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多角度立意作文教案

多角度立意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思维训练,打开写作思路,多角度立意、多方面取材。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多种思维的能力。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
学法指导: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其次运用发散思维对其进行不同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联想、思考。
教具:两个柄长一米长的勺子,一盆水。
学习过程:一、导语请听下面一组句子:1、车轮——在你周而复始的辛劳中,我们得以到达四方,领略到无穷的风景。
2、车轮——你之所以能承受巨大的压力,既是因为你的虚心,也是因为你的充实。
3、车轮——遇到松软的道路,越是贪恋舒适,越容易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4、车轮——你身上突出的一条条棱,不是为了彰显你的个性,而是让你的步伐更加坚定。
这几组句子是作者经过细心观察,多方联想,表达对生活中常见之物车轮的赞叹。
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看,对于同一件事,咱们同学们会有哪些不同的理解。
二、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导后学生齐读目标和指导。
三、老师:今天我拿来了一盆水和两把勺子,如果让你们用这种勺子舀水喝你们能做到吗?学生:能。
老师:怎么喝呢?学生:互相喂着喝。
老师:地球人都知道呀!由什么想到的?学生:《天堂与地狱》。
老师:谁能讲一下学生:一个人为了聪明的选择死后的归宿,他分别参观了天堂和地狱。
他首先来到了地狱,看到所有人都坐在餐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
奇怪的是,他们全都面黄肌瘦,一个个无精打采。
这人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餐桌上的人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一把刀,刀和叉的把手长达四尺,掌握刀叉的人根本吃不到桌面上的东西,因此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味佳肴而挨饿。
这人又来到了天堂,发现所有的用餐设备和方式和地狱的一模一样。
但这儿人们却面色红润,而且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
这人感到非常奇怪,他们为什么不怕饥饿呢?很快他就看到了答案,原来天堂的人从不把手上的食物喂给自己,而是愉快地递给别人,这样,谁都可以吃上美味佳肴;而地狱的人只想喂给自己,所以就只有挨饿。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教案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教案郑丽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多角度发散思维立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材料的揣摩,了解多角度发散思维立意法;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活跃的思维品质。
教学内容: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怎样围绕题目多角度立意和怎样运用发散思维,在多思善想的过程中,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例题的剖析,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多向思维,并进行迁移拓展训练。
教学重点:围绕题目引导学生作多角度发散思维思考。
教学难点:学习把握选取合理角度思维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多媒体展示(激趣):有个装满水的杯子,请你在不倾倒也不打碎杯子的情况下,取出杯中全部的水。
请问怎么办?2.讨论思考,引出发散思维概念。
二、发散思维立意导引1.提问:以“路”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以外,体裁不限。
要求:凭借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
2.手把手的教:立意时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考虑:从实立意与从虚立意顺向立意与逆向立意纵向立意与横向立意三、迁移训练我们来尝试着以“风”为话题进行审题立意。
围绕“风”做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所谓合理,就是文章的主题不能脱离风而凭空想象。
首先就要联想起与风有关的一切,从成因,形状,性质,作用以及有关风的历史典故和习语俗语中寻找风的影子和神韵。
四、逆向思维引导1.逆向思维概念: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就叫“逆向(反向)思维”。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从正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陷入思维的陷阱。
如果能转换一下思维视角,“反其道而行之”,把事物的位置颠倒过来进行思考,从反面寻找出原因。
2.逆向思维训练:有个教徒在祈祷时来了烟瘾,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以不可以抽香烟。
神父回答“不行”。
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但他换了一种问法,结果得到了神父的许可,你知道他是怎么问的吗?五、拓展延伸训练(分组讨论)材料:猪八戒坐在镜子前照镜子。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作文的构思立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作文的创新性。
3.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构思方法,提高作文的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 常见的作文构思方法及示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常见的作文构思方法。
3. 采用实践训练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作文构思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文构思立意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 分析:分析常见的作文构思方法及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
4.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思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作文构思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构思立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作文构思的能力。
