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_ 被子植物类生药_118 豆科(黄芪、甘草、番泻叶)_

合集下载

生药学--豆科

生药学--豆科

[显微特征]
1.根横切面 〔甘草〕 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
韧皮部射线宽广,稍弯曲, 常现裂隙;韧皮部及木质部 中均有纤维束,纤维束周围 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 晶纤维;木质部导管直径大, 常单个或2~3个成束;薄壁 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 棕色块。
木栓层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甘草根横切面
木栓层
4.薄层层析:展开剂:氯仿-醋酸 乙酯-甲醇-水〔20∶40∶22∶10〕, 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 。
黄黄黄黄 芪芪芪芪 药药药甲 材材材甙
1.调节免疫功能: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 药 免疫均有调节作用。 理 2.抗衰老和抗应激作用:黄芪能明显延长人胚肺二倍 作 体细胞、人胚肾细胞、小鼠肾细胞的寿命。黄芪多糖 用 有适应原样作用。
性平,味甘;补气药
成 效
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调
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腕腹、四肢挛急疼痛。
清热应生用,补中宜炙用。
十 八 甘草反大蓟、甘遂、芫花、海藻; 反
习题: 1.甘草主含何种化学成分,如何鉴别?甘草的解毒
作用取决于哪一种成分?为什么? 2.甘草 、黄柏粉末显微特征有何异同? 3.如何鉴别甘草和黄芪粉末? 4.如何鉴别甘草和黄芪饮片?
有效成分,这些成分有甘草苷〔liquiritin〕、甘草苷元 〔liquiritigenin〕等。
3.多糖类:甘草多糖〔glycyrrhigan UA, UB, UC〕 有免疫抑制作用。
4.香豆素类:甘草香豆素〔glycycoumarin〕、 甘草酚〔glycyrol〕等。
5.生物碱类:5,6,7,8-四氢-4-甲基喹啉 〔5,6,7,8-tetrahydro-4methylquinoline〕等。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105010008)(4008)供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使用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质量的应用型基础学科,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质量(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生药的资源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2、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生药鉴定、生药质量检验、质量标准制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常用生药的基本生药学知识(基原、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

3、学时安排34学时。

4、教材选用情况生药学李萍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9月第二版二、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1学时)第二节生药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方向(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2、了解生药学在药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上篇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生药的拉丁名第二章生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章生药的拉丁名第二章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意义(1学时)第二章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性状鉴定的一般方法。

2、掌握显微鉴定的一般方法。

3、掌握理化鉴定的一般方法。

4、了解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生药的有效性评价(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1学时)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和生物效应评价法(1学时)第三节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1学时)第四节生药多类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的有效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了解苷类(氰苷、蒽醌苷、黄酮苷、皂苷、强心苷)、生物碱、挥发油、鞣质的成分分布、结构类型。

3、掌握它们理化性质及常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4春[1167]《生药学》在线作业答案

