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类不良反应处理

合集下载

3例注射用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建议

3例注射用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建议

·个案报道·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5月第28卷第13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8No.13May 2021奥沙利铂为新的铂类衍生物,属第三代铂类广谱抗肿瘤药物,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肿瘤细胞DNA 的合成及复制。

我国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2013年版)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临床实践指南均推荐奥沙利铂可用于结肠癌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其在结肠癌术后的辅助化疗、转移性结肠癌全身化疗中均具有重要地位[1]。

有研究显示89%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化疗后出现神经毒性反应[2]。

本文选取2018年1~10月在内蒙古一机医院住院的3名患者,在使用奥沙利铂进行化疗时,出现侧肢体麻木的神经毒性病历作为讨论。

1病历资料1.1资料1患者,女,72岁,体重58kg,反复腹痛腹胀不适半年,加重伴停止排气、排便2d。

2018年6月25日入院,查体:腹部略膨隆,全腹软,右下腹可触及一肿物,约拳头大小,固定不易推动,无明显触痛,听诊肠鸣音活跃。

腹部CT 示:结肠占位,肠梗阻。

2018年6月28日于内蒙古一机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

术后病理显示:结肠腺癌,部分区域为粘液腺癌,侵及浆膜,断端尽,肠系膜淋巴结11枚未见癌转移,大网膜结节未见肿瘤。

于2018年8月18日、2018年9月10日进行化疗,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50mg,ivgtt .,第1天;亚叶酸钙0.6g,ivgtt .,第1天;氟尿嘧3例注射用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建议裴萍1孙占军2▲1.内蒙古一机医院药剂科,内蒙古包头014030;2.内蒙古包钢医院药剂科,内蒙古包头014010[摘要]奥沙利铂为铂类衍生物,属第三代铂类广谱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术后辅助化疗或转移后一线化疗,疗效确切。

卡铂过敏应急预案

卡铂过敏应急预案

卡铂过敏应急预案
一、识别过敏反应
在使用卡铂之前,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卡铂或其他铂类药物的过
敏情况。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心悸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卡铂,并启动应急预案。

二、评估病情
根据患者的过敏症状,医护人员需迅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轻度过敏反应可采取观察和
对症处理的方式;而重度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则需紧急救治。

三、对症处理
对于轻度过敏反应,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以缓解症状。

同时,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应立即转为紧急救治。

对于重度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迅速控
制病情。

同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还需给予补液、升压等支持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四、后续处理
过敏反应得到控制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慌情绪。

还需详细记录患者的过敏反应情况,为今后的治
疗提供参考。

五、预防措施
为降低卡铂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在使用卡铂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做好
相关预防工作。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脱敏疗法或改用其他化疗药物。

同时,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过敏反应的能力。

总结:。

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王理伟;蔡讯【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3(000)023【摘要】铂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物类别之一,但因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不良反应,故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额外的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铂类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使用铂类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Platinum compounds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nti-tumor drugs for many types of malignant tumors. However, in view of different types and levels of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vital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adverse reacti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ower the extra cost of their treatment. The mechanis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platinum-associated adverse reactions are reviewed so that a certain guide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platinum-based therapy.【总页数】5页(P6-9,10)【作者】王理伟;蔡讯【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相关文献】1.卡介苗膀胱内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J], 王仁顺;王晋2.114例老年肺癌患者铂类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J], 成舒乔;龚志成;尹桃;周伯庭;张赞玲;李湘平3.2012-2018年某肿瘤医院铂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李梦霞;郭芷汛;刘欢;田小燕;李艳;满智能;李刚4.铂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严重程度及转归临床分析 [J], 雷彦平;巴晶晶;侯浪超5.肠癌患者化疗中严重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 [J], 唐倩岚;朱斌;马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18年5月23日发布)铂类药物开发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通过进入肿瘤细胞后与DNA 形成Pt-DNA加合物,从而介导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进而产生抗癌效果。

