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合集下载

【K12学习】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知识点整理

【K12学习】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知识点整理【原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晃的夕阳……啊,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在这里,到处看到那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学习杂交水稻的知识,和着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字词学习】字:灶、晃、幢、射词:村庄、模样、贫穷、困扰、渺茫、晨曦、烟雾、稻草、想象、奇迹、泥泞、喷泉、面庞、水稻、翩翩起舞、焕然一新、传递【重点句子】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晃的夕阳……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在这里,到处看到那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中心思想】本篇通过写一座小村庄今天与昨天的对比,写了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抒发了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变化的赞叹之情。

【动动脑筋想一想】★原来的村庄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用成语来说一下吗?★一贫如洗、贫穷过后★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的呢?从文中找一找。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

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

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课的设计就是通过诗歌所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体会诗人的情感,紧扣“变化”,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思,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认识。

教学目标: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并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1.歌碟《春天的故事》2.深圳剪影3.前进中的家乡——灵武市发展变化剪影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课前老师想放一首歌给大家听,想听吗?(首先播放《春天的故事》的前几句歌词),同学们要注意听好歌词的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出示在屏幕上。

北师大版语文五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ppt课件3

北师大版语文五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ppt课件3

深圳
这儿,
原来是一座村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3、思考: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 为几部分?
rǎo 困扰
chuí xī miǎo 渺茫 晨曦 边陲 huàn páng piān 面庞 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
连一连
渺茫 边陲
啊,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这段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翻天覆地 焕然一新 日新月异
……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 • • • 省略的内容: 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 省略号的作用: 体现了人们对贫困生活的无奈。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过去,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昨天”可以表现时间之快,变化之大。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
贫穷落后
今天
啊,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春天的故事
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 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 , 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 。 啊,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1992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 春风吹绿了东方神州 , 春雨滋润了华夏故园 。 啊,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卷 ,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五年级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课文

五年级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课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课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晃的夕阳……啊,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在这里,到处看到那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学习杂交水稻的知识,和着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PPT教学课件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PPT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会读会写
ǎ 困扰 á 面庞
ǎ 渺茫
ī 晨曦
í 边陲
à ā 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
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一座村庄(深圳特区)的变迁。
诗歌结构
• .昨天的村庄(第节) • .现在的村庄(第节) • .总结全诗(第节)
前后对比
.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这首诗的?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找出 相关的词句并加以分析。
• 诗人的心情: • 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 • “呵”、 “只不过”、 “超出”、“奇迹般”……
.诗人为什么把今天的农 民比作“春燕”?为什 么说他们在“描画着美 好春光”? • 诗人把今天的农民比作“春燕”,表 现了他们的勤劳。他们“描画着美好 春光”是说他们正满怀希望地建设着 美好生活。这句诗表达诗人对农民的 赞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第节中的省略号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
这个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 • • •
省略的内容: 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 省略号的作用: 体现了人们对贫困生活的无奈。
现在的村庄
• .朗读节,请大家说一说:现在的村庄 是什么样子的? •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 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儿童乐园 充满着欢声笑语,彩灯喷泉装点得 像仙境一样。
昨天的村庄
.朗读节,请大家说一说:这座村庄原
来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一个词语概 括一下村庄原来的样子吗?
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一担 担摇晃的夕阳”指的是什么? • “摇晃的”写出了挑水路途的遥远, “夕阳”既交代时间,也象征了贫穷落 后的生活。这句话写出了过去人们生活 的艰辛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困扰。

2018-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变化7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课文原文素材北师大版【word版】.docx

2018-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变化7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课文原文素材北师大版【word版】.docx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啊,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这里,到处看到那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学习杂交水稻的知识,
和着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
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晃的夕阳……
啊,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这里,到处看到那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
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学习杂交水稻的知识,
和着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
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开始新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首歌曲,前段时间在央视新歌大赛的时候,为了考察选手们的综合素质,出了试听问答题,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出了试听问答题,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歌曲。

播放《春天的故事》。

2、下面请听试听问答题
1)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学生回答)
2)请听第二题:歌词中的这位老人指的是谁?(学生回答)
3)第三题:歌词中的圈指的是哪里?(学生回答)
3.有谁去过深圳?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画面,来简单了解一下深圳。

