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中说禅线段划分解密

合集下载

线段的八种情况解析---缠中说禅

线段的八种情况解析---缠中说禅

第一种情况(标准的第1种情况)----------------/\g2------------------------------------/--\------------------------------------/----\----------------------------------/------\------g3------------------------/--------\----/\------------------------/----------\--/--\----------------/\g1-/------------\/----\--------------/--\--/--------------d3---\------------/----\/d2-------------------\d4--------/d1------------------------------------分段分析:对于g2处的顶分型,其特征序列元素为g1d2、g2d3、g3d4,由于d3低于g1很显然属于标准的第一种情况,因此g2处的顶分型可以确认。

该图是两段,d1-g2是一段,g2-d4是一段。

当下分析:这种情况下,一般会表现为d2g2力度与d1g1盘背。

如果d2g2与d1g1盘背,应该在g2处抛掉半仓(因为不能肯定是否会跌破g1),等g3回试不创新高后再抛光剩余的筹码;如果d2g2与d1g1不背驰,则可以在g3回试不创新高后清仓。

第二种情况(标准的第2种情况之1)----------------g6------------------g9---------------/\----g7-------------/-----------------/--\--/\--------g8---/-----------------/----\/--\------/\----/-----------------/---- d7--\----/--\--/-----------------/------------\--/----\/-----------/\g5-/--------------\/-----d9---------/--\--/---------------d8---------------/----\/d6------------------------------/d5------------------------------------分段分析:图中对于g6处的顶分型,其特征序列元素为g5d6、g6d7、g7d8,由于d7高于g5很显然第一和第二两个元素之间有缺口,属于第二种情况,这时g6的顶分型不能确认。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图解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图解

缠中说禅⾛势中枢中⼼定理图解缠中说禅⾛势中枢中⼼定理图解某级别⾛势类型中,被⾄少三个连续次级别⾛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势中枢缠论中枢扩张、扩展、延伸、今天⽤图讲讲。

