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2015考试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病生试题

完整版-病生试题

1、举例说明肿瘤病毒与肿瘤的关系及其可能作用机制?答:肿瘤病毒与肿瘤的关系是,肿瘤病毒能使机体较易发生肿瘤或者有些病毒即是与其相关肿瘤发生的病因。

现以EB病毒为例来说明EB病毒与鼻咽癌之间的关系和可能作用机制。

⑴、EBV与鼻咽癌的关系:EBV感染多发生在人幼年,感染初期EBV表面Cd3受体CD21促进B细胞感染EBV,然而人B细胞不是EBV的允许细胞,病毒只是在B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不会表达完整的病毒颗粒而只表达EBV潜伏抗原,但EBV能否进人鼻咽上皮细胞并保持潜伏感染状态,取决于细胞的分化状态。

具有异型性分化的鼻咽上皮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EBV的潜伏感染,从而使得EBV 潜伏基因在上皮的癌变过程中发挥作用。

而外周血中携带EBV的B淋巴细胞可进人淋巴组织通过淋巴滤泡而长期存在,不一定发展为癌。

上述潜伏感染约有20%可以转变为溶解性感染,即B淋巴细胞破裂产生游离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佛波酯、钙离子载体等处理潜伏有EBV的B淋巴细胞,可以诱导EBV由潜伏状态转变为裂解状态,这种溶解性感染只是一种机会感染,在鼻咽组织癌变过程中并不起重要作用。

在潜伏感染者外周血循环中携带EBV的B淋巴细胞与机体所产生的对EBV 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处于平衡状态,此平衡决定着外周血携带EBV的B淋巴细胞的数量。

平衡一旦被打破,则EBV可浸润于鼻咽上皮细胞之间,如果EBER(EBV 寡核苷酸探针)阳性的B淋巴细胞浸润于异型性鼻咽上皮细胞之间时,此异型性细胞就易感染EBV,此过程在鼻咽组织癌变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⑵、EB病毒致鼻咽癌的可能作用机制: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在EBV阳性的NPC(鼻咽癌)细胞中,只有有限的病毒基因能够表达,如比较重要的有潜伏膜蛋白-1(LMP-1)、潜伏膜蛋白-2(LMP-2)等。

EB病毒编码的LMP-1具有癌基因活性,能够激发信号转导通路;激发的信号级联放大反应可使细胞周期的G1/S 期加速,G2/M期停滞以及还可以促进细胞永生化;②对细胞结构和染色体的影响,在EB病毒阳性的NPC细胞中,细胞染色体由于对EB病毒反应而高度浓缩,瞬时表达EB病毒激酶诱导非预期性的染色体浓缩、核纤层的分解张力丝的重排,为病毒DNA的复制和成功流出提供更多的染色体外空间;③对免疫逃逸的影响,在EBV阳性的NPC(鼻咽癌)细胞中,LMP-l基因序列易发生改变(主要是碱基对的缺失),而LMP-1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引起宿主细胞免疫识别的逃逸,保护EB病毒的潜伏感染,致肿瘤性增强。

病生试题A卷(临床)

病生试题A卷(临床)

第三军医大学XXXX学年秋季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卷)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考试时间:150分钟年级:XXXX级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写在答卷纸上。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2.脑死亡是指( )A.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B.有机体解体,所有细胞死亡C.意识永久性消失而呈植物状D.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E.脑电波消失3.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A.疾病的条件B.疾病的原因C.疾病的危险因素D.疾病的诱因E.疾病的外因4.低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A.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C.细胞内外均碱中毒D.细胞内外均酸中毒E.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5.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不正确的( )A.易出现渴感B.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C.细胞外液量增加D.尿少,尿比重增加E.不易发生休克6.可以引起AG增大性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 )A.服用含氯性药物过多B.酮症酸中毒C.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D.腹泻E.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7.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 )A.细胞外液缓冲B.呼吸代偿C.细胞内液缓冲D.肾脏代偿E.以上都有8.给小白鼠腹腔注射亚硝酸钠引起缺氧的机制是( )A.形成碳氧血红蛋白B.形成脱氧血红蛋白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D.形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E.形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9.低张性缺氧时下列哪项指标不降低( )A.动脉血氧分压B.静脉血氧分压C.动脉血氧含量D.动脉血氧饱和度E.血氧容量10.下述哪一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先天性汗腺缺陷E.流行性脑膜炎11.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 )A.变态反应B.药物的毒性反应C.外毒素污染D.内毒素污染E.霉菌污染12.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促进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13.哪种激素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起主要作用( ) A.肾上腺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E.垂体加压素14.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反应是( )A.心率加快B.血糖升高C.血液重新分配D.心肌收缩力加强E.以上都对15.休克的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减少B.血压下降C.器官微循环灌流量锐减D.总外周阻力降低E.尿量减少16.各类休克早期,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A.心B.脑C.肺D.肾E.肝17.在DIC时若出现贫血,通常属于( )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18.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B.凝血因子Ⅲ大量人血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D.凝血因子X被激活E.直接激活凝血酶19.自由基引起细胞膜损伤,造成膜液态性、流动性改变、通透性增加,主要是由于( ) A.自由基与蛋白质发生交联B.自由基使多糖发生氧化C.自由基催化氨基酸氧化D.自由基引起核酸断裂E.自由基引发脂质过氧化20.下列哪项最符合心力衰竭的概念( )A.心脏每搏输出量B.静脉回心血量>心输出量;C.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D.心功能障碍引起大小循环充血E.伴有肺水肿或肝脾肿大、下肢水肿的综合症。

