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竹石》一、教材分析《竹石》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意,但要从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
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蕴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第三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是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所以本节课我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我校高效课堂的五环教学法:趣、放、展、升、拓,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谢谢!)一、情景导入:(趣)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竹子吗?你们还记得关于“竹”的有关成语故事吗?2、品味“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竹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领悟古诗的含义,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谈话导入通过提问学生“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君子?“岁寒三友”又是哪三友?揭示课题《竹石》。
四、初读1.解诗题:竹石,指的是竹子从岩石缝中长出来。
2.诗人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郑板桥。
他是清代书画家,尤其擅长画竹、画兰。
3.点名读、齐读,指导字音。
五、析读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竹石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一)坚韧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1.“咬”字极为有力,体会到什么?(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坚韧不拔性格)2.你能想象“咬定”这一动作吗?谁可以试着将它表演出来?3.“破岩”是什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4.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吗?(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5.指导朗读。
(二)顽强斗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坚劲”什么意思?(坚定强劲)2.竹子遇到那些磨难、打击?(东西南北风)3.风吹来,雨打来,竹子害怕吗?(没有,任尔)4.“任尔”可以体现竹子怎样的风骨和信念?(不畏艰难,坚强不屈)5.想象一下,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霜冻、雪落)6.从诗人的描写中,你能够看出什么?(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借竹子表明自己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六、品读播放一段音乐,请学生伴着音乐朗读。
七、小结作业作业:搜集古今中外具有同样高洁情怀的人物资料。
八、板书设计。
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0)

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0)竹石一、教学目标:1、学习《竹石》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想一朵馨香独具的兰花,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今天学习《古诗三首》的《竹石》这首诗。
(二)新课:1、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1)《竹石》逐句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
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
“坚进”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2)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2、感悟诗歌情感:(1)初步感知诗歌情感:这首诗,描绘的是竹子,说一说,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
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2)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竹子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竹石》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竹石》,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基本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教学内容1. 古诗《竹石》的背景介绍:作者郑燮,字克己,号板桥,清代著名文人画家。
诗中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不拔、清高自守品质的赞美。
2. 诗的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通过反复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
3. 诗的理解与欣赏: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探讨竹子和石头所象征的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4. 诗的拓展与应用:鼓励学生将诗中的意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竹石》,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基本情感。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将诗的意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朗诵示范。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用于记录重点和个人的感悟。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竹子和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自然元素给人的感觉,导入古诗《竹石》的学习。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郑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然后学生自主练习朗读。
4. 意象解析: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竹子和石头意象,教师总结并引导深入理解。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对诗中情感的理解,教师点评并鼓励个性化解读。
6. 背诵练习:全班一起背诵古诗,检查背诵效果。
7. 拓展应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理解,如绘画、写作等。
板书设计- 古诗《竹石》- 作者:郑燮- 关键词:竹子、石头、坚韧、清高- 主要内容:竹石象征的意义、诗人的情感表达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古诗《竹石》,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意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题画诗,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高年段诗词诵读相关目标中指出: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六年级七单元安排了十首诗词,其中《竹石》不仅有古典诗歌的文学价值,还有题画诗的艺术欣赏价值,还是德育良好的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斗志。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并背诵。
2.在品读感悟中领悟古诗的含义,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艺术美和独特的内涵并积累,感受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并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也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运用网络查找搜集有用有效的资料帮助学习,但是历史久远,再加上西北学生对于竹子了解不多,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所以我决定采用创设情境,运用自主学习法,如自读自悟、配乐吟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以此来落实重点。
并用积累延伸来开拓学生视野,感受竹子精神,从而更加喜爱祖国语言文字,来突破难点。
重点难点重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诗歌的意境,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作者郑燮的背景资料,竹子生长的视频,并进行整理,搜集描写竹子的古诗,进行积累。
多媒体课件、音乐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并背诵。
2.在品读感悟中领悟古诗的含义,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艺术美和独特的内涵并积累,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时难点领悟诗歌的意境,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1.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竹子图片)你们谁了解竹子?文人墨客把竹、松、梅,称为“岁寒三友”把竹、梅、兰、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竹石》,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竹石》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竹石》一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竹石》,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典诗词,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竹石》,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韵律。
3. 理解诗意: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诗意。
4.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竹石》,教师巡回指导。
6. 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象等方面,对《竹石》进行鉴赏。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典诗词的韵味美和人文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竹石》2. 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作者:郑燮4. 诗意:赞美竹子的坚韧不拔、顽强生命力。
5. 鉴赏:修辞、意象、情感。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竹石》。
2. 摘抄《竹石》中的佳句,进行欣赏。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竹石》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古诗三首 竹石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竹石》一诗,使学生了解其作者郑燮,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坚韧不拔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郑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诗意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3.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品味,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郑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意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竹石2. 作者:郑燮3. 诗意解析:意境、情感4. 诗歌鉴赏:韵律、节奏、意象七、作业设计1. 背诵《竹石》一诗。
2. 结合诗意,发挥想象,为《竹石》一诗绘制一幅插图。
3. 搜集郑燮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欣赏,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本节课通过讲解《竹石》一诗,使学生了解了作者郑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了诗意,感受了诗中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背诵王冕的《墨梅》。
交流:在王冕的《墨梅》诗中,你读到了什么?小结:诗言志。
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
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扬州八大怪”之一——拓展“扬州八大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
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
)二、初读《竹石》。
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
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三、借助诗题,解释古诗。
1.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2.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3.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立根原在破岩中”理解“立根”——把根扎在……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让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郑燮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描写物的古诗,如贺知章的《咏柳》,杨万里描写荷花的古诗《小池》,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请举手。
那么今天我们又要来赞美什么呢?在学新课之前我们看一幅图,说说你的感受。
竹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坚韧不拔,所以是文人墨客歌颂
赞美的对象,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郑燮写的赞美竹子的诗。
(板书诗题)。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郑燮呢?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学古诗,什么叫题画诗呢?
(二)学古诗
1、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1)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借助书中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选几名学生朗读,大家评议。
注意(1)“劲”有两个读音,诗中读jìng。
(2)七言诗的节奏组合当中,只有“二二三”这种形式常用。
(划出节奏)
听课件播放范读,学生再齐读。
3、理解诗意
先请学生说出每句诗的意思,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你认为诗中哪些字词写得精彩?说说理由。
朗读你最喜欢的诗句。
4、理解诗的主题
学生回答师总结:《竹石》描写了竹子扎根岩缝中坚忍不拔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5、学习写作方法
什么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喻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我们学过的哪些古诗词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6.怀着对竹子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
7、背诵古诗。
(三)学诗后
1、你觉得这节课你学得怎样?谈谈你的感受或收获。
2、欣赏郑燮的墨竹图。
3、出示郑燮写的另外几首写竹的诗,学生选择喜欢的朗读。
板书设计
竹石
咬定
竹立根人
坚忍不拔坚劲刚直不阿
任尔
阅读古诗《竹石》完成练习
1.我们要像竹石那样(),朝着自己的目标不屑努力.
2.最能表现竹子品性的诗句是那一句?诗句赞美了竹子( )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 )的志趣.
3.假如竹子的根会讲话,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根会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