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感恩的心》
幼儿园大班语文《感恩的心》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文《感恩的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尊重。
2. 通过学习《感恩的心》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激发他们的感情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并掌握“感恩”的含义。
2. 学会唱《感恩的心》这首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关于感恩的小故事或播放相关的动画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感恩,为什么我们要学会感恩。
(二)教授新知
1. 解释感恩的含义:感恩是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关心和爱护表示感谢的一种情感。
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刻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应该心怀感激。
2. 学习《感恩的心》歌词:教师先带领学生读歌词,然后解释歌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感恩之情。
(三)实践活动
1. 学唱《感恩的心》:教师可以先示范唱一遍,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唱,一边唱一边做手势动作,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感恩的力量。
2. 创作感恩画: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最想感谢的人或事,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四)课堂总结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这节课后的感想和收获,然后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
回家向父母或其他亲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比如帮忙做一些家务,或者写一封感谢信。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互动情况等;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以上就是我为幼儿园大班语文《感恩的心》教案所做的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活动感恩的心教案与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感恩的心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孩子了解感恩的含义,增强感恩之心,爱护周围的人和事物。
2.了解社会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关注社会公共事业。
3.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担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社会活动:大班孩子们通过一次集体社会活动来学习感恩之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2.感恩:通过自身体验和集体活动来感受感恩的重要性,了解感恩的含义和方式。
3.反思:通过分析活动中的问题,来寻找自身的不足,提高自我反思和担当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观察自然环境、社会活动过程和反思结果。
2.体验法:通过社会活动的体验来培养孩子集体参与和感恩之心。
3.合作探究法:通过团队合作来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活动前准备1.老师准备相关材料和设备,如活动各项规则,餐具,水壶,安全带等。
2.师生共同商议活动主题、目标,准备活动内容。
2. 活动过程1.安排集体活动:老师与家长一起安排好活动进程,同时介绍活动规则和注意事项,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2.集体行动:带领孩子们行走于社区,感受自然风光,了解当地故事。
3.分组协作:将孩子们分为小组,让他们自行分配任务,完成小组目标。
4.反思分享:活动结束,回到校园后,组织孩子们回顾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法。
五、教学效果与反思1.教学效果: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明白感恩的含义和方式,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2.反思:教学过程中对于规划和安排活动的时间、步骤存在一定不足,最好能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减少办事时间。
3.反思目标: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方案,积极沟通。
六、教学体会本次活动让我明白,通过一次集体活动来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需要我们进行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及时反思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自身能力。
我们要不断寻找问题,学习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方案,为孩子们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大班社会活动《感恩的心》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感恩的心》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社会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意识和情感体验,同时也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本次社会活动的主题为《感恩的心》,旨在引导幼儿感受到身边人的关爱和帮助,并从中发掘价值,培养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到身边人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2.能够表达感激之情,具备一定的自我准备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3.能够简单描述感恩的内涵,并初步了解到感恩的价值;4.能够感受到集体合作的力量,并培养团队意识;三、教学内容1. 导入先通过简单的启发性问题,如“你最喜欢的人是谁?他们为你做了哪些事情?”让幼儿产生思考,引导幼儿认识到身边人的关爱和帮助。
2. 感恩说话环节要求每个幼儿在班上说一句感恩话,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
为此,需提供辅导语及表情,例如:“老师辛苦了!”“朋友细心好玩!”让幼儿尝试说出这些语言,并配合对应的表情。
3. 制作感恩卡片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制作感恩卡片,可以用彩笔画写感恩话语,或者在卡片上贴上心形贴纸等。
同时,教师也会为幼儿分别制作感恩卡片,并在卡片上感谢幼儿对班级和老师的贡献和帮助。
4. 分享感恩卡片幼儿分别展示自己制作的感恩卡片,并介绍自己对身边人的感谢之情。
同时,也会为其它幼儿送上自己制作的感恩卡片,让大伙互相感恩,培养共情能力。
5. 反思在活动结束前,通过讨论等方式,让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进一步明确感恩的内涵和价值,并通过反思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力量。