病生试题

病生试题

第一、二章绪论、疾病概论一. 选择题A型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A.致病因素的种类及作用方式B.疾病时机体的代尝方式及其调节C.疾病时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D.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2.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项陈述较为确切A.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B.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C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E.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疾病是细胞受损表现3. 病理过程是指A.整个机能代谢变化的经过B.疾病时病理变化的过程C.不同疾病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变化D.发热、炎症、休克、电解质紊乱等E.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4.疾病的概念是: 在病因作用下A.引起了异常的机能、代谢和结构的改变B.导致机体内外环境不协调的状况C.引起了细胞器官受损的状况D.出现不舒服.疼痛的状况E.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5. ①发热②炎性渗出③疤痕形成分别属于 A.病理过程 B.病理反应 C.疾病 D.病理状态E.病理反射6. 死亡的概念指A.呼吸、心跳停止, 反射消失B.包括濒死期至生物学死亡期的过程C.组织细胞代谢完全停止之时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E.大脑的功能丧失7.死亡的标志是A.瞳孔放大B.心跳停止C.呼吸停止D.意识丧失E.以上都不对8.脑死亡是指 A.脑细胞死亡 B.深昏迷 C.脑电波处于零电位D.脑干功能丧失E.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9.下列哪一项可肯定判断脑死亡A.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B.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C.自主呼吸停止D.颅神经反射消失E.零电位脑电图X型10.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包括A.损伤与抗损伤 B.康复与死亡 C.因果交替 D.局部与整体11.化学性因素致病具有以下特点A.选择性毒性作用B.致病作用与毒物剂量有关C.有一定的侵入门户D.可被体液稀释或中和12.分子病包括A.酶缺陷所致的疾病B.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C.药物中毒所致的疾病D.受体缺陷所致的疾病13.下列哪些因素属于疾病发生的原因A.精神因素B.免疫因素C.年龄和性别因素D.心理因素二.名词解释基本病理过程健康疾病三. 问答题1.试以外伤引起大出血为例说明发病学中因果转化和恶性循环的规律2.何谓脑死亡?如何判断?四.选择题参考答案1.D2.B3.C4.E5.ABD6.D7.E8.E9.B 10.ACD 11.ABD 12.ABD 13.ABD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 选择题 (一). 水钠代谢障碍A型1. 体液包括1A.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和透细胞液B.血浆、组织间液C.除胃肠道内液体以外的体内所有的水D.结合水和游离水E.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2. 细胞外液指A.血浆B.组织间液C.淋巴液D.血浆、细胞间液和透细胞液E.漏出液和渗出液3.构成机体重量的主要A.体液B.细胞成分C.骨骼D.肌肉组织E.内脏4.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A.在不同年龄都是60%B.在新生儿、婴幼儿所占百分比小C.肥胖者占百分比大D.随年龄和脂肪含量而异E.和进水有关 5.下列哪一项是错的?A.细胞内渗透压高于细胞外液因为电解质的mEq数大于细胞外液B.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Na+ , 阴离子是Cl-C.细胞内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K+ 阴离子是HPO42-D.组织间液和血浆的溶质主要差别是蛋白质的含量E.保持细胞内外K+ 、Na+ 悬殊的浓度差主要通过膜上钠-钾泵 6.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主要靠哪一种物质的移动来维持A.Na+ B.K+ C.葡萄糖 D.蛋白质 E.水7. 机体在摄水多时排出水也多, 主要通过A.出汗B.不感蒸发C.排稀便D.肾排尿E.呼吸8.血容量变化时首先通过什么调节水钠平衡?A.压力感受器B.醛固酮(R-A-A系统)C.ADHD.PGEE.口渴9.ECF渗透压变化时首先通过什么调节机体的水钠平衡? A.ADH B.醛固酮C.细胞内外钠交换D.血管内与组织间液水钠交换E.心房利钠肽10. 抗利尿激素A.是由神经垂体生成的B.是由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刺激分泌C.是由下丘脑视上核神经细胞分泌D.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E.只有在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才促使其释放11.关于ANP的作用哪一项是错的?A.抑制集合管对Na+ 重吸收B.增加GFR而利钠利水C.拮抗肾素-醛固酮的作用D.通过cGMP发挥效应E.血容量增加时使释放ANP减少而减弱ANP作用12.水肿是指A.体液增多引起肿胀B.细胞内液过多C.细胞外液过多D.组织间隙液体积聚E.压后有凹陷的肿胀13.毛细血管有效滤过压(平均实际滤过压)是指A.动脉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压B.静脉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压C.动脉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D.静脉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减去有效胶体渗透压14.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是指A.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压B.毛细血管动脉端流体静压减去毛细血管静脉端流体静压C.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D.毛细血管平均血压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15.引起全身水肿的主要机制是A.毛细血管内压增高B.钠水潴留C.组织液生成过多D.钠水摄入过多E.心力衰竭16.引起水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A.钠水摄入过多B.抗利尿激素过多C.心房利钠因子过少D.肾小球滤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增强E.激肽、前列腺素系统抑制2X型17.透细胞液包括A.脑脊液B.眼房液C.胸膜腔液D.尿液E.肠液18.易通过细胞膜的有A.水B.HCO3 -C.Cl-D.Na+E.K+19. 体内水的来源A.饮水B.氧化代谢C.肾小管重吸收D.食物E.血浆20.钠的生理功能有A.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B.维持神经肌肉细胞的静息电位C.为缓冲系统中碱基D.是酶的激活剂E.是骨骼基质成分21.调节水钠平衡的内分泌有A.醛固酮B.心房利钠肽C.抗利尿激素D.ACTHE.PGE22.引起ADH释放增加可因 A.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B.血容量减少减弱刺激容量感受器C.血K+ 降低D.血管紧张素Ⅱ增多E.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23.