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基础知识清单
种菜知识大全与技巧

种菜知识大全与技巧
种菜知识包括了从选种、育苗、施肥、浇水到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下面是一些基本的种菜知识和技巧:
1. 选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作物品种,同时要注意种子的品质和纯度。
2. 育苗:育苗是种植作物的关键环节,要选择透气性好、肥沃的土壤,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适时施肥和适当疏苗。
3. 施肥: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
4. 浇水:浇水是保证作物生长的关键环节,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浇水。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要及时发现和采取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6. 收获和储存:及时收获和储存是保证作物品质和保存的关键,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和储存条件进行处理。
除了以上基本的种菜知识和技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有效防止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
2. 保持土壤湿润:保持土壤湿润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可以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3. 控制杂草:控制杂草可以减少作物的竞争,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注意气候和季节:气候和季节是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要根据不同气候和季节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整。
种菜需要耐心、细心和科学的管理,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种菜知识和技巧,才能获得更好的收成和更高的效益。
种植必须要懂的知识点

种植必须要懂的知识点
种植是一门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技术活,是许多人酷爱的兴趣之一。
在进行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知识点:
1.土壤类型和肥力: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
了解土壤类型,肥力以及其它物理和化学
特性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选用适宜的肥料和施肥周期,以确保植物能
够得到足够的养分。
2.环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
不同的植物对这些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需
要针对不同的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环境条件。
3.水分供应:水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合理的浇水量和周期能够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但是,过量的浇水或者不规律的浇水反而会危害植物的
健康。
4.病虫害管理:病虫害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密切关注植物的生长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5.剪枝管理:剪枝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剪枝的时机和方
法决定了植物生长的形态和结构,而且剪枝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综上所述,种植需要掌握种种知识点,需要进行大量实地实践,并结合经验不断总结和训练,才能够达到好的种植效果。
种植小知识

种植小知识
1. 选择合适的土壤:不同植物需要不同的土壤,例如菜类植物一般需要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而多肉植物则需要砾石等稍微粗糙的材料混合。
2. 控制光照:大多数植物需要阳光,但对于有些植物来说,阳光过强会对花蕾、叶片等造成伤害。
3. 管理水分:过度浇水会导致根部烂掉,而干旱则会使植物叶片枯黄、萎缩。
4. 水分管理技巧:感性的浇水也是一门学问,如菜类植物不要淹水,每周定期浇水,让土壤保持湿润,而肉质植物不宜过湿,可以采用“浅浇深灌”的方式。
5. 空气流通:植物在生长时需要吸收新鲜空气和释放氧气,因此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6. 施肥: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肥料,定期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7. 定期清理杂草:杂草的存在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需要定期将其清除。
8. 病虫害防治:使用农用药剂应严格遵守药剂使用规定,定期喷洒杀虫剂等可以帮助防治病虫害。
9. 定期修剪:植物的生长需要不断进行修剪和造型,以保持植株美观。
10. 合理的植株布局:在种植的时候应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习性和所需条件进行植株布局,确保各个植株的生长相互协调。
农业农村种植知识点总结

农业农村种植知识点总结一、土壤1.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其中矿物质和有机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质地、结构、肥力、酸碱度等特征。
2. 土壤养分与肥力土壤养分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它们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肥力则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
