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传染病及其预防(人教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阐述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

回顾2003年的非典,和正在面临的地震后的防疫工作,以及禽流感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时时困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A、知识(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B、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等能力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对待传染病患者,关注社会重大卫生事件,培养社会责任感三、学案设计1.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同上),各学习小组(4-6人)自订本节课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提出探究问题。

2.参照课本第68页表格,调查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什么病。

3.收集有关艾滋病的材料。

4.查找和收集有关资料,各学习小组自编达标测试题(上课时进行组间测评)四、学法指导1.调查法2.资料分析法3.讨论法4.归纳总结五、教学模式为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切实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逐渐形成了这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本模式主要包括:制定目标——提出问题——探究学习——自评反馈。

此模式符合科学探究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六、教学程序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四大版块展示了初中生物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落实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拓展与延伸
1.推荐阅读材料:
-《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提供深入了解传染病的详细知识,包括各类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疫苗与免疫接种》(科学出版社):详细介绍疫苗的作用原理、免疫接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流行病学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深入分析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研究和控制传染病。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和计算机。
-生物学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实验模型等。
-打印机和复印机,用于打印教学材料和实验指导书。
2.课程平台:
-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用于发布课程资料和作业。
-在线学习平台,如学校的数字图书馆或学习管理系统。
3.信息化资源:
-教学PPT和多媒体演示文稿。
3.重点难点解析: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这两个重点,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将分组讨论与传染病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感冒病毒的传播途径。
2.实验操作:学生将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观察病毒的培养过程。
3.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预防传染病”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会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洗手以预防感冒病毒?”
3.成果分享:每组学生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我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有学生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地方,我会及时解答。

【人教版】八年级下生物《第八单元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生物《第八单元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区别人体的特异性疫(后天)和非特异性免疫(先天)。

3.描述免疫的功能;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重点和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2、学生将自己的预防接种卡带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导入: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具有很多病原体的环境里,但为什么我们没有时刻患病呢?学生:我们人类有抵抗力。

教师:人类对疾病的抵抗力是人体免疫的一个部分,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发现免疫不仅包括人体对疾病产生的抵抗力,还包括其他的内容。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的哪些现象与免疫有关?展示:药物过敏、骨折、肾移植前要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贫血、艾滋病病人、风湿性关节炎、肝癌。

学生:(能判断部分内容,但教师不给评价,等到学完本内容后,再讨论,进行评价。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师:我们先来讨论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抵抗力,为什么我们有抵抗力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1、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念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2个小时候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念球菌都被消灭了。

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病菌会很快死亡?皮肤是不是能所有的细菌都杀死呢?学生:.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学生:不能杀死所有的细菌。

教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会过皮肤破坏后,人身体的反应。

学生:有一年夏天,我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当时我没在意,也没有到医院,结果后来发炎了,还化了脓,后来我妈妈带我到医院,包扎了以后,过了好几天,才好。

教师:(展示烧伤病人的治疗环境)为什么烧伤病人需要无菌的环境?学生:因为皮肤具有防御功能,如果有细菌,会使病人感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03
02
补体
是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 反应的蛋白质,可协助抗体和吞噬细胞清除病原微生物 。
细胞因子
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具有 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或多肽,可调节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03 传染病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个人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肺结核
病原体
结核分枝杆菌。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 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结核菌的飞 沫,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
症状
预防措施
长期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发热 、夜间盗汗等。
接种卡介苗、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 、保持室内通风等。
病毒性肝炎
01
02
03
04
病原体
肝炎病毒,包括甲型、乙型、 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 物《传染病和免疫》
教案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 • 传染病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 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 • 常见传染病案例分析 • 实验操作与探究活动设计
0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定义与分类
传染病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 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 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
播。
症状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腹胀、肝区疼痛等。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避 免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
等。
其他常见传染病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眼结 膜炎等,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等。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下第八单元第一章 第二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下第八单元第一章 第二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及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但本节课中涉及的概念较多且抽象,有一定的难度。