醛固酮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 A.受ACTH调节 B.受肾素-血管紧张素凋节 C.受血浆Na+ 、K+ 浓度调节D.受血容量变化调节E.受流经致密斑Na+ 影响24.下述哪些会出现细胞内水肿A.水中毒B.血管通透性增高C.低渗性脱水D.脑缺氧E.正常人饮水3000ml 25. 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低钠血症见于 A.全身性水肿 B.高血糖症 C.Cushing综合征 D.急性水中毒E.限制进盐26.伴有体内总钠减少的有A.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水中毒B.SIADHC.低渗性脱水D.高渗性脱水E.等渗性脱水27.试以表格总结比较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特点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原因血清[Na+ ] ECF量与渗透压ICF量与渗透压临床表现:口渴皮肤尿量尿钠血压体内总钠ADH Ald 补液原则28.组织间液明显增多引起水肿的原因有A.毛细血管血压增高B.淋巴回流受阻C.微血管通透性增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29.球管失平衡导致水钠潴留即A.肾小球滤过增加, 肾小管重吸收减少B.肾小球滤过减少, 肾小管重吸收增多C.肾小球滤过减少, 肾小管重吸收不减少D.肾小球滤过正常, 肾小管重吸收增多E.肾小球滤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增加30.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间液增多最基本的因素是 A.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B.有效晶体渗透压下降C.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升高D.淋巴回流受阻E.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31.水肿发病中肾小球滤过钠水减少可因A.肾小球病变B.肾小动脉收缩C.球管失衡D.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E.有效循环血量减少32.肾小管重吸收增多引起钠水潴留是因 A.髓袢降支重吸收水钠增多 B.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C.致密斑部位重吸收钠水增多3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钠增多E.髓袢升支重吸收水钠增多33.全身性水肿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是因A.心房利钠因子分泌减少B.醛固酮分泌增加C.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改变了肾内物理因素D.抗利尿素分泌增加E.尿内溶质减少34.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可导致钠水滞留, 其发生机制有:A.醛固酮增多B.心房利钠因子分泌减少C.肾内物理因素改变D.ADH↑E.尿内溶质减少35.心力衰竭引起水肿的因素有A.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B.肾小球滤过率↓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淋巴回流障碍E.肾小管重吸收钠水↑36.炎症引起局部水肿的机制有A.肾小球滤过减少B.毛细血管内压升高C.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加D.淋巴回流不足E.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升高37.肾病性水肿发病机制有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B.有效循环血量减少C.醛固酮增加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组织间液流体静压降低38.肝性水肿发生的机制有A.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钠↑B.肝灭活醛固酮↓C.肾小球滤过率↓D.血浆胶体渗透压↓E.肝窦有效流体静压↑ (二). 钾代谢障碍A型 1. 钾平衡特点 A.钾和钠一样主要从B.在细胞内占总钾98%都是游离钾 C.多吃多排, 不吃不排 D.尿中钾主要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E.肠道吸收钾能力差2.下列哪个不是影响远曲小管泌钾的因素? A.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 功能 B.ADH C.管腔内[Na+ ]D.原尿中不易吸收的阴离子E.Ald 3.含K+ 浓度较高的体液是 A.消化液 B.汗液 C.血浆D.脑脊液 E.组织间液 4.低钾血症不会引起 A.心律失常 B.碱中毒 C.呼吸肌麻痹D.反常性碱性尿 E.低比重尿 5.高钾血症时不可能出现 A.弛缓性麻痹B.神经肌肉症状 C.心律失常 D.心肌收缩性增强 E.反常性碱性尿 6.低钾血症可引起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7.急性高钾血症不会发生A.心肌静息膜电位负值变小B.心电图QRS波增宽C.复极化3期减慢D.心电图T波高尖E.有效不应期缩短48.下列哪个不是影响肾小管集合管泌钾的因素?A.血浆钾浓度B.PTHC.管腔内[Na+ ]D.远端肾单位尿流速E.醛固酮X型9.各种病因,是通过下列几个基本环节引起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的 A.摄入过多或过少 B.细胞内外分布变化C.内分泌紊乱D.酸碱紊乱E.排出过少或损失过多10.引起神经-骨骼肌兴奋性降低的有A.羟苯乙醇胺B.低钾血症C.高钾血症D.高镁血症E.低钙血症11.严重腹泻引起低钾血症是因A.食物中钾少B.尿钾排出增多C.远曲小管中不易吸收的阴离子增多D.从肠道丢失K+ 过多E.碱中毒12.低钾血症可引起 A.肌肉无力 B.多尿 C.心律紊乱 D.腹泻 E.碱中毒13.高钾血症引起机体变化A.骨骼肌超极化阻滞 B.和低钾血症相反 C.与高钾血症发生快慢有关 D.最危险的是心律紊乱E.可用注射钙剂治疗14.钾代谢障碍与酸碱平衡关系A.高钾血症常伴酸中毒B.碱中毒可引起低钾血症C.酸中毒可引起高钾血症D.低钾血症一定伴碱中毒E.慢性肾衰虽有酸中毒,血钾可正常15.治疗低钾血症补钾的原则是 A.最好口服 B.补钾达5日必须停用 C.尿量〉500ml/日时才可静脉滴注钾D.静脉补钾应低浓度慢速E.必要时可直接静脉内推注16. 治疗高钾血症可A.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B.注射镁剂C.口服阴离子交换树脂D.输钠盐E.注射钙剂(三). 镁代谢障碍A型1.经肾排出镁过多引起低镁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肾小球滤过率过多 B.肾小管重吸收减少 C.甲状旁腺功能减退D.甲状腺功能亢进E.肾小管分泌过多2.低镁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主要是A.抑制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B.抑制钙进入神经纤维末梢而增强神经肌肉应激性C.引起低钾血症导致骨骼肌超极化阻滞D.加强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和神经肌肉应激性E.引起低钙血症而使肌肉应激性增高3. 低镁血症引起心律失常主因心肌 A.兴奋性增高 B.受低钾血症影响 C.4期Na+ 内流相对加速 D.缺血E.以上都不是 4. 低镁血症常可引起低钙血症, 其机制为A.影响钙在肠内的吸收B.影响PTH的分泌及效应C.影响肾小管重吸收钙D.使cAMP减少E.以上都不对5.下列哪个不是镁代谢的特点?A.食入的镁只有小部分被肠吸收B.细胞中不同细胞器和胞浆中的浓度相同C.主要分布于细胞内D.主要经肾脏排出E.部分细胞外液的镁是与蛋白质结合的6.促进肠及肾对镁的吸收的因素是 A.甲状旁腺激素B.甲状腺素C.降钙素D.醛固酮E.VitD37细胞内镁离子浓度相当恒定, 其动态平衡的维持藉 A.胞浆中与ATP结合的镁调节B.核糖小体中与RNA结合的镁调节C.细胞核中与DNA结合的镁调节D.镁流入和流出网络闸门和细胞内Mg2+ 缓冲系统调节E.线粒体中与ATP和内膜以及基质中蛋白质结合的镁调节X型8.高镁血症可引起 A.心动过缓 B.血压降低 C.导泻作用D.低钠血症 E.尿潴留9.