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鲁迅眼中认真之人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300字(10篇)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300字(10篇)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300字篇1有这么一个人,他在鲁迅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他是最使鲁迅感激,给鲁迅鼓励的一个老师,他就是鲁迅的“男神”一一藤野先生。
在我看来,他内心有爱,温柔以待这世界。
他有着对学生的关爱。
他对鲁迅的关爱体现在方方面面。
为了鲁迅的学业,他每周都会订正鲁迅抄的讲义,从头到尾,甚至连文法的错误也不放过,细致到非常人所及。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他就很担心鲁迅会不肯解剖尸体,直到鲁迅实习了一周才算放心。
然而在得知鲁迅将弃医并离开仙台时,竞凄然悲哀得没有说话,分别前还交给鲁迅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嘱咐鲁迅他也寄一张自己的过来,时时通信告诉自己此后的情况。
在当时的留学生话中,少不了丑恶丧性的清国留学生,少不了虚妄失格的日本学生,对于鲁迅而言,藤野先生无疑是流入冰冷,失真的心海的一股暖流,每回忆起,刹那间,春暧花开。
他有着对医学的热爱。
他追求学术上的精湛。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具体不清楚,便不耻下问,向鲁迅请教。
这无不透露出他有着对知识无止境的渴望与追求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丰富自己。
事实上,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大多数人不都是安于现状,活在自己狭小灰暗的世界里?而藤野先生对讲义的订正也无非体现他严谨细致的做事风格,换星期六他都依然在研究室研究头骨。
若是现在,便称之‘’工作狂”了罢。
但与一些工作狂不同的是,他不为金钱而工作,不为生活而生活,而是为心之所爱而奋斗。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热爱,让每一刻的脉博与呼吸都变得有意义。
他有着对社会的大爱。
鲁迅写道“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确如此。
在我看来,更大而言之,是为社会。
他对鲁迅所做的种种,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美好的祝愿。
他希望世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冲破病魔的禁锢,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快乐地度过一生,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遍布晴天。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作文600字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作文600字示例文章篇一:《鲁迅先生:黑暗中的明灯》我呀,今天想跟你们唠唠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啊,他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呢!鲁迅先生叫周树人,他出生在一个有点复杂的年代。
那时候的中国呀,就像一个生了重病的人,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外国人老是欺负咱们,国内呢,也有好多不公平的事儿。
鲁迅先生就像是一个医生,他想用自己的笔来给这个生病的国家治病。
鲁迅先生小时候可聪明啦。
他读书可认真了,就像小蜜蜂采蜜一样,不停地从书里汲取知识。
我想啊,他肯定是那种在课堂上眼睛亮晶晶,一直盯着老师和书本的好学生。
有一次,他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为啥呢?因为他上学有一次迟到了,他就暗暗地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早早地到学校。
这要是我呀,可能就只是心里想想,第二天又睡过头了,可鲁迅先生就不一样,他说到做到。
他长大以后啊,就开始写文章了。
他写的文章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直直地刺向那些不好的东西。
比如说,他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欺负穷人,他就写文章批判这些人。
他的文章里写了好多不同的人呢,有像孔乙己那样迂腐的读书人。
孔乙己老是穿着那件破长衫,说着什么“之乎者也”的话,他可怜又可笑。
我就想啊,他就像一只被困在旧笼子里的鸟,想飞又飞不出去。
还有像阿Q那样的人,老是自己骗自己,被人欺负了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呢。
这让我想起我们班上有个同学,考试没考好,还说自己是故意做错的,这不是自欺欺人嘛。
鲁迅先生还写了很多关于老百姓生活的文章。
那时候的老百姓可苦了,就像被石头压着的小草,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像是一阵风,想要吹开压在小草上的石头。
他写的《祝福》里的祥林嫂,多可怜啊。
她的孩子被狼吃了,她整个人就像丢了魂儿一样,周围的人不但不安慰她,还老是嘲笑她。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心里就特别难受,我想鲁迅先生写的时候心里也不好受吧。
鲁迅先生的文字可有力了。
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他不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那些人想让他闭嘴,他可不会听话。
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鲁迅是这样一个人:
1、鲁迅是一个非常勤恳认真的人。
