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的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承载着城市交通和人民出行的重要功能,但长时间的使用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会导致道路出现各种病害。
本文将就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
一、沥青路面病害1. 老化开裂:沥青路面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紫外线的照射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路面开裂。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浅度的开裂可以采用热补修的方法进行修复,对于大面积、深度的开裂则需要进行覆盖或重新铺设沥青面层。
2. 鼓包变形: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或承受过重车辆荷载时会产生鼓包变形。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的鼓包可以采用割开处理,清除杂质后再封补修复。
对于大面积的鼓包则需要重新铺设沥青面层。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1. 坑洞: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承受过重车辆荷载或遭受冻融循环的作用下会产生坑洞。
处理方案:小面积的坑洞可以采用补丁修复的方法进行修补,大面积的坑洞需要进行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
2. 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干燥收缩、温差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裂缝。
处理方案:小幅度的裂缝可以采用密封剂进行填充,大幅度的裂缝需要进行铣刨处理,并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
三、人行道病害2. 下陷:人行道下陷主要是因为地基不均匀或土壤沉降引起的。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的下陷可以进行打碎、加填的处理,对于大面积的下陷则需要重新进行修筑。
四、排水系统病害1. 结构破损:排水系统的管线或雨水口出现老化、破裂等状况。
处理方案:对于小范围的破损可以进行修补,对于大范围的破损则需要进行更换或疏通。
2. 堵塞:排水系统的管线或雨水口被杂物或沉积物堵塞。
处理方案:可通过清理、疏通等方法进行处理。
市政道路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沥青路面病害、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人行道病害和排水系统病害。
对于这些病害,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城市交通运输、人员出行、商业活动等重要功能。
随着市政道路使用的频繁和年限的增长,道路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使用和交通安全。
对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市政道路常见病害1. 路面破损路面破损是道路病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表现为路面龟裂、坑洞、坷垃等。
这些破损会给行车带来不便,同时也威胁行车的安全。
路面破损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到位、车辆超载等。
2. 铺装松动铺装松动是指路面铺装层与基层之间的结合不牢固,出现松动现象。
这种问题不仅给行车带来颠簸感,而且容易导致部分铺装层脱落,形成碎石飞溅,严重时还会导致事故发生。
3. 路肩塌陷路肩塌陷是指道路两侧路基或路肩因为受到挤压而出现下沉、坍塌的现象。
这种病害不仅影响行车的平稳性,而且还会造成道路两侧的排水不畅,导致雨水积聚。
4. 排水设施损坏排水设施损坏指的是道路排水管道、雨水篦子、雨水口等设施受损,不仅影响道路排水效果,还容易导致雨水积聚,形成积水区,增加行车的难度和危险性。
5. 标线褪色道路标线褪色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标线因为日晒雨淋等因素导致颜色褪去、模糊不清。
这种病害会使驾驶员难以分辨车道和行车方向,增加事故的风险。
二、常见病害的处理方案1. 路面破损的处理对于路面破损问题,可以采取的处理方案包括:修复、重新铺装、加固等。
对于较小的破损,可以采取修复措施,比如使用路面修补剂进行填补;对于较大的破损,需要进行重新铺装或者加固处理。
2. 铺装松动的处理铺装松动的处理主要包括:重新夯实、重新铺装等。
在出现铺装松动时,需要及时进行重新夯实,保证铺装层与基层的结合牢固,避免进一步的脱落和飞溅。
3. 路肩塌陷的处理对于路肩塌陷问题,可以采取的处理方案包括:加固、挖填、重建等。
