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仪器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测控技术与仪器大学课程知识点汇总

测控技术与仪器大学课程知识点汇总

自控1自动控制原理自控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使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反馈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相减,称为负反馈;反之,则称为正反馈。

自动控制原理系统基本组成示意图☐测量元件:测量被控对象的需要控制的物理量☐给定元件: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

☐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输入量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校正元件:也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

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系统的传递函数:线性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普拉斯变化之比。

(复频域)典型环节:比率环节: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入信号惯性环节:输出量不能瞬时完成与输入量完全一致积分环节: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微分环节: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一阶微分环节:振荡环节:输入为一阶跃信号延迟环节: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相同,但延迟了时间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等用梅森公式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第三章:典型输入信号:动态性能指标:■ 1 .延迟时间td :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叫延迟时间。

■ 2 .上升时间tr :响应曲线从稳态值的10% 上升到90% 所需的时间。

对于有振荡的系统,也可定义为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 3. 峰值时间tp :响应曲线超过其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 4. 调节时间ts :指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稳态值或内所需的时间。

■ 5. 超调量:指响应的最大偏离量h(tp) 与稳态值的差与稳态值的比,用百分号来表示,即稳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临界阻尼;过阻尼;欠阻尼劳斯判据: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全部都再s 左半平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劳斯表的第一列系数全部为正数。

如果劳斯表第一列出现小于零的数值,系统就不稳定,且第一列各系数符号的改变次数,代表特征方程式的正实部根的数目。

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和技能

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和技能

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和技能一、测控技术的概述测控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被测对象进行量值或特征的检测、分析、处理和控制的科学技术。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测控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常见的测量仪器1. 数字万用表:数字万用表是一种电子测试仪器,可以用来测试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并且能够进行数据记录和存储。

2. 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能够显示电信号波形的仪器,可以用来观察电路中信号的变化情况,并且可以进行频率分析等操作。

3. 频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是一种能够将信号按照频率进行分解并显示出来的仪器,可以用来检测信号中是否存在杂散和干扰等问题。

4. 网络分析仪:网络分析仪是一种专门用来测试网络参数的仪器,可以用来测试网络的传输特性、阻抗匹配等问题。

5. 热电偶:热电偶是一种能够将温度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高温环境下的温度。

三、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在进行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得到完全准确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误差的处理。

常见的误差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 直接读数法:直接读数法是指将多次重复测量所得到的结果直接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2.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通过对多组数据进行拟合,找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曲线或直线方程,并且可以计算出误差范围和置信度等参数。

3. 仪器校正法:仪器校正法是指通过对仪器进行标定和校正,提高仪器本身精度以及测量结果准确性。

四、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整,以达到生产过程稳定、质量可靠、效率高效的目的。

常见的控制技术有以下几种:1.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指通过对实际输出值和期望输出值进行比较,然后对输入信号进行调整,以达到期望输出值的目的。

2.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在问题出现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或者减少问题对生产过程带来的影响。

大一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点

大一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点

大一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点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知识点,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知识点。

一、传感器传感器是测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温度传感器常用的有热电偶和热电阻两种,它们可将温度转化为电压信号。

压力传感器能够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广泛应用于空气压力检测、油压检测等领域。

光电传感器则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用于测量光线的强弱和光线的颜色等。

二、数字仪表数字仪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量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仪器,具备显示和记录功能。

数字仪表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工业生产等场合。

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数字仪表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电压表、电流表、频率表等。

数字仪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易读等特点,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三、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是一种能够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设备。

数据采集卡可以将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经过采样、放大、滤波等处理后,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卡在实验室、仪器仪表自动化测试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利用测控技术与仪器,对被控制对象进行感知、分析和调节的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通过测量和比较被控制对象的信号与设定值的差异,并通过控制器的计算和反馈,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从而实现对被控制对象的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五、LabVIEWLabVIEW是一种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研发的图形化编程环境与开发平台。

它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使得复杂的测控系统设计变得简单易行。

LabVIEW具有可扩展性强、开发效率高、界面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控、自动控制等领域。

大一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点

大一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点

大一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点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支撑,其在各个领域如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大一测控技术与仪器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测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测控技术是指通过测量系统对被测量对象或其运动、变化等进行观测、测量与分析,并通过信息处理、数据处理和控制手段对被测对象进行控制的一门技术。

它是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

2.传感器与信号调理:传感器是用于将被测量对象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信号调理是指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处理,以提取和改善信号质量,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传感器的分类:按被测量的物理量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声学传感器等。