四、教学流程时间活动9:30-9:40导入9:40-10:00感恩说话环节10:00-10:30制作感恩卡片10:30-10:50分享感恩卡片10:50-11:00反思五、教学反思1. 教学评价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活动环节丰富多彩,幼儿在活动中不仅不断提升感恩意识,而且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了一定的自我表达和合作能力提升,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感恩的心》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感恩的心》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感恩”的内涵与意义。
2.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成感恩的习惯和情感。
3.通过学习,增强大班幼儿的爱心,关心他人的心理和意识。
4.增强幼儿的说话技能和表达信心,在安全、健康、快乐、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和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1.课程主题:感恩的心。
2.课程重点:培养幼儿感恩的态度,理解感恩的意义和方式。
3.课程难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内化感恩的理念,树立正确道德观。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自我介绍第一节课主要是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孩子们认识新老师,开展各种活动。
1.首先教师自我介绍,让孩子们认识新的班主任,和其他的同学。
2.然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在手工过程中引导孩子们理解感恩并了解感恩的方式。
感恩的意义1.老师出示“感恩的心”图片,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并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对感恩的理解与体会。
2.老师通过物质与无形等不同方面,让孩子们更深刻理解感恩的意义,引导幼儿认识到当前社会中的许多人需要感恩的对象。
唱歌学习1.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唱歌《感恩的心》。
2.小游戏环节:幼儿表演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并互相学习。
第二节课感恩父母1.老师介绍“父母的爱与付出”这个话题,并引导孩子们一起讲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
2.通过展示父母的照片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3.借助音乐,和孩子们一起对父母表达感谢。
礼物制作1.指导孩子们制作礼物,并告诉孩子们送礼物给父母是一种感恩的方式。
2.感恩树的制作,让孩子们在上面写下感恩的话语。
第三节课感恩社会1.引导幼儿从身边的人和事物入手,成为有爱心、懂感恩的孩子。
2.老师与孩子们一起看《中华少年》,让孩子们了解社会公益事业与捐赠爱心物品的含义。
3.配合社会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制作和捐献小礼物,实现“捐出我的爱,传递正能量”的目的。
感恩的课堂1.通过感恩环节小品展示、感恩故事演讲、感恩课堂表演等形式积极宣传感恩教育,培养孩子们感恩社会、感恩他人的意识。
大班社会活动感恩的心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感恩的心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活动适用于大班幼儿,旨在通过社会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学会感恩的心,珍视生活,并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2.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方法。
3.学习社会交际技能,如问候、赞美、礼貌等。
2.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3.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幼儿感恩的思想和意识,珍惜生活,爱护他人。
2.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3.培养幼儿的主动、积极、热情和开朗的个性。
三、教学内容1.活动主题:感恩的心2.活动内容1.制作感恩卡片:让幼儿在班级中制作感恩卡片,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家人、老师、朋友等的感恩之心。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和幼儿们一起谈谈感恩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幼儿思考感恩的对象和方式。
2.做饭日:让幼儿们在班级中一起动手做饭。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认识食物、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同时,亲手制作美味的食物也能使幼儿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会珍惜生活。
3.家访、长者探视:让幼儿们与家中的长辈或者老人院的老人们进行交流、互动。
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们与长辈讲述自己的近况,同时关注长辈的需求、感受,学会关心他人,表达感恩之心。
3.活动流程1.制作感恩卡片:1.引导幼儿思考感恩的对象和方式。
2.给每个幼儿提供卡片材料。
3.让幼儿制作卡片,并在卡片上写下对对象的感恩之词。
2.做饭日:1.引导幼儿认识食材、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老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食物制作。
3.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感受生活的美好。
3.家访、长者探视:1.与家长沟通并确认参观时间。
2.引导幼儿关注长辈的感受、需求。
3.让幼儿与长辈交流、互动。
4.活动评价1.教师观察记录幼儿的思考表达、态度转变等情况。
2.学生自评,填写感受、收获等内容。
3.家长反馈。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感恩社会活动,幼儿们在实践中学会感恩的心,珍惜生活,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提高了社交和表达能力。
《感恩的心》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通用

《感恩的心》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通用教案:《感恩的心》大班社会活动一、教学内容1. 了解感恩的概念,理解感恩的意义。
2. 学会表达感恩的方式,如感谢语、行动等。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使幼儿理解感恩的含义,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感恩。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感恩卡片、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故事,让幼儿了解感恩的概念。
故事内容如下:有一天,小明在幼儿园里不小心摔倒了,疼得哭了起来。
这时,他的好朋友小华走过来,关心地问小明:“小明,你没事吧?要不要我帮你去告诉老师?”小明感到很温暖,对小华说:“谢谢你,小华。