在鲁迅的散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鲁迅讲过关于上学迟到的故事,后来他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当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鲁迅写作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
2、鲁迅是一个性格非常刚强的人。
从他的文章中,从他面对敌人的迫害不惧怕中,从他与批评他的人的针锋相对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3、鲁迅是一个孤傲的人。
他曾经说过最大的蔑视就是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由此可见它的傲;
4、鲁迅是一个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
都说鲁迅的文章是一把匕首,就是这也原因;
5、鲁迅是一个寂寞的、孤独的、哀伤的、富有才情的文人;
6、鲁迅是一个甘于清贫、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有气节的人。
有篇文章说有一个青年去买鲁迅的书,但是囊中羞涩,鲁迅就把书送给了这位青年,由此可见鲁迅是一个甘于清贫的人。
鲁迅的小说集作品有些这些:
1、《呐喊》;
2、《彷徨》;
3、《故事新编》。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10篇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1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1鲁迅先生这一生非常伟大,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也被人民成为“民族魂”。
在我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青年时的鲁迅和广大的中国人民一样,都不甘于被帝国主义侵略,他抱着“要救国,只有维新”的理念到日本学医。
从那时起,他就不断在宣传革命的杂志上发表文章,谴责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清政府出卖主权的行径。
后来他毅然地放下了人体的解剖刀,拿起了解剖人类灵魂的笔。
决定弃医从文后,他回到了祖国。
他曾到杭州、绍兴、南京从事教学工作。
他一边努力进行着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打击顽固不化的校长,一边在各大杂志上发表文章,支持革命。
他受临时政府教育部部长蔡元培的邀请任教育部部员,后来随教育部迁到北京。
在北京他写成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名作。
在自己的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惨遭杀害后,他用文章痛斥着惨无人道的行径。
不久,他又到了厦门和广州继续教学和发表文章。
最后他来到了上海,度过了他一生最光辉的最后十年。
在上海,他没有从事教学工作,专事写作,参加文化活动。
他不顾个人安危,在被国民党通缉的情况下,他继续发表文章,与旧社会和旧势力斗争。
在繁重的工作下,他的病越来越严重。
直至逝世前的一天还在执笔。
我们都热爱祖国,我们要学习鲁迅坚持正义勇于牺牲的精神。
像鲁迅这样爱国、关心下一代,勇于拼搏,为国家作出牺牲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2我第一次接触到鲁迅先生,是在小学时期,那时候鲁迅先生在我眼中是一个留着小胡子,爱教育别人的严肃作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先生在我眼中的形象出现了巨大的改变。
伟人鲁迅作文3篇

伟人鲁迅作文伟人鲁迅作文3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伟人鲁迅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伟人鲁迅作文1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常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起来,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
他就是伟人——鲁迅。
毛泽东曾评价他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伟人——鲁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鲁迅对自己一生的写照。
伟人——鲁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很严格。
鲁迅对那些地主、黑暗统治者看都不看一眼,对那些劳苦人民却甘愿俯下身子为他们做牛、做马。
鲁迅的名言不但写出了他对地主、黑暗统治者们的恨,还写出了他热爱那些劳苦大众的心。
鲁迅的一生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一生。
鲁迅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伟人。
鲁迅对自己孙女的教育方法很特别、很有个性、也很有效。
有一次,鲁迅先生在吃晚饭的时候和他的孙女周晔聊到了《水浒传》,而周晔那时读书总是囫囵吞枣,当然读《水浒传》自然也没看的很仔细,当鲁迅先生问她的时候,周晔只能张冠李戴的乱说一通。
而鲁迅先生则用:“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委婉的批评、教育了周晔要认真读书,不能囫囵吞枣。
同时,鲁迅先生也在教育我们要认真读书、努力向上。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以鲁迅先生为楷模,奋发学习,在校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鲁迅先生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生活、学习。
