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观《绝命后卫师》有感最近,我每晚都在观看以长征为题材的电视剧《绝命后卫师》,每晚在央视一套开播,该部电视剧,以红军第五军团第34师在长征中承担后卫作战任务,英勇抗敌,最终几乎全军覆没为故事背景,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热血飞扬的岁月,我也是第一次深入了解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这部电视剧再现了红军战士为了理想和信念,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红军第五军团第34师,这支在上级要求下紧急扩红、临危受命的队伍,从接受护卫任务那一刻起,它的结局注定是壮烈的。
这支聚集了不同年龄、不同脾性、不同觉悟人员的队伍,在敌人的眼里被称为“杂牌之师”,然而就是这样一支“杂牌之师”,却一次又一次击退国民党正规军;就是这样一支“杂牌之师”,却护佑中央红军纵队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就是这样一支“杂牌之师”,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理想、有信念。
当然,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在第34师,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主人公陈树湘、政委程翠林一样,从一开始就有着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有着坚定的政治觉悟,他们中很多人对于参军是彷徨的,对于革命是犹豫的。
木子李,为了照顾家中的母亲,逃避参军;赖老石头怕儿子参军,将儿子关起来;张桂雄拒绝妻子女扮男装,跟自己一起上前线。
然而,当他们最终真正走上战场,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在血与火的历练中,他们的内心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用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和极富说服力的言辞一遍遍鼓舞他们,安抚他们焦灼的心理,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逐渐开始认同共产党,认同工农红军,从而在心中树立起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剧中人物所感动,为了理想,为了信念,第34师的战士们,虽然知道最终的结局,依然义无反顾,用生命铸就起了血肉长城。
绝命后卫师心得体会

绝命后卫师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绝命后卫师》深刻启示在翻阅历史长河的每一页时,我们总能发现那些闪耀着光辉的名字和事件,它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着民族的记忆。
《绝命后卫师》这样的影视作品,就是将这些星辰般的故事,以影像的方式传递给我们,让我在观看后深受触动,体会深刻。
我被影片中那种对革命理想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
角色们面对生死考验,他们不畏牺牲,坚守信念,这种精神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能够穿越时空,直至今日。
正如毛泽东所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这种精神不仅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学习的道德楷模。
剧中展示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角色们彼此扶持,共同面对挑战。
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不仅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重要。
正如邓小平所说:“团结一致,才能胜利。
”只有团结互助,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共同进步。
再者,影片中的角色们展现出的坚毅意志和勇敢担当,让我深受启发。
在逆境中,他们不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迎接挑战。
这种勇敢和担当,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品质。
正如江泽民所说:“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担当责任。
”这种勇敢和担当,不仅是对个人的考验,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挑战。
《绝命后卫师》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
它让我深刻理解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想,这就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最大价值。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深深的心得体会,继续前行。
我会学习影片中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会学习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会学习那种坚毅意志和勇敢担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退缩,勇往直前。
