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姓古训和家训综述

合集下载

梁氏家风故事

梁氏家风故事

梁氏家风故事是一个关于梁氏家族传统和家规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梁氏家族的祖先如何制定家规,以及后代如何遵守这些家规。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梁先生的祖先,他是一个非常有远见和智慧的人。

他深知一个家族的强大不仅仅在于财富和地位,更在于家风和家规。

因此,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梁氏家规,旨在教育后代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如何持家、如何尊老爱幼等等。

其中一条家规是“诚实守信”,梁先生认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他说:“诚实守信,方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因此,梁氏家族的后代都非常注重诚实守信,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始终坚守这个原则。

另一条家规是“尊老爱幼”,梁先生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说:“尊老爱幼,方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因此,梁氏家族的后代都非常注重尊老爱幼,尊重长辈,关爱晚辈,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族氛围。

还有一条家规是“勤俭持家”,梁先生认为这是家庭繁荣的关键。

他说:“勤俭持家,方能财富积累,家庭繁荣。

”因此,梁氏家族的后代都非常注重勤俭持家,勤奋工作,节俭生活,不断积累财富,让家庭更加繁荣。

这些家规一直传承至今,成为了梁氏家族的家风。

每个梁氏家族成员都必须遵守这些家规,不断学习和传承这些家风。

这些家风不仅塑造了梁氏家族的形象和气质,也影响了周围的人和社会。

总之,梁氏家风故事是一个关于传统、文化和家庭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家族的强大不仅仅在于财富和地位,更在于家风和家规。

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好的家风和家规,才能让家族更加繁荣昌盛。

大宅梁氏祖训

大宅梁氏祖训

大宅xx家训-----xx整理正家之道,规训为先,祖宗早有教诲。

现据祖谱规条,结合现实,爰定规则十条,载录于后。

凡我梁氏子孙,当推广而力行。

一、奉xx祖宗去世虽远,但其身出自本源,凡遇春秋二祭之时,须通族前往墓地祭祀。

祭祀以致敬为本,故衣冠要整洁,态度要肃敬,恭诚谒拜,方可与神明感通。

孝敬祖先,牢记于心,切不可做出有辱先灵之事。

二、重坟地还遇祭日。

以早为贵,齐集上坟祭毕,待到烛尽灰冷,须查看坟墓有无损坏,及时修复加固。

祖宗坟墓有损失或不修谱系,不知家支分系或不知祖妣葬在何处的,甚至搞错坟墓的,都是子孙的罪过。

祖坟祖宗体魄所存之处,子孙应世代铭记。

三、通礼仪婚丧礼仪为礼仪之最,不管远近,族人都应经常保持联系。

若遇婚娶,主人要请族人,而族人得讯后,应各执常礼前往祝贺。

若遇丧事,应通报族人,族人应登门凭吊,以寄哀思。

四、睦宗族宗族是千支同本,万脉同源,始出一祖。

宗族不和,相残相欺,窝里斗,是不敬祖宗。

凡我族人,须休戚相关,忧乐与共,饥寒相恤。

不可见利忘义,骨肉相残,幸灾乐祸。

五、和乡邻、xx贫困我先祖以忠厚传家,凡属子孙,务必谦虚乐易,与人无争。

不得恃血气以凌人,逞奸诈以滋事,徒害邻里,终累身家。

族中若有鳏寡孤独、生活困难者,族人不能坐视不管,而应公议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六、孝父母“唯孝则能立其本,唯友则能广其孝”,人皆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情长日短,人人都应竭力孝敬父母。

七、xx夫妻夫妻为人伦之根本,夫妻正,则一家正。

女人不论贫富,都应学会操持家务,待人接物,知书达理,勤俭持家。

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风雨同舟,共建美好家庭。

八、亲兄弟兄与弟,生同胞,居同巢,情同手足,唇齿相依。

兄弟不和,如伤自身手足,难为其行。

凡我兄弟,不可相残相欺,争强好斗,伤其骨肉,被他人耻笑。

九、训子弟子弟以读书明理上,切不可娇生惯养,游手好闲,纵其所欲。

爱护孩子的最好办法是加强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好学上进,博学多才,专心致志,勤苦成业,长大后才能为百姓做好事,光宗耀祖,报效祖国。

