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

力学复习学案(一) 物质 运动

※常考知识点归纳※ 一、 (二)质量 1

: 叫质量。用符号 表示。

2

34的 处;

②“调” 调节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 ;

③“称” 将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然后用 往 盘按从

到 的顺序加减砝码;然后移动 ,使指针再次..指在 ; ④ “记” 物体的质量等

3;形式:m= ;V= ; 4、体积单位:1L(1升)=1 dm 3;1mL (毫升)=1㎝3;1 dm 3=103㎝3,即1L(1升)= 103mL (毫升) 5、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 和 。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②同种物质,密度一般 (除非状态发生改变);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 。(“相同”或“不相同”) 6、测量: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①实验室常用 来测量液体的体

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

d 、测出剩余盐水和烧

杯的总质量m 2; ③测固体(石块)的密度

(1) 测量原理:ρ= 可知。要测出石块密度,必须测出石块的 和 。

(2)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a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

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V 1;

V 2;

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7、应用:(1)密度知识可以用来间接地测 和 ;(2)密度知识还可以用来 。

8、密度与温度: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体积 ,密度 。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改变,叫机械运动。

研究对象参照物。

2、参照物——在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

(1

(2

3

4、

5

公式s= 、t= 可计算路程和时间。

国际主单位:,符号是。 4、单位常用单位:,符号是。

单位换算(重点):1 m/s= km/h; 1km/h= m/s

1.定义——物体沿着快慢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①任何一个时刻速度不变

2.特点:②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

●平均速度的计算: v=

s

=

s

s

s

s

有;

②停表:大圈的分度值

是,小圈的分度值

是,因而当大圈转过1周,

小圈要转过。

6、误差:叫做误

差;误差(是/不是)错误,

误差只能,不能,

力学复习学案(二)力运动和力

※常考知识点归纳※

3

物体的和。

4、力的三要素与力的示意图

⑴力的三要素——力的、

和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叫力的三要素。

⑵力的示意图(难点)

①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的把力的、

和表示出来,就是力的示意图。

②具体作法是:①弄清力的三要素;②从力的出发,沿力的画一条,在线段末端标上,表示力的。③在同一图中,用线段的长短区别力的。

二、弹力

1、弹力——由于物体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簧测力计:

、产生: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①测量:弹簧测力计

2、大小:②计算:G= (物体的重力与成比),变形式: .

3、方向:重力的方向是 ,应用: 。

4、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力和运动】

12、牛顿第一定律: (1)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 原来静止的物体 不受力 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受力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①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②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③力是

的原因 3

的性质,叫惯性;

状态,叫平衡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 状态或 状态的力,叫平衡力 ▲平衡力的合力为 。

3、二力平衡条件:① 、② 、③ 、

④ ; ▲力和运动的关系: 1、平衡态 受力

况 运动情况 不

2、1接触面上会产生一个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的作用效果:阻碍物体的 运动。

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反。

4、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重点)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

越粗糙,摩擦力越 。

a.压力——垂直压在物体

上的力,叫压力。

b.作用点:在被压物体

上。 1.压力: c.方向:垂直于被压物体 , ①压力不是

力,压力大小也不一定等于 力。

②只有物体

放在 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用来表示

——物体 上

2.压强 c.公式:P= ;变形公式:

F= ;S= 。

d.单位:1Pa= N/m 2

1.改变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

① ;② 。 点的竖直距离。 ①定义——上端 ,下端 的容器,叫连通器。

3.连通器 ②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

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

度总是相同的。

③应用(常见连通

器): 、

、 、

等。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 ①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有: 、 、 、 等。 的存在 ② 世界上第一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 实验 ①.定义——大气对浸在它

②.产生原因:a.大气受

b.大气具有 性。 2 ③.大小 a.历史上第一次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 实验。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①气体、液体都具有 性,称之为流体。 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

③飞机的升力: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 ,压强 ,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 ,压强 ,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 差,就产生了向的升力。 【浮力】

F 浮=G= = 。 大小 ③平衡法(漂浮或悬浮时):F 浮=

④压力差法:F 浮=

二、阿基米德原理(略)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

1、浮沉条件: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 力和 力。

a 、当ρ液 ρ物时,F 浮 G 物,物体上浮,最终 。(漂浮时F 浮 G

物,

物,变 度

于空气的气体。

力学复习学案(四)功和机械能

※常考知识点归纳※ 一、功

1.力学中的功———理解(重点):

①功——当一个 作用在物体上,物

体在这个力作用下通过

了 ,这个力就对物体做

了 。

②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 ,二是物体在 上移动的 。 2.功的计算————会(重点):。