3. 学生作文的质量,包括内容的新颖性、结构的合理性、语言的准确性等。
六、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包括作文写作技巧、思维导图绘制等相关书籍。
2.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关于作文构思立意的优秀文章和案例,供学生参考。
3. 练习材料:提供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七、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配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2. 网络:确保教室内有稳定的网络连接,方便查阅资料和提交作业。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授课时间。
2. 练习时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确保他们能够充分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的构思和立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
二、教学内容1. 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想象和创造力的运用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作文的重要性。
2. 引导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实践法: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作文题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作文构思立意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3. 引导: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实践: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5. 总结: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的质量和创新程度。
2. 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对作文构思立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作文构思立意讨论会目的: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文题目,培养多角度构思立意的能力。
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作文题目,讨论并记录下从不同角度构思立意的方法和思路。
步骤:1. 分配作文题目给各小组。
2. 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构思立意角度。
3. 记录下每个成员的构思立意方法,并选择最具创意的立意角度进行作文写作。
评价:评价各小组的讨论过程和作文作品的创意程度。
2. 活动二:想象与创造力写作练习目的: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提高写作质量。
方法:给予学生一个抽象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构思出独特的作文内容。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构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多角度构思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作文的内容和立意。
3. 通过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构思的基本方法。
2. 多角度构思立意的方法。
3. 想象和联想在作文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作文构思的基本方法和多角度构思立意的方法。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作文的内容和立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构思的基本方法和多角度构思立意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的构思和立意。
3. 练习法: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教师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作文构思的重要性。
2. 讲解作文构思的基本方法: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
3. 讲解多角度构思立意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构思作文的主题和内容。
4. 讲解想象和联想在作文中的运用: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作文的内容和立意。
5.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构思和立意。
6. 练习: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教师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作文构思方法和多角度构思立意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文练习,评价其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七、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篇作文,要求运用多角度构思立意,并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作文内容。
2. 收集一篇自己喜欢的作文,分析其构思和立意,下次上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晰、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作文竞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多角度构思立意和想象联想技巧。
2. 邀请作文高手或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讲座,分享作文构思和立意的经验。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学教案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感受思考的力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
3. 引导学生运用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思考的重要性和作用。