镁的生理功能有A.催化活化许多酶, 参与能量代谢调节细胞生长B.影响某些细胞的静息膜电位, 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5C.调节细胞膜通透性和离子流D.调节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E.降低心肌快反应自律细胞的自律性10. 高镁血症A.常见于食入镁过多时B.多见于肾功能衰竭少尿时C.可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时D.可见于Ald减少时E.多见于PTH增加时11.下列低镁血症与高镁血症对机体影响中哪些是不正确的低镁血症高镁血症A.对神经肌肉影响引起手足抽搐引起肌肉无力麻痹B.对心脏影响引起心律紊乱不引起心律紊乱C.对血管影响引起高血压引起低血压D.对胃肠道影响引起腹泻呕吐引起便秘E.对血钙影响引起低钙,要用钙治疗不能用钙治疗(四).钙.磷代谢障碍A型1.内分泌对钙磷代谢的调节有:A.VitD3 促钙磷在肠及肾吸收, 所以血钙磷总是呈同一方向变化B.PTH增加可动员骨中磷酸钙, 最终效应是增加血钙和血磷C.降钙素可影响肾吸收钙磷而降低血钙和血磷D.雄激素、雌激素有促骨吸收的作用E.以上都不对 2.下列有关钙代谢特点哪一项不正确?A.成人体内钙主要存在于骨中B.骨钙稳定不变只有疾病时才交换C.体液中钙有结合钙与游离钙D.与有机酸结合的钙可通过生物膜E.只有游离钙起直接的生3.高磷血症最常见于A.甲状腺功能亢进 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严重组织损伤时D.肾功能衰竭 E.降钙素分泌减少时4.关于低磷血症的概念哪个是对的?A.在血清磷<0.8mmol/L时就出现明显症状B.临床上很少见C.常伴低钙血症D.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使骨骼中钙磷释出减少E.急性严重患者可出现ATP生成不足、神经系统损害5.哪种激素不影响钙磷代谢?A.醛固酮B.甲状腺素C.PTHD.性激素E.糖皮质激素X型6.磷代谢特点有A.在小肠吸收需钠离子同时存在, 为一耗能的主动过程B.尿钠重吸收减少时尿磷排泄增加C.PTH促肾小管重吸收磷D.降钙素不调节磷的代谢E.VitD3 促肠与肾吸收磷7.钙的生理功能有: A.调节酸碱平衡 B.成骨 C.参与凝血D.起重要的信使作用E.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8.长期用氯噻嗪、利尿酸可引起A.低镁B.低钠C.低磷D.低钾E.低钙9.磷的生理功能有: A.HPO42-/H2PO4-调节酸碱平衡 B.磷脂参与凝血过程C.构成骨骼成分 D.遗传物质与生物膜的重要组分E.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调节大分子活性10.高磷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有: A.手足抽搐 B.骨营养不良 C.反复细菌感染D.异位钙化E.VitD代谢障碍11.低钙血症可引起:A.手足抽搐B.心肌收缩力↑C.免疫功能↓D.骨质软化E.心肌传导性↓而使Q-T延长二. 名词解释高钾血症假性高钾血症反常性酸性尿素Paradoxical alkaluria 反常性碱性尿Paradoxical aciduria去极化阻滞hypoexcitable due to depolarization超极化阻滞hypoexcitable due tohyperpolarzation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钠血症水肿隐性水肿三. 问答题1.严重腹泻可能发生哪些重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其发生机制如何? 2.最常见的脱水是哪一型?为什么?3.从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归纳钾、镁代谢紊乱引起心律失常的基本机制4.低钾血症可引起哪些组织器官功能变化?什么变化?5.为什么可用钠、钙剂治疗高钾血症?6.低镁可引起机体什么变化?7.为何高钾低钾高镁都可引起肌肉麻痹? 8.正常细胞内外电解质总毫当量是否相同?渗透压是否相同?二者什么关系?69.PTH异常会引起哪些电解质紊乱?为什么? 10.VitD和CT对肠和肾吸收钙、磷有何影响?11.何谓高钙血症危象?为何发生心律紊乱和脱水?12.慢性肾衰发生低钙血症的机制?对机体有何影响?为什么有的患者纠酸后反出现手足抽搐?13.影响血管内外液体分布的因素有哪些?水钠潴留的机制如何? 14.试述肝硬变肝性水肿的机制选择题参考答案一. 水钠代谢障碍 1.E 2.D 3.A 4.D 5.A 6.E 7.D 8.B 9.A 10.C 11.E 12.D 13.E 14.A 15.B 16.D 17.ABCDE 18.ABC 19.ABD 20.ABE 21.ABCE 22.ABDE 23.BCDE 24.ACD 25.ABD 26.CDE 27.略28.ABC 29.BCD 30.CE 31.ABE 32.BD 33.AC 34.ABD 35.ABCDE 36.BDE 37.ABCD 38.ABCDE二. 钾代谢障碍1.D2.B3.A4.D5.D6.A7.C8.B9.ABE 10.BCD 11.BD 12.ABCE 13.CDE 14.ABCE 15.ACD 16.ADE 三. 镁代谢障碍1.B2.D3.C4.B5.B6.A7.D8.ABE9.ABCE 10.BD 11.BE四.钙.磷代谢障碍 1.C 2.B 3.D 4.E 5.A 6.ABE 7.BCDE 8.ABCDE 9.ABCDE 10.ABCDE 11.ACD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一. 选择题A型1.正确的酸碱概念是A.凡带有OH-的就是碱 B.根据能释放或接受H+而判定酸与碱C.HCO3-和HSO4-都带有H, 所以都是酸D.固态的NaOH和KOH都是真正的碱E.蛋白质在体内不是酸也不是碱2.血液的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A.HCO3-B.PaCO2C.H2CO3D.HCO3- 与H2CO3 的比值E.HPO42-与H2PO4-的比值3.有关机体酸碱平衡的概念, 哪一个是错的?A.正常生命活动必须体液有适宜的酸碱度B.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pH是相同的C.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和静脉血的[H+ ]有差异D.体内代谢主要产生酸性产物, 机体可调节维持pH恒定E.调节酸碱平衡主要有缓冲系统、肺和肾4.下述哪一项不是肾脏对酸碱调节作用的特点? A.作用发生较慢B.重吸收NaHCO3主要在近曲小管C.重吸收与再生HCO3-都需泌H+D.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产氨而从尿排出更多的H+E.可通过增减肾小球滤过率调节酸碱排出 5. 阴离子间隙是A.血清未测定阴离子和未测定阳离子浓度(毫当量)的差B.HCO3-和Cl-以外的阴离子C.血清中阴离子与阳离子浓度差D.[Na+]-[HCO3-]-[Cl-]E.各类型酸碱平衡紊乱时重要变化指标 6.有关酸中毒的分型哪一项是错的?A.可分为AG增大型和AG减少型二类B.可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型C.可分为代谢性和呼吸性D.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E.代谢性酸中毒可分为AG增大型和AG正常型7.AG增高(血氯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A.肾小管性酸中毒 B.严重腹泻 C.糖尿病D.用大量利尿剂时 E.醛固酮不足时8.各种原因引起AG增高型代酸是因血浆中A.乳酸增多B.酮体增多C.磷酸增多D.碳酸增多E.固定酸增多9.下列为AG正常型代酸的原因,除了 A.肠液丢失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 D.急性肾小管坏死E.稀释性酸中毒10.代酸时机体可通过代偿调节, 下列哪项不准确? A.首先经血浆中缓冲系统缓冲 B.呼吸加深变快呼出CO2C.细胞内外K+、H+交换并由细胞内缓冲系缓冲D.肾增加排酸保碱, 患者尿液都呈酸性E.骨骼代偿11.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根本区别为 A.呼吸性酸中毒时PaCO2↑代酸时PaCO2 变化明显B.呼吸性酸中毒是原发碳酸增加引起,代谢性是原发HCO3-↓引起C.呼酸时血浆Cl-↓,代酸时血Cl-↑D.呼酸时血浆[K+]↑,代酸时不一定E.呼酸不能通过呼吸代偿, 代酸可以12.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是A.常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尤其是呼吸性酸中毒B.