梁家家训

梁家家训

第一條:對人要有禮貌,見到大人,要主動打招呼
第二條:小樂要乖乖聽大人的話
第三條:做人要誠實,不可以說謊騙人
第四條: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可以強求
第五條:別人有需要時,要盡力幫忙,不求回報,因為小樂幫助人才會最快樂第六條:放學回到家,要先做完功課,才能去玩
第七條:要對朋友友善,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招待朋友
第八條:小樂跟大人一起吃飯的時候,要大人先吃,小樂才能吃
第九條:要跟其他小朋友和平相處,不可以吵架,更不可以打架
第十條:要珍惜資源,一點一滴都不可以浪費
第十一條:餐桌上的每樣菜都要吃,不可以偏食
第十二條:要守信用,說過的話、答應的事,要努力做到
第十三條:凡事要自己來,不可以麻煩別人
第十四條:做錯事情、得罪別人,要誠心地向對方說對不起
第十五條:做事要有始有終,不可以半途而廢
第十六條:要保護弱小,愛護小動物
第十七條:大人講話,小樂不可以偷聽
第十八條:自己做的事,要自己負責,不可以推卸責任
第十九條:要養成守時的好習慣,不可以遲到
第二十條:見到別人比自己好,要真心地為他開心,為他祝福,不可以嫉妒。

梁章 梁氏家训

梁章 梁氏家训

梁章梁氏家训梁氏家训是梁章所著的家训文集,主要内容涵盖了家庭、修身、治家、处世等方面的教诲。

以下是梁氏家训中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一、家庭:1. 重视家庭责任:家人间应相互尊重、关心、帮助。

遇到困难时,应相互扶持,形成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

2. 家庭和睦:家庭成员之间应互相理解、宽容,避免因小事而争吵,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3. 家风家训:制定家庭规矩和家训,教育家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家庭成员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

二、修身:1. 自律与自省:自律是修身的基础,要时刻把握自己的言行,自省自问是否符合道德和价值观的要求。

2. 修养与修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修养。

通过读书、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心智和道德情操。

3. 善待他人:积极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和困难。

善待他人,也是修身的一种表现。

三、治家:1. 家风建设:注重家庭成员的教育和培养,建立和完善家庭价值观,以家庭为基石,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2. 顾全大局:家庭中的事务应统筹兼顾,不能只为个人的利益,要以整个家庭的利益为重。

3. 分工合作:家庭成员之间要有合理的分工,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努力。

形成团结合作的氛围,提高家庭的效率和幸福感。

四、处世:1. 忍让与宽容:在与他人相处时,应具备一定的忍让和宽容的品质。

善于接纳他人的不足,避免因小事而产生不必要的争吵和冲突。

2. 明理辨是非: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和原则,善于分辨是非,坚持正义和公正。

不盲从于舆论,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3. 善待他人:待人宽厚,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以善良的心态去对待别人。

与人为善,也是处世的一种智慧。

梁氏家训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家庭、修身、治家、处世等方面的教诲,这些教诲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遵循梁氏家训的教诲,我们可以更好地建立和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素质,同时在社会中处理事务时更加明理、公正。

这些家训不仅适用于古时的家庭,也对现代的家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家训宝典之七十六:梁焘家训《家庭谈训》

家训宝典之七十六:梁焘家训《家庭谈训》

家训宝典之七十六:梁焘家训《家庭谈训》
梁焘,字况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北宋名臣。

梁焘家训《家庭谈训》:
士人修性,正在临事时,悦意之喜,忿急之怒,皆修性着力时。

唯忍以自胜,使不失中和为贵,益之曰喜怒之言勿出诸口,造次颠沛勿忘于恕。

子弟沉默缓畏,毋戏物妄笑,遇物和而有容,语言举止,务淹雅凝重,喜怒不形于色,然后可以为佳士。

译文:
士人修养德性,就要在面临事情的时候,喜悦高兴,心急发怒,都是修养德性最重要的时候。

只有能忍住战胜自己,让自己不脱离中和的最佳状态,再进步到高兴愤怒时要说的话不出口,任何情况都能不忘恕道。

子弟们要沉稳缄默舒缓敬畏,不玩物调笑,遇到事情和气包容,说话举动,做到儒雅持重,喜怒不形于色,这样才能成为俊才。

梁焘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在宋哲宗时期曾任尚书左丞,相当于副宰相,但变法派上台后,他被一贬再贬,最后病逝于岭南化州。