24春[1167]《生药学》在线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黄柏•番泻叶•厚朴•甘草•炉贝•土贝母•松贝•青贝•断面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珍珠点”•呈不规则连珠状,略弯曲•香气特异•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的须根,顶端具茎痕及残留的茎基•朱砂•雄黄•石膏•信石•菊科植物臭蒿Artemisia hedinii Ostenf. et Pauls.•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菊科植物艾蒿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nakai Pamp.•佛指甲•当门子•星点•错入组织•牛膝横断面皮部多轮环状排列的异型维管束•何首乌的块根横断面皮部的多个异型维管束•甘草、黄芪等生药横断面的细密放射状纹理•人参横断面皮部散在的棕色树脂道•连珠斑•方胜纹•朱砂点•星点•质坚实,击碎后皮部和木部易分离•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呈“菊花心”•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菊花•山药•黄连•牛膝•人参•黄连•大黄•黄柏•马钱子•五味子•苦杏仁•槟榔•抗疟疾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青蒿素•茎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有细纵棱,节上有膜质鳞叶•叶揉搓时有特异清凉的香气•来源于菊科植物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丁香•槟榔•苦杏仁•小茴香•炉贝•青贝•平贝母•槟榔•五味子•血竭•苦杏仁•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根长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砖红色,常具鳞片状剥落•味微甜而后苦•质重,不易破碎,断面颗粒状,嚼之粘牙•双悬果长圆柱形,两端稍尖,表面黄绿色或淡黄棕色,果实极易分离成两个小分果•来源于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种子•香气特异,味辛凉,有麻舌感•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质较柔软,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形成层环棕色•香气浓郁特异,稍有麻舌感,味回甜•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深黄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环状轮节,并有多数瘤状突起的茎痕•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干燥根•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干燥根•蓼科植物蓼蓝的干燥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果实呈暗红色皱缩球形,显油润,果皮软•果肉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种子肾形,有光泽;种皮硬脆,富油质•粉末中能够观察到纤维•绵马贯众•金银花•薄荷•麻黄•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已骨化的角•鹿科动物白唇鹿或水鹿的雄鹿已骨化的角•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鹿科动物白唇鹿或水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当归•川乌•马钱子•蟾酥•挂甲•蝴蝶片•当门子•佛指甲•樟科植物天竺桂的干燥树皮•木兰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芸香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川芎•青蒿•红花•苍术•川贝母•甘草•半夏•人参•金银花•红花•佛指甲•挂甲•乌金衣•当门子•石细胞•树脂道•网纹或梯纹导管•草酸钙簇晶•大黄泻下的活性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大黄根茎表面黄棕色,质坚实,横断面淡橙红色,颗粒性,髓宽广•大黄根的横切面上,皮部存在多数散在的异型维管束,习称为“星点”•大黄粉末中,草酸钙簇晶众多•大黄的性状特征•苍术的性状特征•人参的性状特征•何首乌的性状特征• A. 川芎•党参•独活•防风•线形,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花冠筒细长,黄红色或红色•花粉粒少,圆球形•入水则柱头膨胀呈喇叭状,将水染成黄色•豆科植物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豆科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豆科植物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不规则扁球形,表面黄棕色,有不规则网状细皱纹•长椭圆形,表面黄白色,有由潜伏芽排列成的多轮横环纹•类球形,表面白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圆锥形,外层鳞叶2枚,大小悬殊,紧密抱合,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三七•川乌•党参•当归•来源于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嫩茎方柱形,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老茎圆柱形,木化不易折断•香气特异,味辛凉•呈方柱形,表面黄棕色或带紫色;质脆,断面白色,中空•腺鳞•气孔•油管•非腺毛•麻黄•黄柏•厚朴•丁香•佛指甲•过桥杆•单门•枣核艼•山楂•五味子•小茴香•槟榔•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菊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多项选择题•断面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淡黄色,俗称“金井玉栏”•根长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砖红色,常具鳞片状剥落•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味酸,微甜•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冬麻一端为红棕色顶芽,习称“狮子盘头”•来源于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根•长椭圆形,表面黄白色,有由潜伏芽排列成的多轮横环纹•具2个侧枝称“三岔”,三个侧枝(四岔),其形较二杠为细,略呈弓形,侧枝较长,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气微腥,味微咸•呈圆柱状分枝,具有一个分枝者习称“单门”,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密被细茸毛,锯口面白色,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呈圆柱状分枝,具有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密被细茸毛,锯口面白色,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具2个侧枝称“莲花”,三个侧枝(三岔),其形较二杠为细,略呈弓形,侧枝较长,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气微腥,味微咸•何首乌•丹参•青蒿•广藿香•长椭圆形,表面黄白色,有由潜伏芽排列成的多轮横环纹•一端有圆脐形疤痕,习称“肚脐眼”•质坚实,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一端有残留茎基或为红棕色顶芽•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蓼科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蓼科植物河套大黄Rheum hotaoense C. Y. Cheng et Kao•蟾酥•雄黄•牛黄•麝香•管状花,黄红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入水则柱头膨胀呈喇叭状,将水染成黄色•柱头长圆柱形,露出于花药筒外•线形,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薄荷•川芎•当归•苍术•气微清香,味酸,微甜•表面深红色,有光泽,布满细小白色斑点•种子5枚,弓形•压成饼状,表面棕色,果肉皱缩•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深黄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环状轮节,并有多数瘤状突起的茎痕•质坚实,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形似蝴蝶,习称“蝴蝶片”,断面灰黄色,香气浓郁特异,稍有麻舌感,味回甜•来源于菊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豆科植物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豆科植物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豆科植物粗毛甘草Glycyrrhiza aspera Pall.•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种子两粒,肾形,有光泽•果皮表面深红色,有光泽,布满细小白色斑点•果实椭圆形,具不明显的三钝棱,表面棕色,有网状突起的纹理及密生短钝软刺•外表面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横向皮孔痕;内表面淡黄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来源于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树皮及根皮•外表面灰褐色,具皮孔及纵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有细密纵纹理•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偶见光亮的小结晶•嫩茎方柱形,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茎呈圆柱形,表面黄绿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老茎圆柱形,木化不易折断•茎呈方柱形,表面黄棕色或带紫色;质脆,断面白色,中空主观题。