通过施肥、耕作等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
3. 土壤的改良与保护土壤的改良包括有机肥、化肥、石灰等方式,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加强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透气性等。
土壤的保护是指通过植被覆盖、水土保持、轮作休耕等方式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和污染。
二、作物种植1. 作物的栽培技术作物的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合理的密植密播、科学合理的施肥、喷药、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2. 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包括播种期、幼苗期、生长期、抽穗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成熟期等不同阶段,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合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 作物的保鲜与加工作物的保鲜与加工是为了延长作物的货架期限、提高食品的附加值,包括采摘、包装、储存、加工等环节。
三、果树栽培1. 果树的栽培管理果树的栽培管理包括整枝整形、修剪修枝、施肥施药、病虫害防治、灌溉等措施,以保持果树的健康生长和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2. 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果树的病虫害是导致果树减产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合理施用农药等方式可以有效防治果树的病虫害。
3. 果树的修剪整形果树的修剪整形包括冬季修剪、夏季修剪等措施,通过修剪整形可以促进果树的新梢长势、改善果木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四、蔬菜种植1. 蔬菜的选种栽培蔬菜的选种栽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通过合理的密植密播、施肥施水、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种植基础知识

种植基础知识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碳﹑氢﹑氧钙﹑镁﹑硫﹑氮﹑磷﹑钾﹑硼﹑铝﹑锌﹑锰﹑铁﹑铜﹑氯等十六种元素称为”必需营养元素“,其中碳﹑氢﹑氧可以从水和空气中取得,其他大多数是从土壤取得,当土壤不能满足时,必须通过施肥来解决。
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土壤和人为措施。
天气: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一个因素,有的作物需要长光照,有的作物所需要的积温少,有的作物需要的积温多,象小麦全生育期需要2300℃左右,棉花则需要3000℃左右。
水是作物的生命,作物需水量很大。
土壤:土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活度十分重要。
人为措施:合理施肥时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不同的作物所需的肥量是不同的。
同一种作物在各生育期中需水﹑施肥的多少,以及适应的气候,我们才能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种植学基础知识

种植学基础知识种植学,也被称为植物学或植物生物学,是一门关于植物生长、发育、繁殖、适应环境等方面的学科。
它对于我们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和利用植物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种植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期和果实成熟等阶段。
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温度和氧气等条件,而幼苗生长则将光合作用、养分吸收、生长激素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支配这一切的是生长激素,它们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激素分泌中心,如顶端芽和幼枝。
常见的生长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以及脱落酸等。
二、植物的繁殖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有性生殖,也就是以花为代表的繁殖方式;第二种是无性繁殖,这是指以植物体的各种器官为基础进行的繁殖,如种球、茎、发根等。
在有性繁殖中,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花内含有生殖结构,例如在花粉中有着精子的花粉颗粒,而花药内含有生产花粉的细胞。
花被和子房则保护了生殖器官,以方便进行繁殖。
三、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与环境密不可分,它们需要从环境中吸取养分、水分和二氧化碳,并且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会产生巨大的差异。
植物对于适应环境也有着自己的方式,比如生长速度的调整、发育过程的改变、花朵开放时间的调整等等。
此外,植物还利用与生俱来的天然抗性抵御病菌和害虫的侵袭,以确保自身生存。
四、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植物的分类是植物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为了对植物进行分类,研究人员需要根据植物体型、结构、形态、生物化学特性、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多个因素来进行分类、归类,最终形成分类体系。
在命名方面,植物的拉丁学名是广泛使用的方式。
拉丁学名由植物名称、属名和科名组成,它是在卡尔·林奈等植物学家的论文中被确定下来的。
科名是一个更宏观的分类单位,而属名则是在科之下的细分。