”小华微笑着说:“不用谢,我们是好朋友嘛!”2. 知识讲解(10分钟)结合课件和视频,向幼儿讲解感恩的含义。
讲解内容包括:(1)感恩的概念:感恩是指对别人给予的帮助和关爱表示感激。
(3)表达感恩的方式:用语言表达(如说“谢谢”)、用实际行动(如帮助他人)等。
3. 互动环节(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感恩的事情,以及自己是如何表达感恩的。
4. 实践活动(10分钟)让幼儿制作感恩卡片,将自己对家人、老师和朋友的感激之情写在卡片上。
完成后,让幼儿将卡片送给相应的人,并说出一句感谢的话。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感恩的概念:对别人给予的帮助和关爱表示感激。
表达感恩的方式:语言表达(说“谢谢”)、实际行动(帮助他人)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用行动关爱家人。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下感恩的事情,并写在感恩卡片上。
《感恩的心》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感恩的心》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身边人的付出和关爱。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表达感恩的情感和能力,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他人。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珍惜和回报他人的关爱。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感恩卡片、贴纸、绘画材料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音乐氛围。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通过歌曲《感恩的心》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
3.2 主体部分:3.2.1 讲述故事:《爱心树》或其他感恩主题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感恩的意义。
3.2.2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身边的感恩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身边人的付出。
3.2.3 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感恩卡片,写上自己对身边人的感谢之情。
3.2.4 情景表演:设置一些感恩的情景,让幼儿参与表演,体验感恩的情感。
3.3 总结部分:通过歌曲《感恩的心》强化感恩的主题,引导幼儿学会关爱他人。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并记录在感恩日记中。
4.2 社区活动: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评价内容:幼儿的感恩情感、表达能力、关爱他人的行为。
5.2 评价方式:观察记录、家长反馈、幼儿自我评价。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教师在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体验。
6.2 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感,避免过分强调物质回报。
6.3 尊重幼儿的观点和感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故事讲解:运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7.2 讨论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7.3 情景表演:创设实践情境,让幼儿亲身体验感恩的情感。
7.4 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八章:活动步骤8.1 导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感恩的心》社会活动教案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大班《感恩的心》社会活动教案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幼儿感恩的情感。
2. 帮助幼儿学会用言语和行为表达感恩之情。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1. 课件:感恩的故事、图片等。
2. 教具:感恩卡、贴纸等。
3. 环境布置:温馨、舒适。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感恩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感恩的讨论。
2. 主题讲解:讲解感恩的意义,引导幼儿认识到身边很多人为他们付出了爱,需要心存感激。
3.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体验感恩的情感,如帮助他人、收到礼物等。
4. 表达感恩:教授幼儿用言语和行为表达感恩,如说“谢谢”、“对不起”等,以及用拥抱、微笑等肢体语言表达感激之情。
5. 制作感恩卡:让幼儿动手制作感恩卡,写上他们对身边的人想说的话,培养幼儿感恩的情感。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表达感恩之情,并用贴纸记录下家人的付出。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体验助人为乐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感恩的认识和表达。
2. 关注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应用感恩行为的情况。
3.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变化。
七、教学资源:1. 感恩相关的故事书籍和视频资料。
2. 感恩卡、贴纸、彩笔等手工材料。
3. 社区公益活动信息和学习材料。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教给幼儿正确的安全知识,如过马路、不跟陌生人走等。
3. 活动中的手工制作材料要确保无毒、无害,适合幼儿使用。
九、教学内容:1. 认识感恩,理解感恩的重要性。
2. 学习用言语和行为表达感恩之情。
3. 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4.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感恩的情感。
十、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感恩的兴趣和思考。
2. 情景模拟:设置真实的情景,让幼儿亲身体验感恩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含义。
2、知道在自己的成长中有许多的人在付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初步培养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活动准备:
1、课件:口渴的蚂蚁
2、音乐:感恩的心
3、心形
彩色纸、勾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含义。
1、分段欣赏,了解故事情节(欣赏第一段)今天孙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好看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提问:蚂蚁碰到了什么困难?那你知道什么是口渴吗?小蚂蚁口渴的时候他的心情怎么样?表情怎么样?(让幼儿感受口渴)后来小蚂蚁有没有喝到水呢?(幼儿体验喝到水时的心情)提问:那一滴水是哪来的呢?(幼儿讨论)(欣赏第二段)提问:姑娘的泪水救了蚂蚁,姑娘为什么流泪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小姑娘呢?