《生药学》第一学期生药学重点与难点

《生药学》第一学期生药学重点与难点

生药学各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篇总论绪论本章重点是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难点是生药学的任务。

一、生药的分类与记载本章重点是生药的拉丁名组成、生药的记载主要内容和常见生药分类方法。

难点是生药分类法的优、缺点比较。

二、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本章重点是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站类和挥发油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难点是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的鉴别方法。

三、生药的鉴定本章重点是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难点是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四、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本章重点是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加工和干燥方法,难点是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和生药贮存中影响其质量变化的因素。

五、中药材的炮制本章重点是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方法,难点是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及目的。

六、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本章重点是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难点是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依据、内容及方法。

七、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本章为了解性章节,不作重点要求。

第二篇各论第八章一一第十章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类生药本章重点是灵芝、冬虫夏草、绵马贯众、麻黄等重点生药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难点是灵芝、冬虫夏草、绵马贯众、麻黄等重点生药的性状与显微特征。

三种麻黄基源、性状、显微方面的区别。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本章重点是重点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其理化鉴别方法,难点为多基源生药之间的区别、性状与显微特征,同科近源生药的区别于联系,根与根茎类药材的区别。

具体有大黄与何首乌在显微特征上的区别、三种黄连在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的区别、川乌的显微鉴别特征、毒性成分、白芍、淫羊藿、防已的基源、厚朴的商品规格和主要显微特征、五味子的气味和主要显微特征、肉桂的商品规格和主要显微特征、延胡索的化学成分、板蓝根的基源、山楂的基源和成分、苦杏仁的化学成分及理化鉴别、黄芪和甘草得主要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黄柏的显微特征、沉香的基源和显微特征、丁香的性状特征和化学成分、人参和三七的性状特征和化学成分、当归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川芎的性状特征、柴胡的来源和成分、马钱子的化学成分及理化鉴别、龙胆的显微特征、薄荷的显微特征、丹参的化学成分、枯芩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洋金花的显微特征、毛花洋地黄叶的化学成分、地黄的规格和成分、金银花的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天花粉的来源和成分、桔梗的显微特征、青蒿的来源和显微特征、红花的来源、苍术的显微特征、木香的性状鉴别、显微特征、半夏的来源、川贝母三种规格在性状特征上的区别、麦冬显微特征、砂仁的基源和显微特征、莪术的基源、天麻的基源和性状特征。