按转化原理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等。

4.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指通过传感器采集被测量对象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数据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去噪、放大、编码等处理,使其可用于后续分析和控制。

5.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通过测量、判断和校正等方式对被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的系统。

它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控制器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并生成控制信号,通过执行器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实现系统的稳定工作。

6.实验仪器与设备:实验仪器与设备是测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实验仪器包括示波器、多用表、信号发生器、控制台等。

这些仪器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对实验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和处理。

7.仪器校准与维护:仪器的准确性对于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

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对,确定仪器的误差并进行修正。

维护是指对仪器进行保养和检修,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8. 虚拟仪器与LabVIEW:虚拟仪器是指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的一种测控技术,它将传统的硬件仪器与计算机软件相结合,实现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考研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点串讲

考研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点串讲

考研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点串讲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考研测控技术与仪器是考研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掌握相关知识点对于考研复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考研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知识点进行串讲,帮助考生全面了解该科目的内容。

一、测量基础知识1.1 误差与精度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而精度则是描述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精度高表示测量结果接近真值。

1.2 仪器的灵敏度与分辨力灵敏度是指仪器对待测量的物理量变化的敏感程度,而分辨力则是指仪器可以分辨出两个相邻刻度之间的差值。

1.3 标准物体标准物体是用来与待测物体进行比较,以达到准确测量的目的。

常见的标准物体包括标准样品、标准电阻等。

二、测量信号与传感器2.1 电路中的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信号传输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模拟信号传输和数字信号传输。

模拟信号传输是以连续的方式进行传输,而数字信号传输则是以离散的方式进行传输。

2.2 传感器的分类与应用传感器按照测量物理量的不同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它们广泛应用于医疗、环境监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三、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3.1 信号调理的概念与作用信号调理是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采集、放大、滤波等处理,使得信号达到适合进一步处理的要求。

3.2 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数据采集系统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数据存储等组成。

它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存储与处理。

四、自动控制技术与调节系统4.1 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器,它通过比较被控对象的实际值与设定值来调整控制量,以实现对象的稳定控制。

4.2 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的输出在无限时间内是否趋于稳定状态。

常见的稳定准则包括Nyquist准则、Bode准则等。

五、虚拟仪器与LabVIEW5.1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虚拟仪器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实现仪器的测试、控制等功能。

测控仪器主要知识要点

测控仪器主要知识要点

第一章知识点1.测控仪器中的传感器是仪器的感受转换部件,它的作用是感受被测量,拾取原始信号并将它转换为易于放大或处理的信号。

2.测控仪器是利用测量与控制的原理,采用机、电、光、各种计量测试原理及控制系统以计算机结合的一种范围广泛的测量仪器。

3.从计量测试角度可将仪器分为计量测试仪器、计算仪与器、控制仪器及控制装置。

4.计算仪器是以信息数据处理和运算为主的仪器。

5.测控仪器中的传感器是仪器的感受转换部件,她的作用是感受被测量,拾取原始信号并将它转换为易于放大或处理的信号。

6.仪器中与被测量相比较的标准量以及与其对应的装置一起,称为仪器的基准部件。

7.测控的分辨力是指显示装置的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示值。

8.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是指测量仪器输出接近真值的响应能力。

9.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指测量仪器的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10.测量范围(measuring range) 测量仪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被测量值。

11.灵敏度(sensitivity) 测量仪器响应(输出)的变化除以对应的激励(输入)的变化。

12.测量仪器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

第二章知识点13.估读误差观测者估读指示器位于两相邻标尺标记间的相对位置而引起的误差,有时也称为内插误差。

14.读数误差由于观测者对计量器具示值读数不准确所引起的误差,它包括视差和估读误差。

15.绝对误差:被测量测得值与其真值(或相对真值) 之差16.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的比值17.正确度它是系统误差大小的反映,表征测量结果稳定地接近真值的程度。

18.精密度它是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表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误差的分散性。

19.准确度它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的反映。

表征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20.螺旋测微机构的误差分析第三章知识点21.总体设计主要考虑的问题22.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23.阿贝原则及其扩展定义及应用24.差动比较测量原理双通道差动法透过率测量原理25.零位比较原理测量偏振面转角的零位测量原理26.补偿原理应用补偿法进行误差补偿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章知识点27.滚珠丝杠是把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部件28.滚珠丝杠螺母机构由反向器(滚珠循环反向装置)l、螺母2、丝杠3和滚珠4等四部分组成。