在这篇家训里,梁焘从性格的培养来谈成长,角度独特。

而且他认为,“士人修性,正在临事时,悦意之喜,忿急之怒,皆修性着力时”,这个观点也的确值得很多年轻人记取。

各姓氏家训家规内容

各姓氏家训家规内容

各姓氏家训家规内容家训家规内容(按姓氏笔画为序)1、卜氏堂号:西河堂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

2、马氏堂号:铜柱堂一敬奉祖先;二孝顺父母;三友爱兄弟;四协和宗族;五敦睦邻里;六立身谨厚;七居家勤俭;八严教子孙;九读书明德;十忠厚戚朋;十一慎重言语;十二讲求公德。

3、方氏堂号:河南堂崇文尚武耕读传家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世上几百年旧家莫非积德。

4、王氏堂号:三槐堂经商则注重诚信,方能成大事;为官则忧国忧民,方为黎民所称颂。

作官理应体察民情,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务实进取,善待下属,抚慰百姓,方不失为好官。

人生在世,气节为先。

身处逆境,不能弃其志;人生得意,不能易其节。

端正思想:树立高尚情操,奋发进取,有所作为,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热爱祖国:奉公守法,履行义务,维护团结。

尊敬祖宗:了解祖宗懿范与艰苦创业之宝贵精神遗产,饮水思源,弘扬先祖光荣传统。

讲道德:讲礼貌、讲谦让、讲公正,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敬贤尚士,和邻睦族。

重学习:立大志,明事理,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勤致富:俭持家,务正业,造福子孙。

宜宽让:凡事宽厚为怀,处事光明磊落,待人以仁不诡。

正名节:尊卑长幼,人所当知。

恭顺和睦,不可逞凶斗殴,污伤大义。

正心术:人之心术,赋性本善。

凡人幼之时,须教以礼貌,训以义方,勿至心术变坏,以误终身。

正品行:人生于世,品行为先。

所以人贵志诚,不可欺诈,守信义,不可奸险。

谨言词:嘲语伤人,痛如刀割,大则倾家丧身,小则坏名节义。

其害非轻,不可不慎。

6、丘氏堂号:河南堂做事总要想前想后,顾看局面,毫无败着,方可做去。

凡事未计其成,先计其败,必将败局反复周祥。

算到成固幸事,败亦不至无可收拾乃佳,推之行政用兵皆然。

凡人正派,则无论做何等事都好;如不正派,则无论做何等事都不好。

七十二行,皆可成家立业,只要人品行端,心术正耳。

凡人做事,务要先求其自家本分,所谓厚道也。

凡人家必须有忠孝节义,为贤为圣的人,方为大发。

梁章 梁氏家训

梁章 梁氏家训

梁章梁氏家训梁氏家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家训文化典籍,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入了梁章的家庭智慧和教育理念。

梁氏家训是一部家族私传的家训典籍,不仅记录了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更是对后代子孙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规定。

本文将从梁氏家训的特点、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

梁氏家训的特点之一是注重道德教育。

家训中强调孝道、忠诚、诚信等传统价值观念,倡导家庭成员尊敬父母、兄长、长辈,并且要忠诚于国家和社会。

此外,梁氏家训还传承了儒家经典中的德行修养和仁爱之道,鼓励家族成员以身作则,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格。

另外,梁氏家训还注重教育方法的规范与细致。

家训中指导了家族人员的学习方法和修养要求,家族人员应该从小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注重品德修养、学术理论以及社交技巧等方面的培养。

此外,家训还提出了培养逻辑思维、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以及家族人员应该如何做到环保和公益事业。

梁氏家训的内容主要围绕家庭伦理、修身养性、学业进修、官职做事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展开。

在家庭伦理方面,梁氏家训强调家庭成员要关心和尊重父母、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并且要重视家族的传统和家族荣誉。

而在修身养性方面,家训要求家族成员要端正心态、克己奉公,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在学业进修方面,梁氏家训要求家族人员要勤奋学习,追求知识与智慧。

此外,家训还规定了家族人员在官职工作方面应该做到廉洁奉公、忠诚职守,为社会作出贡献。

此外,家训还强调家族人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助力社会进步。

梁氏家训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梁家家族,更是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家训的传承促使梁家家族成员秉承了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使整个家族更加团结和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品德高尚的家族成员。

同时,梁氏家训也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典范,成为后人学习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教材。