生药学部分思考题

生药学部分思考题

生药学部分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金心玉兰:指药材横切面外侧皮部呈白色,中心木质部呈淡黄色的特征如黄芪2.朱砂点:指药材横切面上的棕红色小点,其色如朱砂(油室及其分泌物),如茅苍术3.菊花心:指根或者根茎类药材横切面上具细密的放射状纹理4.筋脉点:多指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药材横切面上棕色或灰白色的点状纹理,主要由散在的有限外韧维管束或周木维管束形成5.指纹图谱:采用光谱、色谱或其他分析方法建立的用于表征生药化学成分特征的图谱6.生药:来源于天然、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7.条痕颜色: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花过后所留下的粉末痕迹的颜色,具有鉴定意义8.矿物的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呈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9.性状鉴定:通过人体的感官以及一些直观的方法观察生药的性状进行鉴定10.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及其后含物等特征进行生药鉴定11.理化鉴定:利用物理或化学的分析方法对生药中所含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已鉴定真伪优劣的方法12.本色:矿物的成分和内部构造所决定的颜色13.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药材14.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通过比较物种间DNA分子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来鉴别物种的方法二、来源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板蓝根: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莲或云连的干燥根茎甘草: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黄芪: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马的干燥块茎木通:为木通科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西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薄荷: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麝香:为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物鹿茸:为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为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蟾酥: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三、性状1.大黄:根茎呈类圆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

生药学 学习材料

生药学 学习材料

番泻叶Sennae Folium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及尖叶番泻C.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叶。

泻下。

益母草Leonuri Herba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地上部分。

活血化瘀。

枸杞子Lycii Fructus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滋阴。

桔梗Platycodi Radix桔梗科植物大花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DC. 的干燥根。

止咳化痰。

百部Stemonae Radix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 japonica (Bl.) Miq.或对叶百部S.tuberosa Lour.的干燥块根。

止咳化痰。

浙贝母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

止咳化痰。

麦冬Ophiopogonis Radix百合科植物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L. f.) Ker-Gawl. 的干燥块根。

滋阴。

远志Polygalae Radix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 sibirica L. 的干燥根。

安神。

川芎Chuanxiong Rhizoma伞形科植物芎藁本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的干燥根茎。