铂类药物因其独特的抗癌机制和广泛的抗癌谱,成为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的化疗药物之一,作为基本药物被广泛用于肺癌、膀胱癌、卵巢癌、宫颈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头颈部肿瘤等常见恶性肿瘤的治疗。

为了促进药师进入临床团队,规范铂类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广东省药学会组织省内医疗机构专家通过分析临床常用铂类药物的药学特点,制定了该类药物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一、铂类药物简介1、作用机制铂类抗癌药物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进入机体内作用于细胞DNA,包括4个过程:①跨膜运转进入细胞;②在细胞内发生离解反应生成水合配离子;③向靶DNA迁移;④与DNA配位形成Pt-DNA加合物,使DNA的合成受阻。

以顺铂为例,当其进入肿瘤细胞后,由于胞浆中氯离子浓度低,顺铂首先发生水解,两个氯离子被氢氧根离子取代,此后氢氧根离子又被细胞内DNA分子链中腺嘌呤、鸟嘌呤上的含氮碱基取代,形成铂化DNA,且由于顺铂分子中两个氯离子相处邻位,故可与DNA链中相邻的碱基结合,结合后DNA的结构和构象改变不明显。

另有数据表明,DNA链中许多相邻的碱基间两个氮原子距离为340pm,而顺铂中两个氯原子间距离为330pm,两者恰好匹配,形成的铂化DNA寿命较长,且不易被细胞蛋白如高移动性蛋白识别并修复。

这类顺铂诱导性DNA加合物可表现为DNA链内交联、DNA链间交联和DNA-蛋白交联,其中形成数量最多者是相邻嘌呤和碱基之间的1,2-d(GPG)和d(APG)。

DNA链间也可形成cis-[pt(NH3)2-d(GPG)]交联。

这些交联可破坏肿瘤细胞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最终杀灭肿瘤细胞。

2、铂类药物的发展历程自1978年第一代铂类抗肿瘤药物顺铂在美国上市至今,铂类新药研究开发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

卡铂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卡铂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卡铂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防治措施发表时间:2016-01-06T15:18:49.483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第8期供稿作者:钏刘芳[导读]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卡铂(carboplatin,CBP)是第二代铂类抗肿瘤配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钏刘芳(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昆明 650021)摘要:目的: 熟悉卡铂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对其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 对某医院15例注射卡铂的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针对不良反应提出防治措施。

结果: 选取的15例应用卡铂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为53.3%。

结论: 卡铂作为癌症患者常用的化疗药物,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应该受到重视,需要加强监测不良反应,提供安全应用卡铂的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 卡铂; 不良反应; 防治措施卡铂(carboplatin,CBP)是第二代铂类抗肿瘤配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抗瘤谱与顺铂相同且疗效相近,但肾、耳和神经毒性明显降低,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

所以,卡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卡铂主要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癌、卵巢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膀胱癌、间皮瘤等。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s,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肿瘤科2015年1月至5月收治的注射卡铂进行化疗的15个病例进行统计,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11例,男女比例为4:11,年龄在35-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

1.2研究方法统计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肿瘤科15例进行注射卡铂化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讨论选取的15例注射卡铂化疗的患者中,肺腺癌患者所占比例是最高的,但化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可能和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注射卡铂的剂量或合并用药情况有关。

分析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制定防治措施

分析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制定防治措施

分析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制定防治措施发布时间:2021-12-09T08:56:26.55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7期作者:杨佳蓉[导读] 目的观察并分析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杨佳蓉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应用铂类抗肿瘤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4月-2020年4月;对60例肿瘤患者所使用铂类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进行总结与分析。

结果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所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有肠胃道反应、肾脏毒性、骨髓抑制、其他四种。

60例应用铂类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0(43.33%);其中卡铂抗肿瘤药物不良发生率为25.00%,顺铂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奥沙利铂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37%,10mg奈达铂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50mg奈达铂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0%。

