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3)屋面防水层应做保护层。
2、质量标准
(1)原材料须符合设计要求,屋面不得有积水和渗漏现象。
(2)细部做法须符合设计要求,卷材搭接缝应粘牢封严。其搭接宽度允许偏差为-10mm。
四、涂膜防水屋面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要求
所用材料应符合标准规定。
2、作业条件
(1)溶剂型涂料施工气温为-5~35oC。(2)水性涂料为5~35oC。(3)其它条件与卷材基本相同。3、操作工艺
(1)主控项目:
1)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的抗压、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的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2)普通项目。
1)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
等。
2)结构表面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二、水泥砂浆防水层。
合用于混凝土或者砌体结构的基层采用多层
抹面的水泥砂浆防水层。1、水泥砂浆防水层包括普通水泥砂浆、聚
合物水泥砂浆、外加剂或者掺合料防水砂浆等。2、主要机具。3、作业条件:结构验收合格。4、操作工艺:1)基层应坚实、粗糙、洁净、湿润、无明
水。
2)普通水泥砂浆应为五层抹面法,层层紧密结合。
3)聚合物水泥砂浆单层厚度为6-8mm,双层为10-12mm。
(1)底板垫层平面部位的卷材宜空铺,从底板折向立面的卷材应空铺;与结构混凝土立墙接触的卷材应满粘。
(2)卷材多用热熔法施工:
1)加热卷材应均匀,不得过热或者欠火,厚度小于3mm的卷材,严禁用热熔法施工。
2)卷材表面热熔后,应即将滚铺卷材,其搭接缝部位必须溢出沥青热熔胶。
3)卷材搭接尺寸应正确,不得扭曲。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第一章防水混凝土施工1.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

2.材料要求2.1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2砂:应采用中砂,泥块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不大于3%。

2.3石:宜采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40mm,泥块含量不大于0.5%,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

2.4水:饮用水或天然洁净水。

2.5膨胀剂:推荐使用UEA膨胀剂,其性能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92)中一等品及以上质量要求,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应经试验试配后使用。

2.6粉煤灰:应用Ⅱ级以上优质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经试验确定,掺量不宜大于20%。

2.7总碱含量控制:混凝土总含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总碱含量不大于3kg。

3.作业条件3.1 钢筋、模板等上道工序已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

注意固定模板的铁丝、钢筋绑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止水措施。

特别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

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3.2 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3.3 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

3.4 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做好降水,排水。

4.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机具(混凝土输送泵、翻斗车、手推车、吊斗)、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铁锹,计量器具磅秤等。

5操作工艺5.1 工艺流程5.2混凝土搅拌:搅拌投料顺序:石子→砂→水泥→膨胀剂→水。

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

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

混凝土搅拌前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修改配合比。

散装水泥、砂、石车车过磅,在雨季,砂必须每天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普通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cm,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2±2cm。

8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8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8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防水等级为一至四级的地下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不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80℃或处于耐侵蚀系数小于0.8的侵蚀性介质中使用的地下结构,以及遭受剧烈振动或冲击的结构。

8.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8.3 术语8.3.l 地下防水工程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防护工程、隧道及地下铁道等建(构)筑物,进行防水设计、防水施工和维护管理等各项技术工作的工程实体。

8.3.2 防水等级根据地下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所确定结构允许渗漏水量的等级标准。

8.3.3 防水混凝土指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外加剂和掺合料等配制而成的,抗渗防水等级不小于P6的混凝土。

8.3.4 遇水膨胀止水条是指具有遇水膨胀性能的膨胀腻子条和膨胀橡胶条的统称。

8.4 施工准备8.4.1 技术准备8.4.8.1 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做好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和工人上岗前的操作培训。

8.4.8.2 按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确定材料需用计划,明确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8.4.8.3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和供应方法。

8.4.8.4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措施。

8.4.8.5 进行施工技术质量策划,制定技术质量控制目标和措施。

8.4.2 物资准备8.4.2.1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质量计划,确定以下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a) 水泥的要求: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9.5级;所用水泥应通过复试检验。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是一种用于在建筑物或结构中防止水渗透的技术。

它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排水层,防止水分进入混凝土结构内部,并且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材料准备:1. 防水剂:防水剂是防水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成分。

常用的防水剂有丙烯酸酯、丙烯醇酯、疏水型丙烯酸乳液等。

在选择防水剂时应考虑其适应性、耐水性、耐久性等因素。

2. 骨料: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防水混凝土来说,骨料应选用不含污染物和吸水性小的骨料。

3. 纤维材料:纤维材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渗透性能。

常用的纤维材料有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

4. 其他材料:混凝土添加剂、保水剂、增塑剂等。

二、施工步骤:1. 混凝土搅拌:按照混凝土设计配比,将水泥、骨料、混凝土添加剂等进行搅拌。

在搅拌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防水剂和纤维材料,以提升混凝土的防水性能。

2. 浇筑混凝土: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中,使用振捣机械进行振捣,以确保混凝土密实无孔隙。