降低外周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C.减弱心肌收缩性 D.引起高血钾危害机体E.以上都对713.下列有关碱中毒的项目中哪个是错的?A.代谢性碱中毒是原发性HCO3-↑引起B.代碱有一类可用生理盐水治疗有效C.碱中毒需经酸中毒来代偿D.碱中毒常伴低钾血症E.呼吸性碱中毒是因通气过度引起的14.呼碱时机体代偿, 哪一项不正确?A.血红蛋白的缓冲调节作用很重要B.可通过抑制呼吸中枢,减少CO2 排出来代偿C.急性呼碱常代偿不全D.慢性呼碱时肾脏代偿作用重要E.肾脏减少泌H+ 和产NH3 代偿X型15.全血的缓冲系统中最重要的两对是 A. Pr-/HPr B. Hb-/HHb C. HPO42-/H2PO4-D.HCO3-/H2CO3E. HSO4-/H2SO4 16.酸碱平衡紊乱时呼吸的调节A.是经CO2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B.是经PaO2↓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C.PaC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D.通过呼吸加深或变浅起作用E.在呼吸性酸中毒时意义不大17. 红细胞对酸碱调节的特点A.主要调节呼吸性酸碱变化B.同时有血氯变化C.由血红蛋白缓冲系统发挥作用D.血中H+进入红细胞与K+交换是最主要方式E.呼酸时经红细胞调节可增血浆HCO3- 18. 判断酸碱紊乱的血气指标至少需要 A.血液pH B.实际碳酸氢盐 C.碱剩余 D. AG E. PaCO2 19.血液pH正常可能是 A.呼吸性酸中合并呼吸性碱中毒B.正常人C.呼吸性碱中毒取血未隔绝空气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代偿性慢性酸碱中毒20.碱中毒时机能代谢变化有 S兴奋 B.神经-肌肉应激性↑ C.脑血管收缩D.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E.肾泌氢和NH4+ 减少21.剧烈呕吐引起代碱可因A.从胃液丢失大量H+B.醛固酮↑C.常伴低钾D.常伴低氯E.食入酸过少22.酸中毒时肾脏调节机制为A.肾小球滤过率↑, 增加酸性物排出B.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pH↓或CO2↑,使碳酸酐酶活性↑, NaHCO3重吸收↑C.谷氨酰胺酶活性↑, 肾小管上皮产NH3↑,增加H+的排出D.碳酸酐酶活性↑,远端肾单位上皮细胞经H+-ATP酶泵出H+↑, 再生HCO3-↑E.恢复HCO3-/H2CO3 至正常水平的主要机制23. 醛固酮过多可引起 A.水钠滞留B.低镁血症C.碱中毒D.低钠血症E.低钾血症B型24. pH HCO3- PaCO2 A. 正常正常↓B正常↑ ↑ C.↑ ↑ ↓ D. ↓ ↓ ↑ E. ↓ ↓ ↓ 题①代碱+呼酸, 可能的血液变化②代酸+代碱, 可能的血液变化③代酸, 可能的血液变化④代碱+呼碱, 可能的血液变化⑤代酸+呼酸,可能的血液变化⑥代酸+呼碱,可能的血液变化25. pH HCO3- PaCO2 AG A. 正常范围↑↑ ↑↑ ↑B. ↓↓ ↓ ↑↑ ↑C. ↑ ↑ ↑ 正常D. ↑↑ ↑ ↓ 正常E. 正常范围↓↓ ↓↓ ↑ 题: 下列情况可出现哪种酸碱指标变化? ①严重呕吐腹泻②低钾引起呼吸肌无力③肝硬化用利尿剂诱发脑病时④阻塞性通气障碍引起呼衰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6.A.代碱+AG↑型代酸 B.代酸+呼碱 C.代碱+呼碱 D.呼酸+代碱+AG↑型代酸 E.以上都不是化验为以下结果的病人各有何酸碱紊乱? pH PaCO2(mmHg) HCO3-(mmol/L) Na+(mmol/L) Cl-(mmol/L) ①7.47 40 29.1 140 92 ② 7.61 32 32.8 141 948③7.35 66 36 140 75 二.名词解释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三.问答题1.正常机体如何调节酸碱平衡?各种调节因素作用有何特点?2.测定AG对判断酸碱紊乱有何意义, 试举例说明之.3.感染性疾病因发热严重呕吐致脱水休克, 此时可发生哪些酸碱紊乱?此时主要酸碱指标可能发生哪些变化?4.某患者79岁因肺炎5天入院,血pH7.61, PaCO2 32mmHg, HCO3- 32.8mmol/L, PaO237.6mmHg, K+2.9mmol/L, Na+140mmol/L, Cl-94mmol/L,病人除肺炎外还出现了什么情况?其酸碱有何紊乱?5.某肺心病患者血气及电解质检查:pH 7.347, PaCO2 8.78kPa(6mmhg) AB 36mmol/L, 血Na+146mmol/L, 血Cl-75mmol/L, 该患者有何酸碱失衡?6.酸碱中毒对机体有何影响?选择题参考答案 1.B 2.D 3.B 4.E 5.A 6.A7.C8.E9.D10.D11.B 12.E 13.C14.B 15.BD 16.ACDE 17.ABCE 18.ABE 19.BDE 20.ABCDE 21.ABCD 22.BCDE 23.ABCE 24.①B ②E ③E ④C ⑤D ⑥E 25.①C ②A ③D ④B ⑤E 26.①A ②C ③第五章缺氧一. 选择题A型1.缺氧(Hypoxia)是 A.低氧血症 B.血氧分压降低 C.血氧含量降低D.组织供氧不足和/或利用氧障碍E.细胞"窒息"2.低氧血症(Hypoxemia)是指A.动脉血氧含量↓ B.动脉血氧分压↓ C.血液中溶解的氧↓ D.血液氧容量↓ E.血液氧饱和度↓3.等张性低氧血症的命名不适用于哪类血液性缺氧?A.贫血性缺氧B.Hb与氧亲和力异常增高的Hb病C.CO中毒性缺氧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的缺氧E.Hb与氧亲和异常降低引起的缺氧4.高原居民对缺氧的代偿主要是通过 A.心跳加快 B.肺血管收缩C.呼吸增强D.组织利用氧能力增强 E.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右移5. 缺氧引起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最明显和最常见于A.低张性缺氧B.贫血性缺氧C.CO中毒D.氰化物中毒E. 亚硝酸盐中毒6.缺氧时呼吸系统代偿 A.在PaO2 低于正常时就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B.是急性低张性缺氧最重要的代偿反应C.长期缺氧时通气增加反应仍非常敏感D.急性缺氧早期虽引起低碳酸血症, 但对呼吸代偿无影响E.休克、右心衰等循环性缺氧时呼吸代偿也很明显7.关于氧疗,哪一项是错的?A.血液性.组织性缺氧时因为PaO2 正常, 所以氧疗没有意义B.各类缺氧中对低张性效果最好C.CO中毒可用吸纯氧治疗D.高浓度氧和高压氧有引起氧中毒的危险E.局部组织缺氧一般不需全身吸氧治疗8.氧中毒时A.病人的PaO2 都很高B.主要因活性氧引起细胞损伤C.其发生取决于氧浓度而不是分压D.主要因脑部损伤引起E.病人不会缺氧B型9.A.取决于PaO2 和CO2 max B.取决于PAO2 (肺泡气氧分压)和肺换气功能C.取决于血中Hb的质和量D.取决于PaO2 和Hb的质E.取决于CaO2 和血流量题①组织供氧量②血氧容量(CO2 max)③动脉血氧含量(CaO2 )④动脉血氧分压(PaO2 ) ⑤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 10.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E.混合性缺氧---E1(A+C);E2(A+D+C);E3(C+D) 题①支气管肺炎可引起(无其它合并症)②氰化物中毒可引起③CO中毒可引起④失血性休克+休克肺可引起⑤感染性休克(内毒素性)(无休克肺)可引起⑥烧伤性休克可引起⑦左心衰可引起⑧肺炎合并心衰可引起X型11.A.PaO2↓ B.动--静脉氧含量差↓ C.SaO2↓ D.CO2 max↓ E.CaO2 正常题①外呼吸功能障碍时血氧特点有②贫血时血氧特点有③左心衰时血氧特点可为④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时血氧特点可为12.病人PaO2 正常不能说明A.CaO2 正常B.氧容量正常C.病人不缺氧D.SaO2 正常E.PvO2 正常13. 低张性缺氧时2,3-DPG↑的原因是A.pH↓B.脱氧Hb↑C.CO2↑D.呼吸性碱中毒E.糖酵解↑14. 缺氧时血液系统的代偿形式有A.氧离曲线右移 B.血液重新分配C.红细胞和Hb↑D.血液粘性↑E.肌红蛋白↑15. 一般认为引起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的体液因子有 A.白三烯 B.组胺 C.TXA2D.前列腺素EE.内皮素16缺氧时机体代偿通过 A.呼吸系统,增通气量 B.血液系统, 增携氧量C.循环系统增组织血流量D.组织细胞减耗氧量 E.HbO2 在组织中释氧量增加17.急性低张性缺氧时循环系统有代偿意义的变化有A.心收缩力增强 B.肺血管收缩9。