结论临床肿瘤治疗中使用铂类抗肿瘤药物时应事先做好不良反应用药反应防治,才能够切实提升药物疗效,保障患者预后。

【关键词】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防治[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of platinum antitumor drugs and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Methods 60 tum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platinum antitumor drug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April 2019 to April 2020; The type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latinum antitumor drugs used in 60 tumor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of platinum antitumor drugs were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nephrotoxicity,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others. Among 60 tum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platinum antitumor drugs, 26 patients had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26 / 60 (43.33%); Among them,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s of carboplatin, cisplatin, oxaliplatin, 10mg and 50mg were 25.00%, 50.00%, 47.37%, 50.00% and 60.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when platinum antitumor drugs are used in clinical tumor treatment, adverse reactions and drug reactions should be prevented in advance,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rug efficacy and ensur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platinum antitumor drugs; Adverse reactions; prevention and cure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日常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但同时随之提升的还有各种疾病的病发率,譬如肿瘤;该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

铂类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

铂类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

铂类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现顺铂有抗癌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那么铂类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铂类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铂类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对造血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骨髓中各种血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决定于它们半衰期的长短,白细胞的半衰期仅6h,血小板的半衰期为5~7d,较易引起减少;红细胞的半衰期长达120d.一般损伤DNA的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RNA 合成的药物次之,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小。

骨髓抑制毒性代表药物,较明显的药物有蒽环类药物、氮芥、甲氨蝶呤、丝裂霉素、替尼泊苷、长春地辛、拓扑替康、多西他赛、紫杉醇、健择、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诺维本、开普拓等。

(2)消化道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恶心、呕吐、厌食、急性胃炎、腹泻、便秘等,严重时出现胃肠道出血、肠梗阻、肠坏死,还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致吐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致吐作用也有分级:明显致吐的药物(致吐率90%~100%):顺铂、氮芥等。

较强致吐(致吐率60%~90%):环磷酰胺、阿霉素、卡铂、亚硝脲类等。

中度致吐(致吐率30%~60%):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蝶呤、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地辛等。

弱致吐(致吐率6%~30%):博莱霉素、长春新碱等。

(3)变态反应:一般变态反应临床主要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低血压、过敏性休克等。

引起变态反应的常见药物有:左旋门冬酰胺酶、平阳霉素、博莱霉素、紫杉醇、蒽环类药物、鬼臼毒类药物等。

(4)神经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外周神经包括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可逆性末梢神经炎、深腱反应消失、下肢无力。

中枢神经包括短暂语言障碍、意识混乱、昏睡、罕见惊厥和意识丧失。

植物神经包括小肠麻痹引起的便秘、腹胀。

听神经包括耳鸣、耳聋、头晕,严重者有高频听力丧失。

一例奥沙利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一例奥沙利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1例奥沙利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摘要:奥沙利铂作为第三代铂类抗癌药,其抗癌活性强,对多种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同其他同类抗癌药一样,在使用的过程中这种药物存在着一定的负作用,会使患者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本文对奥沙利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护理和治疗的建议,希望能够在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康复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同时本文对提高护士在护理方面的责任感和技能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奥沙利铂;不良反应;护理奥沙利铂为人所熟知是因为其在治疗肿瘤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功效,其商品名为艾克博康,是通过对DNA发生改变作用而发挥药效,这种效果的产生源于奥沙利铂可以产生烷化结合物,而烷化结合物作用的发挥就会导致DNA的改变,其具体发挥作用的过程可以描述如下:奥沙利铂产生的烷化结合物发生作用形成在链内和链间的彼此交联,这种交联结构的形成就可以有效地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奥沙利铂在治疗肿瘤特别是治疗肠道恶性肿瘤方面是医院较多选用的化疗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奥沙利铂并不单独使用,其一般同诸如氟尿嘧啶、希罗达等药物放在一起联合使用。