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五百多名,亲自给青年们写回信三千五百多封,关心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忧国忧民,为人民、为祖国。
他宁愿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好,也要让人民的生活过得好!鲁迅先生还是一个大文豪,他从小热爱读书,长大后不但知识渊博,心也很好。
常常帮助劳苦大众,他迫切希望劳苦大众早日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精选16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精选1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篇1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后,颇有感触。
鲁迅先生这一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受到了人们的爱戴与尊敬。
他总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在鲁迅先生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大家都到鲁迅先生家里去。
他们畅谈《水浒传》。
小周晔或自己读《水浒传》只是囫囵吞枣,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懂。
当鲁迅先生问起的时候,小周晔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鲁迅先生听了,摸这胡子笑着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小周晔知道,伯父的这句话是在暗示“我”要好好读书,不能马马虎虎。
鲁迅是一个多么和蔼、幽默的人啊!有一次,在鲁迅家里,大家笑谈“碰壁”。
可想而知,当时的旧社会有多么黑暗,因为国民党反动派骑在人民的头上,整日欺压老百姓,革命者个个根本没有言论理由。
而鲁迅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了唤醒人民觉悟,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了反动派的极度恐慌。
他们对鲁迅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为此,他饱经风霜,整日提心吊胆。
但他并没有退缩,依然等在人民的前面,站在风口浪尖上,只求人民能过上好日子,不去回报。
我深深的被鲁迅感动了。
他是一个多么顽强、勇敢、正直的人啊!在一天黄昏,鲁迅先生与小周晔的爸爸救助了一位黄包车夫——他们把那位拉车的扶上车子,拨付一个膝蹲着,另一个半蹲着,小周晔的爸爸拿镊子夹出玻璃碎片,鲁迅先生那硼酸谁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他们细心的照料黄包车夫的这一幕已深深的打动了我——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在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鲁迅先生可以放下官价,去为一个黄包车夫包扎脚。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能不使我们感动?鲁迅先生是一位多么同情劳动人民的人,同时也表明了鲁迅先生得旧社会的痛恨。
作文记忆深处的鲁迅

忆鲁迅作文 1 翻开我记忆深处的图册,那一抹欢乐的气息触动了我最敏感的神经——那是我的童年…… 翻开他的《朝花夕拾》,那一条条天真、幼稚、欢乐的线条织成的名叫“童年”的梦,那是他的童年——鲁迅的童年。
我在想:他和我的童年谁更幸福、快乐呢? 从他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到去看社戏;从我的菜园、幼儿园、到去防空洞冒险;这都是我们最好的回忆,属于童年的回忆。
那片绿油油的菜园,有我欢乐的童年回忆。
记得那时,那篇菜园虽说长得茂盛,但就是被老鼠咬得千疮百孔,凌乱不堪,于是,我就展开了一个“灭鼠行动”。
找到了许许多多的.石块放到一旁,然后把我外婆施肥的水挑来,一大勺一大勺地灌进老鼠洞(我想这样他们就能被熏死),然后用捡来的石头把洞口堵住、塞实、踏平,这样,我舒心的拍拍手,叹了口气说道:“谁叫你们摊上我了呢?”后来结果我不知道,是我外婆给我讲的,说老鼠又在其他地方钻了好几个洞。
鲁迅也有他的百草园。
那也只是一个平凡的菜园,但在鲁迅看来,也有无限的乐趣。
弹着钢琴的蟋蟀们,低声歌唱的油蛉们;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等。
那是他的百草园, 他对它有着其他人理解不到的情愫在里面,就像我对我的菜园,那里只有属于我的记忆。
我的幼稚、天真全藏在那段幼儿园的记忆之中。
那是,才开学,当家人把我的手交到老师的手里,摸了摸我的头,说“要听老师的话,知道吗?”转过身就走了,当时我就吓哭了,抱着家人的大腿,不让他们走,一想到要离开生活那么多年的家人,我的泪水就更多了。
但是家人是要死要活地把我送进幼儿园,我也绝望地被老师牵进去。
可后来上去了就不想回家了,里面的那些快乐,那些趣事,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尝试了很多,过的就很快乐,很充实。
鲁迅的三味书屋充满着从自由到规律,从欢乐到带点枯燥的课堂生活,这也有鲁迅好的回忆,差的回忆,他的老师,他的同学,那些都是他珍贵的回忆,一点一滴贯穿着他的生命。
童年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实在是最值得回忆的部分吧!那些酸甜苦辣都深深地刻在了心间,那种感觉只有我们知晓。
藤野先生初中读后感范文5篇

藤野先生初中读后感范文5篇藤野先生读后感在鲁迅的文章里,不仅批判了不少伪善麻木的人,还歌颂了一群人:如范爱农,长妈妈等。
如果仔细掂量《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我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在于歌赞藤野先生还别有深意。
《藤野先生》讲述的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遭遇,“我”留学时遭到了同学的嘲笑、讥讽,却受到了“我”的恩师藤野先生无微不至的教导、关怀。
藤野先生温和热心、认真负责,没有种族歧视。