病生习题及答案

病生习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病理生理教研室2008.3第一部分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2.Basal pathogenesis(基本病理过程)3.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二、简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1.脑死亡(brain death)2.健康(health)3.疾病(disease)4.病因5.诱因6.分子病7.基因病二、简答题1.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是什么?2.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是什么?3.疾病与病理过程的区别是什么?4.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有何区别?5.疾病发生的条件有哪些?6.什么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因果交替?7.疾病的局部与整体关系是什么?8.疾病时细胞受损方式有哪些?9.分子病有哪些种类?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疾病的现代概念?2.试述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及特点3.试述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4.试述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5.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请举例6.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7.举例说明损伤与抗损伤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8.为什么心跳停止不作为脑死亡的诊断标准,而把自主呼吸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首要指标?9.死亡的现代概念及其判断标准是什么?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一、名词解释1.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2.aquaporins(AQP)3.hypovolemic hyponatremia4.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5.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6.edema7.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8.低钾血症和缺钾9.异位钙化二、简答题1. 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2. 试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病生试题库包括答案

病生试题库包括答案

护理专业病生习题——参照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 10C E ED A C BE E B二、多项选择题1 ABCDE2 ABD三、判断题1、错 2 、错 3 、对四、填空题1、完整痊愈、不完整痊愈、死亡2、原由、条件3、伤害与抗伤害、因果转变、局部与整体五、名词解说1、疾病:是机体在必定病因和条件的作用下,超出自己调理的限度而发生的一系列异样生命活动。

2、不完整痊愈:是指病因及其惹起的伤害获得控制,主要症状已消逝但仍留下了某种不行恢复的病变和后遗症。

3、 brain death:脑死亡。

全脑的功能发生了不行逆性的停止。

4、诱因:是指那些自己虽不可以直接惹起疾病,但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要素。

5、病因:是指能惹起某一疾病的特定要素或根来源因。

六、问答题(答题重点)1、什么是脑死亡,其判断标准有哪些答:脑死亡是指全脑的功能发生了不行逆性的停止。

脑死亡判断标准: 1. 自主呼吸停止; 2. 不行逆性脑昏倒; 3. 脑干神经反射消逝; 4. 瞳孔散大固定; 5. 脑电波消逝; 6. 脑血液循环停止。

2、惹起疾病的原由有哪些答:惹起疾病的原由简称病因,主要有:生物,理化,遗传,营养,免疫,天生,精神、心理和社会性等要素。

第一章应激一、单项选择题1 D 2D3E4B5E6C7D8B9E10A二、多项选择题1 BCD2ABCE3ACDE4ABD三、判断题1.错2. 错3. 错4. 对四、填空题1.蓝斑 - 交感 - 肾上腺髓质系统喜悦、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皮质系统喜悦。

2.警备期、抵挡期、衰竭期。

3.减少、增添4.凡能惹起应激反响的各样刺激要素,外环境物质要素, 机体内环境要素 ,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五、名词解说1、 stress :应激是指机体在遇到激烈的体内外环境要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浑身性2、 stressor:应激原是指凡能惹起机体应激反响的各样刺激要素。

3、 stress diease:应激性疾病是指以应激惹起的伤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病生大题【绝对给力资料!!!】

病生大题【绝对给力资料!!!】

机体死亡的重要标志、判定标准:脑死亡,即大脑包括小恼、脑干在内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丧失。

判定标准: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应状态;自主呼吸停止;瞳孔散大;颅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消失;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疾病发生发展三规律四机制: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

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哪种类型脱水易发生脑出血?why? 高渗性脱水的某些严重病例,易出现脑出血。

这是因为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显著升高可导致脑细胞脱水和脑体积缩小,其结果是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变大,进而破裂而引起脑出血,特别是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常见,老年人更易发生。

简述三型脱水的细胞内、外液容量和渗透压的变化特点? 高渗性脱水,细胞内液严重减少,细胞外液轻度减少,渗透压升高;低渗性脱水,细胞内液增加,细胞外液严重减少,渗透压降低;等渗性脱水,细胞内液变化不大,细胞外液严重减少,渗透压正常。

水肿的发病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广泛的肾小球病变、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醛固酮增加、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加)。

为什么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比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 因为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CO2增加为主,CO2分子为脂溶性,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因而脑脊液pH的下降较一般细胞外液更为显著。

而急性代谢性酸中毒以H+增加为主,H+为水溶性,通过血脑屏障极为缓慢,因而脑脊液pH 的下降没有血液严重。

加上CO2能扩张脑血管,使血流量增大而加重脑水肿,故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在呼吸性酸中毒时较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

反常性酸性尿和反常性碱性尿?见于哪些病理过程? 一般说来,酸中毒时机体排出酸性尿液,碱中毒时排出碱性尿液。

2015级病原微生物考试模拟试题

2015级病原微生物考试模拟试题

2015级病原微生物考试模拟试题2016.06一.选择题(共50道题,每题2分,共100分)1.在普通光镜下看不到的细菌结构是()A.荚膜B.鞭毛C.菌毛D.芽孢2.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多糖B. 肽聚糖C. 脂蛋白D. 脂多糖3. 细菌具有吞噬作用的特殊结构是()A.菌毛B.荚膜C.芽孢 D.鞭毛4.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不包括()A. 营养物质B. 适宜的温度C. 光线D. 必要的气体5.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化学成分是()A. 磷壁酸B. 黏肽C. 脂多糖D.脂蛋白6. 关于细菌荚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与其致病性有关B.具有免疫原型C. 多有蛋白质构成D. 具有抗干燥作用7.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一般不致病的是()A. 毒素B. 维生素C.热原质D. 侵袭性酶8. 临床上最常用的热力消毒灭菌法是()A.75%酒精浸泡B. 煮沸消毒C. 紫外线照射D.高压蒸汽灭菌9. 人体正常情况下无菌的部位是()A. 呼吸道B. 血浆C. 阴道D.尿道10. 致病菌致病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A.侵入数量B. 特殊结构C. 侵袭力和毒素D. 侵入门户11. 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B. 耐热C.可脱毒制备成类毒素D. 毒性强且有选择性12.通过作用于DNA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的方法是()A. 巴氏消毒法B. 紫外线C. 高压蒸汽灭菌法D. 干烤13. 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未立即消失,并向外排菌,但无临床症状,称为()A. 败血症B. 显性感染C. 带菌状态D.菌血症14.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型的物质是()A.完全抗原B. 肿瘤抗原C.半抗原D. 异嗜性抗原15. 感染时机体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MB.IgGC.IgAD. IgE16.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病毒死利用了抗原之间的()A. 特异性B. 交叉反应性C. 异种性D. 复杂性17.不具有免疫原型但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A. 完全抗原B. 半抗原C. 异嗜性抗原D.蛋白质载体18. 抗体可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Fab段B. Fc段C.CH2D. CH319.下列哪种物质属于抗原()A.葡萄糖B. 丙种球蛋白C. 类毒素D. 抗“O”抗体20. 用于传染病早期诊断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MB.IgAC. IgDD. IgE21.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部位是()A.V区B.Fc段C. CH2D. CH322. 关于肿瘤相关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一肿瘤细胞特有的抗原B. 肿瘤发生时,其含量略减少C. 正常机体内,一定不存在该物质D.肿瘤发生时,可高表达23.动物免疫血清属于()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性抗原C.异嗜性抗原D.异体抗原24.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是()A.IgA B.IgM C.IgA D.IgE25. 抗原提呈细胞不包括()A.T细胞B.B细胞C.树突状细胞D.巨噬细胞26. Th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A.CD2 B. CD4 C. CD8 D.TCR27. 结核分枝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却不被杀灭的现象,属于下列哪种吞噬结果()A.完全吞噬B.损伤组织C. 提呈抗原D. 不完全吞噬28. 关于人工自动免疫说法正确的是()A.输入抗体B. 用于疾病预防C. 用于疾病治疗D. 维持时间短29. 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可预防()A.血小板减少症B. 过敏性休克C. 接触性皮炎D. 肾小球肾炎30. 抗毒素皮试呈阳性且必须使用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一次性注射B.脱敏疗法C.注射类毒素D.合用抗生素31.以下属于IV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A.呼吸道过敏B. 过敏性休克C. 接触性皮炎D. 输血反应32. 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A.阿托品B. 肾上腺素C. 糖皮质激素D. 麻黄碱33.下列关于人工被动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产生免疫力快B. 免疫效果维持时间较短C. 输入的物质是类毒素D. 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34. 引起儿童猩红热的病原体是()A.葡萄球菌B. 脑膜炎奈瑟菌C. 乙型链球菌D. 百日咳鲍特菌35.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A.痢疾志贺菌B. 伤寒沙门菌C. 副溶血性弧菌D.霍乱弧菌关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革兰氏阳性链状排列球菌B.感染容易扩散C. 可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D. 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37.关于肠道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化反应活泼B. 抵抗力强C. 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杆菌D. 均无芽孢38.关于霍乱弧菌的特点,错误的是()A.革兰染色阴性,逗点状B. 兼性厌氧菌C.有菌毛和周鞭毛D.耐碱不耐酸39. 风湿病与下列哪种致病菌感染有关()A.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绿脓杆菌D. 大肠杆菌40. 引起猩红热的主要物质是()A.致热外毒素B. 链球菌溶血素C.脂磷壁酸D.M蛋白41. 结核病的特异性预防方法是()A.注射PPD B. 接种结核分枝杆菌死疫苗C.注射丙种球蛋白D. 接种卡介苗42.病毒的基本结构是()A.包膜B.核心C. 核质D. 核心+衣壳43. 下列微生物不能垂直传播的是()A.HIV B. 乙肝病毒C.葡萄球菌D.风疹病毒44. 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血液及输入血制品B. 性行为C.母婴垂直D. 生活密切接触45. AIDS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感染B. Kaposi肉瘤C. 肾功能衰竭D. 恶性淋巴瘤46. 可作为HBV病毒复制及血液具有传染性的指标是()A.HBsAg B. 抗--HBs C.HBeAg D. 抗--HBe47. 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B.母婴垂直传播C.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D. 输血或器官移植48.具有中和HBV作用的血清学检测指标是()A.HBsAg B. 抗--HBc C. HBeAg D. 抗--HBs49. 造成流行性感冒流行的主要因素是( )A.病毒发生变异B. 病毒数量多C.人对病毒免疫力低下D. 病毒毒力强50.关于乙型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球型颗粒具有双层衣壳B.潜伏期血液不具有传染性C.抗--HBc为非保护性抗体D.抗--HBe对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二卷(共100分)二.简答题(共8道题,共51分)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其生物学功能(6分)。