作为第三代的铂类抗癌药,奥沙利铂具有效率高,安全广谱的优点,在使用这种药物时患者的骨髓抑制比较轻微,胃肠道的反应也相对于其他药物比较少,并且这种药物在使用时还比较容易调控,没有明显的肾、耳毒性等,奥沙利铂抗癌活性强、使用领域广的特点,对于多种肿瘤疾病其都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其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下面将围绕具体病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奥沙利铂引起的一例不良反应病例我所在的医院从2004年开始使用这种药物配合其他治癌药对直肠癌、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大部分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得到精心护理,虽然有些不良反应但是所患疾病状况明显减轻,并且对于患者来说其自身对化疗等癌症治疗手段的承受能力也大大有所提升,可见了解使用这种药物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并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及时有效的进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将笔者所经历或收集到的一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铂类药物细对比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最早兴起于50年前,1967 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rlberg首次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从此打开铂类药物抗肿瘤的市场。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有的化疗方案中有70%~80%以铂为主或有铂类药物参加配伍。

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抗癌机制可分为4个步骤:跨膜转运、水合解离、靶向迁移、作用于DNA,引起DNA 复制障碍,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目前国内常用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共有五种,第一代顺铂,第二代卡铂及奈达铂,第三代奥沙利铂及洛铂,五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类似,但适用范围、用法及不良反应又各有何千秋呢?一、五种铂类药物的基本情况1代:顺铂——1979 年首次在美国上市,是第一个上市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应用广泛,但它缺乏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导致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2代:卡铂——美国施贵宝公司、英国癌症研究所及Johnson Matthey 公司于1986年合作开发,是进入临床的第 2 个铂类络合物。

结构上以环丁烷二羧酸取代顺铂分子上的两个氯离子,增加了化合物的水溶性。

特点如下:(1)化学稳定性好,水溶性是顺铂的17倍;(2)胃肠道等毒副反应程度低于顺铂,病人耐受程度较高;(3)卡铂与顺铂具有相同的载体基团,对顺铂产生耐药性的患者,再用卡铂时效果也不佳。

奈达铂(中国未上市)——本盐野义制药公司研制开发,于1995 年6月首次在日本上市。

结构上以乙醇酸取代顺铂分子上的两个氯离子,溶出度大约是顺铂的10倍,作用比顺铂好,且肾毒性较低,原因是由于这种药物在肾脏的分布不同所致,给予小鼠同样剂量的奈达铂和顺铂时,前者在肾脏的累积量仅为顺铂的40%。

3代:奥沙利铂——草酸-(反式-1-1,2 - 环己烷二胺)合铂的全称,是由瑞士Debiopharm 公司研制开发,1996年法国Sanofi公司生产销售。

作为一种稳定的、水溶性铂类烷化剂,是第一个明显对结肠癌有效及在体内外均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对耐顺铂的肿瘤细胞亦有作用。

洛铂——二氨甲基- 环丁烷-乳酸合铂,由德国开发。

2002年,我国海南长安国际制药从德国ASAT公司独家购买了在中国的专利权和生产销售权。

2005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作为国家一类新药上市。

其作用机制除影响DNA 的合成、复制以外,还可以影响原肿瘤基因c-mye的表达。

而c-mye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凋亡和细胞增殖有关。

二、五种铂类药物各自适应症1.顺铂是治疗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肿瘤、膀胱癌、睾丸癌、卵巢癌的首选药物之一。

2.卡铂除可作为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上皮)、胚细胞瘤、肝胚细胞瘤 5 种肿瘤的首选治疗药物外,还可作为膀胱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生殖细胞癌、肾癌、头颈部癌、成神经细胞癌、成视膜细胞癌8 种肿瘤的次选治疗药物。

3.奈达铂获准的适应证有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膀胱癌、睾丸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等。

4.奥沙利铂所独有的二氨基环己烷基团避开了顺铂的某些耐药机制(如错配修复缺陷和旁路复制机制)因此,奥沙利铂具有与顺铂不同的广谱抗肿瘤活性,对结直肠癌疗效最为显著,还可一线应用于胃癌、肝癌。

5.洛铂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三、五种铂类药物各自使用方法1.顺铂: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