2.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3.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第二章:想象的力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想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想象的习惯。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创造新思路。
教学内容:1. 讲解想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想象创造新思路。
3.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想象创造新思路。
第三章:多角度构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角度构思的意义。
2.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 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构思创作作文。
教学内容:1. 讲解多角度构思的意义和作用。
2. 举例说明如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3. 练习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创作作文。
第四章:立意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立意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确定正确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立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1. 讲解立意的重要性和作用。
2.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正确的立意。
3.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立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和立意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如何综合运用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和立意技巧。
2. 举例说明如何完成一篇综合性的作文。
3.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综合性的作文。
第六章:实例分析:优秀作文的思维与立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作文,理解其背后的思考和想象过程。
2. 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学习并借鉴写作技巧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提升自己的作文构思和立意水平。
教学内容:1. 提供几篇优秀作文实例,让学生分析其思考和想象过程。
2. 讲解如何从实例中学习并借鉴写作技巧。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的构思和立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
二、教学内容1. 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想象和创造力的运用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实践,培养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构思立意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优秀的作文案例,引发学生对作文构思立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解作文构思立意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构思立意。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文构思立意过程和心得,互相借鉴和学习。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运用想象创造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加以运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写作的效果和质量。
2.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3. 学生对作文构思立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关于作文构思立意的相关书籍。
2. 网络资源:关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想象创造力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3. 作文案例:收集一些具有不同构思立意的作文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构思立意的能力。
八、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 作文素材准备:收集一些作文素材,用于学生的实践写作。
3. 讨论分组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进行讨论和交流。
《多角度立意的思维方向》课堂实录及点评

《多角度立意的思维方向》课堂实录及点评师:白纸可以用来干什么?(生回答可以做文具、清洁工具、遮挡品、工艺品,可以做燃料生火,可以包物品等等。
)师:一张白纸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同样,一则材料也会引出多种多样的立意。
但我们的立意往往局限在一个平面上,怎样才能开拓思路呢 ? 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向来拓宽立意。
( 板书课题 )师:先请大家看这则故事:《猪八戒照镜子》。
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
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
”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犬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师:这则故事里有几个对象 ? 它们分别做了什么 ?生:猪八戒、镜子。
猪八戒照了镜子、砸了镜子,镜子再现了猪八戒的丑容。
师:猪八戒砸镜子对吗 ? 为什么错了 ? 请立意。
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
生:要多从自身找原因生:不要打击报复。
生:要勇于接受正确意见。
师:镜子做得对吗 ? 为什么 ? 请立意。
生:要实事求是。
生:要坚持真理。
生:要不畏强暴。
师:大家刚才的立意,都顺应了材料告诉读者的指向。
顺应材料的指向或按常规指向去考虑问题,就是顺向思维。
( 板书:顺向思维 ) 顺向思维的特点是顺应常规,这样立意,优点是稳妥。