总结: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与环境关系都对我们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和利用植物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种植的基础知识

种植的基础知识种植内容水果:柑橘、杨梅、葡萄、瓜类、枇杷、梨、桃类、李类、苹果、香蕉其他。
蔬菜:叶菜、块茎类、根笋、瓜果、芋薯、食用菌、特菜、其他。
粮油:大米、麦类、豆类、杂粮、面粉类、米制品、食用油、其他。
茶叶: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白茶、其他。
竹木类:竹制品、木制品、其他。
干货:干果类、果仁类、干菜类、食用菌、干菇类、菜粉类、药材类、补品类、其他。
餐佐料:调味品、色素类、其他。
花卉:鲜切花、绿化苗木、盆花、盆景、观叶植物、肉质植物、奇石类、观赏鱼、其他。
种苗:畜禽、水产、园林、花卉、水果、茶叶、蔬菜、水稻、其他。
丝棉麻:蚕丝、棉麻、蚕茧、其他。
阳台种菜海外一些城市居民吃的蔬菜有5成左右靠“自家阳台菜园”自吃自种,阳台菜园在台湾、香港、新加波、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非常普遍。
产品除适合家庭使用外,还适合于酒店、休闲会所、写字楼、办公室等一些高档场所的装饰和环境的美化。
当今时代,阳台小菜园已具备进入千家万户、与广大消费者形成紧密联系的诸多条件,关于种植蔬菜的传统生产方式即将发生变化,在讲求“亲近自然,绿色生活”的潮流下,菜园进家的革命迅速到来,阳台小菜园已成为一种崭新的家庭消费时尚。
油麦菜又名莜麦菜,属菊料,是以嫩梢、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窝苣,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
油麦菜耐热、耐寒、适应性强,可春种夏收、夏种秋收,早秋种植元旦前收获,中国菜园网为您介绍油麦菜在阳台上的种植方法,本网站提供阳台种植各类工具,如有需要,请与本站联系。
一、种植季节:8-9月四季可播种,北方冬季宜在室内种植二、育苗:1、常育苗移栽。
发芽适温15至20℃,高于25℃或低于8℃不发芽,夏季高温时播种需要催芽。
将种子撒播于浇透水的土面,覆土约0.5~1厘米,保持土壤湿润,约l周发芽。
催芽方法:将种子浸泡于水中5~6小时,稍晾干后用湿布包好,放在阴凉处催芽,约有3/4种子露白时播种。
2、苗期土壤保持湿润即可,夏季暴晒时要遮阴。
种植的知识

种植的知识
种植是指通过种子或植物组织等方式,将植物种子或器官种植到土地或其他介质中,以生长并获得丰收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种植的知识:
1.土壤选择: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需要选择排水性好、富含养分、pH值适宜的土壤。
2.种子选择:选择健康的种子,检查是否有杂质和病虫害等,确保种子的质量。
3.播种方式:有直接撒播、预育苗后移植和直接移植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植物和生长环境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4.浇水: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和生长环境判断浇水的频率和时间,从而确保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5.施肥: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的时期和需求进行施肥,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
6.病虫害防治:及时准确地发现并采取措施,如选择防治方法、使用化学药剂等,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7.剪枝:根据不同的植物和生长情况,调整枝叶的分布和树形结构,以保持植物的健康和形态。
8.收获:植物生长到成熟时需要及时收获,保证果实或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种植知识,种植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关注和维护,才能获得丰硕的收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基础知识清单绪论:1、种植业的特点: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2、当前种植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的同时,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种植业的功能日益拓展,已经由单一保障供给逐步向多样性发展。
3、种植业面临的问题: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灾害威胁加剧;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千克,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1、太阳光是生物存在的基本能量来源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自然能源2、夜间太阳辐射为零;清晨太阳辐射较弱;正午太阳辐射最强,为最大值;午后逐渐减弱。
3、在一年中,夏季太阳辐射量大,夏至最高;冬季太阳辐射量小,冬至最小。
4、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减小;随纬度降低,太阳辐射增大。
5、海拔高度高,太阳辐射强;海拔低,太阳辐射弱。
6、我国北方地区称为长日照地区,南方地区称为短日照地区。
7、光照度是太阳辐射强度中的可见光部分。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度的增强而增强。
8、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而确定的,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
主要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1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情况。
9、光中能促进植物组织的分化,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芽形成、开花结果,强光的照射可使植物花色艳丽。