2.卡铂:先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10-20ml溶解,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0.5mg/ml,避光输注。

3.奈达铂:临用前,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稀释至250-500 ml,静滴60分钟以上,滴完后再补液1000-1500 ml。

4.奥沙利铂:先使用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10-20ml溶解,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2h。

5.洛铂:5%葡萄糖250 ml 静滴2h。

三、五种铂类药物不良反应对比1.胃肠道不良反应:顺铂严重的恶心、呕吐为其主要的限制性毒性;卡铂的胃肠道反应较顺铂轻微且少见,停药1~2周可恢复;奈达铂的胃肠道反应为较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3.2%和32.4%;作为第3代铂类药物的奥沙利铂和洛铂的胃肠道反应最轻。

(顺铂>卡铂、奈达铂>奥沙利铂、洛铂)2.肾毒性:顺铂的肾毒性最严重,即使为抗癌活性最佳剂量时,肾脏毒性也会随之出现。

一般剂量主要产生肾小管的损伤,见于用药后10~15 d,多为可逆性;反复高剂量治疗可致持久性轻中度肾损害。

作为第2代铂类药物,卡铂和奈达铂的肾毒性明显轻于顺铂。

而第3代铂类药物如奥沙利铂和洛铂,肾毒性更是大大降低。

(顺铂>卡铂、奈达铂>奥沙利铂、洛铂)3.血液毒性:顺铂的血液毒性较严重,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27%。

卡铂的骨髓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不仅使白细胞减少,同时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也较高。

奈达铂的骨髓抑制作用为其剂量限制性毒性,可导致白细胞、红细胞特别是血小板的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

奥沙利铂单独用药时,引起骨髓抑制较少见,洛铂的血液毒性与奥沙利铂相似。

(奈达铂>卡铂>顺铂>奥沙利铂、洛铂)4.神经毒性:顺铂:主要表现为神经末梢障碍,视神经乳头水肿和球后视神经炎,听神经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不可逆的高频听力丧失。

卡铂:神经毒性较小,产生症状与顺铂类似,但症状较轻。

奈达铂:主要耳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最明显,包括急性和积累性神经毒性。

表现为手足和口周感觉异常和迟钝,握力减低,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7 d。

约1%~2%的患者发生急性喉痉挛,85%~95%的患者遇冷会激发和加重。

洛铂的神经毒性较轻,1.3%的患者发生感觉异常、神经疾病、神经痛、耳毒性,仅在0.5%的患者中发生精神错乱和视觉异常等症状。

(奥沙利铂>奈达铂>卡铂>顺铂>洛铂)四、总结综合各方面对比,简单来说,顺铂应用于多种肿瘤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显著的肾毒性,需在用药前进行水化利尿,其他不良反应亦较重,一般应用于身体基础情况较好的癌症患者。

卡铂不良反应轻于顺铂,但抗肿瘤作用也稍弱于顺铂,抗癌谱较窄,对食管、膀胱肿瘤不敏感。

奈达铂有最显著的耳毒性,日本上市,未纳入NCCN指南,循证学依据较少。

奥沙利铂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结直肠癌效果显著。

有神经毒性,经积极预防可避免。

洛铂于中国上市,目前国内批准用于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及慢粒白血病,大型临床实验的循证学依据尚少。

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4大类不良反应处理应该说化疗是癌症绕不开的话题,基本上已经沉淀为癌症治疗的基石。

据统计,在我国医院化疗治疗方案中,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伍的方案占所有化疗方案的70%~80%。

通过这些数据表明,铂类药物在化疗方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不可否认的是,铂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诸多方面的毒副作用,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和发展。

本文从胃肠道、肾、血液和神经系统等方面就临床常见的铂类抗肿瘤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一些防治办法。

1.胃肠道毒性由于铂类药物对增殖旺盛的胃肠道上皮细胞有抑制作用,因此几乎所有铂类药物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刺激,主要表现为黏膜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性腹泻。