测控仪器设计考点重点

测控仪器设计考点重点

1.测控仪器概念:测控仪器是利用测量与控制理论,采用机电光各种计量测试原理及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一种范围广泛的测量仪器。

2.测控仪器发展趋势: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智能化,多样化,多维化,开发新原理,动态测量。

3.术语:测量仪器(measuring instrument) 测量传感器(measuring transducer) 测量系统(measuring system) 敏感元件(sensor) 检测器(detector) 指示器(index) 量程(span) 示值范围(range of indication) 测量范围(measuring range) 灵敏度(sensitivity)S=∆Y /∆X 分辨力(resolution)4.设计要求:精度要求 检测效率要求 可靠性要求 经济性要求 使用条件要求 造型要求1.误差表示: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①引用误差 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与仪器示值范围的比值②额定相对误差 指示值绝对误差与示值的比值2.原理误差:仪器设计中采用了近似的理论、近似的数学模型、近似的机构和近似的测量控制电路所引起的误差。

减小原理误差:采用更为精确的、符合实际的理论和公式进行设计和参数计算。

研究原理误差的规律,采取技术措施避免原理 误差。

采用误差补偿措施。

3.制造误差:产生于制造支配以及调整中的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测杆与导套的配合间隙 滚动体的形状误差 差动电感测微仪中差动线圈绕制松紧程度不同4.运行误差: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

力变形 磨损 间隙 温度 振动 干扰环境波动5.源误差与局部误差:寻找仪器误差源,找出影响仪器精度的各项误差,为1个源误差q=1个局部误差Q ,合成总误差6.误差独立作用原理 ∆Qi=Pi ∆qi P 影响系数 微分法:1)(2λc m L L n K -=,012)(22λλc m L L n nL K K K -+=+=)(20c m L L n K L --=λ)(2222000c m L L n n K n K K n L -∆-∆-∆+∆≈∆λλλ)()(00c m L L n n K K L L -∆-∆-∆+∆≈∆λλ几何法:P L πϕ2=,θπϕθcos 2cos P L L =='θπϕπϕcos 22P P L L L -='-=∆224)211(2)cos 1(2θπϕθπϕθπϕP P P =+-≈-=作用线与瞬时臂 数学逼近 控制系统误差的分析 其他 7.作用误差:一对运动副上的一个源误差所引起的作用线上的附加位移;把一对运动副上所有源误差引起的作用线上的附加位移的总和称为该运动副的作用误差。

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和技能

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和技能

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和技能一、测控技术概述1.1 仪器测量的基本原理1.2 测控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二、传感器与信号处理2.1 传感器分类与原理2.2 传感器的特性及选型2.3 信号处理技术2.3.1 模拟信号处理2.3.2 数字信号处理三、自动控制与调节3.1 控制系统基础知识3.1.1 开环控制系统3.1.2 闭环控制系统3.2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节3.2.1 PID控制器3.2.2 其他控制方法3.3 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与优化四、测控系统设计与开发4.1 系统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4.2 硬件设计与选型4.3 软件开发与编程4.4 系统测试与调试五、仪器仪表与仪器系统5.1 常用仪器仪表分类与原理5.2 仪器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5.3 仪器的校准与维护六、自动化测试技术与应用6.1 自动化测试系统概述6.2 测试方法与策略6.3 测试平台与工具6.4 测试数据分析与优化七、虚拟仪器与LabVIEW应用7.1 虚拟仪器的概念与发展7.2 LabVIEW软件介绍与基本操作7.3 LabVIEW在测控技术中的应用八、现代测控技术与趋势8.1 物联网技术与测控8.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测控中的应用8.3 新兴测控技术与发展趋势以上是关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和技能的一些主要内容,从测控技术的概述和发展历程,到传感器与信号处理、自动控制与调节、测控系统设计与开发、仪器仪表与仪器系统、自动化测试技术与应用以及虚拟仪器与LabVIEW应用,再到现代测控技术与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在文章中,详细介绍了仪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以及传感器的分类、特性和选型,信号处理技术的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

同时,对于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节、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与优化进行了深入讨论。

另外,对于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仪器仪表与仪器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仪器的校准与维护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测控仪器设计概论
1. 从计量测试角度可将仪器分为计量测试仪器、计算仪器、控制仪器及控制装置。