活血化瘀。

小茴香Foeniculi Fructus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温里祛寒。

防风Saposhnikoviae Radix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

生药学分类总结

科属分类五加科:人参、西洋参、三七、五加皮菊科:红花、苍术、白术、木香、旋覆花唇形科:薄荷、丹参黄芩、益母草毛茛科:黄连、川乌、附子、白芍、赤芍、牡丹皮豆科:黄芪、甘草、葛根、番泻叶伞形科:当归、柴胡、川芎、小茴香、防风蔷薇科:山楂、苦杏仁、桃仁十字花科、板蓝根、大青叶蓼科:大黄、何首乌百合科:浙贝母、麦冬玄参科:玄参、地黄木兰科:厚朴、五味子鸢尾科:番红花(西红花)罂粟科:延胡索(元胡)马兜铃科:细辛樟科:肉桂兰科:天麻茄科:枸杞苋科:牛膝木通科:木通麻黄科:麻黄龙胆科:龙胆桔梗科:桔梗远志科:远志百部科:百部杜仲科:杜仲防己科:防己用药部位分类根茎Rhizoma:苍术、白术、黄连、甘草、天麻、川芎、延胡索根和根茎Radix et Rhizoma:大黄、龙胆、细辛、人参、甘草(但这两个的生药名是Radix结尾)茎木Caulis:木通鳞茎Bulbus:浙贝母全草类Herba:薄荷、麻黄、益母草、肉苁蓉皮类Cortex:五加皮、肉桂、牡丹皮、厚朴、杜仲花类Flos:红花(管状花)、番红花(stigma 柱头和部分花柱)、旋覆花(头状花序)果实类Fructus:山楂、枸杞子、小茴香、五味子种子类Semen:苦杏仁、桃仁真菌类:冬虫夏草、茯苓、灵芝动物类:鹿茸、土鳖虫、麝香、牛黄矿物类:朱砂其余是根类Radix中药功效分类补气:甘草、人参、党参、白术、灵芝补血:当归、何首乌、白芍、熟地黄壮阳:冬虫夏草、鹿茸、杜仲、肉苁蓉滋阴:玄参、枸杞子、麦冬解表:麻黄、薄荷、葛根、柴胡、防风清热:黄芩、黄连、龙胆、板蓝根、大青叶、牡丹皮、生地黄止咳化痰:旋覆花、桔梗、百部、浙贝母、苦杏仁温里驱寒:川乌、附子、肉桂、小茴香活血化瘀:丹参、红花、番红花、三七、益母草、川芎、牛膝、赤芍、延胡索祛风湿:苍术、五加皮、防己泻下:大黄、番泻叶利水渗湿:关木通、茯苓安神:朱砂、远志平肝息风:天麻开窍:麝香、牛黄理气:厚朴收敛:五味子消导:山楂特殊性状党参——狮子盘头黄连——鸡爪连、过桥杆黄芪——菊花心(正常维管组织)、金井玉栏大黄——星点天麻——鹦鹉嘴、肚脐疤鹿茸——细毛红地、门庄、大挺白术——断面菊花纹、棕黄色油点苍术——朱砂点(油室,暴露稍久折出白色丝状结晶)特殊显微特征靛蓝结晶:大青叶橙皮苷结晶:薄荷、大青叶菊糖:桔梗科(党参、桔梗)、菊科(苍术、木香)ps:党参有菊糖且稀淀粉粒草酸钙砂晶:麻黄草酸钙棱晶:木通草酸钙柱晶:旋覆花草酸钙方晶:黄连、山楂、草酸钙针晶:肉桂、天麻草酸钙簇晶:大黄、山楂、人参、三七淀粉粒:大黄、黄连、川乌、肉桂、板蓝根、甘草、人参、三七、当归、黄芩V型导管:龙胆、川乌、附子移液管型纤维:黄芪晶纤维:甘草、葛根粘液细胞:肉桂粘液腔:大黄乳汁管:桔梗科(桔梗、党参)分泌腔(油室/油管):伞形科(当归、柴胡)、菊科(苍术、白术、木香)树脂道:五加科(人参、西洋参、三七)异形维管束:关木通(马兜铃科式,特异形状)、大黄(棉纹)、黄连(根迹/叶际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川乌、附子麻黄式穿孔板:麻黄化学成分分布黄酮类:甘草、黄芪、葛根、黄芩、红花、蒽醌类:大黄、丹参皂苷类:豆科(甘草、黄芪)、五加科(人参、三七)、伞形科(柴胡)、桔梗科(桔梗党参)挥发油类:薄荷、当归、苍术、白术、肉桂、细辛、人参、土鳖虫环烯醚萜类:玄参科(玄参、地黄)、龙胆科(龙胆)生物碱类:麻黄、龙胆、毛茛科(黄连、川乌、附子)有机酸:关木通、山楂二萜醌类:丹参PS:小檗碱在黄连属以外植物中的分布:芸香科黄柏属、檗科小檗属、十大功劳属化学成分鉴定黄酮:盐酸镁粉、金属盐类试剂络合蒽醌:碱性溶液的显色反应皂苷:溶血试验、醋酐浓硫酸、氯仿浓硫酸挥发油:香草醛硫酸试液显色生物碱:碘化铋钾(橘红色沉淀)、碘-碘化钾、碘化汞钾、硅钨酸、苦味酸试剂强心苷:苦味酸、间二硝基苯香豆素:异羟肟酸铁蛋白质氨基酸:茚三酮;糊粉粒:碘—暗黄色;+CuSO4+KOH—紫红色菊糖:遇碘液不显色,遇萘酚溶液加浓硫酸显紫红色微量升华:羟基蒽醌类反应Bornträger反应:生药粉末——碱液浸出——滤液呈红色——酸化使红转黄——乙醚振摇——醚层显黄色——分取醚层加碱液振摇——醚层褪为无色(碱水层显红色)注:鉴别羟基蒽醌或具有游离羟基的蒽醌苷类化合物。