病生大题

病生大题

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上称为脱水。

4.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5.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6.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7.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8.代谢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碱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9.乏氧性缺氧是由于动脉血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血液型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

循环型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10.发热发热是指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C时,称为发热。

11.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

12.内生致热源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源。

13.热限发热时,体温升高很少超过41。

C,通常达不到42。

C,这种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失钠>失水,血钠<130mmol/l, 渗透压<280mOsm/l1、原因和机制* 经肾丢失(1)长期连续应用高效利尿药:抑制了髓袢对Na+的重吸收。

(2)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3)肾实质性疾病:肾髓质破坏—不能维持正常浓度梯度和髓袢升支功能受损。

(4)肾小管酸性中毒:导致集合管分泌H+功能降低,H+-Na+交换减少,导致Na+排出增加。

* 肾外丢失(1)经胃肠道丧失:呕吐,腹泻。

(2)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大量胸水等。

(3)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2、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机体影响主要特点:细胞外液量减少。

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外周循环衰竭出现的早,直立性眩晕,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搏细速。

(2)患者无口渴,饮水减少;同时ADH分泌,尿量不减或增加,但晚期可出现少尿;(3)明显的失水体征: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和婴幼儿囟门凹陷。

(4)血钠,醛固酮,肾吸收钠,尿钠;但如果是经肾丢失的,则尿钠增加(5)细胞外液,包括血容量早期循环障碍,组织间液脱水体征;细胞内液未减少反而增加细胞水肿,特别是脑水肿3、防治原则:原则上给予等渗液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失水> 失钠,血浆Na+>150mmol/L,渗透压>310mOsm/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为高渗性脱水。

1、原因和机制(1)饮水不足:( 昏迷、极度衰竭的病人;( 口腔、咽喉、食道疾患;( 水源断绝。

(2)失水过多:(经肺(癔病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的过度通气)和皮肤(高热、大量出汗、甲亢等)不感性蒸发增多;(经肾丢失:尿崩症(丢失低渗液(经皮肤、经消化道)。

2、病理生理变化主要环节: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1)细胞外液含量减少—因失水多于失钠,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尿量或无尿,尿比重升高;(2)口渴:细胞外液高渗,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

(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减少,但以细胞内液丢失为主,出现细胞脱水。

早期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不明显,醛固酮不,尿钠;(4)细胞脱水可引起代谢障碍:酸中毒、氮质血症、脱水热;脑细胞脱水出现功能障碍(5)血液浓缩:血容量下降,反射性引起醛固酮增多。

3、防治原则:补水为主,给予适量含钠液、并适当补钾。

等渗性脱水(低容量性正常钠血症)特点:水、钠呈比例丢失,血钠140-150mmol/l, 渗透压280-310mOsm/l1、原因和机制:等渗体液丢失,在短期内均属等渗性脱水2、病理生理变化(1)因首先丢失细胞外液,且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对细胞内液影响不大。

(2)循环血量,Ald和ADH分泌;兼有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

如不予处理,通过皮肤、肺不断蒸发高渗性脱水;如果仅补水,未补钠,低渗性脱水3、防治原则:葡萄糖盐水水中毒(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血容量和血钠均增高。

1、原因和机制:主要是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

(1)医源性盐摄入过多(2)原发性钠潴留:原醛患者及Cushing综合征患者,由于醛固酮的持续超常分泌,导致远曲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增加。

2、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液高渗,导致液体自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导致细胞脱水。

3、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肾功能正常者可用强效利尿剂—除去过量的钠;肾功能低下或对利尿剂反应差者,用高渗葡萄糖液进行腹膜透析。

水肿(高容量性正常钠血症)发病机制(Mechanisms)正常人组织间液量相对恒定,依赖于体内外液体交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

水肿的本质是组织间液过多,即以上平衡失调。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血浆和组织间隙之间体液的平衡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有效流体静压: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间静水压(促使血管内液体向外滤出的力量)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间胶体渗透压(促使组织间隙液体回到毛细血管内的力量)淋巴回流:回流组织液十分之一(1)毛细血管血压血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取决于血浆白蛋白含量(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如炎症时、炎症介质组胺、激肽使微血管壁内皮细胞微丝收缩,内皮细胞变形,细胞间隙增大;缺氧、酸中毒可使微血管基底膜受损等。

(4)淋巴回流受阻:某些病理条件下,淋巴干道堵塞,淋巴回流受阻,不仅组织间液增多,水肿液蛋白含量增加,称为淋巴性水肿。

如:丝虫病时,主要淋巴道被成虫堵塞、引起下肢阴囊慢性水肿。

乳癌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引起前臂水肿。

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正常人钠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体液量维持恒定。