针对不同程度的路肩塌陷,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确保道路两侧的平稳和排水畅通。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市政道路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日常使用,市政道路也会出现各种病害,如路面坑洼、裂缝、破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和交通安全。
对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市政道路常见病害1. 路面坑洼路面坑洼是指因长期使用,路面产生下沉和凹陷的现象。
这种病害会给车辆和行人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夜间或者雨天,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 裂缝市政道路的裂缝也是常见的病害之一,它可能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差、车辆频繁通过等原因导致的。
裂缝严重影响了道路的平整度和美观性,也加大了维护和维修的难度。
3. 路面破损路面破损是指路面发生了坑洼、裂缝以及表面破碎等现象,可能是由于路基沉降、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的。
路面破损会使得道路的使用寿命大幅缩减,也给车辆和行人带来诸多不便。
4. 排水不畅排水不畅是道路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雨季。
如果道路的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长期未得到维护,容易导致道路积水和泥沙堵塞,从而加剧路面的破损。
二、相应处理方案分析1. 路面坑洼的处理对于路面坑洼,首先需要对坑洼处进行清理,将坑洼中的杂物清除干净。
然后采用热拌沥青混凝土或者冷拌沥青混凝土进行修补,确保修补后的路面能够与周围的路面紧密结合,达到平整的效果。
2. 裂缝的处理裂缝的处理需要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案。
对于较小的裂缝,可以采用橡胶沥青封闭剂进行填充和封闭;对于较大的裂缝,需要进行切割和清理后再进行补缝处理,确保处理后的裂缝不再扩大。
3. 路面破损的处理对于路面破损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路面整体的覆盖或者重新铺设。
在路面重新铺设时,需要根据路面的设计及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并确保铺设质量达标。
4. 排水不畅的处理排水不畅的处理需要从源头上解决,即对道路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
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的形成及分析

0 1 ~0 9 4
1~ O O 2 4 . 5
r
2~ 0 0 3 0 . 9
>0 3 06 .
形态 、 征及 成 因, 特 可将路面 的损坏 形式分 为四大
类 。 就 其病 因进行分析 , 现 并对 比较 严重 的几种 病 害进行重点 分析。
21 裂缝类 .
裘2 天津市 城市道 路 路面沉 陷深度 统计 分析
表5 天津 市城 市道路 路面弯 沉值 统计分 析
弯沉值/ mm 0 . ~05 O5来自 .—11 . ~15
15 2 .~
分布密度/ %
6 9
2. 9 2
1 . 7
0 . 1
通 过分 析 可 以发现 : 各 种病 害均 不同程 度 ①
地 有所产 生 , 中沉 陷 、 其 裂缝 、 滑性 差 病 害尤为 抗
天 幸 工 耗
2年 2(第期 0 第期 总 9 ) 1 2 2
城 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病 害的形成及分析
赵 娜
( 天津市市政 工程设计研 究院 )
沥 青混 凝 土 路面 以 其 行车舒 适 、 应性 强 , 适 养护 维修方便 等特 点 , 而被 广泛采 用。 我国 目前 但 城 市道 路建 设经 验不足 、 路 整 体建 设 质 量有待 道 提高, 各地 水 文、 气候 条件 等 因素差异及 道路 特 有
首要选 择 。 研究表 明 : ①在规 定 沥青标 号范 围内 , 使 用温度 稳定 性 好、 粘度 高 的沥青, 可提高沥 青混
相 互交错的疲劳裂 缝 。 龟裂是行车荷 载反复作 用 的结果 , 是沥 青路面 的一种结 构性 损坏 。 龟裂 在 天津 市各 级市政道 路上普遍存 在 , 而且面积较 大 ,
城市道路路面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城市道路路面质量问题成因分析摘要:城市道路路面(含人行道)出现沉降、开裂的质量问题非常普遍。
本文从道路建设的全过程,多维度的对路面质量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工程建设人员提供管理参考。
关键词:路面沉降开裂成因分析前言排水畅通,车行、人行舒适的城市道路路面(含人行道)是工程建设人员追求的目标,也是市民对公共交通产品品质的合理期望。
然而,作为社会的公共产品——城市道路(含人行道),出现路面质量问题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质量问题包括:路面平整度差、路拱误差大、桥头跳车、路面沉降、开裂、排水不畅等等。
在一些立体交叉路段,由于涵洞、挡土墙或桥梁桩基础的施工是往往是在路基施工填筑到一定高度(5~12m较为普遍)后进行的。
