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二、小麦对养分的要求三、小麦对水分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之一。
小麦的优质高产对于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农民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规程,以帮助小麦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介绍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土壤选择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是深厚、疏松、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供水充足的土壤。
选择土壤时应该选择pH值适中,富含有机质,以及富含磷、钾、铁等微量元素的土壤。
土壤还应该有能促进小麦生长的菌群,保持土壤的活力和养分,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二、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要求,选择具有高产、耐病虫害、耐旱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
例如冬小麦可以选择耐寒、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春小麦可以选择耐旱、耐病虫害的品种。
三、种植密度和投入量种植密度和投入量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冬小麦的种植密度为26.67-33.33万株/亩,春小麦的种植密度为20-23万株/亩。
在施肥方面,根据土壤养分、小麦品种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小麦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翻耕、施肥、中耕、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害等。
翻耕和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施肥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并且要注意施肥技术,保证养分的有效利用。
除草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也要及时,避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灌溉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及时、适量的供水,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五、防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小麦栽培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锈病、赤霉病、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的危害。
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每日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六、收获管理小麦的收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麦种植培训内容

小麦种植培训内容一、小麦的生长环境要求小麦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但仍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条件来保证高产稳产。
首先是土壤要求,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但最好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种植。
其次是光照要求,小麦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促进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最后是温度要求,小麦适应性较强,但在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温度范围对其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二、小麦的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是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品种的小麦具有不同的抗病能力、适应性以及产量特点。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在进行品种选择时,要考虑到小麦的耐病性、产量稳定性、品质特点等因素,并结合自身的种植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三、小麦的种植技术1. 土壤处理: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处理,包括耕翻、松土、施肥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2.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以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施肥技术:小麦对养分需求较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施肥,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进行施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农药、轮作、病虫害监测等,以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5. 灌溉技术:小麦对水分需求较高,因此要进行合理的灌溉,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小麦生长需求进行灌溉管理,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小麦的收获和储存小麦的收获时间一般在小麦籽粒充实、颜色变黄、水分含量适宜的时候进行。
收获后,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包括除杂、晾晒、分级、贮存等,以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储存期限。
小麦种植培训内容的掌握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品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和产量稳定性。
同时,要注重小麦的收获和储存,以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7%—18%),高于一般谷类作物。
小麦类型和品种繁多,分布广,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稳产、高产。
小麦适于机械耕作,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较高。
冬小麦利用秋末及冬季低温季节,既可以与夏播作物复种,还可以与冬、春、夏作物带状间作、套种,对改革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一)土、肥、水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品种特性(内因)和环境条件(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活条件,光、温主要从自然环境中得到满足,而水、气和养分除部分来自自然环境外,主要靠人们在栽培过程中予以供应和调节。