3. 平整混凝土:使用刮板或镘刀将混凝土表面平整,并确保表面光滑,以便后续施工操作。

4. 防水层处理:混凝土表面完成平整后,根据设计要求涂刷防水剂。

涂刷时应注意均匀涂刷、避免漏刷和厚涂等情况。

5. 纤维增强层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在防水层涂刷完成后,可以在其上涂刷纤维增强层。

涂刷纤维增强层时应注意纤维的均匀分布和与防水层的粘结性。

6. 后期处理: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后期养护。

养护期间应进行浇水、覆盖湿布等操作,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的准备: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整齐,避免杂物、污水和泥浆对施工品质的影响。

2. 施工环境的控制:施工环境应保持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避免天气条件对施工效果的影响。

3. 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4. 施工工艺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和控制,避免疏漏和错误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Q/TJJG1-05-01-2003)13.1适用范围及涉及的强制性条文13.1.1适用于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掺膨胀补偿收缩混凝土刚性防水施工工艺。

13.1.2本项工艺所涉及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中主要的强制性条文:(1)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GB50208-20024.1.8)(2)防水混凝土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GB50208-20024.1.9)(3)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GB50108-20014.1.62)(4)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GB50108-20014.1.63)(5)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GB50108-20014.1.18)13.2施工准备13.2.1材料准备13.2.1.1优先选用商品混凝土。

13.2.1.2混凝土需满足下列要求:(1)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2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宜少于280kg/m3。

(2)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砂率宜为30%〜35%,泵送时可增至45%。

(3)石子最大粒径优先选用25mm,含泥量不应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吸水率不应大于1.5%。

(4)掺入减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以上的质量要求;掺入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掺合料时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20%,不应低于二级,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

(5)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55,灰砂比宜为1:1.5〜1:2.5。

(6)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一、引言防水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具有防水、防潮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交通、环保等领域。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详细介绍防水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程。

二、材料选择1.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保证水泥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2.骨料:选用强度高、粒形良好、不含泥土、粉尘等杂质的优质骨料。

3.砂:选用细度模数适中、含泥量低、清洁度高的优质砂。

4.外加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水外加剂,如聚合物外加剂、渗透结晶型防水剂等。

三、配合比设计1.水灰比:控制水灰比在0.35-0.45之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骨料砂率: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强度等级,确定骨料砂率,一般控制在0.4-0.6之间。

3.外加剂掺量:根据外加剂的类型和性能,确定掺量,一般控制在5%-10%之间。

4.水泥用量: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材料特性,确定水泥用量。

四、施工工艺1.模板处理: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无破损、无裂缝,涂刷防水剂以防止渗水。

2.钢筋绑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保证钢筋的位置、间距和保护层。

3.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试块试验,确定浇筑时间和坍落度。

浇筑时应均匀、充实、不得有空鼓、夹层等缺陷。

4.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包括覆盖保温、喷水养护等,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

5.防水处理:待混凝土养护完毕后,进行防水处理。

一般采用刷涂、喷涂等方式,涂料应均匀、充实、无漏涂、无起泡、无流挂。

五、注意事项1.施工时应保证环境温度在5℃以上,切勿在低温环境下施工。

2.施工时应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适中,过干或过湿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泥的含水量,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空鼓等缺陷。

4.防水剂的掺量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严禁超量使用或减量使用。

5.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六、结语防水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程是保证混凝土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具体步骤和要点。

一、施工前准备1.工程准备:施工前需要对工地进行现场勘察和测量,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2.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各种防水材料,如加强纤维、防水混凝土外加剂、防水涂料等。

二、基础处理1.清理基础:清除基础表面的杂物和浮渣,保持基础的干净整洁。

2.修补基础:检查基础的平整度和强度,如有不平整或破损的部分,则需要进行修补。

三、混凝土浇筑1.搅拌混凝土:按照设计配方将混凝土材料和水进行充分搅拌,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2.浇筑混凝土: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并用振动器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紧密性和完整性。

四、防水处理1.加强纤维的使用:在混凝土中加入合适的加强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渗能力。

2.防水混凝土外加剂的添加:根据设计要求,在混凝土中加入防水混凝土外加剂,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防水涂料的施工:在混凝土表面涂刷防水涂料,这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

五、强度养护1.保持湿润: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时进行浇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促进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发展。

2.避免外力影响:在养护期间,需要防止外界力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如踩踏、碰撞等。

3.延长养护时间: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六、质量检验1.表面平整度检验:检测混凝土表面的平整程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2.抗渗性检验:对混凝土进行抗渗性能检测,以确定防水措施的有效性。