⼀般情况下。

当⾛势发展到⼀定程度时。

因为不可能⼀直是⼩级别的⾛势。

就有了在级别上升级的要求。

⽐如说⼀个上涨⾛势。

开始是个⼀分钟级别的。

但这个上涨不可能是这个⼀分钟级别⼀直⾛到最后。

这中间就有了中枢级别升级的要求了。

这个中枢级别升级的形式会是什么那?总共有三种。

保证没有第四种。

那就是扩张扩展延伸。

下⾯分别⽤图⽰来说明⾛势的问题了。

随后的下来。

6点背驰。

跌破了3点但没有跌破1点。

就是破了中枢的震荡⾼点但没有跌破中枢。

这个6点就是三买点。

我把它定义为扩张性三买。

它保证的67段的升幅。

这个67段就有了扩张⾛势的操作意义。

这是缠论保证的。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遇到这种⾛势。

就这样操作即可。

如果是⽇线级别的扩张⾛势。

操作意义就⼤了。

我们看到。

8点背驰。

构筑了第⼆个中枢。

这样。

这两个中枢互相不重叠。

但震荡的⾼低点有重合。

随后8点开始上涨。

离开中枢。

背驰后⼀个下来到10点背驰。

这个背驰点就是这个扩张中枢的三买点。

这个三买点确认扩张成功。

就是14中枢在级别上完成了升级。

这个扩张中枢的区间是1到8.注意。

从1点开始构筑中枢开始到10点确认中枢升级。

总共有九段。

就是有九个⼩的⾛势类型。

上图是扩展⾛势的标准理论图。

我们看到8点前的⾛势和扩张⾛势⼀样。

所以对它的判断和操作都⼀样。

这⾥不重复。

我们看到8点背驰后。

⼀个⼩⾛势到9点就背驰了。

这个9点并没有突破上⾯的中枢区间。

然后⼀个下来到10点背驰。

这个10点已经突破下⾯中枢⾼点。

这样。

就确认了扩张失败。

扩展成功。

就是14中枢完成了级别上的升级。

中枢区间是1到10.注意。

从1点开始构筑中枢到10点确认扩展成功。

总共⾛了九段。

上图是延伸⾛势的标准理论图⽰。

太简单了。

就不⽤讲了吧。

1 4中枢加上后⾯的6个震荡段。

缠中说禅笔的划分

缠中说禅笔的划分

缠中说禅笔的划分上升的一笔,由结合律分析,一定是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

下降的一笔,就是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注意,这里的上升、下降K线,不一定都是三根,可以是无数根,只要符合这个定义就可以。

当然,简单的也可以是一两根,只要不违反结合律和定义。

笔,必须是一顶一底,而且顶和底之间至少有一根K线不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

当然,还有一个最显然的,就是在同一笔中,顶分型中最高那根K线的区间,至少要有一部分高于底分型中最低那根K线的区间。

如果这条满足不了,也就是顶都在底的范围内,或顶比底还低,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在确定笔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上面的条件,这样可以确定唯一的笔。

这个划分的唯一性很容易证明。

假设有两个都满足划分笔的条件,这两个划分要有所不同,必然是两个划分从第N-1笔以前都是相同的,从第N笔开始出现第一个不同,这个N可以等于1,这样就是从一开始就不同。

那么第N-1笔结束的位置的分型,显然对于两个划分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顶或底。

对于是顶的情况,那么第N笔,其底对于两个划分必然对应不同的底分型,否则这笔对两个划分就是相同的,这显然矛盾。

由于分型的划分是唯一的,因此,两种不同的划分里,在第N笔对应的底分型,在顺序上必然有前后高低之分,而且在这两个底之间不可能存在一个顶,否则这里就不是一笔了。

如果前面的底高于后面的底,那么前面的划分显然是错误的。

因为按这种划分,该笔是没有完成的。

一个底不经过一个顶后就有一个更低的底,这是最典型的笔没完成的情况。

如果前面的底不低于后面的底,那么在下面一个顶分型出现前,如果有一个底分型低于前面的底,那么这两种划分都是不正确的,所划分的笔都是没有完成的。

如下面一个顶分型出现前,没有一个底分型低于前面的底,那么下面一个顶分型必然高于前面的底,因此前面的底和这个顶分型就是新的N+1笔,第N笔和第N+1笔就有了唯一的划分,这与第N笔开始有不同划分的要求相矛盾。

回答完毕。

[转载]缠中说禅线段端点定律

[转载]缠中说禅线段端点定律

[转载]缠中说禅线段端点定律原文地址:缠中说禅线段端点定律作者:后山人缠中说禅线段端点定律缠论基础理论拓展研究张大山关键词:线段端点本文规则:附图中的折线均为以缠中说禅笔划分原则划分的笔;附图中的走势起始点均为前线段的结束点。

附图一中自11开始的向下线段其起始点不是线段的最高点,(向下线段的段内有高点,线段的有效区间扩大)线段的高点为15,且其高点出现在向下线段的起始点之后。

附图二中自11开始的向上线段其起始点不是线段的最低点,(向上线段的段内有低点,线段的有效区间扩大)线段的低点为15,且其低点出现在向上线段的起始点之后。

附图三中自14开始的向上线段其结束点不是线段的最高点,(向上线段的段内有高点,线段的有效区间扩大)线段的高点为15,且其高点出现在向上线段的结束点之前。

附图四中自14开始的向下线段其结束点不是线段的最低点,(向下线段的段内有低点,线段的有效区间扩大)线段的低点为15,且其低点出现在向下线段的结束点之前。

同样可以以缠中说禅线段划分原则,分别划分出:向上线段的最高点在结束点之后(如附图一中的11之前的线段),向下线段的最低点在结束点之后(如附图五中的11之后的线段),向上线段的最低点在起始点之前(如附图四中的19起始的线段),向下线段的最高点在起始点之之前(如附图三中的19起始的线段)。