而这种调节大部分是通过土壤而发生作用。
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营养和水分是小麦赖以生长的物质条件。
(二)小麦对土壤的要求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粘土、壤土和砂土都可以种植小麦,但要达到高产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满足生育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的要求。
高产田土壤具备以下特点。
1、深厚的耕作层耕作层是在长期的耕作栽培措施下逐步形成的。
耕作层深厚可蓄纳较多的水分,扩大施肥范围,为小麦根系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耕作层深度一般应在30cm以上。
2、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总结各地经验,产量为6000kg/hm2以上的麦田,播前土壤应具备以下指标:有机质1%以上,全氮0.06%以上,速效氮3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40mg/kg 以上。
3、良好的土壤质地和适宜的酸、碱、盐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小麦生长发育。
重粘土或粘土,因质地细,结构紧密,通气性差,不利于小麦发芽和出苗。
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含量低,温度变幅大,不利于小麦生长和越冬。
小麦生长环境及栽培技术

小麦生长环境及栽培技术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生长环境及栽培技术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深远。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的生长环境及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种植小麦,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小麦的生长环境1. 气候条件小麦生长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温和的气候,对气温和光照的要求比较高。
一般而言,小麦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5-22摄氏度,对寒凉的耐性较强,但也不能忽视对高温的影响。
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的地区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 土壤条件小麦适宜的土壤类型是沙质壤土和黏质壤土,土壤的PH值应在6.5-7.5之间。
小麦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一般而言,在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地方,更适合种植小麦。
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也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应注意排水系统的建设。
3. 海拔高度小麦生长适宜的海拔高度为500-1500米,这个海拔范围内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都比较适宜小麦的生长发育。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种植小麦,需要注意适当调整栽培措施,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二、小麦的栽培技术1. 土壤准备在选择小麦种植地点后,首先要对土壤进行准备,包括翻耕、松土、施肥等工作。
在准备土壤的过程中,要确保土壤的通风透气性良好,排水系统完善,同时也要确保土壤富含营养物质,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的小麦种子是种植小麦的重要环节之一,种子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关系到小麦的疾病抗性和适应性。
一般而言,要选择外观饱满、表皮光洁、无霉斑的小麦种子,同时也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
3. 播种小麦的播种时间一般在秋季,一般而言,播种时间选择在10月上中旬至11月上旬为宜。
在播种的过程中,要控制好种子的密度和深度,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50-200公斤,播种深度约为3-5厘米。
4. 灌溉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灌溉管理也是种植小麦的重要环节之一。
小麦种植土壤的要求

小麦种植土壤的要求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有一定的特点。
以下是小麦种植土壤的主要要求:
1.土壤类型:小麦适应多种土壤类型,但最适宜的土壤为砂质壤
土和壤土。
这些土壤有较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小麦的根系生长和水分的利用。
2.土壤pH值:小麦对土壤pH值的适应范围较宽,一般在6.0
至7.5之间。
中性至微酸性的土壤有助于小麦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3.土壤质地:小麦适应于中等质地的土壤,既不过于粘重也不过
于砂糖。
这样的土壤有助于保持适当的水分,并且对于根系生长和养分的吸收都比较有利。
4.有机质含量: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
水能力和养分供应。
有机质的适量含量对于小麦的生长至关重要。
5.养分含量: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尤其是对氮、磷和钾的需
求。
因此,土壤中这些养分的含量要足够,并且可以通过施用适当的肥料来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
6.水分状况: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因此土壤的水分状况至关
重要。
土壤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同时能够保持足够的水分供应,特别是在关键的生长期。
总体而言,小麦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生长,但为了
取得较好的产量和质量,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和做好土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小麦的种植技术

小麦的种植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正确应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麦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法、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壤准备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为严格,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松土、翻耕,并进行有机肥料的施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湿润。