①功—— 力与

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 ,其中:F 表示 ,

单位是 ( );S 表

3.123 ①国际单位: ( );1W= J/s

4、单位: ②常用单位: ( );1KW= W 。 三、动能和势能

▲能量——物体能 ,表示

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1、动能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决定动能的大小因素: 越 ;质量一定时,被举的相对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 , 3、弹性势能

(1)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

有关。 四、机械能转化

1)动能:受 和 影响。

1、机械能 ①重力势能:受 和 影响。 23【1的力;

2、杠杆的五要素: ③阻力----

的力;

④动力臂---从

到 的距离。(过 作 的垂线)

⑤阻力臂---从

到 的距离;(过 作 的垂线)

3、动(阻)力作用线——过动(阻)力

( )

(3)等臂杠杆--- 力臂等于

力臂的杠杆;不省(费)( );不省(费)距离( )

▲常见的等臂杠杆是:

和 。 ▲

是: 、 、 、

、 、 等。

▲常见的费力

是: 、 、 、

轴可以随物体 的滑轮。 (2)特点:定滑轮省 力;但费 倍距离;;不能 。

(3)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

动力臂为 倍阻力臂的 杠杆。

3、滑轮组(理想状态)

(1)定义:把 和

组合起来一起使用的机械。

(2)特点:①省力 a 、竖直方

向F= ;b 、水平方向

向方

个 /费)

3

。 (四)斜面 斜面相当于一个 机械,斜面

的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 。(省力/费力)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不用机械而)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叫有用功。

2、额外功——克服机械阻力(机械重

3叫 45(二)半理想滑轮组

F=n 1G 总=n

1( ); S= h; w 总>w 有,即:FS >Gh; η= Fs

Gh =Gh (三)实际滑轮组

F ≠n 1

G 物≠n

1G 总; S= h; η=

电学总复习基础知识

一、 两种连接方式

①电流从头到尾只有一条路径,无分无合。

系:系:系:系:W=W 1+W 2+…+W n

⑤电功率关系:P=P 1+P 2+…+P n

⑥电压关系:Q=Q 1+Q 2+…+Q n

▲ 分配关系:

2

1

U U =

21W W =2

1P P

=21Q Q =2

1R R ﹝串联电路各个量与电阻成

正比﹞

I=I U=U R 11

2n ■串联电路各种关系 ④电能(功)关系:W=W 1+W 2+…+W n

⑤电功率关系:P=P 1+P 2+…+P n

⑥电热关系:

Q=Q 1+Q 2+…+Q n

▲ 分配关系:

2

1

I I =

21W W =2

1P P

=21Q Q =1

2R R ﹝并联电路各个量与电阻成反

电流不

一部分用电器(工作),电流不经过另一部分用电器(不工作)。

二、三种专用器材

①与用电器 联。(因自身电阻非常小,只相当于一根导线,并

联将造成短路)

1.电流表②电流进出。

③被测电流超过量程。

④与电源直接连接。

①与用电器联。(因自

身电阻非常大,串联将

造成断路, I=0,但示数

接近电源电压)

2.电压表②电流进出。

③被测电压超过量程。

④与电源直接连接,测

量电源电压。

①使用:一上一下接电路,阻值变化看下柱。滑片靠近阻值小,滑片远离阻值大。

②注意事项: a.闭合开关前,要把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

b.通过的电流不能超过它允许的最大值。

3.滑动变阻器③作用 a.改变电压,控制电流。

b.保护电路。

a.无论如

何移动滑片,灯泡亮度不

变,且始终最亮。

④异常情

况 b.无论如何移动滑片,

灯泡亮度不变,且始终最暗。

三、一个电路,三个实验

(一)一个电路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器材:①、②、

③、④、⑤、⑥、⑦。

(二)三个实验

1.探究欧姆定律①电阻一定时,移动滑片,改变电压U,记下电流I,分析I 与U的关系。

(把灯泡换成②电压一定时,改变

电阻R的大小,移

动滑片(保持电压

U不变),记下电流

I

定值电阻)分析I与R的关系。

①实验原理:

R=

I

U 2.伏安法测电阻 ②移动滑片,测

出三个电压U 1、 U 2、 U 3时的电流I 1、I 2、3.伏安法测电功率 ②移动滑片,测

出三个电压U 1、 U 2、 U 3时的电流I 1、I 2、I 3,分别计算

三种情况下的电功率P 1、P 2 、P 3,并观察灯泡亮度(不能求平均值)。 量主研究电功率R

U

R

U 2

t

2

R=R U 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