路基的质量问题,不仅会导致涵洞和挡土墙出现不均匀沉降等病害,路基的滑移还会导致桥梁桩基础因为单向受力而出现偏移,进而危及桥梁的运营安全。
这些质量问题不仅损害了社会用户的出行舒适程度,成为了行人、行车的安全隐患;而且,有的公共安全事故是由工程质量事故直接造成的。
与此同时,城市道路路面的实际使用寿命年限往往较设计使用寿命年限相距较大,给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统计。
《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 )表1: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年)注:砌块路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设计基准期为10年;采用石材时,设计基准期为20年。
与高速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施工具有如下特点:土石方挖填数量均衡性差、借方和弃方难度均大,采购商品砼代替自拌砼,以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试验检测单位代替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地实验室,地下管线多,利益攸关方多,施工横向干扰大,环保要求高,市民关注程度高,不同属性的项目交叉施工的工点衔接多,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不良填方普遍,项目周边的构筑物多,施工场地狭窄等等。
本文结合《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手册(2018试行)》和《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要点》(2019 年版)的要求,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多维度的对路面质量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拓展分析,以期能为工程建设人员提供管理参考。
路基下沉、路面开裂等病害情况及原因分析的报告 (定稿)

关于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辅道工程路基下沉、路面开裂等病害情况及原因分析意见珠海交通集团有限公司S366一期改建辅道工程项目部: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辅道(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改建工程,总造价约5.2亿,合同工期18个月,合同交工时间为2011年2月20日。
2009年8月20 日总监办下达开工令正式开工,推算交工时间是2011年2月20日。
于2010年11月上旬完成右幅辅道(含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左幅机动车道及部分非机动车道,并于2010年11月13日交付使用全线通车。
至今通车已有一年多时间。
经现场测量勘察,道路出现多处路基下沉、路面开裂等病害,现将此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意见汇报如下:一、土建工程概况及工程施工背景该工程东起南湾立交西至珠海大桥,其中左幅(ZK10+750-ZK18+642.085、右幅YK10+750-YK18+760.681),全长约8952米,土建工程包含有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调头车道)、通道(10座人行通道、2座车行通道)、雨污水、给水及电缆沟、公交车站等工程。
土建工程分为2个标段,分别由西安市政道桥建设有限公司、珠海市建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两个施工单位负责施工。
珠海大道是珠海市中心区连接珠海市西区唯一的城市通道,是通往斗门区、高栏港经济开发区、横琴新区及港口的重要交通枢纽。
珠海改建工程原方案是先进行主道改建工程的施工,但如按此方案实施则珠海大道的交通将全部中断,为此,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先修建辅道,待辅道通车后再实施主道的改建。
由于主道于1997年建成后,路基已下沉较大,而主道两侧辅道的路面标高要高于主道约1米以上,同时主辅绿化带高于辅道路面约40公分,如遇雨季主道便成为一条长达9公里的条形积水槽,仅依靠主道原有的排水沟无法满足排水要求,届时不但交通瘫痪,珠海大道两侧的居民将无法出行,工厂企业的正常生产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此,为确保珠海大道沿线居民及工厂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决定先施工辅道,从而要求辅道尽快完成,并将通车时间定于2010年11月中旬。
城市道路病害形成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 U 4 1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2 9 一 O 1 1 1 - 0 2
