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定义与方法
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详细描述
呼吸道隔离主要应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如流感、 肺结核等。在呼吸道隔离期间,患者应被安置在单间病房, 病房内应保持通风,并采取必要的空气消毒措施。医务人员 进入病房时应佩戴口罩和呼吸器。
消化道隔离
总结词
消化道隔离是一种通过限制患者与食物和水接触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的隔离技术。
详细描述
血液-体液隔离主要应用于预防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在血液-体液隔离期间,医务人 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隔离衣和护目镜,以减少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
04
消毒隔离在实践中的应用
手术室消毒隔离
手术室环境要求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空气净化,确保室内空气质 量。
患者隔离
对于传染病患者,应采取 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
实验室消毒隔离
实验室环境要求
01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空气净化,确保室内空气
质量。
实验器材和用品消毒
02
实验器材、玻璃器皿、培养基等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确保无菌
状态。
实验室人员管理
03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保持个
隔离的定义与分类
要点一
隔离的定义
隔离是指将患有或疑似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可疑感染者以 及密切接触者等,与其他人分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 止病原体扩散传播。
要点二
隔离的分类
根据隔离的严格程度,隔离可以分为严密隔离、呼吸道隔 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等。严密隔离主要针对烈性传 染病,如鼠疫、霍乱等;呼吸道隔离主要针对通过空气飞 沫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流感等;消化道隔离主要针对 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痢疾等;接触隔离则针 对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如皮肤感染、破伤风 等。
隔离技术

感控时间第七季第三期之隔离技术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通过隔离可以切断感染链,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近年来国内不少医院感染案例启示:部分医务人员存在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标准预防观念差,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正确等现象。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是因为感染链的存在,隔离技术是阻断感染链最直接而有效的措施之一。
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
在隔离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自觉遵守隔离制度,严格遵循隔离原则,认真执行隔离技术。
一、术语和定义1.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4.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5.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6. 清洁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
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7.潜在污染区:也称半污染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
8.污染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
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
二、医院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一)医院建筑布局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程度,医院可分成4个区域。
隔离霜防晒霜粉底液它们的区别与正确使用方法

隔离霜防晒霜粉底液它们的区别与正确使用方法作为一名写作水平超高的爆文作家,今天我为大家揭秘一下隔离霜、防晒霜和粉底液之间的区别,并分享一些正确使用方法。