从缠中说禅线段划分原则可以引伸出缠中说禅线段端点定律:按照缠中说禅线段划分原则划分出来的线段,线段的端点不一定是在最高或最低点。

从缠中说禅线段端点定律可以看出:缠中说禅线段与缠中说禅笔有类似的地方,就是说,笔是把从顶分型到底分型间的波动抹平,线段有类似的功效。

线段只是缠论几何学中的重要部件。

一切想按线段走势进行买卖操作,且想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的做法,是没有理论根据的。

缠师在"教你炒股票78:继续说线段的划分"中论述到:“注意,这里必须提醒一句,就是这在以前也曾说过,就是,如果线段中,最高或最低点不是线段的端点,那么,在任何以线段为基础的分析中,例如把线段为基础构成最小级别的中枢等,都可以把该线段标准化为最高低点都在端点。

缠中说禅79课线段划分讲解

缠中说禅79课线段划分讲解

缠中说禅79课线段划分讲解摘要:一、线段划分的概念与重要性二、线段划分的规则与方法1.线段的基本构成2.线段的破坏与延续3.划分线段的应用案例三、线段划分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四、总结与展望正文:缠中说禅79课讲述了线段划分的相关知识,这对于理解走势和进行精确的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线段划分是指在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中,根据价格波动的范围和趋势,将走势划分为不同的线段,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脉搏。

首先,我们要明确线段划分的概念和重要性。

线段划分是技术分析的基础,掌握好线段划分,就能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走势,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缠中说禅的理论体系中,线段划分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被认为是走势分析的基石。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线段划分的规则与方法。

线段的基本构成包括:向上笔、向下笔和上下交替的笔。

一个完整的线段由向上笔和向下笔组成,其中向上笔的最高点和向下笔的最低点之间的区间称为线段区间。

线段的破坏是指一根K线完全包含前一线段的区间,从而确立新的线段。

在实际操作中,划分线段的方法如下:1.观察价格波动,找出相邻的上下笔;2.判断上下笔的关系,确定线段的方向;3.确认线段的破坏,划分出新的线段。

需要注意的是,线段划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走势不断修正。

此外,线段划分应结合其他技术分析方法,如macd、成交量等,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线段划分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确的线段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走势,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然而,线段划分并非易事,需要投资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划分线段的能力。

总之,缠中说禅79课为我们讲解了线段划分的重要性、规则和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结合其他技术分析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

缠中说禅之中枢及线段

缠中说禅之中枢及线段

单个中枢的形态和中枢高低点的判断中枢由某一个起点开始的上-下-上或者下-上-下构成,构成中枢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是连续的三段之间一定要有股价重叠区域(也就是每段当中有股价相等的一个交易区域),例如以下的a和b中的三段可以构成中枢,而c和d中的则不能。

构成每个中枢的连续三段总共只有4个端点,其中4个端点当中最高点为中枢的高高点(GG),4个端点当中最低点为中枢的低低点(DD),另外两个端点就构成股价走势中枢价值区间,中枢区间的高点就为中枢高点(ZG), 中枢区间的低点就为中枢低点(ZD)。

显然,中枢高低点完全可能与中枢三段当中相应的GG或DD相等。

由于构成中枢三段的4个端点位置的不同,对上-下-上型和下-上-下型中枢分别对应9种可能的组合,列出如下,其中三段的夹角可以任意(180度除外):中枢级别扩展的两种类型示意根据博主中枢的定义和级别扩展定理,初步认为中枢级别扩展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形式,一种是前后两个连续中枢的波动区间有重叠,一种是6个延伸段以上构成更高级别中枢。

其中6 个延伸段以上的情况中也可能有前后两个连续中枢的波动区间有重叠的情况,为了便于理解,本人只区分:围绕中枢价值区间[ ZG, ZD ]上下震荡产生的级别扩展和呈现收敛走势的中枢不断延伸最终构成的级别扩展。