2. 计算仪器是以信息数据处理和运算为主的仪器。

3. 测控仪器是利用测量与控制的原理,采用机、电、光各种计量测试原理及控制系统与计 算机结合的一种范围广泛的测量仪器。

4. 仪器中与被测量相比较的标准量以及与其对应的装置一起,称为仪器的基准部件。

5. 测控仪器中的传感器是仪器的感受转换部件,它的作用是感受被测量,拾取原始信号并 将它转换为易于放大或处理的信号。

6. 测量范围:测量仪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被测量值。

7. 灵敏度:测量仪器响应(输出)的变化除以对应的激励(输入)的变化。

8. 测控的分辨力是指显示装置的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示值。

9.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是指测量仪器输出接近真值的响应能力。

1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指测量仪器的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

示值误差越小,仪
器的准确度越高。

11. 测量仪器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
能力。

重复性误差越小,则仪器的随机误差越小。

第二章 仪器精度理论
12. 估读误差:观测者估读指示器位于两相邻标尺标记间的相对位置而引起的误差,有时也
称为内插误差。

13. 读数误差:由于观测者对计量器具示值读数不准确所引起的误差,它包括视差和估读误
差。

14. 绝对误差:被测量测得值与其真值(或相对真值)之差。

15.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的比值。

16. 正确度:它是系统误差大小的反映,表征测量结果稳定地接近真值的程度。

17. 精密度:它是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表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误差的分散性。

18. 准确度:它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的反映。

表征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一致
程度。

19. 螺旋测微机构的误差分析。

如图所示,由于制造或装配的不完善,使得螺旋测微机构的
轴线与滑块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θ,求由此引起的滑块位置误
差 L 。

机构传动方程为P L π
ϕ2=
,式中,L 为螺旋移动距离;ϕ为
螺旋转角;P 为螺距。

由于源误差为夹角误差θ,滑块的实际移动距离L '为:
θπϕθcos 2cos P L L ==';故位置误差为: ()2242112cos 12cos 22θπϕθπϕθπϕθπϕπϕP P P P P L L L =⎪⎪⎭
⎫ ⎝⎛+-≈-=-='-=∆
第三章 测控仪器总体设计
20. 总体设计主要考虑的问题:①设计任务分析;②创新性设计;③测控仪器若干设计原则 的考虑;④测控仪器若干设计原理的讨论;⑤测控工作原理的选择和系统设计;⑥测控系统主要结构参数与技术指标的确定;⑦仪器总体的造型设计。

21. 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①巧妙调用人大脑中存储的信息,并充分依靠现代网络信息资 源有针对性的检索相关资料,补充掌握不足的信息来达到创新构思。

②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采用集多人智慧,互相启发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可通过有针对性、有系统地提问来激发智慧,寻找解决办法。

③通过对现有产品的观察,优缺点分析,或采用数学建模,或采用系统分析及形态学矩阵的理论分析方法寻求各种解决办法。

22. 阿贝原则:为使量仪能给出正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将仪器的读数刻线尺安放在被测尺寸 线的延长线上。

或者说,被测零件的尺寸线和仪器的基准线(刻线尺)应顺序排成一条直线。

阿贝原则的扩展包含三重意思,即:①标尺与被测量一条线;②若做不到,则应使导轨 没有角运动;③或应跟踪测量,计算出导轨偏移加以补偿。

爱彭斯坦光学补偿方法是一种用结构布局来补偿阿贝误差的方法。

23. 差动比较测量原理 双通道差动法透过率测量原理
工作原理:辐射光源1借助反射镜2和透镜3分别沿着标准通道I 和测量通道II 并行输 送。

在标准通道I 的光路中放置具有固定光谱透射比的标准样品d S ,在测量通道II 中放置被测样品d M 。

光通过d S 和d M 经透镜4汇聚后,分别被光电元件接收并送到差动放大器进行比较,差值信号被放大并被指示出来。

设入射光通量为0Φ,标准样品透射比为s τ,被测物透射比为d τ,光电检测灵敏度为1S ,放大器在增益为K ,电指示装置的传递系数为M ,则输出值θ为:()s d KMS ττθ-Φ=01。

由于采用两个通道比较法,用其差值去指示,因此对共模形式引入的干扰有抑制能力,还可消除杂散光的影响。

24. 零位比较原理 测量偏振面转角的零位测量原理
25. 补偿原理:应用补偿法进行误差补偿时应注意的问题:①补偿环节;②补偿方法;③补 偿要求;④综合补偿。

第四章 精密机械系统的设计
26. 滚珠丝杠是把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部件
27. 滚珠丝杠螺母机构由反向器(滚珠循环反向装置)l 、螺母2、丝杠3和滚珠4等四部分组
成。