梁氏家训中强调的孝道、忠诚和诚信等传统价值观念在整个社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梁氏字辈综述

全国梁氏字辈综述

全国梁氏字辈综述梁氏字辈时间:2011-10-4 13:27:00 作者:梁开付来源:中华梁氏网广东:一、清远市1、英德梁都能公支系字辈:世代相传,克昌厥后。

兆协振家声,丕谟绍显明,祖贻恒赐庆,先荫克延荣,积善昭蕃衍,传经启彦英,修和敦序乐,作述达才宏,天献嘉祥萃,人安福复成,奋兴贤济美,挺秀士扬名,守业斯攸耀,嗣徽正可赓,典章时式著,垂裕益咸亨。

2、英德市三江梁屋字辈:良桥华美景超显万世兴定泰传天久长发真有余。

3、清远滨江区一带和阳山一部分梁氏字辈:隆栋常居正,开基永发长。

中和能树德,兰桂庆腾芳。

继世功名盛,传家事业昌。

文章辉上国,凤藻仰高翔。

4、英德明迳克岩村:汝才积国作,耀祖超明立…富地公后人5、数.国.百.贤.汝.胜.兴.荣.昌.显.永.华英德翁源县梁氏字辈如下:朝廷国上立,定光常复收,超荣昌启世。

思忠德传家,耀祖名福同,君泽广如意。

二、梅州大埔枫朗梁氏字辈:日启文星佐昭佑穆桂馥兰馨 .新续字辈(世裕公传26世起):世裕裔孙奋发求知科学兴业强国富民繁荣昌盛实现理想.三、信宜思贺梁氏字辈:世宗福仲,王庸超章,为人以德,承其祖业(昌大文学)。

承其祖业四、连州文伯国朝积守时,之梁祖兴万世昌;显扬发达家声远,富贵荣华贤受长;历代光宗成大业,子孙后裔科登祥...五、南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六、肇庆1、广宁县全县统一排辈:“荣、肇、大、尤、承、祖、泽”;“能、敦、敬、友、兆、祥、和”。