《绝命后卫师》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视觉和情感的冲击,更是一次精神和思想的洗礼。
我将珍惜这份珍贵的礼物,用它来丰富我的生活,照亮我的未来。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作文三篇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作文三篇绝命后卫师观后感【1】《绝命后卫师》反映的闽西子弟的长征精神非常宝贵,长征时期闽西子弟勇于牺牲自己,担当后卫师,新时代的闽西也要做好经济发展的&lsqu;后卫师&rsqu;!&rdqu;11月5日,在龙岩市驻上海联络处举行的驻沪老红军、革命先烈后代座谈会上,红军后代、上海市原政协常委,上海市浦东新区原政协主席、上海闽西联谊会会长李佳能兴奋地发言。
李佳能的老家在长汀县河田,小叔公李珍林是红军烈士,父亲李时御是长征失散老红军。
李时御出生于1919年,土地革命时期加入少年先锋队。
有一次,红四军在河田镇上的大坪里组织群众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李时御在革命激情的鼓动下参加了红军。
长征途中,他在贵州的一次战斗中受伤与部队失散,后来辗转回到家乡,一直隐藏身份。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一直不愿意讲参加长征的经历,他觉得对党,对革命的奉献不够,身边那些为红军长征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他参加长征这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得到落实。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李时御,充分肯定他在长征中的贡献,让他享受了失散老红军的待遇,一直到2002年去世。
李佳能退休后心系闽西老家,关心闽西子弟在上海的发展情况,《绝命后卫师》播出后,他非常关注,几乎每天晚上都等在电视机前看这部电视连续剧。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2】看了《绝命后卫师》,我被著名编剧钱林森、导演董亚春对剧中奇特的人物关系设置,造成的传奇故事结构,几组传奇人物奇特命运走向形成的戏剧悬念深深地吸引。
比如,国民党军方面的主角,二十七军军长李云杰妻子的养母(姑妈),竟然是红军方面的主角,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的母亲。
国民党军方面会知晓吗?以博古、李德为首的&ldqu;极左路线&rdqu;会发现吗?如果陈树湘与李云杰相见,冲突会怎样推进呢;赖老石头与赖娇娇的父子关系则一个是家中的独苗,为了传宗接代要把男孩当女孩养、男孩女性化的性格与军队男子汉形象产生反差,赖娇娇在俞老师的教育下渴望追求&ldqu;生活的理想,是为追求理想的生活&rdqu;的对比;李满玉为了能与丈夫一起参加长征干脆女扮男妆,在一个充满男人野性的战争环境中什么事不会发生呢?还有,剧中和生活中完全真实的红三十四师100团团长韩伟将军,他当年在闽西战斗、征兵、与龙岩红坊的姑娘恋爱成婚生子,成为了闽西人民的女婿,后来他又带领闽西子弟兵参加长征、血战湘江,弹尽粮绝后他在三个长汀籍、两个永定籍战士的保护下一起跳崖,那五个战士都牺牲了,他是幸存者,后来成为开国中将。
精选2021《绝命后卫师》观后感通用5篇

精选2021《绝命后卫师》观后感通用5篇有中国人阐发了这样一个道理:凡是对这个国家作出过牺牲的人,哪怕过去了70年,甚至100年,哪怕你只是一个小山村的贫农之子,也一样将被历史记住!一个尊重英雄、牢记历史的民族,必是伟大的民族!我相信,我们这个民族,必然会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精选2021《绝命后卫师》观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
精选2021《绝命后卫师》观后感通用5篇【一】红军长征是一项艰苦卓越的远征,而《绝命后卫师》的拍摄也同样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全组演职人员也上演了一场现实版铁血长征。
在前期筹备中,剧组数次派遣美术组前往福建、浙江、江西、湖北等地进行选景工作,根据结果分析后,决定将主场景搭设在福建龙岩。
在拍摄中,为了拍出高质量的画面,剧组上下远赴龙岩长汀实地拍摄。
据悉,《绝命后卫师》85%的戏份都是艰苦的外景戏,开机前后又适逢福建的雨季,拍摄中几乎天天下雨,脚下的路湿滑难行,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剧组多次现修了通往现场的道路,足见拍摄的不易。
不过艰苦的环境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连绵不绝的雨水、苍茫的群山、阴霾的天气、充满泥泞的山路,在影调上打下了基础,展现出画面的厚重感。
恬静的古镇,古朴的土楼,通过光晕、光斑、光线的散射又营造了一种令人流连的田园氛围。
精良的画面也将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此外,为了保证战斗场景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剧组特别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好的烟火师,拍摄中共使用了2吨TNT、10万发子弹,数千次爆炸,重现了红军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非常不易。
但是为了呈现最好的画面,剧组上下每一个人都认真敬业,以长征精神为感召,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摄制组600余演职人员众志成城、排除万难,艰苦战斗100多日,在剧组最高达到800多人的情况下,保证安全无事故的同时,也保障了画面的拍摄质量,全面展现了80多年前红军长征中艰苦卓绝以及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