这些防护和美容产品已经成为现代女性日常护肤必备,但是很多人可能对它们的功能和用法并不了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吧!一、隔离霜隔离霜是妆前必备品,主要功效是为皮肤形成一层隔离膜,防止外界污染物、灰尘和紫外线对肌肤的侵害。
隔离霜一般分为物理隔离和化学隔离两种类型。
物理隔离是利用物理效应如反射、散射等来隔离紫外线,而化学隔离则通过化学物质吸收或转化紫外线能量来起到防护作用。
正确使用方法:隔离霜通常是在日常护肤的最后一步,妆前使用。
取适量隔离霜涂抹在面部肌肤上,轻轻按摩至吸收为止。
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隔离霜,并注意其保湿成分,以避免肌肤干燥。
二、防晒霜防晒霜是用于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产品。
紫外线是导致皮肤老化、色斑、皮肤癌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使用防晒霜非常重要。
防晒霜主要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两种类型。
物理防晒主要是通过反射和散射紫外线,而化学防晒则通过吸收紫外线或将紫外线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来起到防护作用。
正确使用方法:在户外活动、日常出门时都应使用防晒霜。
取适量防晒霜均匀涂抹于面部和身体暴露的皮肤上,特别是容易被紫外线照射到的部位。
重要的是要充分涂抹,并定期补涂,以保持持续的防护效果。
三、粉底液粉底液是妆容的关键之一,用于调节肤色、遮盖瑕疵和提亮肌肤。
粉底液分为液态、膏状和粉状三种。
液态粉底液适合需求自然妆感的人群,膏状粉底液适合需要遮盖力强的人群,而粉状粉底液适合需要控油效果的人群。
正确使用方法:使用粉底液前,先进行基础护肤工作,保持面部肌肤清洁和滋润。
取适量粉底液倒在手背上,用粉底刷或海绵均匀涂抹于面部肌肤上,注意将颈部和颧骨周围的肌肤也进行均匀涂抹,以避免色差。
综上所述,隔离霜、防晒霜和粉底液虽然在功能和使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起到了保护和美化肌肤的作用。
护理学中隔离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护理学中隔离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在护理学中,隔离是指将感染者或可传播疾病患者与其他人隔离开来的一种措施。
隔离的目的是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其他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隔离可以在医疗机构或家庭环境中实施,通常需要严格遵守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和标准。
隔离措施的实施通常基于病原体传播途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隔离类型包括接触隔离、滴挂隔离、空气传播隔离和细菌隔离等。
接触隔离主要针对那些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病原体,如C. difficile等;滴挂隔离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如流感和麻疹等;空气传播隔离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如结核菌等;细菌隔离则是针对产生多重耐药菌的患者。
隔离措施的实施涉及到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
医护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面具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直接接触病原体。
此外,医疗设施还需要提供适当的隔离病房、隔离车辆和隔离设备,以保护患者和其他人员。
隔离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带来了一定的身心压力。
对于患者来说,隔离可能会导致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动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他们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了解正确的隔离操作和个人防护知识,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除了医疗机构中的隔离,家庭中的隔离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当家庭成员患有传染病时,应尽量避免与其他人接触,保持个人卫生和清洁,并定期消毒家居环境。
此外,公共场所也应该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例如在交通工具上设置隔离区域,减少人群聚集,提供消毒设施等。
隔离在控制传染病传播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隔离措施并不是一种永久的解决方案,它只是应对突发传染病爆发或个别病例的一种临时措施。
除了隔离,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方法还是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加强健康教育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综上所述,护理学中的隔离是一种有效的防控传染病传播的措施。