他成了鲁迅“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老师,也让我对当时一切同情中国的外国友人产生深深的敬意。
他们的同情和热心无不描述着什么叫“关怀”,什么叫“友善”。
在文中,鲁迅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名族偏见,批判了黑暗社会下浑浑噩噩的人民的思想、行为。
细想一下,为什么鲁迅会毅然弃医从文,离开自己的恩师,依然做着那份危险的工作呢?就是为了治愈人们麻木不仁的心灵,唤醒他们的爱国意识。
自己的同胞要被枪毙了,却在一旁大声欢呼“万岁!”。
他们尽管有健康的体魄,思想却是病态的。
鲁迅也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才会离开藤野先生,一笔做标签,讽刺黑暗和不平。
不仅是此文,在鲁迅的其他文章中也在不断歌颂和抨击一切。
比如:《野草》中有一篇文章,名为《这样的战士》,他便赞扬了攻击黑暗的人,讽刺了那些“正人君子”;再比如:《朝花夕拾》中的《无常》,痛击了社会的黑暗,赞美了像“无常”那样善良的人物。
我们要向鲁迅致敬,更要向那些友好而热爱和平的外国人致敬!比如白求恩,他在抗日第一线奔忙着,完全忘却了自己是个外国人,凡是接受和看到他治病的人都为之感动和自愧不如。
后来他病逝了,一切收受他品德感染的人都在为他悲伤,连毛主席也为他写了一篇悼文。
我认为,藤野先生和白求恩一样,都在为中国的发展而忙碌着,只是他们的方式不同而已。
总之,为一切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点赞。
(王子彤)藤野先生读后感前天开学发了新书,第一篇课文就是鲁迅的《藤野先生》,为此有点感兴趣就读了一边,感觉到有一股对老师的亲切和尊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鲁迅眼中认真之人
最近正在读内山完造先生写的《我的朋友鲁迅》,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比许广平先生的手稿本《鲁迅回忆录》更能体现先生的生活真实。
连许广平先生都知道,她仅是这本《鲁迅回忆录》的初稿执笔者,“何者应删,何者应加,使书的内容更加充实健康”是要经过集体讨论、上级拍板的。
名义上是回忆录,事实上却是在特殊环境下,忍受高血压的困扰写出的一件为了“献礼”而“遵命”的作品。
尽管周海婴先生千方百计地想恢复鲁迅本来的生活,然而总是有些缺憾。
读这本回忆录,似乎在感情上不怎么流畅,实际上,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许广平先生多少有些犹豫,否则怎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问号呢?
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写作方式,对比起来,我发现,这篇回忆录没有《两地书》那样的自然,看来,想要了解真实的鲁迅,我们还有许多方面的研究进行。
如今,鲁迅先生的许多故人都已离去,还好,许多与先生有关的作品依旧存在。
读萧红女士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你看到的鲁迅完全与刻意塑造的截然不同,难怪内山完造先生的《我的朋友鲁迅》一旦问世,许多文化人都爱不释手。
鲁迅先生本来就是一个特别严谨认真的人,如果在九泉之下看到人间怎么样的神化自己,也不知心情如何,人的神化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世人以误判。
真实的人到底如何,我觉得需要一些严谨认真的人去思考,那种带着情绪倾向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迟早会被戳穿的。
认识鲁迅先生,还得从唐弢先生的《一面》说起,这篇回忆性散文恰恰就发生在内山书店,自然对于这个特殊的日本人——内山完造先生有了一些印象。
事实上,鲁迅先生只要有些空闲时间,就会到内山书店来说说话,尽管口音很重,“老版、老版”的喊个没完,但是先生的魅力依旧,没有一点影响。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先生能够冒着“卖国贼”的危险与一个日本人结下友谊,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一段佳话。
鲁迅先生愿意与普通的日本人交往,这还得提到他的老师藤野先生,是藤野先生让这个留学青年明白,除了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值得珍惜。
先生反对内山先生固执地美化中国人,认为国人在各种事情上喜欢马马虎虎,不喜欢较真,不像日本人那样严谨认真。
这一点上,他在五四时期的战友胡适先生有共同的见识,读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你能说什么呢,这样的差不多先生和鲁迅笔下的阿Q到底没有消亡,如今世上这样的人不还是比比皆是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蒙混过关,才不管给别人添了多少麻烦。
如果把事情办砸了,要么自我安慰,没什么大不了,要么把一些都推到别人身上。
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大夫》一文中也指出党内存在的这些不正常现象,提出要做一名纯粹的共产党员,像白求恩大夫做一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人。
我们的党走过来将近百年的历程,那种不认真客观的分析形势,一味地好大喜功,总是给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犯了错误,一些党员不愿意承认错误,总喜欢推卸责任,反正是体制出了问题,就是没有人为的因素。
殊不知,许多制度本身没有多大的问题,就是那些执行者把好好的经给念歪了。
邓小平同志在文革之后,果断的提出,干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这与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是一脉相承的,如今,党中央在反对四风运动,这其实告诫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要放松警惕,只要稍微松懈,就会被社会上花花绿绿的糖衣炮弹给摧毁,这样的惨痛教训依旧在上演,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落马?