二、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是确保丰收的关键。
常见的小麦品种包括冬小麦、秋小麦和春小麦,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三、播种方法小麦的播种方法主要有直播和秧苗移栽两种。
直播适用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将小麦种子直接撒播于土壤中,然后进行覆土、压实和浇水。
秧苗移栽适用于土质较差的地区,先将小麦种子育苗,待苗长至一定高度后移栽至田间,并进行适当的浇水和培土。
四、施肥对于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合理的施肥是至关重要的。
在种植前需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缺失情况。
一般情况下,小麦的施肥主要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在土壤准备时施用,追肥则在小麦苗期和抽穗期进行补充,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五、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对于常见的小麦病虫害,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控。
例如,及时清除病虫害源,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合理使用农药等方式,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六、灌溉管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灌溉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小麦生长期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浇水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总结:小麦的种植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种植技术应涵盖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法、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地理常见农作物生长条件

地理常见农作物生长条件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而农作物的生长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成败。
下面将就地理常见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介绍。
一、水稻的生长条件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1500-2000毫米的降雨,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水田。
此外,水稻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土壤的PH值应在5.5-7.5之间。
二、小麦的生长条件小麦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主要生长在温带地区。
小麦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小麦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
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为适中,一般每年需要500-800毫米的降雨。
小麦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较为适宜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三、玉米的生长条件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生长在温带和热带地区。
玉米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玉米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
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600-1000毫米的降雨。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但较适宜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四、大豆的生长条件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之一,主要生长在温带和热带地区。
大豆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大豆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
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500-900毫米的降雨。
大豆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较为适宜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五、棉花的生长条件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棉花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棉花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
棉花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600-1000毫米的降雨。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2

小麦1.小麦的叶片按叶片的发生时期,着生部位及其与其他器官生长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哪三组?1.近根叶组包括着生在分蘖节上的所有叶片(以后发生的叶片均着生于伸长的茎节上,称为茎生叶),11叶品种为1/0-7/0叶,13叶品种为1/0-9/0叶。
主要功能:越冬以前为麦苗冬前分蘖和发根提供养分,并为麦苗越冬和返青生长奠定物质基础。
越冬期间为麦苗越冬消耗提供营养。
返青期则为麦苗发生春生分蘖与根系提供养分,并为拔节奠定基础。
2.中层叶组植株伸长节间最下面的三片包茎叶。
11叶品种7/0-9/0叶,13叶品种9/0-11/0叶。
主要功能:拔节前主要供返青后分蘖,发根和分化小穗原基所需营养;拔节后供根系生长,植株基部第一、二节间伸长、长粗、充实和分化小花原基之用。
物质分配关系:11叶品种,7/0-8/0供一节的伸长、长粗和充实,8/0和9/0叶供二节间伸长、长粗和充实。
如7/0、8/0、9/0三叶叶面积过大,势必引起基部两个节间的过长。
植株重心上抬,易倒伏。
应适当控制中层叶的叶面积。
3.上层叶组主茎最上三片包茎叶,即剑叶、倒二、倒三叶。
主要功能:抽穗前小花分化,中上部节间伸长、长粗、充实。
抽穗后子粒灌浆。
在孕穗期剪叶,小麦植株最后三片功能叶对每穗结实粒数影响:倒二叶〉剑叶〉倒三叶。
粒重和产量:剑叶〉倒二叶〉倒三叶。
可见,适当扩大剑叶、倒二叶的叶面积,并延长其功能期对保花增粒、增粒重的效果显著。
当然,上述叶片功能分组并非截然,不同叶位功能作用是递变的。
如主茎出叶11叶片的品种,7/0、9/0叶为两相邻叶组的递变叶。
当上层叶出现以后,原来的叶层叶并未枯死,其功能作用只是输向地下部根系和维持本身呼吸消耗,同时也为抽穗以后籽粒灌浆进行物质贮存(叶鞘与茎杆)。
这些贮存物质占籽粒灌浆物质5-10%左右,尤低N下作用更大。