沈阳药科大学生药课教学大纲

理论课教学大纲《生药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药-0601-中适用对象:药学(普通班、日语班、英语班)、药物制剂专业一、前言沈阳药科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输送药学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学校把建设药学教育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主要目标。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是研究生药的资源、生产、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等的科学。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药鉴定、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中药新药研制的初步能力和中药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

熟悉生药的生产、合理开发和利用天然药用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了解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概况,为从事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因而本门课程在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药学班、药剂班:总学时86,其中讲课42学时,实验40学时,自学4学时。

学分3.0。

药学日语班、英语班:总学时96,其中讲课52学时,实验40学时,自学4学时。

学分3.0。

双语教学。

教材选用崔征主编的《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药物制剂专业的指定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生药与生药学(2学时)[基本内容]生药的概念、记载事项和生药的分类方法,生药学科的起源,我国的本草概况和生药学科的发展。

[基本要求]掌握生药及生药学的概念,我国主要本草学的概况,现代生药学科的研究重点。

熟悉生药学科的发展概况和现代生药学前沿领域。

了解生药的分类方法和记载事项。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1学时,自学)[基本内容]生药的化学成分分类:糖类、萜类、苷类、生物碱、挥发油、木脂素、鞣质、氨基酸、肽、蛋白质和脂类。

性质和定性、定量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生药化学成分的分类、性质和定性、定量分析。

第三章生药标准与生药鉴定(2学时)[基本内容]生药的标准及生药的鉴定程序和方法。

《生药学》习题集

叫做 ( )
A.根状菌索B.子座C.菌核D.子实体
7、灵芝的药用部分是()
A.菌核B.菌丝体C.子座D.子实体
8、下列哪项不是猪苓的性状特征 ( )ﻫA. 表面乌黑或棕黑色,瘤状突起 B. 体重质坚实,入水下沉ﻫC. 粉末黄白色,菌丝团的多无色 D. 草酸钙方晶双锥形或八面体形
9、下列哪项不是茯苓的性状特征 ﻫA.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 B.外皮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
18、在中国药典上,为什么有些生药的质量标准是用的浸出物的含量来表示?
19、药物粉末制片中,一般制片法和特殊制片法有何不同?
20、绘红花和金银花的粉末图,说明他们在粉末结构上如何区分?
21、简述生药的储藏和品质的关系?
22、在显微制片中,透化的作用是什么?
23、树脂和树胶有何不同?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A.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 B.外皮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ﻫC.体轻,能浮于水面 D.断面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
17、茯苓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 ( )
A.茯苓聚糖B.茯苓次聚糖C.茯苓酸D.麦角甾醇
18、药材横断面可见“星点”的是()
A.大黄的根茎 B.大黄的根 C.何首乌的根茎 D.何首乌的根
4、生药拉丁名称通常是指 ( )ﻫA.属名+种加词 B.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C.药用部位 +属名或种加词 D.属名或种加词+药用部位
5、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后,可观察( )
A.淀粉粒 B.糊粉粒 C.脂肪油 D.草酸钙结晶
6、真菌为了渡过不良环境,菌丝体上的菌丝密结、特化所形成的质地坚硬的菌丝休眠体