2.学情分析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传染病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免疫的有关实例。

受社会环境影响(禽流感),学生对自身生理过程及原理的关注程度加大,对自身健康比较感兴趣。

在学习方面,初二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思维活跃。

3.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概念教学,采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模型构建化抽象为具体。

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模型建构、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策略,逐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思考、资料分析、逻辑推理等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阐明抗原、抗体发挥作用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联系生活,运用观察、推理、归纳的方法分析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四.教学难点1.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阐明抗原、抗体发挥作用的过程。

3.区别抗原、抗体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1小测本:练习巩固据调查,患有流感的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而周围抵抗能力不强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引起流行感冒。

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是,传染源是,传播途径是,易感人群是。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传染病和免疫》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传染病和免疫》教案、教学设计
-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感教育,渗透课堂: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社会责任感。
5.评价反馈,促进成长: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情感教育:强调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4.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必做作业: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巩固传染病和免疫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预防措施。
2.知识讲解:详细介绍传染病和免疫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等。
3.探究活动:设计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防控问题。
4.实践操作:开展实验、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免疫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情感教育: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学生笔记: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2.传染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病例,分析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学生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传染病预防方法,增进课堂氛围。
3.人体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
-教师讲解:利用图示、动画等形式,生动讲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生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免疫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4.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知识与技能1.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4. 关注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资料分析及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认识艾滋病,培养学生关心爱护艾滋病患者的情感。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传染病的病原体。

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做好日常防护,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学生:课前和家人共同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教师:准备常见传染病的数据、挂图或幻灯片。

展示疫情英雄照片,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介绍引出传染病的概念。

一、传染病的病因: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PPT展示近视眼和流感患者图片,提问近视眼和流感的致病原因有什么不同?生:思考问题,:近视眼是由于患者自身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不能传染。

流感是由外来的致病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上述疾病中,哪些是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说出流行性感冒,水痘等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生:学生讨论回答:近视眼、贫血不传染,其余都传染。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

教师总结:流行性感冒、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肺结核是由细菌引起的,蛔虫病和血吸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师:活动一:出示常见的病原体图片,提示、补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师提问:1.什么是传染病?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那什么是病原体?3.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类型。

生:交流课前调查的传染病及生活中采取的应对措施。

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材分析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学情分析学生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却不甚了解。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技能目标:通过对各种传染病病因及流行环节的分析,提高学生预防传染病的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

2.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采取的相应的预防措施。

学习难点:了解和关注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他人的情感。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和家人共同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教师:准备幻灯片。

学习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根据课前完成教材P46页表格的情况,进行交流。

由一则新闻导入新课——传染病及其预防。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概括传染病的概念1.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眼睛的疾病,但它们又不同,通过比较概括传染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1)传染病的概念: _________ ;(2)传染病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46页并观察47页图V-1,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HIV病毒(艾滋病病毒)能够引起____________;结核杆菌能够引起_________;蛔虫卵能引起___________。

引出病原体的概念并归纳出传染病的三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③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能力目标:
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②了解自己接种疫苗情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关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②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难点: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②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过程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 引入
(二) 新知探究
1、学生阅读教材P68,观察图VIII-1思考问题:
①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传染病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什么是病原体?
③分析图VIII-1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在了解传染病特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传染病在满足什么条件(即环节)下就可流行起来呢?
2 学生阅读课本P69资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①小组讨论完成P70的讨论题。

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③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如何预防?怎样与艾滋病患者相处?
学生交流展示,老师点拨:
①、区分“病原体”与“传染源”
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既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达到健康的目的呢?
3、学生阅读P71第二自然段,了解三种预防措施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观察图VIIII-3,说出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

师强调点拨:控制切断保护三个动词,通过6幅图片理解。

指出要根据针对对象来确定是哪一措施。

(三)教师小结:
(三)当堂达标:
学案P100达标测试题1、3、5、6、7、9
(四)作业布置:
互动训练P56第一题 P58第九题及调查当地的传染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