临床案例
通过引入临床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局麻药在 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局麻药

美索卡因)
作 用 比 利 多 卡 因 麻醉
导
强、快、持久,毒
性比利多卡因、丁
卡因低,对心血管
无影响
达克罗宁(dyclonine, 其他类。有软膏、 作表面麻醉,用于皮肤虫 对黏膜有刺激性,眼部手
达可隆)
乳 胶 及 溶 液 等 剂 咬喉、气管等处做内
窥镜检查时止痛
普鲁卡因
普鲁卡因(procaine)又名奴佛卡因(novocaine),其亲脂性低,穿透力和局麻作用均较 弱,但毒性小,为临床常用局麻药之一。除不用于表面麻醉外,可用于各种局部麻醉和局部 封闭,以及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浸润麻醉一般采用 0.5%~1%溶液;阻滞麻醉、腰麻和硬膜 外麻醉常采用 2%溶液。其代谢产物为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乙氨基乙醇,其中 PABA 可拮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另外该药易发生过敏反应,用药前应做皮试。
局部麻醉药
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是一类应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暂时、
局 完全和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并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 时消失,且对各类组织均无损伤的药物。
十八世纪中叶,人们咀嚼古柯叶,用以感受舒适感和增加耐力;1860 年,Niemanl 从古柯叶中发现了 可卡因;直到 1884 年以后 3 年中,可卡因才先后用于眼部局麻手术、颌神经阻滞、脊髓麻醉、硬膜外麻醉 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1905 年又相继发现了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可卡因则因其 成瘾性高和安全性低,而被淘汰。
图10-2 各种局部麻醉示意图 【不良反应】 1.吸收作用 局麻药可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当达到足够浓度时,就会引发的全身作用,
而产生不良反应,常见有: (1)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局麻药吸收入血后,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
局麻药

腰麻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和血压下降, 腰麻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和血压下降,血 呼吸麻痹 压下降主要是由于失去神经支配的静脉和小 静脉显著扩张, 静脉显著扩张,其扩张的程度由管腔的静脉 压决定, 压决定,静脉血容量增大时会引起心输出量 和血压的显著下降, 和血压的显著下降,因此维持足够的静脉血 回流心脏至关重要。 回流心脏至关重要。 预防:取轻度的头低位( 预防:取轻度的头低位(100~150)或事 先应用麻黄碱预防。 先应用麻黄碱预防。
局 部 麻 醉 药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类以适 当浓度应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 当浓度应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 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阻断神经冲动 能暂时、 的产生和传导, 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状态下使 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 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而对各类 组织无损伤性影响的药物。 组织无损伤性影响的药物。
一类挥发性液体(异氟烷)或气体( 一类挥发性液体(异氟烷)或气体(氧 化亚氮),吸收后发生由浅入深的麻醉。 化亚氮),吸收后发生由浅入深的麻醉。 ),吸收后发生由浅入深的麻醉 麻醉分期:镇痛期、兴奋期、 麻醉分期:镇痛期、兴奋期、外科麻醉 延髓麻痹期。 期、延髓麻痹期。 目前多为复合麻醉, 目前多为复合麻醉,临床根据病人的血 压变化、呼吸形式、反射状况、 压变化、呼吸形式、反射状况、瞳孔变 肌肉张力和对疼痛的反应分为浅、 化、肌肉张力和对疼痛的反应分为浅、 深三度。 中、深三度。
2.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溶液注入手术野皮下或手术区各层 组织里,使局部神经末梢麻醉。 组织里,使局部神经末梢麻醉。 根据需要可在溶液中加少量肾上腺素。 根据需要可在溶液中加少量肾上腺素。 优点:麻醉效果好,对机体正常功能无影响。 优点:麻醉效果好,对机体正常功能无影响。 缺点:用量大,麻醉区域小, 缺点:用量大,麻醉区域小,易产生全身毒 性反应。 性反应。 适用于静脉切开、皮下肿瘤切除等小手术。 适用于静脉切开、皮下肿瘤切除等小手术。 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麻药被吸收或被直接注入血管时,
可产生全身作用。血药浓度达一定水平 时,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及其他器官功能,是造成局麻药不良反
应的主要原因!
不 良 反 应
中枢神经系统: 低浓度抑制:有镇静、眩晕、知觉迟钝或意 识模糊等 高浓度中毒:先兴奋后抑制 眩晕、烦躁、震颤→神志错乱、惊厥→昏 迷、呼吸麻痹。
抗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布比卡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upivacaine
酰胺类长效、强效局麻药
稳定,用途广
常用量对心血管功能无明显影响。偏大 时→BP↓,脉搏↓ 毒性与丁卡因相当,比利多卡因大4倍。 心脏毒性尤应注意!严重可致室性心律 失常!