红34师的绝命后卫任务是一项向死而生的悲壮任务,而这种悲壮是一种灵魂的集体升华。
史诗剧绝命后卫师观后感大全

史诗剧绝命后卫师观后感大全绝命后卫师观后感【1】1934年末发生的湘江突围战是长征时期最惨烈的战役,此役之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5万红军官兵的牺牲为中国革命保留下了胜利的星火。
就在这场殊死的搏斗中,有一支英雄的队伍永远地留在了湘江东岸,它就是在湘江战役中为红军主力突围断后的红34师。
他们一路喋血鏖战,在中央红军纵队的身后筑起了一道血肉屏障。
而这支英雄部队也为中国革命走向最后的胜利而全军覆没。
编剧钱林森说,刚接受任务时,找到的资料来自网络,没找到恰当的艺术表达手段,更不知道怎么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
去年5月,他在采访和收集资料时,看到了一份烈士名单,上面只有千余人,而实际上闽西的革命烈士有好几万人。
名单上的名字有丘老丸子、赖老石头这种最朴实的农民名字,也有如林金堂、林金森、林金香这样一看就知道是兄弟的名字,还记录了张桂雄和李满玉等红军夫妻。
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为保卫苏维埃毅然&ldqu;投红&rdqu;,在执行后卫作战任务中全部阵亡。
很多战士是夫妻、父子、爷孙,把家一扔就走,再也没有回来,&ldqu;这样,忽然就感到镜头压下来对准了这些小人物,他们扑面而来。
&rdqu;导演董亚春认为,这段历史在军事史料记载方面几乎是空白,与全师将士几乎全部阵亡有关,找资料很难,即使是师长陈树湘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唯一的一张画像,还是根据活下来的100团团长韩伟的口述画的,&ldqu;全剧遵循历史真实和红军长征大的历史背景,但也有很多描写做了逻辑上的推演,细节上有创作。
应该说,这种情况为当下的创作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rdqu;红34师的历史上有许多惊心动魄的细节,比如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后,用手扯断自己的肠子自尽。
但董亚春表示,剧中虽然也表现了这位英雄师长的壮烈牺牲,却没有让他在屏幕上倒下,而是写他冒死掩护了几个少年红军过牯子河追赶主力部队。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有感范文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绝命后卫师观后感有感范文
《绝命后卫师》是一部真实而震撼人心的电影,令人深思的同时也让人不寒而栗。
影片以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日本海军航空兵队员对美军舰队进行自杀
式袭击的故事。
影片的导演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刻画,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
恐怖和伤痛。
整部电影充满了紧张的气氛,让观众仿佛亲身置身于战场之中。
影片中的角色性格各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
他们或是必死之际依旧坚
守岗位的战士,或是被战争摧残而失去亲人的平民,或是在战争中犯下罪行却又深感
内疚的军官。
这些角色与电影所传达的主题相互呼应,使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感人。
影片的画面也非常出色,特效逼真,让观众仿佛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尤其是空中
战斗场面,让人触目惊心。
同时,导演通过灰蒙蒙的色调和抑郁的音乐调子,增强了
整部电影的紧张感和压抑感。
《绝命后卫师》直面战争的残酷现实,呈现了众多人类命运的交织。
影片通过细腻而
深刻的人物描写和出色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战争的荒诞与暴行。
在战争
阴云笼罩的时代,《绝命后卫师》告诉我们,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可怕,更让人思考
人类命运的意义和价值。
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更提
醒我们珍惜和平,爱护生命。
战争是人类无法承受之痛,而和平则是唯一的出路。
只
有我们能够懂得珍惜和平,用爱去拥抱生活,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2016年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2016年绝命后卫师观后感2016年绝命后卫师观后感1934年在红军长征期间,红三十四师作为红军的后卫部队,担任着在长征路上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
yuwenmi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2016年绝命后卫师观后感一:近日,由张桐主演的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影视剧《绝命后卫师》正在央视热播。
该剧以红军长征时期掩护主力军的英雄部队三十四师的壮烈事迹作为题材,聚焦红军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真实再现那段我军历史上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实力演员张桐在剧中饰演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作为三十四师的核心领导人物,张桐饰演的陈树湘运筹帷幄,带领三十四师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英勇前进,而微小的细节也展现出他柔情的一面。