生药图集2014

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菊科:红花、茵陈、木香、苍耳子
单子叶植物生药:
棕榈科:槟榔天南星科:法半夏
百合科:川贝母、麦冬、天冬
薯蓣科:山药
姜科:砂仁、莪术、白豆蔻、草果、郁金
马鞭草科:蔓荆子
兰科:天麻
动物类生药
全蝎
其他
马尾藻科:海藻
藻、菌类生药:茯苓裸子植物类生药:麻黄
马兜铃科:细辛蓼科:大黄
毛茛科:黑顺片、白附片、草乌、白芍、赤芍、川木通
芸香科:黄柏橄榄科:乳香、没药
远志科:远志瑞香科:沉香桃金娘科:丁香五加科:生晒参、三七
伞形科:当归、柴胡、川芎、白芷、北沙参、独活、小茴香
山茱萸科:山茱萸
木犀科:连翘龙胆科:龙胆、秦艽
唇形科:薄荷、荆芥、丹参、黄芩、益母草
茄科:枸杞玄参科:生地黄、熟地黄、玄参
茜(qian)草科:钩藤、栀子
忍冬科:金银花葫芦科:天花粉、瓜蒌
2014生药学图集
藻、菌类生药:
茯苓
裸子植物类生药:
麻黄
被子植物类生药
双子叶植物:
马兜铃科:细辛蓼科:大黄
毛茛科:黑顺片、白附片、草乌、白芍、川木通、赤芍
桑科:火麻仁
苋科:川牛膝
使君子科:使君子防己科:防己木兰科:五味子樟科:肉桂罂粟科:延胡索十字花科:板蓝根
蔷薇科:山楂、苦杏仁、桃仁、郁李仁
豆科:黄芪、甘草、番泻叶、葛根
伞形科:伞形科:
伞形科:伞形科:
唇形科蔷薇科
伞形科:山茱萸科:山茱萸
木犀科:连翘龙胆科:龙胆、秦艽
龙胆科:唇形科:薄荷、荆芥、丹参、黄芩、益母草
唇形科:唇形科:
唇形科:茄科:枸杞
玄参科:生地黄、熟地黄、玄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 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
参芪膏:人参、黄芪,用于病后体弱、脾气亏虚、气短 乏力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用于气虚血亏证 芪附汤:黄芪、附子,用于气虚阳衰证 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党参、甘草、当归、 升麻、柴胡,用于中气下陷、脏器脱垂。
24
豆科
甘 草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20
【药理作用】
⒈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芪多糖及黄芪甲苷 ⑴对非特异功能的影响
黄芪皂苷Ⅰ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黄芪多糖能对 抗创伤小鼠脾脏、胸腺重量的减轻及细胞数的减少 ⑵对体液免疫,使人血中IgM、IgE、CAMP增加 ⑶对细胞免疫,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产生,对小鼠 和人的自然杀伤细胞均有增强其活性作用。
蒙古黄芪
膜荚黄芪
2
【来源】 (origin)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Hsiao 或膜荚黄 芪A.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
蒙古黄芪
膜荚黄芪
3
【产地】(producing aera)
分枝较多;野生品上端枯朽而称 “空头”。 ◆表面灰褐色。 ◆质坚实,体重。断面纤维性并有 粉性,皮部稍松,淡黄白,木部 黄色,菊花心明显,习称“皮松 肉紧”。 ◆气香,味甜,嚼之有豆腥味。
12
圆片
黄芪片 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切面黄白色,
皮部显裂隙,木部黄色,环纹及放 射纹。周边灰黄色或浅棕褐色,有 纵抽皱,质坚略韧。有豆腥气。 炙黄芪 切面金黄色。质较脆。略带黏 性,味甜。
22Βιβλιοθήκη 【功效】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 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能。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 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 脱垂、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
阴虚阳亢、肝火上炎以及外感热病热毒亢盛者不宜服用。
黄芪生用偏于走表,用于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尿消肿 炙用偏走里,补中益气升阳
豆科
黄 芪Astragali Radix 甘 草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番泻叶 Sennae Folium
1
豆科
黄 芪Astragali Radix
【历史】 (history)
黄芪原为黄耆,始载于《神农本草
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耆,长也。 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古今用 药一致。历代医家素有“外行重参,内行重 芪”的说法。《本草纲目》称黄芪“补气之 长,可治一切气虚血衰之症”。
蜜黄芪 :润透、切成厚片,按常法用蜜水炒至 黄色,放凉后不粘手为度。
7
【性状】(characteristics)
蒙古黄芪根 ①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枝,上粗下细 ②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 ③质硬略韧,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 色,木部淡黄色,有菊花心,显放射状纹理及裂 隙。 ④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以条粗长、断面色黄白、味甜、有粉性者为佳。
蒙古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等地。膜荚黄芪主产于 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甘肃等省。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量为 佳。
4
产于山西绵山者 称“绵芪”或 “西黄芪”
绵山
5
产于黑龙江、 内蒙古者 称“北黄芪”
6
【采收加工】 (colletion and processing )
春、秋二季采挖,秋季采挖者为佳。切去根头, 除去须根、泥土,晒至六七成干,分别大小,捆把, 晒干。
9
炮台芪
小知识:自山西雁北、忻州所产蒙古黄芪栽 培品中选粗大、皮细嫩者,经沸水撩过,使 其条干柔润,用板搓直,凉干,过去扎成炮 台形,故名。
蒙古黄芪 冲正芪