胃肠道毒性顺铂严重的恶心、呕吐为其主要的限制性毒性,急性呕吐一般发生在给药后1-2 h后;卡铂的胃肠道反应较顺铂轻微且少见,多为Ⅰ~Ⅲ度,Ⅳ度很少发生,停药1-2周可恢复;奈达铂的胃肠道反应为较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3.2%和32.4%;第3代铂类药物奥沙利铂和洛铂的胃肠道反应最轻。

单独应用奥沙利铂的患者中大约有10%出现严重的恶心和呕吐,4%出现严重腹泻;单独应用洛铂时,仅有6.7%的患者呕吐比较严重,14.8%患者发生恶心,3.5%的患者发生腹泻。

不难发现,随着新型铂类药物的发展和应用,铂类药物的胃肠道毒性在逐渐降低。

防治对策治疗呕吐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药:目前,5-HT3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格拉司琼、雷莫司琼等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化疗引起的呕吐。

多巴胺受体拮抗药:主要通过阻断中枢化学敏感区和胃肠神经末梢的多巴胺受体来达到止吐的作用,如甲氧氯普胺,此类药物偶有锥体外系反应发生,为了加强疗效可与5-HT3受体拮抗药合用。

地塞米松:为预防迟发症状,可口服地塞米松,单独使用或与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联合应用均可。

治疗难治性呕吐:对于难治性呕吐目前治疗的手段不多,主要是应用大麻类、加巴喷丁等[9]。

治疗腹泻:对于化疗药以及应用干扰素和白介素11(IL-11)带来的腹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多食低纤维素高蛋白食物;多休息,避免食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必要时静脉补充体液和电解质;腹泻次数每天超过5次以上或有血性腹泻者应停用有关化疗药物。

2 肾毒性铂类药物的肾毒性主要由铂元素在肾脏中的沉积引起,不同的铂类药物铂元素沉积程度不同,进而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不同。

肾毒性顺铂的肾毒性最严重。

一般剂量主要产生肾小管的损伤,见于用药后10~15d,多为可逆性;反复高剂量治疗可致持久性轻中度肾损害。

卡铂作为第2代铂类药物,其肾毒性明显轻于顺铂。

用药者约25%肌酐清除率下降,25%尿酸增加,16%血尿素氮增加。

卡铂与有肾毒性药物联合使用会增加肾毒性,剂量应调整。

第3代铂类药物如奥沙利铂和洛铂,肾毒性更是大大降低。

奥沙利铂给药后24 h内从尿中排泄的原型铂与总铂的量分别为28%和76%。

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癌症患者应尽量使用奥沙利铂,而避免使用顺铂。

肾毒性防治:预先饮水或输液为了减少铂元素在肾脏的沉积,减轻铂类药物的肾毒性,在给药前可预先饮水或输液1~2升。

给予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与顺铂结合后可减少顺铂的活化程度,并且其在肾脏的浓度较高,能够减少顺铂在肾小管的重吸收。

给予细胞保护药:另外,一些细胞保护药如氨磷汀、有机硒制剂、谷胱甘肽、维生素C等都能起到保护肾小管、降低铂类药物肾毒性的功效。

3 血液毒性铂类药物所产生的血液毒性最常见的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的减少。

顺铂的血液毒性较严重,有明显的骨髓抑制作用,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27%。

卡铂的骨髓抑制作用更为强烈,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不仅白细胞减少,同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也较高,在治疗14~28 d后白细胞数量最低,14~21 d后血小板数量最低,后持续2~3周左右可恢复正常。

奈达铂的骨髓抑制作用为其剂量限制性毒性,可导致白细胞、红细胞特别是血小板的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高于其他铂类。

奥沙利铂单独用药时,引起骨髓抑制较少见,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最明显,血小板的减少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

当给药量小于90 mg/m2时,无血小板下降;给药量为135~150 mg/m2时,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13%;给药量为175~200 mg/m2时,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28.5%,血液毒性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