故事发生在1934年红军长征期间,作为红军后卫部队的三十四师肩负着长征路上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
在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时,为了掩护主力红军,一支由闽西客家子弟组成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与数十倍的国民党军展开浴血奋战,最终慷慨就义。
剧中张桐饰演的陈树湘是个沉稳冷静、不苟言笑的铁血师长,指挥作战时果断干脆,深谋远虑,但私下的性格却大径相庭。
在战友面前,陈树湘毫无架子,跟兄弟们打打闹闹平易近人;在见到母亲时又犹如顽童般可爱;而在牺牲战士的家属面前他又化身人民的儿子,感性至极。
特别是一场,陈树湘在栈桥下,用手为战友遮挡敌军士兵的尿时,那种感动让人动容。
这个铁血师长不太冷,看似简单的人物背后是丰富充实的人性支撑。
也正是因为这多种性格的存在,才使得陈树湘这个角色更加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观众面前。
战场上他是运筹帷幄的一师之长,生活中他是讲义气、重孝心的好男人。
《绝命后卫师》中张桐精彩的演技使观众深陷陈树湘的独特个人魅力中,也让观众更加期待之后张桐的演绎。
2016年绝命后卫师观后感二: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以来打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仗。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绝命后卫师读后感

绝命后卫师读后感这部剧讲的是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作为后卫师,为了掩护红军主力而英勇奋战的故事。
咱就说这些战士们啊,那可都是铁打的汉子,却又有着最柔软的内心。
先说说师长陈树湘吧。
这人就像一座山,稳稳地立在那儿,是全师的主心骨。
他带着部队一路阻击敌人,那战斗场面,枪林弹雨的,子弹就跟不要钱似的往战士们身上招呼。
可他们没有一个退缩的,就像一群不知疲倦、不惧死亡的猛虎。
陈树湘师长的眼神里永远透着坚定,那是一种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伟大的事业。
最后他受了重伤,还被敌人俘虏了,可他硬是咬断自己的肠子自尽,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啊!听到这儿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懵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壮烈啊。
再看看那些普通的战士们。
他们有的可能就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有的可能是还没长大的孩子。
但一穿上军装,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他们在战场上嗷嗷叫着冲向敌人,没有什么精良的装备,很多时候就是靠着一股热血和不怕死的劲儿。
他们心里想的就是让主力部队安全撤离,哪怕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我就想啊,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幸福啊,不愁吃不愁穿的。
可这幸福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这些先烈们用命换来的。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没有抱怨,没有放弃,一路咬牙坚持。
我们现在要是遇到点小困难,和他们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蚂蚁和大象的区别。
从这部剧里,我还看到了团队的力量。
后卫师的战士们相互扶持,他们就像一个大家庭。
在战斗中,一个人受伤了,旁边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把他拉回来;没子弹了,就拿着大刀长矛继续干。
这种团结一心的劲儿,要是放到我们现在的工作或者学习中,那还有什么事儿干不成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知名制作人鹏出任总制片人,著名编剧钱林森、实力导演董亚春携手打造,张桐、李强、郭广平、郑昊等众多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的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于10月17日晚21:00重磅登陆CCTV-1黄金档,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7日晚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推出了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再现红34师在长征途中作为后卫部队,掩护中央红军突破重围,最终全师几乎全军覆没的慷慨悲歌。
该剧由央视电视剧中心制作,董亚春执导,张桐、郭广平、郑昊、马伦、王美英、杨俊生等演员联袂奉献,还有老戏骨李强、奚美娟、马少华等的加盟。