国家要发展,我觉得有必要正视鲁迅先生说的话,那就是干什么事情都得认认真真,千万不能马马虎虎。
国人感叹日本人在技术追求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事实上,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很少去考虑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做多大的贡献。
不要小瞧自己的职业,你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一丝不苟,全力以赴干一件事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显然不是一句空话。
鲁迅先生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弱点,非常忧虑,他担心一个民族在内乱与外患的双重作用下,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无限沙漠化,到时候,一个民族只能衣服褴褛,在绝望中等待死亡。
民族想要发展,我觉得需要践行先生的认真精神。
事无大小,关键看一个人的态度。
许多人,别看其貌不扬,但是做事情一丝不苟,不喜欢敷衍塞责,这样的人就算地位低贱,照样会散发无限的魅力。
官再大,钱再多,没有远大的目光,没有防患于未然的冷静,迟早会跌得很惨。
周恩来总理事实上是党内最有威信的领导人之一,他为什么会在领导层里脱颖而出,与总理的处世哲学有关系。
总理记忆力特好,干什么事情都是雷厉风行,一丝不苟,下面的省委书记们都特比害怕。
如果一个地方领导,干什么事情都是别人代劳,自己只是个传声筒,那么不把事情干砸了,那才算得上是个奇迹。
一些贪官之所以走上绝路,就是与自己的不作为,只知道享受有关系。
有一个笑话,某个领导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在监狱里怅然悔悟,自从政以来,只认真的读过两个文件,一个是任命书,另一个是罢免书,整个从政过程完全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不是有三拍领导存在吗?干事情之间拍拍脑袋,干事情过程中拍拍胸脯子,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能耐,一旦事情办砸了,那就不声不响地拍拍屁股走人。
有法不依,知法犯法,这一切都是那些自认为老子能耐大的人的狂妄行为,不断地挑战党的权威,给党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国家发展一步也不能松懈,可实际上,许多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人往往反对国家的这种发展,只要与自己的利益有冲突,才不管什么大局呢,一味地阻挡,导致国家蒙受了许多损失。
每每在听一些总结报告,我发现实质性的东西并不多,总是在说一些含糊其辞的话,什么基本上,什么处于中上游,什么在什么方面有了突破,就是不愿意以实际的数字来说话,当然了,就算有数字,那也是为报告的主题服务的,没有真实的依据,纯粹是信口开河,反正没有人愿意较真。
我们这样的时代,许多事情都可以通过较真来发现真相,可是,大多数人对于这些玩意不怎么敏感,反正没有自己的事儿,有肉吃,有饭吃,有酒喝,何必管别人说的是真还是假呢?曾几何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领导到下面进行所谓的调研,当然了,下面还要搞什么培训,自然是在数据上追求统一口径,只要你是懂行的人,走到实地,不听只看就知道了,问题是,觥筹交错的宴席,程度不等的礼金,想要说真话,这时候也没有了底气。
有谁能够如鲁迅那样,吃了人家的嘴照样硬呢?
啥时候,我们的国家每个人都开始认真工作,一丝不苟,到那时候,实现共产主义也不会那么的困难重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