通过严格遵守预防传染病的标准和措施,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其他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局域网组建中的网络隔离与隐私保护方法

局域网组建中的网络隔离与隐私保护方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局域网的建设和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隔离和隐私保护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局域网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保护,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隔离和隐私保护方法。
一、物理隔离物理隔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不同网络进行隔离,以防止信息的泄露和攻击的发生。
在局域网组建中,可以采用以下物理隔离方法:1. 使用不同的网络设备:将局域网划分成不同的子网,并使用独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将这些子网之间进行隔离,以减少攻击面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2. 设立防火墙:在局域网的出口处设置防火墙,通过控制数据包的进出,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监控和过滤,从而保护局域网的安全。
二、逻辑隔离逻辑隔离是指通过逻辑手段将不同网络进行隔离,以保护网络中的数据和隐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逻辑隔离方法:1. 使用虚拟局域网(VLAN):VLAN是一种逻辑隔离的技术,可以将不同的网络设备划分成不同的逻辑网段,实现对不同网段之间的通信进行隔离和控制。
2. 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ACL是一种用于控制网络访问的策略,可以限制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从而保护局域网中的数据和隐私。
三、加密通信加密通信是指对局域网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加密通信方法有:1. 虚拟专用网络(VPN):通过使用加密隧道技术,将局域网中的通信进行加密,从而实现对数据的保护和隐私的保密。
2. 使用SSL/TLS协议:SSL/TLS协议是一种安全通信协议,可以在网络通信中使用加密和身份认证机制,保护局域网中的数据和通信的安全。
四、访问控制为了保护局域网中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采取访问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1. 强化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确保局域网中的用户身份的安全。
2. 设置权限控制:对局域网中的数据和资源设置访问权限,只允许授权用户进行访问,避免未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能量隔离

(一)引入能量隔离概念:能量定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工艺物料或设备所含有的能量。
危险能量:可能失控的、具有潜在的可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能量。
其能量主要指:电能(市电即工频交流电,静电)、机械能(移动的、转动的)、热能(机械或设备、化学反应)、势能(压力、弹簧力、重力)、化学能(毒性、腐蚀性、可燃性)、辐射能等。
隔离定义:将阀件、电气开关、蓄能配件等设定在合适的位置或借助特定的设施使设备不能运转或能量不能释放。
能量隔离定义:(二)能量隔离使用条件:(什么情况下使用能量隔离?)当要实施进入、改造或维修某个设备、设施及装置时,需要其外部能量源进行隔离、避免能量意外释放。
如:电力源,流体和压力源,机械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
如:维修、维护或修理机械设备;工作于电气线路和系统;工作于其他带压管道和设备;工作靠近其他危险能量时。
注:此处需要加一些事例。
(三)常用能量隔离方法有哪些?能量隔离常用方法(6种):移除管线加盲板;双切断阀门,打开阀门之间的导淋(双切断加导淋);退出物料,关闭阀门(关闭阀门);切断电源或对电容器放电(切断电源);辐射隔离,距离隔离;锚固、锁闭或阻塞。
能量隔离常用的方法:关闭电气开关或电容器放电、锚固运动部件、释放/排空压力(双断阀门,打开双阀之间的导淋)、阻断气源传送、排空管道或储罐并退出物料、控制温度到常温、屏蔽防护或移除等。
注:每个方法都有一个相应图片。
(四)能量隔离方法的选择:(其选择取决于哪些因素?)隔离物料的危险性;管线系统的结构;管线打开的频率;因隔离(如吹扫、清洗等)产生可能泄露的风险;过去管线打开的经验等。
注:隔离手段的优先顺序:电能、化学能、机械能、热能、势能等优先隔离选择。
能量隔离的基本流程图(五)上锁挂签的具体介绍上锁挂签:各种标签、各种锁具的图片;注:挂锁:对隔离点的机械锁定,防止其他外界因素对隔离点的干扰;标签:用于标示区分不同隔离点的带有唯一数字号码的一种标签。
消毒隔离的方法和措施

消毒隔离的方法和措施
消毒隔离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消毒隔离方法和措施:
1. 分离患者:将疑似或已确诊的患者与其他人隔离开来,避免传播病原体。