钠水排出主要通过肾脏,所以钠水潴留基本机制是肾脏调节功能障碍。

正常经肾小球滤过的钠,水若为 100% ,最终排出只占总量的0.5-1% ,其中 99-99.5% 被肾小管重吸收、近曲小管主动吸收 60-70%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重吸收受激素调节、维持以上状态为球管平衡,肾脏调节障碍即球管失平衡。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广泛的肾小球病变;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FF)增加(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醛固酮含量增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全身性水肿分布特点:不同原因引起的水肿,水肿开始出现的部位不同:心性水肿首先出现在低垂部位,肾性水肿最先出现在眼睑、面部;肝性水肿多见腹水。

分布特点与重力效应,组织结构的疏密度及局部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原因:全身性水肿多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性水肿)、肾病综合症和肾炎(肾性水肿)以及肝脏疾病(肝性水肿),也见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和某些内分泌疾病。

局部性水肿常见于器官组织的局部炎症(炎性水肿),静脉阻塞及淋巴管阻塞(淋巴性水肿)等情况。

低钾血症1、原因和机制(1)钾摄入不足(2)钾丢失过多:这是缺钾和低钾血症最主要的病因,分两类。

1)经肾的过度丢失:①排钾型利尿剂:机制—引起远端流速增加、利尿后容量减少引起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利尿引起的氯缺失,此时远端肾单位泌钾增多。

②肾小管性酸中毒:分I、II型。

I型为远曲小管性酸中毒:集合管质子泵异常,导致H+排泄和K+重吸收障碍。

II型为近曲小管性酸中毒:近曲小管重吸收K+受阻。

若再合并其他物质的重吸收障碍,则称为Fanconi综合征。

③盐皮质激素过多:见于原发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④镁缺失:缺镁和缺钾常合并发生。

缺镁影响Na+-K+-ATP酶活性。

可导致在正常血钾浓度下出现细胞内缺钾。

另外还影响髓袢升支的重吸收钾功能。

2)肾外途径的过度失钾:胃肠道大量丢失消化液(腹泻、呕吐、胃肠减压等),消化液内富含钾;另外,丢失消化液引起容量缺失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也促进肾排钾。

经皮肤:在过量发汗时,可大量失钾。

(3)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此类原因通常只引起低钾血症而不引起缺钾。

①通过对钾跨细胞转移的影响因素起作用:碱中毒;某些药物—β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舒喘灵、外源性胰岛素);②阻滞钾通道:某些毒物(钡中毒、粗制棉籽油中毒—主要为棉酚);③低钾性周期性麻痹:骨骼肌膜上电压依赖型钙通道的基因位点突变。

④甲状腺毒症:甲状腺素过度激活Na+-K+泵,使细胞摄钾过多所致。

2、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和缺钾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与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1)导致膜电位的异常:1)对心肌的影响: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兴奋性升高,传导性下降,自律性升高,收缩性变化(急性低钾血症,收缩性升高;严重缺钾时,从而收缩性降低)。

②心电图的表现:T波低平、U波增高、ST段下移、心率增快和异位心律、QRS波增宽。

③心肌功能损害表现:心律失常、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增高2)对神经肌肉的影响:①骨骼肌:血清钾低于3mmol/L时,出现松弛无力;低于2.65mmol/L时,出现麻痹。

超极化阻滞—由于[K+]e减小,使得Em负值增大,即出现超极化,Em至Et间的距离增大,兴奋性降低。

②胃肠道平滑肌:胃肠道运动功能减退,血清钾低于2.5mmol/L时,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2)导致细胞代谢障碍1)骨骼肌损害:低于3mmol/L时,出现血清肌磷酸激酶活性升高,提示肌细胞损伤。

低于2mmol/L 时,出现横纹肌溶解。

机制:缺钾导致舒血管反应丧失,造成肌肉缺血。

2)肾损害:主要表现在髓质集合管。

长期可出现间质性肾炎表现,功能上主要损害表现为尿浓缩功能的障碍,出现多尿。

集合小管对ADH缺乏反应。

(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易诱发代谢性碱中毒—机制是低钾血症H+向细胞内转移;肾脏在缺钾时排H+增多,反常性酸性尿高钾血症:血钾浓度>5.5mmol/L。

1、原因和机制:钾摄入过高、排泄受阻和跨细胞分布异常。

(1)肾排钾障碍:1)肾功能衰竭:见于急性肾衰少尿期、慢性肾衰末期或因失血、休克等血压显著下降。

钾滤出受阻。

2)盐皮质激素缺乏3)长期应用潴钾利尿剂(2)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1)酸中毒:钾外移。

高氯性代酸明显。

2)高血糖合并胰岛素分泌不足:3)药物: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中毒干扰Na+-K+泵,妨碍细胞摄钾。

肌松剂氯化琥珀胆碱增大骨骼肌膜K+通透性,钾外漏增多。

4)组织分解5)缺氧6)高钾性周期性麻痹:遗传性疾病。

(3)摄钾过多:少见。

(4)假性高钾血症:指测得的血清钾浓度增高而实际的在体内血浆钾或血清钾浓度并未增高的情况。

常见的原因是:采集血样时发生溶血,红细胞内K+大量释放,但肉眼很容易发现血清带红色。

另外血小板或者白细胞超过一定数量时,也可出现血清钾的增多。

2、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因膜电位异常引发的障碍,典型表现在心肌和骨骼肌。

(1)对心肌的影响1)心肌生理特性的变化心肌兴奋性改变:随K+浓度升高,出现兴奋性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快Na+通道的关闭)—去极化阻滞;传导性下降:︱Em︱↓,0相去极化速度下降,传导性降低;自律性下降:细胞外高钾使膜对K+通透性增强,因此4相的K+外向电流增大,延缓了4相的净内向电流的自动除极化效应,自律性下降;收缩性下降:细胞外高钾干扰了Ca2+内流,导致心肌收缩性下降。

2)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心电图表现:3)功能损害的具体表现: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2)对骨骼肌的影响:骨骼肌的兴奋性同心肌一样,随着血钾浓度的逐步升高,先升高后降低,表现为肢体的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

(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反常性碱性尿代谢性酸中毒特征:血浆[ HCO3 ] 原发性减少1.原因与机制:基本机制:固定酸过多(储酸)和/或HCO3 丢失过多(失碱)●AG↑型代酸:血固定酸↑→消耗HCO3-固定酸产生↑:固定酸排出↓:乳酸↑:缺氧、严重肝疾患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当GFR<正常的20%酮体↑:饥饿、糖尿病、酒精中毒水杨酸中毒结果:HCO3-↓、固定酸↑→AG↑●AG正常型代酸:HCO3- 丢失→血HCO3-↓→血Cl-↑消化道:腹泻轻中度肾衰竭:当GFR>正常的25%,泌H+减少肾小管性酸中毒(RTA):RTA-Ⅰ(远端): 泌H+↓;RTA-Ⅱ(近端): 重吸收HCO3-↓碳酸酐酶抑制剂:抑制小管细胞CA活性, 重吸收HCO3-↓含氯的成酸性药物中毒高钾血症2、机体的代偿(1).血液的缓冲:H++HCO3-→H2CO3→CO2+H2O SB、AB 、BB 、BE下降(2)肺的代偿调节(此时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代酸患者一般均有典型呼吸深快症状,PaCO2继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