字行辈为“勤、俭、乃、治、家、至、宝”;“公、平、本、应、世、嘉、谋”。

名辈和字辈都是上下二联,循环往复。

全县现生活行辈中,最前约为“祥”字辈,最晚约为“祖”字辈,纵列8代。

如以梁氏始祖康伯算起,到“肇”字辈为第100世。

2、德庆县梁氏字辈:?—芝—辛—彩—耀—伟—显—锦—?3、怀集梁屋:。

祥贤林立田朝光。

七、茂名德。

盛。

福。

汝。

东。

海八、阳江 1、超昌维正道,卓立进思文2、阳江雷岗:英、奇、代、起、荣、宗、启、耀3、阳江白蒲:玉荣光章道嗣4、阳春市双窖字辈:通开国家文章显太承其光祖大世荣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凡入而为孝子悌者,出则必为义士忠臣”是梁氏的古训。
梁氏所自来,则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虽十世、百世固不得以为远也。奉先思孝,古训昭垂,帝王且然,况大夫、士庶哉。吾家自远祖以来所立家规:凡先世考妣生日、忌辰,家中必当设祭之礼岁首、岁除、端午、中秋亦如之。新岁暨清明,必相率扫墓,古人所谓上冢也。各家无论老幼,必当亲诣墓前,行三叩首礼。虽大风雨雪,不得惮劳。此乡族所同,子孙宜永永循守。庶几因时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家。若有不肖子弟,恃强恃诈,或倚仗族人之势,欺侮乡党者长辈亟戒责。尤宜念睦任恤之风,实为古道,待人务从乎厚,处世毋涉乎骄。至于修桥、补路、拯溺、救饥、恤寡、孤、劝善、教不能诸事,凡有益于桑梓者,量力行之。生长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赖也夫。
六、教子弟
子弟以读书明理上,为父兄者必延聘名师,慎择益友,俾得朝夕渐摩,学问有所成就。遇则掇科取第,不遇亦不不失为通人。光前裕后之图,计莫逾此。其有资质不能读,及力不能读者,则为农、为工、为商,即佣雇营生,亦属正业。
八、奖名节
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潜德幽光,岂容湮没。族中如有孝子、悌弟、义夫、节妇,确有实迹未经旌奖者,应由族人备录行状,会众覆实,联名举报,或请匾额,或请旌表。斯亦一族与有荣焉之事,不可不知。
九、慎婚嫁
玉洁冰清,固称佳偶;荆钗布裙,不失良姻。凡族姓为男配,为女择婚,必须清白之家,门户相当者,方许联姻。不得贪图财物,轻信冰人,不辨薰莸,苟且作合。万一误结朱陈,使日后儿女竟不齿于乡曲,深为可惜。嗣后,如有不分良贱,不论可否,与奴隶娼优等为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复与齿。
总当责以勤俭,教以安分,令其学为好人,切不可任令游手好闲,习致败坏家声。
至于富贵之家子弟,性质即有琰刘,亦当以师为约束,切铁骄养溺爱,终受必家之富。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也。
七、戒习染
习俗之坏人子弟,事不一端。其显者则嫖也、赌也、洒也、烟也、而近年尤有入会、结盟等恶习也。江湖无赖随处煽诱,年轻子弟每为所牵。轻则有玷行为,重则显干法纪,其祸不可胜言。即轻薄之行,狷利之语,戏谑、骂詈、欺诞、狂佻,市井恶少情形,为大雅所深鄙,亦当引为切戒。至于干预词讼,习以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门之为愈乎。又隶卒贱役,例不准其子孙与考,凡族中子弟虽至贫困,应不准当差。违者黜之勿齿。
三、和兄弟
长枕大被,天子且然;让枣推梨。昔人称美。但人家兄弟,当幼小时无不十分友爱。其后之不睦者,大抵因妻子、争财产而已。抑或此贫彼富,有求莫应,若秦、越人之相视。同气参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有前后嫡庶之别,亦属一气所生。骨肉至亲,尚成嫌隙,子孙尤而效之,有不破家者乎?堂从兄弟,尚宜和睦,况在同气乎?族中宜互相教戒,共笃友于,则出入怡怡,家风不陨,亦同宗之光矣。
十、急赋税
践土食毛,自应输赋;急公好义,岂许逋粮。况国家惟正之供,按季征收,如额而止,先后不免。何苦延挨观望,伺候公庭,自取鞭扑耶?凡吾族于本户地丁漕粮各项,须依期投纳。即近年筹饷捐输,亦朝廷万不得已之举,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扰,门户晏如,岂非乐事?至佃田耕种,亦宜早纳年租。荒歉求减,必须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劝导,谕以急公。此所谓国课早完,自得至于乐者也。
梁姓古训和家训综述
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东原梁叔鱼以“忠孝”遗训为梁氏的永久家训。迄后南宋梁克家钦点状元及第时,其谢恩表云:“今日蝼蚁酬大造,一生忠孝是传家。”以后又以“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致为学,以能主身,以信处人,以慈御下”为家训传至后代。定于明代的维扬江都梁氏家训有云:“孝父母,敬长上,……言忠信,行笃敬”等语。清代烈女梁爱莲有遗言传世:“余之遗言语淳淳,忠孝二字教儿孙。德能养人善为本,百善孝字最为尊。……”直到近代王国维·《观堂集林·卷第二十四·缀林二》有《赠太子少保谥文忠梁公挽歌词》:“海内论忠孝,无如髯绝伦。
二、孝父母
属毛离里,怀抱恩深;择傅延师,劬劳念切。苟或不孝,禽兽何别。但不孝匪一端,如《孟子》言,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大略该之。而好货才防、私妻子,尤为乡俗通弊,不可不以为切戒。至于违犯教令,律有明条。凡子孙于父母及父母,骂者罪即绞决;殴则斩决;杀者凌迟处死。例禁森严,虽下愚亦当知畏。苟念生我、鞠我、抚我、育我之德,则服劳、致敬、就养,无方天性所流,自有不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须预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酿成枭,贻累族人。
四、睦宗族
贵贵贤贤,义无偏诎亲亲长长,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皆祖宗之一脉。
尊卑之分,轶然不淆.长幼之情,蔼然相浃。喜则相庆,忧则相吊。贫弱之一,富实者宜时周恤之。愚鲁之徒,贤智者时教导之。总以相扶、相助为念。至干尊长,尤不得与卑幼戏谑,致为有识者所笑。此吾乡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五、和乡邻
岁时款洽,谊笃比邻;患难扶持,世称会里。我先世以忠厚传家,凡属子孙,务必谦虚乐易,与人无争。不得恃血气以凌人,逞奸诈以滋事,徒害邻里,终累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