2. 戴口罩: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来说,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呼吸道飞沫等病原体传播。
3. 频繁洗手: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举措。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
手消毒。
4. 定期消毒:对医疗设施、公共场所和个人物品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5. 避免接触: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尤其是对于疑似或已确诊的患者。
如必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隔离衣等。
6. 通风换气: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7. 强化个人卫生意识:提倡大家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用手直接触碰面部,减少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戴护目镜等。
最重要的是密切关注卫生部门的指导和建议,并遵从相关规定。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网络隔离与安全分区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网络隔离与安全分区一、概述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维护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制度的过程。
而其中的网络隔离与安全分区则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网络隔离与安全分区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的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网络隔离的定义和作用1. 网络隔离的定义网络隔离是指将一个网络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之间相互隔离,互不干扰。
通过物理隔离或逻辑隔离的方式,实现网络资源的分割和隔离。
2. 网络隔离的作用(1)安全性:网络隔离可以降低整个网络受到攻击的风险。
当一个网络内部发生攻击或泄漏事件时,通过网络隔离可以限制其影响范围,防止攻击蔓延,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性。
(2)可靠性:网络隔离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当一个区域发生故障或网络拥塞时,其他区域可以独立运行,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3)性能优化:通过网络隔离,可以将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不同区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不同的网络设置和带宽分配,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质量。
三、安全分区的定义和实施方法1. 安全分区的定义安全分区是指将网络划分为具有不同安全级别的区域,根据不同的安全需求,对各个区域的安全措施进行差异化的定义和实施。
2. 实施方法(1)物理隔离:采用物理设备进行隔离,如使用不同的交换机、路由器或防火墙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使用物理线缆进行连接。
物理隔离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但成本较高且更难维护。
(2)逻辑隔离:通过网络技术实现隔离,如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或虚拟局域网(VLAN)进行逻辑划分。
逻辑隔离相对成本较低,更易于管理和维护,但对技术要求较高。
(3)访问控制:通过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或防火墙规则等方式,对不同区域之间的通信进行限制和控制。
可以使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特定区域的网络资源。
(4)安全策略:每个安全分区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包括密码策略、防病毒策略、访问控制策略等,以确保各个区域的网络安全需求得到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动阀作为隔离边界的处理
原则上讲,气动隔离阀必须有操作手轮或其他装置能将阀门强制保持在 隔离所要求的状态,方能作为隔离边界。 若没有强制保持隔离状态的装置,就不能将其作为隔离边界。尤其对于 失气时阀门状态与隔离所要求的状态相反的气动隔离阀。 在气动隔离阀上实施隔离时,应先用正常的操作手段(如TPL)或在现场 通过操作其电磁阀进行排(充)气,将阀门置于隔离所要求的状态,然 后再将强制装置置于隔离位置,挂牌、上锁,供气阀只有在拆开气动阀 气侧的工作时才需隔离,否则不必隔离。 注意,禁止用强制装置直接操作阀门的执行机构压缩气动头中的气体, 以避免造成气动隔膜的损坏。 现 场 的气 动隔 离 阀 可分为 : 1 ) 既 有 TPL 又 有 手轮 ( 如 RCV010VP 、 RPE018VP 、TEP417VZ)、2 )没有 TPL 但有手轮(如 9TEP353VL )、 3 ) 有 TPL 但无手轮(如 REA018VB 、 TEP025VP )、 4 )既无 TPL 也无手轮 (如RCP1/2/350VP) 等4类。如果一定要采用第 3类、第4类气动隔离阀 作为隔离边界,必须通过运行工程师采取特殊措施。