罗哌卡因
ropivacaine
新型长效酰胺类 对感觉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纤维(分离 明显),术后运动障碍迅速消失 对CNS和心脏毒性均比布比卡因小,麻醉 效果确切 低浓度用于急性疼痛;高浓度用于硬膜 外和神经阻滞。 有血管收缩作用,无需加肾上腺素。
局麻简史
可卡因:COCAINE 1855年由Gaedicke在古柯叶中分离 1860年由Albert Neimann纯化 1884年由维也纳眼科大夫Carl Koller 首次报告用于眼科表面麻醉 1898德国神经外科医生August Bier首次实施腰麻 1904年 einhorn合成酯类局麻药普鲁卡 因,毒性小; 1943年 lofren合成了酰胺类局麻药利多 卡因。
水疏脂性,影响药物解离度。
分
类
根据中间链不同分类: 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可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根据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普鲁卡因
中效:利多卡因
长效:丁卡因、布比卡因
第二节、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一)局部麻醉作用(治疗作用) (二)抗心律失常作用 (三)吸收作用(不良反应)
Lidocaine 为中效局麻药。
利多卡因盐酸盐水 溶液稳定,高压消 毒或长时间贮存不 分解,不变质。具 起效快,穿透性强, 弥散广,无明显扩 张血管作用的特点。
利多卡因(lidocaine)
酰胺类,稳定
起效快,中效,穿透力强,毒性中等
局麻:全能局麻药,最常用。
用于表麻、浸润麻醉、神经阻滞、硬膜外。 少用于脊麻(脊神经阻滞范围不易控制)
局部麻醉作用
阻滞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阻滞特点:
无髓神经阻滞早于有髓神经 与直径粗细有关:细﹥粗 对混合神经的阻滞顺序:痛觉---冷热---
触觉---深部感觉---运动神经
可逆性
作用机制
稳定细胞膜,降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阻断Na+通道,Na+内流减少,阻止神经细 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而抑制冲动、传导。
表现:轻者皮肤斑疹、水肿;重者支气
管痉挛、肺水肿、循环衰竭;
皮试假阳性达40%,要询问过敏史。酯
类过敏可改用酰胺类。
第四节、常 用 局 麻 药
酯类局麻药: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普鲁卡因 Procaine又名奴佛卡因(novocaine)
普鲁卡因(奴佛卡因,procain)
局 部 麻 醉 药 local anesthetic
西安医学院 药理学与毒理学教研室
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简称局麻药:
以适当的浓度应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 周围,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 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可使 局部组织感觉尤其是痛觉消失的药物。
第三节 局麻药的应用和不良反应
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surface anaesthesia) 将药物喷或涂于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纤 维麻醉。要求局麻药穿透力强。 用于眼、鼻、口腔、咽喉、气管、食道、生 殖器粘膜浅手术的麻醉。丁卡因
局部麻醉方法
2.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手术切口部位组织, 使局部的神经纤维麻醉,根据需要合用肾 上腺素。 因为需要量大,所以要求药物毒性小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用于浅表手术
丁卡因
tetracaine
酯类长效局麻药 耐高压,久贮变混 作用慢、强、久,麻醉效价为普鲁卡因 10倍。穿透力强,表面麻醉效果好。 用于表麻、神经阻滞、硬膜外和脊髓麻 醉。 毒性大!不单用于浸润麻醉! 应严格掌握剂量,只要无禁忌均应加入 肾上腺素延缓吸收。
酰胺类局麻药
利多卡因
皮肤 皮下组织 棘间韧带 黄韧带
硬脊膜
蛛网膜下腔。
麻醉范围广,易进入中枢,吸收可扩张血管。
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和血压 下降。血压下降用麻黄碱预防。
局部麻醉方法
5.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
将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通过扩散,使
神经根麻醉。
皮肤
皮下组织
硬脊膜
心血管系统
大剂量:心肌抑制,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不良反应
3.高敏反应:病人接受小剂量(<1/3最大剂 量)局麻药,可突然出现晕厥、呼吸抑制 甚至循环衰竭等毒性反应先兆。
归因于个体差异。同一病人不同病理状态 也有差异。 诱因:脱水、酸碱平衡失调、感染、室温 过高等。
不良反应
4、变态反应(过敏反应):酯类多见。
第一节 分类和构效关系
Classify & Relation of frame and effect
基本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O
N
R’
R
芳香环
中间链
烷胺基
构效关系
分子结构:
芳香环或杂环:亲脂疏水性,增强药物
疗效。
中间链(酯键或酰胺键):决定局麻药
代谢途径及分类
烷胺基(叔胺、仲胺):刺激性小,亲
本品毒性小,安全范围大 不稳定,光、久贮、热、高压减效 作用快、短、弱 (45~60min) 局麻用于局部浸润、传导、硬膜外、脊 髓麻醉。穿透力弱,不适用于表面麻醉 有扩血管作用,局部浸润和传导麻醉时 应合用肾上腺素。 较易过敏,皮试!
丁卡因
tetracaine又名地卡因(dicaine) ,为长效局 麻药。
局部麻醉方法
3.传导麻醉(conduction ananse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 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区域麻醉。 适于四肢手术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局部麻醉方法
4.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al anaesthesia),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spinal anaesthesia)。常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棘间韧带 黄韧带
特点:
1.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 2.药物不扩散至脑组织,无腰麻时头痛 或脑脊膜刺激现象。 3.用药量大,易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 严重的毒性反应。
镇痛泵
疼痛被称为第五个生命体征,要求不痛,是病人的 基本权利 。 近年来麻醉科使用的术后镇痛泵, 使镇痛药在血浆 中能保持一个及时的稳定的浓度,并且可让病人自 行按压给药以迅速加强效果,治疗更加个体化。 方法之一,低浓度局麻药通过硬膜外导管输入硬膜 外腔,或连续腰麻管进入蛛网膜下腔阻滞机体感觉 神经的传导,从而减轻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