28.滚珠丝杠副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
29.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式原理
原理:左螺母外端没有凸缘而制有螺纹,并用两个圆螺母固定,用平键限制螺母在螺母座内
的传动,右螺母外端有凸
缘。

调整时,只要拧动内
侧圆螺母(调整螺
母)即可消除间隙并产生
预紧力,然后用外侧螺母
(锁紧螺母)锁紧。

30.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式原理及计算
原理:在两个螺母的凸缘上各制有圆柱外
齿轮,分别与紧固在套筒两端的内齿圈相啮
合,其齿数分别为a和b并相差一个齿。


整时,先取下内齿圈,让两个螺母相对于
套筒同方向都转动一个齿,然后再插入内齿
圈,则两个螺母便产生相对角位移,其轴向
位移量X=1/a-1/b,这种调整方法能精确调整
预紧量。

31.基本导程(或螺距t):它指丝杠相对于螺母旋转6.28弧度时,螺母上基准点的轴向位移。

32.滚珠丝杠副可用防尘密封圈或防护套密封来防止灰尘及杂质进入滚珠丝杠副,使用润滑剂来提高其耐磨性及传动效率,从而维持其传动精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补充章节(执行元件)知识点
33.根据使用能量的不同,可以将执行元件分为电磁式、液压式和气压式等几种类型
34.伺服电动机的特点及应用实例种类?4种,见表
35.步进电动机的特点:①步进电动机的工作状态不易受各种干扰因素(如电源电压的波动、电流的大小与波形的变化、温度等)的影响,只要在它们的大小未引起步进电动机产生“丢
步”现象之前,就不影响其正常工作;②步进电动机的步距角有误差,转子转过一定步数以后也会出现累积误差,但转子转过一转以后,其累积误差变为“零”,因此不会长期积累;
③控制性能好,在起动、停止、反转时不易“丢步”。

36.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3相为例,各种环分方式
工作原理:如果先将电脉冲加到A相励磁绕组,定子A相磁极就产生磁通,并对转子产生磁拉力,使转子的1、3两个齿与定子的A相磁极对齐。

而后再将电脉冲通入B相励磁绕组,B相磁极便产生磁通。

由图b可以看出,这时转子2、4两个齿与B相磁极靠得最近,于是转子便沿着逆时针方向转过30°角,使转子2、4两个齿与定子B相磁极对齐。

如果
按照A→B→C→A的顺序通电,
转子则沿反时针方向一步步地转
动,如果按A→B→C→A→…的顺
序通电,步进电动机将沿顺时针方
向一步步地转动。

三相励磁绕组依
次单独通电运行,换接三次完成一
个通电循环,称为三相单三拍通电
方式。

环分方式主要有①采用计算机软件,利用查表或计算方法来进行脉冲的环形分配,简称软环分;②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搭接而成的三相六拍环形脉冲分配器;③采用专用环形分配器器件。

37.为什么高速运行时电磁转矩会随着控制频率升高而下降?
因为当步进电机转动时,电机各相绕组的电感将形成一个反相电动势;频率越高,反相电动势越大。

在它的作用下,电机随频率(或速度)的增加而相电流减小,从而导致力矩下降。

38.高低压型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主要原理:当输入为低电压时,三
VT不导通,因此变压器T1
极管
1
没有电流通过,故没有感应电动势,
VT不导通,则由+12V
因此三极管
3
电源电压驱动线圈绕组。

当输入为
VT导通,变压
高电压时,三极管
1
VT
器T1有电流通过,因此三极管
3导通,从而将+80V电源电压引入驱动电路中,达到瞬间启动的效果,启动完毕后进入正常工作状态,随即将+80V高电压切断,由+12V电源供电。

39.步进电机与丝杠的组合运算
第五章电路与软件系统设计
40.电路与软件系统由测量电路、中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电源和软件系统等部分组成。

41.当前测控仪器所采用的中央处理系统有哪些种类?
多数的中央处理系统一般都采用计算机。

小型的测控仪器常采用单片机(MPU)、微处理器(μP)、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并配以相应的外围电路,组
成便携式测控仪器和工业过程控制仪器
42.信号隔离电路
光电隔离的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没有电气联系,也没有共地,因此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完全隔离。

同时光电耦合器件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之间可以承受几千伏的高压,不会击穿器件。

采用光电耦合器件的输入隔离电路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特别适合驱动一些高压器件和设备,可以有效保护测控系统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