以上理解和以下示意图是否正确,需要博主才能判断,其它朋友也可以帮忙指正,以便及时纠错和修改。

1. 围绕中枢价值区间[ ZG, ZD ] 上下震荡产生的级别扩展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课程20)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

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课程20)图1 由中枢震荡产生的级别扩展典型示意图(假设图中每段都为1分钟走势线段,红色和绿色标注的三段为5分钟中枢,蓝色虚线示意由5分钟中枢通过震荡扩展成30分钟中枢的三段,其中粉红线段表示导致前后两个中枢波动区间有重叠的部分)2. 呈现收敛走势的中枢不断延伸构成的中枢级别扩展课程33-走势的多义性一课:例如,5分钟级别的中枢不断延伸,出现9段以上的1分钟次级别走势。

关于缠论中笔、线段的分析

关于缠论中笔、线段的分析

关于缠论中笔、线段的分辨与思考节 1.01前言缠论应该是在股市中一个影响力比较大的技术分析手法。

但是如何正确运用缠论又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首先缠论本身写的比较晦涩或者说叫有点分散,作者是采用微博的方式,不是采用出书的方式。

因为微博是一个记录个人日常的工具,所以我们在缠论的108原文中可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思维和认知升华过程。

就跟最开始对缠论只是一个模糊且简单的交易手法一样,并没有比较复杂的理论依据,比如用到相对比较简单的均线系统,而不是后面所谓的走势、中枢等复杂的定义后面可能作者一是对自己的交易系统进行了优化和进阶,才将更多的概念和系统引入进来,加上作者本来就是一个自我和傲慢的性格,不希望对前面的自己所提的内容自我否定,也并没有想过对所有内容进行梳理再叙述,以及后来的由于个人原因突然停更(病逝),还有我认为由于微博这种大众工具,作者不可能把股市背后深层的内幕全部揭露出来,而是采用一种相对晦涩隐喻(比如文中提到的面首等),导致缠论成为了一个我们看起相对残缺的股市操盘理论。

不过后来也有很多的读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但是正所谓千人千面,每个人对它的解读又不尽相同(比如基础到关于笔、线段、中枢定义),而是否正确有没了评判,因为评判的权威——作者已经不在了,而且作者也是对其理论应该还有没梳理到位的地方,我们去看下他当时如博友在讨论区的一些对话就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理论都出现过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由于任何一个市场都会出现交易者效应,如果一个交易策略使用的过多了之后,那这种策略就可能失效。

所在《海龟交易法则》中说,没有任何一种交易策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反倒是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最好的策略,或许你用简单均线理论来操作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比。

因此尽管不同的人对缠论不同的理解引出了不同的结论,但这并不会影响其在现在以及今后任然可以成为一个重要技术交易理论和策略。

节 1.02缠论精华其实缠论中讲述了很多观点,包括心理学方面、均线交易系统、逗庄家等。

缠中说禅画笔的难点和线段的通俗划分

缠中说禅画笔的难点和线段的通俗划分

一、笔的定义笔的定义:相邻的顶底分型之间构成一笔要点:1、处理完包含关系的顶底分型之间至少有1根非共用K线,即从顶分型的最高一根K线至底分型的最低一根K线至少有5根K线(处理完包含关系的K线)。

2、顶底间才可以连为一笔(比如两个顶分型直接是不允许连接的)。

3、对于顶,如果后面还有一个顶更高,保留后面的;对于底,如果后面还有一个更低的,保留后面的。

为了加深印象,见下面图例,这就是最典型的可以构成笔的结构,前三根构成顶分型,后三根构成底分型,中间一根为非共用K线。

这样最高点到最低点连起来就是一笔。

具体的连法看下图(一笔最少5根K线):下面通过几个测试题帮助加深一下理解:第一题:选出下图成笔的选项。

答案解析:这个题的正确答案是1号。

具体来看,2号顶底之间没有非共用K线不足5根,因此不成笔;3号第3根k线和第4根K线有包含关系,所以处理掉后,不足5根,不成笔;4号顶底之间也不足5根K线,不成笔。