(欣赏第三段)提问:小姑娘有没有被吃掉呀?是谁想了什么办法救了小姑娘?小蚂蚁为什么要救小姑娘呢?
为什么说姑娘的泪水救了蚂蚁,也救了她自己?(因为小姑娘的泪水救了蚂蚁,所以小蚂蚁为了感谢小姑娘,就
想办法帮助了小姑娘。
可以说小姑娘的泪水既救了小蚂蚁,也救了她自己。
)2、完整欣赏,进一步理解故事含义。
提问: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吗?为什么?(故事中的小蚂蚁在得到小姑娘的帮助以后,他也能想办法主
动去帮助小姑娘,他真是一只聪明、勇敢、善良、乐于
助人、知道感恩的小蚂蚁,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他。
)二、迁移经验,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1、幼儿回忆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你又被谁关心过,被谁帮助过呢?(幼儿讨论)在家里你被谁关心过、帮助过,他们是怎样关心帮助你的?在幼儿园,谁又来关心帮助我们小朋友呢?
(1)家中:妈妈洗衣服、爸爸拖地、爷爷喂饭。
(2)幼儿园:老师教本领、阿姨铺床、叔叔做饭(3)社会:清洁工扫地、警察指挥交通2、小结三、探讨交
流感恩的方法原来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人在关心帮助
着我们,那我们应该怎样感谢他们呢?那你们就将感谢
的方法画在这张卡片上,制成一张精美的感恩卡,送给
你们想要感谢的人,好吗?
(1)集体交流(2)画出感谢的方法(3)总结,送
卡片活动延伸:
制作感恩卡在日常活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懂得感谢,学习主动关心、帮助别人。
附故事:口渴的蚂蚁有只蚂蚁口渴了,它到处找水喝,可就是找不着。
突然,就在蚂蚁要渴死的时候,一大滴水落了下来。
蚂蚁喝了水得救了。
这滴水实际上是一个正在哭泣的年轻姑娘的泪水。
蚂蚁抬起头,看见一个年轻姑娘坐在一大堆种子前。
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啊?蚂蚁问道。
我是一个巨人的囚犯,姑娘告诉蚂蚁,这一大堆种子里夹杂有谷子、大麦、黑麦的种子,我必须把他们分开,捡成三堆,他才肯放我走。
这需要你一个月的时间哪蚂蚁看了看堆得像山一样的种子说道。
我知道姑娘哭着说:如果我明天还不能把它分完,巨人就会把我当作他的晚餐吃掉。
不要哭蚂蚁说,我和我的朋友会帮助你的。
很快,成千上万只蚂蚁忙碌起来,将这些种子按类分成三堆。
第二天早晨,巨人看到分派给姑娘的活干完了,就把她给放了。
就这样,这个姑娘的一滴泪不但救了蚂蚁,还救了她自己的命。
活动反思:
在连续三次反复试上的过程中,这一节课得到了完善。
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目标达成率较高。
活动中,在语言的组织上更加精练了,采用了发散式提问,
让幼儿能自由的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充分体现在幼儿为主体这一观点,活动环节紧凑了,体验式教学让幼儿体验到了被帮助后的感受,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我觉得在幼儿回答问题时要及时观察,随机应变,给予幼儿语言提示或帮助,既要尊重幼儿,又不死备教案,具有应变能力,推动幼儿思路的发展。
这次的教学活动效果比较好!