10、长日照植物包括小麦、油菜、萝卜、白菜、甘蓝;短日照植物有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菊花、甘蔗;中间性植物有四季豆、番茄、黄瓜等。
木本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如草本植物敏感。
11、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要选择早熟品种,南种北引需要选晚熟品种;短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选择晚熟品种,南种北引需选择早熟品种。
12、喜光植物有银杏、梅花、向日葵、玉米、谷子、芝麻、花生、棉花;阴生植物有人参、吊兰;耐阴植物有大豆、豌豆、绿豆、红小豆、桧柏、君迁子。
13、植物幼年阶段比较耐阴;湿热条件下耐阴能力强;肥沃土壤植物耐阴能力较强。
14、光能利用率的原因:光的漏射、反射和投射的损失;受光饱和现象的限制;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生理状况的影响。
15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合理密植;间套复种;加强田间管理。
16、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外因有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地表覆盖。
17、在正常条件下,一日内土壤表层最高温度出现在13点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之前。
不同土壤深度,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幅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表层土壤的日变温幅度最大,随土层加深,土壤的日变温幅度逐渐减小,在80—100cm深土层日变温幅度为零。
18、一年中,土壤表层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份。
19、一天中,气温(离地面高测定)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2—3时,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日出请的时间段。
20、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7—8月;月最低温度一般出现1—2月。
2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离地面越远,温度就越低。
22、习惯上根据植物完成生育周期所需要的有效积温量把植物分成早熟、中熟、晚熟品种。
2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土壤温度越高,植物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
24、气温日变化对作物干物质的积累有明显的作用。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有机物质含量高,含糖量较高。
在最适温度下,植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下,植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维持生命。
最适发育温度20—30度,生长温度范围5—40度,生命温度范围-10—50度。
农业界限温度含义:0度土壤解冻或结冻,一般称日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的持续期为农耕期;5度温带植物开始或结束生长,日均气温在5度以上的持续期为植物生长期;10度喜温植物开始播种与生长,日均气温在10度以上的持续期为喜温植物生长活跃期;15度喜温植物开始旺盛生长,日均气温在15度以上的持续期为喜温植物的适宜生长期25、降水对植物生产影响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降水时期和降水强度;根据降水强度大小,可将降水划分为若干等级。
26、相对湿度反映当时温度条件下空气湿度的饱和程度;气压一定时,露点温度的高低反映了水汽压的大小。
一般植物的生长发育,以日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为宜。
高于90%或低于60%都不利;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在不同时期对湿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绝大多数植物在成熟时不要求过高的空气湿度;通常情况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空气湿度关系极为密切。
在同一水汽压下,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少,空气干燥;气温降低,相对湿度增加,空气潮湿。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陆地内部与气温日变化相反中午最低,日出前最高。
,在沿海一带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相对湿度年变化一般与气温年变化相反。
季风盛行地区则与相对湿度年变化一致。
27、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需水量不同,不同时期需水量也存在很大差异;不同植物需水临界期不完全相同。
禾谷类(除水稻)最适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60--70%;豆类和马铃薯一般为70%--80%。
植物蒸腾系数越大,需水量越大,抗旱能力越弱;C4 植物比C3 植物抗旱。
28、河北省高山、山地、平原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29、河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河北省温度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
30、地表水资源分布特点:年内分配比较集中;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相差悬殊。
地下水由北向南依次减少。
水资源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河北省年日照时数2500—3100h,河北省光能资源在全国属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气温℃—℃,无霜冻期80—205天。
年平均降水量在350—815mm。