剧中85%的戏份都是艰苦的外景戏,开机前后又适逢福建的雨季,100多天的拍摄中几乎天天下雨,脚下的路湿滑难行,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剧组多次在雨中修建通往拍摄现场的道路,并且为了保证战斗场景的真实感和冲击力,剧组特别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好的烟火师,拍摄过程中使用了2吨TNT、10万发子弹,数千次爆炸等等真实还原了当时长征历史的现状!该剧于10月17日在央视黄金档首播,福建东南卫视也于10月18日黄金档跟播。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82年前,一支由6000多名闽西子弟组成的“客家军团”,在湘江之畔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直至全军牺牲,书写了军史上惨烈而悲壮的一页,为的是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而今,在这些埋骨异乡的将士再也没有回去过的故乡,一个几百人的剧组穿着棉衣而来一直忙到酷夏,同样仿佛经历了一次长征,为的是还原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6月25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确定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重点项目,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长汀顺利杀青。
“这部电视剧最初有人建议我们在横店拍,里边什么都是现成的。
但我们还是选择到长汀拍摄,主要是为了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汲取红色营养,探寻以闽西子弟为主的红34师把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献给中国革命的根源。
”八一电影制片厂知名导演、《绝命后卫师》总导演董亚春说。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红五军团34师作为红军的后卫部队,担任着在长征路上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
为了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红34师与数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
在掩护主力红军突破湘江的惨烈战斗中,该师6000余人全部牺牲。
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张桐、侯勇、郑昊、郭广平、马少骅、奚美娟、杜志国等众多知名演员参演,今年4月正式开机,计划10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拍这部戏,我们剧组人员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长征。
”该剧分组导演王忠伟介绍,这部戏基本上没有内景,200多个外景几乎都是在战场、行军途中,而天气“不是暴雨就是暴晒”。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在剧中饰演一名通讯兵的演员孙立元,他的脸上、胳膊上、腿上都黝黑异常,“拍了这部戏,感觉战斗年代挺艰苦的。
我们年轻人真的该好好珍惜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而在董亚春眼里,闽西这片红土地上许许多多感人的历史故事,也大大丰富、鲜活了《绝命后卫师》的内容。
那些当年发生的故事,很多被融入了剧中。
“我们注重把情节放在第一位,通过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和情节,来吸引更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接受该剧。
”这位执导过《八路军》《中国远征军》《长沙保卫战》等众多优秀作品的导演说,《绝命后卫师》是他拍摄的作品中倾注最多心血的一部,希望通过剧组的努力,让观众能够记住这些英勇牺牲的闽西子弟。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精选一红军长征是一项艰苦卓越的远征,而《绝命后卫师》的拍摄也同样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全组演职人员也上演了一场现实版“铁血长征”。
在前期筹备中,剧组数次派遣美术组前往福建、浙江、江西、湖北等地进行选景工作,根据结果分析后,决定将主场景搭设在福建龙岩。
在拍摄中,为了拍出高质量的画面,剧组上下远赴龙岩长汀实地拍摄。
据悉,《绝命后卫师》85%的戏份都是艰苦的外景戏,开机前后又适逢福建的雨季,拍摄中几乎天天下雨,脚下的路湿滑难行,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剧组多次现修了通往现场的道路,足见拍摄的不易。
不过艰苦的环境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连绵不绝的雨水、苍茫的群山、阴霾的天气、充满泥泞的山路,在影调上打下了基础,展现出画面的厚重感。
恬静的古镇,古朴的土楼,通过光晕、光斑、光线的散射又营造了一种令人流连的田园氛围。
精良的画面也将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此外,为了保证战斗场景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剧组特别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好的烟火师,拍摄中共使用了2吨TNT、10万发子弹,数千次爆炸,重现了红军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非常不易。