( 板书:顺应常规稳妥 )师:刚才都是谴责猪八戒,赞扬镜子,难道猪八戒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 或者,镜子就无可挑剔吗 ? 请立意。
生:(先说猪八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时冲动,可以原谅。
生:爱憎分明。
生:敢作敢为。
生:光明磊落,难能可贵。
生:(再说镜子)委婉胜于直言。
生:讲究方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忠言“顺”耳利于行。
( 教师提示:镜子之所以这么毫不留情面是因为什么 ?)生:有理就能走遍天下吗 ?生:不要求全责备或不要吹毛求疵。
( 教师提示:对天蓬元帅猪八戒而言,保唐僧西天取经,终成正果,功劳卓著,貌丑不是原则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哈尔滨市三联中学李晓宏一、教材分析有一幅对联这样写道: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
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和“痛苦”几乎是一种通病,这就成了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对七至九年级学生在写作方面提出的要求中有这样一点:“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的环节。
”这四个环节中尤以“构思立意”最为重要,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可见立意就像一篇文章创作的灵魂,决定着全篇的精神,反映出创作者的内涵和思想境界。
然而如何立意,又往往是学生认为最难的地方。
主题确定得是否新颖、是否有深度是决定文章水平高低的关键。
立意方法的实质其实是思维方法问题。
确定新颖、深刻的主题要靠独特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法。
我们只有从封闭、单向、僵化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培养和建立开放、多元、动态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到富有个性的立意方法。
二、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经过一年多的作文训练,学生已经开始选有材、立有意、思有路、写有序,并且凭借着感性认识,或有意或无意地提高着作文的水平,但是受定势思维的禁锢,千篇一律、千文一面仍是当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⑴使学生了解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并学会多角度立意;⑵通过多角度立意训练,开启创造闸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和能力;过程与方法:设计合理的有梯度的思维训练,把抽象的书本理论变成生动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动脑、动口、动手,将想、说、写和谐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学重点、难点:⑴进行多角度构思立意的思维训练,以求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基础上,打开思路,拓宽主题,立意出新。
⑵多角度立意的方法。
3、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理为主轴,练为主线。
理论讲解,撷精提要。
巧导多练,思、说、写结合。
借助多媒体课件,深化课堂的内涵,拓展课堂的外延,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以情驭教,以情传道,以情动人。
4、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从思维的训练中掌握方法,总结多角度立意的要点,提升立意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一组错误的数学题导入。
(幻灯片:1+1=1 3+4=1 8-1>8 5+2=0)师:同学们,按照常理,这些数学题都是错误的,谁能变换思考的角度,使它们可以成立呢?想想看,看谁最聪明?学生思路示例:(1)一群羊加一群羊还是一群羊,所以;(2)3天加四天等于一周,所以;(3)我们实行8小时工作制,如果能注意劳逸结合,每天拿出一小时来休息娱乐的话,那么效率要比原来的高,所以;(4)在学校学习5天,周末玩儿两天,把学的知识都忘了,所以;……师:这个小小的数学游戏,让我们的课堂成了智慧火花不断绽放的地方。
那么谁能说说刚才的数学游戏,让你明白了什么?(设计意图:以一组数学游戏,打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只要我们学会变化一个角度去思考。
顺理成章的提出本课的主题——多角度立意。
)(板书课题:多角度立意。
)(二)解读课题1、明确“立意”的内涵及在作文中的重要地位。
“立意”也就是写作文时,自己对人、事、物的看法、主张、见解等。
“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幻灯片)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幻灯片)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意”就是文章的“主心骨”---灵魂。
2、明确什么是“多角度立意”,为什么要“多角度立意”。
“多角度”就是从不同角度、层次、方面思考。
中考作文出偏题、难题、怪题的可能几乎不存在。
在人人都能写得出的情况下,“竞争”的焦点很大程度上就落在立意能力的高低上,谁的文章立意新、深、巧,谁就高人一筹。
知道吗,连古人都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苏轼在一首诗中也揭示了这样的哲理,你们知道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设计意图:明确相关知识,做好认知储备。
)(三)方法引路立意的实质就是思维方法的问题。
要有新奇的立意,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
1、顺向思维法。
幻灯片展示《滥竽充数》的故事,谁能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寓意:要有真才实学,不要不懂装懂。
这个立意就是顺应材料的指向或按常规指向去思维的结果。
这种立意的方法就是顺向思维法。
(幻灯片)它的优点是:稳妥。
但是容易陷入思维的定势,落入俗套。
古人云:凡作文立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
(幻灯片:友情提示)2、反弹琵琶法(1)方法指导要想打破思维定势,标新立异,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南郭的身上有没有可取之处呢?请立意。
示例:南郭在齐泯王上任后,能知难而退,避难被杀的悲剧,可见:识时务者为俊杰。
示例:南郭能知难而退,总比某些占着位子却不谋其政的人强。
同学们刚才的立意,打破了思维的定势,标新立异,反其道而行之,这种立意的方法就是反弹琵琶法。
(幻灯片)它的优点是:打破常规、新颖。
(2)小试牛刀:(幻灯片)请你任选其一,运用“反弹琵琶法”进行立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开卷有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弹琵琶也要成曲调,要坚持“求异不求谬”的原则,不是所有的对立面、反面都是合理的. (幻灯片:友情提示)3、发散思维法客观事物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除了正面和反面外,还有很多侧面。