市道 路上 , 尤 其 是 当 周 边 建 筑 物 已经 建 成 的 路 段 , 二 是 受 0 引言 长春 市 地 处 中 国 东北 平 原 腹 地 , 市 区 海拔 在 2 5 0 — 3 5 0 到水 的影响 , 城市 道路 的地下水 管 网出现 问题 , 尤其是 渗 米 之间 , 地 势 平坦 开 阔。 属 北 温 带 大 陆性 季 风气 候 区 , 春 季 漏 水 , 对 路 面 结 构 造 成 的影 响 是 非 常 大 的 , 造 成 路 基 结 构 尤 其 是 对 于 长 春 属 于 干 燥 多风 , 夏 季湿热 多雨 , 秋季 天高气爽 , 冬季 寒冷漫 长 , 及路面基层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下 降, 最低温度一 3 9 . 8 o C, 温差大。 四季 分 明 , 雨 热 同季 , 年平均气 温 4 . 8 。 C, 最高温度 3 9 . 5 。 C , 季节性冰冻地 区 , 温差 巨大 , 不 断 的 冻 融 作 用 造 成 路 面 结 构 出现沉陷、 车辙 、 裂 缝 等破 坏 , 严 重影 响城 市 道 路 道路 的
Va l ue Eng i ne e r i n g
城 市道路病害形成原 因分析及 防治措施
T h e An a l y s i s o f Ur b a n Ro a d Di s e a s e s Ca u s e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Me a s u r e s
摘要 : 本文 以长春 市城 市道路为例, 对季节性冰冻地 区城市道路 的病害形成原 因从施工质量 气候条件 、 养护 因素等方面进行 了 分析 阐述 , 明确城 市道路在使用过程 中出现的 问题及针对这些 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
市政道路掘路修复工程的常见病害与对策分析

市政道路掘路修复工程的常见病害与对策分析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使用和自然风化,常常出现各种病害问题。
为了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和方便,市政道路掘路修复工程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行道路修复工程的过程中,常见的病害问题有哪些?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常见的市政道路病害问题:(一)路面坑洼:路面坑洼是最为常见的道路病害问题之一,它会给车辆和行人带来不便,并且还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路面坑洼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比如道路使用时间长了之后,路面材料容易出现老化、龟裂等现象,再加上大车频繁通行,便会导致路面坑洼的产生。
路面龟裂是另外一种常见的道路病害问题,它一般是由于路面受到长期累积的压力和温度变化等因素所导致的。
路面龟裂不仅影响了路面的美观度,而且还容易造成车辆行驶不畅,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路面下沉是由于地基不牢固或者地下管道渗漏等原因所导致的。
当路面下沉严重时,会对行车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需要尽快进行修复。
(四)排水不畅:排水不畅也是影响道路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旦道路排水不畅,雨水很容易在道路上积水,形成积水洼地,严重影响了交通的流畅性。
二、对策分析:路面坑洼的处理首先需要对受损路面进行修补,将路面坑洼处的损坏路面进行打磨、填充、夯实,并重新铺设路面材料。
对于频繁出现坑洼的路段,可以考虑进行整体的路面重新铺设和加固工程,以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二)路面龟裂的处理对策:路面龟裂的处理首先需要进行松动表面材料的清理和拆除,然后进行路面基层的处理和加固,最后进行新的路面铺设。
在铺设新的路面材料时,可以考虑选择一些高弹性,耐磨损,抗老化的材料,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对于路面下沉的问题,需要对受损路面进行拆除和清理,然后进行地基及路面的重新铺设。
在进行路面下沉的修复工程时,还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路面的稳定和安全。
排水不畅的处理需要对道路的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包括清理排水沟,疏通排水管道,修复渠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的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
城市道路的内容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侧石、缘石、树穴石、盲道、桥面、路名牌及其他附属设施(如景观灯、步道桩等)
道路常见病害的种类;
(一).车行道
1.裂缝:沥青砼路面建成初期会产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裂缝,随着表面水分的侵入,会使路面基层至路面的承载里下降,加速沥青路面的破坏.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基层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裂缝.