第二题:选出不成笔的选项,并思考下为何不成笔。

答案解析:1号肯定成笔,很标准;2号也成笔,虽然是下降笔,中间有上升K线,但我们不需要管中间K线的方向,够5根即成笔;3号和2号类似,成笔;4号稍微有点难度,4号的第4根K线和第5根K 线有包含关系,处理后取低低,处理完成后仍然够5根,因此也成笔。

答案:1号、2号、3号、4号都成笔第三题:也是最后一个晋级题,这个题作对了,标准笔就没问题了。

看下图,画出标号间相应的笔。

答案见下图: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做对了么?二、画标准笔的步骤顺序第一步:找到图中明显的高低点,估测高低点之间的K线是否有5根。

第二步:如不足5根,直接略过,这里不成笔。

第三步:如够5根,此时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估测远远超过5根,即便之间有包含关系的K线,估测处理完成后也远远超过5根,则可省去处理包含关系的K线一步,直接画一笔。

第二种情况,估测在5根左右,尤其是处理完具有包含关系的K线,不确定是否足够5根,则开始画顶底分型并处理K线的包含关系,处理完毕后再观察高低点是否有5根K线,如没有,则略过,如有,则画为一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段划分解密本公子旁白——线段划分必须彻底明了的十大关键问题(答案在“缠君相关文字”里)一、线段划分应以哪一课的标准为基准?为什么要以该课的标准为基准?缠君《教你炒股票67:线段的划分标准》相关文字:本课,就是把前面(65课)“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精确化了。

因此,以后关于线段的划分,都以此精确的定义为基础。

缠君《教你炒股票72:本ID已有课程的再梳理》相关文字:64(65)课里,由于没说特征序列的元素之类的概念,所以里面关于线段一些论述都如同用高、低点定义上涨、盘整一样,不太严格,到67课说了特征序列之类的东西后,定义就是“严格”的,所以在67课里,本ID说“本课,就是把前面‘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精确化了。

因此,以后关于线段的划分,都以此精确的定义为基础。

”为什么说原来的不精确?因为按照原来没有特征序列的定义,那么线段里都要继续存在“类似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情况,而有了特征序列后,就不再需要这种情况了,这样才能把线段给精确划分。

二、线段划分的程序是什么?缠君《教你炒股票67:线段的划分标准》相关文字:这个定义有点复杂,(1)首先请先搞清楚特征序列,(2)然后搞清楚标准特征序列,(3)然后是标准特征序列的顶分型和底分型。

(4)而分型又以分型的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间是否有缺口分为两种情况。

一定要把这逻辑关系搞清楚,否则一定晕倒。

缠君《教你炒股票71:线段划分标准的再分辨》相关文字:其实,线段的划分,都是可以当下完成的,无非是如下的程序:(1)假设某转折点是两线段的分界点,(2)然后对此用线段划分的两种情况去考察是否满足,(3)如果满足其中一种,那么这点就是真正的线段的分界点;(4)如果不满足,那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依然延续,就这么简单。

三、什么叫做线段的特征序列?什么叫做标准特征序列?缠君《教你炒股票67:线段的划分标准》相关文字:笔的划分标准在前面已经严格给出,因此,下一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划分线段。

下面,给出类似笔划分,但有重大区别的划分标准。

用S代表向上的笔,X代表向下的笔。

那么所有的线段,无非两种:一、从向上笔开始;二、从向下笔开始。

简单起见,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为例子说划分的标准。

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可以用笔的序列表示:S1X1S2X2S3X3…SnXn。

容易证明,任何Si和Si+1之间,一定有重合区间。

而考察序列X1X2…Xn,该序列中,Xi和Xi+1之间并不一定有重合区间,因此,这序列更能代表线段的性质。

定义:序列X1X2…Xn成为以向上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序列S1S2…Sn成为以向下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