小知识:自山西雁北、忻州所

产蒙古黄芪栽培品中选粗大、
皮细嫩者,经加工染成蓝黑色,
为“冲正芪”。
11
膜荚黄芪根 ◆长圆柱形,下部有分枝,栽培品
21
2.抗衰老和抗应激作用 黄芪多糖 3.对实验性肾炎和肝炎的保护作用 黄芪多糖及皂苷 4.抗心肌缺血作用
对兔失血性休克有保护作用,能使离体心脏的功能和 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总黄酮 5.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对失血性贫血和乙酰苯肼所致溶血性贫血以及环磷酸 酰胺所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均有促进恢复作用。可促进 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的恢复 6.其他作用:抗炎、镇痛、镇静、抗骨质疏松、抗肿瘤
R 芒柄花黄素 H 毛蕊异黄酮 OH
19
【理化鉴定】
1. 用茚三酮检查氨基酸、多肽 2. Molish反应(-萘酚乙醇溶液和浓硫酸), 检查糖、多糖及苷 3. Liberman-burchard反应(醋酐-浓硫酸), 检查萜类成分 4. TLC鉴别黄芪甲苷
HPLC测定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040%,毛蕊异黄酮 葡萄糖苷不得少于0.020%。
黄芪皂苷Ⅲ H
H
黄芪皂苷Ⅳ Glc H
黄芪皂苷Ⅴ H
Glc
黄芪皂苷Ⅵ Glc H
黄芪皂苷Ⅶ Glc Glc
R3
R4
Ac Ac
Ac
H
Glc H
H
H
Glc H
Glc H
H
H
R 黄 大芪 豆皂 皂苷 苷Ⅷ Ⅰ Xyl Gal
18
❖黄酮类成分: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芒柄花黄素、 毛蕊异黄酮等。 ❖多糖类:含量较高,增强免疫功能。 ❖其他类成分:羽扇豆醇、β-谷甾醇、棕榈酸等 ,另含有氨 基酸、微量元素、生物碱等,豆腥味与正己醛含量呈正比。
13
直片
蒙 芪 直 片 与 斜 片
14
15
【显微特征】 (microscopical characteristics)
根横切面
近栓内层、射线可 见石细胞
16
粉末:黄白色。 ①纤维多成束、细长,壁厚。
②导管为网纹或具缘纹孔,偶
有螺纹,直径至170μm。
淀粉粒
③石细胞较少,长方形、类圆
形或不规则状,壁甚厚,少数 较薄。
木栓细胞
④木栓细胞多角形,棕色。
⑤淀粉粒多为单粒,偶见2~3 分粒组成的复粒。
石细胞 导管
韧皮纤维
17
【化学成分】(chenmical constituents)
❖皂苷类成分:含黄芪皂苷Ⅰ-Ⅷ,异黄芪皂苷 Ⅰ、Ⅱ及大豆皂苷Ⅰ,黄芪皂苷Ⅳ又称黄芪甲苷。
R1
R2
黄芪皂苷Ⅰ Glc H
黄芪皂苷Ⅱ Glc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