在当今物质条件优越的时代,孩子们感受着来自家庭及各方面的宠爱,成为家中的太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接受别人的关心爱护,不积极主动对待他人,甚至由娇而横。
为此,我们要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名称:《感恩的心》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
2.学习用语言行动表达感恩。
活动准备:
课件《失语女孩的故事》、公益广告《心在一起》、游戏爱心之旅伴奏音乐、歌曲《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情感体验播放课件《失语女孩的故事》,深深体会母爱的伟大,引起情感共鸣,融入失语女孩的精神世界。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个失语的(不会说话)小女孩的故事,听后说说你的感想。
幼1:小姑娘很可怜。
幼2:小姑娘很坚强。
师:那么她的母亲呢?(抓住母亲临死手中的那块年糕,引导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妈妈死后,她是怎样做的?让幼儿发言,教师重复小女孩的话,同时做出手语。
师:小姑娘为了感恩母亲,选择了坚强勇敢的活下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我们要感恩的人。
二、感
恩的人逐一播放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受来自生活中
的关爱,了解我们要感恩的人。
1.图1:感恩父母,了解养育之苦(图片内容:孩子
发高烧,躺在床上,额头上敷者毛巾,母亲的神情中显
出无比担心与关爱。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关爱你的呢?幼1:妈妈天天给我做好吃的,买新衣服。
幼2:爸爸辛苦上班挣钱给我买玩具。
幼3:下雨了,妈妈把雨伞给我,可她却淋着雨。
2.图2:感恩老师,了解培育之难(图片内容:小男
孩摔倒了,老师蹲在旁边,没有及时扶他,而是给予鼓励,让他自己爬起来。
)师:在我们生活中,老师还教你干什么呢?幼1:老师教我唱歌、画画。
幼2:老师和我们一起去找春天。
师:老师教你们学本领,让你们长大,做自己想做
的事。
3.图3:感恩伙伴,体验友情之乐(图片内容:两
个小伙伴在一起,其中一个把自己心爱的玩具给另一个
玩)师:你和你的小伙伴在一起开心吗?有哪些开心的事?幼1:我们一起做游戏。
幼2:她帮我系扣子。
4.感恩周围的人,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图片内容:锄禾,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
)师:在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感恩的人?幼1:医生为我们看病,让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幼2:建筑工人为我们盖起了漂亮的房子。
还有警察、环卫工人三、如何感恩1.让幼儿自由发言,你最感谢谁,如何感谢他?幼1:感谢爸爸妈妈,我可以帮他们干活。
幼2:感谢环卫工人,我们不乱扔法果皮纸屑,一起来保护环境。
2.看公益广告《心在一起》进一步理解如何感恩,知道我们要从小讲文明、懂礼仪。
3.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游戏爱心之旅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习助人为乐。
情境:在旅途中,有位孕妇上车了,不小心手中的袋子掉在地上,有位小朋友帮忙捡起来(谢谢你--不用谢),又有人给他让了座。
4.教师小结(教师通过图片引导,让幼儿说出要感谢的人)师:在我们身边有太多要感谢的人,感谢父母把我养大;感谢老师教给我本领;感谢小朋友带来的欢乐、帮助;感谢农民伯伯种出的粮食如何感谢他们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说出:
① 做力所能及的事;② 懂得分享,分享快乐与痛苦(帮助他人);③ 从谢谢开始,说一句祝福的话,送一份礼物;④ 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护环境等。
四、情感回归师:在我们旅行即将结束时,我们来欣赏一个感恩歌曲《感恩的心》。
(播放音乐,幼儿随老师做手语,在音乐中结束活动)活动延伸:
1.美工活动:每人制作一个爱心卡,送给你要感谢
的人。
2.角色游戏:互换角色,体验残障带来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