经过非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成为标准特征序列。

以后没有特别说明,特征序列都是指标准特征序列。

四、什么叫做特征序列缺口?缠君《教你炒股票67:线段的划分标准》相关文字:特征序列两相邻元素间没有重合区间,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

五、什么叫做特征序列分型的第一元素、第二元素、第三元素?缠君《教你炒股票71:线段划分标准的再分辨》相关文字: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元素”,就是以“该假设转折点”“前线段”的“最后一个特征元素”,“第二个元素”,就是从“这转折点”“开始的第一笔”,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同方向的,(本公子旁白:1、第三元素,因缠君没有定义,所以本公子姑且定义为:假设的转折点后第一个和第二元素没有包含关系的同方向的笔。

2、特征序列分型的成立,意味着第三元素肯定突破第二元素的结束点。

)六、《67》课线段划分的标准是什么?缠君《教你炒股票67:线段的划分标准》相关文字:在标准特征序列里,构成分型的“三个相邻元素”,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标准特征序列分型成立等价于线段破坏成立(“没包含”的第一种情况)示意图:(本公子旁白:缺口被第二元素封闭,假设的转折点后的特征序列分型元素没包含关系,亦即标准特征序列分型成立,因而线段破坏线段必定成立。

)第二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1、标准特征序列分型成立等价于线段破坏成立(“没包含”的第二种情况,缺口封闭)示意图:(本公子旁白:缺口被第三元素封闭,假设的转折点后的特征序列分型元素没包含关系,且第三元素前后的序列元素亦没包含关系,即第三元素肯定不会被后续元素合并掉,则标准特征序列分型成立,因而线段破坏线段必定成立。

)2、标准特征序列分型成立等价于线段破坏成立(“没包含”第二种情况,缺口没封闭)示意图:(本公子旁白:缺口没被第三元素封闭,假设的转折点后的特征序列分型元素没包含关系,且第三元素前后的序列元素亦没包含关系,即第三元素肯定不会被后续元素合并掉,则标准特征序列分型成立,因而线段破坏线段必定成立。

)上面两种情况,就给出“所有线段”划分的标准。

显然,“出现特征序列的分型,是线段结束的前提条件”。

七、怎样处理特征序列元素的包含关系?缠君《教你炒股票67:线段的划分标准》相关文字:关于特征序列,把每一元素看成是一K线,那么,如同一般K线图中找分型的方法,也存在所谓的包含关系,也可以对此进行非包含处理。

缠君《教你炒股票71:线段划分标准的再分辨》相关文字:首先要分辨的,是特征序列中元素的包含关系。

注意,特征序列的元素包含关系,首先的前提是这元素都在一特征序列里,如果两个不同的特征序列之间的元素,讨论包含关系是没意义的。

显然,特征序列的元素的方向,和其对应的段的方向是刚好相反的,例如,一个向上段后接着一个向下段,前者的特征序列元素是向下的,后者是向上的,因此,根本也不可能存在包含的可能。

那么,为什么可以定义特征序列的分型呢?因为在实际判断中,在前一段没有被笔破坏时,依然不能定义后特征序列的元素,这时候,当然可以存在前一特征序列的分型,这时候,由于还在同一特征序列中,因此,序列元素的包含关系是可以成立的;而当前一段被笔破坏时,显然,最早破坏的一笔如果不是转折点开始的第一笔,那么,特征序列的分型结构也能成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转折点前的最后一个特征序列元素和转折点后第一个特征元素之间肯定有缺口,而且后者(转折点后第一个特征元素)和最早破坏那笔肯定不是包含关系,否则该缺口就不可能被封闭,破坏那笔也就不可能破坏前一线段的走势。