但是为了呈现最好的画面,剧组上下每一个人都认真敬业,以长征精神为感召,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摄制组600余演职人员众志成城、排除万难,艰苦战斗100多日,在剧组最高达到800多人的情况下,保证安全无事故的同时,也保障了画面的拍摄质量,全面展现了80多年前红军长征中艰苦卓绝以及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
红34师的绝命后卫任务是一项向死而生的悲壮任务,而这种悲壮是一种灵魂的集体升华。
无论是指挥员还是小人物,当他们从农民成长为无畏死亡的伟大战士,当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一个个卑微的生命就此变得无限荣光,生活也因此变得波澜壮阔。
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搬上荧屏后必将异常催泪。
据了解,该剧在后期剪辑时,有三个机房同时进行剪片作业,三个机房的工作人员都是90后,在剪片时,这群年轻人看着屏幕中的故事,都不禁湿了眼眶,有工作人员甚至表示自己是“哭着完成剪片工作的”,足见该剧的催泪效果。
不仅如此,不少审片专家在看过剧集后也被感动得落泪。
恢弘的战斗故事,感人的牺牲场景,真实的情感流露,普通人的慷慨悲歌,《绝命后卫师》为观众奉献的最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传达的最动人心魄的长征精神,必将感动各年龄层的观众。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罕见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传播理想的远征,写就了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史诗。
多少年来,长征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仍然有些英雄事迹和历史细节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完整评价,更没有在荧屏上得到很好的艺术展现,红34师的英雄故事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和一般的长征戏相比,《绝命后卫师》可谓视角独特,它将焦点放在长征的非决策层,即普通的红军指战员身上。
在着力刻画以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林以及团长苏达清、韩伟、蔡中、政治委员俞选文等34师核心指挥员的同时,还挑选了赖老石头父子、林金成三兄弟、张桂雄夫妇等一系列人物组合来丰富全剧的人物结构。
正是这些小人物在后卫阻击中的坚守,在明知道是一路赴死的战斗中用生命保全了红军主力、保全了中国革命的红色火种。
也正是这些小人物才最真实地体现出中国红军长征的艰难与不易,更体现出长征精神的伟大与感人,满满都是正能量。
作为一部正能量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汇集了一支一流的创作团队,保证了这部作品的超高品质。
该剧总制片人鹏曾制作过一系列既叫好又叫座的正能量、主旋律大剧,如《湄公河大案》、《营盘镇警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都曾在央视播出,不仅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收视成绩,更获得了各界的一致肯定。
而为了保证剧本的质量,该剧特别请到了《长沙保卫战》、《大宋提刑官》、《李小龙传奇》的编剧钱林森执笔创作。
钱林森表示:“担任该剧编剧的任务,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自感很难完成的命题作文。
”为了保证作品的品质,创作团队多次亲赴福建龙岩、湖北红安创作采风。
一次次的采风给了创作团队巨大的灵感,钱林森充满感情地表示:“《绝命后卫师》的创作是编剧的一次灵魂洗礼,为烈士树碑,为英雄立传,这是我几十年编剧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次倾心创作。
”该剧的导演董亚春也是被这段史实所深深打动,这位执导过《解放》、《八路军》、《延安颂》、《长沙保卫战》、《中国远征军》等精品剧作的实力导演表示,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在军事史料记载方面几乎是空白,这和全师将士几乎全部阵亡有关,找资料很难。
而红34师的精神也感召着创作团队精益求精,最终为观众奉献出一部有品质、有情怀的大作。
为了更好地塑造红军英雄群像,《绝命后卫师》的主演阵容个个也都是实力派。
剧中灵魂人物,34师师长陈树湘由实力演员张桐饰演。
张桐曾在众多经典剧集中塑造重要角色,《亮剑》中勇敢无畏的魏和尚,《闯关东中篇》中的血性男儿宋天虎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的陈树湘是一个总领全局、沉稳冷静的师长,不仅善于作战,更敢于牺牲,最后他英勇就义的场景,将给人们带来最震撼的感动。
实力戏骨李强则在剧中出演陈树湘最大的对手、27军的军长李云杰。
剧中,李云杰与陈树湘仿佛有着宿命般的纠葛,他们是战场上最实实在在的对手,在谋略、战斗上展开殊死较量。
作为最忠诚于蒋介石的干将,李云杰一直想将陈树湘的34师一网打尽,但却在对手英勇赴死后,生出无限感慨。
李强将用自己强大的演技展现这个人物的丰富特质。
凭借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而被观众所熟知的实力演员郑昊在剧中出演红34师102团团长苏达清,战斗稳准狠、部署从容、沉稳冷静。
曾在《湄公河大案》、《身份的证明》、《后海不是海》等剧中有过出色表现的实力派演员熊睿玲则扮演傅冰娴一角,将从女性角度演绎战争时期小家与大家、爱情与亲情的矛盾与纠结。
除此之外,侯勇、奚美娟、马少骅、杜志国、姚安濂、刘之冰、周浩东、王笛等众多知名演技派也鼎力加盟助阵,让该剧更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