2.小麦根系的特点是什么?答:初生根:生于胚上,一般3~5条,种子越大的初生根越多;根细,坚韧,上下直径较一致,扎根较集中,一般垂直向下生长;发根较早,出苗到拔节是初生根发挥作用的主要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2
(一)小麦的耗水量
• 由于耗水量多是通过叶面蒸腾,因此随产 量水平提高和叶面积增大,耗水量也相应 增加,但耗水系数却相应降低
– 耗水系数=耗水量/产量,即生产单位籽粒的 耗水量(k值,无量纲)
• 可见,通过提高产量实现提高水分利用效 率的潜力很大。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3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6
表2-5 各生育时期已吸收的N、P2O5 、K2O 占全生育期的%
越冬
N P2O5 K2O
拔节 43.12 28.56 41.10
抽穗 83.88 61.39 100.00
成熟 100.00 100.00 81.83
14.85 12.93 12.94
(四)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
• 随生产水平和施肥量提高,土壤的基础养分也相 应提高。
• 但是,由于磷素循环属于矿质循环,自然循环周 期长,因此土壤中基本磷素的含量,随大量施用 的氮素肥效的相应消耗而减少,使土壤原有基础 氮磷钾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原来认为不缺磷 的北方石灰性土壤,也发生磷素亏缺。因此,在 中低产条件下,增施磷肥,氮磷配合,成为重要 的增产措施。另研究发现,在N:P2O5为1: 0.5~1的范围内,越是低产情况下磷的比例应越 9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高。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4
(二)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
• 每生产100 kg籽粒及பைடு நூலகம்秸秆,约吸收
– – – – N 3 kg P2O5 1~1.5 kg K2O 2~4 kg N:P2O5 :K2O约为3:1:3或2:1:2
• 随产量提高,N、P、K吸收量相应增加。但 在高产水平下,N的相对吸收量减少,P和K 的相对吸收量增加。
第三节 小麦对土肥水的要求
• 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 • 二、小麦对养分的要求 • 三、小麦对水分的要求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
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
•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耕作层深厚、结构 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通气性和保水性 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 一般认为,土壤容重1.2 g/cm3左右,孔隙度50% 以上,有机质含量1%以上,pH 6.8~7左右,氮 磷钾营养完全而丰富、有效供肥能力强的土壤, 有利于小麦高产。
• 即以拔节和抽穗为界把全生育期分为3段,则
每段吸收的水分约各全生育期的1/3左右。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5
2 各生育阶段蒸腾与蒸发的比例
• 冬小麦 • 出苗至越冬,苗小,地面无覆盖,大部分为 蒸发耗水。应减少灌水,注意保墒。
• 越冬至返青,水分只消耗于蒸发。
• 返青至拔节,随气温提高,蒸发增加。同时 叶面积增大,生理活动增强,蒸腾水量也增 加。但前期以蒸发多于蒸腾。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6
2 各生育阶段蒸腾与蒸发的比例 • 拔节至抽穗,叶面积迅速增加,行间郁蔽, 蒸发减少,主要是蒸腾需水。
• 抽穗至成熟,叶渐衰,蒸腾少,蒸发增。但 总耗水量仍很大,抽穗至开花每公顷日耗水 量为45 m3,灌浆成熟期为39 m3。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7
• 受肥料种类、配比、施用方法、时期、数量及土 壤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四)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
• 在田间条件下,
– 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一般为30%~50%,并随施肥期后 延而提高。 – 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一般为10%~20%,高者可达 25%~30%。并随与根系接触面增大而提高。 – 钾肥的利用率多为40%~70%。 – 有机肥的利用率因肥料种类和腐熟程度不同而差异很 大,一般为20%~25% 。 8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 大量营养元素碳、氧、氢共占95%左右;氮和钾各有 1%以上;钙、镁、磷、硫各有0.1%以上。 – 微量元素中氯、硼、锰、锌、铜等均在6 mg/kg以上。
• 其中,碳、氧、氢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其他元素 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 氮、磷、钾是经常亏缺的三要素,其他元素因需 要量较少,除特殊土壤外一般不缺。 • 但是,由于三要素施用量增加和产量提高,现在 部分土壤缺锌,其次是缺硼和锰。
• (二)小麦的需水规律
• (三)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水分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1
(一)小麦的耗水量
• 小麦总耗水量大致为390~600 mm,合3 900~ 6 000 m3/hm2。
• 耗水量主要用于植株叶面蒸腾(约占总 耗水量的60%~70%)和棵间土壤蒸发 (约占总耗水量的30%~40%)。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
二、小麦对养分的要求
• (一)小麦植株含有的元素 • (二)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 • (三)各时期氮、磷、钾的吸收规 律 • (四)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3
(一)小麦植株含有的元素
• 小麦一生积累的干物质中,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5
(三)各时期氮、磷、钾的吸收规律
• 全生育期中对氮的吸收为均衡型,磷为 后重型,钾为中重型(表2-5) 。
• 氮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在拔节至孕穗期, 磷在拔节至孕穗期及成熟前的15天,钾 在拔节至抽穗期(表2-5)。 • 可见,拔节至孕穗期对各元素的吸收量 都最大,应保证这一阶段的养分供应。
(二)小麦的需水规律
• 1 各生育阶段需水的相对量(模系数)
• 2 各生育阶段蒸腾与蒸发的比例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4
1 各生育阶段需水的相对量(模系数)
• 研究结果差别很大。一般来说, – 播种到分蘖,约占5%; – 分蘖到拔节,28%; – 拔节到抽穗,35%; – 抽穗到成熟,32%。
(四)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
• 另据我们在全省范围内8个县的研究,在砂性
土壤和高产条件下,施钾也有显著的增产作
用。
• 施用锌肥对我省多数土壤也有增产效果。
• 因此,我省小麦近年一般采用“稳氮、增磷、
补钾、配微”的施肥原则。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0
三、小麦对水分的要求
• (一)小麦的耗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