以上就是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详细步骤和要点。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条件,合理选择和调整施工工艺,以确保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基础防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基础防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基础防水混凝土施工方案【1】一般规定1.防水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对施工中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各主要环节均应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施工,同时,施工人员要有保证工程质量的责任心,对施工质量要高标准、严要求、严密组织、精细安排。

2.防水混凝土结构应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防水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密实性、抗渗性、抗烈性、防腐性和耐久性。

3.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

4.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件设置位置应准5.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垫层,其抗压强度等级不应小于10MPa,厚度不应小于100mm。

6.围护结构底板垫层没有积水、污物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主体结构防水混凝土的浇筑,以保证主体结构防水混凝土质量。

【2】防水混凝土施工要点结构自防水混凝土必须有密实度高、收缩率小、强度高、可灌性好等多种性能。

因普通防水混凝土工艺均通过选择附加剂的办法达到防水目的,根据以往经验,由于掺加剂的稳定性容易使结构体产生裂纹,难以达到预期的防水效果,甚至影响到结构的受力。

高性能防水混凝土是在普通防水混凝土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具有收缩率小、稳定性高、密实度和强度较高、取材方便、可塑性好等优点,具体施工技术要求为:(1)施工准备A、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健全技术管理系统,制定技术措施,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做好技术交底以及质量检验和评定的准备工作;B、进行原材料的检验,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规定标准。

备足材料,妥善保管,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注意防止骨料中掺混泥土等污物;C、将需用的工具、机械、设备配备齐全,经检修试验后备用;D、进行防水混凝土的试配工作,实验室可根据设计抗渗等级,提高0.2N/mm²进行试配,在此基础上选定施工配合比;E、做好基坑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保持地下水位在施工底面最低标高以下不小于30cm,以避免在带水或泥浆的情况下进行防水混凝土施工;(2)模板A、模板平整,且拼缝严密不漏浆,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吸水性要小;B、模板构造应牢固稳定,可承受混凝土拌和物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并且要拆装方便;C、固定模板的部件尽量不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以避免水沿缝隙渗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作者:-----------------------日期: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 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推荐刚性防水做法;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刚性防水施工工艺。

22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用4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过期,
受潮、变质的水泥。

2.1.2 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2.1.3 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
1.5%。

2.1.4 水:饮用水或天然洁净水。

2.1.5 U.E.A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92),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的规定,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时,应经试验试配后使用。

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手推车、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吊斗,计量器具磅秤等。

2.2 作业条件:
2.2.1 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

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止水措施。

特别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

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的杂物清理干净。

2.2.2 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2.2.3 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

2.2.4 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做好降水,排水。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
3.2 混凝土搅拌:搅拌投料顺序:石子砂水泥 U.E.A膨胀剂水。

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

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

混凝土搅拌前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修改。

散装水泥、砂、石车车过磅,在雨季,砂必须每天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

现场搅拌坍落度控制6~8cm,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4~16cm。

3.3 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不应超过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一般掺入2.5‰~3‰木钙为宜。

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3.4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3.4.1 底板一般按设计要求不留施工缝或留在后浇带上。

3.4.2 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墙体上,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300mm,施工缝形式宜用凸缝(墙厚大于30cm)或阶梯缝、平直缝加金属止水片(墙厚小于30cm),施工缝宜做企口缝并用B.W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宜与后浇带、变形缝相结合。

3.4.3 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第一步其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

混凝土由高处自由倾落不应大于2m,如高度超过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

3.4.4 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10s为宜,不应漏振或
过振,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

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
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走动,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
捣的要求操作,浇筑到最上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用表面密实平整。

3.5 养护:常温(20~25℃)浇筑后6~10h苫盖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不少于14d。

3.6 冬期施工:水和砂应根据冬施方案规定加热,应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采用综合蓄热法保温养护,冬期施工掺入的防冻剂应选用经认证的产品。

拆模时混
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有关标
准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4.1.2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
报告。

抗渗试块500m3以下留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养护期28d,每增250
~500m3增留两组。

4.1.3 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摸铁件设置与构造须符合设计要求
和施工规的规定,严禁有渗漏。

4.2 基本项目:
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正确。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3-1。

表3-1
5 成品保护
5.1 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

5.2 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

5.3 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严禁在混凝土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

6.2 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

6.3 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其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持有上岗证书。

施工完毕,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归档。

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三年,出现渗漏要负责返修。

6.4 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

6.5 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
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保护。

6.6 后浇缝一般待混凝土浇筑六周后,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U.E.A 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28d。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材料(水泥、砂、石、U.E.A,外加剂等)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

7.2 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包括抗压及抗渗试块)。

7.3 隐检记录。

7.4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7.5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6 其它技术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