同学们,想想看,针对《滥竽充数》这则材料,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呢?明确:齐宣王、齐泯王、众乐师、竽等。
示例:生1:宣王的“大锅饭”制度让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生2:南郭能混在乐队里,是因为没有考核制度;生3:开后门之风给南郭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生4:我想批评其他吹竽者,他们和南郭在一起那么久,肯定知道他不会吹,却不告发他,都充当老好人,浪费了国家财产;生5:乐队里的人怕教会南郭吹竽反而挤掉自已;生6:我要表扬一下齐泯王,他上台就搞改革,使南郭无藏身之地,比他爹强;生7:南郭迫于生计混入乐队,有情可原,他真正的错误在于有了学习的机会却没有抓住。
要是他懂得珍惜机会,用心学习,命运就会不同了。
......真是角度一变,风景无限。
老师很高兴,同学们其实已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这节课老师想向大家隆重推介的一种立意创新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法,就是把材料分解成各个不同的侧面或因素,然后以各个侧面或因素为出发点,进行类比联想。
(幻灯片)友情提示:要注意思维的聚合,从多个立意中选择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一个。
(幻灯片)小结:一则老成语故事,变换思考的角度,就使我们获得这许多的启发。
让我们永远拥有着“多角度”看问题这一法宝吧!它会让我们的人生更睿智,使我们的生命更精彩。
当然多角度立意的思维方法远不止以上三种,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有更多体会。
(设计意图:“多角度”绝不是信马由缰的随意发散,而必须以材料为依据,建立开放、多元、动态的思维方式,找到富有个性的立意方法。
通过“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教会学生多角度立意的三种方法。
)(四)、思维训练1、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充分挖掘下面材料的内涵。
和氏在楚国的山中采得一块巨大的玉璞,就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让宫中的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
”厉王把和氏当成骗子,砍了他的左脚。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
和氏又把玉璞献给武王。
武王让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
”武王又把和氏当成骗子,砍了他的右脚。
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
和氏抱着这块玉璞在楚山之下恸哭,哭了三天三夜,哭光了眼泪,眼睛里流出了血。
文王听说了此事,派人劝他道:“天下被国君砍去脚的人多了,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哭得这么伤心?”和氏说:“我不是为自己的脚被砍掉而伤心,我伤心的是,明明是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明明是赤胆忠心的臣民,却被当成欺君的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事啊!”楚文王就让玉工琢磨这块玉璞,加工出了稀世罕见的宝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幻灯片)明确:可以从厉王、武王,玉人、玉璞、文王、和氏等角度考虑。
示例:生1:轻信武断,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生2: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不能滥竽充数。
生3:不知人善任,就会贻误大事。
生4:权威并非一贯正确。
生5:只看表面现象就轻下结论,是要坏大事的。
生6:玉人们相不出玉来,可见都是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辈,但却戴有“权威”“专家”的桂冠,并深得王们的信任。
由此可立意为:不学无术,靠投机钻营的滥竽充数者,也能得到信任,享有盛名。
生7:璞是一种含玉的石。
内玉虽美,但表面的石是粗糙、丑陋的。
由此可立意为:人不可貌相。
生8:有才华,就应当自己展示出来。
生9: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生10:有才能还要有机遇才能成功。
生11:没有文王,和氏璧就不会传于后世。
由此可立意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总结多角度立意的注意事项。
多角度立意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还要善于从多个角度中,经过比较、权衡,最后选择一个最佳角度。
其标准是正确、鲜明、集中、新颖、深刻。
(幻灯片)(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思维训练,落实所学到的方法,明确多角度立意时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实践检测教师播放《猫和老鼠》片段(幻灯片),请学生站在一个长大的角度重新再来看这部童年的片子,并把新的体会和感悟写下来。
(给5分钟写作。
)……学生读,老师与同学一起评价,学生的见解很好,角度也很多,看法也很全面,新颖,有欠缺的,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完善。
一部儿时已看过多遍的动画片,却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精彩的认识,这一切都因为我们学会了——“多角度立意”。
(设计意图: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激发灵感的火花,让学生产生思考的热情和创作的欲望,《猫和老鼠》几乎伴随了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通过前面的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学生们一定能超越“趣”看到更深、更新的东西。
)小结:老师准备了一个美丽的苹果,想把它作为奖品送给刚才表现最出色的两位同学,有信心吃到苹果的同学请举手。
现在我要当着你们的面“手起刀落”了,请大家注意(横切苹果并展示):横切的苹果里藏着一颗星星,这颗星的心里还藏着几粒种子呢,老师在这种子里注入了一种神奇的思维方法——多角度看问题,期望它能在你们的心田深处生根发芽!(设计意图:这不是单纯的给两个学生的物质鼓励,而是一次对全体学生的“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是变化角度就会有新的发现的活生生的例证。
)(六)课堂总结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们上了一堂平凡的作文课,但它却给了我们一生的警醒,平凡的日子背后,有着无数的玄机,我们为什么不经常变换一下角度去审视呢?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多元的,这也是老师与人与文的一点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