这里的逻辑关系很明确的,线段要被笔破坏,那么必须其最后一个特征序列的缺口被封闭,否则就不存在被笔破坏的情况。

最早破坏的一笔和第二元素肯定不存在包含关系的示意图:那么,现在只剩下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最早破坏那笔就是转折点下来的第一笔,这种情况下,这一笔,如果后面延伸出成为线段的走势,那么这一笔就属于中间地带,既不能说是前面一段的特征序列,更不能说是后一段的特征序列,在这里情况下,即使出现似乎有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的走势,也不能算,因为,这一笔不是严格地属于前一段的特征序列,属于待定状态,一旦该笔延伸出三笔以上,那么新的线段就形成了,那时候谈论前一线段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就没意义了。

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存在包含关系但不能处理的示意图:总之,上面说得很复杂,其实就是一句话,特征序列的元素要探讨包含关系,首先必须是同一特征序列的元素,这在理论上十分明确的。

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从转折点开始,如果第一笔就破坏了前线段,进而该笔延伸出三笔来,其中第三笔破点第一笔的结束位置,那么,新的线段一定形成,前线段一定结束。

标准特征序列分型的3元素产生则线段破坏必成立(第一种情况)示意图:这种情况还有更复杂一点的情况,就是第三笔完全在第一笔的范围内,这样,这三笔就分不出是向上还是向下,这样也就定义不了什么特征序列,为什么?因为特征序列是和走势相反的,而走势连方向都没有,那怎么知道哪个元素属于特征序列?这种情况,无非两种最后的结果:1、最终还是先破了第一笔的结束位置,这时候,新的线段显然成立,旧线段还是被破坏了;2、最终,先破第一笔的开始位置,这样,旧线段只被一笔破坏,接着就延续原来的方向,那么,显然旧线段依然延续,新线段没有出现。

第二元素和相邻的同方向笔存在包含关系但后续元素最终突破其终点示意图:第二元素和相邻的同方向笔存在包含关系但后续元素最终突破其始点示意图:在67课里,把线段的划分分为两种情况,显然,分清楚是哪种情况,对划分线段十分关键。

其实,在那里已经把问题说得很清楚,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个分型结构中所谓特征序列的元素,其实是站在假设旧线段没被破坏的角度说的,而就像所有的分型一样,就算是一般K线的,都是前后两段走势的分水岭、连接点。

这和包含的情况不同,包含的关系是对同一段说的,而分型,必然是属于前后的,这时候,在构成分型的元素里,如果线段被最终破坏,那后面的元素肯定不是特征序列里的,也就是说,这时候,分型右侧的元素肯定不属于前后任何一段的特征序列。

这个道理其实很明白,例如前一段是向上的,那么特征序列元素是向下的,而在顶分型的右侧元素,如果最终真满足破坏前线段的要求,那么后线段的方向就是向下的,其特征序列就是向上的,而顶分型的右侧元素是向下的,显然不属于后一段的特征元素,而该顶分型的右侧元素又属于后一段,那么显然更不是前一段的特征元素。

所以,对于顶分型的右侧特征元素,只是一般判断方面的一种方便的预设,就如同几何里面,添加辅助线去证明问题一样,辅助线不属于图形本身,就如同顶分型的右侧特征元素其实不一定属于任何的特征元素,但对研究有帮助,当然是要大力去用的,如此而已。

其实,线段的划分,都是可以当下完成的,无非是如下的程序:假设某转折点是两线段的分界点,然后对此用线段划分的两种情况去考察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其中一种,那么这点就是真正的线段的分界点;如果不满足,那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依然延续,就这么简单。

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元素就是以该假设转折点前线段的最后一个特征元素,第二个元素,就是从这转折点开始的第一笔,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同方向的,因此,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缺口,那么就是第二种情况,否则就是第一种,然后根据定义来考察就可以。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包含的问题,上面的分析知道,在这假设的转折点前后那两元素,是不存在包含关系的,因为,这两者已经被假设不是同一性质的东西,不一定是同一特征序列的;但假设的转折点后的顶分型的元素,是可以使用包含关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