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8.3 空气的“力量”9-沪科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 8.3空气的“力量”教案 沪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 8.3空气的“力量”教案 沪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 8.3空气的“力量”教案沪科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3)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能设计并进行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大气压对日常生活一些现象的解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2)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魔术表演等,让学生体会大气压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认识大气压现象。

2.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矿泉水瓶1个、玻璃杯一只、硬纸片、试管(大小各一只)、注射器一只。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压强有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之分,并且我们已经学习过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气体压强的知识。

下面我们先来做几个小实验。

(取出一个空玻璃水杯,一张纸片,装满水的水槽,向同学们展示所需的物品,然后把纸片覆盖在水杯口,用手压住,倒立水杯)师:同学们猜一下,我如果松开手,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呢?生:………(松手,纸片掉落)师:纸片掉下来了,因为纸片受到一个向下的重力。

那如果我们把水杯中装满水,再重复刚才的动作,这时候,纸片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来试一下。

(把水杯在水槽中装满水,纸片覆盖在水杯口,倒立)师: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纸片是不是还会掉落呢?(松手,纸片没有掉落)师:纸片除了本身受到一个重力以外,还受到了水向下的压力,但为什么纸片没有掉落呢?这说明它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

那这个压力是谁提供的呢?是空气提供了这个力,力作用在纸上,就产生了压强。

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大气压强。

那么如果我把玻璃杯倾斜,我们会发现,不管玻璃杯杯口朝向哪个方向,纸片都没有掉落,这说明在各个方向上纸片都受到大气压强。

空气是具有流动性的,从风的流动我们就可以知道,而从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知道空气具有质量,比如:一个充满气的篮球,我们用气针放出气体后会感觉到变轻,这就说明了空气具有质量。

8.3空气的“力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 空气的“力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设计了这一堂关于空气的“力量”的物理课程。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了解空气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

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力量”,并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基本特性;难点:空气的“力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袋、玻璃瓶、吸管等;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气球,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吗?”同学们纷纷回答:“是气体!”我接着问:“那么,气体有没有力量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实验探究:我拿出一个塑料袋,向里面吹气,然后让学生感受塑料袋被空气推开的“力量”。

学生们亲自体验后,纷纷惊讶于空气的“力量”。

3.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空气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例子,如吹气球、吸管喝饮料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空气的基本特性;难点:空气的“力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是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对于空气的“力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不够深入。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空气的“力量”现象,并记录下来,在下节课分享。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利用空气资源。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空气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掌握气压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压的测量方法,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掌握气压的概念,能够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银柱、塑料瓶、注射器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空气力量的故事,如“飞机如何起飞”。

2. 实验一:观察气压计的原理,了解气压的测量方法。

3. 实验二:探究气压与海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气压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4. 实验三:探究气压与天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气压与天气变化的联系。

5. 实验四: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

6. 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讨论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1. 气压的测量方法。

2. 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3. 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气压的基本概念,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气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医疗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的设计与选择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四个实验来让学生们亲自操作和体验。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气压的概念,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一,观察气压计的原理,是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气压计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对气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我选择了水银柱式气压计,因为它的原理直观,易于操作。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案:8.3 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1. 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2.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掌握气压的测量方法;2. 让学生理解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能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2.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高度计、实验器材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1) 讲解气压的定义;2) 介绍气压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气压的存在。

3. 讲解气压与高度的关系:1) 讲解气压与高度的规律;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分析气压与高度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讲解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1) 讲解气压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2) 讲解气压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1. 气压的概念;2. 气压的测量方法;3.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4. 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2. 请说明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请结合实验,谈谈你对气压与高度关系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气压概念的理解是否深刻,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气象、航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8章 8.3空气的“力量”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8章 8.3空气的“力量”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8章8.3 空气的“力量” 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空气的‘力量’”,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空气的力量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空气的力量。

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发现空气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知道空气的力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杯、吸管、盆子、小车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个塑料杯,一支吸管。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让孩子们猜测空气的存在,引出课题。

2. 实验一:让孩子们用吸管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3. 实验二:将塑料杯倒扣在盆子上,盆子里装满水,然后用吸管将空气挤出,观察塑料杯是否移动。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力量。

4. 实验三:让孩子们用气球和小车进行团队合作,感受空气的力量。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力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还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鼓励他们在家中进行类似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让孩子们尝试用其他材料代替气球,观察空气的力量是否一样。

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空气的力量,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次“空气的‘力量’”课程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点细节,它们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八章:8.3空气的”力量“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八章:8.3空气的”力量“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八章:8.3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八章,主要涉及8.3节空气的力量。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气压的概念、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气压的概念:介绍气压的定义、单位以及气压的产生原因。

2. 气压计:介绍气压计的原理、种类以及使用方法。

3. 大气压强的应用:讲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的概念,能够运用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气压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大气压强。

3. 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分析。

2. 教学重点:气压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吸管、饮料、抽水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气,提问空气是否有力量,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讲解气压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气压的存在。

介绍气压计的原理和种类,讲解气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数值。

通过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实例,讲解大气压强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杯子倒置水不流出、为什么吸管能吸起饮料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气压的概念单位:帕斯卡(Pa)气压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大气压强的应用1. 吸管喝饮料2. 抽水机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气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答案: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的撞击力,单位为帕斯卡(Pa)。