31、干旱是河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
尤以春旱在河北省最为严重。
防御措施:抗旱播种;采取保墒抗旱措施;调整种植制度;节水灌溉;人工增雨;应用保水剂。
31、干热风是影响河北省小麦产区的主要灾害天气。
防御措施:浇麦黄水;药剂浸种;调整播期;选用抗干热风品种;根外追肥;营造防护林带。
32、霜冻一般发生在春、秋两季。
有霜的霜冻叫白霜;无霜叫黑霜;黑霜危害比白霜严重。
秋季第一次霜冻叫初霜冻。
春季最好一次霜冻叫终霜冻。
作物苗期忍耐低温的能力比生育后期要强,开花期抗霜冻能力最弱。
防御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熏烟法;灌水法;覆盖法。
33、冻害的防御措施:合理布局;适时播种;树体保护;生长期加强栽培管理。
34、冷害防御措施:种植适宜作物;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增温保温。
第二章;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1、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成为母质,母质经过成土作用形成的。
2、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植物矿质营养元素的最初来源,不具有土壤肥力;气候是土壤形成的主要的环境因素;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在生物的作用下,使母质成为有肥力的土壤;地形是间接的环境因素;时间是土壤形成的强度因素。
3、农业土壤的剖面层次包括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4、耕作层简称耕层,此层土壤颜色深,有机质含量高,有效养分多,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是植物根系分布最多的层次。
5、犁底层会影响根系下扎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故应加深耕层,消除犁底层。
但心土层是沙土则应保持犁底层以利于保水保肥,特别是水稻田更应保持犁底层,以防漏水漏肥。
6、心土层受生产活动影响较小,较紧实,对作物生长中后期的水肥供应有重要作用。
7、底土层也叫生土层,几乎不受生产活动的影响,植物根系很少,大多保持了母质的性状。
8、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固相物质的体积约占土壤总体积的50%。
9、原生矿物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次生矿物是土壤中黏粒的主要组成成分。
10、卡庆斯基制以1mm为土粒的上限,以粒径小于为土粒的下限,以为界限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
11、土壤矿质土粒中含有作物所需的除氮以外的各种矿质元素,以氧、硅、铝、铁四种元素最多,氧最多。
土粒越细,所含养分越多。
越粗,养分越少。
12、我国多采用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根据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的含量,将土壤质地分为三类九级。
三类是砂土、壤土。
黏土。
13、砂土类;热性土,通气透水性好,保水性能差,养分含量少,保肥性差,施肥见效快;土温变幅大;耕作性能和;发小苗不发老苗,有毒物质积累少。
14、黏土类:冷性土,通透性差,保水性能好,养分含量高,保肥性能好,肥效长,土温变幅小;耕作性能差;发老苗不发小苗;易积累有害物质。
15、壤土类:二合土,砂黏适中,是农业生产上最为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
16、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客土法;引洪漫砂法;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17、真菌、放线菌及大部分细菌属于好气性微生物;甲烷细菌属于嫌气性微生物;氨化细菌属于兼气性微生物;细菌具有分节有毒化合物的作用。
根瘤菌、自生固氮菌能够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素;钾细菌、磷细菌能把无效养分转化成有效养分。
18、一般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有机物的碳氮比为25—30:1最为适宜;土壤微生物活动最适宜的土壤温度范围是25—35℃;多数土壤微生物适宜活动的pH为—。
对大多数土壤微生物来说,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较为适宜。
19、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供给植物养分,提高养分的有效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和缓冲性。
能够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20、土壤有机质的调节措施是:坚持给土壤补充新的有机质;调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
21、河北省绝大部分土壤pH在—;致酸离子——H+和AL3+,土壤潜性酸度比活性酸度大得多。
土壤的酸性主要取决于潜性酸度。
碱化度是衡量土壤碱化程度的指标。
5—10%弱碱化;>15%碱化土;>20%碱性土。
大部分养分在中性附近—时有效性最大;氮、钙、钾、镁、硫是pH6—8时有效性最大。
磷是有效性最大;微量元素除钼外一般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最高;钼在碱性条件下有效性高。
大多数作物(果树、林木)适合在中性或近于中性的土壤中生长。
马铃薯、板栗、松树、桦树在弱酸。
酸性土壤生长最好。
22、土壤孔隙度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由土粒密度和土壤容重计算求得。
一般土壤土粒密度为cm3;土壤容重一般为 g/cm3,旱地土塘耕层容重为— g/cm3一般土壤孔度的变幅在30%--60%。
作物生长适宜的土壤孔度为50%--60%。
23、一般旱地土壤耕层孔隙度要大于50%,通气孔隙度要在10%以上。
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土体内部孔隙的垂直分布状况,应为“上虚下实”。
24、农民俗称“坷垃”的结构体是块状结构。
在农田的犁底层中常见的结构体类型是犁底层。
创造团粒结构的主要措施:增施有机肥;正确的土壤耕作;合理的轮作;合理灌溉;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