可作为机械隔离边界的机械设备
机械隔离边界切断工作源,确保有一个安全条件的工作区 域,避免在此区域内工作的人员受到伤害,同时保证工作 区域内的工作不对其他运行设备造成危害。 可作为机械隔离边界的机械设备有: 泵、风机:泵和风机的隔离切断了隔离边界内的动力源。 手动隔离阀:手动隔离阀是机械隔离的首选隔离设备,具 有直观、可靠等优点。 电动隔离阀:只有阀位能按隔离要求设定、电源能断开的 电动阀方可作为隔离边界,阀门和电源上锁、挂牌。 气动隔离阀:失气开的气动阀不能作为隔离边界,除非在 隔离气源后该阀门有强制关闭手轮或用其他装置将阀门关 闭并上锁挂牌,才能作为隔离边界。
隔离知识培训
隔离的定义和方法
周显报
隔离的定义
隔离是指在设备和设施上进行作业之前为人员提供 适宜的安全条件的一种运行行为。它通过对明确 界定的设备按确定的状态要求进行操作后,用上 锁、挂票的方式禁止对其任何操作来达到要求。 人员安全:对工作区域截断或排空各种能源或工 作流体源。 上锁:通过对工作边界上的设备上锁来禁止在边 界设备上进行任何操作。 挂票:主要用来警示边界设备的特殊作用和状态。
机械隔离在实施和解除过程中的危险
• 机械隔离在实施和解除过程中存在下列危险: – 高温蒸汽烫伤、化学药物烧伤、缺氧窒息、火灾爆炸危
险、高空坠落危险、热大气、噪音环境对人体的伤害以及 放射性环境对人体的伤害。
• 在实施隔离和解除隔离过程中应注意:
– 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整齐,特殊作业要有特殊的防护用品, 如防护手套、氧表、耳塞等; – 严格地将工业安全守则的要求落实到现场操作过程中; – 严格执行双人监护制,严禁一人到有窒息、坠落等风险的 厂房单独操作。
隔离的方法
在制定隔离措施时,隔离经理对隔离措施的 实施次序要体现在隔离操作单中,一般遵循 “先电气后机械,先隔离后排空,先高能后 低能"的原则执行。
隔离操作者也应依照上述原则实施
机械隔离边界切断工作源,确保有一个安全 条件的工作区域,避免在此区域内工作的人 员受到伤害,同时保证工作区域内的工作不 对其他运行设备造成危害。
隔离源的涵义及常见的源
什么是源? 源是一种或多种介质; 源是具有能量,可能对在边界区域内工作 的人产生工业安全风险或对与之相联的系 统或设备产生影响的介质; 常见的源主要包括流体(蒸汽/水/油/化学试 剂)源、气源和电源;
隔离的目的
建立并维持一个可以确保安全条件的工作 区域,以避免在此区域内工 作的人员受到 伤害; 确保与核安全功能相关的设备处于正确状态, 而这些设备的状态无法在主控室得到确认 (行政隔离); 防止对设备的误操作或设备的偶然性故障造 成的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运行隔离)。
可作为机械隔离边界的机械设备
对失气关的气动阀要将气源隔离,并检查确认阀门已关闭, 且气源和阀门能被锁在隔离位置上,并可挂牌作为隔离边 界。 调节阀不能作为隔离边界,除非有特殊的方式保证该阀的 严密性及在该阀的气源或电源上隔离、挂牌、上锁。 安全阀及止回阀不能作为隔离边界,除非有特殊方式将其 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上。 盲板:在有高温高压蒸汽烫伤或有化学烧伤等风险的情况 下可采用盲板等加强隔离措施。
离阀门)。
C)在管道之间加装可见盲板,同时ຫໍສະໝຸດ 上隔离标牌。设备隔离的次序要求
经CBA的P05或P06(08)打印操作单后,就进入了实施阶段,实施人 员可以是隔离经理或是由隔离经理负责的其他授权运行人员。 进行风险分析,主要考虑:对机组安全的影响,有无停机停堆的风险; 对核安全方面的影响,是否有Io或Ko的变化;对人身安全的影响,如 烫伤、窒息等;对设备的影响,如跑水、跑气等。 隔离操作实施前通知主控操纵员,由其记录设备运行状态,若由其他 运行人员实施隔离操作,隔离经理应向其介绍隔离目的及隔离区最终 状态要求,操作顺序、操作风险及一旦出现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操作顺序的选择原则:首先通过操作可隔离设备如阀门、电源开关等, 建立一个隔离封锁区域,切断工作源,对隔离区的影响,在既有电源 又有流体介质时,先隔离电源,然后隔离介质源。 在确认隔离边界完整后,通过疏水、排气手段将隔离边界内原有的介 质排空。
其它可作为隔离边界的设备
• 调节阀、安全阀及逆止阀不能作为 隔离边界。除非有特殊方式将其固 定在需要的位置上。 • 盲板、挡板、丝堵、可拆卸短节、 软管等可明显、可靠地切断流体的 装置,也可作为隔离边界。
双重隔离 双重隔离 双重隔离 双重隔离 双重隔离 有倒流风险
简单隔离 简单隔离 (1) (1) 简单隔离 无应用
双重隔离
(1)如果流体在工作区域内能完全排空,可使用简单隔离。否则使用双重隔离。
加强隔离手段
A)关闭两个串联的隔离阀,若有可能,打开这两个阀门之间的
排气、疏水阀.
LO
B)通过拆除一个管道法兰使管道完全断开(在拆开点的上游有隔
隔离类型
简单隔离和加强隔离。 简单隔离:通过关闭某一单一设备而实现的 隔离。 加强隔离:通过下列方式之一而实现的:关 闭两个串联的阀门;取消一段管子;在管 路上装堵板。
使用简单隔离和加强隔离的准则
在其他地方工作 流体管道内有介质 在容器内工作 易撤离 压缩空气: 1. 易燃、易爆、有毒气体 压缩空气: P>10 bar 2. 3. 4. 5. 6. 柴油、燃油等 蒸汽:P>10 bar 水: P>10 bar 或 T>70 ℃ 或难于排空 化学溶液 在排空和下泄管道中的任 何一种流体(气体除外) 双重隔离 双重隔离 不易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