2.脱皮:产生饿主要原因是封层之间与面层之间或者面层与底层之间粘结不良,降低了层间的抗剪强度,在车轮荷载的水平作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剪应力使面层产生了推移,沥青砼面层病害深度小于等于2.5cm。
3.麻面:由于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不足,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集料从路面剥落,使路面形成麻面,进而可能发展成为坑槽、松散等病害。
4.龟裂:通常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形成龟裂。
主要由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引起。
★5.松散:原因主要是采用的沥青粘结力差,沥青用量偏少,或随着路缝的发展也会形成路面大面积松散。
★6.沉陷:一般是由基层局部成形不足,强度不够,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
对于大面积沉陷往往是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或局部滑移面引起的。
主要原因是路基压实度不足引起。
★7.坑槽:主要原因是面层的网裂、龟裂后不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的。
另外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也易产生坑槽。
是由龟裂和松散等其它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沥青砼面层病害深度大于2.5cm以上。
8.车辙、波浪::车辙主要是在行车载荷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
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
波浪,主要原因是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
9.翻浆:这种现象主要是土基水源的补给和气温的变化所造成的。
, 路基凹槽中大量水分不能排出, 甚至变成稀泥, 就使道路失去承载能力。
道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被进一步压坏, 泥浆从路面裂缝里挤出来, 产生翻浆的现象。
10.检查井:主要是检查井的下沉及井边沥青砼的松散。
(二).人行道和分隔带
★1.人行道面砖短缺及破损(图片)
★2.人行道面砖拱起及塌陷、错台(图片)
★3.侧石的短缺、破损、下沉、倾倒: (图片)
★4.缘石的短缺、破损、倾倒: (图片)
5.树穴石的短缺和残损:(图片)
6.各类检查井的下沉、松散:(图片)
7.盲道及无障碍坡的破损和不规范:(图片)
8.附属设施:路名牌:分为灯箱式路名牌、立柱式路名牌、景观式路名牌,
主要是存在短缺、倾斜、污染不洁净等病害。
(图片)
(三)道路上的其他设施:道路上除存在以上各类设施外,还存在一些景观设施、交通设施及其他的附属设施如电话亭、公交站牌等。
(图片)(四)道路上各种设施占压:包括由于拆迁不到位的遗留占压以及各种设施如电箱、报亭、园林等占压(图片)
常见道路病害种类介绍
一、常见的道路路面病害
1.裂缝
2.松散
2.拥包
3.沉陷
4.车辙
5.坑槽
7.脱皮
8.啃边
9.磨光(麻面)
10.检查井
二、常见的人行道病害
1.人行道缺损、短缺
2.人行道下沉、拱起
3.侧石、缘石、平石残损、倾斜、错台
4.检查井井边松散
5.树穴石残损、短缺、突起
6.盲道
7.无障碍坡
8.路明牌
三、附属设施
2.景观灯
3.路灯灯箱、消防栓
四、设施占压
1.围档占压
2.报亭占压
3.电箱占压
4.退线占压
2.2.1横向裂缝,横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
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
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它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
2.2.2纵裂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
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
纵向裂缝,多发于半填半挖路基处,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
2.3龟裂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形成龟裂。
主要由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引起。
2.4车辙,车辙变形车辙是在行车载荷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
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
2.5波浪,主要原因是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
2.6松散,原因主要是采用的沥青粘结力差,沥青用量偏少,或所用的矿料过湿,铺撒不匀,或所用的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粘牢。
2.7坑槽,主要原因是面层的网裂、龟裂后不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的。
另外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也易产生坑槽。
是由龟裂和松散等其它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2.8沉陷,一般是由基层局部成形不足,强度不够,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
对于大面积沉陷往往是由于路基(高填方地段)不均匀沉降或局部滑移面引起的。
主要原因是路基压实度不足引起。
2.9剥落,如果沥青混合料中使用了中性或酸性石料,将会造成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不足,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集料从路面剥落,使路面形成麻面,进而可能发展成为坑槽、松散等病害。
翻浆是寒冷地区道路的一种冻害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土基水源的补给和气温的变化所造成的。
当冬天气温降低, 路基上部土体温度降低到- 3 ℃~- 5 ℃时, 土体内的毛细水和薄膜水都开始冻结。
如果冻结线暂时停留在某一深度处, 下层未冻区内的毛细水和薄膜水会源源不断地向冻结线处聚集, 并随即冻结形成一个含有大量冰晶体的聚冰层。
随着冻结线的逐渐向下推移和停留, 在更深处还可能形成新的聚冰层。
与此同时, 路基土体发生不均匀冻胀, 路面被抬高, 甚至出现冻胀裂缝, 严重者可能隆起几十厘米。
春天气温回升, 路基的冰晶开始从冻层上部融化, 或从上、下两面融化。
因而路基中部化冻比两侧快, 并形成一个凹槽, 路基凹槽中大量水分不能排出, 甚至变成稀泥, 就使道路失去承载能力。
道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被进一步压坏, 泥浆从路面裂缝里挤出来, 产生翻浆的现象。
直至冻层完全化冻, 水分疏干后, 路基才逐渐恢复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