(配乐播放深圳图,)
4、通过观看刚才的画面,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深圳吗?(学生说)小结:对,深圳,一个如此繁华的城市,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齐读课题两遍)这儿,指的是哪儿?
5、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23页,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描写深圳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在小组内互帮互学。

2.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深圳的昨天和今天)
学习反馈:1)学生汇报自学互学生字,词情况。

2)幻灯片出示词语:(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出多音字、分析字形、理解词意、仿说词语、齐读结束)模样和着(多音字出示幻灯片)困扰焕然一新边陲渺茫(理解词意)晨曦面庞(分析字形)摇晃翩翩起舞厂房幢幢(仿说词语)3)汇报思考题2
3.快速浏览诗歌,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深圳的昨天,哪几小节写的是深圳的今天?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昨天”“今天”。

三、品读感悟,理解文本。

(一)回顾昨天
1、首先让我们去看看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1—2小节。

画出诗中描写小村庄模样的诗句。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第二小节诗句,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感受小村庄的贫穷落后。

(语调迟缓低沉)指导朗读)
2)你从“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用水的不便,路途的遥远。

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出示幻灯片)省略号有以下几个作用,请你判断在这儿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还能补充这样的诗句吗?
3)小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影响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村庄原来的样子吗?(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远闭塞)(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贫穷落后
4)指导全班朗读第1、2小节,
(二)感受今天
师: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默读诗歌第三小节,找出相关词句。

1.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1)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村庄变化大、变化快。

体会诗人的惊喜、赞叹之情。

(指导朗读)
(2)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过渡: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内容。

请看合作交流提示。

(出示幻灯片)合作交流提示
1.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这座村庄的变化?(生活环境、城市建设、人们从仪表到心灵)
2.你认为这座村庄的变化如何?你是从诗中的那些词或句子体会到的
3.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那个小节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通过读,自己知道了什么?读后可以与同学交流交流。

4.在这部分内容中你发现作者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在诗中标出来(比喻、排比、对比、设问)
5.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今天的深圳吗?(日新月异、焕然一新...)(1)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

你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个小节的朗读。


(2)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村庄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指名朗读第4小节。

(3)是啊!村庄的变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师生对答)泥泞的土路变成了高速公路;高大的厂房代替了低矮破旧的土屋;欢声笑语弥漫着儿童乐园;彩灯喷泉把城市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4)村庄还会有哪些巨大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能不能把自己想象的内容模仿这一小节的句式再写几句。

(5)这一小节,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全班齐读。

(读出惊喜、赞叹的语气)
4.教师过渡:旧貌换新颜!村庄的生存环境彻底地改变了,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他们又有什么改变呢?(学习第5~7小节:)
(1)乡亲们有什么变化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交流后回答。

(人们投资办厂,与外商谈判、洽谈业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充实头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等)
(3)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人们告别了贫困,放眼世界,开拓进取,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读到这里,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惊讶、惊喜、快乐、幸福……)那就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幸福送给别人吧!指名同学读、配乐齐读。

6.过渡: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一个国际花园城市,
是什么力量让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1)齐读第8小节。

学生说,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这是作者对深圳什么的美好祝愿?
(2)下面我们通过画面再次感受一下昨天到今天深圳的巨大变化(幻灯)配乐(春天的故事)最后停留在邓小平画像的画面上,这首歌歌颂的是邓小平和改革开放政策。

因为邓小平爷爷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四、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诵
读到这里,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惊讶、惊喜、快乐、幸福……)那就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幸福送给别人吧!指名同学读、配乐齐读。

过度: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有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等经济特区。

乃至从南到北,从农村到城市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句话,改革开放政策好(出示幻灯片)
2.对对子,如果把它作为对联的上联,你来对下联,并加上横批。

你会怎样对呢。

小组讨论对对子。

五、结束语:我们再次大声读出这幅对联,把美好的祝福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最后我们祝愿深圳的明天更美好,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六、作业:畅想未来:假如你是深圳市市长,你怎样规划深圳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