在生活中,气压的应用实例有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

2. 请介绍气压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 空气的“力量” 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空气的‘力量’”这一课程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有一定的“力量”,可以使纸片飘起来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和其作用。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和一些基本性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纸片、吸管、盆子、塑料杯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一张纸片,一根吸管。

四、活动过程:1. 引入:上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吹起来的气球,放在讲台上,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讲台上有什么?”引发幼儿对气球的兴趣。

2. 讲解:我会向幼儿讲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等,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3. 实验一: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气球,让他们用手挤压气球,感受空气在气球里的存在。

然后,我会让他们把气球放在手掌上,轻轻地放掉气球,观察气球的运动。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感知到空气有一定的“力量”。

4. 实验二: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纸片,让他们拿着纸片,慢慢地往地上放,观察纸片是否会掉下来。

接着,我会让他们用嘴巴吹一口气,纸片就会飘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力量”。

5. 实验三: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根吸管,让他们把吸管放在盆子里的水中,吸一口气,水就会沿着吸管上升。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力量”。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和一些基本性质。

2.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和其作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以便在下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案:8.3 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8.3节空气的“力量”。

本节课主要讲述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压力,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的概念,知道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

2.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 大气压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玻璃管、水银柱、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吸管吸饮料,引出气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气压的定义、单位以及测量方法。

介绍气压与高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4. 应用:介绍大气压强的应用,如吸管吸饮料、呼吸、抽水机等。

5. 讨论:让学生讨论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1. 气压的概念2.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大气压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请说明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 请举例说明大气压强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压的存在,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气压的概念和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气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学、工程学等。

也可以让学生探索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呼吸、血压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一、气压的定义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气体分子的撞击力。

气压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数量、温度和体积有关。

在地球表面上,大气层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就是大气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本节教材分2课时。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目标
(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四、教学重点分析: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分析:
1、选择生动、趣味性强、直观的实验,不但有力地说明大气压的存在,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原理和变化
六、教学与学法:
实验演示、学生自学、交流与讨论、练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七、教具准备:
酒精灯1个、火柴1盒、圆底烧瓶1个、煮鸡蛋1个、烧杯1个、镊子1个、大号注射器1个、马德堡半球实验1套、吸盘1个、大塑料杯1个、纸板、空易拉罐。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在水中的鱼受到水的压强,如
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
洋,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部,大
气是否对我们也产生压强?
(二)、新授课教学过程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

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坚实的土地,养育、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层.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百千米,主要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

其中,大部分气体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几十千米厚度的范围内。

(屏幕出示学生齐读)
交流与讨论:我们在上学期已经知道空气的密
度是1.29kg/m3 ,可见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体积很
大时,其质量也是相当大的。

同学们试计算充满我
们这间教室的空气的质量有多大?(教师让学生计
算)
演示实验1:纸片被什么托住了不掉下来?
演示实验2:想办法使一个比广口瓶口大的熟鸡蛋自己进入广口瓶内。

(找一名学生辅助实验)
演示实验3:将吸盘挤压在黑板上,让全班力气最大的学生向外拉吸盘.
教师问:从三个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得出了什么结论?
一、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

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

1、大气压强的产生的原因:
1)、大气有重力
2)、大气具有流动性
2、马德堡半球实验:先让学生阅读课本158页马德堡半球试验。

找出该实验是谁在哪做的?接着教师叫一名学生辅助,将两个半球合在一起并用注射器向外抽气,然后叫两名力气大的学生拉。

二、大气压的测量:
教师演示:教师在空易拉罐内放入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之后把罐口堵住,然后熄灭酒精灯。

让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问:大气
压究竟有多大?我们能否精确地测出它的数值?
1、托里拆利实验:教师让学生中学课本158-159页,然后播放
托里拆利实验的视频。

并解释为什么760mm汞柱与大气压对等。

2.大气压的数值,让学生计算1标准大气压的值。

3.问题: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几种情况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1.玻璃管选择粗一些或细一些。

2.向水银槽再注入水银,使液面上升2cm。

3.玻璃管上提或下降2cm。

4.玻璃管内不小心进入少量空气。

5.玻璃管变倾斜。

6.外界大气压降低。

然后教师播放动画。

(三)、小结:
(四)、想一想:教师播放想一想,然学生回答.:大气压很大,为什么没有把房子压塌?
(五)、当堂检测:
1.证明大气层中存在大气压强的著名实验是。

2.将针管伸进药液里,活塞向后拔出的过程中药液吸入针管内是由于________的作用。

3.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1)注射器抽取药液,
(2)吸附在玻璃上的塑料挂衣钩,
(3)自来水笔吸墨水,
(4)船闸。

4.某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中,不慎在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空气,则测量结果将()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都有可能
5、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取决于( )
A.向上喷出
B.稍微下降一些
C.降低到管外水银面相平
D.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162页第2、3两题;
课外作业:综合练习册8.3节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一、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

1、大气压强的产生的原因:
1)、大气有重力
2)、大气具有流动性
2、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二、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
2、大气压数值:1标准大气压p0= 1.013×105 Pa 八: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